1. 歐美歷史戰爭電影
.《最長的一天》(The Longest Day,美國、英國、法國,1962) 全景式記錄盟軍諾曼底大反攻的史詩。
盟軍最大的一個成功案例。公認的二戰戰爭電影蓋棺之作。
告訴我們成功中天時、地利、人和的重要性。 2.《遙遠的橋》(A Bridge too far,美國、英國,1977) 盟軍荷蘭空降兵的命運。
可能是盟軍最大的一個失敗案例。異想天開與急切冒進讓盟軍付出了慘重代價。
其間一位德軍將領的風度和氣度尤其令人印象深刻。 3.《坦克大決戰》(Battle Of The Bulge,美國,1965) 戰線過長與補給不及讓德軍功虧一簣,失敗令人扼腕、頓足。
4.《馬爾他攻防戰》(Malta Story,英國,1953) 早期二戰經典。英軍在馬爾他捉襟見肘的遭遇。
5.《雷瑪根大橋》(The Bridge at Remagen,法國,1969) 情節緊湊,精彩紛呈,一氣呵成,淋漓盡致。 6.《紅一縱隊》(The Big Red One,美國,1980) 在殘酷的戰爭面前,「活著」就是硬道理。
7.《雷霆戰將》(When Trumpets Fade,美國,1998) 告訴你一種反英雄主義的戰場生存之道。 8.《拯救大兵瑞恩》(Saving Private Ryan,美國,1998) 戰爭中的人道主義,對於生命價值的思考。
9.《斯大林格勒戰役》(Stalingrad,德國、瑞典,1993) 斯大林格勒漫無邊際的雪原就是德軍士兵的墳墓。未見德軍與蘇軍的正面對峙而慘烈、慘淡之情彌漫熒屏,揮之不去。
10.《兵臨城下》(Enemy at the Gates,《大敵當前》,美國、德國、英國、愛爾蘭,2001) 蘇軍與德軍決戰中狙擊手之間扣人心弦、震撼人心的較量,穿插蘇軍男女狙擊手之間的愛情。 11.《星星敢死隊》(The Star,《東部戰線1944》,俄羅斯,2004) 詩化的意境,信念的力量,內斂的情感,不朽的軍魂。
12.《狙擊手》(Sharp Shooter,蘇聯) 蘇軍女狙擊手的傳奇故事,扣人心弦、震撼人心不遜《兵臨城下》。拍攝年代未詳,當略早於《這里的黎明靜悄悄》。
13.《這里的黎明靜悄悄》(The Dawns Here Are Quiet,蘇聯,1972) 戰爭與女人的散文詩。對於「戰爭讓女人走開」之說的回應,曾經感動過一代中國觀眾。
14.《虎!虎!虎!》(Tora! Tora! Tora!,《偷襲珍珠港》,美國、日本,1970) 客觀看待珍珠港事件的一個標本,美國觀點和日本觀點妥協的產物。撫摸美國人心中永遠的痛。
15.《中途島戰役》(Midway,美國,1976) 勝敗之機瞬息萬變,一失足成千古恨。此戰凸顯了信息、判斷與應變的重要性。
表現手法略嫌呆板,其間美軍將領之子與日本姑娘戀愛的情節純屬多餘,且日本姑娘容貌亦嫌平庸。 16.《紅色警戒》(The Thin Red Line,《細細的紅線》,美國、加拿大,1998) 墓誌銘式的故事。
太平洋戰爭中美軍與日軍的對決,對於美軍來說,該經歷(包括士兵的戰爭思考和厭戰情緒)與日後的越戰經歷差相彷彿。略嫌沉悶、拖沓。
17.《桂河大橋》(The Bridge On The River Kwai,英國、美國,1957) 戰俘題材經典。戰爭中東西方文化碰撞的一個經典標本。
英國紳士遭遇日本流氓:虎落平陽被犬欺。 18.《反攻緬甸》(Objective Burma,美國,1945) 早期二戰經典。
在歷史上曾因過分誇大美國在緬甸戰爭中的作用、遭物議而被刪剪。 19.《血戰台兒庄》(中國,1985) 中國第一部以正面戰場抗戰為題材的電影,已是公認的華語經典。
聊以代表中國經典。 20.《血染雪山堡》(Where Eagles Dare,《壯士雄風》,英國,1968) 戰爭冒險題材經典。
懸疑、動作,鬥智斗勇,起伏跌宕、驚心動魄,一氣呵成,絕無冷場。更兼兩位大美女捧場,秀色可餐,令人想入非非。
21.《六壯士》(The Guns of Navarone,《納瓦隆的槍聲》,美國,1961) 戰爭冒險題材經典。動作、懸疑,緊湊、緊張,人物、景觀,美不勝收。
其間處置叛徒美女的情節尤其令人心情復雜。 22.《倫敦上空的鷹》(Stukas uber London er Eagles Over London,法國、西班牙、義大利,1969) 戰爭間諜題材經典。
德軍的滲透與英軍的反滲透。輕喜劇,精彩、幽默。
網上多有混同於《不列顛之戰》者(在下亦曾因此在《知見二戰題材經典電影245部》一帖中注錯該影片英文名)。 23.《亂世忠魂》(From Here to Eternity,《紅粉忠魂未了情》,美國,1953) 早期二戰經典。
珍珠港事件前夕夏威夷美軍生活故事。美國反思珍珠港事件的一個經典標本。
24.《戰爭的呼喊》(Battle Cry,《硝煙中的呼喊》,美國,1954) 早期二戰經典。戰爭與人生的抒情詩。
美國海軍陸戰隊士兵的成長故事。 25.《百戰雄獅》(The Young Lions,美國,1958) 四個年輕人的二戰傳奇。
試圖站在德國與美國之間思考戰爭。 26.《愛在戰火蔓延時》(Shining Through,《英烈情緣》,美國,1992) 戰爭間諜題材經典。
九死一生的命運與淋漓盡致的愛情。 27.《第22條軍規》(CATCH-22,美國,1970) 黑色幽默,軍中游戲規則之荒謬。
略嫌六神無主。 28.《沙漠之狐》(Desert Fox:The Story of Rommel,《沙漠之狐隆美爾傳》,美國,1971) 不虛張、不自命、不大言、不空洞,比《巴頓將軍》、《麥克阿瑟傳》、《山本五十六》、《艾克:登陸倒計時》都更有看頭。
29.《從海底出擊》。
1、《勇敢的心》
2、《角鬥士》
3、《怒海爭鋒》(這是講海戰,但是也拍的十分動人心魄)
4、《最後的武士》
5、《亞歷山大大帝》
6、《亞瑟王》
7、《天國王朝》(很多人推薦啊)
8、《羅賓漢》
9、《百夫長》(古羅馬戰爭片)
10、《賓虛》(經典的老片子)
11、《聖女貞德》(有很多戰爭場面)
12、《重返中世紀》(我是先看到小說,才看的電影,拍的還行吧,如果你喜歡中世紀)
1、《鳴梁海戰》 《鳴梁海戰》是金漢珉執導的一部古裝戰爭電影,由崔岷植、柳承龍、趙震雄、晉久、李貞賢等人主演。
《鳴梁海戰》是根據真實歷史戰爭事件改編,講述了朝鮮名將李舜臣率領12艘軍艦,擊敗了數十倍於自己的日軍水師的傳奇故事。 1597年3月,以野蠻兇狠著稱的日本海賊王所率領的海盜部隊,大舉侵朝,朝軍毫無准備,遭到慘敗。
朝鮮王迫於形勢,順應民心重新任命一代名將李舜臣為三道水軍統制使。 而此時,當年揚威海上的威武水師,只剩下可憐的12艘軍艦,眾將對敵我形勢極度悲觀,紛紛表現出"此戰必敗"的情緒。
李舜臣力排眾議,命人焚毀軍隊輜重給養倉庫,破釜沉舟,以"勇者生,畏者死"的氣概,號召部下與倭寇決一死戰。 在鳴梁和珍島碧波亭之間,有一水流湍急的海峽。
李舜臣趁退潮時派人設置了鐵索與木樁。大戰當前,李舜臣身先士卒,親率旗艦戰船孤軍迎戰。
一場惡戰,擊沉敵人指揮船和其它戰船兩艘。海賊王被殺,陣形大亂。
這時已開始退潮,海水湍湍東流,朝鮮戰船趁勢猛攻,敵船招架不住,順流東撤,但被鐵索和木樁擋住去路。 朝鮮戰船抓住有利戰機,奮力沖殺,擊沉敵船三十餘艘,斃敵4000餘人,重創了日本艦隊,創造了世界海戰史上一次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
2、《天國王朝》 《天國王朝》是一部由雷德利·斯科特執導,奧蘭多·布魯姆、伊娃·格林、愛德華·諾頓等主演的歷史題材電影。 該片講述了12世紀耶路撒冷王國陷入危機,一個鐵匠伊貝林的貝里昂保衛耶路撒冷城並對抗想從基督徒手上重新奪回耶路撒冷的伊斯蘭領袖薩拉丁的故事。
十二世紀的法國,青年鐵匠巴里安在素未謀面的父親引導下,因緣際會加入十字軍東征的隊伍,前進耶路撒冷。 驍勇善戰加上品格高尚,巴里安幾經征戰成為赫赫有名的武士,不但深受耶路撒冷國王賞識,美麗的公主西碧拉也對他芳心暗許。
然而隨著戰役增加,帶來無盡的殺戮和掠奪,貝里昂終於領會父親訓言中和平的真義與生命的真愛,貝里昂的抉擇挑戰了自己的生命,也改變了一個國家的命運。 3、《斯巴達300勇士》 《斯巴達300勇士》由扎克·施奈德(ZackSnyder)執導,改編自漫畫大師弗蘭克·米勒作品,由扎克·施奈德和柯特·約翰斯塔德編劇,傑拉德·巴特勒、琳娜·海蒂、大衛·文翰、多米尼克·威斯特、文森特·里根、邁克爾·法斯賓德、湯姆·威斯多姆、安德魯·普利文等主演的一部戰爭題材的電影。
講述的是歷史上最慘烈的戰役之一:波斯希臘溫泉關之役。 公元前480年,波斯國國王王薛西斯一世統率50萬大軍大舉進攻希臘,一路南下逼近德摩比利隘口。
斯巴達國王列奧尼達斯親率希臘聯軍扼守住地勢險要的溫泉關,但希臘守軍很快就被擊潰,列奧尼達斯命令希臘聯軍的主力迅速撤退,自己親率300名斯巴達勇士殿後,與數萬波斯軍展開了血腥的殊死搏鬥。 最終,這300位勇士全部戰死,但同時也讓波斯軍隊在攻破溫泉關一戰中付出了2萬人死傷的慘痛代價。
4、《最後的武士》 《最後的武士》由愛德華·茲威克執導,湯姆·克魯斯、渡邊謙、真田廣之等聯袂出演,影片於2003年上映。 影片故事發生的年代是1876至1877年之間,日本國內沒落武士階層風起雲涌的暴動時期。
武士曾是日本封建歷史上的特權階級。 到了江戶末期,武士階層開始產生分化,下層武士的生活急劇惡化,許多不得以而私底下從事農業和小商業。
不堪重負的農民不斷暴動,加上1853年美國海軍准將佩里打開日本國門以後,更讓人看清了德川幕府的嚴重危機,這才有以下層武士為主體的倒幕運動。 5、《特洛伊》 《特洛伊》(Troy)是一部2004年的史詩電影,由沃爾夫岡·彼德森執導,布拉德·皮特、艾瑞克·巴納、奧蘭多·布魯姆、黛安·克魯格等主演,於2004年5月9日在美國上映。
《特洛伊》取材自古希臘神話。小亞細亞古城特洛伊王子帕里斯愛上了斯巴達美女海倫,並將她帶回特洛伊。
海倫的丈夫,也就是斯巴達國王墨涅拉俄斯邀集希臘其他城邦國,在邁錫尼王亞伽門農統帥下,率領強大艦隊追到特洛伊,圍城攻打十年,最後引出了希臘聯軍巧施的「木馬計」。 6、《羅馬大帝》 《羅馬大帝》是西班牙義大利德國三國合拍,耗資2億7千萬美金,Roger Young執導,彼得·奧圖爾等主演的劇情片。
該片講述了羅馬帝國第一位皇帝屋大維的人生故事。 凱撒大帝去世之後,一直忠心耿耿為帝國奮戰的屋大維接替他成為了新的帝王,就這樣,奧古斯都大帝誕生了,他的統治持續了二十年之久,軍隊的鐵蹄踏遍了歐洲的每一寸土地,他的種種決策為羅馬維持了兩百年的和平貢獻了不容小覷的力量。
隨著時間的推移,日漸年邁的奧古斯都大帝必須考慮該讓誰繼承他的王位了。奧古斯都沒有兒子,只有一個名為茱莉亞的女兒,不幸的是,茱莉亞被人以通姦的罪名揭發,為了平息民憤,奧古斯都只得忍痛將她流放邊疆。
7、《亞歷山大大帝》 《亞歷山大大帝》是華納兄弟電影公司於2004年12月16日發行的一部戰爭傳記電影,由奧利弗·斯通執導,柯林·法瑞爾,安吉麗娜·朱莉等主演。 影片主要講述了亞歷山大大帝傳奇的一生。
亞歷山大大帝生於紀。
好萊塢十大經典戰爭電影 一、《現代啟示錄》Apocalypse Now (1979) 該片表面上在講越戰,但在所有著名的戰爭片中,它可能是「升華」程度最高的一部。
它可以套用於任何戰爭,甚至廣而言之說它表現任何人生經歷都不為過。影片雖然不乏對戰爭的正面描寫,但它的精髓是刻畫人性中的黑暗,難怪它不是以越戰記錄為藍本,而是改編自英國小說家康拉德的經典名著《黑暗之心》。
影片講述一個瘋狂的美國軍官在柬埔寨叢林中建築恐怖王國的故事,馬龍·白蘭度扮演的這名軍官鏡頭不多,台詞和處理均很「虛幻」,彷彿是一種力量,而不是某個人;若再「虛幻」下去,那就要變成《大紅燈籠高高掛》中的大家長了。 本片是電影大師科波拉的戰爭史詩片,是他對於戰爭暴力造成人性異化的一種反思。
影片巧妙地將現實主義的題材和象徵意義融合在一起,以一名戰士沿河尋找白蘭度的旅程為線索,展開了一種近乎荒誕的「實況記錄」。影片具有一種「大歌劇」般的風格,誇張而華美,帶有強烈的表現主義色彩。
在飛機上播放瓦格納《女武神》主題音樂的轟炸場面是這種風格的集中體現,也是本片的經典場景之一。 2001年夏,科波拉推出該片的新版本,比原來的版本多了將近一個鍾頭。
二、《拯救大兵瑞恩》Saving Private Ryan (1998) 該片中有一個重復出現的細節頗耐人尋味:士兵們把犧牲了的戰友留下的家信重新抄寫一遍,而不讓他的家人看到血跡斑斑的原件。此舉的動機無可指責,但細細想一下,您不覺得原件更珍貴嗎?傳統的二戰片好比是這重新謄寫的家書,已經抹去了血跡和彈孔;而本片給我們看的是原件,因此我們震驚、顫抖,因為我們早已習慣了通過濾鏡觀察戰爭。
當代頭號大導演斯皮爾伯格在此不僅建立了又一座藝術豐碑,而且奇跡般地將一向無法協調的思想傾向和戲劇元素加以融合。他並沒有貶低二戰的正義性,但他提出了個人生命價值的命題,並在影片中直接討論;他打破常規在片頭大段描寫諾曼底登陸,但人物的塑造並沒有因此被削弱;他的戰爭戲跟非戰爭戲涇渭分明,但影片的整體感非常好。
他那超凡的敘事能力為觀眾提供了見「樹」又見「林」的戰爭場面。 這是一部肯定二戰、又宣揚反戰的作品,是一部 *** 裸表現極端暴力、但從骨子裡贊美人性與和平的作品。
三、《野戰排》Platoon (1986) 大導演奧利弗·斯通越戰三部曲的第一部,獲四項奧斯卡大獎。 本片以導演的親身經歷為基礎,全面而真實地反映了越戰的主要一面,即美軍在前線的所作所為。
影片的主要戲劇矛盾源於一名講人道的軍官和一名非理性的軍官的沖突,但沒有圖解反戰思想的痕跡。 在人物和事件、思想和藝術的綜合方面,本片沒有偏頗,是一部百分之百的優秀戰爭片。
四、《桂河大橋》The Bridge on the River Kwai (1957) 這部榮獲七項奧斯卡大獎的英國片有著英國式的嚴謹結構和紳士般的節奏。影片反映二戰期間一群英國士兵在日本戰俘營的故事,雖然沒有什麼正面的刀槍交鋒,但對人物心理的刻畫頗獨具匠心。
影片前半部份:英軍戰俘不畏日本軍官的折磨,支持原則,維護尊嚴;但影片到後半部份,角色似乎發生了轉換:日本軍官從惡魔的外表展現人性的一面,而英國軍官在面對必須炸毀自己興建的橋梁時表現出來的僵硬思維,同樣令人驚訝。 本片可視為是三個軍人的故事,每個人身上既有著民族性,同時也有獨特的個性。
日本軍官齊滕大佐外冷內熱,武士道精神尚未完全抿滅他的人性;亞力克·金納斯扮演的英國軍官渾身上下都充滿尊嚴,但似乎有點走火入魔;威廉·霍爾登扮演的美國軍官有點流里流氣,但他應變能力強,關鍵時刻也能明辨是非。 大衛·里恩的作品都講究氣勢,以現代觀念看許多場景都偏拖遢,但跟整體的表現手法很一致。
五、《巴頓將軍》Patton (1970) 一部關於二戰將軍的史詩式傳記片。它把巴頓將軍塑造成一個既高大雄偉、又具體實在的藝術形象,不僅有血有肉,而且有「污點」;不僅功勛垂世,而且「劣跡」昭彰。
影片描寫戰爭史實,但鏡頭幾乎一直對准主角,巧妙地讓人們從巴頓的威力中感受德軍的力量。主角的演技出神入化,尤其是開場戲——在美國國旗撐滿銀幕的背景下,主人公作了長達五分鍾的開場獨白。
這是高難度的反傳統處理,也是影片最著名的一段。 影片的戰爭場面宏偉壯觀:北非沙漠里,遍地砂礫,怪石嶙峋;銀裝素裹的草原,硝煙彌漫,大自然的優美景緻和戰爭的氛圍交織成一幅幅具有強烈視覺沖擊力的畫面。
六、《西線無戰事》All Quiet on the Western Front (1930) 這部當年度奧斯卡最佳影片是一部具有濃厚反戰思想的作品,描述一戰期間參軍的一群德國少年兵的經歷。 導演手法細膩、流暢,開創了使用升降機拍攝大場面,把對白、音響和配樂混合錄制的手法。
影片結尾處主角捉蝴蝶被子彈擊中的鏡頭,已成為電影史上的經典。 七、《獵鹿人》Deer Hunter (1978) 本片從三名煉鋼工人加入越戰,反映出戰爭對人民生活的破壞。
影片明顯地分為戰爭前、戰爭中、戰爭後三個部份,每個部份互為補充,讓人們看到戰爭造成的肉體傷殘固然觸目慘痛,精神傷害卻更為驚心。 影片的主要細節是一個名為「。
亂》日本的奧斯卡獲獎影片,至今在奧斯卡影壇還有一定的地位
《斯巴達克》,講述了奴隸傳奇領袖斯巴達克揭竿而起的故事。在當時沒有電腦特技的情況下,居然調動千軍萬馬,拍出了一部氣勢如虹的史詩巨片,不得不說是一個奇跡。片中千軍萬馬全部為真人,場面宏大,甚至連現在的電腦特技都無法超越
《賓虛》
鍋蓋頭》描寫海灣戰爭美軍狙擊手的故事
《第九突擊隊》俄羅斯最新戰爭片,一隊新兵在阿汗 戰場上上演生存與死亡的悲歌
《大偷襲》05年8月推出,描寫二戰時,美軍營救菲律賓日本集中營戰俘的故事。喜歡看打小鬼子的朋友不能錯過。
《天國王朝》美國電影似乎很少涉及中世紀十字軍東征的題材,這次,我們大英帝國的一個鐵匠,陰差陽錯的來到被基督徒佔領的耶路撒冷,沒享受幾天好生活,就趕上了強大的撒拉丁軍隊的攻擊,漫天的投石車發射的飛彈,瘋狂的彎刀駱駝部隊,我們的鐵匠如何力挽狂瀾呢?
《風語者》又是一部打鬼子的片
《士兵宣言》根據小說改編的越戰影片
《全金屬外殼》庫布里克的經典越戰片,十分精彩
《深入敵後》美飛行員在前南斯拉夫的故事
《無人地帶》波斯尼亞戰爭電影,獲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桂冠
《兵臨城下》前蘇聯頭號狙擊手與德國狙擊手學校的校長之間會有什麼故事呢?看過就知道。
《珍珠港》精彩特效下美國愛國主義與浪漫 ***
《U-571》海戰的經典,無論後來專家找出該片的多少錯誤,可影片的質量與娛樂效應卻一點不差
《核艇風暴》因為錯誤的密碼來電,一場核戰爭幾乎要打響
《K—19寡婦製造者》這艘核動力潛水艇沒有因為指揮官換成哈里森福特而變的吉祥,寡婦製造者真是名副其實。
《獵殺紅色十月》老007蕭恩·康納利搖身一變成為了前蘇聯最先進潛水艇的指揮官,帶領一干將領叛逃蘇聯,發誓要享受資本主義的繁華……
《太陽淚》美國大兵潛入非洲中部去營救國際紅十字會的官員,有點看頭。
《哈特的戰爭》德國集中營裡面發生的一件事,見證了英雄的慷慨悲歌。
《勇敢的心》蘇格蘭的民族英雄在這部電影的形象如此高大,那臨死前的一聲「自由」,震懾人心
《愛國者》與世無爭的美國農場主在兒子被英國遠征軍殺害後,徹底變成了一個屠夫,背景為美國獨立戰爭時期
《四根羽毛》宏大的戰爭巨作,茫茫沙漠,英國殖民者為了保住那「日不落」的光輝旗號,在遙遠的非洲與蘇丹穆斯林作戰浴血撕殺。
2. 關於歐美喜劇電影的歷史
歐洲最早的喜劇是古希臘喜劇,代表作家是阿里斯托芬;16、17世紀以莎士比亞、莫里哀為代表;18世紀義大利的哥爾多尼及法國的博馬舍是歐洲啟蒙運動時期喜劇的代表;19世紀以俄國的果戈理為代表。莫里哀(1622-1673)原名約翰·巴狄斯特·波克蘭法國古典主義喜劇創建者。他一生共創作了三十七部喜劇,是世界劇作家中成就最高者之一。《偽君子》《唐璜》《慳吝人》是世界喜劇最出色的作品.
莎士比亞,四大喜劇,莎士比亞1564-1616歐洲文藝復興時期英國最傑出的戲劇家和詩人
公元前五世紀,雅典產生三大喜劇詩人:第一個是克拉提諾斯,第二個是歐波利斯,第三個是阿里斯托芬。令人遺憾的是克氏和歐氏均無完整的作品傳至今日,只有阿里斯托芬傳下一些完整的作品。
克拉提諾斯是最早的一位重要喜劇詩人,作品數量不詳,現知名字的有二十七部,在喜劇比賽中其獲得過九次大獎。評論家說他的作品富於說服力,但有些過於苛刻,「像山洪急流一樣,把擋道的房屋、樹木和人沖垮」。
歐波利斯是阿里斯托芬同時代喜劇家中最可稱道的一位,是阿氏最大的對手。他至少獲得過四次大獎,首次獲獎時年僅十七歲。他的作品「優雅」而「富有魅力」,深受當代希臘人的歡迎。
阿里斯托芬(約前448年—前380年),古希臘喜劇作家,被稱為「古希臘喜劇之父」。約著有四十部劇作,但只有其中十一部流傳下來。在阿里斯托芬之前的喜劇作家不勝枚舉,但他現存的十一個劇本,卻是現存於世最早的希臘喜劇。阿里斯托芬及在他之前的喜劇被稱為舊喜劇,後起的則被稱為中喜劇和新喜劇。
羅馬最著名的喜劇作家是普勞圖斯(前254—前184)和泰倫斯(前190—前159)。他們大都是改編米南達的喜劇。普勞圖斯的劇作有《孿生兄弟》、《撒謊者》、《一罐金子》、《俘虜》等,富有民主精神、民族特徵和民間色彩,生動有力;泰倫斯的《婆母》、《佛爾繆》、《兄弟》等喜劇,則表現出較高的文學趣味和較多的貴族傾向,標志著羅馬喜劇發展的兩個階段。此外,塞內加(前4—65)改編希臘悲劇的《美狄亞》、《俄狄浦斯王》、《費德爾》等劇作,也有一定的成就,代表著羅馬悲劇的創作水平。
古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特說過:「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本意是說,一切事物都處在流動變化之中,永遠凝固不動的東西是不存在的。
他的學生克拉底魯為了顯示自己比老師更加高明,卻說:「這話不對、應當是、人連一次也不能踏進同一條河。』他解釋說:這是因為我們既承認一切皆流,一切皆變,那就是說事物任何時候都在發生變化,不可能有一刻的穩定和靜止。這就像一條河流一樣,在我們剛剛踏進去的一瞬間,它就變成另外的河流了,所以我門一次踏進去的不是同一條河流了。
人們問他:「照你這么說,那麼比如這座房子,是不是馬上就變成不是房子而是另外的什麼東西,而且這種剛變成的東西馬上又會變成別的東西,世界上的東西就是這樣變來變去,一刻都不停息呢?」
克拉底魯說,「是的。」
一位希臘的喜劇家,知道克拉底魯的主張後,特意按照他的這個觀點編了一個喜劇,第一次演出時恭請克拉底魯觀看。
故事情節是這樣的:
甲向乙借錢,並對夭發誓,一個月後一定還錢。但一個月後,甲卻不肯還,狡辯說:「這筆錢我交了學費,拜一位老師學哲學。我的老師說,一切都是變化的,人連一次都不能踏進同一條河流,因為河流眨眼間就變了。而從向你借錢到現在已過了一個月,現在的我早就不是向你借錢和對天發誓的那個我了。所以,現在的我是不會還錢給你的。」
乙大怒,把甲打得鼻青眼腫、甲就向法官告狀。
乙對法官說:「我知道打人是犯法的,但按照他的老師那裡學來的道理,一切事物都在變化.一事物會馬上變成別的事物。在哲學家的眼中、我這個人也是一個事物,也是瞬息萬變的,現在的我並沒有打人,而打人時的我又不是現在的我。所以,根據他不還錢給我的同樣道理,法律應當去懲罰先前打人的那個我,讓那個我去給他付醫葯費。現在的這個我是不負任何責任的。」
這時,觀眾無不捧腹大笑,有人指著克拉底魯大聲說:「大家看,那個賴帳的人交學費拜的老師,就是這位克拉底魯先生!」
克拉底魯被弄得驚慌失措,喜劇在笑聲中結束了。
喜劇之父是卓別林,近年來,中國喜劇電影得到了繁榮發展,中國內地成功的商業類型片幾乎都是喜劇電影,可觀的票房回報使更多的電影人瞄向了喜劇電影的市場。但喜劇片創作繁榮的同時,也存在著一味搞笑、削弱喜劇精神的同質化創作傾向。為了提升喜劇電影的思想文化品位,本報將連續刊登文章,探討喜劇電影的思想藝術規律。
3. 推薦一些歐美歷史題材的電影
歷史片分為史實片和人文關懷片,就看你喜歡哪一種。我主觀認為人文關懷的片子更有意思。比如:反映沙俄後期和蘇維埃早期歷史的《日瓦戈醫生》、蘇聯入侵捷克時期的《布拉格之戀》(<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東德解體時期的《再見列寧》、法國六七十年代紅色革命的《戲夢巴黎》、愛爾蘭獨立運動中的《因父之名》、南美獨立運動的《摩托日記》等。如果還想知道就再問吧。
4. 有什麼有歷史意義的歐美黑白電影值得推薦
《蝴蝶夢》是一句非常具有歷史意義的電影。而且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獎,裡面的劇情也非常的精彩,是一部值得推薦的電影。
5. 歐美動畫電影的發展史 急啊!!1
開創
1907~1937年是開創階段。1907年,第一部動畫片《一張滑稽面孔的幽默姿態》由美國人布萊克頓拍攝完成,美國動畫片史正式開始。這一時期的動畫影片只有短短的5分鍾左右,用於正式電影前的加演,製作比較簡單粗糙。這個時期的動畫先驅還有溫莎·麥克凱、派特·蘇立文、弗萊舍兄弟等。麥克凱是美國商業動畫電影的奠基人,他的代表作品有《恐龍》〈露斯坦尼亞號的沉沒〉等。蘇立文刨作了美國動畫片史第一個有個性魅力的動畫人物「菲力斯貓」。弗萊舍兄弟的作品有<蓓蒂·波普〉<大力水手>等。華特·迪斯尼在20世紀20年代後期崛起,1928年他推出了第一部有聲動畫片<汽船威利號〉,1932年推出了第一部彩色動畫片《花與樹》。
初步發展
1937~1949年是美國動畫片的初步發展時期。1937年,迪斯尼公司推出了《白雪公主》,片長達74分鍾,這在美國動畫片史上是個史無前例的創舉,繼而推出《木偶奇遇記》《幻想曲》《小鹿班比》等動畫長片。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迪斯尼公司停止了動畫長片的拍攝,直到40年代末期才恢復過來。查克·瓊斯創作的動畫短片如《兔八哥》《戴飛鴨》等在戰爭期間也非常受歡迎。
第一次繁榮
1950—1966年是美國動畫片第一次繁榮時期。這個時期,迪斯尼公司幾乎每年都推出一部經典動畫片,如《仙履奇緣》《愛麗斯夢遊仙境》《小姐與流氓》《睡美人》,等等。其他的動畫製作公司在迪斯尼公司的排擠之下紛紛關門停業,迪斯尼公司成為動畫電影業的霸主。
蟄伏
1967~1988年是美國動畫的蟄伏時期。1966年12月15日,偉大的華特·迪斯尼因肺癌去世,迪斯尼公司陷入了困境,美國動畫業也進入蕭條時期。此時,電視動畫逐漸發展起來
貓和老鼠
,漢納和芭芭拉是電視動畫的代表人物,他們創作了電視系列片《貓和老鼠》《辛普森一家》等。整個70年代,只有數部動畫片,質量也平平。80年代初,老一代的動畫家都到了退休的年紀,迪斯尼公司努力培養新人,處於新舊結合時期,拍出了頗有爭議的動畫電影,如 《黑神鍋傳奇》等。80年代後期,迪斯尼公司開始嘗試著利用電腦製作動畫,1986年的《妙妙探》,第一次用電腦動畫製作了倫敦鍾樓的場面。同時,公司任用了專業的企業經理人麥克·艾斯納接管了公司。
又一次繁榮
1989年是美國動畫又一次繁榮時期。迪斯尼公司推出了《小美人魚》,獲得了極大成功,標志著美國動畫片又一次進入繁榮時期,一直持續至2002年。這個時期的代表作品很多,如創造了票房奇跡的 《獅子王》、第一部全電腦製作的動畫片《玩具總動員》以及可以亂真的《恐龍》,等等。20世紀90年代末期,各個大製片公司紛紛涉足動畫界,使這一時期的美國動畫異彩紛呈。
據《美國動畫大網路全書》(傑夫『倫伯格著,切克馬克出版社,1999年,第2版)統計,自1911至1998年,美國共生產動畫片2286部。
動畫家主要有:溫莎.麥克凱,代表作品有《恐龍》(1914)、 《露斯坦尼亞號的沉沒》(1918);弗萊舍兄弟,代表作品有《小丑柯柯》(20世紀20年代)、《大力水手》(20世紀30年代)、《蓓蒂·波普》(20世紀40年代);華。特.迪斯尼,代表作品有《米老鼠》(1928)、《唐老鴨》 (1934)和《白雪公主》(1937)、《小飛象》(1941)、《睡美人》(1959)、《幻想曲2000》等41部經典動畫片;漢納一芭芭拉,代表作品有<貓和老鼠》(1939)、《辛普森一家》(20世紀60年代)、 《傑特森一家》(20世紀60年代);凱
利.艾西貝瑞,代表作品《小雞快跑》(1998)、《埃及王子》(1998)、《怪物史萊克》 (2001)、 《小馬王》(2002)等。
美國主要動畫製作公司主要有:迪斯尼公司,成立於1923年,一直由華特·迪斯尼掌門,1967年華特去世後,由他的哥哥羅伊掌管,後交給華特的女婿米勒,在80年代僱傭職業經理人艾斯納接管,使得迪斯尼公司重獲新生;華納兄弟公司,成立於20世紀20年代,20世紀30、40年代開始製作動畫短片,1962年關閉了動畫部門,直到20世紀90年代,又開始重新製作動畫片;夢工廠,成立於1994年,由原迪斯尼公司高層領導人卡贊伯格、音樂界泰斗大衛·格芬以及著名大導演斯蒂文·斯皮爾伯格共同組建,從1998年開始陸續推出非常有票房號召力的大型動畫片,欲與迪斯尼公司分庭抗禮,2001年出品的《怪物史萊克》獲奧斯卡大獎。
美國動畫片經過長期的發展,形成鮮明的特點。它以劇情片為主,情節曲折,生動有趣,人物性格鮮明,音樂優美動聽,引人入勝,特別注重細節的刻畫,做到了雅俗共賞,適合絕大多數觀眾的審美口味。多以大團圓結局,悲劇性的影片很少,努力迎合廣大觀眾的心理需求。人物造型設計規范,與生活中的原形差別不大,大多不大變形,形象優美;動物形象大都作大幅度的誇張:大頭、大眼、大手、大腳,成為被世界各國廣泛借鑒的卡通模式。到了20世紀末,大量運用數字技術與電影技術結合,使畫面更趨逼真形象,達到完美的畫面效果。美國善於塑造典型,推出動畫明星,從1914年的恐龍葛蒂到2002年的小馬王斯皮爾特和怪物史萊克,美國為世界動畫藝術寶庫推出了難以計數的具有各種造型和各種鮮明性格的為全球人稔熟和喜愛的動畫明星,這是任何一個國家都難以與之比肩的。美國動畫片在世界動畫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它一直引領著世界動畫片的潮流和發展方向。
美國動畫行業發展
介紹
美國的動畫市場非常成熟,並藉助電影業的飛速發展而不斷完善自己。在世界動畫史上,美國動畫佔有重要的地位,它一直引領著世界動畫片的潮流和發展方向。它擁有比較成熟的商業動畫運作模式,眾多運作非常成功的製片廠以及世界一流的動畫設計和製作的人才資源。所以它是當之無愧的電影和動畫王國。
介紹美國動畫片的發展,我們以這些著名的動畫公司的發展為主線,因為他們的發展見證著美國動畫行業的發展。
1)迪斯尼公司
「我討厭只為了賺錢而去做事,當然你也不能說我不重視金錢,我對金錢只有一個看法,不要把它堆在那裡,而要用它去辦些有益的事。」——沃爾特·迪斯尼
迪斯尼公司動畫片《木偶奇遇記》
1901年12月5日,沃爾特·迪斯尼出生在美國芝加哥的一個農民家庭。少年時期他以賣報紙為生,但他卻夢想著能夠成為一位著名的藝術家。一戰爆發後,年少的沃爾特結束了他的學生生涯,開始了從軍當兵的軍旅生活——野戰救護車駕駛員。
1919年戰爭結束,沃爾特開始為動物卡通做廣告。
1922年,時年22歲的沃爾特孤身從老家來到了好萊塢,創立了屬於自己的動畫創作工作室,開始了艱苦創業的歷程。
1925年7月,25歲的沃爾特·迪斯尼和哥哥洛伊·迪斯尼創立了迪斯尼兄弟製片廠,拍攝了《愛麗絲夢遊仙境》及其系列片。同年,迪斯尼推出的《兔子奧斯華》獲得社會廣泛認同並產生巨大的影響。「迪斯尼兄弟公司」於1926年正式改名為「沃爾特·迪斯尼公司」的名稱。
1928年是迪斯尼公司最輝煌的一年,迪斯尼動畫的品牌形象得到了確立,動畫的市場運作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這一年裡,沃爾特和依沃克斯合作,創作了動畫史上最偉大的明星之一——米老鼠。它在動畫片《瘋狂飛機》中首次亮相,就立即引起了巨大的轟動,成為了著名的動畫明星。迪斯尼的首部有聲動畫片米老鼠系列第三部《威利號汽船》也是在這年誕生。米老鼠樂觀進取、快樂天真,很快風靡全世界;膽小、憨厚、敏感的普魯托,土裡土氣、毛手毛腳、反應遲鈍又自以為聰明的高飛狗,以壞脾氣著稱的唐老鴨等動畫明星陸續誕生。這些動畫明星不僅為迪斯尼帶來了榮譽,更帶來了巨大的商業利潤。它們的形象被開發為玩具、文具、服裝、家庭用品等,深受人們尤其是兒童所喜愛。
迪斯尼公司從1929年到1939年共拍了60多部動畫短片,它在這些動畫片里取得了相當不錯的成績,幾乎把這十年裡所有的奧斯卡最佳動物短片獎囊括入手,例如1932年的《花與樹》、1933年的《三隻小豬》、1934年的《龜免賽跑》、1935年的《三隻小貓咪》、1936年的《鄉下表親》、1937年的《老磨坊》、1938年的《鬥牛費迪南》和1939年的《丑小鴨》。
而最讓迪斯尼公司出彩的是1937年拍攝完成的世界首部動畫長片《白雪公主》,這部動畫片很快在美國和世界上風靡開來,使迪斯尼公司在美國無可匹敵、首屈一指,並且確立了美國動畫王國的地位。1937年這一年成為了迪斯尼動畫發展的標志年,同時也是美國動畫發展的標志年。
迪斯尼有個從1939年延續至今的傳統,那就是基本上一年生產一部長片。這個傳統是在1939年到1966年形成的,在這27年時間里,創作出了許多名著,比如:1940年的《木偶奇遇記》、1941年的《幻想曲》、1942年的《小鹿斑比》、1946年的《南方之歌》、1950年的《仙履奇緣》、1951年的《愛麗絲夢遊仙境》、1953年的《小飛俠》、1961年的《101忠狗》、1963年的《石中劍》。以上這些影片都是迪斯尼親自領導創作的。
迪斯尼創始人沃爾特·迪斯尼,動畫界的最璀璨最耀眼的明星,在1966年離開了我們,帶去了動畫界許多美好的夢。而他生前最後一部作品是直到1967年才公映的《森林王子》。
沃爾特·迪斯尼去世後,迪斯尼公司先後由他的哥哥洛伊、華特的女婿米勒、職業經理人艾斯納掌管。艾斯納掌門迪斯尼是在80年代了,他為公司的重生做出巨大的貢獻,讓迪斯尼再次放出了光彩。
70年代的時候,迪斯尼公司又製作了《救難小英雄》、《羅賓漢》等動畫影片。90年代後,迪斯尼公司的影片內容開始向著其他國家的文學、故事題材擴展,豐富了影片內容,拓展了創作思路,產生出了諸如《獅子王》、《風中奇緣》、《花木蘭》及《人猿泰山》等作品,讓人賞心悅目。
近年來,電腦為迪斯尼公司開拓了新的天地。利用電腦技術,他們在1995年推出了第一部三維動畫片《玩具總動員》,之後又陸續推出《海底總動員》等,1999年推出的三維動畫大片《恐龍》,又將人的創造力推向了極致。那些模擬形象表演毫不遜色於好萊塢大牌明星領銜的影片。這些動畫片的極限模擬技術可謂達到登峰造極的程度了,甚至有人看過後,都不知道這些片子是用電腦技術創造出來的。
通過迪斯尼人的勤勞與創造,直至今天迪斯尼迪斯尼公司在商業動畫領域的領先地位仍然無人可及。
2)夢工場
夢工場——迪斯尼最大的敵人。
夢工廠公司動畫片《獅子王》
「夢工場」是在1994年初,由原迪斯製片部總裁傑夫利·科茲恩伯格與大導演斯皮爾伯格、音樂巨子大衛·蓋芬籌組而成。其中尼科茲恩伯格曾讓迪斯尼動畫達到一個高峰。他從1984起十年間擔任迪斯尼製片部總裁,曾製作出《小美人魚》、《美女與野獸》、《獅子王》、《阿拉丁》等動畫片,創造了輝煌的成績。它的創建,與老牌動畫巨頭迪斯尼形成了正面競爭的格局。
1998年,夢工場創作的如夢如幻氣勢磅礴的《埃及王子》技驚四座、大賣特賣,也讓迪斯尼為自己數十年來沒有突破性的前進而汗顏。《埃及王子》、仿造迪斯尼模式的動畫片《黃金國之路》、《小蟻雄兵》、粘土動畫片《小雞快跑》等佳作讓夢工場沖破了迪斯尼一家獨大的局面。
夢工場在2001年暑假強檔推出《怪物史萊克》,讓它的對手迪斯尼著實吃了一塹。這部影片讓迪斯尼花了7年時間費盡心思製作的影片《亞特蘭蒂斯:失落的帝國》失去了應有的光彩,更為嚴重的是,它讓迪斯尼投入了1.7億美元拍攝的電影巨作《珍珠港》票房冷淡。究其原因,是因為《怪物史萊克》這部全電腦動畫片中的史萊克雖然長相醜陋,並且長著綠毛,但是招人喜歡,不僅贏得了無數觀眾為之青睞,還獲得影評人的高度評價。
3)華納電影公司
華納兄弟公司成立於20世紀20年代,直到20世紀30年代開始了動畫片的製作之路,但是途中遇到困難,曾一度關閉了動畫部門,從1962年關閉到90年代才重新拾起動畫製作這個行當。
華納電影公司動畫片《兔八哥》
1930年以來,華納公司開始製作時長6分鍾的系列動畫短片,如《兔巴哥》、《瘋狂曲調》、《達菲鴨等作品》、《快樂旋律》、《豬豆子》等等,他的這些短篇獲得當時電影公司的青睞,成為這些公司電影前播放的首選。其中諸如兔巴哥和達菲鴨這樣的角色成為了歷史上的經典動畫明星,而當中最耀眼的明星還得數兔巴哥,它曾經三次獲得奧斯卡提名,並且在1958年成為了奧斯卡小金人的主人。
《貓和老鼠》是由好萊塢動畫界的傳奇人物威兼·漢納和約瑟夫·巴伯拉於1939年共同創作的,它是美國華納兄弟公司的著名動畫品牌,也是世界上最優秀的動畫片之一。自這部動畫片創作出來後,一直備受世界影迷的熱烈喜愛,它創造的業績至今仍然很耀眼。
1988年的《誰陷害了兔子羅傑》和1996年的由籃球巨星邁克爾·喬丹出演的《空中大灌籃》兩部影片,就是由華納推出,曾經產生了巨大的轟動效應。多年後,華納公司匯聚好萊塢影星和公司旗下的兔巴哥、太菲鴨、豬小弟、火星人、愛發先生、大嘴怪、燥山姆、BB鳥、歪心狼、崔弟和傻大貓等動畫明星,隆重推出影片《巨星總動員》,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4)哥倫比亞公司
哥倫比亞電影公司成立於1920年,開初叫做CBC電影銷售公司,它是由H·科恩、J·科恩兩兄弟和J·布蘭特在好萊塢成立的,他們最初是環球影片公司的員工。這家公司開始攝制喜劇短片,1924年改名為現在這個名稱,通過他們的不懈努力,終於在10年後發展成為美國的8大電影公司之一。
哥倫比亞公司動畫片《精靈鼠小弟》
1999年,哥倫比亞公司推出《精靈鼠小弟》震撼美國電影市場,成為全美電影票房排行冠軍,並且持續了幾周。這部影片的風格是幽默,並且充滿了家庭氛圍,是由真人、動物演員和三維動畫形象共同完成,給人帶來了新鮮的感覺。
2005年,哥倫比亞公司完成了耗資近1億2千萬的動畫大作——《最終幻想》。它歷時四年,為了完成這個浩大的工程,哥倫比亞公司在組織架構上花費了大力氣:組織上百名漫畫家和電腦技師進行繪畫和動畫設計,建立專門的製作室。它的影片背景設計的藍本與眾不同,使用的是專人航拍了整個紐約和洛杉磯的地形。片中的動作場面採用虛實結合的手法,其中80%使用的是當時最先進的電腦動畫技術,連人物的紋理和衣服的褶皺等細節都達到前所未有的逼真程度。
5)福克斯公司
福克斯電影公司成立於1935年5月,是30-40年代好萊塢8家大電影公司之一,這家公司是由默片時代的大公司福斯電影公司和20世紀影片公司合並而成。
福克斯公司動畫片《真假公主》
在1997年的時候,福克斯公司推出動畫電影《真假公主》,它的內容是關於俄國羅曼諾夫王朝著名的「真假公主」的故事,並且是福克斯公司首部關於這個內容的動畫片,雖然它對歷史題材作了翻新,但是沒有達到想像中的效果即在動畫史上留下名字。
而在2000年,福克斯公司推出了曾定名為《冰凍地球》的動畫片《泰坦A. E》,它是繼《真假公主》後的第二部。這是一部科幻動畫片,主題是以拯救人類和地球,片長為95分鍾,情節險象環生引人入扣,畫面雄偉壯麗吸人眼球,在場景音樂等方面借鑒過《星球大戰》的招巧。它屬於輾導級即PG級動畫片,主要針對的對象是青少年觀眾。這部動畫片採用了傳統動畫與CGI動畫結合的手法,即電腦動畫生成技術,而這種手法在創作動畫片的時候是很少用到的。
2002年時,福克斯推出的《冰凍星球》在動畫市場上反響平平,原因是其故事老套不合時宜,不受觀眾歡迎。因此,公司被迫採取裁員的措施對動畫部門進行了裁剪,後來投資6千萬到已簽下的藍天工作室,用三年時間製作出了讓眾人喜愛的動畫片《冰河世紀》。《冰河世紀》選用的是棄子歸鄉的故事,風格幽默搞笑而又濃情其中,感染著廣大影迷,成為第一部票房突破兩億的動畫長片,讓福克斯公司在動畫領域站穩了腳跟。
2005年,藍天工作室推出了繼《冰河世紀》後的第二部動畫長片《機器人歷險記》,同時由他們原創的兩部動畫短片獲得了奧斯卡的提名獎,雖然僅僅是提名而已,但是對福克斯電影公司有著非凡的意義,這標志著迪斯尼和夢工廠壟斷動畫市場的局面已經被打破,從此好萊塢動畫界有了和迪斯尼與夢工廠相競爭的對手了。
6)派拉蒙公司
派拉蒙公司成立於1912年,由美國一家演員公司和一家故事片公司合並而成。五六十年代,美國影業
派拉蒙公司動畫片《天才小子吉米》
開始蕭條,收入嚴重下降,派拉蒙也沒有逃脫這樣的厄運,1966年石油資本集團購買了走下坡路的派拉蒙,使其成為海灣與西方石油公司的一家子公司。70年代,美國電影業開始恢復昔日的輝煌,派拉蒙又借著這股東風慢慢回到了以前的樣子。
派拉蒙歷史悠久,而迪斯尼是動畫王國中的巨人,他們不可同日而語,但派拉蒙近幾年推出的動畫片《棉球方塊歷險記》、《天才小子:吉米》連獲好評,其中以《天才小子:吉米》最為著名,它得到了奧斯卡最佳動畫的提名。派拉蒙公司創作出這些讓人叫好的動畫片後,又出品游戲和動漫,從中大賺了一把。在過後的經營中,派拉蒙收購了能與迪斯尼叫板的動畫新貴夢工場,其在動畫市場的競爭力大大增加,加上有《天才小子:吉米》成功的運營模式和夢工場豐富的實戰經驗,今後派拉蒙定會有驚人的表現。
美國的獨立製作動畫人在20世紀80年代後發起了反商業的動畫浪潮,他們製作的動畫片有著不同的製作路線和製作風格,與美國主流動畫工業完全不同,這些作品有的是批鬥世俗,有的是創作人自發感想即興創作的,形式上多選擇短篇這種富於集中表現的形式。從此,美國的動畫片內涵的表現力隨著這些作品的出現而得到了豐富。
美國動畫發展的特點:
美國動畫片經過長期的發展,形成鮮明了的特點。美國動畫片在世界動畫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它一直引領著世界動畫片的潮流和發展方向。
第一, 頻繁豐富湧出動畫周邊產品。
第二, 善於塑造典型,推出動畫明星;
第三 大團圓結局,悲劇很少,迎合觀眾心理需求;
第四, 注重細節刻畫,雅俗共賞,迎合觀眾審美口味;
第五, 動物形象誇張,成為被廣泛借鑒的卡通模式;
第六, 人物造型設計規范,與原形差別不大,形象優美;
第七, 數字技術與電影技術結合,使畫面達到完美的效果;
第八, 以劇情片為主,情節曲折,生動有趣,人物性格鮮明,音樂優美動聽;
動畫簡史
動畫,顧名思義就是「會動的畫面」。它起源於人們記錄運動事物的一種強烈渴望。從人類發展的歷程來看,人類一直在嘗試著用畫來展現事物的運動。動畫的起源和發展可以分為以下五個時期。
朦朧意識
(1)朦朧意識時期。
讓靜態的畫面動起來一直是人類執著追求的一個夢想。人們公認的最早的「動畫現象」是一幅舊石器時代的野牛圖,它在西班牙北部阿爾塔米拉洞穴的壁畫中,其野牛的尾巴和腿均被重復繪畫了幾次,看起來有奔跑的動感。在約2000年前的埃及的牆飾上,描繪著兩個摔跤的一小段連續動作。其動作分解准確,過程表現完整,類似今天的連環漫畫。在古希臘的陶瓶上也發現了連續動作的繪畫。
這充分地說明人類在很早以前就已經產生了動畫意識。無論是大型的壁畫,還是長篇的連環畫,雖然能給人以運動的意念,但畢竟都還是靜止狀態的畫面。怎樣能夠使動畫真正動起來,成為了人類不斷追求和探索的一個執著夢想。
思想形成
(2)思想形成時期。
大約在十九世紀20年代,隨著科學的進步,英國科學家發現著名的「視覺暫留」現象,即一個物體被移動後其形象在人眼視網膜上還可停留約1秒的時間,這揭示了在快速閃現連續分解的動作時可以產生活動影像的原理,由此許多關於活動影像的視覺裝置或玩具被創造出來,例如幻盤、走馬盤、西洋鏡等等。這里我們以「幻盤」為例進行簡單的說明。「幻盤」是一個邊緣畫有連續動作形象、內圈刻有直條細縫的硬紙圓盤,其中心有可活動的固定轉軸,圓盤快速運動時,透過細縫從對面的鏡子中便能看到活動起來的物像。
技術探索
(3)技術探索時期。
1877年,雷諾將詭盤與幻燈相結合,研製出「光學影戲機」並取得專利。這個偉大的發明為日後動畫能夠真正在電影、電視上放映奠定了基礎。這個裝置由數個轉盤組合而成,外加投射光源,大型的圓形轉盤內側裝置一圈鏡片以折射圖片,圖片則環繞在圓形鼓狀物之間跑動,經由幕後光源的投射和鏡片投射,幕布上便可看到活動的影像。雷諾因此成為世界上最早放映動畫片的人,他放映的作品有《丑角和它的狗》、《一杯可口的啤酒等》。這些早期的動畫已經具備了現代動畫的一些基本特點。
1906年,也就是在電影出現十年後,美國人斯圖爾特·勃萊克頓拍攝了一部名叫《一張滑稽面孔的幽默姿態》的動畫片,標志著世界上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動畫片誕生了。
動畫表現突破
(4)動畫表現突破時期。
隨著人們對動畫片的不斷探索和深入認識,動畫片的製作方法也有了巨大的突破。1914年,美國人埃爾·赫德發明了透明賽璐璐片,它結束了以往繪制動畫時,必須將每一次變化的形象連同不變的背景都要畫一遍的繁重工序,為動畫影片的大規模生產提供了可能。
賽璐璐片也稱明片,是一種以醋酸纖維為原料的透明度強的薄片。繪制時,可以把活動的形象畫在賽璐璐片上,然後再與靜止的背景疊放在一起進行逐格拍攝,這就是電腦動畫出現之前傳統的動畫製作方法。
至此,動畫片技術的發展已經基本成熟。
動畫生產成熟
(5)動畫生產成熟時期。
1906年後期,被奉為「現代動畫之父」的法國人愛米爾·科爾拍攝了他的第一部動畫片《幻影集》,該片表現了一系列影像之間神奇的轉化。愛米爾·科爾也是最早嘗試將動畫與真人動作相結合的人。1908年到1921年間,科爾共拍成250部左右的動畫短片。他的作品致力於動畫視覺表現力的挖掘,極富個性和自由創作精神。
1914年,美國人溫瑟·麥凱 創作了代表當時動畫藝術最高水平的真人與動畫合成的影片《恐龍葛蒂》和第一部以動畫形式表現的紀錄片《路斯坦尼亞號的沉沒》。他也是在沃爾特·迪斯尼之前對動畫藝術性及商業化進行建設性探索的功臣。愛米爾·科爾和溫瑟·麥凱的作品是兩種完全不同的風格,代表了動畫不同的發展走向。而日後的事實也證明了歐美動畫果然沿著藝術動畫和商業動畫兩個方向前進著。
6. 關於歐美喜劇電影的歷史
在無聲電影時期,誕生了一大批電影藝術大師,梅里愛、格里菲斯、卓別林、愛森斯坦、勒內·克萊爾、茂瑙等,他們在電影創作實踐中已經積累和完善了一套成熟的影像蒙太奇藝術 裡面尤其以卓別林的無聲喜劇最為我們所熟悉
現代的動作喜劇電影融合了戲劇中的滑稽元素和動作,在其中電影演員在刺激的情節和驚險特技加入了幽默搞笑。這種類型影片在八十年代的北美特別流行,當時的喜劇演員,比如,艾迪·墨菲開始參與了更多動作為主的角色,比如在電影《48小時》和《比佛利山超級警探》裡面的角色。 這種類型的電影通常是關於友誼的影片,常常帶有錯亂的友伴,典型電影是《午夜狂奔》、《尖峰時刻》、《絕地戰警》 和《終棘警探》。滑稽功夫電影在成龍的努力下成為香港動作影院中的主流。這種電影也可能著重於超能英雄,比如《超人特攻隊》、《全民超人》和《特攻聯盟》。
滑稽恐怖片是一種恐怖電影,在影片中傳統的黑暗主題被人以幽默的方式詮釋。這些電影要麼是愚蠢的恐怖杜撰,典型影片是《鬼屋魅影》、《新科學怪人》、《異形奇花》、《鬼屋》 ,而且在恐怖電影中誇張做作的風格受到推崇。有些電影內容很具神秘氣息,但是沒有做作地地製造恐懼,諸如《活人甡吃》。另一種類型的滑稽恐怖片則是主要渲染極端的血腥和暴力,典型影片是《新空房禁地》 (1992)、《鬼玩人》 (1981)和 《恐怖俱樂部》。
奇幻喜劇,這類電影使用魔幻、超自然抑或神話元素來達到喜劇效果。大多玄幻喜劇包含惡搞或者諷刺的元素,把諸多玄幻規條拋置腦後,比如,一個英雄變成了膽小的傻瓜,公主淪為笨蛋。這類電影的典型包括《變腦》、《公主新娘》、《博物館驚魂夜》、《今天暫時停止》、《命運好好玩》和《史瑞克》。
科幻喜劇電影,就像大多數混合喜劇類型一樣,使用科幻電影的元素到了極致,並且誇張科幻老套的角色。這類電影廣為人知的例子要屬《回到未來》、《星戰歪傳》、《魔鬼剋星》、《進化特區》、《驚異大奇航》、《驚爆銀河系》、《星戰毀滅者》和《MIB星際戰警》。
軍事喜劇電影,包括在軍事場景設置下的喜劇情形。軍事喜劇的例子有《逃亡大作戰》、《異想天開大逃亡》、《烏龍大頭兵》、《烏龍軍校》、《風流醫生俏護士》、《小迷糊當大兵》、《烏龍潛艦》、《開麥拉驚魂》、《男人戰役》。
你要想做課件 我可以建議下 1 電影的開始 無聲時代 2 電影的發展 有聲電影 黑白片 3 電影的普及 彩色時代 4 電影的現在和將來 3D時代 虛擬影像時代 然後再討論歐美喜劇發展的狀況 但是說真的 我影響中美國的最多 法國的有幾部比如虎口脫險等 英國的比較少 俄羅斯的也不是特別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