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歐美電影 > 俄羅斯父親對殘障兒電影子

俄羅斯父親對殘障兒電影子

發布時間:2024-02-05 12:18:24

㈠ 有誰看懂了俄羅斯電影<<回歸>>

父愛與人性的回歸 ——賞析俄羅斯影片《回歸》

近幾年表現父愛題材的影片好象比較多,最近的有張藝謀的《千里走單騎》,稍遠的有在今年五月法國戛納國際電影節上,摘得「金棕櫚」獎的比利時導演讓·皮埃爾·達爾代納和呂克·達爾代納兄弟執導的影片《孩子》。俄羅斯電影《小偷》、日本電影《鄉村寫真館》和義大利電影《現在和永遠》,也是同類題材的影片。這些影片都獲得了較大的成功,觀眾也常常跟著影片中的父親或者孩子一同流下感動或者感悟的淚水。但是有一部也是表現父親與兒子題材的影片,直到影片結束,觀眾可能並不會跟著流淚,但是心靈卻遭到撞擊,特別是故事情節讓筆者感到人生中有相似的經歷,就更加為影片的真實與力度而感到震撼。
這就是攝制於2003年的一部俄羅斯「老」電影《回歸》,本片獲2003年第六十屆威尼斯電影節金獅大獎,系俄羅斯導演安德烈·日瓦金采夫的處女作。整部影片好象就是在灰暗色彩中完成的,個人猜想不知導演是否有著這樣灰暗而無奈的童年經歷。
兄弟倆一直與母親、外婆相依為命,有一天,他們發現失蹤十二年的爸爸--一個只在一張褪色照片中出現過的男人突然回到家中。故事就從這里開始,但影片開始埋下一個伏筆,弟弟伊萬比較膽小或者是有恐高症。哥哥安德烈對突然來到的爸爸充滿期待甚至有著討好父親的意圖,只讓弟弟非常看不慣。也許哥哥作為十二年來家中唯一的長男,非常渴求一雙更為強大的肩膀來支撐一個虛幻卻必須存在的角色,而十四五歲的他還不能勝任這樣的角色。
這個時候,我們已經看到導演的一點意圖,是說父愛但也有關於男孩到男人心智成長的敘述。果然在隨後一周的旅行中,父親充當了引導者的角色。但是由於十二年的缺失,父親非常渴望孩子能夠一日成人,而且以這么多年來自己的神秘經歷(片中沒有清晰介紹,父親這么多年干什麼去了)告訴孩子,世界是需要學會自己保護自己的,任何時候。而弟弟一直在抵制父親,幾乎所有的事情跟父親對著干,甚至產生父親會殺了他們的想法,而哥哥雖然沒有這樣的想法,也與父親的關系惡化,因為心急的父親對言聽計從的哥哥採取了毆打的方式,當流著鼻血的哥哥在雨中發動那唯一紅色調的汽車,沖剛打了他的父親天真地笑的模樣,觀眾不會流淚但會心碎。
從接受服務時張馳有度的人生態度到錢包被搶、汽車陷坑、雨中劃船,最後到引起悲劇結局的守時之爭,這位父親想把十二年的缺失一夜間給他的孩子補回來:就是男人走進社會就必須能夠獨當一面,要想成長為真正的男人是需要心靈與身體同步甚至早熟的。
而喜歡用肢體語言甚至暴力的父親沒有想到他們的孩子是怎麼想的。他的小兒子即弟弟伊萬在他毆打哥哥安德烈時已經有想殺了爸爸的想法,弟弟伊萬不僅對父愛產生動搖,而且對人性產生了懷疑:這個人是否會在森林夜地里悄悄殺了他們,只對已經十二三歲的孩子來講是不太美好的想法。
影片最後即旅行即將結束的時候,矛盾爆發。有著母親班細膩情感的哥哥架不住弟弟的蠻橫要求,違心忘記對父親的承諾,讓弟弟玩得盡信回來遭到父親更為猛烈的毆打,這時兄弟倆的情感都快崩潰了,准備殺父親的弟弟最後放下刀,哭著跑向森林深處,准備從那個瞭望塔上跳下以生命證明自己不是懦弱的,他無法理解這一切,因為久久不來的父親,怎麼這樣殘酷,就如同他的大喊:如果你像一位父親(其實是他印象中母親)那樣愛我們,我也會很愛你的。
就在他因為絕望而勇敢地准備跳下時,父親爬上來了。攀爬中父親失手跌落下去,哥哥平靜而憂傷地告訴不知何時下來已經沉默的弟弟,爸爸死了。哥哥堅持要把父親帶回家,兄弟倆冒著大雨用父親當初蠻橫的方式教會的手段,離開了那個無人的島嶼。等到兄弟倆走過艱難路程可以順路回家時,父親沉沒到湖中,永遠離他們而去了,弟弟伊萬第一次動情的喊出了:「爸爸」。
影片的最高點就在這里:父親用生命捍衛了人性中對愛的不容置疑,尤其是血緣之情。不管怎樣,人類不失去真愛,就永遠有希望的未來。這是父愛與人性真諦的雙重心靈回歸,獻給他還沒有完全成長、成熟的孩子面前。如果父親真的是弟弟想的那種人,世界就徹底沒有希望了。這正是導演的高明意圖所在,有評論認為這是俄羅斯社會轉型時期的影片,有借喻俄羅斯失去昔日的追憶痕跡。筆者不能苟同這樣的評論,導演安德烈·薩金塞夫也是如此告訴觀眾的:請不要把這部影片當成簡單的父子之情的描敘,更不要當成一部政治性的社會題材影片來觀看。那麼《回歸》是否對人性深處一次拷問最後不容質疑真愛回歸?
本片沒有揭開的神秘處還有父親似乎對這個無人島嶼比較熟悉,他在這個島嶼挖了一包沉重的東西,影片結束也沒有告訴觀眾,那裡有什麼東西。他為什麼這樣熟悉這個荒島?父親經常吃魚甚至已經厭煩是否在這個島嶼生活了較長時間?更為神秘的是本片拍完不久,扮演哥哥的演員十五歲的英俊童星弗拉迪米爾·加林在影片開始的跳水湖中溺水而亡,更為本片加深幾分悲劇色彩。
本人能夠深切體會影片中的情節,是因為也遭遇這樣的情節,當自己實在無能為力時,他會幫助你,絕對不會不管你。但是他會教訓你要自強獨立,一切靠自己。給了錢後就是一段毆打,所以今天的我非常獨立,在越來越游刃有餘時,感謝這樣的教誨:男人當自強,沒有退路。即使他什麼也沒有給我,在小的時候喊我寶貝,大了看我成長進步而高興的眼神,我認為也是真摯情感的付出。讓我跟隨《回歸》,學會去發現愛的足跡吧。
「電影中的經典……走進一個更深遠、更激昂的層次,遠遠超乎它表面所預示的。」(《洛杉磯時報》)

㈡ 求一部電影名 描寫父子原感情不好 最後父親卻爬上高塔救兒子 墜落身亡 兒子終於醒悟父親的愛

俄羅斯電影《回歸》。

㈢ 有哪些關於父親的電影值得推薦

1、小偷 Вор(1997)

這是一個「認賊作父」的故事。一個小偷成了一個男孩的繼父,而那個男孩長大後既痛恨他,又無法擺脫他的影響。蘇聯,以及後來的俄羅斯,拍了很多關於父親的經典電影,都與他們的政治歷史存在明顯的隱喻關系。


…………………………………………………………………………………………………………

先寫這么多,以後想到別的再補充。

㈣ 有沒有這樣一部電影,講的是一個父親和兩個兒子的故事,國外的

有.是俄羅斯導演安德烈*茲維亞金采夫的<回歸>.一部十分優秀的影片,曾經在威尼斯榮膺兩項"金獅"獎.
俄羅斯電影40年後再獲殊榮
??《回歸》,描寫的是一對兄弟如何面對10年未曾謀面的父親的突然歸來的故事。這部影片的獲獎對俄羅斯電影具有非同尋常的意義。因為這是40年來俄羅斯電影首次獲此殊榮。自40年前塔科夫斯基的《伊萬的童年》在威尼斯捧走金獅之後,俄羅斯影片一直與金獅無緣。
??該片演員的表演極其到位,弟弟伊萬的扮演者、十四歲的杜布朗雷諾夫的表演成熟洗煉、富有爆發力。但不幸的是,片中哥哥的扮演者蓋林·弗拉基米爾在影片完成後的一個月不幸溺斃。當時弗拉基米爾在一群朋友的慫恿下,從《回歸》片場湖邊一座塔樓的頂部縱身跳入湖水。讓人唏噓不已的是,電影中也有跳湖自殺情節。這一消息使這部影片的悲劇色彩更加濃重。該片導演安德列·澤亞根索夫的第一部片首次參加國際大型影展就有這么好的成績,讓各國電影界人士都對這位年輕的導演刮目相看。

㈤ 電影:xx營救一主要講父親救兒,動作片

颶風營救1

影片簡介:
布賴恩(利亞姆·尼森飾)是一名退休的特工,常年的特工生活使其與妻子女兒的關系越來越疏遠,一次,女兒Kim(麥琪·格雷斯飾)想徵得布賴恩同意去巴黎遊玩,身為父親的布賴恩並不放心17歲的女兒獨自出行,在一番爭吵後,固執的布賴恩終於答應女兒,然而在巴黎,Kim卻遭到了黑幫賣淫團伙的拐賣,為拯救女兒,這名老特工重新出山……
作為一位父親,聽到女兒在電話的另一端絕望的呼救而自己卻無能為力,這難道不是最讓人痛心的事嗎?然爾這場惡夢般的事情卻降臨到布萊恩這位老特工的身上,他只有為數不多的幾個小時將女兒肯姆從一群可怕的專門販賣少女團伙中營救出來。然而,布萊恩面臨的首要問題是:他身在洛杉磯,而肯姆則是在巴黎被綁架。


颶風營救2

影片簡介:

在上一集中,前中情局探員布萊恩為了拯救被棒加的女兒小金,惹上了冷血無情的阿爾巴尼亞黑幫分子,而他們誓言復仇,趁布萊恩全家至伊斯坦布爾度假時,設下了天羅地網,准備捉拿活口以徹底復仇,而第一個受害者,就是布萊恩的妻子,並以她的生命作要挾,逼他就範;不過,他們卻錯估了布萊恩的能力,身懷絕技的布萊恩在這個危急的當下,迅速地展開了一連串驚險刺激的救援行動,這一次,因為小金的介入,反而使得整個情況更加復雜、狀況不斷,面對更多的敵人,更強大的火力,布萊恩是否能再度施展渾身絕技,讓家人脫困呢?一場槍林彈雨的生死決戰即將展開!


颶風營救3

影片簡介:

前任特工布萊恩·米爾斯(連姆·尼森 Liam Neeson 飾)在經歷了連番家庭保衛戰之後,如今貌似平靜的生活仍然暗流涌動:女兒金(瑪姬·格蕾斯 Maggie Grace 飾)懷孕卻不敢告知他,前妻萊諾蕾和丈夫斯圖爾特(多格雷·斯科特 Dougray Scott 飾)並不完美的生活令她重新考慮布萊恩,而斯圖爾特登門要求布萊恩不再糾纏萊諾雷……

不久,布萊恩驚訝的發現萊諾雷死在了自己的床上,被警方列為頭號嫌疑人的布萊恩只能依靠暴力脫身,並在警局局長多澤勒(福里斯特·惠特克 Forest Whitaker 飾)的布置中逃亡,以便查出真凶。很快,布萊恩發現前妻的死與斯圖爾特和俄羅斯黑幫的交易有關,而金可能成為下一個受害者……


滿意請採納~(附件請在電腦上下載)


㈥ 父與子 電影

《父與子》也譯為《父子迷情》

導演亞歷山大·索科洛夫

主演亞歷克山大·萊茲巴什

俄羅斯

俄國名導蘇古諾夫(AleksandrSokurov)執導。這部電影是描述一對父子之間,既濃烈特殊又撲朔迷離的情感,極具爭議性和震撼力。

父親與兒子長年生活在同一屋檐下,彷彿與世隔絕般沉浸在他們自己的世界中,被回憶和日常儀式所填滿。有時他們看起來就像兄弟,有時甚至像一對戀人。

兒子亞力克斯走上了一條和父親一樣的道路,進入了軍校。他喜歡體育運動,還有了女朋友。但是情人之間卻總有點隔閡,女友似乎在暗暗嫉妒亞力克斯與父親的親密關系。

盡管亞力克斯心裡明白所有的兒子總有一天終將離開父親,開始自己的生活,他的內心仍然充滿矛盾。

亞力克斯的父親也清楚他或許應該去另一座城市找一份更好的工作,或者娶一位新太太。但是,誰又能減輕亞力克斯夢魘中的痛苦呢?

從來沒有哪對父與子之間的愛如他們這般深厚。

蘇古諾夫親情三部曲系列電影的第二部,備受好評的《母與子》之姊妹篇。

本片的拍攝地點,是2003年正好建城三百周年的俄羅斯名城,如詩如畫的聖彼得堡所拍攝,極具詩意且唯美。

http://content.gougou.com/content?cid=

效果可以,但速度可能不是很快,要有耐心哦!

㈦ 高分!尋找一部關於二戰 父與子 的電影

美麗人生

電影(義大利)

更多中文片名:

一個快樂的傳說

更多外文片名:

Vitaèbella,La

LifeIsBeautiful

導演

羅伯托•貝尼尼RobertoBenigni

編劇

文森佐•克拉米VincenzoCerami.....and

羅伯托•貝尼尼RobertoBenigni

演員

羅伯托•貝尼尼RobertoBenigni.....GuidoOrefice

尼可萊塔•布拉斯基NicolettaBraschi.....Dora

喬治•坎塔里尼GiorgioCantarini.....GiosuéOrefice

瑪麗莎•佩雷德斯MarisaParedes.....MadrediDora

攝影:

托尼諾•德利•科利

音樂:

尼科拉•皮奧瓦尼

影片類型:

愛情/劇情/戰爭/喜劇

片長:

116min/USA:118min(Englishbbedversion)

國家/地區:

義大利

對白語言:

英語德語義大利語

色彩:

彩色

混音:

杜比數碼環繞聲

評級:

RatedPG-13forholocaust-relatedthematicelements.

級別:

Singapore:PGPortugal:M/12Argentina:13Australia:MChile:TEUSA:PG-13Finland:K-12Sweden:11UK:PGFrance:UPeru:14Norway:7Spain:TItaly:TBrazil:12Germany:6Netherlands:ALHongKong:IIANewZealand:MSwitzerland:12Belgium:KT

版權所有:

MelampoCinematograficaS.r.l.-Rome,1997(onprint)

義大利梅蘭坡電影公司出品

中國電影集團公司發行

上海電影譯制廠譯制

票房成績

全美首映票房:$3,244,284.00(單位:美元)

全美累計票房:$57,598,247.00(單位:美元)

海外累計票房:$171,600,000.00(單位:美元)

國家/地區上映/發行日期(細節)

義大利Italy1997年12月20日

法國France1998年5月.....(CannesFilmFestival)

加拿大Canada1998年9月3日.....(MontréalFilmFestival)

加拿大Canada1998年9月12日.....(TorontoFilmFestival)

比利時Belgium1998年10月14日

瑞士Switzerland1998年10月16日.....(Germanspeakingregion)

法國France1998年10月21日

美國USA1998年10月22日.....(AFIFilmFestival)

美國USA1998年10月23日

加拿大Canada1998年11月6日

德國Germany1998年11月12日

奧地利Austria1998年11月13日

荷蘭Netherlands1998年12月3日

芬蘭Finland1998年12月18日

挪威Norway1998年12月24日

澳大利亞Australia1998年12月26日

斯洛維尼亞Slovenia1999年1月14日

葡萄牙Portugal1999年1月22日

瑞典Sweden1999年1月22日

冰島Iceland1999年1月23日.....(ReykjavikFilmFestival)

冰島Iceland1999年3月12日

巴西Brazil1999年2月5日

英國UK1999年2月12日

阿根廷Argentina1999年2月18日

丹麥Denmark1999年2月19日

西班牙Spain1999年2月26日

土耳其Turkey1999年2月26日

香港HongKong1999年3月4日

哥倫比亞Colombia1999年3月5日

紐西蘭NewZealand1999年3月5日

韓國SouthKorea1999年3月6日

泰國Thailand1999年3月12日

捷克CzechRepublic1999年4月1日

馬來西亞Malaysia1999年4月1日

斯洛伐克Slovakia1999年4月1日

匈牙利Hungary1999年4月8日

日本Japan1999年4月17日

愛沙尼亞Estonia1999年6月18日

俄羅斯Russia1999年7月16日

美國USA1999年8月6日.....(limited)(bbedversion)

經典台詞:這是我的經歷

這是我父親所作的犧牲

這是父親賜我的恩典

劇情介紹: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陰雲籠罩著整個義大利。

圭多是一個外表看似笨拙,但心地善良憨厚而且生性樂觀的猶太青年。他對生活充滿了美好的嚮往。他和好友菲魯喬駕著一輛破車從鄉間來到阿雷佐小鎮,他的願望是在小鎮開一家屬於自己的書店,過上與世無爭的安逸生活。途經一座谷倉塔樓時,年輕漂亮的姑娘多拉突然從塔樓上跌落到他的懷中,原來塔樓上有個黃蜂窩,黃蜂經常騷擾當地居民。多拉想為民除害,燒掉黃蜂窩,反被黃蜂蜇傷。圭多立刻對她產生了好感,熱情地為她處理傷口,為表示謝意,多拉送了一些雞蛋給圭多,意味深長地目送他遠去。

陰雲密布的義大利,納粹的反動勢力日益強大,墨索里尼推行強硬的種族歧視政策,圭多因有猶太血統,他開書店的申請屢遭阻撓,得不到批准。好友菲魯喬的工作也久無著落。由於生活所迫,圭多隻好在一家飯店當服務員,他以真誠、純朴、熱情周到的服務態度贏得了顧客們的喜愛。

一次圭多騎車上班無意中撞倒了多拉,兩人再次邂逅燃起了圭多心中愛情的火焰。他不失時機地向多拉表白愛慕之情。

多拉是某學校的教師,有一天從羅馬來的督學要到學校視察,圭多得知後,竟冒充督學來到多拉所在學校視察。校長熱情地接待他,為取悅多拉,引起多拉的注意,圭多索性跳上講台施展起喜劇演員的才華,惹得學生開懷大筆,令校長和教師瞠目結舌。

圭多得知多拉和男友魯道夫要去劇院看歌劇,他也買票前往,坐在樓下的圭多始終目轉睛地盯著樓上包廂里的多拉。起初多拉對圭多的苦苦追求並不在意,但是由於多拉討厭魯道夫,因此常和圭多在一起。魯道夫一廂情願地舉協和多拉的訂婚晚會。晚會正巧安排在圭多所在的飯店。圭多巧妙地使多拉解脫了魯道夫的糾纏,因此贏得了她的芳心。多拉不惜跟父母鬧翻,離家出走,嫁給了圭多。

婚後,好事接踵而來,圭多夢寐以求的書店開業了,他們有了個乖巧可愛的兒子喬舒亞。圭多閑來無事時常和兒子玩游戲,一家人生活的幸福美滿。可好日子沒過上幾年,在喬舒亞五歲生日這天,納粹分子抓走了圭多和喬舒亞父子,強行把他們送往猶太人集中營。當多拉和喬舒亞的外祖母興沖沖地回到家裡,只見人去樓空,家裡被翻得亂七八糟,多拉明白了眼前所發生的一切。她雖沒有猶太血統,但她堅持要求和圭多、兒子一同前往集中營,多拉被關在女牢里,圭多不願意讓兒子幼小的心靈從此蒙上悲慘的陰影。在慘無人道的集中營里,圭多一面千方百計找機會和女監里的妻子取得聯系,向多拉報平安,一面要保護和照顧幼小的喬舒亞,他哄騙兒子這是在玩一場游戲,遵守游戲規則的人最終能獲得一輛真正的坦克回家。天真好奇的兒子對圭多的話信以為真,他多麼想要一輛坦克車呀!喬舒亞強忍了飢餓、恐懼、寂寞和一切惡劣的環境。圭多以游戲的方式讓兒子的童心沒有受到任何傷害。

當解放來臨之際,一天深夜納粹准備逃走,圭多將兒子藏在一個鐵櫃里,千叮囑萬叮嚀讓喬舒亞不要出來,他打算趁亂到女牢去找妻子多拉,但不幸的是他被納粹發現,當納粹押著圭多經過喬舒亞的鐵櫃時,他還樂觀地、大步地走去,暗示兒子不要出來,但不久,就聽見一聲槍響,歷經磨難的圭多慘死在德國納粹的槍口下。

天亮了,喬舒亞從鐵櫃里爬出來,站在院子里,這時一輛真的坦克車隆隆地開到他的面前,上面下來一個美軍士兵,將他抱上坦克。

幕後製作:

在本片身兼編導演三職的羅貝托•貝尼尼是義大利影壇著名的喜劇演員,他在本片發揮了高度創意,用妙想天開的方式將一種幾乎已經拍爛的題材——納粹迫害猶太人點石成金,頗有點卓別林喜劇的效果。這種處理彰顯了義大利人開朗的民族性,並且用逗笑效果甚高的奇想將一個看似不可能發生的故事娓娓道來,使人在觀賞時感到內心愉悅,看後亦深覺酸澀。其中,情節編排巧妙和主角個性鮮明居功至偉,貝尼尼和小童星的精彩演出亦處處見火花。貝尼尼因此片榮登奧斯卡影帝,它在世界各地也有極高的賣座。

花絮:

•在片中扮演羅伯托•貝尼尼(RobertoBenigni)妻子的尼可萊塔•布拉斯基(NicolettaBraschi),在生活中也是他的妻子。

•貝尼尼在獄中穿的衣服的號碼跟卓別林在《大獨裁者》中的一樣。

•貝尼尼說片名來自利昂•托洛茨基(LeonTrotsky)說所的話。托洛茨基在墨西哥流放時期,得知他要被斯大林暗殺時,他看著花園中的妻子寫出了這樣的話,無論如何:"人生是美麗的。"

•貝尼尼憑此片獲得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這是奧斯卡歷史上第二次由自導自演的人榮獲表演獎,第一次是勞倫斯•奧立弗1948的電影《哈姆雷特》。

•睡覺前Guido和Ferruccio開了段關於叔本華的玩笑。叔本華是希特勒最喜歡的哲學家之一。

穿幫鏡頭:

•Guido在集中營跟兒子說話的戲,小演員說台詞時,貝尼尼也同時做口型。

•軍營中,Dora從床上站起來,去窗邊聽她丈夫放的音樂時,在屏幕左邊可以看見電纜和工作人員的影子。

•Guido的兒子從藏身之處走出時,他徑直超一個道具走去(並且盯著它)。那顯然是給小演員表演設置的「記號」。

•Guido通過喇叭放奧芬巴赫的歌劇《霍夫曼故事》(TalesofHoffman)中的《威尼斯船歌》(TheBarcarole)。而事實上因為奧芬巴赫是猶太人,所以在納粹集中營很難找到他的音樂。

評論:

美麗人生

一部超越常規的黑色喜劇片

一服醫治戰爭創傷的最佳良葯

擁有溫暖的質感,清新、達觀,而又生機盎然

在第71屆奧斯卡頒獎典禮上,義大利影片《美麗人生》出人意料地獲得了最佳外語片、最佳男演員、最佳原創電影音樂三項大獎,一舉成為本屆奧斯卡最大的黑馬。象這種描寫第二次世界大戰猶太集中營中悲慘生活的電影很多,最著名的莫過於《辛德勒名單》。然而天性樂觀幽默的義大利電影藝術家出人意料地從陳舊的創作素材中挖掘出了新鮮的東西,最近在本市放映的《美麗人生》,即在充滿鮮血和死亡的集中營里找到了一種美麗。

故事很簡單:活潑樂觀的義大利青年圭多是個猶太人,他來到小鎮阿雷佐遇見了心儀的姑娘多拉,經過幾番巧遇和努力,他終於與多拉結婚,並生了一個可愛的兒子約書亞。可是,好景不長,納粹在約書亞五歲的生日上抓走了圭多一家。為了不讓孩子的心靈蒙上陰影,在慘無人道的集中營里,圭多試圖讓約書亞以為這只是一場游戲。「游戲」結束時,圭多慘死在納粹的槍下,而約書亞得到了「游戲」的最高獎賞。筆者在最近「奧斯卡獲獎電影展」觀看這部電影時發現在座的許多觀眾都哭了,深深被感動了,就像當年《媽媽再愛我一次》一樣,這次是偉大的父愛榜樣。作為導演和男主角的貝尼尼知道的話,恐怕不見得會欣慰,一定一臉的苦笑,作為一個出色的喜劇演員,他要的不是這個效果。

這絕對不是一場悲劇,從一開始圭多搞笑的出場就可以看出導演想營造一種喜劇的氛圍;而圭多在追求多拉時候種種離譜的舉動,特別是冒充從羅馬來的督學在課桌上跳起脫衣舞的情節將喜劇的因素加強到了鬧劇的程度,有趣的場面甚至不斷貫穿在集中營里,就是圭多最後被押走處死時,出現在躲在鐵箱里的約書亞面前的也是一個扮著小丑誇張模樣的爸爸。編導以喜劇的手法表現一個如此感人的故事目的何在?難道是為了媚俗大眾不惜而故意削弱電影的思想性。其實恰恰相反,悲劇才是媚俗。貝尼尼這么處理就是為了不媚俗,為了表現更深層的思想,不讓觀眾再沉溺在淺層的感動上。試想,圭多在獄中僅僅是為了約書亞心靈不受到傷害才故意「欺騙」他的嗎?難道圭多自己不是這么認為的嗎:所有的一切只是暫時的一場瘋狂游戲,最後的勝利還是屬於他們:熱愛生活的人們。就算在集中營里,圭多臉上始終帶著笑容,只是在給兒子演戲,沒有發自內心對生活熱愛的人,是不會有這種燦爛的、讓人喜悅而充滿力量的笑容!圭多知道噩夢是暫時的,相信美麗的人生才是永遠的,所以才小心翼翼地呵護著兒子純潔幼小的心靈。

《美麗人生》這部影片是由義大利著名喜劇演員兼導演羅伯特.貝尼尼自編自導自演的一部黑色喜劇片,除了本屆奧斯卡金像獎以外,該片還曾獲得過總共二十八項國際大獎,在全球佳評如潮。《美麗人生》在美國的票房已經超過《郵差》,成為美國電影史上最賣座的外語片。迄今為止收入已近2300萬美元,在全球更是突破1億美元大關,而更令人稱道的是,該片的製作成本僅僅為650萬美元。貝尼尼也由此成為奧斯卡影史上第一位以外語片拿到奧斯卡影帝的外國演員,取得了無數電影人畢生夢寐以求的成功。貝貝尼1952年出生在義大利的阿里佐,主要代表作有《一個快樂的傳說》、《不法之徒》等電影,他的電影真實、簡練,而且總是熱情洋溢、充滿笑容。《美麗人生》是他所執導的第六部影片,片中他用全新的視角來反映戰爭的殘酷,而觀眾則在笑聲中領悟到人生的真諦:生活是美好的,哪怕一時被黑暗所籠罩,我們依然能夠找到美之所在。

在本片身兼編、導、演三職的羅伯托•貝尼尼是義大利影壇著名的喜劇演員,他在本片發揮了高度創意,用妙想天開的方式將一種幾乎已經拍爛的題材——納粹迫害猶太人點石成金,效果令人絕倒。

㈧ 昨天FM87.6《今晚我們說電影》講的是哪部電影好像是一個父親照顧15歲殘疾兒子的故事。

《房間鑰匙》(別名:《敲開我的心》、《敲開我心門》)

國家/地區: 義大利 / 法國 / 德國

本片獲得:2005年義大利電影金像獎最佳導演、最佳攝影、最佳音效三項大獎, 及最佳男演員、最佳剪輯、最佳製片、最佳劇本和最佳男配角五項提名

2004年威尼斯電影節Sergio Trasatti獎獲獎; ´CinemAvvenire´ 獎獲獎; Pasinetti Award獎最佳電影及最佳男演員獎獲獎; 金獅獎提名

簡介:

英俊帥氣的傑尼站在慕尼黑火車站,等待他和初戀女友所生、卻從未謀面的兒子保羅。

保羅出生時就有殘疾,傑尼此次和兒子見面,主要是為了帶他前往柏林尋求更好的醫院治療。雖然對傑尼而言,照顧一個有殘疾的兒子確實不易,但貼心的保羅卻常常會反過來教父親該如何照顧好自己。傑尼在醫院認識了妮可,妮可也專心於照顧她重殘的女兒,無論環境多困難,她總能堅強地挺立著。妮可給了傑尼最大的精神支持,也讓傑尼在照顧保羅的路上並不孤單。

父子相處的時光雖然美好,但兩人之間卻仍有一種莫名的疏離感。傑尼為了更增進父子情誼,決定幫保羅實現心願,帶他遠赴挪威去會見筆友——保羅心中的「女朋友」,而保羅也緊張地期待著這次會面。父子倆於是開始了一段新的旅程,倆人都希望能重新了解和面對彼此的過去,並共同邁向屬於他們的光明未來………

㈨ 父親兩次扔掉瞎眼的兒子是什麼電影

父親兩次扔掉瞎眼的兒子的電影是《被拋棄的人》。根據查詢網站相關公開信息顯示:這部電影中父親先後兩次將,雙目失明的兒子拋棄,只為了假裝成單身青年的身份去城裡泡妞,好在最後遭到了報應,真是天道好輪回蒼天饒過誰。男孩名叫小元,小小年紀的就雙目失明,父親肖秉成是個貨車司機,這天打算帶小元去城裡看眼睛,火車行駛到大坪車站後,把熟睡的小元放在座位上,假借給小元買包子的名義下了車,下車後並沒有走向包子鋪,而是找了一個黑暗的角落藏了起來,親眼看到火車開走後,才心滿意足地離開。車不知開了多久,小元醒來後,卻遲遲聽不到爸爸的聲音,跌跌撞撞地滿車廂尋找。直到列車員走來,自己聽到乘客說他的爸爸下車買包子,就再也沒上來,列車員並不知道實情,以為是爸爸漏乘,告訴小元不用擔心,車到站後已經委託了自己的朋友,將小元送回到大坪車站。

閱讀全文

與俄羅斯父親對殘障兒電影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李小龍未來電影大全 瀏覽:926
性的味道韓國電影完整 瀏覽:346
日本的電影節 瀏覽:446
恐怖電影反轉推薦 瀏覽:343
少年電影豆瓣 瀏覽:420
怪盜基德電影大全 瀏覽:449
劉德華和譚詠麟演過什麼電影 瀏覽:79
好看的愛情電影網vivi 瀏覽:145
美國電影犯罪女性 瀏覽:404
美國汽車有關電影 瀏覽:784
電影國風動漫 瀏覽:43
韓國電影表嫂 瀏覽:371
印度漂亮女警電影 瀏覽:464
上海國際電影節4k修復 瀏覽:889
印度十部頂級老電影 瀏覽:862
老少戀電影有哪些 瀏覽:727
騰訊能看的好電影電視劇 瀏覽:418
印度電影男主褲襠有耳釘 瀏覽:824
2018兒童必看電影 瀏覽:839
喜劇電影推薦2018好評 瀏覽: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