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歐美電影 > 美國電影十二

美國電影十二

發布時間:2024-04-01 14:38:36

1. 叫十二什麼的美國電影,演一起去偷錢

盜海豪情
基本信息
類型
動作,驚悚,犯罪,喜劇
導演
史蒂文·索德伯格
主演
馬特·達蒙,布拉德·皮特,喬治·克魯尼
編劇
GeorgeClaytonJohnson
分級
PG-13
上映時間
2004年12月8日
片長
125分鍾
對白語言
荷蘭語,英語,法語,義大利語

製片地區
美國,澳大利亞
出品時間
2004年
色彩
彩色
中文名
十二羅漢
外文名
Ocean'sTwelve
其它譯名
12瞞徒/瞞天過海2:長驅直入/盜海豪

美國保險公司代表在和朋友談話中說起(上一集的)拉斯維加斯賭場劫案中的賊已經超越了傳奇大盜雷馬克,卻不知道和他談話的朋友正是歐洲大盜雷馬克本人,在場的還有雷馬克的徒弟新一代的傳奇盜賊「暗夜之狐」,因為雷馬克的默認,激起了「暗夜之狐」(文森特卡塞爾飾)的好勝之心,他找到了丹尼(喬治克魯尼飾)、羅斯(布拉德皮特飾)等11名羅漢的位置,把他們的地址通知了賭場老闆特里-本尼迪克特,並且和特里-本尼迪克特約定讓丹尼等11名羅漢在2周之內還回1億5千萬美元和利息共計1億9仟7佰萬。十二羅漢

因為不能在美國本土再次行動,所以他們把目標定在了歐洲。第一站是偷阿姆斯特丹的一張世界上最早的證劵,當他們打開保險箱才發現證券早已經被「暗夜之狐」拿走,他們找到「暗夜之狐」,「暗夜之狐」要求和他們比一場,共同偷俄國皇帝加冕用的「金蛋」,假如他們成功的話,那麼「暗夜之狐」將幫助他們還特里-本尼迪克特的1億9仟7佰萬。
11羅漢趕往羅馬計劃偷在那展覽的「金蛋」。與此同時歐洲特工伊莎貝爾(羅斯的前女友,凱瑟琳澤塔瓊斯飾)早已從阿姆斯特丹就盯上他們了,准備在羅馬把他們一網打盡,行動當天伊莎貝爾根據「暗夜之狐」提供的錄像帶抓捕了丹尼和羅斯等人,漏網的萊納斯3人不得已只好把苔絲(朱麗婭羅伯茨飾)叫到羅馬繼續行動。萊納斯、苔絲剛剛把金蛋偷到手,誰知道全在伊莎貝爾的掌握中。
十二羅漢監獄中萊納斯的老媽扮演FBI救走了12羅漢,伊莎貝爾也因為偽造文件不得不同流合污。「暗夜之狐」的城堡中,丹尼、苔絲和「暗夜之狐」攤牌,「暗夜之狐」以為自己贏了,豈料他偷的是個假蛋,11羅漢早在雷馬克的幫助下大功告成。
謎底揭開,原來當初伊莎貝爾的母親不讓雷馬克和女兒見面,不然就告發他,讓他坐牢,現在伊莎貝爾的母親去世了,所以雷馬克借徒弟和11羅漢之手,讓當特工的女兒身退,好和其一起生活。

2. 十二公民電影觀後感1000字

《十二公民》改編自1957年的美國影片《十二怒漢》,是由北京聚本傳媒出品,由徐昂執導,何冰、韓童生、錢波、趙春羊聯袂主演的犯罪懸疑片。該片講述了當代中國一個由富二代“殺人案”引發了最為激烈的法庭智斗的故事。關於這部影片的觀後感範文由我整理如下,歡迎閱讀!

十二公民電影觀後感1000字篇1

《十二怒漢》足夠經典,翻拍自《十二怒漢》的《十二公民》也挺讓人滿意。

看《十二公民》之前,瀏覽了一下劇情介紹。某政法大學里為補考而設的帶有實驗性質的虛擬法庭上,是十二位來自社會各階層的人士,而他們並沒有決定他們所討論的案件審判結果的權力。就在這樣的法庭上,一個極富責任感的檢察官以一己之力說服了其他十二位“陪審員”,讓正義得以伸張。

開始覺得故事的開端有些無力,而且這樣的移植讓片子定調很低,甚至給人俗氣之感。但接著看下去我的看法發生了轉變。其實這樣的設計是很討巧的,既解決了劇情合理性的問題,又在審查制度下符合了有關規定、規避了踏入雷區的風險。

《十二公民》雖是翻拍,但把它的故事放在當今中國社會的特殊語境下講述也合情合理。而且故事環環相扣,整部影片無論是小段落還是總的結構都可自圓其說。即使片中人物有時的反應給人以故弄玄虛和拖沓之感,但這種抽絲剝繭式的推理還是讓觀眾沉醉在了解謎的快感之中。

片中人物的設計很用心,個個形象豐滿、個性鮮明,讓人難忘。其中9號陪審員老大爺回憶自己在“反右”中遭遇一場戲,合理推進劇情往下發展的同時,可以讓人更深刻地認識到“多數人的暴政”為何物。還有蹲過監獄的5號陪審員,用自己的經歷讓人明白冤假錯案的危害。除此以外,4號陪審員的“乾爹”身份、10號陪審員的地域歧視、6號醫生對生命價值的思考、7號小賣部老闆生活的辛酸、11號校園保安的大學夢無不令人印象深刻。主創們正是通過他們的言行傳達了自己的價值觀、表明了自己對一些問題的態度。

其實,這部片子的成功還在很大程度上仰仗了演員的表演。眾多話劇出身的演技派帶著一個年輕演員飈戲,讓人看著直呼過癮。

從試聽技巧運用的角度看,該片亦可圈可點。導演光是靠場面調度和5.1聲道的熟練應用,便盤活了一個平淡無奇的廢舊廠房。影片結尾處的那個充滿了詩意的平移長鏡頭中,導演更是將場面調度用到了極致。片中,導演還利用燈光模擬天氣的變化,適當地烘託了影片的氣氛、外化了人物的內心活動。

可以說,這次的翻拍嘗試是相當成功的,除了以上談到的片子本身,《十二公民》也是一部踩著時代步點,反映時代精神,為時代主題而生的電影。

當影片倒數第二個鏡頭終於揭開了8號陪審員的身份謎底,當片尾字幕出現了本片的策劃單位,我們恍然大悟。從某種意義上說,這部影片是我國司法公正以及檢察機關自己的一部形象宣傳片。不同於一般的ppt式的宣傳片,這樣的宣傳更高級,宣傳效果也更好。

在十八屆四中全會“依法治國”的主題映襯下,當司法改革搭乘著社會轉型和變革的快車,導演需要做的,只是順勢而為,讓自己的電影站在改革的風口上,把自己扔進時代的大潮中。

十二公民電影觀後感1000字篇2

原本以為這部改編自《十二怒漢》的片兒只會叫好不叫座,影院排期也不多,意外的是剛才居然全場爆滿。

劇情簡單來說是十二個爺們兒機緣巧合以模擬法庭陪審團的身份湊一塊兒坐在一屋裡討論了倆小時富二代弒父的案件。全片兒106分鍾裡面起碼100分鍾都是一個場景-眾人圍著一個長條桌爭論、投票,全靠對白和演員的表現力撐起來的。對白很精彩,故事改編的很接地氣很符合國情,人物個性也巧妙的與其背景相結合。

電影里有些人總是帶著先入為主的偏見對人不對事,比如仇富、比如排外、比如莫名其妙的優越感…只有放下偏見才能作出正確的判斷。還有對生命的尊重,任何一個人決定都會關系著一個孩子的生命,所以哪怕有一點質疑都值得“浪費”時間去“吹毛求疵”。還有就是詮釋了司法審判的目標-不是把罪犯繩之以法,甚至也不是追求真相,而是保護公民的合法權利不受到政府的侵犯。(當然不是說抓罪犯和找真相不重要,只是這兩點應該是公安機關要做的事。)

看到國產電影開始出現這里題材、看到那麼多人願意看這類題材,說明我們在進步,進步總是好的。哦,對了!全片兒最提氣的一句台詞是“我綳會兒!”

十二公民電影觀後感1000字篇3

《十二公民》,戲劇電影。看之前,不由自主地在心裡默默畫圈圈分類,是一出戲還是一部電影?看完之後,自己找到了答案。嗯,還非得用電影的形式呈現出來才是這出戲。107分鍾時長的電影里,主要集中在一個時間場景,看上去很混雜但又不是會議室的學校倉庫,室內雜亂堆砌著消防用品、體育器材、飲水機和電風扇,當然還有一張正好可以坐下12個人的會議桌和12把椅子。

政法高校的西法課程補考,受邀作為模擬法庭上的12位陪審團成員來自各行各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經歷和故事,每個人也都有權利對案件中“持刀殺害親生父親的富二代”裁判是否有罪。陪審團最終結果必須12:0,全票贊同“有罪”或者“無罪”才能有效。只是一場模擬的討論,好像是一個游戲環節,但因為攸關人命,似乎應該是一場較真的辯論。緣於11:1,那唯一一票“無罪”,陪審團成員中的立場分歧最開始是顯而易見的。但隨著推理辯論過程的深入,基本節奏開始按照一人一自曝的頻率逐點“爆破”,“有罪”和“無罪”的陣營發生了改變,再也不是涇渭分明的簡單是非判斷,12人彼此之間也開始有了針鋒相對的爭執,言語上的拌嘴,肢體上的沖突,但很快就被拉回正常又冷靜的陪審辯論軌道上。在傳統戲劇式樣的結構原則下,開端、糾葛、發展、高潮和結局,被線性地延展開來,好像播放器進度條上的時間刻度,又好像一個鍾表面上的12個時點,最終又回到一個原點——11:1,只是這個時候,是一票“有罪”。劇中韓童生扮演的3號陪審員,是一位因離家出走兒子而隱忍心傷的計程車司機,在最後一個人的solo里,聲淚俱下地飆了全場最亮的戲。尤其是最後將額頭深深埋扣在桌上,最後一刻,那股子上上去讓人心疼的孩子氣任性,舉起了贊同“無罪”的手。12:0,完滿。

完滿,是多麼難能可貴的結局,但這其中更多的是不為人知的背後故事。那些有故事的人們——兒子出走老婆離家的計程車司機,與大學生真愛的房地產老闆,蒙冤入獄的紋身男,兒子要補考的醫生老爸,校園外小賣部老闆,被打成右派的老人,不想讓兒子當民工的城鄉結合部房東,想考政法大學的河南小保安……一千人就有一個哈姆雷特,即便是一千個“有罪”亦或是一千個“無罪”,都不是簡單的態度表決,而是每個人各自幸與不幸的表達和呈現。

簡單直接的前情概要,被豐富飽滿的意味層層疊疊包裹起來,好想貪心地將其一片一片剝離下來,展開捋直鋪平,就像片中被揉扔在地上的紙,又重新被撿起來平展地放在桌上。就是這樣的過程,讓我深感一種無力的恐懼。如果真相就是那張紙,重新鋪展開的時候,我們還能在雜亂的線條中一眼看穿嗎?也許陪審辯論的意義並不是還原真相,而是提出合理懷疑。那紙團重新被撿起,就是一個新的可能。在那些曾經因為我們的沖動而被蹂躪遺棄的紙團中,也許就有著等待被發現的合理。

不論是20年前的呼格吉勒圖案,還是開啟異地復審的聶樹斌案。如果當年能夠提出“合理懷疑”,繼而被理解被接納,那歷史就會重寫了。可惜很多如果都是不能倒帶重來的,因為扔掉一張紙很容易,重新撿回來不常見。

可惜世間太多的合理都被我們這些凡夫俗子各種自私自利的小心思蒙蔽了。每個人都借著內心的創傷選擇視而不見。12人陪審團成員的辯論,這個時候又好像是一次團體心理治療。在這過程中,團隊成員就大家所共同關心的問題進行討論,暴露著自己的內心,又直陳別人的問題,在觀察和被觀察,分析和被分析中,思考自己和他人,心理變化與行為反應、情感體驗和人際關系,都在這個過程中發生著變化,當然,最顯性的變化就是對“有罪”和“無罪”的態度表決。可喜的是,經過這場團體治療,每個人都得到了改善。有時候,我們就是需要這樣的治療,把各自小心思的算盤重新歸位。在全票舉手通過達成一致結果之後,雖然片末那段12名陪審團成員各自走向新起點的畫面,看上去特別有新時代“五講四美三熱愛”MTV宣傳片的范兒,但還是應該鼓掌致敬,因為新生總是值得欣喜。

台詞講事,動作演人,每一個陪審員或講或演,人生百態和人情冷暖都在這一方時空得以淋漓展現。年輕的團長1號陪審員,稚嫩做作,尤其一生氣就明顯的雙下巴,實在讓人著也很生氣,完全就是在演戲的感覺,人物漂浮在角色之上,完全被消磨掉了的個性孤零零地附著在程式化的動作上,缺乏身為陪審團團長的格局和氣度,略弱;打哈哈的2號陪審員,每一次自嗨地哈哈乾笑,也很讓人莫名,大概是因為世間老好人都是如此這般秉持“不得罪不拒絕不負責”的原則,用“笑”這一百試不爽的利器行走江湖的吧,所以即便笑得很莫名,旁人也無可指摘,要麼賠笑,要麼不語,畢竟“伸手不打笑臉人”也算是人生常備防禦錦囊吧。

3號陪審員,身著制服提溜著水杯的計程車司機,韓童生老師的精彩表演簡直了!角色身上,那股老北京與生俱來的優越感交織著和妻離子散的沒落感,在可恨之餘尤顯可憐,在可憐之餘又稍嫌無賴,他的每一次爆發都是亮點,尤其是最後一段自述直接閃瞎。於是,在昨天的觀影過程中,兩次斷片都直愣愣地瞎在這兒了。想著也覺得挺幽默,之前在小西天看膠片放映的時候,看到過膠片被燒斷在銀幕上開出一朵花來的神奇圖案。這次索性愣生生地看著重新啟動,銀幕上播放進度條以40倍速快進著。我們沒法掌握人生的`進度,但起碼我們可以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所以放映故障出現之後,全場觀眾也上演了一番現場版的“12公民”,不同的人表達著不同的情緒,戲謔叫嚷著要票價打折的,默默不語開始掏手機的,帶頭鼓掌安慰觀眾的……人生百態在銀幕上,在舞台上,在劇場里,更是在你我身邊。那些被演出來的精彩,都不及此時此刻身邊的每個現場。

4號陪審員房地產商的港片大佬范兒略顯兀自,也許就是為貧富差距而設的吧,雖然伴著肢體沖突的爭執提出“仇富”這一社會話題,還是能鮮明感覺到導演在這里悄悄放下溫柔一刀,女大學生認乾爹傍大款,也是人間自有真愛在,這些時不時就蹦躂出來的戲謔台詞躲閃在觀眾陣陣笑聲中,一點一點消解著矛盾;5號陪審員紋身男,略顯誇張的發型遮住了半張臉看不清眼睛,雖然他的故事更像聶樹斌甚至是呼格吉勒圖,但與人物形象的反差度太明顯,被刻意放大的戲劇性,反而掩蓋了本來應有的生活真實,於是我的注意力都被那身合體的白襯衫吸引了。

6號陪審員醫生老爸存在感略弱,盡管他是一開始就給予“無罪”表示理解的人,中規中矩的性格,四平八穩的表演,是人群中的絕大多數,也是容易被忽視的部分,但其實卻是最應該爭取的對象;7號陪審員小賣部老闆,有戲,跟他的花襯衫一樣出彩,舉手投足都標簽著討生活的滑頭和不易,因為被要求配合工作,成為陪審團成員,但他其實不關心最終結果如何,因為他更關心自己的生計,一心只想早點結束這個過程;何冰飾演的8號陪審員,核心人物,賦予他檢察官的身份在片尾揭示,也算是基本自圓其說了整個故事,所有的戲都是從他的合理懷疑“無罪”開始,感謝電影呈現,鏡頭還原了何冰的每一個表情的真實和每一個動作的細致。

9號陪審員,一個曾經被打成“右派”的老人,他對獨居老人出鏡作證動機的猜測,和對歷史記憶的個人回述,恰是片中最讓人動容感覺溫暖的地方,他是第一個改變立場,轉投“無罪”的人,大概是因為令人動容的往事,會讓人在感同身受中選擇善意的回報;10號陪審員房東男,讓人認臉不記名的演員,地域歧視的狹隘勁兒和刻薄氣都被他演得杠杠滴,但偶爾隱隱還是覺得有點勁兒勁兒地,翻來覆去總拿地域歧視說事兒,真的會讓人感覺疲乏,在市儈狹隘自私甚至無賴中,到底還是有著望子成龍的殷殷期盼;11號陪審員小保安,勵志青年的代表,一口河南腔,可愛十足,不遭嫌棄,姑且也能算是正義之希望的象徵吧;12號陪審員,在“有罪”和“無罪”兩者之間搖擺不定,被反復說服缺乏自我態度的人,其實應該挺有意思的,因為這算是大多數牆頭草人群代表,可惜全片中存在感也不是特別強,戲份不是特別多。

看完之後走出劇場,風大地吹亂了頭發,卻異常清醒地一個激靈,最近開兩會呢,2015年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開局之年。嗯,依法治國,開局。

3. 如何評價十二公民改編的成功么

《十二公民》改編自1957年的美國影片《十二怒漢》,是一部無論從劇情設定還是演員演繹,都改編得比較好的劇作。

《十二公民》是一部反映中國現實的群像作品,對經典的本土化做得十分到位。電影里最直接表現的是西法當中的陪審員制度,在發展比較好的美國,陪審員制是體現民主性和司法獨立性的重要標志,很多人甚至認為陪審員制度要比民主選舉來的更加重要;

(3)美國電影十二擴展閱讀:

劇情簡介

暑期一所政法大學內,未通過英美法課程期末考試的學生迎來補考。他們組成模擬西方法庭,分別擔任法官、律師、檢察官等角色,審理的正是一樁社會上飽受爭議的「20歲富二代弒父」案。12位學生家長組成了陪審團。

這些人來自社會不同階層,有醫生、房地產商、保安、教授、保險推銷員等。他們在聽取學生法庭審理後,將對本案做出最終「判決。這12名陪審員互不相識,但按照規則,他們必須達成一致,才能結束審判。

第一輪投票,就有11人認定「富二代」有罪,所有人證物證都指向這一結果的情形下,這位年輕的嫌疑犯離輿論上的死亡只有一步之遙。所有的線索都被逐一討論,隨著審判的進行,疑點出現,每個人背後的故事也浮出水面。

4. 電影《十二公民》編劇和導演想表達什麼的思想呢

電影《十二公民》是徐陽執導,2015年上映的一部劇情片,電影改編自1957年的美國經典片《十二怒漢》。有人早已給改編電影訂上了爛片的標簽,但是改變的電影中好電影也比比皆是,《十二公民》就是其中的一部。《十二怒漢》的票房失誤了,而《十二公民》的豆瓣評分卻為8.4的高分,可以說是電影中的極品了。

電影講述了十二位陪審員組成模擬西方法庭

分別擔任法官、律師、檢察官等角色,審理的正是一樁社會上飽受爭議的「20歲富二代弒父」案。這些人來自社會不同階層,有醫生、房地產商、保安、教授、保險推銷員等。他們在聽取學生法庭審理後,將對本案做出最終「判決。這12名陪審員互不相識,但按照規則,他們必須達成一致,才能結束審判。

《十二公民》,是一部難得的好電影。導演和編劇安排了十二個人,十二種相,是不能呈於人面前的故事。每次看都對自己是一種提醒:追逐真理,合理質疑,通過有理有據的質疑推理,找出真相。我們不放過一個壞人,也決不錯判一個好人!這才是一個健康社會應該有的態度!

5. 十二公民電影觀後感影評

十二公民電影觀後感影評

篇一:十二公民電影觀後感

《十二怒漢》足夠經典,翻拍自《十二怒漢》的《十二公民》也挺讓人滿意。

看《十二公民》之前,瀏覽了一下劇情介紹。某政法大學里為補考而設的帶有實驗性質的虛擬法庭上,是十二位來自社會各階層的人士,而他們並沒有決定他們所討論的案件審判結果的權力。就在這樣的法庭上,一個極富責任感的檢察官以一己之力說服了其他十二位「陪審員」,讓正義得以伸張。

開始覺得故事的開端有些無力,而且這樣的移植讓片子定調很低,甚至給人俗氣之感。但接著看下去我的看法發生了轉變。其實這樣的設計是很討巧的,既解決了劇情合理性的問題,又在審查制度下符合了有關規定、規避了踏入雷區的風險。

《十二公民》雖是翻拍,但把它的故事放在當今中國社會的特殊語境下講述也合情合理。而且故事環環相扣,整部影片無論是小段落還是總的結構都可自圓其說。即使片中人物有時的反應給人以故弄玄虛和拖沓之感,但這種抽絲剝繭式的推理還是讓觀眾沉醉在了解謎的快感之中。

片中人物的設計很用心,個個形象豐滿、個性鮮明,讓人難忘。其中9號陪審員老大爺回憶自己在「反右」中遭遇一場戲,合理推進劇情往下發展的同時,可以讓人更深刻地認識到「多數人的暴政」為何物。還有蹲過監獄的5號陪審員,用自己的經歷讓人明白冤假錯案的危害。除此以外,4號陪審員的「乾爹」身份、10號陪審員的地域歧視、6號醫生對生命價值的思考、7號小賣部老闆生活的辛酸、11號校園保安的大學夢無不令人印象深刻。主創們正是通過他們的言行傳達了自己的價值觀、表明了自己對一些問題的態度。

其實,這部片子的成功還在很大程度上仰仗了演員的表演。眾多話劇出身的演技派帶著一個年輕演員飈戲,讓人看著直呼過癮。戚頃嘩

從試聽技巧運用的角度看,該片亦可圈可點。導演光是靠場面調度和5.1聲道的熟練應用,便盤活了一個平淡無奇的廢舊廠房。影片結尾處的那個充滿了詩意的平移長鏡頭中,導演更是將場面調度用到了極致。片中,導演還利用燈光模擬天氣的變化,適當地烘託了影片的氣氛、外化了人物的內心活動。

可以說,這次的翻拍嘗試是相當成功的,除了以上談到的片子本身,《十二公民》也是一部踩著時代步點,反映時代精神,為時代主題而生的電影。

當影片倒數第二個鏡頭終於揭開了8號陪審員的身份謎底,當片尾字幕出現了本片的策劃單位,我們恍然大悟。從某種意義上說,這部影片是我國司法公正以及檢察機關自己的一部形象宣傳片。不同於一般的ppt式的宣傳片,這樣的宣傳更高級,宣傳效果也更好。

篇二:十二公民電影觀後感

《十二公民》主要內容是一個富二代被指控在出租屋殺死了賭博酗酒拋棄自己的親生父親。圍繞這個案件,十二個陌生人要組成陪審團,在規定時間規定地點內,達成一致意見:有罪或無罪。根據法庭和新聞提供的信息,十二個陪審員出現了11:1的有罪判定。然後故事自此開始轉折,一個人說服十一個人,最後完成了12:0的大逆轉。

電影翻拍自1957年的美國電影《十二怒漢》,是一部十分經典的影片,因為其神一般的故事這個電影被先後翻拍過好幾次。回顧這部影片,黑白的畫面,那個年代特有的打扮以及談話內容,無一不表現出濃濃的時代氣息。影片一開始出現的.法院的鏡頭把觀眾直接帶入故事中。接下來在空間不大的討論乎伍室內,每個人都在和身邊人淺淺地搭話,高行聊著一些無關的事情,語氣里帶著那個年代的美國人特有的驕傲。隨後工作人員將門鎖上,在封閉的空間和炎熱陰暗的天氣中,討論開始。一樁看似證據確鑿的殺人案件,投票表決為11:1的緊張情況,由一個攪局者所發起的合理懷疑。其他人從最開始的反對到漸漸被說服,每個人都說出了自己的觀點,最後奇跡地變成了12:0。每個人的「怒」充斥著討論的整個過程,劇情緊張,跌宕起伏,過程中體現出來的推理元素讓人看後大呼過癮。

在看《十二公民》之前,我已經先後看過日本翻拍的《十二個溫柔的日本人》和俄羅斯翻拍的《十二怒漢:大審判》。幾部影片都是根據原作進行的改編,對比可以看出中國版的《十二公民》忠於原作,劇情幾乎一致。老片新拍多少會讓人覺得有些無味,但是《十二怒漢》卻是一個特例,因為這部影片的劇本翻拍了這么多次,還會是會吸引你乖乖地去看。

神劇本不怕翻拍,並不只是因為它的故事吸引人,我覺得比起故事本身,整個劇本就像一個框架,只要稍做改動就能將其搬到另一個國家的大屏幕上去。故事中體現出來的社會背景很容易讓觀眾有一種代入感。原作本來就是由一個話劇改編而來,所以背景對於故事來說十分重要。1957年的《十二怒漢》中被指控的是一個來自貧民窟的孩子,那個年代人們對於貧民窟出身的人有很大偏見,這一點在影片中也有所體現,而這部電影一出就狠狠打了那些偏見黨的臉,這也是電影受歡迎的原因之一。1991年日本翻拍的《十二個溫柔的日本人》被指控的是一個女人,有人指控她殺了自己的丈夫。電影就像其名字一樣,因為溫柔,所以一開始有十一個人投無罪,然後攪局者試圖引導大家投有罪,結果最後的判決還是無罪。日本的翻拍很有意思,陪審團里出現了女性,而且被指控的也是一個女性。整部片子都在表現對女性權利的保護,同時日本女權也是一個社會的敏感話題,容易引起關注。此外,整個電影中表現出來的溫柔與壓抑也讓人印象深刻。再來說俄羅斯翻拍的《十二怒漢:大審判》,這部影片長達150多分鍾,故事講得極其詳細。被指控的對象是一個車臣的孩子,這也成功製造了一個敏感話題。而陪審團的十二個人,電影名字中的「怒漢」只表現了「漢」字(十二個人都是不折不扣的大叔)。影片的亮點在於最後並沒有單純達成「無罪」這一共識,有人考慮到了那個孩子被判無罪後出去會被真凶追殺。我覺得這一點補充得很好,讓影片更加豐滿的同時,故事發生的背景也得以體現。

最後來說一說我們拍的《十二公民》,這一部或許是所有翻拍里和原作最相像的了,很多情節都照搬了原作,如眼鏡,匕首之類的線索,但這些都不影響電影本身的表現力。首先說說演員,電影的演員陣容堪稱豪華。何冰、韓童生、高冬平、李光復等,都是在話劇界被視作國寶級演員的人,有他們參與演出,演技自不用說,觀眾看起來也會更有興趣。其次電影中被指控的是一個富二代,本身就是容易引起話題的角色。此外是故事的發展,原本覺得在中國要翻拍這個是不大現實的,因為我們根本就沒有什麼陪審團制度。沒想到竟然用大學補考給開了一個虛擬法庭,還請來了家長做陪審團。說實話我現在還是覺得這個故事設定太虛幻了,現實生活中根本不會發生這樣的事。但就是這樣一個強行的設定讓故事發展下去了,所以我還是挺佩服導演的想法的,腦洞簡直連黑洞了。整個電影中充斥著「中國特色」,每一個人的形象都被表現得淋漓盡致。最後何冰所演的角色竟然是一個檢察官,影片的這個設定讓我覺得有些缺陷,本來是由十二個普通人展開的討論,其中一人說服十一個人這一點也一直是我最為欣賞的地方。因為大家都是普通人,所以才顯得那個人更有魅力,可這里的竟然是一個專業人員。這種感覺就好像是普通玩家遇上了人民幣玩家一樣,把我的感動還回來。不過檢察官給你科普帶你飛,完成了一次與民同樂的普法教育,聽起來也還不錯。雖然滿滿的都是CCTV12的即視感,但觀賞性還是很高的。除此之外這部電影還開創了戲劇電影的新類型,這樣一來國產電影又打開了一扇新大門。

6. 2010年的美國關於毒品的電影,是一部發生在沒成年的身上的

電影《十二》
基本信息
片名:十二 英文名Twelve (2010) 十二
影片類型:劇情 國家/地區:美國 / 法國 對白語言:英語 色彩:彩色 導演 Director: 喬·舒馬赫 Joel Schumacher 編劇 Writer: Jordan Melamed ....(screenplay) 尼克·麥克唐內爾 Nick McDonell ....(novel) 演員 Actor: 切斯·克勞福 Chace Crawford ....White Mike 艾瑪·羅伯茨 Emma Roberts ....Molly 基弗·薩瑟蘭 Kiefer Sutherland ....Narrator (voice) 羅瑞·卡爾金 Rory Culkin ....Chris 艾倫·巴金 Ellen Barkin 伊森·派克 Ethan Peck 50分 50 Cent ....Lionel 佐伊·克羅維茲 Zoe Kravitz ....Gabby 尼可·托托雷拉 Nico Tortorella ....Tobias 查理·塞克斯東 Charlie Saxton ....Mark Rothko Isiah Whitlock Jr. ....Detective Dumont 艾米麗·梅德 Emily Meade ....Jessica Brayson Jeremy Allen White ....Charlie Jermaine Crawford ....NaNa Ambyr Childers ....Layla Billy Magnussen ....Claude Finn Wittrock ....Warren 艾絲蒂·金茲堡 Esti Ginzburg ....Sara Ludlow
劇情介紹
電影《十二》放出首批劇照,劇照中切斯·克勞福扮演的毒販眼神犀利,艾瑪·羅伯茨等人扮演的上流家庭的少年們生活得奢華靡亂。影片由曾經拍攝過《八毫米》和《狙擊電話亭》的導演喬·舒馬赫執導,切斯·克勞福和艾瑪·羅伯茨擔任男女主角。影片《十二》將於7月30號在美國上映。

7. 美國電影十二金剛的演員還演過那些作品

《十二金剛》是一部經典的動作片,這部145分鍾的片子,圍繞發生在二戰時期的故事而展開。故事主線以十二位重刑犯組成訓練隊伍,此刺殺納粹高官的故事,最終他們以寡敵眾完成了本次任務,但自己也遭受了死傷慘重。本片十二位主演都是硬漢派,其中Lee Marvin、TellySavalas等人都曾在二戰時期服役,所以對於這個角色的揣摩非常到位。

總的來說《十二金剛》是美國電影上非常出色的代表作,盡管其風格不太迎合大眾的目光,但是就劇本和演員發揮來說都是非常之不錯的,對本片有興趣的朋友也可以搜索演員出演的其他作品欣賞。

8. 1957年上映的《十二怒漢》這一美國影片為什麼會被很多人喜歡

雖然本電影製作成本低,全程自始自終只有一個場景:陪審團休息室,以十二個陪審員的辯論貫穿著整個故事卻可以從人性、法律、制度等方面給觀眾帶來極大的深思。特別是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很鮮明,看完電影你很可能記不住裡面每個人的名字,但絕對忘不了他們的座位順序和他們性格特點。影片的最後沒有一個明確的結局,關於被告男孩最終是否被判有罪,影片並沒有明確的交代,很顯然男孩的生死並不是影片的主題,其真正目的在於給觀眾帶來關於人性,關於生命,關於法律的思考。

1)《十二怒漢》講述的是十二位身份背景不同的陪審員在一個封閉的房間里討論一個被控謀殺生父的貧民窟男孩罪名是否成立的故事。八次投票,從開始的十一票有罪比一票無罪到六比六平,再到最後的全票無罪,陪審員的矛盾沖突也隨之越來越復雜和尖銳。我們無法得知這個男孩是否殺死了自己的父親,但是這部關於法律的電影,其意義不在於無罪的結果,而在於辯論過程中展現的公平正義、人性和所謂的「固執己見。

閱讀全文

與美國電影十二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法國電影皇室風波在線播放 瀏覽:300
午夜電影院在線 瀏覽:30
進擊的巨人2015年真人版電影下載 瀏覽:654
美國荒野恐怖類的電影 瀏覽:629
豆瓣最高分愛情電影韓國 瀏覽:881
蛇韓國電影 瀏覽:585
國外有部電影叫什麼的一家 瀏覽:43
俄羅斯搶劫電影頭套 瀏覽:934
2018韓國19禁倫理電影迅雷下載 瀏覽:529
電影本能主角 瀏覽:765
韓國電影迷暈 瀏覽:906
誘餌電影日本 瀏覽:315
漢尼拔第一部分電影 瀏覽:564
心理健康電影的觀後感 瀏覽:373
超級好看的電影推薦免費的動漫 瀏覽:353
熬夜也要看完的四部動作電影 瀏覽:389
電影巧巧柏林電影節 瀏覽:468
新世紀電影城儲值卡升級 瀏覽:705
日本電影red演員 瀏覽:933
勇士2016電影免費播放 瀏覽: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