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有一部歐美電影,講的是兩個小女孩被人遺棄在森林裡,竟然奇跡般的活了下來,
媽媽 Mama (2013)
又名: 母侵(台) / 屍人保姆(港) / 鬼媽
一對女孩維多利亞·迪桑和莉莉·迪桑的母親被他們的父親所殺,父親也隨即自殺並將兩個女兒遺棄在樹林里。
五年後,她們被發現時狀況極差,孤獨、飢餓,她們對一切的肢體接觸都會感到恐懼和抗拒,沒人知道她們是如何在如此孤獨的環境中存活的。叔叔盧卡斯和女友安娜貝爾收養了她們,原本平靜的生活就此打破。。。。。
Ⅱ 好看的歐美劇情片
有意義的電影
心靈捕手(讓人奮發),記憶碎片(高超的敘事手法),城市英雄(社 ?會與人的關系,壓抑與爆發,很好看),低俗小說(世事無常,人生的各種機緣巧合),荒島男人(絕境和
孤獨中勇敢生存),王牌對王牌(勇氣與智慧的較量),守 法 公 民(報復 法 ?律是為了維護正 義),魔鬼代言人(慾望是魔鬼),機智問答(人性貪 欲的思考),活(美 國
電影,對人以及當下社 ?會 現實的思考),刺 殺肯尼迪(對美 國 民 ?主的揭露),全金屬外殼(戰?爭對人的毀滅),計程車司機(美 國社?會 黑暗面的展現,很好看),末路狂花
(女性的復?仇),藍色吉祥物(氣質獨特的故事片),杯酒人生(公路片,對愛情和人生的探討),超市夜未眠(風格獨特的電影,很美),和summer的500天(很喜歡的愛情
片),怦然心動(初戀的美好),楚門的世界(怎樣的人生是有意義的),12猴子(科幻背景下的愛情),人工智慧(人的定義是什麼?),戀戀情深(美好的電影,對生命的謳
歌吧),12怒漢(推薦老版本的,經典的人性對抗),雲中漫步(很美的愛情片),西雅圖夜未眠(經典愛情片,詼諧自然),閃電奇跡(勵志)
Ⅲ 有哪些關於孤獨的好電影
關於孤獨的電影:1955年夏天:一個孤獨的美國女人在義大利威尼斯意外地找到了愛情。《l形房間》,1962年:一名單身孕婦搬到倫敦一所寄宿公寓,在那裡她遇到了一群格格不入的人。
《長跑運動員的孤獨》,1962年:一名少年罪犯在一所艱苦的管教所,他的跑步能力給管教所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並被鼓勵參加即將到來的比賽,但卻面臨著同齡人的嘲笑。
2007年,進入野外:從埃默里大學畢業後,優等生和運動員克里斯托弗·麥克肯多斯放棄了他的財產,把他所有的24000美元積蓄捐給了慈善機構,並搭便車到阿拉斯加的野外生活。一路上,克里斯托弗遇到了一系列塑造了他人生的人物。
《她的故事》(2013年):在不久的將來,一個孤獨的作家與一個為滿足他所有需求而設計的操作系統發展了一種不太可能的關系。
《2014盲眼》:來自挪威,導演處女作。《2016年克里斯汀》:克里斯汀·查巴克的故事,20世紀70年代的一名電視台記者在努力推進自己的事業時,正與沮喪和職業挫折作斗爭。
Ⅳ 求一部兩個歐美年輕人在荒漠迷路的電影
蓋瑞 Gerry (2002)
又名: 迷失死亡谷 / 格里 / 傑瑞
兩個年輕人在一次旅途中迷失了方向,巧的是他倆的名字都名叫「傑瑞」。於是在沙漠里兩人開始了尋找歸途之旅。
Ⅳ 盤點那些超然,超好看的歐美電影,前幾名都會是誰
魔幻,科幻的跟我的興趣很相同!我看的還是挺多的,可以給你分享一些。
《致命魔術》懸疑魔幻人性與一體的電影,你可以在這部電影看到金剛狼表演各種魔術!
《盜夢空間》這部你應該看過的了,但對於懸疑電影來說實在是太經典了,我就必須拿出來說一下了!
《貓鼠游戲》真實故事改編的,一個超級奇幻的人生。看完後只能對天才的表現,羨慕嫉妒恨阿,還要感嘆一下小李子年輕時期的精妙演技和神顏值!
《蝴蝶效應》嫉妒燒腦的電影,空間時間的來回變換,一定要跟上電影的節奏。
《記憶大師》算是國內的懸疑電影的上佳之作了。
《心花路放》黃渤和徐崢聯手奉上的笑點之作。
《星際穿越》科幻冒險的電影,在時間空間上的各種思考,對於人性的思考,對於宇宙的想像。
《星際迷航》系列,是科幻冒險的類型。
Ⅵ 求關於孤島越獄的歐美電影名
超強的越獄電影《巴比龍》
劇情介紹:
一部和《刺激1995》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的電影,一生地目標就是投奔自由世界。兩者不同的是巴比龍完全是一介莽夫,只會蠻干,所以受了不少皮肉之苦。安迪卻是老謀深算、不動聲色地將逃獄玩弄於股掌之間,象極了《連城訣》中的丁典――不是不逃,時候未到。所以這兩個人我更喜歡巴比龍多一點,和城府極深的安迪作朋友實在可怕,你永遠不知道他心裡在想些什麼,第一次看《刺激1995》我為安迪感動,第三次心裡就感到隱隱不安了。
巴比龍里的監獄和現在的監獄相比,除了住宿和伙食條件外那簡直是天堂了,沒有不問情由便將你打的死去活來的殘暴獄卒和監友,沒有戒備森嚴的電網圍牆,守衛也是懶洋洋的疏於職守。可是在巴比龍關禁閉的那幾場戲卻讓人感到不寒而慄,對一個人長時間在精神和肉體上的折磨更殘忍,就像古人發明的極刑凌遲處死。
一部將近3個小時的老片,觀看的過程卻不覺時間漫長,屬於那種電影時間很長觀看時間很短的電影。
安迪逃獄的動機現在想起來似乎有些不純,如果不是典獄長旗幟鮮明的態度讓安迪平反的希望破滅,恐怕他還會在監獄里瘋狂的斂財。安迪逃獄你說他是為自由也好為希望也好,最起碼在外面的花花世界他是有著堅強的經濟基礎的,可以盡情的享受。巴比龍我就搞不懂了,影片的最後巴比龍似乎也獲得了自由,在一個美麗的小島上有自己的小屋、自留地、幾頭肥豬和一位生死之交的好友,人生如此夫復何求?竟然不惜舍了性命投奔紅塵,想必是坐了十幾年的牢獄,坐成失心瘋了。
Ⅶ 有哪些溫馨的歐美電影值得推薦
《忠犬八公的故事》,這部講述人與狗關於忠誠的溫情電影,無疑是超級催淚彈,成為我看過哭得最厲害的電影,每天早上,八公都在家門口目送著上野秀三郎出門上班,然後傍晚時分便到附近的澀谷火車站迎接他下班回家。一天晚上,上野秀三郎並沒有如常般回到家中,他在大學里突然中風,搶救無效死了,再也沒有回到那個火車站,可是八公依然忠實地等著他。它多次被收養,但每次都逃出,回到火車站,孤獨的守候著。
Ⅷ 一部外國電影 講述的是一個花心男人從一開始的遊走於數名女人之間到最後自己孤獨一人。
電影《阿爾菲》。
Ⅸ 國外一部講述人性孤獨的電影忘了名字
鏈接:https://pan..com/s/1hp0hQiEVoNzWtghP7QG9ug
約翰是一個普通的社會服務員,他的工作是為孤單死去的逝者尋找相關親人,而當他被告知即將被政府裁員後,他決定將最後一位死者的親友全部找齊……
Ⅹ 推薦歐美經典老電影,有要求的噢
http://www.verycd.com/topics/65080/
看得出你很喜歡帶有生活氣息的文藝片,我感覺弗拉哈迪的作品挺符合你的要求的.我想你會喜歡的,希望以後能互相交流觀片感..@-@以後找電影就在電驢上找吧,又多,片源又好,又經典~~
電影中文名:亞蘭島人
電影英文名: Man of Aran
其他中文片名:阿蘭人 / 阿蘭的男子漢
片長:USA:76 min
國家/地區:英國
對白語言:英語
色彩:黑白
混音:Mono
上映日期:1934年4月 英國 (London)
IMDb:0025456
導演:羅伯特 J. 佛拉哈迪 Robert J. Flaherty
編劇:羅伯特 J. 佛拉哈迪 Robert J. Flaherty
劇情梗概:
弗拉哈迪來到愛爾蘭三個島嶼中最大的一個,這里距倫敦只有15小時的車程。由於水源充分,他們決定把這里作為拍攝地點。島上沒有摩托車,沒有電影院,也沒有任何奢侈的東西。但土壤對當地人來說比金子還寶貴。弗拉哈迪從倫敦請來一位專家教居民用魚叉捕鯊魚。亞蘭島人的祖先曾經這樣捕魚,但到弗拉哈迪拍片時早已改用蒸汽輪船了……
紀錄片之父弗拉哈迪
上世紀20年代,拍攝北極或南極甚至非洲土著的探險電影非常流行。但是,弗拉哈迪第一次把游移的鏡頭從風俗獵奇轉為長期跟蹤一個愛斯基摩人的家庭,表現他們的尊嚴與智慧,關注人物的情感和命運,並且尊重他們的文化傳統。弗拉哈迪所開創的這種拍攝模式直到今天仍為紀錄片工作者所尊奉。
拍攝納努克一家
1884年2月16日,羅伯特·弗拉哈迪出生於美國密歇根鐵山腳下,父親是位探險家。弗拉哈迪回憶說:「當我長到十幾歲時,總盼望著同父親一起探險,我們常常一走就幾個月,夏天劃著小船,冬天穿著雪鞋。」1896年,弗拉哈迪跟隨父親來到加拿大的雨湖地區開採金礦,他喜歡這里天然的原始狀態。後來,父母把他送到密歇根的礦產學院,但沒能畢業。據說學校認為弗拉哈迪沒有成為專業礦業者的資格。大學時代也並非沒有收獲,他學會了拉小提琴——這是陪伴他一生的愛好,也遇到了未來的妻子——弗朗西斯·哈賓達。
後來,弗拉哈迪三次去北極探礦,旅程的最後弗拉哈迪確實發現了一些鐵礦,但開采價值微乎其微。他獲得的唯一獎賞是加拿大政府以他的名字命名了一處小島。他想把探礦中拍攝的膠片剪輯成一部探險影片。就在將要完成的時候,從桌子上掉下的煙頭把膠片點燃了,弗拉哈迪也被燒傷。唯一幸運的是,他保住了生命。膠片燒掉了,他決定等到春天再一次去北方。
這時,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拍攝計劃直到1920年才在法國皮毛商雷維永兄弟的贊助下實施。這一年,他已經36歲。
哈德遜港的一間小屋是弗拉哈迪的住所,他找到優秀獵手納努克一家作為主要拍攝對象。第一場拍攝的就是獵海象,拍攝前,弗拉哈迪對納努克說:獵捕海象時如果有任何情況干涉了我的拍攝計劃,一定要放棄捕殺;記住:我要的是你捕象的鏡頭而不是它們的肉。
其實,當時愛斯基摩人捕海象已經不用魚叉,而是用步槍。為了拍到更為原始的場景,納努克才用他爸爸的方式獵捕海象。弗拉哈迪在後來的影片中一再重復這種拍攝方式,讓人們用父親或祖父的方式表演生活,商業的侵入、人與人的矛盾都被他擋在攝影機鏡頭之外。電影史家稱弗拉哈迪為浪漫主義者。
把戲劇性引入紀錄片
拍出第一批膠片,弗拉哈迪面臨的最大問題是沖洗,他的敵人是寒冷的天氣。如何過濾混入水裡的狗毛和愛斯基摩人衣服上的鹿毛同樣是個難題。
愛斯基摩人的房子是用冰塊砌成的,叫伊格魯。冰屋通常大約為12英尺寬,弗拉哈迪需要的卻是25英尺。納努克沒造過這么大的冰屋,花了幾天時間實驗,卻一次又一次塌下來,每一次倒塌,同伴們都轟然大笑。
因為冰屋是黑的,納努克用冰做窗戶,還借用太陽的反光照明,這是愛斯基摩人在生活中的創造。納努克教兒子射箭的細節淳樸動人,祖輩傳統在勞動的間歇傳遞,簡單的動作傳達出父子親情。
冰屋在拍攝時被迫削去一半,因為沒有照明,拍攝只能在露天狀態下進行,納努克一家在冰天雪地的刺骨寒風里表演起床。結果要真實,為了真實不惜搬演,這是弗拉哈迪的信條,他把懸念和戲劇性引入了紀錄片。
弗拉哈迪在北極生活了16個月,膠片已經用完,准備動身回家,納努克惘然若失,依依不捨。弗拉哈迪指著身邊河床的石子說:「會有像石子一樣數不清的人看你的電影。」幾年之後,弗拉哈迪為一些雜志撰寫探險游歷的系列文章,並在妻子的協助下,於1924年出版了《北方納努克》一書。弗拉哈迪在他的書中記錄了愛斯基摩人在北極的日常生活習慣和在拍片過程中的種種趣事。影片拍完後,第一批觀眾就是當地的愛斯基摩人。弗拉哈迪在書中這樣描繪:「他們(愛斯基摩人)一直向後看放映機的光源,就像看銀幕一樣,我以為這次放映不會成功。突然一個人大喊:『抓住它,抓住它。』他們以為海象真的會跑掉。當時屋子裡一片混亂。愛斯基摩人在膠片中看到了自己和同伴的影子,他們開始互相耳語,臉上露出神秘的笑容。忽然之間,他們彷彿理解了我所做的一切。」
弗拉哈迪先把片子給派拉蒙公司,看完樣片後經理走過來,和藹地拍著他的肩膀說,非常抱歉,讓觀眾去看這部片子是勉為其難的,「你到北方去歷盡了辛苦,卻落得這般結局,實在令人惋惜。」幾經周折,最終還是法國百代公司同意發行。
1922年6月11日《北方納努克》在紐約首都劇場公映,一炮走紅,觀眾如潮,一位評論家將《北方納努克》比作古希臘悲劇。《北方納努克》是弗拉哈迪三次北極探險的結晶,它不僅開創了用影像記錄社會的人類學紀錄片類型,也為記錄電影提供了一種至今仍在使用的拍攝模式。《北方納努克》是世界記錄電影史光輝的起點。
聽從靈感,再現往昔
派拉蒙公司失去了《北方納努克》,現在想彌補,派人找到弗拉哈迪說:您願意去哪兒就去哪兒,自己提個預算,請再給我們帶回一個《納努克》。弗拉哈迪認為在北方過了許多年,現在應該去相反的方向。1923年,弗拉哈迪帶著妻子女兒和一個紅頭發的愛爾蘭女傭,來到太平洋小島一個只有百戶人家的波利尼西亞村莊。由於傳教士和商人的努力,島上人已經開始穿西裝。弗拉哈迪找到村裡的酋長,要求他們穿上民族服裝。為了製造高潮,特地讓一個男孩紋身——當地人稱為刺青,這種成人儀式幾十年前就已經失傳了。儀式前的舞蹈慶典和化妝活動也都是弗拉哈迪按照當地民族古老的風俗習慣搬演的。
在這部名為《摩阿拿》的片子的拍攝過程中,弗拉哈迪開始嘗試使用搖鏡頭去跟拍一個主體對象,當時還沒有人用過這種拍攝手法。不僅如此,長焦鏡頭和特寫鏡頭在他的影片中也同時被使用。在刺青一場中,當針扎進男孩的身體時,弗拉哈迪用特寫鏡頭記錄下了他臉上的痛苦神態,並把攝影機搖向他身邊的母親,把母子間的親情在一幅畫面中表現得至真至善。
弗拉哈迪拍片有一個特點,就是毫不遺漏地記錄下他感受到的一切,拍《摩阿拿》時,他的素材已經達到14萬英尺。但他並不在乎,只要他的靈感存在,那麼他的機器就不會停止。拍完的素材弗拉哈迪會不時地拿給村民們看。他們在椰子樹上綁起銀幕,放映工作樣片,看完後,島上的居民立即把感想告訴他。特別是那些還記得島上古老儀式和生活習慣的長老們,不僅幫助弗拉哈迪再現往昔,還來檢查他的片子是否有錯誤。
《摩阿拿》並沒有為派拉蒙公司賺到錢,即使採用「南海群妖的愛情生活」這樣誇張的廣告語。格里爾遜在《太陽報》發表評論說,「我不應該說哪些鏡頭是漂亮的,因為所有的都是那麼美」。這里,他第一次使用documentary這個詞稱呼紀錄片,從此紀錄片自立門戶,直至今天。
格里爾遜邀請弗拉哈迪拍攝一部反映英國工業化進程的電影。拍攝前,英國政府的某個上層人士想要看看稿本,可是弗拉哈迪從來沒有寫過劇本,他只好回到旅館像隱士一樣呆了幾天。最後,他給了格里爾遜一打紙,第一頁寫的是:關於手工業者的電影,導演羅伯特·弗拉哈迪。第二頁寫的是:電影劇本——工業化英國的場景。此外什麼都沒有。
弗拉哈迪非常喜歡倫敦。在英國拍片時,傍晚他常常去小酒吧喝上幾杯,並講述他早年在北極遇到的事情。盡管故事有時很荒謬,弗拉哈迪講故事的天賦卻無人能比。
因為《北方納努克》,弗拉哈迪獲得了善於拍攝邊緣人群的名聲。1932年,高蒙公司製片人貝克決定冒險投資1%的公司預算在弗拉哈迪身上,拍攝《亞蘭島人》。弗拉哈迪來到愛爾蘭西海岸三個島嶼中最大的一個,這里距離倫敦只有15個小時的車程。由於水源充分,他們決定把這里作為拍攝地點。島上沒有摩托車,沒有電影院,也沒有任何奢侈的東西。但土壤對於當地人來說比金子還寶貴。
為了拍到亞蘭島人本來的生活面貌,弗拉哈迪從倫敦請來一位專家教居民用魚叉捕鯊魚。亞蘭島人的祖輩曾經這樣捕魚,但弗拉哈迪拍片的時候早已改用蒸汽輪船了。弗拉哈迪想把《亞蘭島人》拍成另外一部《北方納努克》,但沒能如願,也許他沒想到,《北方納努克》是他十年探險與愛斯基摩人交往的結果,而《亞蘭島人》是為了拍攝而結識這些陌生的人們,從這一意義上來說,《北方納努克》是他無法超越的高峰。
這部電影給亞蘭島帶來了絡繹不絕的遊人,島上人把曾參加過弗拉哈迪電影拍攝作為向旅遊者炫耀的資本。
《亞蘭島人》高超的攝影技藝贏得電影理論家保羅·羅沙的贊嘆,但羅沙說,影片中的人物是「表演祖輩生活的蠟人」。
從未放棄他的模式
弗拉哈迪從未放棄自己的拍攝模式,1938年,他和妻子回到美國,想過一段屬於他們自己的寧靜生活,但事與願違。不久,負責美國電影服務社的紀錄片導演帕爾·羅倫茲邀請弗拉哈迪拍攝反映美國農業問題的電影《土地》。弗拉哈迪從小雲游世界,四處探險,他55歲才第一次有機會接觸美國人民的真實生活。
接下來的日子是弗拉哈迪一生中最不快樂的時光。住在黑山掩映下的農場,日子安靜卻了無生趣,宜人的環境似乎更增加了他的挫敗感。弗拉哈迪感慨地說:「威望不會給任何人帶來漢堡包和三明治。」
然而,弗拉哈迪錯了,威望給他帶來了一份奇怪的合同:它規定弗拉哈迪行動自由,擁有影片的版權,甚至出資者要求不在片子上署名,而資助的金額卻非常慷慨。這就是《路易斯安那州的故事》,弗拉哈迪最後一部成功的作品。
影片展示了一個男孩的歡樂與悲傷。一開始就將觀眾置於神奇而美妙的叢林之中:池塘、荷葉、露珠、水鳥。伴隨著悠揚的音樂,少年劃著小船緩緩入畫。可以看出他在這片森林裡如魚得水,他熟悉這里的一木一草。他最親密的朋友是一隻小浣熊,他們常常在一起嬉戲玩耍。然而,鱷魚吃掉了浣熊,他決心為浣熊報仇。正當少年與鱷魚相持不下時,爸爸正焦急地尋找著他。少年與鱷魚的搏鬥驚心動魄,這個場景讓人想起納努克與海象的搏鬥,想起亞蘭島人與鯊魚的搏鬥,突出人與自然的搏鬥是弗拉哈迪一貫的主題。
弗拉哈迪把自己對自然的深情和對少年時代的回憶都融進這個男孩的故事中,也可以說這是一部自傳性的影片。
出資者是新澤西標准石油公司,它想藉助弗拉哈迪的名聲改善公司形象,因為二十年的電影工作經驗已經使弗拉哈迪的名字成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象徵。他們希望通過這部電影說明石油開采並沒破壞這里的生態,一切依舊那麼和諧。
1948年,威尼斯電影節因為弗拉哈迪的熱情和勇猛授予他大獎。
這位紀錄片電影開創者晚年生活拮據。此時,他對用攝影機「還原」繪畫產生了濃厚興趣,1949年開始拍攝有關畢加索著名壁畫《格爾尼卡》的影片,但是直到1951年去世,這部片子仍沒有完成。它成了弗拉哈迪作品中令人期盼的「遺憾的藝術」。
http://lib.verycd.com/2004/12/04/0000029001.html
《北極圈戀人》中文名稱:北極圈戀人
英文名稱:The Lovers of the Arctic Circle
別名:極地戀人
資源類型:DVDRip
發行時間:1998年
電影導演:Julio Medem
電影演員:
Najwa Nimri
Fele Martinez
Nancho Novo
【影片簡介】
西班牙導演朱力奧麥迪1998年作品,法國、西班牙合拍,朱力奧麥迪被認為是繼紹拉、阿莫多瓦後的新一代西班牙電影導演中的佼佼者。影片的主角奧途和雅娜八歲時相遇,從那時起,命運將他們分分合合,但兩人之間的愛卻一直沒有終止,當他們發現彼此之間的感情時,也發現了他們之間每一次的聚散離合都是一個循環,於是他們決定共同生活在地球上一個太陽永遠不會終結的地方——北極圈。
電影以 Otto和 Ana兩個人的視角交替呈現。Otto和 Ana,他們的名字無論正著念倒著念,意思和發音都是一樣的。
母親自殺後,Otto出現了心理危機,他離開Ana,以飛行員(在西班牙語中,「 Otto」與「飛行員」諧音)的身份從事夜郵工作(一個空中郵差),往返於西班牙和芬蘭之間;四年之後,聽從命中的「圓形」的召喚, Ana也到了芬蘭,住進她母親情人的父親(二戰時期轟炸格爾尼卡的德國飛行員Otto,他被西班牙Otto的祖父搭救,後者用這個德國人的名字為剛剛出世的孫子命名)在北極圈內的一座小木屋。在北極圈內,有午夜的陽光,太陽似乎永遠不會下沉…… Ana等待著奇跡的再一次出現,而 Ot to真的來了,乘降落傘從天而降,但這一次,兩個失散的「圓」會相交乃至重合嗎———人生總有一個地方欠缺,命運在轉角處伺伏,誰也無法預料下一刻———所以, Ana想奔跑著回到過去,回到幾小時,幾分鍾,甚至幾秒鍾之前,最親愛的人還未消失的時候;所以,梅德姆將影片獻給了他的父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