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移民足跡的幕後
這是一部在1990年受到高度贊揚的電影。描寫了一位中國婦女在美國西北部淘金熱期間的艱苦生活。電影以真實事件為基礎講述了Ruthann Lum McCumm的故事。電影集中表現了19世紀末中國移民為了自由,勇敢而尊嚴的生活。
擔綱配樂的Gary Remal Malkin被譽為「印象派新世紀配樂大師」,製作過上千支廣告配樂,拿過30幾座音樂大獎。擅長以音樂寫景,以音樂敘事。比如REAL MUSIC發行的美國國家公園系列中的《大煙山》。本專輯在配樂上借用了大量的中國民族音樂元素及樂器。首曲即採用了中國民樂《月兒灣灣照九州》的主題,在二胡的傾訴中,離鄉遊子的思鄉情懷被渲染得淋漓盡致,催人淚下。整張專輯在中國長笛(BILL DOUGLAS吹奏)、古箏、二胡、豎琴、吉他等樂器的配合下,彌漫著濃濃的東方韻味和深厚的思鄉情懷,旋律舒緩動聽,極具欣賞價值。
『貳』 電影《瘋狗強尼》講的是哪個國家的事
賴比瑞亞,裡面杜高人,正是美國南部移民來的受過高等教育的黑人,而杜高正是狗的意思,而且劇中戰場有賴比瑞亞的國旗,細心看可以見到類似美國的藍底白星紅白條的國旗。
『叄』 電影《教父》里講述的故事是有原型的還是虛構的
是有原型的。
美國電影《教父》,片中「教父」的原型,是黑手黨組織的創始人甘比諾。
19世紀末,隨著義大利西西里移民不斷來到美國,在東部的紐約等地,開始出現了黑手黨,並逐漸形成了甘比諾、吉諾維斯等「五大家族」。
他們控制了紐約、芝加哥、底特律等許多城市的有組織犯罪。雖然每個家族各自為戰,但家族的「教父」們通過「峰會」,成立了一個「全國犯罪辛迪加」組織,成為美國最大的犯罪組織。
1902年,卡洛·甘比諾出生在義大利的西西里島。他的家族在義大利屬於黑手黨的一個分支「榮譽社會」。上世紀20年代,墨索里尼登上義大利政壇後,開始驅逐黑手黨。年輕的甘比諾坐著一條漁船,啃著鳳尾魚,喝著葡萄酒,偷渡到了美國。
在紐約,他先是寄居在表弟卡斯特蘭諾家,但很快就加入了一個名叫「青年土耳其人」的黑幫。他還把表弟拉了進來,盜竊、搶劫、賭博、販賣私酒,無所不為。1957年,甘比諾終於成了老大,隨後就把黑幫的名稱改為「甘比諾家族」。
總是面帶微笑的甘比諾,實際上十分陰險。當其他黑手黨家族明爭暗鬥時,他坐收漁利,不動聲色地把自己的家族變成了紐約最大的黑手黨。而且,他極其冷酷和殘忍。不管對誰,甘比諾都是說一不二,他的格言是「不聽命,就喪命」。
到上世紀60年代初,甘比諾控制了紐約的碼頭工會,在紐約90%的港口走私、收取保護費、敲詐勒索,金錢滾滾而來。甘比諾知道,走私毒品的利潤雖然很大,但風險也極大,容易引起當局的注意。因此,他下令家族成員不許買賣毒品,違者處死。
據統計,到1962年,甘比諾家族已經擁有30名頭目、1000多名成員,年收入超5億美元,成為一個「黑色帝國」。
(3)講述非洲移民到美國的電影擴展閱讀:
《教父》是由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執導,馬龍·白蘭度、阿爾·帕西諾等主演的黑幫電影,於1972年3月24日在美國上映。
該片改編自馬里奧·普佐的同名小說,講述了以維托·唐·科萊昂為首的黑幫家族的發展過程以及科萊昂的小兒子邁克如何接任父親成為黑幫首領的故事。1973年該片獲得第45屆奧斯卡獎最佳電影、最佳男主角、最佳改編劇本獎。2007年被美國電影協會選為「百年百佳影片第二位」。
網路-教父
『肆』 有史蒂文·斯皮爾伯格執導的電影《幸福終點站》,講述的是什麼故事
斯皮爾伯格的電影《幸福終點站》,於2004年在美國上映,故事發生在20世紀80年代末,維克多是斯洛維尼亞人,他決定移民美國,帶著簡單的行李,買了一張去美國的機票。當他在紐約肯尼迪機場下飛機時,他被攔了下來。原來,他的祖國發生了政變,成為了美國的敵對國家。維克多的護照和身份證件,以及移民證件都沒用了,他被扣留在機場。頃刻之間,維克多成了一個孤立無援的人,沒有國家,沒有家園,他成了國際政治變革的受害者。
然而,維克多的邋遢晦氣,卻招來了機場負責人弗蘭克的不滿,恐怕更令弗蘭克氣憤妒忌的是,美麗的空姐艾米利亞,竟然慢慢地愛上了細膩誠實的維克多,她很同情維克多的經歷,幫他介紹了一些小工作,和機場交涉,維克多也在慢慢觀察著機場里來來往往都的人們,他生活在這里,並樂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