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電影 《銹與骨》:生活逼我們面對現實,我們只能勇敢前行
這是一部可看性、藝術性俱佳的影片;這是一部表現真實生活與真切情感的影片;這是一部看清自己即便深陷泥潭,還要追尋波光粼粼的希望的影片。
歐洲電影常見平靜的表述手法,每個鏡頭都精心設計,每個畫面都色彩豐富,即真實又詩意。緩慢的節奏,人物朴實細膩的眼神與對話,將兩個不幸的心靈,不完整的軀體恰當的碰撞在一起,恰好的奏出救贖的樂章。整部影片沒有因為生命的不幸而過多的表現愛心與憐憫,反在舒緩的節奏中關注人物的內心與情緒的釋放,真實地表現人與人之間微妙的變化。也透漏出導演對社會邊緣人物的關注和理解。
導演試圖在這種壓抑的氣氛中,渲染一絲輕松的浪漫情懷。所以使用大量光暈鏡頭,讓角色看起來更美更柔和;所以漂亮女人盡管失去了雙腿,依然和常人一樣有性愛的需求並且很享受。
女主馬里昂·歌迪亞2008年憑借《玫瑰人生》奪得第80屆奧斯卡最佳女主角,這次素顏出演一個被虎鯨咬斷雙腿,內心敏感,骨子傲嬌的美麗女人,自然細膩的表演為本陸敏片的一大亮點。高超的三維模型渲染和後期合成技術將女主截肢後的效果做的如假包換,看的人心撼動,完美的呈現了電影里女主這一角色。
阿里是個很操蛋的男人,確切的說他是個還沒長大的大男孩。他暴躁,他窮困潦倒,他氣走了老婆,當他發怒時會對只有五歲的兒子很粗暴,甚至將孩子的頭撞到桌角都無動於衷,僅憑這一點他就真夠操蛋的。阿里說話不會顧及別人,做事不會考慮他人,他甚至有點壞但骨子裡還有善良的基因,他真的還沒長大。
需要多久的時間大男孩才能長大?鬼知道!
而阿里,當他瘋了一般地在冰面上敲碎了雙手的骨頭,當他救起掉進冰窟窿里的孩子,當他在醫院里絕望地苦等了三個小時後孩子終於蘇醒,當他在醫院走廊里對電話那端的斯蒂芬妮哭著說出「我愛你」時,他彷彿真的長大了。或許一個男人心智的成熟需要漫長的時間,又或許就在一夜之間。
不經歷生離死別,不經歷苦難就是很難長大。
當阿里在打黑拳時倒在地上滿臉是血,當他模糊的雙眼看到斯蒂芬妮的義肢站在眼前,他又有力氣繼續打下去了。
阿里銹跡斑斑的軀體和靈魂,在遇到失去雙腿的斯蒂芬妮後,慢慢被洗凈了。
曾經,她最喜歡別人對她投射的目光,就像無數個聚光燈打在她身上一樣,她站在舞台的中央,她是那麼驕傲。她有著天使和魔鬼都妒忌的面容與身材,不俗的職業,無憂無慮的生活,她的一切都是那麼完美。
可是生活總會有讓人猝不及防的時刻,甚至無法閃躲。一次表演事故終結了她熱愛的事業,身為虎鯨訓練師的她被虎鯨咬斷了雙腿,不得不截肢。她所有的一切瞬間崩塌,大好年華的姑娘無法面對熟悉的親友,孤寂與絕望中想起了曾經幫過自己的陌生人。
阿里一副聊漫不經心的樣子,沒有同情,沒有小心翼翼,沒有不疼不癢的安慰。正是這種置身事外卻又淡如水的關心,讓斯蒂芬妮感到自在,才會有繼續的接觸。
在陌生又簡單的阿裡面前,她自然地跟他一起踏出房門去接觸許久不見的天日,她自早茄枝然的被他抱到海里自由地游泳,她自然的跟他一起上床坦然地面對自己的生理需求。而正因為和阿里的深入接觸,讓她感覺自己活過來了,她在輪椅上起舞,在陽光下做著熟悉的訓練虎鯨的手勢,她逐漸有了存在感。
活著、成長很平常,重點是活的有尊嚴,正因為這份尊嚴和平等讓她在經歷了生命的痛之後有了重生的呼吸。她去見了老朋友們和傷害過她的虎鯨,她可以坦然的面對一切。
只要心理傷痛慢慢恢復一切都好辦。身體的不完整隻要靠先進的醫療輔具就能克服,雖然雙腿截肢,但她的殘肢很長,以她的身體條件和歐洲發達的醫療仿生科技,生活恢復到以前的狀態並沒有那麼難,更何況有保險支付昂貴的義肢費用和生活費用,已經納春非常完美了。
再也不期待別人投來的目光,當失去雙腿的斯蒂芬妮在絕望中遇到單純的阿里,讓斯蒂芬妮找到了支撐自己的骨頭。
不斷變化的世事往往讓人不能理解,但又必須接受,誰都逃不過命運的糾纏。角色隨命運的潮汐不斷向前,只能用不斷自我認知和成長去面對一切。兩個不幸的人相擁取暖,彼此救贖,被腐蝕過後重獲新生。
如果斯蒂芬妮沒有殘疾,那她永遠不會給阿里打那個電話,他們也永遠不會有哪怕一點點的情感交集。也因這樣一個幫助過自己的陌生人,是最能輕松去面對的,所以有了後面的故事。
影片最終,阿裏手掌碎了,但他用碎裂的手骨拿到了金腰帶,斯蒂芬妮和他在困境中最終走到了一起,一家三口看起來很協調,過程艱辛但是結果完美。電影終歸是電影,這個結局是大多數觀眾所希望導演給予的。生活已經很殘酷了,就在電影里讓人們得到安慰吧。
又或許電影結尾那個五歲小男孩的特寫鏡頭里暗藏了另一個結局,那金腰帶,那看似美滿的一家三口只是在夢里。一個大男孩真能一夜之間 長大成為真正的男人嗎?背景性格差異這么大的男人和女人,真的能和諧相處多久呢?或許這是另外的結局。
但是,作為一個庸俗的觀眾,我還是希望結局是完滿的,畢竟現實里的現實真的夠夠的了。
㈡ 美國電影《崩潰》講的是什麼
大體上講的是一個具有暴力傾向的導彈工程師由於太過沉迷學術,致使自己精神分裂,離婚以後被禁止靠近妻兒。在失意之後,想要回家為女兒過生日的他由於自己思維上的種種混亂與各色人等發生了荒唐的故事。他只是希望回家,但回家的路比前進還要艱難。我想這也是作者希望表達的電影主題。作者同時也借電影之口,訴說了自己對社會種種不公的不滿。當你看完電影,你會發現電影當中的人物個個都是即將崩潰的,警官,小混混,無法貸款的黑人,男主人公的妻子... ...全片只有男主人公的女兒是一個內心未被塵世污染的角色,或許作者另有深意,只等待著我們去理解了。以上只是我個人看完電影後的理解。
㈢ 義大利大尺度老片,家庭主婦被引誘…
二戰時期的法國小城,一段暗涌的糾葛在《玩偶》中悄然上演…
在懷舊怪奇電影公眾號上首發的這部1976年的義大利劇情片,由薩爾瓦托雷·桑佩里精心執導,弗蘭科·內羅和麗莎·佳絲托妮的精彩演繹,為我們揭示了一個時代的悲劇。
艾麗安娜,一位昔日的小鎮女神,如今經營著一家葯店,生活看似平靜。她的丈夫,一位大學教授,沉迷於學術與古董的世界,似乎忽略了妻子的渴望。葯店的幫工阿魯曼,一雙狡黠的眼睛洞悉了這個家庭的微妙變化,他的內心醞釀著邪惡的計劃。
阿魯曼一步步試探,從工作中的有意無意接觸,到下班後的大膽侵犯,艾麗安娜盡管初時顯得勉強,但出於對名譽的守護,她選擇了沉默。這沉默背後,是無盡的痛苦和無奈,她的生活開始偏離原有的軌道,被引誘墮入深淵...
《玩偶》就像一面鏡子,殘酷地映照出美的毀滅:艾麗安娜從端莊的少婦,墮落為一個歇斯底里的盪婦,這個過程如同金玉掉入泥濘,讓人痛心疾首。影片將二戰的背景融入其中,描繪了底層幫工阿魯曼如何利用戰亂的混亂,對上流社會的虛偽和道德淪喪進行無情揭露。
弗蘭科·內羅的表演,將人性的陰暗面展現得淋漓盡致,他的霸道演繹是對上流階級的有力諷刺。而麗莎·佳絲托妮則以她的成熟之美和內心深處的扭曲慾望,勾勒出一個被生活逼迫的女性形象,令人深思。
這部影片,不僅是對一個家庭悲劇的深刻剖析,更是對社會現象的有力控訴。它用大尺度的情節,揭示了戰爭與人性的復雜交織,讓人在觀影中體驗到命運的無情和生活的無常。
㈣ 10部絕望到崩潰的電影
以下是10部絕望到崩潰的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