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米高梅電影公司的奧斯卡金像獎
奧斯卡金像獎,簡稱奧斯卡獎,也即學院獎(Academy Award),由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Academy of Motion Picture Arts and Sciences)頒發。1928年設立,每年一次在美國洛杉磯好萊塢舉行,旨在鼓勵優秀電影的創作與發展,半個多世紀以來享有盛譽,不僅是美國電影業界年度最重要的活動,也倍受世界矚目。奧斯卡金像獎與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被視為世界影壇最重要的四大電影獎。
一戰後的十年,滿目瘡痍的歐洲百廢待興,電影業進入低谷。美國電影以此為契機,開啟了好萊塢第一個黃金時代。1928年5月,「好萊塢之王」——米高梅公司總經理梅耶(Louis B. Mayer)在一次晚宴上,向在座的同行提出了一個設想:「應該把好萊塢的精英分子們都集中起來,組成一個團體。它包括演員、導演、編劇、攝影師,當然還有製片人。使他們成為好萊塢的支柱,讓他們調解糾紛,或者在製片廠里起疏導作用。」一周之後,梅耶草擬了一份關於成立「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American Academy of Motion Picture Arts and Sciences,簡稱AMPAS)」的提案,學院的首任主席是米高梅旗下的當紅影星道格拉斯·范朋克(Douglas Fairbanks)。
按照梅耶的初衷,該學院的創辦是「提高電影藝術和科學的質量;發展文化、教育與藝術而加強各部門的協作;表彰成績顯著者促進技術研究的技術方法、設備的改善;聽取電影界人士的呼聲,推進大眾和電影企業的教育活動」。然而沒過多久,學院發現僅憑他們的力量,協調錯綜復雜的好萊塢矛盾實在是無能為力。於是,他們把工作的重心側重到了用頒獎的方式來嘉獎在電影攝制方面有顯著成就的人士,後來被俗稱為「奧斯卡獎」的「學院獎」(AcademyAward)由此應運而生。1929年五月十六日第一屆奧斯卡獎舉辦一直到今天,奧斯卡獎就成為美國影藝學院的「主營業務」和該機構的代名詞。
路易斯·梅耶是米高梅公司創始人之一,被稱為「好萊塢之王」。19世紀末,梅耶出生於烏克蘭,後避難至美國。敏銳的商業判斷力使他能夠及時把握機會,一步步走向成功。梅耶最大的貢獻是提議創立了美國電影藝術和科學學院,以及以後的學院獎,即聞名遐邇的奧斯卡獎。
如果說有一個人與好萊塢是不可分割的整體,那就是路易斯·梅耶。這位米高梅影片公司的總裁和老闆的一生就是半個多世紀好萊塢的縮影。在他的身上,可以看見好萊塢電影帝國的過去。
在他的領導下,米高梅公司成為全美最大的電影公司,當時旗下有葛麗泰·嘉寶,克拉克·蓋博等一批聲名顯赫的演員。梅耶在電影界和政壇影響力一時無二。但是隨著觀眾口味的變化和電影製作機制的革新,梅耶的地位受到動搖,再加上他在政治上的極右傾向,梅耶的事業終於走向了盡頭。在孤寂與失意中,梅耶於1958年蒼涼辭世。
再造者——科克.科克里安
2011年6月,賭場大鱷科克.科克里安(Kirk Kerkorian)從米高梅國際酒店集團董事會卸任,成為公司高級顧問及首位名譽董事。離任時他賣掉價值2,000萬美元的公司股票。2011年2月,他通過Lincy基金會向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捐贈2億美元。12月,他的三角洲石油公司破產,隨後他起訴了愛德華·邁克爾·戴維斯,罪名詐騙。2009年,他斥資85億美元在拉斯維加斯建了名為「市中心」的美國史上最昂貴私人賭場。1966年,他成立環美國際航空公司,售後凈賺1.04億美元。他曾三度收購米高梅影城然後出手。傳言稱他正籌備通過收購重返電影業。作為八年級肄業生,他訓練過二戰戰斗機飛行員。他成立幫助美國地震災民的Lincy基金會,成立Tracinda投資公司,皆以他女兒名字命名。
2. 米高梅電影公司名稱的由來
1923年,美國電影業出現危機,當時的米特羅電影製片公司出現嚴重虧損。老闆馬爾科斯·洛夫不但沒有後退,反而張開大口又買下了同樣瀕於破產的高德溫電影製片公司。至此,米高梅公司有了「米」和「高」。然而,僅靠這一賭注遠遠不夠,洛夫所缺的是—個得力的經營者。後來,他在眾多可選擇的對象中挑選了路易斯·梅耶——
一個好萊塢小電影製片公司的老闆,經過數日長談,梅耶同意加盟。
1924年4月24日,世界電影史上的最大奇跡——米高梅(米特羅——高德溫——梅耶的簡稱)電影公司宣告成立,並從此開始製造出一系列神話。
3. 亞馬遜收購好萊塢電影公司米高梅,哪部米高梅經典作品最具繼續開發潛力
電影,亂世佳人,007系列,這些都是非常經典的作品,而且具有更好的開發潛力,可以拍攝同系列的電影,能夠有非常不錯的粉絲吸收,能夠取得高額的經濟收益。
4. 聯美的米高梅發展史
一:電影的的發明1895月12月28日,盧米埃爾兄弟在巴黎卡鋪辛路十四號的「大咖啡館」地下室中第一次公開售票播放電影,標志著電影的正式誕生。此後,電影影響愈大,被成為「機械文藝女神」。其誕生和成長的歷史,也即是連續攝影的機器、堅韌敏感的膠片和連續放映的機器這三種技術手段改進的過程。(一)視覺殘留原理(0.1s~~0.4s)比利時:普拉托(二)照相技術1.1824年,法國:尼艾浦斯——《餐桌》(世界第一張照片)2.英國:穆布里奇——第一個將照相術用於活動攝影3.法國:馬萊——1882年,第一次用一台攝影機拍攝電影——1888年,第一架電影攝影機誕生(三)動畫1888年,法國:雷諾——光學影戲機(四)膠片1889年,愛迪生vs伊斯曼工廠合作創制(五)放映機1.1894年,迪克遜vs愛迪生——電影視鏡2.法國:奧古莫斯3.法國:盧米埃爾兄弟——活動電影放映機二:電影美學思潮與流派(一)寫實主義1.樸素寫實主義(電影是「重現生活的機器」)盧米埃爾兄弟——《工廠的大門》《嬰兒的午餐》《火車進站》2.紀錄片派(1)美國:弗拉哈迪(人類學紀錄流派)——《北方的納努克》(2)維爾托夫(電影眼睛派)——《電影真理報》《電影眼睛》《前進吧,蘇維埃》《在世界六分之一的土地上》(3)英國:約翰*格里爾遜《飄網漁船》《從鄉村來到城市》《夜郵》(4)荷蘭:尤里斯*伊文思——《橋》《雨》《四萬萬人民》《風》3.德國新客觀派(即「街道電影」)卡爾*格呂納——《街道》喬治*派勃斯特——《沒有歡樂的街》布魯諾*拉恩——《街頭慘劇》4.法國詩意現實主義派(1)先驅者雷內*克萊爾讓*維果(2)代表人物讓*雷諾阿——《母狗》《游戲規則》(最終確立世界電影寫實主義傳統並形成系統的寫實主義電影語法)5.義大利新現實主義(1)口號「還我普通人」「把攝影機扛到大街上」(2)誕生標志1945年,羅西里尼——《羅馬,不設防的城市》(3)代表人物羅西里尼維斯康蒂德*西卡西柴烈*柴伐梯尼德*桑蒂斯(4)代表作《偷自行車的人》《羅馬11時》《艱辛的米》《溫別爾托*D》6.心理式寫實主義(二)現代主義1.歐洲先鋒電影運動(以法國先鋒電影運動為主)(1)創始人法國:路易*德呂克(2)代表作《機械舞蹈》《幕間休息》《一條安達魯狗》《卡里加里博士》2.法國「新浪潮」電影運動(1)代表人物安德烈*巴贊(精神之父)特呂弗戈達爾夏布羅爾雅克*里維特(2)代表作《精疲力盡》《四百下》(#)註:左岸派——《廣島之戀》《去年在馬里昂巴德》3.義大利現代主義電影運動(1)米*安東尼奧尼——《奇遇》《夜》《蝕》《紅色沙漠》《放大》(2)費德里科*費里尼——《道路》《八部半》(三)娛樂電影1.重要人物梅里愛愛森斯坦普多夫金格里菲斯——《一個國家的誕生》2.中心:好萊塢(四)政治電影1.法國(1)代表人雷內*阿利奧卡蘭*卡爾茲雷內*伏幾埃(2)代表作《罷工中的鐵路員工》《這僅僅是開始》《溫德爾工廠的復工》2.義大利(1)代表人塔維亞尼兄弟弗朗西斯科*羅西(2)代表作《懷疑》《奎伊瑪達》《馬太伊事件》《一個警察局長的自白》《對一個不受懷疑的公民的調查》《工人階級上天堂》《希特勒的最後十天》《墨索里尼的最後行動》《我們曾如此相愛》三:好萊塢電影(一)好萊塢影都簡史1.1909年11月,「好萊塢之父」格里菲斯率領劇組至此拍攝影片2.八大影片公司米高梅(MGM)派拉蒙華納兄弟20世紀福克斯雷電華(RKO)環球聯美哥倫比亞3.好萊塢製片業五大基本特徵高成本高科技高片酬高收入高利潤(二)好萊塢電影發展史1.默片時期(1896~~1923)卓別林——《淘金記》《城市之光》《摩登時代》《大獨裁者》勃斯特*基頓(喜劇電影奇才)(石面人)——《航海家》《將軍號》哈洛德*蘇埃德哈萊*蘭登2.有聲電影時期(1923~~1932)(1)1926年,華納:《唐璜》(2)1927年,華納:《爵士歌王》(3)1927年,《紐約之光》(標志有聲電影正式誕生)3.蓬勃發展時期(1932~~1941)(1)演員MGM:葛麗泰*嘉寶克拉克*蓋博瑙瑪*希拉費雯*麗華納:卑蒂*戴維斯亨弗萊*鮑嘉派拉蒙:瑪琳*黛德麗克勞黛*考爾白賈利*古柏(英雄明星)電影神童:奧遜*威爾斯(2)代表作《安娜*克里斯蒂》《瑞典女王》《茶花女》《亂世佳人》《一夜風流》《告密者》《公民凱恩》《一個明星的誕生》《紅衫淚痕》《綠野仙蹤》《呼嘯山莊》《關山飛渡》《費城故事》《蝴蝶夢》《青山翠谷》4.二戰時期(1939~~1945)《血雨腥風》《大獨裁者》《納粹間諜的自白》《希特勒的子孫》《納粹黨徒》《卡薩布蘭卡》5.二戰後時期(1945~~20C70S末)威廉*惠勒——《黃金時代》約翰*休斯敦——《寶石嶺》金*維多——《太陽浴血記》賈利*古柏——《弗吉尼亞人》《永別了,武器》《戰地鍾聲》《正午》亨弗萊*鮑嘉——《非洲皇後號》《馬耳它之鷹》《黑道》《夜長夢多》奧黛麗*赫本——《羅馬假日》《戰爭與和平》《窈窕淑女》瑪麗蓮*夢露伊麗莎白*泰勒凱瑟琳*赫本6.20C70S末~~20C80S末《克萊默夫婦》《普通人》《母女情深》《墜入情網》《金色池塘》《雨人》《為黛西小姐開車》喬治*盧卡斯《星球大戰》系列斯蒂芬*斯皮爾伯格《E*T外星人》《第三類接觸》《大白鯊》《奪寶奇兵》《紫色》《太陽帝國》7.20C90S~~《木乃伊》《駭客帝國》《第六感》《女巫布萊爾》《諾丁山》《落跑新娘》《間諜奧斯汀》《老爸向前沖》《將軍的女兒》《美國派》《泰山》《花木蘭》《獅子王》《沉默的羔羊》《阿甘正傳》《肖恩克的救贖》《勇敢的心》《楚門的世界》《泰坦尼克號》斯蒂芬*斯皮爾伯格《辛德勒名單》《侏羅紀公園》《拯救大兵瑞恩》(三)好萊塢電影業的特色1.製片廠制度2.明星制3.獨立製片人制度1977年,伍迪*艾倫《安女尼*霍爾》斯派克*李昆廷*塔倫蒂諾斯蒂文*索德伯格卡梅隆*克羅科恩兄弟4.類型片(1)西部片1903年,埃德溫*鮑特《火車大劫案》(奠定西部片基本特點)1939年,約翰*福特《關山飛渡》(西部片特點全面形成)《大地驚雷》《約克軍曹》《正午》《不可饒恕》(20C90S西部片復甦標志之一)《與狼共舞》(20C90S西部片復甦標志之一)(2)科幻片梅里愛《月球旅行記》德國:弗里茨*朗格《大都市》(世界第一部現代科幻片)英國:《侏儒》1968年,斯坦利*庫布里克《2001:漫遊太空》(美國第一科幻片)《第三類接觸》《星球大戰》《侏羅紀公園》《天地大沖撞》《駭客帝國》(3)歌舞片《爵士歌王》《百老匯旋律》勃斯比*伯克萊《第42街》弗雷德*艾斯蒂爾——《高帽》《巡迴演出》金*凱利——《雨中曲》(第一歌舞片)(4)犯罪片1927年,《黑社會》《疤面大盜》《教父》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懸念大師)《三十九級台階》《失蹤的女人》《蝴蝶夢》《愛德華夫人》《美人計》《後窗》《暈眩》《西北偏北》《精神病患者》《群鳥》(一)法國電影簡史1.盧米埃爾兄弟《工廠的大門》《嬰兒的午餐》《火車進站》《出港的船》《水澆園丁》2.梅里愛《貴婦人的失蹤》《橡皮頭人》《管弦樂隊指揮》《月球旅行記》《太空旅行記》《愛德華七世加冕典禮》3.拉菲特兄弟《吉斯公爵的被刺》《俄狄浦斯王》《哈姆雷特》《麥克白》4.印象派(20C20S)路易·德呂克《狂熱》《沉默》《西班牙的節日》《流浪女》謝爾曼·杜拉克《微笑的布德夫人》阿倍兒·岡斯《車輪》《拿破崙傳》讓·愛浦斯坦《紅色旅店》萊皮埃《黃金國》5.抽象主義(20C20S)費爾南多·萊謝爾《機械舞蹈》雷內·克萊爾《幕間節目》6.超現實主義(20C20S)謝爾曼·杜拉克《僧侶與貝殼》布努艾爾《一條安達魯狗》7.詩意現實主義(20C30S)雷內·克萊爾《巴黎屋檐下》《百萬法郎》《自由屬於我們》《七月十四日》讓·維果《尼斯景象》《塔利斯》《操行零分》《駁船亞特蘭特號》讓·雷諾阿《母狗》《幻滅》《游戲規則》《吾土吾民》8.新浪潮運動(1958~~1962)夏布羅爾《漂亮的塞爾其》特呂弗《淘氣鬼》《四百下》戈達爾《筋疲力盡》9.左岸派阿侖·雷乃《廣島之戀》《去年在馬里昂巴德》亨利·科爾皮《長別離》羅布·格里葉《橫跨歐洲的特快列車》瑪格麗特·杜拉《印度之歌》
5. 世界十大電影公司最頂級的是哪家公司
未來沖擊影視 (FUTURE SHOCK Film Television Group)—— 全球知名度和專業創新實力排名第一的影視廣告公司,引領革命性的影視製作藝術,表現出在藝術表現與視覺創意的美學革新,對21世紀影視新浪潮的形成和發展產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影響,向世界宣告一個全新的影視時代的來臨,這些網路都能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