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求美國電影名:美國警察當劫匪,因為握槍姿勢的照片被認出。最後佔領一座大樓,雙方對峙,戰術相同
美國電影《物極必反》
視頻: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7PsTvwiiPTM
❷ 找一部美國真實的銀行搶劫的電影,大致是兩個人手持帶彈鼓的AK搶劫銀行後和警察交火,後來兩人被擊斃。
洛杉磯銀行劫案
❸ 警察與搶匪的槍戰(經典)是那部電影
你那個視頻是搞笑的就那麼多!
介紹你個經典國外警匪片經典中的經典
盜火線
主 演: 阿爾·帕西諾 羅伯特·德尼羅
影片類型: 電影 / 劇情片
地 區: 歐美
故事介紹:
影片《盜火線》是1995年美國十分賣座的一部警匪動作片。片中那生動的情節和激烈的槍戰場面吸引了不 少的觀眾。然而影片的出色之處卻遠不止於此。影片對人物內心世界的深入探索和展示,使影片具有了更加動人的魅力。 在影片中,無論罪犯和警察都不是單純以各人所處的角色而存在,而是作為生活中的人而有血有肉地展現在觀眾的面前。警官漢納意志堅強,能力超群。然而他的婚姻卻一再陷入危機,個人生活極不順利,他的煩惱與痛苦也感染了觀眾,使人們不由得對他產生了一抹同情。而匪徒麥考利和克里斯雖然犯案累累,卻在生活中有著截然不同的另一面。麥考利舉止文雅,風度翩翩, 極富男性魅力。克里斯對妻子的脈脈溫情也使人很難把他和瘋狂抵抗警察追擊時的兇悍形象聯系起來。他們都是溫柔而富有愛心的人物,熱愛生活、忠於愛情,又有誰能說他們是生性兇殘的暴徒呢?而麥考利最後毅然放 棄了逃生的機會而走向懲戒叛徒的不歸路,更為影片增添了一絲悲壯的氣象,也使人物的形象更為生動和感人。
本片幾位主要演員的表演可謂對影片的成功立下了汗馬功勞。扮演漢納的艾爾·帕西諾和麥考利的羅伯特 ·德尼羅都是好萊塢超一流的實力派巨星。早在20多年前,他們就曾在影片《教父》續集中攜手合作,被譽為影壇的一對黃金搭擋。兩人都曾獲得過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的桂冠,演技可謂是爐火純青。此次兩位影帝再次聯手,其震憾力可想而知。而扮演克里斯的方·基默也是一位極具實力的青年演員,在許多影片中都有著不俗的表現,並且正由於《蝙蝠俠》Ⅲ的成功而大為走紅,其事業可謂如日中天。有這樣幾位實力派巨星的加盟,影片的票房號召力自然不成問題。但更重要的則在於,幾位影星的出色演技將本片角色活生生地帶到了我們的面前,並把其內心世界展現得淋漓盡致,從而使影片有了極為感人的藝術魅力。
❹ 誰知一部是美國警察如何協同作戰打擊搶劫的電影
線索不夠,看看是不是下面的電影?
英文名: 44 Minutes: The North Hollywood Shoot-Out
中文名: 緊急44分鍾 | 44分鍾 | 反恐44分鍾
導 演: ( Yves Simoneau )
主 演: (邁克爾·麥德遜 Michael Madsen) (朗·利文斯頓 Ron Livingston) (雷·貝克 Ray Baker) ( Douglas Spain) (安德魯·布琳希爾斯基 Andrew Bryniarski) (奧列格·塔克塔羅夫 Oleg Taktarov)
上 映: 2003年06月05日
本片是一個真實故事,那是1997年發生在好萊塢北部一起銀行搶劫案,兩個匪徒拿著AK-47,穿著防彈衣,而和他們對抗的警察只拿著手槍(特種部隊還沒趕來),於是一場激烈的槍戰開始了,很多警察和市民都受了傷,幸運的是,雖然有20人中彈,但是沒有一個警察或平民死亡,唯一的兩個死亡的就是那兩個匪徒。
❺ 一部美國的電影、講述兩個劫匪搶劫銀行、和警察對峙了好像47分鍾、求片名、
《緊急44分鍾》? 是講兩劫匪拿AK-47搶銀行的么,沒看過這 也不知道有沒有對峙47分鍾,汗噠噠……
❻ 求一部美國電影的名字,這部電影是說倆個劫匪穿的重型防彈衣搶銀行去了,警察被打的很慘。。
《緊急44分鍾》 http://ke..com/view/404464.htm本片是一個真實故事,那是1997年發生在好萊塢北部一起銀行搶劫案,兩個匪徒拿著AKM,穿著防彈衣,而和他們對抗的警察只拿著手槍(特警部隊還沒趕來),於是一場激烈的槍戰開始了,很多警察和市民都受了傷,幸運的是,雖然有20人中彈,但是沒有一個警察或平民死亡,唯一的兩個死亡的就是那兩個匪徒。 事件中,大約有370名洛杉磯警察局警員被呼叫到現場。 除洛杉磯市警察局外,洛杉磯縣警察局和加州高速公路巡警隊的警員也參與了這次槍戰。
❼ 一個看起來很久以前的美國電影,只看了一段,講一個女人和劫匪去搶劫
美國電影《局內人》 劇情介紹 警匪大戰、迷霧重重 繁華的曼哈頓鬧市區,4個相貌平平的人油漆工進入了一家信託銀行的華爾街分行,情勢陡變,不到一分鍾,整間銀行就處於他們的控制之下。原來,他們是偽裝的搶匪,由高智商的匪首達爾頓(克里夫·歐文)幕後指揮進行銀行搶劫,還扣押了近50個人質。 詳情點擊:http://ke..com/view/9256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