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二二六事件始末
「二二六」暴亂
1936年2月25日下午,日本東京的天空,黑雲密布。大雪在前三個晚上已經下了1英尺多,厚厚地覆蓋了全城。這是54年來不遇的大雪,而且看樣子還要下。
披上銀裝的東京,既有東方色彩,又有西方色彩。離傳統屋頂的皇宮幾百碼處,是一座四層鋼筋水泥結構的新式建築。這是處理宮廷事務和天皇辦公的宮內省大廈。在緊靠皇宮的一座小山後面,是一幢幢政府大官的官邸,其中最大的是首相官邸。
夜深了,可是外表寧靜的東京,卻醞釀著一場激烈的騷動。在皇宮外側一端,是第一師團的兵營。由於陸軍省(等於我們通常所說的「部」)一名少佐告密說,他們要發起武裝叛亂,引起了當局對這個兵營的注意。嫌疑分子已受到監視,還給政府要員加派了保鏢。首都官邸的門窗用鋼筋鐵條加固,安上了直通警視廳的報警器。憲兵隊和警方自以為可以從容應付局勢,一小撮叛亂分子畢竟掀不起什麼大浪來,這一天不是安然無事么?
但是,就在此刻,這個負責守衛皇宮的精銳部隊中的叛亂分子正在准備於次日拂曉前,分頭襲擊東京六個目標,包括警視廳和若干政府大官的住宅。
2月26日清晨4時,香田清真大尉和其他叛亂領導人把他們的部下從夢中叫醒。士兵們對陰謀一無所知,他們還以為是進行一次夜間演習,各個小組立刻奔向了各自的目的地。香田自己率領的一組將攻佔陸軍大臣官邸,想強迫高級將領支持他們。另一組將佔領警視廳。其他四組則分別去刺殺首相、藏相(財政大臣)、宮內相和侍從長。
栗原中尉和一名憲兵軍官直奔首相官邸正門,解除了在大門旁室內睡覺的警察的武裝,進入官邸。頓時,槍聲大作,大廳內吊燈全被打碎。住在首相官邸後門外對面的迫水久常,既是首相的秘書,又是首相的女婿。他聽到槍聲,馬上給警視廳掛電話。但是警察已經被叛亂的陸軍打退了。當迫水再給警視廳打電話時,電話里說:「我們是起義部隊。」500名叛軍已佔領了警視廳。他又給附近的憲兵隊打電話。可是憲兵隊不安地回答:局勢失去控制,我們無能為力了。
這時候,首相岡田啟介被驚醒了。他的妹夫松尾傳藏急忙把他引到一間密室里藏了起來。可是松尾剛走出來,就被沖上來的叛軍誤以為是首相打死了。
在離首相宮邸幾條街口的地方,叛亂者沖入陸軍大臣川島義之的官邸。香田大尉把川島吆喝出來,向他宣讀一系列要求,川島俯首聽命,立即前往皇宮,向天皇啟奏叛軍的要求。
安藤輝三大尉率領的150名士兵沖進天皇侍從長鈴木的官邸。鈴木被叛軍打了好幾槍,但都未擊中要害,僥幸活了下來。
當叛軍沖進藏相高橋是清的寬大卧室的時候,他正躺在床上睡覺。一名中尉握著手槍,一腳踢掉藏相的被子,喊著:「天誅!」把全部子彈射向這位老人。另一名叛亂軍官大喊一聲跳上前來,揮起軍刀砍去,用力太猛,透過高橋的棉衣,砍斷了右臂,接著又把刀刺進藏相的腹部,還惡狠狠地左右捅了幾下。藏相是陸軍出身,又當上了日本銀行的總裁和貴族院的議員。少壯派軍官憎恨他,因為他堅持削減上一年的巨額軍費。
還有一夥叛軍由高橋太郎少尉率領闖進了教育總監渡邊錠太郎的郊區寓所。渡邊正和他的小女兒躺在床上。高橋用手槍向他射擊,然後再用軍刀,砍掉了他的腦袋。另一組叛亂者在山區休養地到處搜尋天皇心腹顧問牧野伸顯。由於找不到他,叛軍便放火燒旅館,逼他出來。但這位老人從後門逃上山去。叛軍緊追不舍,朝他打了一連串子彈,誤以為打中了,才一轟而去。同時,前首相齋藤實也被殺了。
天大亮了,東京的市民們還蒙在鼓裡,直到警察讓乘坐公共汽車的市民繞開皇宮和政府大樓時,人們才感到事情不妙。這時候,暴力行動已結束,叛軍佔領了東京市中心約1平方英里的地方。他們利用山王旅館作臨時指揮部,把「尊王義軍」的旗子掛在首相官邸外。他們散發的「宣言」中聲稱,要清君側,粉碎重臣集團,認為元老、重臣、軍閥、財閥、官僚、政黨均為破壞國體的元兇。
上面說的就是「二二六」暴亂當天的情形。為什麼在日本軍隊中出現這種「下克上」的現象呢?原來日本軍閥早就有徵服中國進而征服世界的野心。早在1927年夏天,首相田中義一就向天皇秘密奏章,打算先征服滿蒙,再侵略中國,然後征服全世界。在軍隊里,一派人認為不經過政變。也可以實現軍事獨裁和侵略中國的目的,主張放棄刺殺和政變計劃。他們在陸軍內叫做「統制派」。然而另一部分下級青年軍官,仍沒有放棄發動政變刺殺大臣建立軍事獨裁的主張。他們被稱作「皇道派」。「二二六」暴亂就是「皇道派」這幫青年軍官乾的。
「二二六」叛亂由於得不到其他部隊的支持,最後和平地投降了。但是,法西斯勢力不是減弱,而是進一步加強了。以東條英機為首的統制派在日本陸軍中占據了領導地位。他們得到了日本勢力最大的四大財閥的支持,確定了全面對外進行侵略擴張的國策,進行擴軍。這樣,日本法西斯軍國主義的體制,在「二二六」暴亂之後,最後確立起來了。到了1937年7月,他們在中國發動了「盧溝橋事變」,公開侵略中國,世界大戰的序幕就拉開了。
2. 求一部日本電影,講訴的是從九一八事變到二二六兵變的日本法西斯化的歷史
「戰爭導火線」,好像是紀錄片。
3. 日本電影《二二六兵變》,最後軍隊列隊走過大街唱的歌叫什麼名字
昭和維新歌,也叫青年日本之歌。
4. 1936年二二六事件(日本)誰知道,給我講
1936年的日本二二六時間是日本軍內皇道派法西斯青年軍官發動的一次未遂政變。政變失敗使得東條英機為首的統制派借機清理敵對的皇道派軍人的政治勢力,日本軍國主義得到鞏固。第二次中日戰爭亦在翌年爆發。
1932年5月15日,日本法西斯少壯派軍人曾襲擊首相官鄰和警視廳等地方,擊斃首相犬養毅,要求成立軍人內閣未成。此時法西斯勢力進一步擴展。
事件發生的前夕,軍隊內部主要分為「皇道派」與「統制派」。「皇道派」為激進的中級少壯軍官,「統制派」則為軍隊的高階將領。「皇道派」認為,日本天皇已經被「周邊的壞人」所包圍,無法知道民間疾苦,所以必須起來「清君側」,廢除內閣,讓天皇直接成為類似希特勒這種軍事獨裁者。二派的政治看法完全不同,目的卻都是想要將日本進一步轉型為法西斯戰爭機器國家,是對「大正民主時代」精神的一種反制。
二派核心的斗爭是在宮闈之內進行,受到影響的卻是沒有實際權力的年輕軍官。以安藤輝三大尉為首的年輕軍官團,遂結合約1,400百名的軍官,在2月26日當天凌晨,佔領包括東京警視廳、首相府等重要機關建築,並且殺害了包括財務大臣、內大臣、侍從長等重要官員,希望能夠達到「昭和維新,尊皇討奸」的目的。但是,昭和天皇對此舉卻甚為震怒,認為這些軍官有意作亂。「統制派」的將領便以「平亂」為由,向「皇道派」進攻。由於多數士兵並未接到「皇道派」接管東京的命令,並未採取行動;再加上「皇道派」部分軍人的倒戈,226事件只持續了4天。當時下著日本百年難得一見的大雪。最後,獲得實際利益的「統制派」高階將領,以「叛國」等理由,處死了發動事變的軍官。
另有觀點是以陸軍省為主的「侵華派」軍官,對以海軍省為主的「侵俄派」發動攻擊,導致1937年「侵華派」主導的蘆溝橋事變爆發。
5. 求二二六電影下載地址
6. 日本的戰爭片是跟中國斗會像中國一樣老是拍打鬼子電影嗎
要想知道日本人拍攝的戰爭劇,就必須知道日本人的主流歷史觀。
日本人的主流歷史觀是:明治時代一片光明、昭和時代一片黑暗。
這是日本著名作家司馬遼太郎的歷史觀,也是在日本影響極深的歷史觀。明治維新時代是日本人最引以為豪的時代,他們奮發圖強,從一個別列強蔑視的國家、一個野蠻的落後的封建國家成長為一個現代化的強國,這個奮斗歷程至今還是日本人心中的驕傲。所以日本人更喜歡拍那個時代的戰爭片,尤其是反映日俄戰爭的影視劇。
對於二戰,日本的觀點普遍是「幻滅」,從一開始的瘋狂(二二六兵變)走上軍國主義道路,到太平洋戰爭夢醒——本來狂熱地為「帝國」奮斗獻身,到頭來一切都是虛幻,甚至曾經的「奮斗和獻身」竟然是錯誤的、可恥的—所以日本人普通的感覺就是,二戰就是一場噩夢。所以對於二戰,尤其是太平洋戰爭的影視劇,多以渲染日本人的悲慘遭遇和反思戰爭為主。日本對於中國戰場基本關注不多,確實拍過影視劇,但是不怎麼出名,但是關於太平洋戰爭的影視劇還是非常多的,除去意識形態不講,片子的質量很不錯。
介紹幾部:
這是日本NHK電視台的13集特別歷史劇,反映日本明治維新時代的歷史劇和戰爭劇,涉及甲午戰爭和日俄戰爭。中國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也參與了該劇的拍攝。
在這部電視劇里,展示著日本對當時歷史的看法:甲午戰爭的勝利不是因為日本人的英勇,而是因為清國的軟弱;外國人對日本的蔑視、日本托亞入歐遭到的列強歧視;日本人對於自己國家逐漸「開化」、走向現代文明的自豪等等。
7. 二二六兵變
好戲!有內涵,,我已經在《小看影》看完了。演員長相還不錯 但是感覺都不適演這種古裝的,太現代了,演技做作 不好看 給一分 是看在長相上 從開始就看的感覺索然無味了,一副歐美風,人物稱號以及場景布置造型都是西方配方,我喜歡看美美影,但是這實在是不知道怎麼編的,文化不同寫出來做出來的就更加不同了,觀人生觀就不一樣,編的就跟一碗清湯裡面添雜了很多食材,只是能吃,沒有味道。能做到這樣已經很不錯了,造型,情都有創新。特效比起中國其他的有很大的進步。雖情,場景設計還有不夠完美的地方。但也可以看出是付出了很多的努力,花了很多的心血。在關鍵情連接的地方也有獨道的地方,這部整體布局較大,能夠將各部分有序的成一個體系,值得點贊。期待後續情。喜歡這部。
8. 求 二二六兵變 百度雲免費在線觀看資源
《二二六兵變》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作品相關簡介:二·二六,又名《血淚陰謀》,是日本導演五社英雄於1989年拍攝完成的電影,1989年6月17日上映。該影片講述了1936年轟動全日本的「二·二六兵變」的全過程。由於「二·二六事件」的許多內幕尚未揭開,因此在近八十年來,僅有很少數的日本電影人將此事件搬上銀幕。
9. 日本的「二二六」兵變
昭和初期(1930年代),日本攻入滿洲,退出「國際聯盟」,國際上處於孤立狀態;同時,國內的激進派接二連三出動,加上經濟不景,農作物失收,日本國民的焦慮和不滿達至頂點。安藤,野中等8名青年將校認為天皇陛下一直被身邊的奸臣所蒙蔽,根本不知國情。他們為求革新日本,高舉「朝和維新」的旗幟,與一眾軍人發動政變,與1936年2月26日,一夜之間擊斃了多名貪官污吏。可惜,他們的行動並未受到天皇認可,29日天皇下令鎮壓事件。結果,安藤,野中等人自殺,其他將校全被處刑。這次日本前所未有的軍變,雖只維持了4天,卻轟天動地,史上為「226事件」。日本著名大導五社英雄一震撼的影象,有力的敘事,將這個英雄時間搬上銀幕,萬鈞劇力,叫人透不過氣來。三浦友和,竹中直人,本木雅弘,狄原健一等多位超級巨星擔演革命將校,演技迫人
10. 關於日本二二六兵變的電影
鏈接: https://pan..com/s/1OAL9Ok1_FyTk60AjANqe3w
二·二六,又名《血淚陰謀》,是日本導演五社英雄於1989年拍攝完成的電影,1989年6月17日上映。該影片講述了1936年轟動全日本的「二·二六兵變」的全過程。由於「二·二六事件」的許多內幕尚未揭開,因此在近八十年來,僅有很少數的日本電影人將此事件搬上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