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平心而論,李連傑的《霍元甲》算不算是本世紀最好的功夫片
要說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愛國武術家,霍元甲肯定算一位。尤其當年的電視劇加上《萬里長城永不倒》,讓大家更是對霍元甲家喻戶曉。李連傑也是中國的功夫巨星,他塑造的許多人物都成為了經典。
《霍元甲》上映於2006年,是於仁泰導演從好萊塢回歸後指導的第一部動作片;這部電影也被稱為李連傑職業生涯最後一部武俠片。與以往不同的是,於仁泰版顛覆了以往的霍元甲的英雄正派形象,年輕的霍元甲被塑造成玩世不恭、武功高強的富家子弟。
最終如大家所願,霍元甲在上海創立了精武體育會,成為備受敬仰的民族英雄。可是比起前作來說,李連傑版《霍元甲》於武術展示上更為精彩生動,尤其最後的中西擂台對決更是驚心動魄、讓人大呼過癮;可惜不足的是,故事前後銜接過於生硬,割裂性太強,以至於無法成為最經典武俠片。
Ⅱ 大家一起來評評霍元甲!
霍元甲
1、人物
霍元甲(1868年-1910年)
清末著名愛國武術家。 字俊卿,祖籍河北省東光安樂屯(屬滄州地區),世居天津靜海小南河村(今屬天津市),為精武體育會創始人。他的武藝出眾,又執仗正義,繼承家傳「迷蹤拳」絕技,先後在天津和上海威震西洋大力士,是一位家喻戶曉的英雄,他的一生雖然短暫,但卻轟轟烈烈,充滿傳奇色彩。
生平
霍元甲生在一個迷蹤拳(又名燕青拳,相傳是梁山好漢盧俊義和燕青所創)的世家。父親霍恩第以保鏢為業。霍恩第有三子:霍元卿、霍元甲、霍元棟,元甲排行第二。據說霍元甲幼年體弱,父親霍恩第不讓他習武,可是霍元甲暗中練習,並在24歲那年擊敗了一位外鄉高手。這個傳說被拍成了電視劇。
霍元甲成年後在天津經營葯材商店,後到上海辦「精武體育會」(精武門),為發揚中華武術作出了巨大貢獻。在上海,他曾經在擂台上擊敗俄羅斯大力士(有資料顯示,俄羅斯大力士沒有被霍元甲親自擊敗,而是當霍元甲答應了比武以後,俄羅斯拳手放棄了比賽。)有一次日本一個大力士團來中國要求比試,霍元甲因病為理由派弟子劉振聲接戰比試,結果打敗了日本力士。「精武體育會」是1910年由霍元甲在上海創立的武館,霍元甲在創立精武體育會之後數月內即逝世。元甲被商會下毒而死。
霍元甲幼時體弱多病。其父霍恩第是名顯一時的秘宗拳師。他擔心元甲習武日後有損霍家名聲,拒不授藝於他。但元甲志存高遠,他日日留心,處處參察,偷藝於父傳兄弟之機。苦練於舍外棗林之僻。後為父知,受責。元甲保證絕不與人比武,不辱霍家門面,方准父兄一起習武。 元甲天資聰穎,毅力驚人,功藝長兄亢進,在兄弟之中出類超群。父見此,一改舊念,悉心傳藝於他。後元甲以武會友,融合各家之長,將祖傳「秘宗拳」發展為「迷蹤拳」,使祖傳拳藝達到了新的高峰。
光緒22年(1896),山東大俠劉振聲慕名來津,求拜於元甲門下。霍察其正直,遂收為弟子。從此破了霍家拳「傳內不傳外」的先例。 元甲俠肝義膽。光緒24年(1898),譚嗣同變法遇難,大刀王五(王子斌)避難津門,與元甲一見如故,遂成至交。後王子斌在京遇難,被八國聯軍梟首示眾。元甲與劉振聲潛入京城,盜回首級,並取得《老殘游記》作者劉鶚協助,將義士身首合葬,盡了朋友之義。
光緒27年(1901),有一俄國人來津在戲園賣藝,他在報紙上登出廣告,自稱世界第一大力士,打遍中國無敵手。霍元甲見了廣告,並聽說俄國人還當場信口雌黃,侮蔑中國人無能,極為氣憤,當即邀懷慶會館主人農勁蓀和徒弟劉振聲前往戲園,見到俄國大力士在台上吹噓自己是「世界第一大力士」,「病夫之國」如有能者,可登台較量。霍元甲在台下哪裡還坐得住,不顧眾人勸阻,一個箭步,氣宇軒昂地跳上戲台,開門見山地說:「我是『東亞病夫』霍元甲,願在這台上與你較量」。此時翻譯將霍元甲生平來歷告知俄國人。此俄國人聞知霍元甲威名,不敢怠慢,連忙將霍元甲讓進後台,霍元甲當場質責俄國人:「為何辱我中華?」並提出三個條件:一是重登廣告,必須去掉俄國人是「世界第一」的說法;二是要俄國人公開承認侮辱中國的的錯誤,當眾賠罪謝過;否則就是第三個條件:我霍某要與之決一雌雄,並命其當機立斷,色厲內荏的俄國力士哪敢出場比武,只好答應了前兩個條件,甘願登報更正和公開承認藐視中國人的錯誤,從而灰溜溜地離開了天津。
宣統元年(1909),英國大力士奧皮音在上海登廣告,辱我「東亞病夫」。霍應友人邀赴上海約期比武。懾於霍元甲拳威,對方以萬金作押要挾,元甲在友人支援下,答應願出萬金作押。對方一再拖延,元甲在報上刊登廣告,文曰:「世譏我國為病夫國,我即病夫國中一病夫,願與天下健者一試。「並聲言」專收外國大力士,雖銅筋鐵骨,無所惴焉!霍公之聲威使奧皮音未敢交手即破膽而逃,連公證人,操辦者也逃之夭夭。
1910年6月1日,霍元甲在農勁蓀等武術界同仁協助下,在上海創辦了「中國精武體操會」(後改名精武體育會)。孫中山先生贊揚霍元甲「欲使國強,非人人習武不可」之信念和將霍家拳公諸於世的高風亮節,親筆寫下了「尚武精神」四個大字,惠贈精武體育會。 1910年9月,日本柔道會會長率十餘名技擊高手與霍較藝,敗在霍的手下。日本人奉以酒筵,席間見霍嗆咳,薦日醫為治,霍公一生坦直,不意中毒於9月14日身亡。終年42歲。
霍元甲逝世後,當時精武會弟子和上海武術界愛國人士為霍元甲舉行了隆重葬禮,敬獻了「成仁取義」輓聯,安葬於上海北郊。轉年,由弟子劉振聲扶柩歸里,遷葬於小南河村南。 上海精武會由元甲之弟元卿、次子東閣任教。各地分會相繼分起,十數年後,海內外精武分會達43處,會員逾40萬之眾。
有傳說霍元甲被日本人下毒葯害死之後,他的愛徒陳真替他報仇。這個傳說在1960年代末70年代初首次被李小龍搬上銀幕(電影《精武門》,李小龍演陳真)。但其實歷史上並沒有「陳真」這一個人物。
霍元甲故居紀念館
坐落在天津市西青區小南河村 ,1986天津市西青區人民政府整修了霍元甲故居、修建了霍元甲陵園,用以紀念這位名震中外的愛國武術家。1997再次修葺了霍元甲故居,擴建了霍元甲陵園,辟為「霍元甲故居紀念館」 , 霍元甲故居紀念館由霍元甲故居和霍元甲陵園兩部分組成 。故居建於清同治初年。1997年,在其原址翻蓋成青磚瓦房的三合院。跨進小院門樓,是一鑲有「福」字的影壁牆。影壁牆後面是一明四暗五間正房,小院左、右各有廂房一間,中間正房掛著霍元甲遺像,兩側是霍東閣在霍元甲遇害後所寫的唁聯「一生俠義,蓋世英雄」。西屋霍元甲書房牆上高掛著孫中山為精武體育會的題詞:「尚武精神」。故居內陳列了一些霍元甲練武時所用的武器和精武會的會旗等文物,以及霍元甲生前用過的遺物。霍元甲陵園位於小南河村南,佔地近一公頃,整體建築採用軸線對稱式布局。由神道、石獅、享殿、石牌坊、寢園組成。陵園還設有霍元甲生平事跡陳列館,展覽包括四部分:一、幽燕之初露鋒芒;二、奮發智勇,誓雪國恥;三、創建精武,強國強種;四、愛國精神,發揚光大。霍元甲的棺木於1989年4月29日遷葬於此。
霍元甲故居紀念館從建成之日起已有數萬的愛國人土前來參觀瞻仰,重溫霍元甲這位愛國英雄的傳奇事跡和感人精神。如今,紀念館已列為天津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天津市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他的傳奇被多次拍成電影及電視劇。(包括80年代,麗的電視的[大俠霍元甲](黃元申演霍元甲、亞洲電視的[陳真](甄子丹飾陳真)高雄演霍元甲、近日電影[霍元甲]李連傑演霍元甲)
2、電影
導演: 於仁泰
主演: 李連傑 / 董勇 / 孫儷
上映年度: 2006
票房收入:10158萬(2006年內地第3名)
語言: 普通話 / 天津話 / 日語 / 英語
官方網站: http://www.fearlessthemovie.com
製片國家/地區: 中國
劇情簡介
影片從霍元甲兒時寫起,在少年好友農勁蓀的幫助下,偷習武藝,立下做「津門第一」的志願。長大後霍元甲在一次比武中將對手打死,卻遭對方家人追殺,母親和女兒均慘遭殺害,陷入絕望的霍元甲逃到農村,在月慈姑娘救起的幫助下,霍元甲隨即隱姓埋名在此生活了三年的時間。在這三年之中,他和月慈之間產生了感情,在她母性魅力的感染下、恬靜平和的田園生活也讓他沉下心來思考武術對於一個人,對於一個民族的真正意義,並漸漸悟到了武學的真諦。八國聯軍入侵中國,霍元甲借農勁蓀之力,到上海挑戰大力士成功,隨後開辦精武體操館,但不久之後慘遭日本人下毒,英年早逝。
精彩看點:
相比20年前的電視劇版本,今天的拍攝手法和技術都能讓觀眾獲得全新的視覺刺激。該片力邀袁和平擔任武術指導,並邀請泰國拳王、西班牙劍術高手、澳洲頂級摔跤手、世界自由搏擊冠軍共同參演。「武術不是影片的重點,其實並沒有最高的武術。」親自擔任製片的李連傑說,「只要有勇氣走到生命的盡頭,就是強者的表現」。《霍元甲》可能是這位「功夫皇帝」的最後一部功夫電影。劇組相關人士向記者透露,《霍元甲》是李連傑武術電影的收山之作,他一直希望中國武術能夠成為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正式比賽項目,於是便特別安排楊紫瓊扮演奧委會官員這樣一個角色,藉此表達中國武術的源遠流長和博大精深。
歷史英雄人物不得戲說
1、電影:霍家只有霍元甲一個兒子,霍元甲也只有一個女兒,影片最後霍元甲死在擂台上,霍家「絕後」了。
現實:霍元甲有一個哥哥和一個弟弟。如今霍家人丁興旺,霍元甲有兩個兒子,三個女兒,七個孫子,十一個曾孫,除了霍元甲霍家人都很長壽。
2、電影:霍家是天津的名門望族,住的是深宅大院,家中有很多僕人照顧起居。
現實:霍元甲就是個普通農民,沒什麼文化,除了種地外,農閑時還到城裡做點小買賣。
3、電影:霍恩弟(霍元甲的父親)打擂台時被對手打敗,後來比霍元甲更早病死。
現實:霍恩弟是在霍元甲去世7年後才故去的。
4、電影:農勁蓀與霍元甲從小一起長大,每當霍元甲遭難,農勁蓀總是施以援手。
現實:農勁蓀不是天津人,是一個官宦子弟,是霍元甲的江湖知己,但不是兒時夥伴。
5、電影:霍元甲顯示了「全能武術冠軍」的功底,他用刀、槍、棍、劍力挫四國高手。
現實:霍元甲曾兩次打擂,但兩次准備交手的外國大力士最後都聞風而逃,霍元甲是不戰而勝的。
3、音樂專輯
歌 手:周傑倫
語 言:國語專輯EPCD
公 司:新力博德曼
日 期:2006.01.20
江湖難測,音樂難得!
擂台等著,天下誰的?
華人音樂英雄 周傑倫 2006第一首音樂單曲《霍元甲》
國際武術英雄 李連傑 2006最新電影力作《霍元甲》主題曲
⊙周董以舞會武!MV大跳中西合並「武扇舞」
「霍」出去了!周董學習李連傑 英姿大耍「三節棍」
2006年第一宗華人盛事當屬李連傑與周傑倫「雙傑」的首度交鋒合作!華人音樂英雄周傑倫為國際武術英雄李連傑的電影「霍元甲」寫下同名電影主題曲,除了親自執導MV,周傑倫更在MV中大跳一整段嘻哈融合中國風的舞蹈「武扇舞」!而李連傑在「霍元甲」電影中一段耍三節棍的橋段也給了周董MV靈感,讓他拿出收藏2年的三節棍在MV中英姿煥發的大膽耍弄,為了偶像李連傑,周傑倫可以說是整個人都「霍」出去了!
周傑倫是許多人的偶像,然而偶像周傑倫也有自己的偶像,這次他與自己的偶像李連傑合作是格外謹慎,周董除了日前靈感泉涌寫下「霍元甲」同名電影主題曲,還叮嚀作詞的方文山歌詞要符合電影的精髓,果然歌詞里「天下誰的,第一又如何?止干戈,我輩尚武德。」或是「驕傲的活下去…」等等,都在在彰顯功夫皇帝李連傑在這部電影中要傳達的精神與喚醒年輕人愛惜生命的訊息!而周董在歌曲中以女聲腔飆高音的詮釋細膩又有特色,可以說是這首歌的神來之筆!他笑說:「見到自己的偶像一定要寫一首屌歌,這首歌我個人非常的滿意!Rap的功力更上一層樓了,因為大家都聽不懂。」
「霍元甲」電影主題曲是一首中國風的嘻哈歌曲,MV也是中西合並!大家將會看到周傑倫在MV中大跳一整段的「武扇舞」!同時也是MV導演的周董表示:「這是一首動感的歌曲,這次MV想要加入一些活力,所以特別請老師編舞,這支舞編了一個禮拜,我練了兩天,我的跳舞細胞不是很好,還好有舞者幫忙一下。」這套舞源自鎖舞 (Locking),是西方人參考中國武術演化而來的一種舞蹈,編舞老師選擇了街舞風格中最接近東方武術的鎖舞來貫穿整首歌的舞蹈主軸,並參考李連傑的電影作品而設計出這支創新舞步,再加上周董搭配扇子的特別創意,更增添中國風味,於是發展出這一套融合西方嘻哈街舞與中國武術的全新舞蹈,可謂是前所未有的新風格!
而李連傑在「霍元甲」電影中耍三節棍的橋段也給了周董靈感,他驚喜的說:「兩年前買的三節棍終於可以派上用場!」之前這支三節棍買來後就一直被傑倫放在衣物間,直到「霍元甲」電影里李連傑有一段耍三節棍的橋段,周董便認真把它找出來應用在MV里,還放慢格仔細研究學習電影里李連傑的動作,在MV中英姿煥發的大耍三節棍!周董表示:「電影里李連傑打得漂亮!我覺得輸人不輸陣,雖然自己不是武功高強的人,但是MV還是希望和電影片段稍微搭軋一點。」MV里周傑倫允「舞」又允「武」,畫面讓人看得目眩神迷!為了偶像李連傑,可以說是整個人都「霍」出去了!「霍元甲EP」在1月20日發行,這支MV加上「11月的蕭邦」專輯里的12支MV共13支音樂錄影帶,將一次讓歌迷擁有收藏。
⊙周傑倫作「霍元甲」沒拿一毛錢 雙傑香港會英雄惜「音雄」
「替偶像的電影做歌,壓力很大,但是一種甜蜜的負荷,是我音樂上的轉捩點!」樂壇小天王周傑倫面對他的偶像李連傑,出現少見的靦腆與羞赧。
李連傑說:「他唱歌快過我打拳,我是音樂白痴,42歲了,也沒法與13、4 歲小妹妹聊天,但透過他,有機會讓年輕人聽聽我的心聲,這感覺真棒,好像重燃青春的活力。」武打巨星李連傑談到周傑倫音樂創作才華,是全然的信服與激情。
⊙周董大秀女生腔
李連傑的賀歲武術片「霍元甲」,主題曲請周傑倫作曲與主唱,昨天在香港首度曝光,「周董式」的中國音樂風,最特別的是周傑倫秀了一段有如「女生腔」的假音,周傑倫說:「做這首歌很快,看到傑哥那一秒,靈感就出來,聽傑哥談電影表達真正的武德,我馬上告訴作詞的方文山,歌詞里一定要有『不是做第一』、『勇敢活下去』這些字出來。」
「我出道6年,偶像始終如一就是李連傑,他的每部片我都看過,老早就幻想過如果能幫他的電影做配樂。」周傑倫坦承做這部電影主題曲,「沒拿一毛錢,完全是崇拜偶像,圓與偶像合作的夢,但比做任何一張唱片都積極。」李連傑強調,「他真的沒拿錢,是緣分與感受,周董是孩子們的偶像,透過他的歌聲,表達出人生的意義,這誠意已超過金錢價值。」
身為「年輕人偶像的偶像」,李連傑說,「當然開心,我也有過20來歲的年輕時代,現在人到中年,為了重復一個道理,苦口婆心要講很多話,但傑倫可以把我講了20分鍾的話,用一行字表達出來。」李連傑看了周傑倫為電影主題曲剪的MV,驚訝發現「周董有可以當導演的激情,將來別忘了找我作演員,讓我不帶任何負擔,去演一些該角色年輕激情的電影。」
⊙功夫皇帝關心青年自殺問題
李連傑說,「中國每年有平均近28萬青年自殺,問題相當嚴重,『霍元甲』這部片很大的訊息,是喚醒青年要珍惜生命。」為什麼這是我最後一部「武術片」 「因為我42歲拍『霍元甲』,把人生中的感受,融和到霍元甲那個年代,用武術、哲學意境,表現對中國文化的執著,探討生命的意義,講武術是什麼,把中國、泰國、日本武術都做了總結,拍完這部片,就沒有太多對武術的話好談了。」
但李連傑解釋:「動作、功夫、武俠、武術片,是有區別的,只要有動作律動感的都算動作片,譬如講消防員的電影,『功夫』兩字也有時間的概念,譬如這部片花了很長的功夫,武俠片是夢幻世界,武術則是一種執著,我說不再拍武術片,不代表我不拍動作片,或是商業武打片。」
「雙傑」英雄惜英雄,互贈「霍家拳譜」與「主題曲樂譜」,周傑倫笑說:「拳譜學不來,看電影就好。」李連傑說,「歌詞里已經掌握到拳譜的精髓與意義。」
★ 霍元甲
李連傑最新武術作品「霍元甲」電影主題曲。是周傑倫繼「雙截棍」、「龍拳」…之後又一精華創作,以中國大鼓氣勢磅礴地開場,運用古箏、笛子等大量古樂器配樂,是一首中國風嘻哈歌曲;歌詞富有武術精神,以正面訊息宣揚給青少年,喚醒青少年珍惜生命。
Ⅲ 評價《霍元甲》
太震撼了!《霍元甲》,一部身為中國人不得不看的電影。這不僅僅是一場自我靈魂洗禮,更是一場民族氣節的熏陶……
「打擂就是為了拿『津州第一』,競技就是為了贏!」
小時候,霍元甲一直以霍家拳為傲,他堅信父親是「津州第一」。但當他看到,父親在擂台上故意收拳輸掉比賽時,他非常不解並發誓一定要報仇,要成為「津州第一」。憑著其對武術的悟性及熱情,武藝根基日益深厚,後來成為天津赫赫有名的武夫。同時,性格也變得浮躁傲慢,人也越來越好勇鬥狠。但最後,就在他真正成為「津州第一」的同時,他卻失去了身邊最親的人與最好的朋友。取得了第一又有什麼用?
「一草一木都是有生命的,人要學會互相尊重」
在與世無爭的農村裡,善良的村民令萬念俱灰的元甲漸忘傷痛及仇恨,反省自己曾經的過錯。原來一直增強好勝的自己,只知道追求勝利的結果,卻從來不懂得去尊重別人。他終於明白當時父親為什麼要收拳,為什麼要故意輸給對方。勝負其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心態。暴力並非解決問題的惟一方法,如果你懂的只有武術,卻又拿武術來傷人,那麼就算你是世界無敵,你和禽獸也沒有兩樣。武術不是用來炫耀和傷人的,是用來幫助自己和他人的。
「競技是為了發現和認識真正的自己,我們最大的對手就是自己。」
7年後,霍元甲重返天津。為了國家興旺與民族氣節,他再次登上比武台。抱著「以武會友」的心態,打敗了大力士。仁者無敵!他不單在台上贏了對手,還以德服人,讓對手輸的心服口服。因為,真正的競技在自己的內心,要容他人所不能容之事,以寬容的心去戰勝別人,並超越自己。
「人無法選擇生命的開始,但我有勇氣走到最後。」
1910年9月14日,沒有人可以忘記這一天。霍元甲秉著發揚「自強不息」的精武精神,接受了外國人不平等的挑戰。「活著從來就不是一個人的事。」當日,霍元甲擔負著千千萬萬中國人的希望與尊嚴,在「自強不息」的呼聲中,勇敢地走完了他人生中最後的一段路。
在電影的最後,我才真正感受到:一個肩負著民族尊嚴與氣節的人的責任,是多麼的重大!一個明知是死也要繼續堅持打到最後的人,是多麼的令人敬佩!那萬眾一心、氣壯山河的呼聲是多麼的讓人震撼!這就是中國人的骨氣,這就是中華民族的氣節!「自強不息」「自強不息」「自強不息」「自強不息」——— 只有自強不息的奮發,別人才會尊敬你!
霍元甲,你真不愧是我們中華民族的英雄!You are fearless!
影視評價;
《霍元甲》是一部誠意之作,在細節方面傾注了極大的心血。武打設計頗具氣勢,特技效果可圈可點,作為一部商業片來說,已經成功了大半。武打的設計出自李連傑與袁和平之手,毫無疑問,這兩位大腕的合作,本身就是強強合作,在一切「豪華」的面前,設計出來的武打鏡頭似乎「升華」了。尤其是李連傑對抗日本武士所使出來的三節棍功夫,超出了精彩武打鏡頭的極限,應歸類於經典的范疇之內。武打鏡頭美輪美奐,充滿張力與靈性是《霍元甲》最大的特色之一。而特技效果的合理使用更使武打場面更上一層樓,雖說特技不能代表「中國武術」,但是增加了特技以後,武打設計愈加緊湊,使電影的觀賞度陡然提升。當然,李小龍的徒手真功夫也被尊為經典,但是按照現代人的眼光來看,「真功夫+好特技」更具吸引力。《霍元甲》如單純地作為一部武打商業電影來說,離輝煌並不遙遠,並且已能觸手而及了。
可《霍元甲》不單純是一部武打片,按照李連傑的說法來看,是一部人物傳記電影。而作為傳記片來說,塑造霍元甲人物的重要性應該超過鏡頭的美麗性。不得不提,本片編劇工作者在塑造「霍元甲」這個人物上,有許多不大不小的詬病。影迷們是苛刻的,他們總希望自己的英雄能夠極度完美,總希望霍元甲這個人物能夠有血有肉。從李連傑的表演上來看,他已使出了渾身解數,情感戲非常投入,面部表情也得到了較好的發揮,無可厚非。可是由於編劇的種種失誤,使得霍元甲這個人物的塑造就顯得不那麼完整了。霍元甲自小犯哮喘,理因不能過激運動。而影片的台詞卻說,霍元甲是因為習武才把身體恢復。這點不可信,正確的解釋應該是:霍元甲的哮喘是由於自己年齡的增長,自然的發育而慢慢自行恢復的。而編劇只是為了說明武術的有效性,健身性才把這個錯誤說法強加上去的,精神可嘉,但原則上是錯誤的。這是小錯誤,可以原諒,但大錯誤在於他把霍元甲如何成為一位武師的過程全盤忽略掉了,顯得太業余,太不專業。這個過程是霍元甲成長的重要階段之一,是刻畫他如何成為一個冷血,沖動,無情之人性格轉變的過渡。這點很重要,如果不說明白的話,直接把霍元甲醜陋的一面展現在觀眾眼前,觀眾就會產生一種莫名其妙的感覺。隨後霍元甲認知了自己的錯誤之後,在江中自溺,被鄉俗人家所挽救。這段介紹也同樣缺乏足夠的內容,後來霍元甲與月慈的戀情愈加簡單,還沒使人懂得他們如何相互吸引愛慕便直接進入了穩定的平靜期,實在非常可惜。如能把成長與戀情這兩塊內容加以描述,輔之運用藝術氣息的手法,定能使霍元甲這個人物愈加豐滿。至於後來的霍恩第如何去世都沒有交代清楚。這不是李連傑的錯,都是編劇惹的禍。
霍元甲年代已遠離我們,某些真實的數據難以挖掘考證,而電影是一個藝術的載體,它不局限於記錄的真實,而是在於塑造人物的豐滿性。縱使一些真實內容的缺失,也不必驚惶,我們可以加進一些只要合乎情理,能夠烘託人物性格的情節來,也不是不可以。畢竟藝術是允許加工,允許誇大的。內容上的不協調,使《霍元甲》作為一部人物傳記的電影來說,不夠成功,不夠深度挖掘。可李連傑沒有令我們失望,他的武戲,他的文戲均體現了他一貫的作風。可把《霍元甲》來作為他武打片的收官之作來看,不免為他感到惋惜。
黃飛鴻,年輕時代的李連傑;霍元甲,中年時代的李連傑。曾經的桀驁不遜,激勵了我們做事要有「雄心」;現在的坦盪似水,教育了我們做事要有「恆心」。四十二歲,他戛然而止,帶著武術的精髓,帶著武術的精神,漸漸地,漸漸地,離開了我們的視線,在一個普通的貳零零陸年謐夜。
Ⅳ 快!!我要電影《霍元甲》的內容簡介
這是一個關於精武門創辦人―中國一代武術宗師霍元甲的故事 霍元甲自小醉心武術,長大後內心狂妄,因殺死了秦爺也賠上了他一生最愛的兩個人――母親及女兒的性命。遂遠走他方,隱姓埋名棲身於一個偏遠 的村落,並得村民孫婆婆及失明少女月慈照顧收留。與世無爭的農村生活,溫厚善良的村民令萬念俱灰的元甲漸忘傷痛及仇恨,生命正慢慢復甦。
此時國內患難 外國侵略更揚言要橫掃東亞病夫 元甲知道是時候發 揮"自強不息」的精武精神,於是挺身站出!比賽當日,他連續擊敗英國拳王、西班牙劍客與普魯士長矛高手。最後日本高手田中安野上場,這是列強策動這一場世紀之戰的最後一粒棋子,也是最厲害的殺著,但見擂台上兩人屏息對峙,台下四方鴉雀無聲, 千萬個拳頭緊握著,千萬雙眼睛只盯著同一個方向……
一九一○年九月十四日,沒有人可以忘記這一天。
Ⅳ 霍元甲好看嗎
【水手影評】突然看到這部多年前看過的《霍元甲》,卻發現早已把劇情忘得面目全非,也許一部電影帶給你的影響在多年後才能真正體現。PS:電影畢竟是電影,當年霍家後代過於認真了…… 查看原帖>>
Ⅵ 《霍元甲》電影好看還是電視劇好看
我覺得電影比較好看,情節相對比較實在一些,霍元甲沒有傳說中的那麼逆天,不過現實中的武打案例還是在的。霍據傳天生身體素質很好。他的能力,與其天生的身體素質有很大關系,能挑三四百斤柴走幾十里路,他的力量和耐力都是很厲害的。而且按一些記載來看,他的霍家拳我認為有點像摔跤技法的一種,這也是武術圈普遍認同的觀點。
?
Ⅶ <霍元甲>算不算愛國主義電影影評
根本不算,李連傑演得這部《霍元甲》只追求在武學意境上的探索與成熟,而忽略了中國人對民族自尊的重視,尤其是對日本人。這只能說是李連傑在通過《霍元甲》來演繹他自己,有錢的名人都有這個毛病。還有這個片子既然要推向廣大的市場,就必須推陳出新,就必須摒棄民族仇恨,已經在美國生活多年的李連傑怎麼會沒有這樣的考慮,所以當年振奮人心的抗日大片《霍元甲》就變成了今天這樣純粹的武術家,甚至連當年《精武英雄》里痛扁小日本的勇氣都沒有了,我們看到的是一個整天只知道求勝打架的小混混最終莫名其妙地成長的故事,民族情結盪然無存!
真正的霍元甲(1869—1910)逝世的時候,中日甲午海戰已經過去十多年了,日本對中國的侵略已經有目共睹,中國人也不可能把日本人當作朋友。就算霍元甲是武術大師,站在民族立場上,他也不會對日本人有什麼客氣的地方,因為一旦他輸了,代表中國人出戰的他丟得就不只是自己的臉。對霍元甲生平的介紹有這樣一段:
1901年, 一俄國力士在天津自稱「世界第一大力士」,並說「第二是英國人」,「第三是德國人」,霍元甲聞知後,憤然說「我國竟無一人嗎?」 便挺身而出,前往較量。俄國力士被他的大無畏氣概所懾,知非霍的對手,便老老實實登報更正後逃去,大長了中國人的志氣。
1909年冬,西洋大力士奧皮音在上海北四川路52號阿波羅影戲院表演健美時口出狂言, 要與華人較量,並以輕蔑的口吻稱華人為「東亞病夫」。 引起了滬上以同盟會骨幹陳其美及農勁蓀、陳鐵生、 陳公哲等愛國人士的極大義憤,經商議邀請霍元甲到滬與奧皮音比試。 1909年12月下旬, 霍元甲偕弟子劉振聲抵滬與奧皮音比武。據當時《時報》刊登張園主人設擂比武廣告說:「中國大力士霍元甲君為北省拳術之冠,去年在敝園演技三日無不稱贊。」 奧皮音聞訊托辭要去外埠,故相約於次年春比高低。
1910年4月,霍元甲偕其徒劉振聲第二次抵滬, 經數度商洽,訂立生死條款,再一次約奧皮音在張園搭架擂台比武 。但奧皮音害怕霍元甲的高強武藝,仍失約未到, 不戰而遁。自此,霍元甲威名大振,揚名滬上。
霍元甲曾偕徒劉振聲應邀與日本柔道師切磋技藝時不慎誤傷了對方,無意中與日本人結下怨恨。正當霍元甲主持精武體操會精心培養骨幹,以圖大展偉業之機,卻遭到日本人的陷害,誤服了日人的「慢性爛肺葯」不幸英年早逝,享年42歲。
足可以看出霍元甲大師是真正的民族英雄,而不是一個只一心鑽研武學,只追求武學境界上的進步的獃子。
李連傑的《霍元甲》我是下載看的,看完就刪了,唯一可看的就是那幾段武戲,至於其它的······可惜孫儷了,糊里糊塗的當了一回垃圾腳色,完全是生拉硬套嗎!
對這個影片唯一的關注就是霍元甲的後人起訴李連傑的事情,說他違背事實,瞎編亂造,哈哈哈哈。
Ⅷ 電影霍元甲怎麼樣
還不錯,打的不錯,可以去看.
從本周起,全國各大影院內,《霍元甲》和《金剛》的海報都被放在了最顯眼的位置
本報訊 據中影發行放映分公司不完全統計,電影《霍元甲》的首日票房將近800萬。劇組發行負責人張小姐告訴記者,這是一年來周三起片的電影中最好的成績。不過與《金剛》一致受到好評不同的是,《霍元甲》的觀眾評價可謂兩極分化,涇渭分明。
廣州票房超《金剛》
來自中影的票房統計顯示,北京的票房總數在全國排在第一位,新影聯和中影星美兩條院線加在一起達到了150萬。而一向只能在城市票房排行榜上屈居第三的廣州這一次超過了上海,華影南方和珠江兩條院線的總票房超過110萬,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這個成績比周四起片的《金剛》還高了20萬。
宣傳投入500萬
目前在中央電視台的綜合頻道、經濟頻道、電影頻道、電視劇頻道和綜藝頻道都能看到《霍元甲》的硬廣告投放,北京、上海等全國13個城市的樓宇廣告也以每日60次的頻率滾動播出《霍元甲》的片花。張小姐向記者透露,發行方的直接廣告投入達到500萬,這其中並不包括植入性廣告和其他品牌搭載廣告。
記者在周三到新東安、新世紀等幾家影院采訪時發現,《霍元甲》早場的上座率遠比《金剛》要高,到下午5點之後,則出現了排隊購票的現象。不過在影片放映之後的隨機采訪中卻感覺觀眾的評價兩極分化十分明顯,喜歡的表示李連傑打得非常之爽,沒有讓人失望,不喜歡的則將矛頭對准編劇,認為過於直白的說教式的台詞大大拖了精彩動作的後腿。
Ⅸ 電影《霍元甲》中李連傑演技如何
在《霍元甲》中完全的呈現了李連傑的專業素養和內心的想法,是成功的表演。
演電影《霍元甲》的演員李連傑據說也是個佛教徒,而且就在演這部片子的前後,還在到處大力宣傳佛學禪宗,就連這部電影,也有很多佛教哲學攀附,讓我覺得蹊蹺,我看了霍元甲身平,沒發現霍元甲和佛教有什麼聯系,可能連霍元甲自己也沒有想到,怎麼演了自己事跡的演員,都和佛教那麼密不可分,難道自己身上有什麼寶相庄嚴的東西,讓人只能用佛教去詮釋?或者,這也僅僅只是一個巧合。
不管別人怎麼說,怎麼評論,我覺得霍元甲是部很不錯的片子,如果僅僅把它當作一部武打片,特別是近年來的武打片來看,我覺得還處於上乘。武打片需要什麼?該有的要素全有了,畫面也好看,動作也流利,情節也清楚,邏輯也合理,哲學意味深厚,勵志效果明顯,抑惡揚善,除暴安良,還順帶宣揚了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一部電影,有的可以成為精雕細琢的藝術品供後代傳頌,其餘大部分也就是圖個新鮮熱鬧,就像人的大腦,你不可能要求每一個念頭都精彩絕倫,每一個決定都完美無瑕,人每秒鍾要產生多少個念頭?有多少糟粕只有自己最清楚,道德和人格,用最粗俗的方式來演繹誰都會,優雅和完美的品質只是人的一箱情願,人無完人,電影無完美的電影。這是規律,無法更改。
通過的電影,通過其他,給我這么一個影響:武術包括了競技層面上的一種高度,還有一個就是當你成為強者(因為競技高度的基礎)以後的一種出世為人的上升到哲學高度。
Ⅹ 李連傑的電影《霍元甲》好不好看
很好看啊,裡面可以學到不少東西
而且最後和日本人對打和在高處擂台對打的時候都很精彩。雖然說不能超越李連傑之前的精武英雄和黃飛鴻但是這部點的確是值得一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