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我的奇思妙想關於《流浪地球》350左右作文
《流浪地球》現在是今年目前來說票房最高的一個電影了,相信看過這部電影的網友都是會對其報以好評的,在中國科幻電影史上確實是可以算的上是里程碑了。
而網友們從最開始看到最後,不知道各位網友們有沒有發現其中的反派是誰呢?在劇中的所有人都是在一心一意的拯救著地球,沒有人會傻到要阻止人類拯救地球的。但是其中也是沒有外星人的啊,外星人是隔壁電影院的啊。
而事實上這部電影裡面的最大的反派就是那個讓我們又愛又恨的木星了,而木星也是莫名氣的就成了反派,地球能否逃離太陽系就是成也木星,敗也木星。
而木星作為行星之王是銀河系中最大的行星,是地球的1300倍,地球和木星比起來真的就是差距巨大了,如果要不是最後的空間站爆炸,地球真的就是會毀於木星的。
Ⅱ 看過《流浪地球》後,你的感觸是什麼
正月初一晚上外孫與孫女一起去看《流浪地球》,散場時恰逢一陣大雨,淋濕了全身衣裳。回家後興趣依然不減,大叫好看,第二天在微信上看到他在朋友圈裡發了一條消息:真棒,真好看流浪地球》的成功給我最大的感觸就是中國軟科幻電影有了星星之火。其實像劉慈欣這樣的中國科幻領軍人物在很多年前就有了優秀的作品。像《三體》,《球狀閃電》這樣的巨制拍成電影。
昨晚去看了的、畫面做得很好、大劇情吸引人、在具體表現方面我總覺得台詞帶入感差那麼點意思買票之前,我以為是外國大片,很疑惑怎麼都是國語,沒有英語版,後來知道是國產科幻,還不知道能拍出外國大片的感覺!觀影後,哎呀媽呀,真香啊!絕對不輸好萊塢水平,國產科幻崛起了!
Ⅲ 流浪地球觀後感
在這部電影之前,我們的文化中,有著厚重的歷史和人文,這部電影之後,我們的文化中,將會擁有星辰大海!這是我在看完《流浪地球》後,第一個出現在我腦海的理性思維。
流浪地球書籍
希望,是如同鑽石一樣正規的東西。電影中那個時代的人認為他們所處的那個時代,希望是最彌足珍貴的東西,但在電影外的我卻以為,希望這東西,對於現下的我們而言,一樣很是珍貴。
劉慈欣,中國科幻第一人
人生在世,只有內心有希望,有嚮往,有目標,有夢想,才有生活的動力和價值,否則渾渾噩噩的生活將毫無意義,在空虛寂寞之中消磨生命,浪費時間。電影裡面有兩個關於為了希望而奮斗的片段,讓我記憶深刻。一個是在上海某荒廢大樓的電梯里,吳孟達飾演的韓子昂犧牲的那場戲,眼見這電梯解鎖下落了,救援隊的剛子用盡全力也要打開電梯門,把年老的韓子昂丟到安全的位置去,他內心的希望,便是韓子昂得救,即便是犧牲自己,他也要做到,可結果呢?他真的打開了電梯門,真的把韓子昂丟到了安全區,他自己也真的被下落的電梯給砸死了,可韓子昂得救了嗎?多活了幾分鍾,得到了坐著凍死的機會而已。
最後的救援計劃
在電影外,所有人都不看好中國的科幻電影,覺得不是神劇就是坑,覺得拍攝科幻電影唯一的結局就是失敗就是惹人嘲笑,拯救世界,科幻,宇宙,就應該是歐美,就應該是外國人做的事,可《流浪地球》團隊他們還是做了,而且把電影拍得很漂亮!票房口碑雙豐收,打了無數人的臉!從這部電影之後,中國的影視,不僅有厚重的歷史人文,我們還將擁有星辰大海!
Ⅳ 流浪地球觀後感150字
《流浪地球》小說本就想像力豐富,讓地球連同地球人一同逃難的創意盪氣回腸、驚艷無比。電影中的行星發動機很硬核,還原了小說中「雅典衛城神殿的巨柱」的描寫;地球啟航產生的尾跡清晰可見,宛如一艘巨型飛船遨遊宇宙之間;北京、上海被冰雪覆蓋氣勢磅礴;地木交會更是讓人瞠目結舌,試問有電影能看到這樣一幕?
中國導演能拍出這樣的硬科幻,看到這樣的完成度,想想就激動,可以讓人原諒一切不完美!說這部電影是中國科幻電影的元年自然是站不住腳,畢竟國內早就拍過很多軟科幻,但說《流浪地球》是中國硬科幻電影的第一座里程碑,或者說中國硬科幻電影的元年,這是任何人都無可反駁的,它的工業化程度在國內絕對是前所未有的,是一部可以載入中國電影史的電影!
其實中國觀眾對於這類型的硬科幻並不陌生,只是國內一直沒有拍攝這種硬科幻大製作的工業基礎,也可能是因為中國人沒有這樣的文化自信,找不到中國獨有的文化語境,並不相信中國人可以去拯救地球,拯救世界。直到今天,終於有導演做了這件事情,而且做的非常棒,給中國的硬科幻豎起了一個很高的行業標桿,在中國人的文化語境里用中國人的方式拯救全人類,也一樣可以拍的毫無違和感,一樣燃爆!
最後表揚一下片尾的《流浪地球》小說的特效,比漫威的漫畫翻頁片頭還精彩。電影保持了小說的整體框架,有一定改動(嚴格說其實是擴充),只拍了小說的前兩章,最精彩的《叛亂》希望能在續集看到。新加入的點燃木星很有新意,這種有創意的改動我還是能夠接受。《流浪地球》的上映讓「中國科幻電影」迎來真正的春天。中國科幻迷從此不再流浪,因為我們終於有硬科幻了!
Ⅳ 電影流浪地球的觀後感
看完了這本書,我在想:在我們這個年代,所有的人都關心金錢和物質,沒有人去關心環境,關心未來。如果人類都這樣,為了自己的貪欲,無休無止的向地球母親索取,那麼電影里的情節,也許會很快發生在我們身邊。氣候巨變,動物消失,河流乾涸,土地貧瘠,人類將面臨生存的挑戰。
Ⅵ 流浪地球觀後感
寫作思路:可以把自己的感謝寫出來,例子如下:
今天老爸帶我去電影院看了科幻片《流浪地球》。在不久的將來,太陽即將毀滅,太陽系已不適合人類生存,為了尋找新的家園,人類在地球表面建造了一萬座行星發動機。這個舉動,被稱為"流浪地球"。
其中我最喜歡的一段是:航天員劉培強為了讓地球能夠成功脫離木星的引力,不惜用自己的生命駕駛星際空間站,使空間站中的30萬噸燃料引爆木星。
劉培強常常對自己的兒子劉啟說過一句話:"當你想你爸爸的時候,便遙望木星,倒數三秒就能看見我。我就在那兒。"可當劉啟長大後知道了父親是在騙他,並對父親的離開不理解,甚至記恨父親。
劉培強的離開是為了更多人的生存,他為了地球文明的延續而不惜犧牲自己。在劉啟的心中,他並不理解父親為什麼要這樣做,為什麼偏偏是他的父親要離開他,別人卻享受看父親最終成功的果實。
我覺得,人要有正義感。當全世界的人都覺得地球將會毀滅,人類再無挽回的機會時,必須要有人站出來,他不是在逞能,他是在為了大局的利益上而不惜犧牲家庭,他具有顧大局,舍小家的精神。這才算是一個有看正義感的英雄。
Ⅶ 流浪地球影評
《流浪地球》這部電影是難得的科幻好作品,而且也是為國產科幻片開辟了新的里程碑。在以往的國產科幻片中,給人的印象一直都是五毛錢的特效,再加上人員演技的拙劣和畫面的粗糙,所以國產科幻片一直給人的印象都是不行。
然而,《流浪地球》這部國產科幻片可謂改變了人們對於國產科幻片的印象,讓人們對國產科幻片產生了期待。在這部影片中,觀眾看到的是堪比好萊塢大片的特效以及精緻的畫面,即便是影片中演員的演技也是可圈可點的。
看完這部影片之後,會讓觀眾對於親情以及友情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能夠讓人對未來國產科幻片的發展抱有期待。這部影片很好的詮釋了人類在面對世界末日的時候,互相扶持以及互相依靠的那種不怕困難的精神,是值得贊揚的。
這部影片上映之後便拿到了五十多億的票房冠軍,也是當時的票房黑馬,也是真正走出國門的科幻片。
Ⅷ 《流浪地球》電影觀後感,字數400字左右。
回顧電影,我先沉默了幾分鍾,如果真的有那麼一天,銀河系的中心——太陽,降吞噬地球,地球表面所有人類創造的文明幾乎被毀滅殆盡,除人類之外的生物皆不復存在,溫度驟降在零下近網路……不敢想像,那是怎樣的災難!
而受木星影響,地球運轉軌道便宜,面臨地木相撞的毀滅性災難!
影片從兩兄妹偷偷跑回地面描述,兩個不知天高地厚的傢伙還不知道災難就要眼前,從我熟悉的家庭倫理開始吧,我的體會是,孩子對於父母的誤解從一開始就要疏導開,尤其是劉啟對於身為宇航員的父親有著無法理解的恨與難以割捨的愛,有對媽媽離世的痛苦與不解,從他看似冷漠孤傲的性格可以看出他缺乏愛,但內心其實對「回家」的渴望比任何人都強烈,可以在最危險的時候不放棄身邊最後一個親人!
對於父親,這個角色有著很矛盾又很鮮明的特點。無法兩全的選擇,讓他十幾年未能見兒子一面,未能和兒子通話,妻子患絕症,面臨去地下城有限的名額,他萬般無奈卻只能理智地選擇放棄妻子,埋下了兒子對他的積怨……所有的不理解,在這次拯救地球的行動中化為烏有。父親沒有按照聯合國政府的要求執行休眠命令,他沒有叛逃,完全履行了一個男人對家應有的擔當。義無反顧的犧牲,也許不是全部地球人都知道他的壯舉,但他的兒子卻完整地感受到了父親對他毫無保留的愛!那是對生命延續的希望和寄託!是一個父親對兒子無私的愛!
「想要人類理智,簡直就是奢望……」如果人類是無感情的程序執行機器,那麼世界也就沒有了奇跡。我想這部電影還是通過流浪的地球,通過浩瀚的宇宙、精密的航天儀器、復雜的技術編程等等這些背景,來告訴我們:無論時代如何變遷,人類的愛,以及對生命延續的希望都是永恆……最後,很多人放棄了與親人團聚的時間加入拯救地球的行動,就是希望的力量和驅使!哪怕一線希望,人類都不會放棄,這也是愛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