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半斤為什麼等於八兩,半斤什麼時候改成五兩的
半斤等於八兩的來由
20世紀我國才逐步制定了度量衡標准。從清朝末年、民國初年到中華人民共和國,三個朝代幾度頒布新規定,有一個歷史演變過程
最初,1908年(光緒三十四年)清廷擬訂「劃一度量衡制」推行新章程,使用國際重量標准,請「國際權度局」(在巴黎)製造鉑銥合金原器和鎳鋼合金副原器,1909年製成運回中國。但是在1928年(中華民國十七年)以前,我國仍使用「老秤」。「老秤」1斤=16 兩 = 597克
1928年,中華民國(南京)政府公布度量衡法,規定採用「萬國公制」為標准制,並暫設輔制「市用制」作為過渡,即1公尺為3市尺,1公升為1市升,1公斤為2市斤。1928年以後,規定全國改用「新秤」,以便「斤」與「克」的計算:「新秤」1斤=16兩 = 500克。改革後的「市制」適應民眾習慣,又與「公制」換算簡便,逐漸為民眾接受。
半斤改為五兩的時間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市用制通行全國。 1955年10月,最初印製的糧票、油票、肉票等都採用舊秤1斤16兩制(每兩約31克重),使用這種「16進制」,計算和管理都很不方便。所以1959年國務院下令,改為新秤10兩制(每兩50克重)。
『貳』 俗語:「老秤十八兩」是什麼意思
所謂 「老秤」 ,就是在 1958 年以前,除了東北三省全國使用的市秤。一斤是 500 克,分 16 兩,每兩是31.25 克。
十八兩,就是一市斤加二市兩,就是 562.5 克。
1958 年,全國廢止 16 兩制,統一改成 10 兩一斤,每兩是50 克。
『叄』 求人物描寫片段、景物描寫片段、由事及理類片段各15段
1、村子裡有一個小姑娘叫杜鵑,紅撲撲的小臉蛋,長長的睫毛,站在那兒像朵盛開的鮮花,走起路來,一蹦一跳的,像只活潑的小羊羔。小姑娘常常和小夥伴們一起山坡上采各種各樣的鮮花,用靈巧的小手,編成艷麗的花環,套在脖子上;有時又把一朵朵紅花插在烏黑的頭發里。大風吹來了,把樹上的花瓣紛紛吹落在地上,小姑娘們就蹲下去,把花瓣撿起來,站在江邊,大把大把地灑進江心。當清清的流水帶著彩色的花瓣向前飄去的時候,孩了們心裡多快活呀!杜鵑指著前邊青翠的山峰、淺藍色的江水,對小夥伴們說:「瞧,咱們的家鄉多美啊!」
2、我的爺爺是個農民,我很喜歡丫在他的身邊,數他額頭上像小溪似的皺紋,更喜歡他那乾裂、粗糙得像松樹皮一樣的手在我光滑的腦袋上撫摸。平時爺爺沉默寡言,只知道幹活。他勤勞、朴實,種了一輩子地。嚴寒酷暑,風里雨里,他總是天下亮就起來幹活,太陽落了才帶著滿身泥土回來。爺爺辛辛苦苦養大了5個孩子。打我記事起,難得聽他說上幾句話,就是高興時,遇到我這個最小的孫子只是笑笑。
3、姐姐身材頎長,瓜子臉,白皮膚,濃眉毛,梳著齊刷刷的拖肩小辮。一雙黑亮的大眼睛,眼珠不停地轉動,總像含有探索不盡的秘密似的。
4、由於多年的操勞,爺爺的手背粗糙得像老松樹皮,裂開了一道道口子,手心上磨出了幾個厚厚的老繭;流水般的歲月無情地在他那絳紫色的臉上刻下了一道道深深的皺紋,他那原來是烏黑烏黑的頭發和山羊鬍子也變成了灰白色,只有那雙眼睛依舊是那麼有神,盡管眼角布滿了密密的魚尾紋……我想念爺爺。
5、他雖然只四十剛出頭,卻早已兩鬢飛霜,瘦削而蠟黃的臉上皺紋密布,青筋暴露的雙手長滿了硬生生的繭皮。
6、吉老秤已經五十幾歲,可是身體硬實得像一座石碑;從口外剛趕來的兒馬蛋子,一噘子踢到他的胸脯上,就像被跳蚤彈了一下。他的手藝高超,遠近馳名,卻只能混個半飢不飽;用他的話說,一輩子沒吃撐著過。他脾氣暴,不娶家小,不信鬼神,只好喝烈酒聞鼻煙;喝醉了就睡覺,扯起鼾聲像打雷,打起噴嚏像放炮。
7、爺爺退休已有兩年了,瘦瘦巴巴的身架,一臉的魚網紋。頭頂上灰白的頭發,好像戴著一頂小氈帽。笑起來下巴頦高高地翹起,因為嘴裡沒有幾顆牙了,嘴唇深深地癟了進去。
8、老頭子渾身沒有多少肉,乾瘦得像老了的魚鷹。可是那曬得干黑的臉,短短的花白鬍子卻特別精神,那一對深陷的眼睛特別明亮。很少見到這樣尖利明亮的眼睛,除非是在白洋淀上。
9、外祖父是一位年過六旬的白發老人。在他那高高的顴骨上架著一副老花鏡,堆滿皺紋的臉上總是掛著慈祥的微笑。外祖父從十幾歲起就從事修鞋工作。他長年勞作,左手的大拇指已經彎曲變形了。
10、拉開了日光燈,我才看清三舅完全變了樣:工作服上全是塵土,右邊的袖子還剩半截,胳膊纏著紗布,褲子的左膝蓋燒破了,露出了裡面燒焦的毛褲,他的頭發亂蓬蓬的,還燒掉了一小撮,臉上有幾處沾著煙灰,平時的「帥勁兒」全不見了。一問才知道,三舅的車間里失了火。三舅救火時,左胳膊被燒傷了。
11、我的外公六十多歲了,兩 斑白,頭頂中間光禿禿的,像個小球場,周圍是稀稀的幾根頭發,臉龐圓圓的,整天笑眯眯的,肚子挺得高高的,像個彌佛。他整天離不開一隻小茶壺,走路的時候捧著,看報的時候摸著,就連睡覺的時候也要把茶壺放在頭邊,好像怕人偷走似的。
12、……也不顧蒼苔露冷,花徑風寒,獨立牆角邊花陰之下,悲悲戚戚嗚咽起來。原來這林黛玉秉絕代姿容,具稀世俊美,不期這一哭,那附近柳枝花朵上的宿鳥棲鴉一聞此聲,俱忒楞楞飛起遠避,不忍再聽。真是:花魂默默無情緒,鳥夢痴痴何處驚。因有一首詩道:「顰兒才貌世應稀,獨抱幽芳出綉閨。嗚咽一聲猶未了,落花滿地鳥驚飛。」
13、只見他姊妹兩個尚卧在衾內。那林黛玉嚴嚴密密裹著一幅杏子紅綾被,安穩合目而睡。那史湘雲卻一把青絲拖於枕畔,被只齊胸,一彎雪白的膀子撂於被外,又帶著兩個金鐲子。寶玉見了,嘆道:「睡覺還是不老實!回來風吹了,又嚷肩窩疼了。」一面說,一面輕輕的替他蓋上……
14、還是我剛上一年級的時候,我家來了個陌生的老頭。他瘦高瘦高的個頭,額頭和臉上的皺紋像刀刻的一樣,鼻樑上架著一副又黃又小的破舊眼鏡,身上穿著一件罩住腳跟的黑色棉大衣。大衣好像從來沒洗過,變得油亮油亮的了。看到他,我就想起了電影上那些小店小鋪里的管帳先生。我躲在爸爸的身後偷偷地瞅著他。爸爸和他說著話,像突然想起了什麼似的,一把將我拉到「管帳先生」的跟前,滿臉笑著要我稱那位「管帳先生」「師爺」。我壯著膽子輕輕叫了聲「師爺」,又趕忙躲到爸爸的身後去。
15、我突然發覺到母親以往平滑的額頭上竟出現了水波痕一樣的皺紋,一條一條映了出來,「一、二、三……」我都數得出幾條了。我不喜歡皺紋,恨不得用手在她額頭上用力磨一磨,將那幾條歲月在媽媽額頭上留下的痕跡——皺紋抹去。當媽媽鎖起眉心,怔怔出神的當兒——她放下毛線,獃獃地坐著。我想,母親是憂郁的,尤其是當爸爸一去不返的時候,她時常是這樣的。她眼角的魚尾紋都清楚可見了。這些皺紋是她勤勞、偉大的見證。
銀白的月光灑在地上,到處都有蟋蟀的凄切的叫聲。夜的香氣彌漫在空中,織成了一個柔軟的網,把所有的景物都罩在裡面。眼睛所接觸到的都是罩上這個柔軟的網的東西,任是一草一木,都不是象在白天里那樣地現實了,它們都有著模糊、空幻的色彩,每一樣都隱藏了它的細致之點,都保守著它的秘密,使人有一種如夢如幻的感覺。
(巴金《家》)
月光如銀子,無處不可照及,山上竹篁在月光下變成了一片黑色。身邊草叢中蟲聲繁密如落雨。間或不知道從什麼地方,忽然會有一隻草鶯「落落落落噓」囀著它的喉嚨,不久之間,這小鳥兒又好象明白這是半夜,不應當那麼吵鬧,便仍然閉著那小小眼兒安睡了。
(沈從文《邊城》)
他靠紗窗望出去。滿天的星又密又忙,它們聲息全無,而看來只覺得天上熱鬧。一梳月亮象形容未長成的女孩子,但見人已不羞縮,光明和輪廓都清新刻露,漸漸可烘襯夜景。小園草地里的小蟲瑣瑣屑屑地在夜談。不知哪裡的蛙群齊心協力地干號,象聲浪給火煮得發沸。幾星螢火優游來去,不象飛行,象在厚密的空氣里漂浮,月光不到的陰黑處,一點螢火忽明,象夏夜的一隻微綠的小眼睛。
(錢鍾書《圍城》)
中山公園的水池象是一面鏡子,圓圓的月亮映在池面。池子附近樹旁的幾盞路燈,那圓圓的燈光映在水裡,就象是一個小月亮似的,圍繞著池中的月亮。一片一片臃腫的白雲緩緩地移過池面,彷彿是一群老婦,彎著背,一步一步吃力地從月亮前面走過,想把月亮遮住,月亮卻透過雲片的空隙傾瀉下皎潔的光芒。一片白雲和一片白雲連起,如同一條寬大的不規則的帶子,給澄澄的天空分成兩半。白雲移過,逐漸消逝在遠方。天空碧澄澄的,月亮顯得分外皎潔。
(周而復《上海的早晨》)
五月末的北方夜晚,是最清新、最美好的時刻。天空象是刷洗過一般,沒有一絲雲霧,藍晶晶的,又高又遠。一輪圓圓的月亮,從東邊的山樑上爬出來,如同一盞大燈籠,把個奇石密布的山谷照得亮堂堂,把樹枝、幼草的影投射在小路上,花花點點,悠悠盪盪。宿鳥在枝頭上叫著,小蟲子在草棵子里蹦著,梯田裡春苗在拔稈兒生長著;山野中也有萬千生命在歡騰著……
(浩然《艷陽天》)
月光灑滿了這園庭,遠處的樹林,頂上載著銀色的光華,林里烘出濃厚的黑影,寂靜嚴肅的壓在那裡。噴水池的噴水,池裡的微波,都反射著皎潔的月光,在那裡盪漾,她腳下的綠茵和近旁的花草也披了月光,柔軟無聲的在受她的踐踏。
(郁達夫《秋河》)
月亮快要出來了。月亮還遠著呢,可是在地平線後邊,人們覺得它從黑暗的深淵上升。一道微弱的光,給圍繞在高坡上的樹頂鑲了一條花邊,好象高腳杯的邊緣,這些反映在微光中的樹峰的側影,一分鍾比一分鍾顯得更為深黑。
(法 羅曼•羅蘭:《母與子》)
霧靄消散了,銀色的月光好象一身自得耀眼的寡婦的喪服,覆蓋著廣闊的沙灘。河面沒有一條船隻,甚至看不見一絲微波,河心河岸,到處是一片寧靜,這寧靜有如死亡帶給受盡苦難的病患者的一種無休止的安寧。
(印度 泰戈爾:《沉船》)
過了八公里的瞿塘峽,烏沉沉的雲霧,突然隱去,峽頂上一道藍天,浮著幾小片金色浮雲,一注陽光像閃電樣落在左邊峭壁上。右面峰頂上一片白雲像白銀片樣發亮了,但陽光還沒有降臨。這時,遠遠前方,無數層巒疊嶂之上,迷濛雲霧之中,忽然出現一團紅霧。你看,絳紫色的山峰,襯托著這一團霧,真美極了。就像那深谷之中向上反射出紅色寶石的閃光,令人彷彿進入了神話境界。這時,你朝江流上望去,也是色彩繽紛:兩面巨岩,倒影如墨;中間曲曲折折,卻像有一條閃光的道路,上面盪著細碎的波光;近處山巒,則碧綠如翡翠。時間一分鍾一分鍾過去,前面那團紅霧更紅更亮了。船越駛越近,漸漸看清有一高峰亭亭筆立於紅霧之中,漸漸看清那紅霧原來是千萬道強烈的陽光。八點二十分,我們來到這一片晴朗的金黃色朝陽之中。
劉白羽《長江三日》
隔斷了眾人與我的是漫天的霧。任是高屋崇樓,如水的車輛,擁擠的行人;一切都不復存在,連自己行走時搖盪出去的手臂也消失在迷茫之中了。
靳以《霧》
屋子外面,原是濃厚得對面不見人影的晨霧,這時已經消退,變淡了。慢慢得勢的陽光里,白蒙蒙的霧點子,一陣一陣地翻騰,飄散,好像沙沙有聲。籬笆,土堆,牆頭,都在霧氣里顯出模糊的形象。
王西彥《春回地暖》
霧靄
像輕紗,像煙嵐,像雲彩;掛在樹上,繞在屋脊,漫在山路上,藏在草叢中。一會兒像奔涌的海潮,一會兒像白鷗在翻飛。霞煙陣陣,浮去飄來,一切的一切,變得朦朦朧朧的了。頃刻間,這乳白色的輕靄,化成小小的水滴。灑在路面上,灑在樹叢中,灑在人頭臉上。輕輕的,膩膩的,有點潮濕。人們吸進這帶有野菊花葯香味兒的氣息,覺得有點微醺。
仇智傑《霧紗賦》
晨霧
夜霧慢慢淡了,顏色變白,像是流動著的透明體,東方發白了。浮動著的輕紗一般的迷霧籠罩著曹陽新村,新村的建築和樹木若有若無。說它有吧,看不到那些建築和樹木的整體;說它沒有吧,迷霧開豁的地方,又隱隱露出建築和樹木部分的輪廓,隨著迷霧的濃淡,變幻多姿,彷彿是海市蜃樓。
周而復《上海的早晨》
不知什麼時候起了霧。黎明時分,濃霧像棉團似的從上游滾滾而來;爬上河岸,越上樹叢,向兩側泛濫開去……濃霧塞滿了小棚,沾在臉上濕漉漉的、滑膩膩的;我們誰也看不清誰的臉。
葉蔚林《在沒有航標的河流上》
有一個濃霧的早晨,我來到堤邊。四處迷迷茫茫,山和湖都不見了,面前只有看不透的乳白色的混沌。唉乃之聲由遠而近,和悅耳的鳥聲相應和。白色的空洞里隱隱約約有一個點子,而後,一隻船的輪廓漸漸顯露出來。這是這一天最早的一隻遊艇。
於敏《西湖即景》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唐/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元/無名氏詩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三國/魏/曹 植《七步詩》
千古興亡多少事,不盡長江滾滾流。——宋/辛棄疾《南鄉子登京口北國亭有懷》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唐/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宋/葉紹翁《游園不值》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唐/孟浩然《春曉》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宋/陸游《游山西村》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唐/杜甫《登高》
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漢/樂府古辭《長歌行》 德澤:恩惠。
不識廬山真面目 ,只緣身在此山中。——宋/蘇軾《題西林壁》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宋/歐陽修《醉翁亭》
---------------------------------------------------------
哈哈,沒想到是我吧,給你東拼西湊了一點。看這些其實是補不進去的
人物推薦《紅樓夢》《水滸傳》,要人物多才能看出不同來
景物推薦川端康成的《古都》,除了景色以外,能夠由景入情,渾然一體,佳作
事理的我不擅長,主要不是文筆,觀察和心得是最主要的,然後相對完整表述出來就行了。片段難找,自己搜一下全文吧。
『肆』 這個老秤什麼木頭請問一百年已上了!
一般都是花梨木的
『伍』 7旬大爺製作傳統老秤40年,200年前體重秤長什麼樣
寶應縣射陽湖鎮的臧陳古街曾是一條有著2500多年歷史的古老集鎮。這里存留著射陽湖人太多的回憶,同時也保留有許多當地傳承許久的傳統工藝。老匠人嚴正東就從事著其中之一,已近古稀的他,大半輩子都在干著一件“公平事”—製作傳統桿秤,一干就是40年。
最讓嚴正東感到遺憾的是自己這門手藝面臨失傳的危險。“花時費力做出來的這桿秤,只能賣20元到70元不等。而且如今桿秤被電子秤取代,一年總共才做上十來根,根本賣不出多少桿秤,沒有人稀罕這玩意兒。我兒子也不願學這門手藝,我怕以後沒有多少人會這門手藝咯!”
『陸』 這是以前的老秤桿子,幫忙看一下這是什麼料子
這個是黃銅,但鉤子是鐵的,稱陀也是鐵的。
感謝採納
『柒』 十六兩一斤是什麼年代
十六兩一斤是秦朝。秦朝制定斤兩的十六進位制,還有個傳說,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負責制定度量衡標準的是丞相李斯。李斯很順利地制定了錢幣、長度等方面的標准,但在重量方面沒了主意,他實在想不出到底要把多少兩定為一斤才比較好,於是向秦始皇請示。
老秤簡介
中國的老秤,十六兩為一斤,在秤桿上有十六個刻度,每個刻度代表一兩,每一兩都用一顆星來表示,具體為北斗七星,南斗六星,除這十三顆星之外,再加福祿壽三顆星。如果商人給顧客稱量貨物少給一兩,則缺福,少給二兩,則表示既缺福還缺祿,少給三兩,則福祿壽俱缺。
宰相劉羅鍋主題曲里說天地之間有桿秤,那秤砣是老百姓,秤桿子呀,挑呀挑江山,你就是那定盤的星。那麼何謂定盤星,在桿秤提繩和福星之間有顆大星,當秤砣掛在這一位置,秤盤又無任何東西時,提起提繩,則兩邊重量相等,秤桿平衡。
這顆大星則叫定盤星。定盤星則被賦予了公平、公正、公開之意。
『捌』 誰知道這是什麼木頭 老秤桿子
舊時製作大桿秤一般用楠木;中小桿秤採用秦巴山中陽坡所產的\「紅栒子\」木(栒子是薔薇科栒 秤桿
就是用的紅栒子木圖上子屬的植物,為落葉或半常綠灌木。是中國的特有植物)
『玖』 老人外貌描寫片段
1、爺爺今年七十三歲,平時,他見人總是樂呵呵的,光禿禿的頭頂上經常扣著一頂黑色的小氈帽。爺爺總是背著手走踣,那模樣真算個「大官」。爺爺是個老鞋匠,平時掙下的錢都花費在我和弟弟身上了。爺爺對我的關懷與疼愛,令我終生難忘。
2、我的爺爺是個農民,我很喜歡丫在他的身邊,數他額頭上像小溪似的皺紋,更喜歡他那乾裂、粗糙得像松樹皮一樣的手在我光滑的腦袋上撫摸。平時爺爺沉默寡言,只知道幹活。他勤勞、朴實,種了一輩子地。嚴寒酷暑,風里雨里,他總是天下亮就起來幹活,太陽落了才帶著滿身泥土回來。爺爺辛辛苦苦養大了5個孩子。打我記事起,難得聽他說上幾句話,就是高興時,遇到我這個最小的孫子只是笑笑。
3、我的爺爺——是一位畫家,他四方的臉,滿頭是銀發,雖然沒有白鬍掛頷的風度,卻有那種鶴發童顏的相貌。他呀,一談起畫,總是那麼津津有味,還情不自禁地用手比劃著。他說的那些詞我聽不大懂,或登門求教的畫家們都說,爺爺說的跟他所作的畫一樣高超。
4、由於多年的操勞,爺爺的手背粗糙得像老松樹皮,裂開了一道道口子,手心上磨出了幾個厚厚的老繭;流水般的歲月無情地在他那絳紫色的臉上刻下了一道道深深的皺紋,他那原來是烏黑烏黑的頭發和山羊鬍子也變成了灰白色,只有那雙眼睛依舊是那麼有神,盡管眼角布滿了密密的魚尾紋……我想念爺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