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娛樂圈當中,成龍,周傑倫劉德華絕對是天王級別的,如果說三人有幸同台演出,那麼c位必須是成龍,這一點無需質疑,無論到任何時候,成龍的身價都不是任何人能夠相比,在如今娛樂圈當中所有的華人明星,都沒有人能夠達到成龍的地位,早在前幾年成龍就已經獲得了威尼斯電影節所頒授給成龍終身成就獎,這樣一個榮譽在所有華人當中,成龍算獨一份。
如果李小龍還活著的話,那麼李小龍在這一地位上也是要高過於成龍,因為李小龍正紅的那個時候,成龍只不過是一個跑龍套的演員而已。我們都知道在香港成龍非常尊重洪金寶,因為他們本是師兄弟,洪金寶是大師兄,但是在影壇上面成龍才是真正的大哥,洪金寶算不上。但洪金寶卻是在多方面來發展,他是導演,是演員,也是製片人,他是一個非常全能的影視明星。
⑵ 為什麼中國電影節越來越多,而好電影卻越來越少
伴隨中國電影票房的井噴,各類電影節也逐漸多如牛毛。但與如今中國電影的每況愈下類似,連被譽為「我國奧斯卡」的金雞百花電影節也越發江河日下。
中國電影節不僅魚龍混雜且有日薄西山之態
以金雞獎為例,從第一屆起就有盛產「雙黃蛋」的傳統,有一屆「最佳故事片」居然還產生過「三黃蛋」,這種友誼第一,比賽第二的評選機制實在舉世罕見。
這點,中國第一個國際A類電影節――上海國際電影節也承其衣缽。讓人不免遐想:難道這就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電影道路的一部分?
圖片說明:「烈日灼心」三位男主同時加冕第18屆上海國際電影節影帝桂冠
而並稱中國四大電影節之一的長春國際電影節更是愧對以電影之名。
口號居然是:電影搭台,經貿唱戲。追求「電影文化大普及,經貿活動大豐收」,既然如此,為何不改名「長春國際貿易節」,在經貿往來的同時順帶欣賞一下兩年來的優秀電影!
那麼,在如此匪夷所思、模稜兩可的背景下,一個電影節究竟該如何運作才能脫穎而出,繼而進入良性循環,最後真正呈現一個電影節的風貌和品格。已走過11年的獨立電影節――first青年影展也許能給出最好答案。
清晰的定位與日益完善的評價體系使first青年影展獨樹一幟
first青年影展起先只是一個中國傳媒大學校內的短片競賽,發展至今,已能夠吸引中國乃至世界電影的半壁江山前來搖旗吶喊,這與它自成立之初的清晰定位緊密相連。
十年前,影展的創始人宋文發現,為什麼「最佳影片」不能是參賽影片中的最好影片,於是他與同伴想把評價體系拉回至電影本身,立志將創辦的電影節發展成為新電影人的挖掘機。
這一不懈追尋也體現在first青年影展的參評規則里,參賽作品必須是電影人的前三部電影,而在中國,著力關注電影人處女作的電影節,僅此一家。
而在遴選評委階段,first青年影展也為人稱道。
評委需要深具藝術家的眼光和胸懷,在親子觀影前提下,經過無缺席集體討論後才可擬定所有獲獎名單
圖片說明:2014年first青年電影展評審團主席謝飛(導演)
但與諸多精良文藝片一樣,同樣像一部細水長流電影的first青年影展一路走來也步履維艱。
在時間長河淌進第八年後,該影展才與那年由它推出的現象級電影《心迷宮》一起,一戰成名。
但是,在後續討論中,有評委對first青年影展的首席執行官李子為說:《心迷宮》這個片子可惜了,世界首映應該給威尼斯,那樣可以走得更遠。
這話令李子為百感交集。
此後,「為雪前恥」,first青年影展開始定期安排團隊去鹿特丹電影節、金馬電影節學習對方的創投體系、志願者體系與視覺體系。在去粗取精、去偽存真後,它逐漸建立起自己的系統架構。
2015年成立的「並馳實驗室」,聯合電影公司在保障創作者藝術表達的基礎上,為青年導演提供中低成本製作的全線資源支持,推動實驗作品順利進入主流院線。
而去年,擔任影展大使的陳坤,在與參展紀錄片導演馬莉的聊天中,萌生了與first合作成立「山下紀錄片實驗室」的想法。
陳坤每年出資50萬,助力青年導演拍攝紀錄片。講述青少年犯罪現狀的「少年」由此獲得30萬拍攝資金;記錄一位已過耳順之年卻還要照顧年過半百智障兒子的「羅長姐」也收獲了15萬製作經費。該片在隨後舉辦的「西湖紀錄片節」上又斬獲大獎。導演把一半獎金放回「山下紀錄片實驗室」,由此形成了一個流水不腐的紀錄片基金。
而first影展數量龐大的志願者團隊也日益成為一張華麗名片。
在今年的影展發布會上,幾百人的座位上都放著寫有各自名字的瓶裝礦泉水。
眾多志願者在有限條件下,甘願承受高負荷運轉,憑借自己的熱情洋溢與青春逼人讓first青年影展活力四射。
時至今日,first青年影展已碩果累累。
剛剛拿下第30屆東京國際電影節最佳男演員和最佳藝術貢獻獎的《暴雪將至》就是在該影展的創投會中,牽線世紀百年影業有限公司,由此進入實際運作環節;
導演馬凱花費7萬元拍攝的恐怖片《中邪》已被騰訊高價收購;
張大磊的《八月》在奪得金馬最佳影片後,又得以在內地院線公映。
今年的影展訓練營更是邀請到世界電影大師貝拉塔爾擔任講師??
要適者生存,但不能隨波逐流
聲名鵲起後,許多企業也慕名而來。有說可以在西寧找塊地,建一座first青年電影大廈,當然需要按照房地產思維經營項目;也有企業願意出錢贊助,但需要冠名以「杯first青年電影展」;2014年,網路大電影風起雲涌時,有人甚至勸說first影展改弦更張。
對所有這類「雙贏」和「共享」,first青年影展皆一口回絕。
在李子為和她的團隊看來,成為青年導演進入電影市場的最佳途徑,讓電影人在這里離電影最近,是一切資本流入的根基。
然而,談及未來,first青年影展的主創也不諱言:長路漫漫,荊棘遍布。
而這同樣也是中國電影節所面臨的通病。雖然品目繁多,但至今卻沒有真正的電影節文化。
許多中國電影人在去過阿姆斯特丹國際紀錄片電影節後無不唏噓感嘆:他們驚異於,在這個以大麻和紅燈區合法化著稱的城市裡,人們卻在晨光熹微中,冒著凜冽的寒風排隊買票,在電影節此後持續十天的放映中,從早到晚,十個放映廳場場爆滿。
而在國內,想讓更多普通觀眾走進電影節影院,仍舊任重而道遠。畢竟,唯獨文化的孕育不能拔苗助長。
而與此同時,這十年間,中國的銀幕數已突破四萬塊,位居世界第一,而電影票房也從60億發展至457億,成為僅次於美國的第二票倉。
在這個狂飆突進的時代里,如何使電影節不落入沉痾,不變得目光短淺、唯利是圖,能夠堅守內心最真實的呼喚,在浩瀚的片海中不遺餘力地打撈那一抹最明媚的吉光片羽,為電影正名,還電影人尊嚴,才是一個專業電影節應有的責任和使命。
文/浮光掠影
⑶ 世界電影節影響力排名,中國有哪些電影節及獎項
1、A類電影節
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
柏林國際電影節【德國】
戛納國際電影節【法國】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義大利】
其他
卡羅維法利國際電影節【捷克斯洛伐克】
洛迦諾國際電影節【瑞士】
莫斯科國際電影節【俄羅斯】
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加拿大】
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西班牙】
東京國際電影節【日本】
開羅國際電影節【埃及】
上海國際電影節【中國】
馬塔布拉塔國際電影節【阿根廷】
華沙國際電影節【波蘭】
印度國際電影節【印度】
塔林國際電影節【愛沙尼亞】
2 世界電影節
▪ 威尼斯電影節
▪ 香港電影節
▪ Hong Kong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 東京國際電影節
▪ 柏林國際電影節
▪ 戛納電影節
▪ 開羅國際電影節
▪ 蒙特利爾電影節
▪ 電影旬報電影獎
▪ 美國金草莓獎
3 中國電影節
▪ 哈爾濱冰雪電影節
▪ 北京國際電影節
▪ 長春電影節
▪ 珠海電影節
▪ 大學生電影節
▪ 台北電影節
▪ 上海國際電影節
▪ 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
⑷ 為何中國電影市場那麼大,電影節卻為何無法和威尼斯電影節相媲美
其實不管是北京還是上海,中國電影節一樣也能夠狂歡起來。從這一點,我認為和那些世界級電影節沒有什麼差不多的。但是中國電影節結束之後,是連綿不斷的抱怨和嘲諷。其實世界級電影節也會出現各種問題,比如2014年的奧斯卡,錯在過於低級。
第三個理由,中國獎項定位模糊。如果你是資深影迷,金棕櫚片子、金熊獎片子,你可以根據這些桂冠來判斷出影片的風格,這正是世界級電影節的魅力之處。反觀中國的兩大電影節,目標是超越對方,而不是長久的未來。
⑸ 第十五屆中國長春電影節,中國電影節舉辦的意義是什麼
中國長春電影節,創辦於1992年,是國家級電影節,與金雞百花電影節、上海國際電影節、珠海電影節並稱“中國四大電影節”。最高獎名稱為金鹿獎,每兩年舉辦一次。看到了希望,但希望可以純粹一點,少一點主旋律的電影(拍得很好的除外),主旋律的電影有華表獎。海報高級一點、評選標准嚴格一點但種類可以豐富一點、各種論壇和創投大會都可以專業一點。電影是強有力的文化輸出的形式,但我們需加強的還有很多,中國電影任重而道遠!
⑹ 據加拿大中國電影節是個什麼東東
所謂「加拿大中國電影節」是指在加拿大舉辦的,以中國電影為主題的電影節
⑺ 中國有什麼比較出名的電影節
中國上海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93年,今年起每年6月上旬,最高獎為金爵獎
在國際上基本就這個 國內大學生電影節現在挺火
付一些世界有名的電影節
威尼斯電影節,是世界上第一個國際電影節,被譽為「國際電影節之父」。1932年8月6日,在義大利北部著名水城威尼斯,舉辦了第一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
嘎納電影節 (Festivai de Cannes)又名坎城電影節或康城電影節,國際上最有影響力的電影節之一,1946年9月20日法國外交部,教育部,電影聯合會支持,法國藝術行動協會創辦。後由法國工業部和商業部共同組織。創辦於1939年,每年5月10日至21日,最高獎為金棕櫚獎
柏林電影節:Berlinale(簡稱IFB)和嘎納電影節,威尼斯電影節並稱三大A類電影盛事,創辦於1951年,每年2月7日至18日,最高獎為金熊獎
多倫多國際電影節:是北美洲其中一個重要電影節每年9月份在加拿大多亂多舉行。1976年首次舉辦,早期是以放映其他電影節的參展電影為主的電影節,經過多年發展及多番轉變,今日已成為頗具規模的電影盛會,近年更被認為是美國奧斯卡金像獎的預演。電影節強調多元化口味,並藉此肯定加拿大為電影工業做出的貢獻
卡羅維發利電影節;全稱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Karlovy Vary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是國際電影聯合會確定的國際五大電影節之一,每年在捷克的卡羅維發利(Karlovy Vary)舉行一次,卡羅維發利電影節現在已經成為了整個中歐以及東歐最具影響力的電影盛事
西班牙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創辦1953年,每年9月21日至30日,最高獎金貝殼獎
日本東京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85年,每年10月28日至11月5日,最高獎為東京大獎
俄羅斯莫斯科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59年,每年7月16日至29日,最高獎為聖.喬治獎
埃及開羅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76年,每年11月7日至18日,最高獎為金字塔獎
阿根廷馬塔布拉塔國際電影節:創辦1989年,每年11月6日至25日,最高獎金樹商陸獎
⑻ 中國電影節有哪幾個
中國電影節及電影相關獎項
中國長春電影節
中國長春電影節創辦於1992年,是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廣播電影電視部批准舉辦的具有國際性的國家級電影節。每兩年舉辦一次。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廣播電影電視部、吉林省人民政府、長春市人民政府主辦;長春市人民政府、廣播電影電視部電影事業管理局、吉林省文化廳、中國電影發行放映輸出輸入公司、中國電影合作製片公司和長春電影製片廠聯合承辦 。本屆電影節的宗旨是:友誼、交流、發展。電影節組委會將聘請電影界各方面專家組成評委會。本屆電影節設下列獎項:1、最佳華語故事片獎(包括合拍故事片);2、最佳外語故事片獎;3、優秀華語故事片獎;4、優秀外語故事片獎;5、最佳編劇獎;6、最佳導演獎;7、最佳男主角獎;8、最佳女主角獎;9、最佳男配角獎;10、最佳女配角獎;對獲獎者,電影節組委會分別頒發金鹿杯、銀鹿杯,證書和獎金。
中國珠海電影節
中國珠海電影節創辦於1994年,原名「中國珠海海峽兩岸暨香港電影節」由珠海市人民政府主辦。從1996年的第二屆起改為現名,電影節本著加強內地和台灣、香港、澳門地區電影界的交流與合作,而且將跨出兩岸四地的范圍,逐步接納評選海內外由華人擔任主創人員的影片,朝著「國際華語電影節」的目標發展。
中國北京大學生電影節
"北京大學生電影節"是北京師范大學藝術系、廣電總局電影頻道節目製作中心、中國電影資料館、北京電視台影視部、中國電影報社、北京市電影公司、北京新影聯影業有限責任公司、中國電影基金會、北京市學生聯合會等多家單位聯合主辦的一項大型文化活動。
⑼ 中國舉辦的國際a類電影節為什麼
上海國際電影節(Shanghai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是中國第一個獲國際電影製片人協會認可的全球15個國際A類電影節之一。1993年首次舉辦;1994年,獲得國際電影製片人協會承認。
每年6月上旬舉行,為中國唯一的國際A類電影節,最高獎名稱為「金爵獎」,下設8個獎項,都由來自各國的國際評委評審產生。Oshima,Oliver Stone,Alan Parker,Assayas,IM Kwon-taek等都擔任過上海國際電影節的國際評委。
⑽ 中加國際電影節含金量
沒什麼含金量。非營利性海外華語電影節,以「宣揚中華文化,推廣華語電影」為宗旨、以推介青年電影人為核心。根據官方的介紹,幾乎沒有什麼藝術含金量,政治傾向較為主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