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管虎新上映電影《八佰》的真實歷史事件是什麼
管虎新上映電影《八佰》的真實歷史事件是謝晉元等八百壯士,奉命退守四行倉庫。
1937年10月,持續三個月的淞滬會戰進入尾聲,為掩護主力部隊撤退,88師524團團副謝晉元率「八百壯士」進駐四行倉庫,孤軍奮戰四天四夜,用生命守護了一個民族的尊嚴。
資深外交官、國際法泰斗厲聲教曾撰文揭開了「八百壯士」的歷史真相。文章披露道:「聞名遐邇的』八百壯士『其實遠沒有八百人。所謂的』八百壯士『僅有不到四百人。
八百人的說法是死守四行倉庫的』孤軍『為了起到震懾日軍的效果故意放出來的消息。」《國家人文歷史》亦曾撰文稱,「八百壯士」的實際具體數字為355。
八百壯士最後的結局:
八百壯士進入收容所後,部隊被英軍卸下武器,生活在極差的環境中,開始了四年集中營一般的孤軍生活。雖然沒有被日本人打敗,卻也就此遠離了抗日的正面戰場。在這期間,謝晉元撰寫了《謝晉元日記鈔》詳細記錄下自己的生活。
1938年,隨著孤軍的事跡被各方媒體報道,英租界也成為了上海愛國市民的精神寄託,有很多人經常前往英租界,為孤軍贈送物資,在上海淪陷一周年時,孤軍營更是頂住了各方壓力,在營地升旗以示紀念。
1941年4月,汪偽政權想要誘降謝晉元,並許諾其陸軍總司令的頭銜,被謝晉元嚴厲拒絕。之後,汪精衛收買了四個叛兵;1941年4月24日晨5時,謝晉元和以往一樣,率領官兵早操,上等兵郝鼎誠等四人遲到,謝晉元異常憤怒,進行斥責。
他們四人突然取出匕首及鐵鎬等凶器,蜂擁而上,猛刺謝晉元胸部及頭部。謝多處受傷,流血不止,至6時許悲壯長逝。
Ⅱ 有哪些虛構的電影情節和真正的歷史結合的特別巧妙的
首先值得肯定的是一部歷史電影必定是以當時的歷史、文化背景為基礎展開的。所以關於歷史為題材的電影往往從開始就註定結局,這個是不會有新意的。這就是電影的真實性。
而如果千篇一律地按照史書記載,描述一個歷史事件的起因、發生、發展、結果,這個電影又難免顯得很枯燥。為了增加電影的魅力,吊足觀眾的胃口,們往往會在電影中虛擬一些情節,但前提是不能破壞歷史的基本走向。
例如在赤壁中,吳宇森竟然虛擬了一個小喬私會曹操的段落,恐怕在任何史書上都找不到這樣的記載。對於這樣一個憑空增加的情節,觀眾們有褒有貶。貶低者認為,此段落偏離了歷史;而贊譽者認為,這樣一個情節更深刻地刻畫了人物的性格,讓人印象深刻。
所以對於一部歷史電影來說,反應真實性是前提。而適當地增加一些虛擬情節有利於電影人物性格的塑造,而且有利於推動事件的發展,使整個電影更加緊湊。
Ⅲ 關於歷史的電影中的事件與史實的不同
1000字 有這么難寫嗎?
我們來拿經典影片《戰艦波將金號》來說吧。給你大綱,自己在加點。
1.先介紹這部片子。
2.真和實
真:這部電影說的是俄國1905年革命20周年的獻禮影片,表現敖德薩海軍波將金號戰艦起義的歷史事件。首先他的題材是真實的。當時,沙皇專制制度已經腐敗透頂,廣大工農對沙皇反動統治的不滿和反抗日益強烈,罷工浪潮遍及全國。1月9日--歷史上著名的「血的星期日」,沙皇政府血腥鎮壓和平示威群眾,更加激怒了全國人民。人民的革命情緒也傳到了黑海水兵中間。反動軍官對他們的無理欺凌使他們早已忍無可忍。 在這里,《戰艦》不僅僅限於事件本身的轉述,還有廣度深度的理解。
還有情感的真實,愛森斯坦滲透著對人、對人民,以及對人類的熱愛是真實的。表現了在水兵瓦庫林楚剋死後當時的蘇聯人民崇高的憤怒、正義的復仇的爆發。
假:什麼是假的。影片中波將金號是假的,因為1905年的波將金號留不到現在。
而其中的霧的細節,是愛森斯坦偶然獲得的場景。而且無論在電影劇本或蒙太奇記錄本中,事先都沒有規定出敖德薩階梯上的強殺場面,但是它卻如此震撼著現今每個人的心。
而且在影片中海軍門和人民獲得了革命的勝利,而真實事件的結尾:戰艦被扣留在康斯坦察,後來被解回沙皇政府。一部分水兵倖免於難。但是馬丘申柯落到了沙皇劊子手的手中,被判處了死刑。 這就是影片所要賦予的意義,它是一種精神力量。
3.感受:你就說富有思想性的內容,革命的主題 等等。鏡頭的構圖有利 明細,嚴整,以現實主義的手法拍攝的:鮮明、有立體感、明細和突出。——最好看看這部電影。你還可以聯系一下中國電影革命。(哎)
4.如果你是電 影導演,你如何編排…… 這個從何說起呢? 不好說,就說你會如何拍中國革命吧。上次看了《長征》,簡直大失所望。他把毛澤東如何偉大作為著重點,這沒錯。但是觀整個電影就感覺十分乏味。沒有一個人物富有特色。情節雜亂。
如果你來導演,如果你要選取一個革命主題。(哎,政治學的比較差)必須小,因為革命是一件多大的事情。作為擬《戰艦》之作,我們就學愛森斯坦的手法,但是也不完全模仿。從小到大,從細微的細節創造偉大的精神力量。…… 接下來我就不說了,隨便扯吧。對於拍革命還真沒想過呢。
Ⅳ 《建國大業》這電影中,反映了哪些重大歷史事件。
該片以上世紀40年代抗戰勝利直至建國前夕這一波瀾壯闊的時代為背景,以宏大的歷史視野,正面再現共和國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從誕生到確立這一重大歷史事件。
反映了中國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在反對國民黨獨裁統治的斗爭中,和衷共濟、團結奮斗,為建立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所經歷的曲折艱辛直至取得最後勝利的光輝歷程,全景描寫共和國領袖和眾多政壇名人的群像。
Ⅳ 淺析歷史題材紀錄片的表現手法,如何使片子更具真實性
一、人物采訪與解說的互相配合
二、選用歷史文獻資料
三、選用歷史遺跡
四、模擬性影像重現
五、現實時空和歷史時空的交替顯現
六、增強作品感染力的細節化處理
七、增強作品可視性的故事化敘事
綜上所述,歷史題材紀錄片的本源是人物和歷史的現實折射,有著很強的史料價值,而且歷史題材紀錄片的發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需要更多的探討和總結,完善並補充新的表現手法,以期創作出更多、更好的優秀作品。
Ⅵ 電影《辛德勒的名單》描述了怎樣的歷史事
影片描述了德國企業家奧斯卡·辛德勒與其夫人埃米莉·辛德勒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傾家盪產保護了1200餘名猶太人免遭法西斯殺害的真實歷史事件。
Ⅶ 中國電影如何反映一個歷史時期
比如說《開國大典》就反映了一個歷史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