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覺醒年代觀後感200字 覺醒年代200字觀後感
1、看這些人物事跡,就像翻看一頁頁歷史書,劇中每一個人都不是無名之輩,每一個人都了不起,忠於人民,熱愛國家,追求真理,是我輩之楷模,有人說,《覺醒年代》是中國影視近十年來的一部精品之作,這部片確實屬於不可多得的經典良心之作,覺醒時代——充滿黑暗的年代,同時也充滿光明與智慧的時代。
2、滿屏正能量,一點一滴皆是歷史,這部電視劇的題材很多都可以直接納入學校教材給學生們看,好的作品就應該流芳百世,因為這部劇可以激勵人心,洗滌靈魂,讓後輩們知道,多少先賢先烈們前仆後繼,用他們的鮮血與生命換來了一個嶄新的中國。
『貳』 看完《覺醒年代》這部電視劇你有什麼心靈上的感悟
1、電視劇《覺醒時代》主要講述了中國共產黨成立前的一段歷史。這是一個動盪、困難的時期,人們的步調不同,辛亥革命並沒有完全改變中國混亂的面貌。一些人無知,一些人困惑,一些人試圖恢復君主制,同時,也有一大批年輕的先進分子開始探索救國救民的新途徑。
4、在探索和發展真理時,十分艱難。在各種思想和主義的交鋒之中,馬克思主義開始在中國傳播起來。李大釗的《我的馬克思主義觀》、《庶民的勝利》加上白話文的迅速傳播,如魯迅《狂人日記》的發表和胡適的《文學改良芻議》等巨作橫空出世,大大推動了有志青年探索救國道路的步伐。
5、這部劇中也有很多風雲人物,他們的服飾習慣也反映出當時那個時代的繁雜和混亂。比如留著長辮子端著煙袋講國學的辜鴻銘教授。張勛的辮子軍領兵復辟及海外留學回來,西裝革履的胡適等人,這些極具色彩與魅力的人物形象全部映入觀眾眼簾。而且他們的人物特點也十分鮮明。在北大紅樓的襯托下,一批批洋溢著愛國熱血的青年學子也讓我們過目不忘。他們讓我們看到當時那個時代有一批愛國人士正在不懼艱難險阻,努力尋找成功之路使中國登上歷史舞台。
6、《覺醒年代》為我們展演了中國共產黨的創建過程,以深刻的歷史意義揭示了這條救國救民的正確道路,同時贊揚了覺醒年代時期一批共產主義者的一顆顆愛國之心。 這部劇具有深刻的教育意義,讓我們看到中國的艱辛,讓我們看到中國人民的團結。所以正值青春年少的我們要珍惜當下,努力學習,報效祖國,不負眾望。
『叄』 《覺醒年代》觀後感結尾怎麼寫
天左右的時間看完了這部劇 我願稱之為這是一部神劇!為什麼這么說呢 其實我在沒看這部劇之前 對我國1915年至1921年從新文化運動到中國共產黨成立這一段歷史 是不太了解的 甚至對劇中出現的許多歷史人物 連他們的名字我都沒有聽說過 作為一個文科生 一名大學生 我表示很慚愧 編劇龍平平老師在談起這部七年之作的出處時說到 他在大學生和研究生中做過調查 發現他們對很多熠熠生輝的革命烈士都不熟悉 他感到很悲哀 他說作為老師 作為一名黨史工作者 他有這個責任讓大家知道這些 於是就有了後來的《覺醒年代》 歷史書很大 大到一本書就是一個國家的歷史 卻又很小 小到幾句話就是他們的一生
劇中最令我潸然淚下的一段是 延年喬年即將去法國勤工儉學之時 陳獨秀先生得知消息後 緊趕慢趕 一路飛奔去碼頭 炒糊的南瓜子和厚重的行李箱 承載了父親對兒子滿滿的愛 三人緊緊相擁 先生含淚送別兒子 幾分鍾的時間里 沒有一句台詞 卻勝過千言萬語 隨後出現的畫面更是令人百感交集 一邊是兩位意氣風發的少年走向求學之路 一邊是他們帶著腳鐐渾身是血慷慨赴死 兩個畫面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當陳延年被押赴刑場 劊子手要他跪下時 他傲然屹立 說「 革命者決不下跪,只能站著死!」 弟弟陳喬年英勇就義之時 也留下了這樣一句話「讓我們的子孫後代享受前輩披荊斬棘的幸福吧!」有的人永遠留在了年輕的二十幾歲 但他們發揮了影響時代的價值作用 在今天的安徽合肥 有一條路叫延喬路 它的旁邊有一條路叫集賢路 陳獨秀先生葬在集賢關 集賢路長 延喬路短 他們始終沒有交匯(歷史上父子仨的關系一直都不好 劇中將其美化)但這兩條路的終點都是繁華大道
在《覺醒年代》紀錄片中了解到 張桐老師一開始是不敢接李大釗這個角色的 他擔心自己演不好 ... 「您是抱著謙虛之心飾演這個角色的?」「敬畏之心。」 是啊 無論是演員本身 還是作為觀眾的我們 都應當帶著一顆敬畏之心 去觀看 去學習 去用心體會這段歷史
1927年 李大釗先生壯烈犧牲 年僅38歲 但他對青年的寄語「以青春之我 創建青春之國家」 時至今日 依舊鏗鏘有力 且不會因為時間而消磨 在此之前 我只知道李大釗先生是中國傳播馬克思主義第一人 殊不知大釗先生竟是那般溫和 清廉且儉朴 他廣泛深入社會底層 傾聽大眾呼聲 真正做到了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 沒有階級等級的觀念 沒有人與人生來不平等的概念 這也是他一直堅守下去的初心 我難以忘記劇中那個畫面:大釗先生帶著陳獨秀先生離開北京的路上看到 難民遍地 災民四處流離的時候 蹲下來掩面痛哭 「長太息以掩涕兮,愛民生之多艱」 之後便有了「南陳北李 相約建黨」 我永遠記得他們對著廣闊天地宣誓時眼裡的光和毅力——那便是希望 是全中國的希望!
關於辜鴻銘老先生 我認為這個人物一開始真的很難讓人喜歡 由於他自身頑固的守舊思想 保皇派 處處挑陳獨秀先生的刺 與他作對 但到後來看到他的演講《中國人的精神》 以及他與劉師培 黃侃三人堅決不與北洋政府的賣國政客同流合污 還有他對蔡元培先生的知恩圖報與敬重 讓我越發覺得老先生的可愛之處的同時 也由衷的敬佩老先生的學識廣博 盡管他的很多行為是具有時代局限性的 盡管他與陳獨秀李大釗先生的文化立場不同 但他發自心底的文化自信與民族自信 真的值得我們學習與欽佩 他是一位堂堂正正的 有風骨的國學大師 在此插入一段老先生的自我介紹「我辜鴻銘生於南洋,學在西洋,娶在東洋,仕在北洋。但是我 是一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是有著赤子之心 和成人之思,過著心靈生活的人。我辜鴻銘將終身致力於 弘揚與傳播這種偉大的精神,雖九死而無悔。」
當時的中國 軍閥統治黑暗 百廢待興 民不聊生 地裂權分 正應證了葛樹貴的那句「我們窮人生來就是等死的命」彷彿 活著 成了無比高尚的代名詞 活著 成了崇高的信仰 但 有些人活著 卻不如死 血雨腥風 烏煙瘴氣 「鬧市砍頭」「人血饅頭」等 成了人們眼中熱衷的節目 他們人群蜂擁 瞪大雙眼 驚喜又恐懼 麻木 腐朽 枉為人的思想受到追捧 他們不為別的 只為兩個字——活著 人們不禁感嘆:這樣的中國還有什麼希望?
向陽而生 又何懼長夜? 即便是擋住了太陽 也無法擋住民主的光芒 總有人從風雨中踏著泥濘而來 帶著曙光 沾滿希望 在黑夜裡 在槍聲中 他陳獨秀看見了…仲甫先生帶著「德先生」和「賽先生」赴上這殘破的國土 為中國灌輸一股清流 探索之旅由此揭開序幕!「我相信,一百年後的中國,它定會證實我今天的觀點!」 守常先生 百年後的中國 脫胎換骨 繁榮昌盛 欣欣向榮 國泰民安 這盛世 如您所願!
有人說「我們站在歷史後人的視角看先輩們,感覺到他們的偉大,但他們的偉大和悲壯,遠比我們所想像的深重的多,因為我們看見了他們的勝利,所以能感受到他們的奮斗意義重大,而他們前赴後繼的時候,他們在犧牲時並不能預知未來,不知道自己的犧牲對中國的勝利有多大的意義。也不知道我們要用多少年才能迎來勝利,甚至不確定我們能不能勝利,他們抱著一腔
『肆』 《覺醒年代》更好地演繹了歷史,覺醒年代對年輕人有何教育意義
可以讓年輕人對歷史更加重視起來。
《覺醒年代》裡面的每個角色都很完美我想如果你真的追過電視劇《覺醒年代》,你會發現裡面的每個角色都很完美。陳獨秀有才華,但略顯固執;李大釗就像沖鋒在前的戰士,不屈不撓;陳喬年和陳延年都堅持自律,不斷努力實現自己的理想。大家生動的解讀,向我們展示了當時的先烈們是如何在如此動盪的時代探索出一條拯救中國的道路的。
從我自己的角度來說,我真的被這部電視劇震驚了,我知道很多歷史情節,但僅限於書本知識。我知道現在的幸福生活是前輩用鮮血換來的,但是看這部劇之前我無法想像當時的畫面。如果沒有經歷過,我的想像力也不會這么豐富。讓我更加堅信,幸福美好的生活來之不易,需要珍惜美好的時光。
『伍』 《覺醒年代》觀後感的結尾怎麼寫
觀看《覺醒年代》的個人觀後感 你我之青春 便是中國之青春 朋友,你是否想過,我們自己就是祖國的一部分。哪怕再渺小、再普通,也不可缺少。因為正是千千萬萬的渺小普通的你我,匯聚成了這片土地上最美麗的風景。所以你我之狀態,便是中國之狀態;你我之奮進,便是中國之奮進;你我之青春,便是中國之青春。 青春之於人類,如靈魂之於軀體。那是陽光,是生機,是成長的風雨砥礪。蓬勃而上的動力,催促著這世間的一切邁步向前。人們總是很珍惜生命中的這段時光,因為青春難再,我們無法延長這份美好,卻能夠賦予它更多的意義。比如,將你我的青春,融入時代發展與祖國建設
『陸』 覺醒年代的觀後感200字 覺醒年代的觀後感
1、看這些人物事跡,就像翻看一頁頁歷史書,劇中每一個人都不是無名之輩,每一個人都了不起,忠於人民,熱愛國家,追求真理,是我輩之楷模,有人說,《覺醒年代》是中國影視近十年來的一部精品之作,這部片確實屬於不可多得的經典良心之作,覺醒時代——充滿黑暗的年代,同時也充滿光明與智慧的時代。滿屏正能量,一點一滴皆是歷史,這部電視劇的題材很多都可以直接納入學校教材給學生們看,好的作品就應該流芳百世,因為這部劇可以激勵人心,洗滌靈魂,讓後輩們知道,多少先賢先烈們前仆後繼,用他們的鮮血與生命換來了一個嶄新的中國。
2、覺醒時代播出後,引起了大批人民的愛國情懷,在觀看幾集之後感慨頗深。每個人成長是一個不斷去選擇的過程,從高中畢業到大學,每個人都選擇了不同的道路,主角之一陳獨秀,他的出場給人一股正派的愛國情懷。劇中既有李大釗,陳獨秀,毛主席等為中國的建立做出的歷史奉獻,也有周恩來,鄧中夏等青年革命者推動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的實踐之舉,更有許多愛國進步青年為國為民做出的流血犧牲,這些早期革命領袖有血有肉,有理想有鋒芒,有困境更有探索創新,他們這新舊陣容中的知識分子的思想觀念也在《覺醒時代》中形成交鋒,塑造了豐富多彩的時代任務形象。
『柒』 看電視劇《覺醒年代》,你有什麼感想
如果轉換時空觀看《覺醒年代》,它更像是一部青春劇,講述的是一群「80後」「90後」乃至「00後」的故事:「准80後」的陳獨秀,「80後」的李大釗,「90後」的毛主席、鄧中夏、陳延年,「00後」的趙世炎、陳喬年……一百年前的中國,屬於這群年輕人;今後之中國,源於這群年輕人。
青春之群像背後,映襯的是一個古老民族的垂暮、晦暗與混沌。《覺醒年代》一劇,沒有採用主旋律影視作品常見的命名習慣和敘事邏輯,而將視野聚焦一百年前中國的時代特徵和歷史呼喚,將節點放諸脈絡之中:中國共產黨的建立始於覺醒,那是在求新求變進程中不斷探尋、不斷試錯、不斷反思後作出的必然選擇。
一百年前,求新求變的新思想流派與冥頑不化的舊禮制觀念的種種碰撞對抗,只是《覺醒年代》呈現的表象。這群年輕人濟世救民的激情何以與源於西方的科學社會主義最終深度結合並掀起開天闢地的百年巨浪?方是我們把握這段歷史的思維主線,也是《覺醒年代》給予我們的時代啟示。
《覺醒年代》的主要劇情
《覺醒年代》以1915年《青年雜志》問世到1921年《新青年》成為中國共產黨機關刊物為貫穿,展現了從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到中國共產黨建立這段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講述了覺醒年代社會風情和百態人生。
該劇以李大釗、陳獨秀、胡適從相識、相知到分手,走上不同人生道路的傳奇故事為基本敘事線,以毛主席、周總理、陳延年、陳喬年、鄧中夏、趙世炎等革命青年追求真理的坎坷經歷為輔助線,藝術地再現了一百年前中國的先進分子和一群熱血青年演繹出的一段追求真理、燃燒理想的澎湃歲月,深刻地揭示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和中國共產黨建立的歷史必然性。
『捌』 覺醒年代影評
《覺醒年代》是看到了偉大歷史重要的一段,幸運能欣賞到革命先烈們偉大的尋求探索救國的正確道路。歷史不到可以從影視呈現,也讓我們吸收正能量,汲取「革命者」的營養。
《覺醒年代》中仲甫先生和守常先生目睹哀鴻遍野的難民,聽到飢寒交迫的人們對世道的控訴,那一刻仲甫先生泣不成聲,哭彎了腰。這時才懂了屈原的「長嘆息以掩涕兮 哀民生之多艱」的痛意。
重溫一遍又一遍《覺醒年代》,才發現能在影視劇作中,呈現出的曾經的風雨飄搖的歷史時代的背景下看到的偉大的探索道路,能與像延年兄弟和其他有志的青年和這樣許多革命先烈者相遇,是何其幸福。
災難深重的中國啊,如果沒有陳獨秀和李大釗這樣的人站出來,真不知道我們的國家會走向何方!雖千萬人吾往矣,雖九死其猶未悔!致敬我們的先輩。
『玖』 《覺醒年代》讓高考生感悟了什麼
這部劇裡面沒有一個流量小生,全都是演技可圈可點的老戲骨。這部劇以1915年出版的《青年雜志》為起點,以《青年雜志》到《新青年》的蛻變為全文主線,貫穿全劇展現了這從1915年到1921年之間國家的變化以及此起彼伏的革命斗爭,其中包括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以及中國共產黨的誕生,這盤古開天闢地一般的變化被編劇描繪成了一幅畫,一幅任誰看了都不得不驚嘆一句的歷史畫卷。
該劇的主人公選的也是之前電視劇里鏡頭較少的李大釗、胡適、陳獨秀,劇情也是以他們三人的相識、相知到最後因為不同的人生觀念而不得已的分離為主線,故事細膩,文筆柔和,同時又描寫了以毛澤東、周恩來、陳延年、陳喬年、鄧中夏、趙世炎等革命青年追求真理的坎坷經歷為輔助線來加深故事的劇情,通過一種藝術的手法讓當年的情景再現。
覺醒年代押中高考作文題目,考生直呼:這簡直就是在寫觀後感
為什麼這部劇會火呢?因為它描寫了一群熱血奮斗,有理想有鬥志的中國青年,從他們身上可以直接感受到歷史的厚重感和愛國的熱切,他們身上有著當代無數青年人的縮影,也是無數青年人的榜樣。試問,現在有幾個年輕人可以做到像他們一樣勇於追求,敢於抗爭,用熱烈的理想來照耀整片天空呢?在那個年代裡,他們用熱血一筆一畫描繪出的青春沒有人會記不得,這段歲月將一直深居在每個人的心裡,當然,也會一代又一代地傳頌下去。
有人說,一個國家的成敗與否就在這個國家的青年身上,這些青年從骨子裡流淌出來的精神文明是一個國家富強的根本,但也不僅僅局限於此,孔夫子說:「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劇中有這么一個令人深刻的「雙標」現場,辜鴻銘見了陳獨秀,見了胡適總要用茶漱一漱口,完了再將茶一口吐出,小小的動作卻表現了他對二人的不屑和輕蔑,但在他見了蔡元培時,卻會將那口茶咽下,沖的不過就是「君子」二字,在這個「清高孤傲」的文人眼中只有蔡元培這樣的君子才配得上他的尊重。
這部劇將中國人那種刻在骨子裡的禮儀和學者們「與生俱來」的謙遜、胸懷和風趣描繪地淋漓盡致,沒有人可以抗拒那些藏在細節里的溫柔,它是流淌在中國人血液里的詩情畫意,也從來都只屬於我們。如今的中國盛世,一定和當年那群文人夢想中的燈紅酒綠別無二致吧。可惜的是,當年那個在文章中寫下:「此後如竟沒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的魯迅先生卻沒能親眼見證中華的崛起,
『拾』 《覺醒年代》影評是什麼
《覺醒年代》的「覺醒」建立在廣闊而深邃的歷史場景中,將「覺醒」與「尋路」這兩大時代主題緊密融合在一起。電視劇的敘述始於中國共產黨成立前的六年,即1915年北洋政府時期。
《覺醒年代》的「覺醒」以新文化運動的歷程為主線,貫穿諸多精彩的瞬間,將「覺醒」在艱苦的探索,在激烈的碰撞,在面向世界的鑒別比較中逐步實現的歷程娓娓道來而令人信服。
圍繞新文化運動和《新青年》雜志,《覺醒年代》精心刻畫的幾個「高光時刻」:
一是1916年,因參加革命活動而被早稻田大學除名的李大釗,在日本寫下《青春》一文,作為其人生的宣言:「以青春之我,創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國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類,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
二是1917年,毛澤東以「二十八畫生」為名,發表《體育之研究》,提出「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之主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