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電影讓子彈飛究竟隱喻了什麼
它隱喻了當時政權的腐敗,對黑惡勢力、官商勾結的現象進行了辛辣的諷刺。
角色介紹
1、張牧之
演員;姜文
綽號「張麻子」。曾是蔡鍔軍中猛將,北洋戰亂後落草為寇,成為縱橫山野的綠林悍匪。他帶領一幫弟兄劫了老湯的火車,卻因此搖身一變化名清官「馬邦德」上任鵝城,原本只想撈些實利的他,上任鵝城之後卻雄心百倍,鵝城一霸黃四郎及其鄉黨欺男霸女的所作所為,激起了他從未泯滅的救國救民熱情。
2、黃四郎
演員;周潤發
南國鵝城一霸,靠販賣煙土發家致富,坐擁整片碉樓群落,坑蒙拐騙無惡不作,號令爪牙不可一世,讓鵝城百姓敢怒不敢言。他對膽敢買官上任的「馬邦德」充滿興趣,他以為此人不過又是一個只來掠奪錢財的草包,全然不知其真實身份竟是悍匪張牧之。
影視評價
該片夢幻般的開頭——白色駿馬拉著蒸汽火車穿行在山林之間,佐以久石讓抒情優美的配樂,這美麗的畫面彷彿就像從日本動畫大師宮崎駿的電影意象中幻化而來。
而接下來巨大的火鍋,帶著麻將牌面具的土匪,飛舞在天空中的火車車廂,乃至於擊打著日本鬼太鼓迎賓的白面婦女,悄悄觀察著新上任縣長的鵝城一霸。
無論形象、情節、人物的特性,還是畫面的想像力,莫不帶著強烈誇張的卡通片風格。那種主題不離正邪相爭的奇幻冒險故事,彷彿與日本「熱血」系動畫片出自一脈。
2. 電影《讓子彈飛》老六遭誣陷吃兩碗涼粉給一碗錢,被逼剖腹自證,清白和性命哪個重要
清白比性命更重要,但在那個特殊的時刻,他不僅僅是想證明這一點。許多江湖中的人認為清白比性命更重要。雖然現在我們很難理解,但結合影片中的場景,可以判斷,他的清白和性命在那一刻似乎毫無價值。
想想那些沖進火場的年輕消防隊員,還有為國家犧牲的革命烈士。總有一些人認為道德和責任比生命更重要。他們是這個社會的中堅力量。
3. 電影《讓子彈飛》六子吃了幾碗粉
一碗粉。
電影里,胡萬怒斥老六吃了兩碗粉卻只給一碗的錢,指責他欺行霸市。
年輕氣盛的老六辯駁:「放屁,我就吃了一碗的粉,當然只給他一碗的錢。」
勢單力薄的小販在胡萬、武舉人的威逼下,只能說吃了兩碗。
老六百口莫辯,氣地把身上所有的錢全拿出來,意思是我還差這點錢嗎?
胡萬知道他不差錢,差的是冷靜,他再煽風點火地激怒:「有錢不給,你不是欺負老實人嘛?」
在被眾人包圍的道德絕境下,老六剖開自己的肚子,取出肚中的涼粉證明,是不是只有一碗啊!
眾人見狀直接走散,只有他端著一碗血淋淋的粉,含著淚,在哀求中冤屈而死。
一句話,他吃了幾碗粉根本不重要,重要的就是他們想剖開你的肚子。
整件事情最可悲的地方在於三點:
第一,賣涼粉的不敢說實話,這個叫做孫守義的人在胡萬的威脅下說了假話,污衊了六子。
第二,整個鄉紳父老都是在看戲,沒有一個人站出來說一句公道話,更是沒有人來勸阻這件荒唐的事情。整個過程都只是在旁觀,跟隨者護腕的節奏在長吁短嘆。而六子卻是為了向這幫人證明一碗粉,支持縣長的「公平」。而在六子劃拉出一碗粉的時候,整個吃瓜集團一鬨而散。
第三,六子年輕沒經驗,被套路之後沖動行事,對張牧之集團造成了巨大的損失,更是失去了留樣學習的機會。
4. 讓子彈飛老六遭誣陷吃兩碗涼粉給一碗錢,被逼剖腹,清白和性命哪個重要
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生命是最寶貴的東西,但是在這個世界上總有一種人,把某些事情看得比生命更重要!
比如自由、愛情乃至氣節!電影《讓子彈飛》有一場戲尤其令人印象深刻:"張牧之"最器重的干兒子"小六子"被人栽贓偷吃了兩碗涼粉,"小六子"為證明自己只吃了一碗,同時也為了維護"張牧之"的名聲,情急之下自己剖腹從胃裡取出一碗涼粉,以生命自證清白。 這樣的情節似曾相識,四川方言喜劇《傻兒軍長》中,"狗娃"被老闆污衊吃了涼粉不給錢,"狗娃"將家人託付給"傻哥"後,一槍崩了自己。"傻哥"命人"把肚皮劃開,看有莫得涼粉"。這樣的故事在影視劇或小說中其實並不鮮見,《雪山飛狐》《衡陽抗戰四十八天》都出現過。
真相來得血淋淋,引人深思。生命和氣節都很重要,當兩者出現矛盾時,我們是選著前者還是後者?每個人有自己的選擇,我們不能自居於道德裁判的位置妄加評論。但是有一點是不爭的事實,正是有了那些選擇氣節而放棄生命的行為,才避免了更多的人失去生命。
個人觀點,歡迎點贊,吐槽,如果覺得有意思,請點擊關注!
5. 《讓子彈飛》這部電影中有哪些讓你記憶深刻的細節呢
2010年,一部名為《讓子彈飛》的電影上映了,但10年後的今天,許多人再次翻看這部電影。那一年,姜文導演的這部電影票房達到7億,這也是他最賣座的電影。
但是這個時候的人群呢?默默地離開了,甚至感到無聊。而且,說我只是隨便說說。你為什麼這么認真呢?真的殺人誅心啊。其實這不是很多暗喻中的幾個,還有很多,這種作品需要慢慢地進行品味。
6. 《讓子彈飛》六子吃了幾碗粉的隱喻是什麼
《讓子彈飛》六子吃了幾碗粉的隱喻是人們看熱鬧造成的惡果,人情的冷漠。要避免更多的剖腹驗粉,就要做一個善良的人。
六子吃了一碗粉,但是卻被胡萬,武狀元和小販誣陷,說吃了兩碗粉只給了一碗的錢。就好比什麼呢,有人隨口在網上造了個謠,而鵝城的人民,就好像是網上跟風的網民,他們在不知道確切的情況下,因為這句謠言,就一起跟風,一起去攻擊六子。
這個時候的他們認為自己是站在道德高點的,正義感爆棚,六子就好像是一隻過街老鼠,人人喊打。六子是一個有血性的人,換句話說,也沒有人願意平白背黑鍋。六子為了證明自己只吃了一碗粉,做出了一個非常極端的舉動,刨開了自己的肚子。事實證明,他確實只吃了一碗粉。
相關情節:
六子爭執著,我只吃了一碗的粉,當然要給一碗的錢。六子只是據理力爭著,他不知道這是一個針對他的陰謀,因為他的年輕氣盛,是很容易被利用的缺點。
勢單力薄的小販在強勢面前,不敢說出實話,只能說出吃兩碗粉。
在普通的情況下,人們不會在意這一碗粉的錢,可是年輕氣盛的六子較真了,百口莫辯之下,拿出身上的錢,好像在說,我是在乎這一碗粉錢的人嗎?能給一碗的錢,我會不給兩碗?如果是欺行霸市,兩碗的錢我都不給了。
於是,胡萬再次加了一把火:「有錢不給,你不是欺負老實人嗎?」一切都往胡萬設計好的方向引導。
在道德逼迫的絕境之下,六子只能自證清白,開腸破肚,取出腸粉,只有一碗。
眾人瞬間鳥獸散去,大家都不想但這個責,只剩下六子端著一隻碗在那裡哀求,含著的淚花能說明他心中的委屈。
胡萬的目的達到了,那碗粉不值錢,要的就是你破開肚子。一切都是你自己做的,你的死和我們沒有關系。
7. 有人說《讓子彈飛》映射了一些事情,有明白的分析一下!不勝感謝!
這部電影中鮮明的對現實的影射,是任何一個對現實有所了解的人都很容易觀察到的。
最直接的最明顯的就是,縣長買官,上任後再玩命撈錢。縣長想的只是和當地惡霸同流合污,欺壓百姓,然後分贓而已。而故事就是從這個買官的縣長開始的。
而故事的發生地,為什麼叫鵝城呢?雖然只是一個個小小的縣城,不過象徵的正是我們的祖國啊。我們的版圖是什麼樣子呢?是啊,我們常說它是一隻雄雞,不過,我想事實上它並沒有那麼威風。與其說是雄雞,不如說是肥大獃滯的一頭蠢鵝吧。我們也正是生活在這樣一個鵝城之中。
在這鵝城中,有縣長,有惡霸,還有無數渾渾噩噩的百姓。而縣長,惡霸,這些有錢人靠什麼發家呢?他們靠洗劫老百姓的財富發家。他們把老百姓當做廉價勞動力,販賣到美國,掙得美元供自己揮霍。不由的讓人聯想到我國高企的外匯儲備,兩房和美國債券的巨額虧損,已經無以為繼的出口導向型經濟。
這時,一個天不怕地不怕,在電影中有著無比強大實力和對窮苦大眾慈悲的惻隱之心的亦雄亦匪的救世主式的人物,也就是姜文所扮演的張麻子來到了這里。徹底打破的鵝城往日的「和諧」。
他感到奇怪,為什麼我要賺錢,不去富人身上賺,卻要在窮人身上賺?師爺告訴他,現實就是這樣的,依靠著的鄉紳,富豪的支持,他這個縣長才有油水撈,他所能欺負的也只有老百姓而已,否則,他的位子也就不保了。師爺告訴他,縣長從來是沒有膽量去剿匪的,不過卻很有膽量以剿匪的名義來收錢。正如,從來沒有膽量去降房價卻有膽量以將房價的名義來收稅,從來沒有膽量去抓賊,卻有膽量以維護治安的名義去掃黃,從來沒有膽量去挑戰美國,卻有膽量以美國的量化寬松來解釋國內的通貨膨脹。
不信邪的張麻子[姜]不想這樣。師爺告訴他,要想賺錢,必須跪著。可是他想站著把錢賺了。這其實是姜文的內心獨白。姜文的電影多次被大陸禁映,因為他喜歡挑戰權威,喜歡叫板,可能有人告訴他,想賺錢,你就要認慫,就要妥協,就要裝孫子,就要主旋律,可是他在這里告訴所有人,我不跪著,我要站著把錢賺了。
如何站著,也即是有尊嚴的,把錢賺了,也即是維護自己的權益,電影告訴我們,槍和醒木,就是有實力對抗,有合法的身份和地位。
接著,姜文說,我要給所有人公平,有名無實的冤鼓,不能只是一個擺設,要讓大家來鳴冤,要給大家主持公道。這就好像上放制度一般,只是一個好看的擺設,卻沒有人有機會通過它來洗刷冤屈。
老百姓看到張麻子[姜] 的鐵面無私,一起給他下跪。張麻子罵到,早他媽沒有皇帝了,沒有人值得你們下跪,我也不值得!他是想說,不要做奴才,不要給任何人下跪。人應該是平等的。看得出,對國人的無奈。
張麻子[姜] 教育六子,有出息不是當官,也不是當匪,不是有錢,也不是有權,而是讀書,留洋,學知識,學文化,去了解莫扎特的音樂。這一段,看得出姜文對知識和藝術的嚮往,對錢和權的鄙視。他希望人們可以看看外面的世界,可以了解人類已經擁有的文明。去真正陶冶自己的心靈,去追隨自己的精神。
接著,胡萬在陷害六子的時候說,縣長的兒子,吃了兩碗粉卻只給一碗的錢,這就是不公平,我們要公平,要公平!雖然電影中的六子並沒有以權謀私,不過現實中,我們不是恰恰需要吃一碗粉給一碗錢的公平嗎?而這看似簡單的公平,離我們卻最遙遠。
六子被誣陷,倍感冤屈,他的選擇是切腹以證明自己的清白。就好像那些被強拆被侵犯的受害人選擇自殘來抗爭一樣。
接下來,張麻子[姜] 和黃四爺正式展開了較量,張麻子搶來富人的錢,發給窮人,這是一段浪漫主義的暢快淋漓的發泄,打破這世界的不公平,不合理,不正義,讓無恥的剝削者付出代價,讓善良的勞動人民得到幸福。不過,也只能在電影中得到短暫的宣洩罷了。
在最後與黃四爺的決戰中,張麻子[姜] 只有勢單力薄的四個人,而黃四爺則有數百之眾,實力對比如此懸殊。張麻子向民眾發錢,可是第二天民眾乖乖把錢交給了黃四爺。張麻子問手下人為何?答曰,怕。張麻子說,怕之中有的是怒。我們要把這怒引出來。我想,這也就是讓子彈飛的真實意圖所在。它要煽動要挑動的正是觀眾心中壓抑的怒。這怒指向誰?我不必多說。
於是,第二天,他們不發錢,而發槍。給人民抵抗的力量。不過,人們依然無動於衷。於是他們四人騎著馬在空盪盪的廣場上一遍遍吶喊,卻沒有迴音。這里姜文想告訴我們他的孤獨和寂寞,頗類似魯迅所說的吶喊。想喚起民眾的覺醒,不過收獲的只是凄涼。沒有人響應。哀其不幸怒其不爭,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麻木冷漠忍耐受欺,這就是中國人。
張麻子[姜] 說,他們只幫助贏了的人。於是他們四個人繼續前往黃四爺的堡壘。某種勢力的大本營。他們四人勢單力薄,形單影孤,面對的是黃四爺家門口的一扇大鐵門。嚴絲合縫,透露出威嚴和強大,將他們死死擋在門外。
於是他們向這扇大門發起了瘋狂的進攻。這扇大門象徵了什麼?也許是現行體制的壁壘,也許只是最令姜文憤怒的審查制度的束縛。總之,它代表了權威,而這時,姜文肆意的向這權威的大門發起進攻,它要在這大門上打出一個大大的驚嘆號,不過,最終卻只打上了省略號和問號,是說他感到無奈何無語嗎?
而黃四爺,也即是高層人物,對於他們這種不自量力的進攻卻頗有些不屑。顯示出某階層的傲慢和自以為是。
最終,靠著替身的幫助,他們終於發動了群眾,暴怒的人群,降黃四爺的鐵門沖的粉碎。人們肆意的宣洩,拿走一切本該屬於他們的東西。
張麻子[姜] 問黃四爺,你重要,還是錢重要?黃四爺說我重要。張麻子說,你再想想。黃四爺說,錢重要。張麻子說,你再想想。黃四爺說,那還是我重要。張麻子說:沒有你,最重要。
這里姜文想說的是,權重要,還是錢重要。他最終說的是,沒有不受監督的、凌駕於人民至上的權力,才是最重要的。
全片凌亂而隨意的向我們暗示了很多東西,影射了很多東西。除去這些,其他時間是姜文的自由發揮。包括展示他的男人風采,不失時機的搞些冷幽默逗大家一笑,來盡情宣洩,體會造物主的無所不能。
總之,這部片子是融合姜文的抗爭,憤怒和吶喊於一體的顯得有些雜亂無章,浪漫主義,而又充滿了隨意和肆意的作品。
我的感受就是,姜文想說的東西太多了,想表達的東西太多了,他也有太多的不爽和憤怒了,他也太想喚醒出一些東西了。
他開槍了,他需要時間,他要讓子彈飛。
最後,於姜文而言,比起已經徹底淪為靠忽悠觀眾來騙取票房,詛紂為虐之流,他至少還想說些什麼,還想表達些什麼,這也算難能可貴了吧 。
這片子能過審核不能不說是一大奇跡。陰錯陽差,此天意也。
能通過審核確實是TM的一個奇跡
8. 電影《讓子彈飛》中,有很多名場面,你都知道哪些
《讓子彈飛》作為姜文自導自演的黑色幽默電影,在中國電影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幾乎每個看過的觀眾都會忍不住二刷,全片延續了姜文一貫的表現手法:看似荒誕,實則諷刺意味及濃。雖然這部電影已是10年前的老片,但時至今日也有諸多名場面讓人念念不忘。
這一幕太過慘烈,即便用濃重的黑色幽默的台詞,也抵擋不了畫面帶來的沖擊,這是雙方勢力第一次發生明顯沖突,將彼此從初步試探帶到不共戴天,沖突急速加劇。
雖然已經上映十年有餘,但這部電影帶給觀眾們震撼依然首屈一指,姜式風格發揮得淋漓盡致,讓人在大笑之餘又心生感慨,觀眾的情緒調動十足。還有哪些場面讓你念念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