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孩子喜歡畫畫,5歲了,女孩,我們這沒有教畫畫的,想在網上看視頻學,怎麽找
我就是學畫畫的 請問你女兒現在在畫的是什麼類型的畫?兒童畫的話 其實不用特地找老師 但是我也不建議讓孩子自己看視頻學哦 小孩子難得的興趣 視頻都那麼無聊 萬一磨掉了就可惜了 家長可以去優酷之類的網站看看兒童畫教學的視頻 然後抽空出來教孩子比較好 同時也能讓孩子對父母信賴度增加嘛~兒童畫是技巧性不高的 培養的是孩子的觀察能力和瞬間撲捉力 家長給予一定的支持就足夠了
但是如果是素描 水粉畫 水彩畫一類的 我就建議您一定要找個好老師了 孩子現在還是一張白紙 一開始走了彎路 以後要在錯的基礎上糾正 再教正確的 對孩子來說是很痛苦也是很耗時間的
孩子才5歲 其實沒必要急著拿筆 先看一些畫冊 像是Alfred Sisley ,Edouard Vuillard都是我和我的老師們非常喜愛和推崇的畫家 多看他們的畫冊,眼界就會提高,知道什麼是好的,起點就比別人高,順便說一下,在我們藝術專業領域有一句「南有酈緯農,北有宮六朝」這兩個人在當時的歷史環境下出了名 畫冊也很多 但是畫出來的東西真的是一團糟,是我建議您避免給孩子看的畫冊。這么小就喜歡藝術的孩子讓人欣賞,一定要好好栽培
B. 看電影對孩子是好事嗎,為何說建議培養這種興趣
甜甜今年10歲了,她的媽媽經常帶她去電影院看電影,周末的時候鄰居家的孩子都是去上學習班或者興趣班,只有甜甜是被媽媽帶著去看電影。
孩子們都很羨慕她,但孩子的家長卻不理解,有次鄰居忍不住問甜甜媽媽「別的孩子都在被家長培養興趣愛好,你怎麼不給甜甜也報個興趣班啊,讓孩子學個一技之長?」,誰知道甜甜媽媽笑著回答:「看電影就是興趣愛好啊,這不是在培養了嘛」。
一說到培養興趣愛好,大多數家長想到的就是學習樂器畫畫舞蹈書法等等普遍性愛好,很少有人會想到看電影,但其實看電影也是一個非常不錯的興趣愛好,並且培養得當的話還有各種好處。
電影和書相比更加直觀也更加容易引起思考,家長們不妨也培養孩子看電影的好習慣吧!
C. 如何才能讓孩子對色彩的認知更加清晰
孩子們對這個多彩的世界充滿了好奇,因為顏色對孩子來說不僅簡單,而且代表著他們心中對事物的不同情感和不同感受。父母總是認為嬰兒在很小的時候不能辨別顏色。事實上,隨著嬰兒長大,他們也需要對顏色的認知。顏色,孩子們不僅知道它是什麼顏色,而且還通過不同的顏色來表達自己,或者用他們認為在顏色、形狀和大小之間最合適的方式來區分物體。當孩子還小的時候,父母應該去培養孩子的顏色認知,讓孩子更早接觸顏色,對未來大腦的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含義。
孩子們被要求直接畫畫,他們可能首先會產生阻力,甚至把畫畫看作是一種壓力。這一次父母不用擔心,因為有些孩子接受的方式,讓他們接受畫這個東西。例如,通過和孩子們游戲,可以激發他們對繪畫的好奇心,並逐漸把它變成一件有趣的事情。和孩子們一起玩游戲,你可以讓他們感到快樂,所以他們自然會想要畫畫。很多書籍都是學習繪畫可以引起孩子們的興趣的,比如圖畫書,專門用來激發孩子們對繪畫的興趣。書中會准備好圖案,然後孩子們可以用他們最喜歡的顏色填充圖案。每一種顏色都有相應的含義,孩子們可以自己玩,沒有特殊的規則。在填充圖案顏色的過程中,會刺激孩子對顏色的認知,使孩子能得到更強的色覺。
D. 適合兒童看的紀錄片
1、《故宮100》,共100集,適合年齡:5歲+
知識點滿滿,讀懂它及它所陳列的每個小物件,就能讀透中華五千年的文明史。而《故宮100》,則是目前已出的故宮主題片子里,最通俗易懂、最適合孩子觀看的了。
2、《河西走廊》,共10集,適合年齡:8歲+
它是一部跨越兩漢、三國、魏晉、隋、唐、元、明、清和新中國的時代歷史紀錄片,豆瓣評分高達9.7分。觀看全程,就像是看電影大片。隨便感受下里頭的截圖,每一幀都像一幅畫。
3、《蘇東坡》,共6集,適合年齡:8歲+
林語堂說,蘇東坡的一生,是「人生的盛宴」。他被譽為最有影響力的中國文人。而這部《蘇東坡》,則從文學、藝術、美食、情感等多方位講述他的故事,以及他對中華文明乃至世界文明的深遠影響。
4、《唐之韻》,共20集,適合年齡:8歲+
《唐之韻》被稱為影視版的「唐詩三百首」,非常系統地介紹了唐朝著名詩人及代表作,豆瓣評分高達9.2,孩子觀看過程中,不知不覺沉浸其中,詩歌,詩歌背後的人、事,以及整個社會波瀾壯闊的圖景,徐徐展開。
5、《宋之韻》,共20集,適合年齡:8歲+
這是《唐之韻》的姊妹篇,由同一團隊打造。《唐之韻》和《宋之韻》,都是我家孩子班主任自己刷完,然後強烈安利給班裡孩子的。仍然是通過實景拍攝,通過探尋詩人們的人生軌跡和命運,鋪陳開宋詞的興衰以及整個時代的沉浮榮辱。
E. 如何指導兒童畫畫
一:兒童為什麼愛畫畫愛畫畫是每個孩子的天性,只要你稍加註意就會發現他們把大地、傢具、牆壁當紙,把各種能畫出痕跡的東西當筆,凡是能塗到的地方都塗上各種點、線、圈等組成的稚拙可笑的作品。年齡越小的兒童越把畫畫這種行為看成是一種很有趣的游戲,他們愛隨意地自由自在地不願意受任何約束地畫畫,最怕的是把成人的方法強加於他們。他們把自己畫的畫看得不重要,也不在乎別人怎樣去評價自己的畫。通過繪畫使手臂有節奏地動作從中獲得主動的身體運動的快感。所以就不停地畫,在繪畫過程中不斷地去發現、探索、得到極大的滿足和無比的快樂。 二:教師和家長應怎樣看待兒童繪畫兒童繪畫是一種發泄,表達一種情感,是語言的延伸。作為教師和家長應尊重學生的情感,既教兒童畫畫,又不要限製得太多,留給孩子一定想像、創造的空間,尊重每個孩子的個性發展、這是最可貴的。我們應該承認人是有差異的,這就要求家長和教師切記不要急躁,飯要一口一口吃,知識是靠一天一天地積累。不要急於求成。教育是一個過程,不要光顧學畫畫忘掉了孩子綜合能力的培養。不論是課內還是課外都要保持常人的心態對待孩子們所取得的每一次成績。運用多種形式鼓勵孩子的進步,哪怕是一點點,這樣孩子總會看到希望。學畫畫是沒有速成的,如果誰說速成的話那他肯定是騙人的。作為家長要做的是更應該要了解兒童心理發展的幾個階段,為他們學畫創造條件,不要總是用成人的眼光看兒童繪畫。這樣會傷害孩子的積極性。 三:學生應怎樣看待自己小一點的兒童只是隨意性無意識地畫畫,所以沒有任何負擔,當開始上小學後隨年齡的增長,認知水平的不斷增加,漸漸的開始有意識地畫畫,有時教師再提出一些具體要求,兒童就表現出不相信自己,總是怕畫錯,不敢下筆,沒有信心,其實你應該想世界上你是最棒的!畫畫的好壞不重要,重要是不半途而廢能夠盡全力把他做完。學畫畫不一定非當藝術家,但這種參與的作畫過程是非常重要的事。 1、根據兒童繪畫發展的幾個不同階段,個性心理差異,實施不同的方法,因材施教。 我們應該認識到兒童形成一定的繪畫造型能力有其自身的規律和特點,從塗鴉到表象符號的形成,從無意識到有意識表現,到簡單的情節構思,最後構成較為完整的畫面,能創造自己獨特的繪畫語言,並能通過直觀感受畫實物對象,是一個復雜的智能發展過程,每個兒童都要經歷這個過程。我們只能順應這些規律和特點加以正確的引導,那種完全放任自由的方法對待兒童繪畫是不可取的態度。 怎樣指導兒童繪畫這是家長和教師們都十分關心的問題。好的學習方法不僅能夠使兒童的觀察力、記憶、想像、創作能力都得以提高,而且使兒童越學越有興趣,同時還可以促進其他學科的學習。不好的方法只能給兒童帶來不良的影響,一些教師和家長不應該把大人的想法強加於兒童,使他們養成概念的畫法,畫畫沒有信心,總是表現出縮手縮腳,不相信自己,讓他們感到繪畫不是一種快樂,而是一種負擔。 那麼什麼是好的學畫指導方法呢?我認為從整體上看好的指導方法應是:結合兒童繪畫不同階段的心理特點注重兒童個性差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在指導過程中結合不同階段發展的實際情況和自身能力來進行。不能超越兒童的自身能力,如果違背了兒童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點,用成人的觀點及標准苛求孩子,不僅會挫傷兒童繪畫的積極性,而且還會削弱孩子正常繪畫能力的發展,出現適得其反的結果。為了更好地指導兒童畫,我們首先要了解各個時期的兒童畫特點,了解這些對於指導兒童繪畫顯得十分重要。兒童繪畫的大致發展過程可分為以下幾個階段,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表現特徵,他們基本的發展規律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 普遍性是:塗鴉期大約從18個月----3歲(隨意的亂畫,感受通過手的運動,在紙上留下的痕跡所帶來的滿足與快樂。)象徵期又叫表現符號期3---5歲(這一時期,兒童能夠進一步控制手的運動,畫出的形象似乎能看出一點什麼,當大人問起這是畫的什麼?這時他會給自己的畫命名字。有時他看著自己的畫自言自語地說個不停。)主觀感覺表現期5----9歲(年齡小一點能夠畫其所想,稍大一點的畫其所見。觀察力進一步增強開始對細節的描繪。這一時期是兒童思維最活躍的時期,也是兒童畫創作最多的時期。他們能夠表達自己的想法,並且有明顯的寫實傾向。)視覺寫實期9歲以後(開始向寫實方向轉化,關心自己作品的好壞,否定過去自己畫過的畫,注重所描繪物體的逼真性,愛欣賞有立體感,有明暗變化豐富,色彩真實感強的作品。)特殊性是:在眾多的一些兒童中有的發展的早一些,有的發展的晚一些。根據以上這些特點制定相應內容。 例如:低年級對形的認識,平面形和組合形,認識色彩的名稱,各種工具的使用方法。 到了高年級,他們進入了客觀的寫實方法,學生具備深入觀察物象與描繪物象的能力,應有系統地講授美術基礎知識。不僅認識色彩的名稱而且還能夠運用色彩知識進行繪畫創作。在制定內容的基礎上,還應根據每個學生的生理條件、氣質、性格、興趣、意志和美術能力的個性差異,進行有針對性的個別指導。根據不同的年齡階段,提出不同的要求標准,既要考慮普遍性,又要考慮特殊性。 在指導過程中不要盲目地要求模仿成人的作品,絕不能單純地把繪畫技術化,這樣違背兒童繪畫發展過程的幾個階段,那是不可取的。一、要教會兒童整體觀察事物的方法,例如:頭是一個整體,在頭部還有一些更具體的東西如:眼、鼻、耳、頭發等。二、教會用比較的方法,例如:這是什麼?「這是頭巾」。這是什麼?「這也是頭巾」。這些都是頭巾,那麼我們再仔細看一看他們之間從外形到圖案,顏色各有什麼不同之處。三、能夠區分性別、年齡的不同(老人、中年、還是少年);不同服裝的特徵(民族服裝:漢族與少數民族。季節服裝的差異:春、夏、秋、冬);不同職業的特徵(建築工人、醫生、老師等)。相同的事物放在一起,應注意大小搭配關系。教師如何啟發引導學生畫一個更合適的繪畫題目,基本原則是生動、有趣、形象、可畫。例如:一位教師起了這樣一個題目,大嘴魚找媽媽,這一個「大嘴」就確定了魚本身的特徵,再加上找媽媽點出了不是一個魚而是一群魚,這里其中包括有大有小的情節共性都是大嘴魚,同時注意眼神的刻畫和裝飾效果。教兒童掌握基本的造型方法和規律。例如:他們雖然無意識的運用了基本形畫出了各種形象,但不知道這方面的知識,這就更需要教師把兒童無意識的畫和教師有意識的教結合起來,主要是告訴他們萬物都是由基本形如:三角形、圓形、正方形組合起來的道理。只要認識和掌握了這些基本形狀,就可以畫出千變萬化的畫面來。不要以臨摹入手,可出示一些優秀的作品,但不要完全模仿,讓他們看過後再通過默寫的形式進行繪畫。這樣經過在大腦里進行再消化再加工這一過程,就會變成他們自己的繪畫語言。有范畫,但又不要求學生完全照老師的范畫畫,發揮自己創作的餘地。 2、怎樣引導孩子把自己的畫畫得更豐富啟發談話自由畫畫看圖說話看圖寫話年齡越小的兒童,畫畫總是一邊想一邊畫,所以教師則應進行啟發談話,具體在什麼時間?什麼地方?哪些人?做什麼?怎麼做?結果怎麼樣的順序來引導學生的想像力。 通過兒童自己描繪和教師啟發談話的這種形式,轉換成生動形象的繪畫語言,兒童一邊聽,腦子里一邊像放電影一樣出現一幅幅畫面,慢慢地在頭腦中形成形象,只有他們的頭腦中有了東西,才能畫出東西,否則畫畫的盲目性會更大。切記談話談的越具體畫面畫的越豐富。根據教師的談話開始自由的畫畫。 一般情況下,兒童在完成自己作品的過程中表現為兩種情形:一種是有些孩子經教師引導他們是願意接受教師提出的建議的,並且進一步豐富自己的畫面。另一種不是不願意接受老師的意見,而是由於年齡所至,能力所不能為的。這是人的生理心理個性差異等因素造成的,但這樣的孩子畢竟是少數的。在大人看來是不完整的畫面,但孩子不是這樣看,所以對於這樣的兒童,教師萬萬不應強求,這樣會挫傷他們的繪畫積極性。應順其自然,肯定他們的優點,給他一定的時間,耐心的等待著下一次慢慢的提高。心理學家認為:一個人需要根據形象和文字兩者進行思考才能充分發展整個身心系統。不要單純地學畫畫,應同語言表達和書寫能力相結合。通過語言表達和文字描寫,進一步補充完善想像的不足,促進語言表達和書寫繪畫同步發展。小一點兒童因識字少、書寫能力差的原因,這樣就要求能夠用簡單的語言按老師開始啟發談話時的順序,進行看圖說話練習口頭表達能力。對年齡稍大一點的,應要求他們不但能夠畫,還應用語言說出來,寫出來。運用這樣的方法,能夠不斷強化畫面的豐富性。促進說、畫、寫、同步發展。這樣做的目的是通過語言的啟發喚起知覺中以往的記憶,產生聯想,再引發深入的想像。在繪畫的同時更有效地促進文化課的學習,提高學生的全面素質。 作為教師,要經常告訴學生:一個有趣動聽的故事,就是一幅美麗的圖畫;同樣一幅美麗的圖畫,就是一個動聽的故事。培養兒童逐步學會善於用語言表達一幅畫面的能力。教師應常常用形象化的語言進行描述,來刺激學生。如:紅紅的臉蛋大大的眼睛,一邊演示一邊來啟發學生的思維。提供一幅有趣的創作作品讓學生看圖把圖中的故事情節講出來。根據這幅畫的啟發自己再創作一幅相關的畫,同一個主題,用不同的構圖表現方法重新組織畫面的練習。強調構圖知識。輔導兒童畫教師應經常進行這樣的訓練,一畫多題、一畫多變、一畫多想、一畫多說。以上這些靈活多變的方法,都能有效地啟發兒童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3、欣賞優秀少兒繪畫作品激發兒童的創作慾望以提供圖片、畫冊、觀看展覽等多種形式激發兒童的創作慾望。 在繪畫過程中我們應經常提供適合兒童欣賞的作品。當作品畫出來後,教師在原有的認知基礎上,提供一些素材是必要的。尤其是畫相近的主題,目的是看看別人是怎樣想的,又是怎樣安排畫面的,畫面上還需要添畫哪些東西,人物動態、形象、表情、色彩運用、所表現的繪畫技巧及使用的工具,從中受到啟發,使自己的畫面畫的更豐富。 4、加一點減一點的目的是: 加一點使畫面更加豐富,這樣加強主要的形象,使畫面主題更加突出,如果他只畫出了人,你應問他還有別人嗎?他們都在干什麼?加上一個人怎麼樣?減一點是有些不必要的東西建議他把它減掉怎麼樣? 5、戶外寫生收集素材為創作打下良好基礎兒童喜歡戶外寫生。 進行戶外活動可和戶外寫生結合起來,既滿足兒童游戲慾望又培養了學生繪畫興趣。老師和家長要經常利用節假日雙休日組織兒童去戶外寫生。孩子和小夥伴們在一起一定有很多有趣的故事。經常到戶外去寫生對提高學生敏銳的觀察能力有幫助,在寫生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在大自然中感受美、發現美、表現美、創造美。不論是熟悉的家人,還是身邊的日用品、風景、各種交通工具,那一草一木、一磚一石都是我們可畫的對象,都會喚起他們對大自然的熱愛。那晴朗的天空、綠綠的草地、盛開的鮮花,都能陶冶情操。這對於人一生的成長都是十分有益的。通過寫生還可以提高學生表現事物的造型能力,不斷地在大腦中積累繪畫創作素材,增強記憶能力。一次活動戶外寫生策劃好與壞很重要,可通過夏令營的形式進行,出發路上觀察,參加當地的民族活動,看日出,參加傍晚的篝火晚會,參加牧場各種其他活動,寫生,寫日記,然後回來展示作品。 6、變換各種繪畫工具和教學內容提高兒童的繪畫興趣兒童的心理特點是注意力時間短,好奇心強,尤其是對新鮮事物更感興趣。 所以應根據這些特點變換各種繪畫工具和教學內容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嘗試使用不同的工具激發兒童的繪畫興趣。例如:油畫棒、各種筆(簽字筆、油性筆、熒光筆、金銀筆、賀卡筆、珠光筆、水彩筆、彩色鉛筆、鉛筆、鋼筆等)國畫工具、版畫工具、各種紙張(有色、無色、光滑、粗糙、卡紙、宣紙)還可以藉助其他材料。這些工具即可單獨使用,也可以相互配合到一起使用。在課程內容的安排上不要總是單一的繪畫,可根據教學計劃安排室內課,例如:書法課、線描課、手工課、版畫課、色彩課、攝影課、電腦繪畫課、等穿插進行,還可根據季節的變化適當安排一些室外課,來調節美術教學。 7、怎樣評價學生的繪畫作品怎樣評價學生的繪畫作品應通過幾個方面來評價討論,自評互評相結合。 在討論時,先問你自己覺得滿意嗎?同學的眼光怎樣看?老師怎樣看?建議你怎樣畫會更好些。通過這幾個方面來引導。成人應該認識到:兒童和成人對周圍世界的理解是不一樣的,各有自己的眼光,有了這些認識再看兒童畫評價兒童畫就不難了。最重要的是不能以兒童畫的干凈與否、比例適當與否、塗色均勻與否為標准,更不要以像與不像為標准,要以鼓勵為主,兒童畫就應該像兒童畫。表現的主題就是兒童真實、稚拙、天真的心靈世界。 8、要允許兒童畫錯對學生作品的評價不論是家長還是老師都要特別慎重的,總原則是以鼓勵為主肯定成績的大前提下,用不傷害學生的語言婉轉地提出不足使學生願意主動地去接受。畫錯了常常換紙,這是每位教師在輔導經常遇到的,有時幾分鍾內就把一張畫畫完了,最後畫了一本圖畫本也沒完成一張畫。常常聽到學生說:「老師我畫錯了」這時老師萬萬不能採取訓斥的態度。應該說:「不要緊,既然畫錯了那你就『將錯就錯』吧,把畫面變一變看一看會是什麼樣子。」「建議你這樣畫怎麼樣?」「試一試你這樣畫會更好」這樣說的目的是增強學生的信心,使他們不會老是想換紙,不管畫的好壞都會認真的把它完成。通過這樣的長期訓練,讓他們養成把一件事從頭到尾做完的良好習慣,從小培養他們的應變能力。 9、鼓勵學生的幾種方法經常設立一些獎項來鼓勵學生的進步,增加他們的繪畫興趣。
F. 兒童看電影要票不
關於兒童看電影要不要票,不同的影院是有不同規定的。
有的影院是不足一米二的兒童不用購票,也有不足一米三的兒童不用購票,而且需要家長抱著孩子看電影,超過身高的兒童購買半價票。但如果兒童要佔一個座位,是需要購票的。還有,如果選擇的是IMAX3d電影,也是需要購票的。
其次,各大影院的具體規定可能不盡相同,家長們應該根據各電影院制度,具體詢問前台服務人員來確定。
(6)怎麼畫看電影的小孩擴展閱讀:
孩子看電影注意事項:
1、多大可以看
正常來說,2歲以後的孩子是可以看2D電影的,3歲以後可以看3D電影,美國視光學協會AOA認為,孩子滿三周歲以後,雙眼的立體視覺已經發育完善,可以觀看3D電影。醫學界也證明,2周歲的孩子,就可以看普通的2D畫面了。
2、多長時間適合
美國兒科學會建議:超過2歲的孩子,每天看電視、電影、電腦等時間總和,不能超過2個小時。這里建議2歲的的孩子去看電影電視,不超過1個小時,3歲以上的孩子最多1.5個小時,這樣才有益於孩子的身心發展。
當然為了控制孩子看電影、電視的時間,家長要做到以身作則,盡量少在孩子面前玩手機、看電視,多陪伴孩子玩耍。
3、什麼內容適合
適合幼兒觀看的影視劇,應該避免那些存在激烈打鬥的畫面、恐怖陰暗的情節、暴力血腥的場面等等,包括動畫片也是如此,以免對孩子的心理健康發展在成負面影響。建議看一些益智類的電影、電視及動畫片,類似國內光頭強一類的益智動畫、喜羊羊等動畫,都是很適合孩子觀看的。
G. 求適合少年兒童看的電影。
精選兒童電影網絡網盤下載
鏈接:https://pan..com/s/1DmPQsCvi56rLm07CqFVMBQ
精選國內外兒童電影合集,適合各年齡段兒童觀看。
H. 小孩能看3d電影嗎
親,本人不是眼科醫生,所以不敢草率給出意見! (以下引用美國權威兒童眼科醫生大衛•亨利)解答: 可以,至少對你孩子的眼睛來說,是沒有問題的。沒有證據顯示,看3D影像會損害孩子的視力。事實上,看3D影像跟看現實的物體差不太多。這就是為什麼美國眼科學會認為,看3D影像不大可能會傷害你的孩子的眼睛。 平時看東西時,你的寶寶每隻眼睛獲得的圖像有少量差別,大腦利用這些圖像構建出一個有關這個世界的三維立體的概念。在看3D電影時,那種特殊眼鏡能讓寶寶的左眼和右眼獲得不同的圖像,從而創造出三維立體效果來。玩3D視頻游戲時,圖像在屏幕上的位置和你的寶寶的頭所處的位置共同作用,讓每隻眼睛能接收到不同的圖像。 有的視頻游戲設計人員以及3D設備製造商可能會提醒你,不要讓6歲以下的孩子使用他們的產品,因為害怕它們可能會傷害寶寶正在發育的視力。但是,目前還沒有結論性證據或是任何有說服力的理論,能夠證明這一擔心確實有必要。  跟上述建議相背的是,寶寶的眼睛在3歲時大部分就已經發育完全了。在此之前,你的孩子不大可能會經常觀看3D電影,或是玩3D視頻游戲。而且不管怎樣,3D影像跟孩子從出生到滿3歲時在現實生活環境中看到的東西,非常相似。 但另一方面,眼疲勞、以及運動眩暈引起的惡心,可能才會是個問題,特別當你的孩子大到可以在電影院里看電影了。 持續的變化、兩眼所看到圖像的誇張差別、昏暗的燈光、快速向你襲來的圖像、以及聚焦的變化,對一些觀眾來說可能有點難以適應。如果你的寶寶覺得惡心,告訴他閉上眼睛幾分鍾,或是嘗試坐得離屏幕近些或遠些。 有些人比別人更容易感到眼疲勞和運動眩暈。如果你的孩子兩眼視線不一致,比如斜視,他看3D電影時更容易感到疲憊、頭痛或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