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李時珍觀後感八百字
李時珍是明朝著名的醫學家,這部電影講的就是他寫《本草綱目》的故事。
小時候,李時珍和爸爸坐船時,李時珍想繼承爸爸的事業---學醫。但是當時醫療條件差,學醫也很苦,所以他爸爸說:「你學醫就像這艘船一樣,不僅要度過風風雨雨,還要逆行前進。你願意嗎?」「我願意,爸爸!」李時珍回答道。他便開始學醫。
直到有一天,李時珍發現醫學書上有的草葯沒記載;有的作用沒寫;甚至有的草葯作用記錯了。李時珍就把改寫草葯書的想法告訴了當地的一位官員,那位官員氣得臉都發紅:「什麼?要修改歷史書?」「是呀!」李時珍答道。「那可不行,你這等於改寫了歷史!」
李時珍回家後,一直想學醫的龐憲拜他為師。就這樣,他們倆毅然踏上了改書的路。
一路上,他們經歷了許多困難。有一次,李時珍好不容易改寫的《本草綱目》被一個凶惡的道士差點燒成了灰燼。但在這重重困難中,李時珍並沒有放棄改寫醫學書,還更加努力。功夫不負有心人,27年過去了,李時珍終於完成了新的《本草綱目》。
有一天,李時珍腦海里突然想起爸爸對他小時候說的話,就跑向小時候去過的大海上。這時,大海風平浪靜,沒有船,也沒有風,但他爸爸的話語卻一直在耳朵旁回響。
李時珍死後的第三年,他編的《本草綱目》使萬民得福,最終達到了他的心願。
我覺得我們要向李時珍堅持不懈、永不放棄的精神學習!你們呢?
❷ 寫一篇想對李時珍說的話的作文兩百字.
李時珍
李時珍是明朝的一位偉大的醫學家和葯物學家,他是湖北蘄春人,李時珍作文.李時珍家世代行醫.他父親醫術很高,給窮人看病常常不收診費,但他不願意自己的
兒子再當醫生,因為行醫是被人看不起的職業,但是李時珍可不這樣想,他看見醫生能救死扶傷,解除病人的痛苦,就從小立下志願,要像父親一樣為窮人看病.
李時珍因為看見舊的葯物書有不少缺點;許多有用的葯物沒有記載,有些葯物只記載了個名稱,沒有說明形狀和生長情況,還有一些葯物記錯了葯性和葯效.他想,
病人吃錯了葯,那多危險啊,於是,他決心重新編寫一部完善的葯物書.
為了這部葯物書,李時珍親自到各地去采葯,他還拜訪了千百個醫生,老農,漁民和獵人,向他們學到了許多書本上沒有的知識,小學四年級作文《李時珍作文》.
還親口品嘗了許多葯材,判斷葯性和葯效.
幾年後,他回到蘄春老家,開始寫書.花了整整27年,他終於編寫成了一部新的葯物書,就是著名的《本草綱目》.
這真是一位偉大的葯物學家和醫學家李時珍.
❸ 25課李時珍讀後感怎麼寫
造七級浮屠莫若救人一命,醫世療人必賴靈丹妙葯,必需妙手回春之奇醫。古曾有名奇醫,著本名書――《本草綱目》,此人承繼家學,普濟蒼生,醫術精湛,更有著常人無法具備的毅力和勇氣,他就是我國明代葯聖-李時珍。
讀完了《李時珍的故事》,看過了一代偉人的成長,我有了許許多多的感悟。從李時珍先生身上,我看到了信念、毅力以及勇氣。
李時珍之信念
李時珍的家族世代為醫,普救眾生。李時珍幼時,身體虛弱多病,後經中草葯調制方得健康。自七八歲時,他就常和父親一起種植草葯,與母親一起談論葯草知識。在家庭醫葯世代的熏陶下,李時珍也逐漸對醫葯產生了興趣。三次未中的官宦考試,讓李時珍打消了「科舉致仕宦遊之路」的念頭,毅然棄儒從醫,子承父業,一心鑽研醫葯,這個決定為李時珍以後的醫學道路奠定了基礎。少年時代,李時珍就聽父親說,古代中國有一部專記葯名、葯性、葯效的著作,通稱《本草》。他對本草充滿了好奇心,少年的聖神仰慕更激起了他對醫學的興趣。
李時珍之勇氣
因為學醫的人一般都要從讀《本草》入門,李時珍認真仔細閱讀,深入研究,把書讀的很透,但是,在細讀之餘,通過行醫實踐他發現許多葯物是《本草》葯書上不曾記載,還有些記載經他反復驗證,覺得不太可靠。有一次,李時珍親眼看見一位病人,因為誤食葯物,而使病情更加嚴重。這是他意識到醫學的重要性,更是他有了勇氣,指出《本草》中的錯誤以及重新編輯《本草》。
李時珍之毅力
為了重新編輯《本草》,他不僅訪醫問葯,解決古書中的疑問,還自己親自動手,用實踐、經驗說話。他曾經聽聞西邊龍宮的北面山頭上,有一種叫榔梅的植物,吃了它,便可長壽不老,他特地跋涉幾十里山路去採集,經過試驗,得知榔梅是一種止渴的果實。他不恥下問,有疑必求其答,本草中經常提起「芸苔」,李時珍不知那是一種什麼葯,翻閱古書,也為見其答,經過詢問與自己種植,才知那是一種植物,俗名「油菜」。為了了解白花蛇,他親自登上龍峰山,捉捕白花蛇,觀察其習性與特徵。他還踏上武當山、太和山···仔細嘗百草,觀百物,白日在深山中采葯,晚上在簡陋的住處研究草葯,整理筆記。這一切一切的努力,都為《本草綱目》的內容增添了真實性,而這一切,都與他付出的努力和他不屈不撓的毅力息息相關。
一個人能成功,因為他有信念、有勇氣、有毅力,李時珍的成功更加證明了這一點。我們要象李時珍先生一樣有信念、有勇氣、有毅力,才能成就明日的輝煌。 科學的巨人——李時珍,連同你的《本草綱目》,將永遠留在中華民族的光榮史冊上,永遠鐫刻在我的心上,世界人民的心上!
我國古代取得了光輝燦爛的科學成就,涌現出一批傑出的科學家,李時珍就是其中一位。他是一名醫學家,他創作的《本草綱目》被譽為「東方醫葯巨典」,這部書不僅讓中國人受益,更傳播到世界各地,成為世界人民的寶貴財富。1518年,李時珍出生在一個醫葯世家。鄉試失敗、苦讀醫學經、救治貧民、親嘗草葯、發奮讀書……這些精彩故事涵蓋李時珍的一生。1593年,李時珍去世。從李時珍身上我學到了很多寶貴的品質。在李時珍已經家喻戶曉的時候,她還去請教別的醫生,這一點值得我們學習,我們 要 ( yào ) 是遇到困難自己解決不了的時候,我們要去請教別人,也要請教比自己差的人,要不恥下問。李時珍勤奮刻苦學習,他那是的條件那麼不好,我們現在有這么好的學習條件,更要比李時珍更刻苦學習,學習不能只是3分鍾熱度,要持之以恆、堅持不懈。不能半途而廢,半途而廢將一事無成。李時珍對於前輩書中的話都親身實踐後才下結論,我們不能輕易相信別人的話,要去實踐才行。
❹ 中國名人故事讀後感李時珍
《中國名人故事 李時珍》讀後感
醫生,在現代社會里被人尊稱為「白衣天使」,可在明代,醫生的社會地位卻很低很低,甚至與「巫卜」一起列入「九流」那類職業里。在這樣的社會環境里,竟出現了一位流芳千古的名醫——李時珍。
李時珍的一生都奉獻給了醫學。重修《本草》是他為醫學作出的最巨大的貢獻。李時珍為了重修《本草》,歷盡了千辛萬苦:他觀察動物,核實前人的記述;他採集礦物,研究葯用礦物;他為了了解葯用後的反應過程,甚至拿自己當試驗用體會葯力……但值得慶幸的是;他的艱苦沒有白費,他成為了世界人民公認的偉大醫學家!
李時珍為了研究醫學,可以不顧生命危險。可是我,在困難面前總是低頭,沒有恆心,沒有耐性,不好問也不好學……想到這里,我下定決心,一定好好兒向李爺爺學習!
我,一名小學生,以前對自己以後的路該怎麼走,我很是迷茫。但是,當我讀完《李時珍的故事》後,我終於明白了:只要你「活到老,學到老」;只要你「一步一個腳印」;只要你有目標、有行動、有恆心;只要你能像李時珍那樣不折不扣地學習,一切願望都能實現!
「真難!」我又為了一道難以計算的數學題而頭痛。「是做?還是不做?」我猶豫不決。就在這時,我腦海中又浮現出李時珍不顧生命危險嘗百草的情景,心裡想到了他所遇到的更大、更艱辛的困難。「我這點小困難算什麼?」我靜下心,「對,我的目標是作對它!」學著李時珍,我認真分析起這「病」的「病因」,一邊又拚命思考這「病」的「治法」,開什麼「處方」……一切手段都嘗試過了,怎麼?我這笨腦袋就是不開竅呀!「好!軟的不行來硬的!」我將上課時所有的「治病法」都一下子抬了出來。在我的「非常手段」下,「病魔」不得不束手就擒。「謝謝你!偉大的老師,不,是引路人!你讓我這只迷路的小羊羔,又重新找到了回家的路!」
科學的巨人——李時珍,連同你的《本草綱目》,將永遠留在中華民族的光榮史冊上,永遠鐫刻在我的心上,世界人民的心上!
❺ 電影: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觀後感500字左右
從讀了《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本書,讓我明白了,毅力也是成功之本,是一種韌勁,是一種積累。荀子有雲:「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毅力,它的表現往往是一個人在挫折中所展示的一股力量,有了毅力,人們就不會向挫折和困難低頭,而會更堅強地去面對。
這本書主要寫了主人公保爾?柯察金小時候的生活十分艱苦,不是被母親責罵,就是受神父冤打。但他憑著毅力,仍然堅持生活,並立志要從軍。保爾?柯察金長大後,終於實現了他的志向——當一名軍人。從軍期間,受到了老一輩的栽培和教育。自身又長期實踐,他憑著毅力,在勞動、戰斗、工作各方面刻苦學習和嚴格要求自己,終於鍛煉成具有崇高理想、堅毅的意志和剛強性格的革命戰士。他把整個生命和所有精力毫無保留的地奉獻給世界壯麗的事業——為人類的解放而斗爭,努力使世界和平!這種精神是多麼可貴啊!如果保爾?柯察金沒有憑著毅力,他怎麼可能煉成一個有崇高理想、堅毅的意志和剛強性格的革命戰士呢?
讀了這本書,我才領悟到:一個人的毅力是對他的一生是有很大影響的。就拿這本書的主人公來說吧,他一生的命運非常坎坷,然而他憑著什麼讓自己活下去呢?是毅力,是毅力給了他無窮的力量,像他這樣,十幾歲就立足沙場,奮勇殺敵,在沙場上,他被砍了好幾刀,仍然大難不死,為什麼呢?還是因為毅力,年輕的他後來疾病纏身,但他依然忘我的工作著,有休假的機會仍然工作著,毅力真是一種鍥而不舍的精神啊!
生活在我們這個時代,遇到困難,只要勇敢地去面對,我們就會發覺,我們也是有毅力的。人的一生很精彩,有著酸甜苦辣,也有離別時的傷心,不然,怎麼會有重逢時的喜悅呢?在我們的人生中,要想一步登天,那永遠是不可能的——從古自今,有哪一個名人志士是一步登天的呢?沒有,他們都是在挫折中鍛煉了自己,使自己成為千古佳話。我們不要以為當一名作家寫書是一件很簡單的事,因為在寫書的過程中往往會遇到挫折和困難,只有這堅強的毅力才能夠克服這困難和挫折。例如:馬克思寫《資本論》用了40年的時間,李時珍寫《本草綱目》用了30年,司馬遷編《史記》歷史用了20多年……古今中外,有誰能夠一步登天呢?
毅力也需要堅持,在堅持的同時也需要毅然斷然的決斷,正所謂「當斷不斷,反受其害」。有毅力的人面對考驗能斷然初之,又有利於持之以恆。為什麼說毅力也是成功之本呢?因為,只有堅強的毅力才能克服前進道路上的種種困難和挫折,才能獲得成功,所以堅強的毅力是通向成功的捷徑。
看了《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我的內心有了極大的震撼,作為一名中學生,我知道了我應該做什麼!
❻ 李時珍上山采葯讀後感
明世宗即位四十幾年,盡情享樂,但是他又擔心自己一天天衰老下去,有朝一日死掉,快活日子就過不下去。於是,他就千方百計尋找一種長生不老的葯方。
公元1556年,朝廷下令各地官吏推薦名醫。當時封在武昌的楚王,把正在王府里的醫生李時珍薦給太醫院。李時珍是蘄州(今湖北蘄春,蘄音qí)人。他的祖父、父親都當過醫生。父親李言聞對葯草很有研究,李時珍從小受父親的影響,常常跟小夥伴一起上山採集各種葯草。日子一長,他能認得各種草木的名稱,還能知道什麼草能治什麼病。他的醫葯知識漸漸豐富起來。
但是,在那個日子裡,做一個普通醫生是被上層社會看不起的。李言聞自己是醫生,卻要李時珍讀書應科舉考試。李時珍在父親督促下,在十四歲那年考中秀才,但是以後參加舉人考試,三次都沒有考中。別人都替他可惜,李時珍卻並不因此失望。他的志願是做個替百姓治病的好醫生。
打那時候起,李時珍就一心一意跟他父親學醫。正好在這一年,他的家鄉發生一場大水災,水退以後,又流行疫病
我要學習李時珍的精神
❼ 李時珍的故事150字作文
我讀的名人故事有很多很多,如:《數學家華羅庚》,《青黴素的發明》,《李時珍采葯》……今天我要給大家講的就是《李時珍采葯》了。
李時珍是一位非常著名的醫學家,他從小就跟著他的爸爸一起去為人治病,找些草葯種在他們家後院園子里。李時珍長大以後決心收藏各種草葯來醫治各種頑症。為了採集草葯,他不怕危險,常常跑到野獸出沒的地方。有一次他聽說有一種吃了讓人長生不老的仙葯叫「榔梅」,他找來一看,原來是一種很奇怪的果子,吃了以後可以解渴,葯性也只不過和李子、梅子一樣。還有一次他聽別人說有一種紅色的草葯,吃了以後筋骨立刻就不疼了,他冒著大雪,趕到那親自調查並品嘗。後來名氣很大的李時珍還去過北京,虛心向別的名醫請教,用前人和自己的經驗進行總結,最後寫下了葯物學巨著《本草綱目》
這個故事讓我懂得只要虛心學習,堅持不懈,勇往直前,就能到達成功的彼岸
❽ 李時珍是怎樣的一個人作文
李時珍是我佩服的一位醫學大師。
李時珍是我國明朝時著名的醫學家。在他小時候,他的父親希望能考取功名。他曾三次參加科舉考試;但是都沒考中,從那以後,他立志要當一名為天下老百姓治病的醫生。他就一心一意學醫,不計報酬的為老百姓服務。
李時珍閱讀了大量的古代醫書,醫術越來越精湛,很多疑難急症,在他精心的治療下,都能轉危為安。老百姓都很信任和愛戴他。
有一次,皇上的兒子生病了,找好多人都沒治好,當時皇上找到李時珍,李時珍看了看病人的臉色,然後摸摸它的脈,當即就開了葯方。皇上的兒子吃了他開的葯,病就馬上好了。皇上十他感激他。
後來,李時珍不知疲倦的學習醫術,根據前人的經驗和自己的探索,寫不了著名的醫學著作《本草綱目》為祖國醫學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我要學習李時珍的探索鑽研精神,從小要認真學習,立志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為人民服務。
❾ 《李時珍傳》讀後感450字
讀《李時珍》有感
星期六,我讀了一篇《李時珍》的故事,非常動人!
李時珍是我國一位偉大的醫葯學家,他寫了一本舉世聞名的《本草綱目》。為了寫《本草綱目》這本書,他用了10年的時間,把古代的醫書幾乎翻了個遍,記了很多的筆記,他還親自實踐,到深山野林採集草葯。為了深入研究,他還經常冒著生命危險,吃了一些有毒的草葯。從中可以感受到他是一個非常敬業、不怕千辛萬苦的男子漢。
文章中還寫到他給人看病經常不收錢財,只求別人告訴他一點土方、偏方,一點有關葯材的知識。我從這里可以看出李時珍是一個大好人,還是一個虛心好學的人。
我一定會好好學習李時珍的精神的!
❿ 李時珍讀後感
讀完了《李時珍的故事》,看過了一代偉人的成長,我有了許許多多的感悟。從李時珍先生身上,我看到了信念、毅力以及勇氣。
李時珍之信念
李時珍的家族世代為醫,普救眾生。李時珍幼時,身體虛弱多病,後經中草葯調制方得健康。自七八歲時,他就常和父親一起種植草葯,與母親一起談論葯草知識。在家庭醫葯世代的熏陶下,李時珍也逐漸對醫葯產生了興趣。三次未中的官宦考試,讓李時珍打消了「科舉致仕宦遊之路」的念頭,毅然棄儒從醫,子承父業,一心鑽研醫葯,這個決定為李時珍以後的醫學道路奠定了基礎。少年時代,李時珍就聽父親說,古代中國有一部專記葯名、葯性、葯效的著作,通稱《本草》。他對本草充滿了好奇心,少年的聖神仰慕更激起了他對醫學的興趣。
李時珍之勇氣
因為學醫的人一般都要從讀《本草》入門,李時珍認真仔細閱讀,深入研究,把書讀的很透,但是,在細讀之餘,通過行醫實踐他發現許多葯物是《本草》葯書上不曾記載,還有些記載經他反復驗證,覺得不太可靠。有一次,李時珍親眼看見一位病人,因為誤食葯物,而使病情更加嚴重。這是他意識到醫學的重要性,更是他有了勇氣,指出《本草》中的錯誤以及重新編輯《本草》。
李時珍之毅力
為了重新編輯《本草》,他不僅訪醫問葯,解決古書中的疑問,還自己親自動手,用實踐、經驗說話。他曾經聽聞西邊龍宮的北面山頭上,有一種叫榔梅的植物,吃了它,便可長壽不老,他特地跋涉幾十里山路去採集,經過試驗,得知榔梅是一種止渴的果實。他不恥下問,有疑必求其答,本草中經常提起「芸苔」,李時珍不知那是一種什麼葯,翻閱古書,也為見其答,經過詢問與自己種植,才知那是一種植物,俗名「油菜」。為了了解白花蛇,他親自登上龍峰山,捉捕白花蛇,觀察其習性與特徵。他還踏上武當山、太和山···仔細嘗百草,觀百物,白日在深山中采葯,晚上在簡陋的住處研究草葯,整理筆記。這一切一切的努力,都為《本草綱目》的內容增添了真實性,而這一切,都與他付出的努力和他不屈不撓的毅力息息相關。
一個人能成功,因為他有信念、有勇氣、有毅力,李時珍的成功更加證明了這一點。我們要象李時珍先生一樣有信念、有勇氣、有毅力,才能成就明日的輝煌。 科學的巨人——李時珍,連同你的《本草綱目》,將永遠留在中華民族的光榮史冊上,永遠鐫刻在我的心上,世界人民的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