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求一篇五百字以上的影評..什麼電影都行
電影<<美麗人生>>的影評
這是一部自編自導自演的電影。
這是一部獲得第71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最佳男演員、最佳原創電影音樂三項大獎的電影。
這是一部獲得第51屆戛納電影節評審團大獎及歐洲電影獎的電影。
這是一部被義大利以及猶太民族引以為傲的電影。
同樣,這也是一部被我大學的戲劇老師倍加推崇的電影。
這部電影便是《美麗人生》。它的編劇、導演、主演均是一個人:義大利著名喜劇演員以及導演羅貝托·貝尼尼。
對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猶太集中營中那段悲慘生活,我們從一切可以見到的資料比如書籍、影象等媒介中有所了解,特別是電影,最著名的莫過於美國影片《辛德勒名單》。但是天性樂觀幽默的義大利電影藝術家卻出人意料地從陳舊的創作素材中挖掘出了新鮮的東西,即使在充滿鮮血和死亡的集中營里同樣也找到了一種美麗與人性。這便是貝尼尼的《美麗人生》。
故事很簡單:活潑樂觀的義大利青年圭多是個猶太人,他在一個小鎮遇見了心儀的姑娘多拉,經過幾番巧遇和努力,他終於與多拉結婚,並生了一個可愛的兒子約書亞。可是,好景不長,納粹在約書亞五歲的生日上抓走了圭多一家。為了不讓孩子的心靈蒙上陰影,在慘無人道的集中營里,圭多試圖讓約書亞以為這只是一場游戲。「游戲」結束時,圭多慘死在納粹的槍下,而約書亞得到了「游戲」的最高獎賞。
貝尼尼並沒有把這樣一個陰暗悲慘的題材拍成一部陰暗悲慘的電影,相反,他利用他的天性把它處理成一部處處充滿幽默樂觀的影片,也就是說,把一切有關「惡」的表象去掉了,代之以一種黑色幽默的基調,就象那個教我戲劇理論的老師所說的那樣:「這是一處含著笑的悲劇」。或者,「喜劇化」。
其實這部片子可以分為兩段:第一段是圭多與多拉相見相愛並結婚,這一段的背景音樂始終是歡快明朗的,彷彿小溪流在心中輕輕劃過;而第二段的開始是圭多和他的「公主」進入房間再出現時,他們已經有了個可愛的男孩了——約書亞。音樂立即轉入低沉,但是貝尼尼還是在向我們描繪著這個溫馨的畫面:一家三口同坐一輛自行車,一路上充滿歡聲笑語。
這是一部反思戰爭的影片。
一部反映戰爭的片子,卻不去描寫戰爭的殘酷與不人道,而是通過生活的細節來展示,並且以一種喜劇的手法來表達。這正是貝尼尼的高明之處。他避開了常人所想所感受的,以一種非常規的表現手法來反思戰爭省視戰爭。
這是一部有關父愛的電影。
主人公圭多以他的幽默樂觀機智保護著自己的兒子約書亞,不僅保護的是小約書亞小小的生命,更是在保護著他小小的心靈不受到一切「惡」的侵害。最後,當小約書亞坐在蘇聯紅軍的坦克上睜大著眼睛望著媽媽:「媽媽,我們贏了,我們終於贏了!我們終於可以乘著坦克回家了!」時,所有的一切都變得如此的燦爛,陽光,田野,音樂。這是一曲父愛的贊歌。
這是一部關於生命的影片。
導演拍這部電影的靈感來自雷奧。托洛茨基在等待行刑時寫下的一段文字:"life is beautiful"。貝尼尼想通過這一部電影來展示面對死亡的瞭然心境:人生如此美好,哪怕一時被黑暗所籠罩,我們依然能夠找到美之所在。
這是一部讓所有人都感動的電影。
Ⅱ 豆瓣高分電影排行榜(經典精選100部豆瓣評分排行)
豆瓣高分電影排行榜(經典精選100部豆瓣評分排行)。要知道豆瓣評分排行榜,代表了大多數影友的喜好。而這些電影大多數都是影史中的經典作品,因此,每一部電影都是值得收藏和觀看的,今天昕薇網小編在此精心整理了豆瓣高分電影排行榜100部電影,希望大家收藏慢慢觀看。Ⅲ 電影的影評大約二百字左右,謝謝
《美麗人生》影評
《美麗人生》是義大利著名喜劇演員以及導演羅貝托•貝尼尼自編自導自演的一部黑色喜劇片。影片發揮高度的創意,用一種妙不可言的幽默方式重新詮釋了俗透了的殘酷的戰爭與生命的意義,讓觀眾在淚水中體會了生命的價值。它演繹了二戰時期,一個猶太人在德國的種族歧視下所經歷的「美麗人生」。導演貝尼尼通過這樣一部電影來展示人們面對死亡的瞭然心境:人生如此美好,即使光明一時被黑暗籠罩,我們依舊能夠找到美之所棲。
「這是我的經歷,這是我父親所作的犧牲,這是父親賜我的恩典。」這是影片最後一句台詞。這場美麗的謊言,以愛之名,以父之名,以夫之名。「這是一個簡單的故事,但不易說,有悲有喜,也像寓言,教人不可思議。」猶太青年基督和好友駕車來到阿雷佐小鎮准備開一家書店,途中邂逅美麗的女教師戴麗。兩人好事多磨,終成眷屬。好景不長,基督和兒子因猶太血統被強行送往集中營。戴麗雖沒有猶太血統,為了能和兒子丈夫在一起,毅然同行,在集中營里毅然前同行被分開關押。基督不願讓孩子幼小的心靈蒙上悲慘的陰影,在慘無人道的集中營里,他騙兒子這只是一場游戲。他以游戲的方式讓兒子的童心沒有受到任何傷害,自己卻慘死在納粹的槍口下。
影片借用了喜劇的基本原素,進行悲劇演生與鋪排。貝尼尼極力想營造一種喜劇的氛圍(尤其是前半部分):為追求戴麗,基度冒充從羅馬來的督學在課上跳脫衣舞;開車載戴麗,剎車卻壞了,門打不開,竟從車頂爬出來;屢次小偷小摸地換禮帽;和德國醫生猜謎;玩催眠;把別人的訂婚宴弄成自己的私奔宴,騎著綠馬迎娶戴麗……正是前半部和平生活的歡樂與浪漫,映襯出了後半部集中營的丑惡與殘酷。影片最讓人為之動容的是基度被德國士兵抓住後經過藏著祖舒華的鐵箱的鏡頭。面對死亡,基度走出滑稽的步伐,調皮的向祖舒華眨著眼睛,一如往常的游戲,從容、平靜甚至是快樂。在色彩上,影片完全採用明亮的光線,即使是在集中營里,在比較昏暗的屋子裡,主人公基度與小祖舒華的臉上總是神采奕奕,在他們心中,你總會感受到明媚陽光的普照,給電影最後戰爭的勝利打下無處不在的基礎。《美麗人生》表面上流出的輕松歡快的風格更加放大了戰爭對無辜百姓的迫害,它使人忍俊不禁的同時,又使人因憐憫、緊張、憤怒而渾身顫栗。
該影片之所以在國際上大獲成功並贏得無數人的喜愛,不僅僅因為他給我們的歡笑和淚水,更多的是影片以全新視角所傳達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所帶給我們的影響。他闡釋的人生的真諦,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甚至是將來,都可以作為我們生活追求的目標。那些背負著深重的苦難的小人物在這里演繹出的種種給人得卻是最直接的觀感是風趣逗樂,而悲涼的心境之後才油然而生。「把災難當作游戲,用笑容征服一切,沒有什麼可怕的,只要你的愛人還在,幸福和快樂就永遠不會離你而去」,這是主人公基度一直以來的人生態度,也讓我們明白生活是美麗的,無論它怎樣不盡如人意。
Ⅳ 就你所看的影片,寫一篇簡短的影評(100字左右)
[影評]赤壁影評: 其實我很喜歡 文/ 布衣蘇夢枕
昨天打定主意去看<赤壁>,有朋友知道後,給我留言說:希望你活著回來.在影院,和同去的朋友也戲言說:
我是抱著被雷死的准備前來的.從沒有見過哪部電影像<赤壁>這樣觸目驚心的,難道這電影周傑倫有客串不
成?(媽B的,我又冒犯周董了).豆瓣上,剛上映兩天的電影竟然就有兩百多條評論,首頁更是創紀錄的被《赤壁
》的評論淹沒,縱觀這些評論,多是調侃諷刺,經過這些標題黨的強制教育,我便也無法避免的多了幾十層厚的
防雷護服走進電影院,但卻沒有想到的是,<赤壁>完全不是這些人所說的那麼糟糕,我活生生且樂哈哈的走出
影院,一邊還對朋友說:還不錯,我挺喜歡。
也許是有著先入為主的低要求,所以《赤壁》看的我是驚喜連連,不得不承認,這是我看過的最氣勢磅
礴的歷史片(僅國產片而言),甚至拍著大腿說它是史詩大電影(與好萊塢那部無關)也不為過,如《指環王
》一樣反復出現的俯拍拉伸鏡頭呈現出來的畫面令人激動澎湃,壯觀的場面設計實在是有好萊塢大片的,峰
巒壯闊,人馬飛馳,腥風血雨,旌旗遮日,千里江面上艦船如螞蟻潰堤似的急速前進,大戰前肅穆宏偉的氣
氛烘托的是相當到位。要說電影中最好看的,當然還屬那場八卦陣,拍出了真正大片的范兒,敢說是冷兵器
戰爭場面的經典之作,畫面陣勢龐大,在漫天黃沙之中,萬人井然有序,幾個來回的鳥瞰鏡頭更是震撼人心
,關張趙甘輪流上陣,各有所長,朴刀大刀長矛還有拳頭,簡直是七種武器的三國版,看得人鮮血噴涌。
歷史片就像女人的胸部,場面越大越好,不大哪裡顯得出八十萬軍力,不大你哪裡又能感受得到齊分天
下的浩盪,《赤壁》的場面夠大,但一個女人光有胸部不行,電影光有臉面也是不行的,還需要有飽滿的內
核,〈赤壁〉的劇情設置十分細致,錯亂有致,從孔融祭旗,趙雲救子,出走東吳,智激孫權,孫劉聯盟,
大破曹軍,相比於《三國之見龍御甲》的粗陋難看,〈赤壁〉要顯得嚴謹許多,縱然因為交代細節過多,使
得電影有些許漫長拖沓的感覺,但這些必要的劇情設置對於人物心理性格的激發是很有必要的,《指環王》
不也有讓人看得昏昏欲睡的時候嘛。吳宇森有多年好萊塢大片的製作經驗,必然也知道引導觀眾投入到角色
感情當中去的。他自己也說:「我並非想拍一部叫人沉重得抬不起頭來的《赤壁》。我是想拍一部既有新意
,情感動人,又令人十分興奮的歷史片。如能同時表達出氣壯山河的浪漫,則叫人更為興奮。」吳宇森擅長
拍男人情懷,無論是〈英雄本色〉還是〈風語者〉,都是深情濃郁,悲壯撼人,雖然劉孫之間的惺惺相惜有
些許往日周潤發與李修賢的風采,但〈赤壁〉里人物眾多,感情戲攤薄下來,與宏偉的戰爭場面相比,顯得
氣勢差了很多,達不到情深意透,令人無法深同其受的積壓感情,在血戰之際來個暢快的心潮澎湃。另一方
面,〈赤壁〉中幾乎所有的演員都特別的用力,都想演好這個古代模樣,把演技都神乎其神的發展成了眼技
,每一次的人物之間的對視,都透出意味深長的曖昧,有時還真讓人寒毛直豎,大嘆受不了。
也許是吳宇森太想拍出浪漫三國,對於人物之間感情的處理是太過於細膩,與古代人物含蓄隱忍的性格
不符,《赤壁》被許多人咬住不放的地方也在於此,說是篡改歷史,惡搞三國,與李仁港的《三國之見龍御
甲》同等而論,認為《赤壁》也和《功夫之王》一樣,是對中華文明無禮的顛覆,是對歷史的不尊重,是一
部從骨子裡都透著不真誠的電影。其實不然,只怪對我們對三國太熟悉,腦海里根深蒂固的形象太具體,我
們怎麼可以讓關公不在馬上耍大刀,又怎能讓趙雲長得像陝北農民一樣,再要算上諸葛亮替馬接生,孫尚香
的葵花點穴手,這樣的顛覆,就更加讓人急燥惱火,大罵四方了。
依我看來,這都是雞蛋里挑骨頭的小家子脾氣,對這些人來說,走進電影院,彷彿都是花了巨大的代價
去似的,受了點氣,就好象被導演迷奸了一樣,覺得自己不被尊重受侮辱了,於是一看完電影就把所有的憤
怒都發泄在嘴角之上,舌纏罵得過癮,全然不把電影當人看,試問,如果你不把電影當人看,又怎麼好好的
理解一部電影,又怎麼能接收到電影傳達給你的情愫呢,一部電影終究是眾多人的心血所注,誰也不會那麼
無聊花幾個億隨便拍個片出來。何況,費里尼也說:一部電影,表達真誠比真誠本身要困難的多。他們在真
誠的表達,換成影像傳達至你面前,就變成了不真誠的表述。在我看來,〈赤壁〉盡管在對白和人物表演上
有著不小的垢病,但依然還有壯觀的場面設計,細致的劇情設置,激動人心的視覺特效,怎麼說,這都是一
部有著好萊塢血統的真正大片。對待〈赤壁〉,寬容一些,與其咬住不放(會咬斷的,於它於你都不好了)
,不如把嘴巴鬆鬆開,如錢鍾書說的那樣「為沉悶的人生透上一口氣吧」。
Ⅳ 豆瓣電影 親愛的 影評 600字
這是一個非常現實的題材,現實中,每天都在發生這樣的事情,多得是,田文軍和魯曉娟這樣的父母。
孩子並非一個超大版的錢包,而是你身體的一部分、你的延續,對於很多人來說,這是他們活下去的意義所在。
我們都無法體會那種丟失帶來的巨大空洞感和絕望感。
只是你可以嘗試去感受一下,從演員們精湛的演技里,觸摸到丟失孩子為人父母的疼痛和絕望。
但是從一開始,我就知道,這不是一部講失蹤兒童父母痛苦或宣傳打拐的電影,導演的立足點應是在倫理和法律的沖突上。
事實上,這是一個很討巧的點,也是在打拐背後隱藏的更大更深的關注點。
離婚夫妻面對孩子丟失所引發兩個家庭的動盪,人販子的妻子是否有領養孤兒的權利,生二胎是否對丟失孩子的背叛,為生二胎給丟失小孩開死亡證明的法情沖突,丟失孩子對人販子養母的感情,找回孩子重新與親生父母建立感情和聯系,得不到法律援助的農村婦女,善鑽法律漏洞的律師與法律的沖突,無生殖能力的丈夫把責任推給妻子,司法的灰色地帶,人販子妻子的懷孕,以及埋的副線——教師母親和罪犯女兒,包括你看到的法庭跟一般想像中威嚴庄嚴的法庭也不太一樣。這些沖突所代表的社會意義和沖突本身都振聾發聵。
有法律問題(打拐法的不健全),也有倫理問題,更多的是法律和倫理的沖突,這個內核是非常多好萊塢電影的內核,所以我說這是一個討巧的點。而意義自不必說,陳可辛導演是個文化導演,他和他的編劇思考得很多也很深。我們也能看到這種思考產生的表達野心。
可惜的也在於此,太多想說的,反倒一個都說不好。
影片用了差不多一半篇幅講丟孩子和找孩子的事情,但正如導演所說,劇情真正開始其實是在找到孩子之後。作為電影來說,這裡面的沖突才是有意思和有力量的。但是塞進去的東西太多,顯得太倉促。所以在鏡頭結束在趙薇飾演的李紅琴在醫院里因為懷孕而痛哭時,大部分人的反應是:啊,結束了!而我的反應是:我以為剛開始。
我知道這個結束的意味,但不認可。
影片提出了非常多的問題,也試圖做了一點探索,但並沒有提供導演和編劇的思索。
只是泛泛帶過,然後終結在一種奇妙的荒謬感。
誠然,這個設計很精彩,但這樣一個主題的片子落點放在人販子老婆的懷孕上,無論如何都算是一種有意識的玩弄技巧。
哪怕是結束在孩子帶著一口安徽普通話開始新生活上也好啊。
畢竟,這是一部曾用名為「親愛的小孩」或者「打拐」的片子。
莫要為戲劇沖突走得太遠而忘記最初想表達的東西。
至於編劇,細節處自是動人。包括黃渤訴說後來發現有人騙也是好的,包括片頭在繁雜的網線里找紅繩找網線的特意設計,包括小孩子去看溜冰、那種小孩對另一個世界的渴望甚至貧富差距,包括小孩學方言的細節(之前郝蕾一直希望小孩講普通話,黃渤認為陝西人的小孩就該講陝西話,最後找回來的小孩卻講一口安徽普通話),包括張譯守在黃渤家門口,被黃渤發現時閉上眼睛裝睡、然後給黃渤發的那條簡訊。
而演員,我需要用更大的篇幅容納一些溢美之詞。
黃渤對郝蕾飾演的魯曉娟,有一句評價,「只是我認命,你不認命。」
太准確!郝蕾的美始終有一種不認命的決絕和凄婉。
我記得她下樓的時候,黃渤問她,「你說孩子被拐之後多久才叫她媽媽的呢?」她回頭看了一眼,千言萬語在這一眼,憤怒,悲傷,絕望,痛苦,怨憎,和無奈,終於她什麼也沒說地轉身下樓。
我記得她在那個互助大會上,面對張譯說,「請魯曉娟分享一下。」一陣沉默。沉默是最難演的,而且在片子的開頭,她是一個那麼渴望說話會爭論的女人,在這里她沉默了。很難得的一段留白,沒有周圍人多餘的面部特寫和台詞(雖然對於沒給特寫這一點也蠻奇怪的),但是空氣中存在的那種張力,直到郝蕾突然出聲而崩裂。她哭著說,「對不起,是我把孩子弄丟的。」能夠看到她嘴唇顫抖,緩慢地蹲下去。我理解這種內疚感,聯想到她之前在派出所打黃渤耳光的一場,能夠深深理解這種因為內疚而帶來的巨大折磨,這才是她不吃不喝拒絕丈夫性要求的真實原因,她無法原諒自己甚至無法直面自己的錯誤。而這一刻,她的爆發,才是她痛苦的真正爆發。
還有黃渤痛哭那場,她攔住想要上前的張譯,自然,無聲,瞭然地看了黃渤一眼,將心中的情緒都慢慢地壓了下去。
動人的,都是這些細節,感情,都在眉眼之間。看起來,舉動都平常,細細想,卻是大慟。
Ⅵ 英文電影影評100字
《阿凡達》影評:
Avatar is directed by James Cameron.The two main characters are Jake Sully,played by Sam Worthington,and Neytiri,played by Zoe Saldana.
Clones named Avatars are sent to Pandora Planet to persuade people there to leave the planet so that human beings can exploit a rare mineral.Jake is sent there to control his Avatar.
However,he comes across Neytiri and they fall in love with each other.Jake begins to see that nature and the planet should be protected.At last he and the people there work together to defeat human beings and send them back to the earth.
3D technology and the beautiful natural scenery are the two highlights of the film.The message of the film is simple—human beings should protect nature and live in harmony with it.
譯文
《阿凡達》由詹姆斯·卡梅隆執導,兩個主要角色是山姆·沃辛頓飾演的傑克·薩利和佐伊·薩爾達納飾演的奈提莉。
名為阿凡達的克隆人被送往潘多拉星球,勸說那裡的人們離開這個星球,這樣人類就可以開采一種稀有礦物。傑克被送往那裡控制他的阿凡達。
然而,他遇到了奈提莉,他們相愛了。傑克開始意識到大自然和地球應該得到保護。最後,他和那裡的人們一起努力打敗人類,把他們送回地球。
3D技術和美麗的自然風光是這部電影的兩大亮點。電影傳達的信息很簡單——人類應該保護自然,與自然和諧相處。
Ⅶ 1000字影評作文,初中生水平(10~11年的電影) 急!!!
《玩具總動員3》影評,共1400字左右,僅供參考,請根據LZ自身水平修改
時隔十三年之久後,玩具們的主人安迪已經即將開始自己的大學生活,這些他曾經珍愛過的玩具們面臨著被遺棄的命運,因為偶然,胡迪、巴斯光年和其他一些屬於安迪的玩具們都來到了陽光幼兒園,一所孤兒的幼兒園,這里他們與邪惡的浣熊抗爭,來爭取屬於玩具的權利,同時踏上一條尋找信任、團結以及自身價值的道路。
之前北美影評人對於這部片子的口碑爆棚,很感動,也很飆淚,我本身對於動畫片不是太感冒,同時又是一個哭點極低的人,雖然看到最後也是一直眼眶裡含著些眼淚,不過,我想說的是,從最初看這部片子,就明顯感到了一種懷舊感,而這種懷舊感的背後就是對於自身價值的肯定和追求。
在開場的第一個鏡頭,估計很多觀眾會有似曾相識的感覺,同樣是一次飛天大劫難、同樣是正邪雙方的較量,唯一不同的是皮克斯在對於場面處理上的日臻完善,儼然有做大片的氣場,同樣是精彩的開頭,這一筆致敬第一集,在第一集裡面,正是這樣的場景吸引我認識了胡迪,一個西部牛仔,才恍然大悟,原來這個是安迪童年時玩玩具的想像力罷了,在第三集里,則形成完全反差,我們明明知道會是一場胡迪的想像力,同樣的精彩,但是精彩過後,影片向我們交代的是這樣的場面將不復存在了,因為胡迪長大了,玩具們對於胡迪來說,自身的價值喪失,本想在胡迪身上再次重活價值,但是已經過眼煙雲,所以他們陷入了集體懷舊里,這恰好照應了這個開場的致敬,同時,也將觀眾帶入了自己的童年,我這時候就一直再想,我從什麼時候不再看阿童木了,什麼時候不喜歡看美少女戰士了,什麼時候拋開了自己的玩具而是把眉頭鎖在自己的書本里了。這一切,對於我來說,都像是過眼煙雲,但是回想起來,那個充滿想像力的年代,真的不會重來了。
影片最大的創新就是在於把故事的主視角放在一群會說話的玩具身上,所以整部影片主要表達的觀念,我更願意把他理解為是玩具們對於自身價值重新定位的一次追求一次打拚,而不是講很多觀眾陷入集體懷舊的情懷里,雖然確實能看出這一點來。如果再理解的深一個層次的話,就是皮克斯的隱喻了,玩具即我們自己,我們活在這個世界,不是來得匆匆,去得匆匆的蜉蝣,而是要在不斷的修訂自我價值、尋找自我價值、確定自我價值中度過,我們就是影片中的玩具們,克服困難,尋找失去的自我價值,就好比上帝在天堂里給每一個留下了位置,但想要獲得一個座位,就要學會相互信任而不依賴,相互團結而不依靠,甚至需要的時候,還必須要有直面死亡的勇氣與氣魄,尤其是當我看到這群玩具們在面對即將被垃圾場的溶漿消解的時候,每個玩具手挽手直面死亡的那一刻,真的好感動,好感動。擁有這樣的品質,才能成為上帝選定的天堂的居民。
當每一個孤零零的個體存在的時候,個人意識里不保存自身的價值成分,而一旦他與外界發生關系時,這個渴求得到認可、渴求得到尊重的發自人本體的價值就會越來越強烈,而玩具們的使命是陪伴在主人的身邊,只有當一個玩具常常被主人拿出來玩的時候,這才是它自身價值的所在,當胡迪想拋棄這些玩具們的時候,就相當於它們一文不值,而要得到社會認可、社會尊崇中,就必須不斷地去尋找失落後的自身價值,影片中的浣熊,這樣的反派,在被主人丟失之後,拚命找到主人卻發現主人又換了新的浣熊,在它心中的嫉妒感、得不到任何認可的焦慮與丟臉的情緒左右它的行為,走向了同樣是要失去價值的巴斯光年、胡迪這些玩具們的反面,以其對其它玩具的虐待來達到他內心失去價值的平衡。最後胡迪一群人救下來浣熊,以為浣熊反過來會救他們,沒想到只是裝腔作勢,好比《無恥混蛋》里那溫柔背後的一槍一樣,心理落差,真是唏噓不已。
Ⅷ 影評800字作文
2.《小王子》影評 假如你看到一個愛笑的小人兒,有著金色的頭發,拒絕回答問題,你會知道他是誰。假如這發生了,告訴我,把安慰帶給我,他回來了。 前幾天看過一個韓國影片《小王子》,很受觸動。影片講的是一個叫鍾哲的男人和一個叫英雄的小孩的故事。鍾哲的妻子和兒子因車禍喪生了,之後,孤獨的他懊悔不已,頹廢不堪。直到他遇到了身患絕症且被父母拋棄了的英雄。英雄的可愛與純真讓他想起了自己死去的兒子而且重新燃起了他對生活的希望。於是他常去照顧住院的英雄,送給他一條叫夏基兒的小魚,給他講故事,帶他去海洋館看鯊魚。在英雄最後的日子裡,他與他朝夕相處,帶他去理發,去野外放飛機,去看大海,最後,在海邊支起幕布,為英雄放映自己製作的動畫《小王子》,動畫結束,英雄在那麼多愛他的人的陪伴下閉上了眼睛,永遠地幸福地睡著了。 「你為什麼喝酒?」「為了忘掉遺憾」 關於《小王子》的一切記憶,只定格在了這兩句話上。 還有剛才看到的「希望之花是開在絕望上的」。 不喜歡看悲情電影的原因就是結局會有令人討厭的止不住的心痛和眼淚。還以為這部《小王子》是溫馨的電影。可看到一半終於看出導暑期讀書筆記&影視劇點評精選讀書筆記影視劇點評書評舞台藝術點評讀後感演的用心…為什麼把電影命名為《小王子》。不是抄襲也不是剽竊。只是也在講述一個愛與責任的故事。終究是知道英雄會死掉。可還是心存僥幸的希望會有轉機。最終把電影看完…沒有看到自己想要的圓滿的結局。看完了後,最大的啟發是當我們失去的時候才真正學會珍惜!所謂圓滿,也就是希望讓英雄快樂的活下去。可是…故事的開頭已經註定這是一個悲劇。必然就是必然。依然會有心痛和眼淚。但是…更多的是感謝和感動。 以前看過的一本書《小王子》,來自外星球的小王子在哭泣的時候遇見了狐狸,他讓它做自己的朋友,狐狸卻說:「只要你馴養了我,我才能做你的朋友,如果你馴養了我,生命就回變得多麼美好啊!我不吃麵包,可是你有一頭金黃色的頭發,因此我會喜歡上麥子的顏色,喜歡上風吹過金色麥穗的聲音。當我聽到別人的腳步聲,我會迅速地躲進洞穴,而你的腳步聲卻會像音樂一樣把我召喚出洞穴。」於是,小王子馴養了它。而當小王子最終還是選擇離開的時候,狐狸無怨地微笑著說:「至少,我還有麥田的顏色。」 是的,在生命旅途中,我們會遇到很多人,我們會彼此「馴養」,建立某種聯系,親情、愛情亦或友情,會共同走一段路,會分離,會依依不捨。可是,如果我們也想「至少我還有麥田的顏色」也就沒有太多遺憾了。這「顏色」可能是小時侯睡覺前奶奶講的童話故事,可能是和心愛的人一起看過的星空,可能是和朋友一起談論過的香樟樹。那麼,帶著這些美好繼續前行也不會孤單,內心也會溫暖而堅定。 每顆小星球上都有愛。所以、每當晴朗的夜晚,請你朝著星星笑一下。讓小王子知道,你生活的很好。也讓自己知道,心中永遠有愛。
同學你好,如果問題已解決,記得右上角採納哦~~~您的採納是對我的肯定~謝謝哦
Ⅸ 豆瓣網影評前100的懸疑類電影
http://movie.douban.com/review/best/
你到這兒去看看。
Ⅹ 800字影評作文
舞蹈,功夫
——評析《精舞門》的主題思想
這是一群醜小鴨變成白天鵝的故事,這是古老東方升華西方街舞的傳奇,這是一部舞蹈,功夫大片,強大的舞蹈陣容,超級明星演繹——《精舞門》,給我們帶來了視覺和精神上的沖擊。
街舞是本片的線索,將原本不相識的人聯系在一起。楚東出生在武術世家,但他從小喜愛跳舞。由於跳舞,他使得妹妹從高處摔下,造成失明。也是因為跳舞,他交到了共度難關的兄弟和知心的朋友。
楚東少年時期由於跳舞,疏忽了旁邊的妹妹,導致妹妹失明。多少年來,楚東心中一直存有對妹妹的歉意和把妹妹眼睛治好的希望,正是這一點,讓楚東帶著他的兄弟們沾上了街舞大賽的舞台上。
影片最精彩的一部分是楚東帶領功夫小子參加比賽。從完全照搬別人的舞姿,到自己開始編舞,從完全西化的街舞到融有中國功夫的街舞,我們看到了中國功夫正在一步一步地融入街舞中,讓西方的現代街舞擁有了神秘的東方色彩。在決賽前夕,功夫小子與對手都在緊張的訓練,導演用了蒙太奇的手法給我們展示這一幕幕,一邊是西方化的街舞,一邊是融入武術的街舞,形成了強烈的對比,給人一種視覺的沖擊。
如果說導演前一個蒙太奇手法的運用讓我們看到東西方文化平分秋色,那麼後一個蒙太奇手法的運用就可以看到中國功夫以強大的的實力而勝利。場內是楚東帶領的功夫小子跳著帶有鮮明功夫色彩的街舞,場外是二叔在運用中國功夫與別人打架。二叔提前結束戰斗並取得勝利也預示著功夫小子的勝利也在不久之後。最後一個動作,對手鍾少雄完成了一個漂亮的倒立,對楚東說:「這才是街舞。」楚東則運用爺爺教的功夫完成了一個更加完美的倒立,對對手說:「這不是街舞,是中國功夫!」與其說楚東用舞姿打動了觀眾,不如說使用功夫打動了觀眾。
影片除了跳街舞這一條主線,還有一條副線,就是楚東與TlNa的愛情。TlNa是一名金牌DJ,當她看到楚東跳舞後,發覺自己已經麻木的雙手又蘇醒過來,這里邊不僅僅有愛情的力量,更重要的是中國功夫的力量。
影片還有一條線索,是功夫小子歷盡辛苦終於站在了冠軍的領獎台上。從某個角度上看,這可以看成一部勵志的電影,但是卻有一種後勁不足的感覺。在強大的中國功夫的力量下,它弱化的不僅僅是西方化,還有勵志的成分,這一點破壞了這一部電影的完整性。
影片的結局似乎是喜劇,形式是熟悉的大團圓式,其中夾雜著西方的文化,這與影片略帶悲劇色彩、純中國化的開場形式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預示著主人公楚東的生活越來越好,也代表著一種希望,一種導演對於中國功夫,乃至中國文化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