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資訊 > 如何評論電影中的壞人

如何評論電影中的壞人

發布時間:2022-08-08 19:11:23

A. 如何評價電影《惡人傳》

連環殺手是牽動整部電影的關鍵,金成圭演得不是不好,陰鷙、變態感和些許的高智商都有,但整個劇本對這個人物的描繪是空洞蒼白的,完全標簽化。對比下河正宇在《追擊者》的演繹吧,差距還是不小的。

電影不乏一些有趣的小細節,比如警察在與大哥喝酒時不自覺地想將對方作為長輩尊敬,轉身到一半又反應過來把酒倒掉;大哥把傘讓給躲雨的女學生,警察教育女學生不要跟黑社會有瓜葛,反而被對方回嗆更像黑道。有那麼一瞬間,兩個人的精神是共鳴了,但這份共鳴又缺乏足夠鋪墊,來得突然,去得也快。

B. 為什麼我喜歡支持電影中的壞人

因為我們這個社會的教育是欺騙性的,跟社會的真相是相反的。所謂,竊鉤者誅、竊國者侯。在這種社會,電影的黑白臉譜化就顯得非常虛假,缺乏真實性。實際上不是嗎?說實話,我也接觸過黑社會,他們跟官員沒有道德上的區別,甚至更有操守。

C. 作為漫威系列的電影中的角色洛基,應該如何評價它

好吧,啰啰嗦嗦說了一大堆…文筆不好,沒有辦法直觀的表達我的想法(扎心)……大致就是我的想法啦。

D. 如何評價電影中滅霸這一角色

有種「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感覺。與滅霸的手下相比他並不那麼邪惡殘忍。他尊敬鋼鐵俠,因為鋼鐵俠為了守護地球拼盡自己的一切,他理解緋紅女巫,為了保護和平親手殺死摯愛,這代價太大了。滅霸說過「維護宇宙平衡並不有趣。」在此過程,滅霸也付出了許多代價,他去過一個又一個星球,戰勝過一個又一個像復仇者聯盟的對手,遇到他在消滅半個星球的人口時,必然也是傷痕累累,看看滅霸臉上的疤就知道了。

E. 怎樣去評價一個好人和一個壞人

於這個問題,想了很久。
衡量任何人和事物,從不同層面,有一個不同標准。這個標准不是真理(或者也可稱著相對真理),而是一個公理,就是最多數人們認可的一個比較合理的標准。
今天,我就從行為規范和品質表現兩個大方面談一談。
一、行為規范
至少目前,我認為這個標准主要包含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是法律、二是道德、三是邏輯,符合相關規范為好,反之則壞。
所謂好人,或者壞人,其表現方式無非是想和做兩種。比如,有的人想了壞事但沒做,有的人做了但沒有想,有的人想了也做了。從法律的角度說,無論你想沒想,做了就是違反了,就是壞了。從道德的角度說,想了或者做了都是違反,都是壞。從邏輯的角度說,存在就是必然,想了或者做了也未必就一定是壞。
如同真善美的難以統一,行為防範方面的三個標准法律、道德和邏輯並不一定統一,很多時候甚至是相違背和抵觸的。一個人想了或者做了一件事情,它可能合法,但不符合道德,或者符合道德,但不合法,或者合法也符合道德,但不一定符合邏輯。
(關於法和德,大多數人都可以理解,但邏輯,或者讓人難以理解,我便提出來累贅兩句。法律的本質是人們需共同遵守的硬性行為准則,實際上是一個國家工具,是當權者管理非當權者,治理國家的硬性工具,主要是從行為上去規范人。道德呢,其本質是人們需共同遵守的軟性行為規范,實際上也是一個國家工具,所以不同朝代有不同的色彩,主要是從思想上去約束人。以上二者,都有很強烈的主觀性和時代特徵,故而是短時間里的標准。所謂邏輯,就是跳出主觀和時間局限,立足真實和人性,客觀評價和約束,不為政治服務。舉一個例子。甲的父親被乙暗殺了,乙的手法很高,法律無法制裁,甲反過來奸殺了乙的妹妹。如何評價此事件中的甲呢?首先,從法律的角度說,他違法了,就是一個壞人;從道德的角度說他殺人、淫人,違背了道德,他是一個壞人;但是,從邏輯的角度說,乙殺甲的父親,讓甲痛苦,且法律無法約束,甲的舉動是符合邏輯的,從這個角度說,甲不是壞人,而且因為他的行為符合邏輯,甚至是好人。)
同時,想和做,只有做可以量化,想很難得到有效的約束。
因此,我們可以認定,從行為規范的角度說,沒有絕對的好人,也沒有絕對的壞人。每一個人,用不同標准去衡量,就會有不同的結果,甚至用同一標準的不同形態衡量,結果都會有所不同。
二、品質表現
所謂品質,就是若干矛盾的、對立的人格性質集合。比如真實與虛偽、勇敢與懦弱等等。這些矛盾的東西,感情色彩很強烈,非此即彼,就任何一個層面,都可以立見好壞,如同PH試紙關於酸鹼的測試和衡量。
品質其實就是人性在個人身上的不同體現或凸現。人性是矛盾的,如同天地、陰陽、正反、好壞的統一。人性本身是客觀的,包含矛盾對稱的兩個方面,如同國家、社會、世界,甚至宇宙所包含。這個世界,沒有任何一樣東西是獨立存在的,必然有其對立面,在人性里頭也是如此,沒有單一的人格特性(我經常覺得以前和現在一些學者們關於人性本善、本惡的爭論非常之可笑,人性如同獸性、如同社會性,如同世界性,爭論的學者們是否要就世界性的善和惡進行爭辯呢?或者就地上一塊石頭的好與壞來斗爭?)。
現在,我們就用品質來衡量人。
一個人在與人交往的時候,如果真誠,我們認為是好,如果虛偽,我們認為是壞(關於真誠和虛偽等矛盾性質的體現,在此不多作說明);對別人負責我們認為是好人,反之則是壞人;對待追求執著是好,反之則壞;對待工作認真是好,反之則壞;有洞察力是好,反之則壞……(以此類推,褒義詞就好,貶義詞就壞,跟「X堅持、X反對」一模一樣)。
鑒於以上,我們的好人自然是要在任何一個方面占據正面,壞人反之,而這樣的好人或者壞人,估計此前沒有出生,今後也不可能出現。人們評價好壞的依據雖然是品質,但非常主觀,對自己好的,基本是好人,對自己壞的基本就是壞人。何止是人對人的評價,社會如此,國家也是如此,對這個團體好的,與其利益保持一致的就是好人,與其作對的必然是壞人(姑且不說自己是什麼東西)。對於個人,無論是處於個人利益還是社會公德,似乎都可以整治壞人(與自己對立的人),大到團體,肯定是為了利益,用更加強有力的手段整治對立的人甚至團體。
人品作為評價人的標准,本身像人性一樣的客觀,按此結果是,沒有絕對的好人,也沒有絕對的壞人。但是,人們總喜歡把標准個人化,功利化,於是就塑造出了十惡不赦的壞人和高大光輝的好人。人品標準的被人為利用,便使人不很信服,好人與壞人的比較就更加主觀化了。以至於有些原本比較壞的人,被評價得完美無缺,有些原本比較好的人,被評價得一無是處。
根據以上,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出來,這個世間,每一個人都有好的一面,都有壞的一面,用我的話說,任何一個人內心的想法都成為現實的話,任何一個人被槍斃十次不為過。我認為,只要不損害他人利益,也便是好人了,也就是「不害人也就是好人「了。任何一個人,作為人。都沒有資格過分指責別人的壞,因為我們都很壞,也都很好。
我在想,要一個人不是太壞,最好不要要求他太好;反過來說,一般太好的人,都有不為人知的太壞。好人與壞人,都還是人,是人就具備人性的客觀,太壞了不是人,太好了恐怕也不是人 好人一生平安.壞人早點完蛋 ;好,壞。我認為這個標准主要包含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是法律、二是道德、三是邏輯,符合相關規范為好,反之則壞。

F. 為什麼有些電影里演的是壞人。特別想殺死他。怎麼到現實中看到他 也會覺得他很壞的樣子

這你得佩服演員的演技了,就去當年還珠格格裡面的容嬤嬤一樣。對於這種人,應該佩服,因為他能演壞人演的能讓觀眾氣憤,這已經是不錯了,現在好多電影電視上的演員有好多都演不出這樣的感覺。。。

G. 如何評價一部電影中反派的作用

有正反派對抗的影片,反派對不會差。他們或智商超群,或價值篤定,若不是劇情要求,或許他們就成了後面書寫故事的主角。他們的表演,有的全程吊打主角,讓你恨之入骨,也有的活在光明面上,讓你討厭又讓你喜歡。很多反派的形象,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H. 如何評價電影《八惡人》

可能因為個人口味偏重的關系,從《罪惡都市》起,昆汀一直在我關注度最高的導演名單之列。《被解放的姜戈》未能拿到奧斯卡最佳影片(所以政治標准高於文藝標准在美帝亦然),著實是一大遺憾——當年我以為這是一部昆汀風格風格大成之作,暴力不再是一味鏡頭前揮刃飆血,而是隱忍、掩飾、壓抑之後的突然爆發而又戛然而止——這種彷彿數十秒內被送上百丈高空卻被一把抽走腳下支架的懸停感,是之前昆汀片里未見的心理生理雙重刺激(別忘了《無恥混蛋》里,頭皮還是要仔細割的,蘇珊娜之死還是在一襲紅裙、玫瑰花雨的慢鏡頭和Ennio Morricone的Un Amico的背景音樂中精雕細琢出來的)。然而在暴力美學之路上,昆汀這個E.T.似乎從未想過吃老本,總要玩點新花樣,這次自然也不會例外。所以當朋友跟我說《八惡人》不如《姜哥》好看時,我覺得應該寫點什麼,至少把昆汀這一部片里的新花樣交代清楚,至於好看不好看,各位看官心中自有判斷。

專業和宗教信仰有關,所以本片里用「信念」一詞(不說信仰,是不想和宗教信仰混同)定位八惡人之惡的共同主題。昆汀為了點題,特地在片頭交代出一個十字架上的耶穌像——這貌似是石刻的耶穌像也或者有一層含義:白雪落在其上,而耶穌像卻是深色的,這和我們教堂里看到的耶穌面目不大相符。如果白色的解讀是無辜,無惡,那麼象徵信仰(信念)的耶穌像反而是黑色,這層寓意也算開門見山地點明主題了。

在片中,兩位賞金獵人都抓通緝犯。「絞刑人」的信念,是絞刑架,代表了國家的法律體系。無論賞單上是否有註明「dead or alive」,他都堅持把犯人活著帶回城鎮,他認為只有看到罪犯真的受刑而死,他所知的「正義」才算達成——因此一顆子彈結果罪犯,是frontier justice,是對絞刑執行官(即法律體系)的不尊重。而塞繆爾飾演的賞金獵人,只帶著犯人屍體回城鎮,然而這只是如他自己所說的「讓工作輕松點兒」嗎?從後面的對話中,可知他是一把火燒了一個集中營(連黑人同胞都不放過)的反蓄奴主義者,一個自命覺醒的「被侮辱與被損害者」,他對這個世界不公的反抗,便展現為以手刃白人復仇為樂,末尾一章也有點明:「black man,white hell」。他的信念,或者說所謂正義,就是殺掉那些「罪有應得」的白人。那封偽造的林肯的信和他與「絞刑人'在飯桌前的對話部分很有意思:絞刑人一直都不相信自稱要去red rock當治安官的南方派系某叛軍領導之子,卻輕易憑一封所謂林肯的信就相信了黑人賞金獵人(這不是他智商不足判斷力的問題,而是一個人選擇相信什麼會影響他的判斷)。最後因為堅持把女犯帶回城鎮,不僅丟掉了自己的性命,也連累無辜的馬夫送命(我理解八惡人不包括馬夫和治安官:八惡人指的是兩個賞金獵人,老將軍,女犯,女犯哥哥和三位同夥)。所以馬夫的死,「絞刑人」也是難辭其咎的,這也是這個角色身上「因信而惡」的所在。

女犯人這方面不必多說,就是一群為非作歹的歹徒中的一員。但來救她的她的哥哥,以及其他三位,也都有各自理所應當的信念:妹妹被賞金獵人抓走,要被處以絞刑。作為哥哥,親情所系,豈能不救?親情是匪首的信念,而」設局救妹妹「也是他所知的正義,這跟他們是好人還是壞人沒有關系。而三位匪幫兄弟甘願以身涉險,自然是為了兄弟義氣,這也是他們的信念,幫助兄弟去救親人,即是他們眼中的」正義「。

治安官應該是全片最值得討論也最有意思的一個角色。開始貌似和註定要相遇拼殺的兩派全無聯系,上了馬車純熟偶然,然而其實卻是劇情轉折的關鍵。黑人賞金獵人的詳細背景,偽造林肯信件一事是他和老將軍共同告知眾人的,然而作為南方叛軍領導的後代,他評價父輩的舉動值得尊敬並非因為這樣對,而是稱其為一個「lost cause」,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因此值得尊重。所以他並不相信南方派系的理念,從與賞金獵人的交談可知,他也沒有犯人必須受刑而死的信念,通關全片,他是一個「局外人」,並沒有理由得罪或者支持其中任何一方,最後沒有選擇和女犯妥協的原因,是因為咖啡投毒害死了無辜的馬夫,而自己快要喝咖啡時女犯並未制止。【不妨設想,假如他當時沒有拿咖啡呢?假如絞刑人沒有制止他喝咖啡呢?假如女犯制止他喝咖啡了呢(也許不大可能)?以及,最後他會怎麼對待受傷的黑人賞金獵人(5w美元賞金)這里就有存在主義的調調了,一個沒有信念的人,在選擇信與不信中成為了自己;而善與惡,在這信念的選擇中充滿了偶然性】

小結之,昆汀講了一個細思極恐的故事。人為了信念(信仰)甘願冒死或決意殺人,這信念可以是南北之差,膚色之別;也可以是兄妹之情;手足之義;可以是絞刑架,也可以是一封信。是生是死,是殺是留,全系「信」或「不信」。如果說早期昆汀注重表現揮刃飆血的暴力美學畫面的視覺沖擊,後轉涉暴力的條件與效果的討論,則本片則將暴力放諸哲學和信仰體系中進行了一番觀照:這世間所有的殺戮,無不披著信念(信仰)的外衣。「正義」,一旦成為以「信念」之名的暴力,那就難以與惡撇清干係。行為暴力,實質上是精神暴力的外化。片尾則彷彿在交代,任何錶面的正義在執行暴力之時,背後總有一雙黑手在助力——這里white hell不再指字面意義的白人的地獄,而是正義和善的地獄。

閱讀全文

與如何評論電影中的壞人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電影院會計如何做合並報表 瀏覽:908
電影男主角是個攝影師女主警 瀏覽:466
2015八到12月電影 瀏覽:427
恐怖變異人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354
成龍大哥拍的最新電影片 瀏覽:185
關於西藏動畫電影 瀏覽:305
韓國影片中的電影字幕如何翻譯 瀏覽:167
金融電影電視推薦 瀏覽:247
1905電影如何轉格式 瀏覽:671
英男是日本什麼電影 瀏覽:350
類似愛情電影上映 瀏覽:226
多a夢哆大電影大全 瀏覽:584
好看的大俠電影推薦 瀏覽:740
國內搞笑電影推薦 瀏覽:998
15電影網電影城宅男 瀏覽:456
有關音樂與愛情的電影 瀏覽:167
印度電影主角勇者 瀏覽:634
電影院基金 瀏覽:924
蘇州大光明電影 瀏覽:242
淺淺電影網 瀏覽: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