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盧安達大屠殺的原因
直接導火索是總統專機失事。
1994年4月6日,載著盧安達總統朱韋納爾·哈比亞利馬納和蒲隆地總統西普里安·恩塔里亞米拉的飛機在盧安達首都基加利附近被擊落,兩位總統同時罹難。該事件立即在盧安達全國范圍內引發了胡圖族人針對圖西族人的血腥報復。
1994年4月7日,由胡圖族士兵組成的總統衛隊殺害了盧安達女總理、圖西族人烏維林吉伊姆扎納和3名部長。
在當地媒體和電台的煽動下,此後3個月里,先後約有80萬至100萬人慘死在胡圖族士兵、民兵、平民的槍支、彎刀和削尖的木棒之下,絕大部分受害者是圖西族人,也包括一些同情圖西族的胡圖族人,盧安達全國1/8的人口消失,另外還有25萬至50萬盧安達婦女和女孩遭到強奸。
(1)盧安達為什麼大暑殺電影擴展閱讀:
大屠殺是長期殖民統治種下的一個惡果。胡圖族和圖西族是盧安達的兩大部族,分別佔全國總人口的85%和14%。在歐洲人來到盧安達之前,胡圖、圖西兩個部族之間並沒有什麼矛盾。
殖民主義者在盧實行「以夷制夷」的政策,在兩大部族之間輪番製造矛盾,從而埋下兩者不和的種子。20世紀60年代以前,圖西族占據統治地位,擁有絕大部分土地。
1959年,胡圖族掌了權,對土地進行重新分配,許多圖西族貴族只好逃往鄰國。1962年盧安達獨立,獨立前後就發生過多次部族仇殺,造成大批難民外逃,部族矛盾進一步加深。
1990年10月,僑居烏干達的圖西族難民組織盧安達愛國陣線與胡圖族政府軍又爆發長達3年的內戰,雙方雖於1993年8月簽署了和平協定,終因積怨太甚而未能得到正實施,進而在1994年總統遇難時再度爆發全面內戰。
『貳』 「短短幾十天,進百萬人被殺」,曾經的盧安達大屠殺是因何而起的
是因為法國引起了圖西族的恐懼和仇恨。
胡圖人的權利意識形態指出,圖西族應該被奴役,圖西族應該不惜一切代價平息圖西族的騷亂。長期的族裔沖突導致反對派佔領北部,從而取代了北部的許多胡圖族,而南部的胡圖族經常屠殺圖西族。在國際壓力下,以少年哈比亞利馬納為首的盧安達政府於1993年簽署了停火協議,又稱《阿魯沙協議》。
『叄』 94年盧安達大屠殺的歷史背景
盧安達:地獄之景/系列攝影報道 蒙·諾弗克 〔美〕 1994年/盧安達 從1994年4月6日以來整整100天,盧安達陷入一場慘絕人寰的大屠殺中,平均每天有700人喪生.圖西族政府對其溫和的胡圖族反對者的種族滅絕政策被一個強權派別實施著,就在盧安達中部的一個大平原上.盧安達的每所醫院都被成千上萬等待被屠殺的平民占滿.大屠殺計劃事先已被精確制定,將由執政黨史的軍隊,憲兵和衛隊執行.正如作家德斯苔赫所描述的:"老師殺死學生,雇員殺死店主,丈夫殺死妻子,鄰居之間互相屠殺,為的是自己不一動致於死得更慘."在美國著名記者愛德華·馬龍的關於945年蒲隆地勻德獨立的報道末尾,諾·弗克寫道:"他講了這樣一句話,'我請求你們相信我所說的每一句話,我不過是在記錄所見所聞的東西,但這僅是其中的一少部分,因為對於更多的東西,我只能無話可說.'這些關於盧安達的照片是我一直在編撰的書中的一章,這本書正是對世界上種族滅絕事件的焦點報道.該書出版時將命名為《對更多的東西我無話可說》" 1994年4月6日,盧安達總統哈比亞利馬納和蒲隆地總統恩塔里亞米拉在出席了於坦尚尼亞首都舉行的有關解決部族沖突的地區性首腦會晤之後,乘盧總統專機返回首都基加得,飛機臨近機場時突遭火箭襲擊,兩位總統同機遇難. 事發後數小時,盧安達局勢驟然惡化,以胡圖族為主的總統衛隊同駐扎在首都的反對派武裝,以圖西族為主的愛國陣線之間即刻爆發了激烈的武裝沖突,圖西族女總理烏維林吉伊姆所納遭綁架殺害.發生在首都的這場武裝沖突在很短時間內迅速蔓延到全國各地,並且由兩派之爭發展成一場胡圖族與圖西族之間的部族大拼殺. 內戰爆發後,愛國陣線雖兵力不及政府軍,但憑借訓練有素,武器供應充足等優勢掌握著戰斗的主動權.4月底愛國陣線攻入首都基加利,5月下旬攻勢更為凌厲,22日佔領首都機場,到月底已基本控制了整個首都. 在兩派武裝激戰的同時,占人口多數的胡圖族人,尤其是胡圖族民兵手持鋼刀,棍棒和長槍在政府軍控制區內追殺圖西族人,男女老幼概不放過,有時最多一次就有一二十人慘死於刀,槍之下.而在愛國陣線控制區內,圖西族人也以牙還牙,對胡圖族人大開殺戒.在短短兩個月內,就有50餘萬人喪生,250萬人逃亡鄰國扎伊爾,烏干達,蒲隆地和坦尚尼亞.面臨飢荒的人數達200多萬. 用"殺人如麻,血流成河"來形容當時盧安達的景象看來一點不過分.一位當地傳教士哀嘆:"地獄里的惡魔都不見了,他們全來到了盧安達,甚至把地獄也搬來了."趕往那裡的救援人員說,如果盧安達的屠殺會逐步停止的話,那是因為"已經無人可殺了",但並不意味著殺人者會就此罷手. 據救援人員估計,自從胡圖人和圖西人重開內戰以來,被殺的盧安達人在10—50萬之間,但到底是多少還是個謎,也許是個永遠解不開的謎.路邊的屍體不是被扔進萬人坑裡就地埋葬,就是被扔進河裡"順流而下".這一最新的堪稱創記錄的部落大屠殺使得大屠殺這一概念在20世紀末"煥然一新",而對國際社會制止這聲大屠殺的努力的藐視也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在4到6月的一個多月里,非洲出現了兩件極端相反的事,一邊是南非的大選,那裡的人民在排隊投票,同300餘年來的種族殘殺告別,同過去告別;而另 一邊則是盧安達境內的大屠殺和隨處可見的難民營地,他們是在同未來告別.麥迪遜市威斯 康星大學的非洲問題專家克勞德教授說:"我看到了兩個 截然不同的非洲,最令人絕望的盧安達和最有希望的南非."在南非,人們看到的是民主的勝利;而在盧安達,人們看到的卻是一場很可能波擊下一代的部落殘殺. 據報道,幾千名躲在基加利體育場里的圖西人曾遭手榴彈和炮火的襲擊.聯合國救援人員說每天晚上胡圖殺手都帶好名單來到體育場里將一些人員和知識分子帶走,並拉出10名圖西人一並處死.5月初,有21名孤兒和13名試圖保護這些孤兒的紅十字會人員統統被胡圖人所殺,這些孤兒僅僅因為長得像圖西人而被挑出來"備殺"的,還有人報告說一些牧師因為庇護圖西難民而被活埋. 在大屠殺陰去的籠罩下,盧安達整個國家都亂了套,僅僅在24小時內,有25萬盧安達人涌過邊境逃進坦尚尼亞,使這個國家憑空又冒出一個大城市的人口.這些難民中既有圖西人,也有胡圖人,因為這些胡圖人也擔心,一旦已佔領盧安達東部地區的圖西人威脅攻佔首都基加利的話,一場報復性的大屠殺乃是勢在必行的事. 由於衛生設施已盪然無存,各種流行病:傷寒,痢疾,霍亂及其他疾病自然猖獗起來,它們是難民,特別是兒童的最大威脅.盧安達的沼澤地不消說密布蚊子,山區里的雨季還在繼續,難民營里傳來的全是肺炎和肺結核的乾咳. 一名紅十字會大夫用塑料布搭起的帳篷收留槍打傷的圖西人和100來名被大砍刀砍傷的圖西人,此外就是那些患上流行病的難民.說實話,這位紅十字會大夫也有自己的擔憂,因為他本人也是名難民.他說:"我本來是同妻子及4個孩子住在基加利,但在一個多月前,我不得不丟下她們,隻身前往此地.在過去兩個多星期里,我曾打電話回去,但是沒有人接電話,恐怕她們都完了.我的鄰居都早已被殺光."他有3個兒子和1個女兒,全都不到7歲. 在這樣一個"彈丸之地"的小小國家裡,怎麼會有如此大的仇恨的呢?歷史學家的觀點是:在殖民者撤出殖民地之後,為留下的權力真空就會引起壓迫者和被壓迫者的斗爭.這方面是不乏先例的,印度和剛果就是如此.而盧安達證明那裡的部落沖突原本是西方殖民者一手造成的.一百多年前,歐洲人首次來到盧安達,他們發現這個國家的兩個部落互相幫助,互相依賴,過著和諧的生活.英國著名的非洲歷史學家戴維森說:"他們生活在一個和諧的,心滿意足的社會里,這兩個部落間根本沒有什麼深仇大恨,這完全是殖民制度帶來的." 首先來到盧安達的是英國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又換成了比利時人的間接統治,他們根據膚色渾戔而決定支持膚色較淺的圖西人對這個國家的統治,而且圖西人的外貌更像歐洲人,因此他們被比利時人選中作為他們統治胡圖人的代理人. 比利時人還不時向圖西貴族提供教育的方便,他們為那些想上學的圖西族 首領的兒子定下了最低的身高標准,而這一高度又恰恰把胡圖人排除在外.圖西人還能在官府里找到最好的工作.得克薩斯州大學東非問題專家蘭菲爾說:"這就使社會產生了不同階層,出現了以前從來沒有過的差異."殖民主義的歲月就這樣逐步葬送了幾百年來維護部落和平的社會和政治結構.1959年,長期以來受壓迫的胡圖人反抗了,造反的胡圖人揮舞著大砍刀沖向圖西人,砍掉了他們的雙腳,強迫對方"長得"同他們一樣高.要求獨立的浪潮很快就席捲了這個國家,驚惶失措的比利時人突然拋棄他們的圖西代理人,站到了多數民族胡圖人的一邊.從此以後,比利時殖民者就這樣極不負責任地點燃起胡圖人對圖西人的仇恨,並且把圖西人送給了胡圖人,也是從這時候起,圖西人逃往烏干達,他們在那裡一住就是30年,但始終沒有忘記要奪回失去的權力. 聯合國官員說,在盧安達是"人對人,肉體對肉體,大砍刀對肉體的殘殺".誰也分不清士兵和市民,沒有戰爭規則可言,也不知道同什麼人去談判,胡圖人的軍方負責人說允許聯合國車隊將圖西傷員帶走,但是車隊依舊被胡圖人攔下,傷員依舊被砍死.目睹現場的聯合國官員向記者說:"對方說他們根本不聽什麼軍方負責人的命令." 盧安達的沖突還在繼續. 盧安達:地獄之景/系列攝影報道 蒙·諾弗克 〔美〕 1994年/盧安達 大批盧安達胡圖人因為國內爆發同圖西人的戰爭而逃 往坦尚尼亞的難民營.他們進入坦尚尼亞之前,被收繳了他們用來砍香蕉的大刀.這種大刀也被當作武器屠殺了數不清的異族盧安達人. 4月7日是盧安達種族大屠殺10周年紀念日.屆時盧安達將舉行為期一周的紀念活動,大約20個國家的領導人將被邀請出席.在人們痛悼那100多萬無辜冤魂時,一個愈來愈清晰的事實更令大家驚詫:如果當年介入及時,這場大屠殺其實只需要5000名裝備精良,授權明確的聯合國部隊就能夠制止. 1962年盧安達宣布獨立後,胡圖族與圖西族兩部族之間矛盾重重,多次發生沖突,戰事持續不斷,成為1994年種族大屠殺的內部原因.1994年4月6日,盧安達總統,胡圖族人哈比亞利馬納的座機在基加利上空被導彈擊落,機上人員全部遇難.該事件成為導火索,在盧安達全國范圍內引發了胡圖族人針對圖西族人的血腥報復.在此後3個月里,先後約有100萬人被殺,其中絕大部分為圖西族人. 2004年3月,在盧安達大屠殺10周年到來之際,聯合國秘書長安南在聯合國總部舉行的"盧安達大屠殺10周年紀念會"上發表講話,呼籲國際社會採取行動,防止盧安達大屠殺事件重演.聯合國大會還將每年的4月7日定為"反思盧安達大屠殺國際日",以追思過去,警示未來. 這是1994年4月6日,在距盧安達首都基加利約50公里的一個難民營里,一名孩子坐在地上哭泣.
『肆』 是什麼原因引起94年盧安達種族大屠殺當時國際社會為什麼沒有進行干預
原因是對朱韋納爾·哈比亞利馬納總統感到不滿;沒有干預是因為美國在索馬里進行軍事行動時出現意外「黑鷹事件」。
1990年,僑居在烏干達的圖西族難民組織盧安達愛國陣線(RPF)與胡圖族政府軍爆發內戰。在周邊國家的調停和壓力下,1993年8月,盧安達政府及愛國陣線在坦尚尼亞北部城市阿魯沙簽署旨在結束內戰的和平協定。即將到來的和平令盧安達政府高層中的極端勢力感到恐懼,他們逐漸對朱韋納爾·哈比亞利馬納總統感到不滿,認為他在與愛國陣線的談判中讓步太多。
由於美國在索馬里進行軍事行動時出現意外「黑鷹事件」,因此美國並不想介入盧安達內戰。聯合國在盧安達種族大屠殺事件中表現消極。大屠殺發生的第四天,聯合國安理會通過投票,決定象徵性地在盧安達保留260名維和人員,職責僅僅是調停停火和提供人道主義援助。
(4)盧安達為什麼大暑殺電影擴展閱讀:
盧安達種族大屠殺的相關內容:
1、胡圖族和圖西族原本是共同生活在中非的小國盧安達和蒲隆地的土著族群,胡圖族人數眾多,占盧安達總人口的85%,圖西族佔15%,前者居住在東北高原,從事游牧業,後者居住在西部平原,從事農耕。最初兩個種族的語言、體格和文化都沒有很大的區別。
2、圖西族雖然人數少,但他們的經濟地位高於胡圖族,成為國家的上層統治者,他們把牛借給貧窮的胡圖族,作為回報,胡圖族給予圖西族忠誠和政治支持。
3、德國人走了,比利時人也走了,留下了矛盾日深的兩大種族自相殘殺。拿到政權的胡圖族人,開始讓圖西族對自己以往所受的壓迫進行償還,這償還是血的祭奠,是滅絕的清洗。許多圖西族人流亡鄰國烏干達,在那裡建立了盧安達愛國陣線,與掌握政權的盧安達對峙。
『伍』 震驚世界的盧安達種族大屠殺慘狀 什麼原因會造成屠殺
這次種族大屠殺由胡圖族極端主義領導組織阿加祖(Akazu,即胡圖族理事會,相當於胡圖族長老聯合會)策劃,其目的很簡單:使盧安達這片土地上再無一個圖西族人。
種族大屠殺指的是人為的、系統性地、有計劃地對一個或一些種族、族群、宗教或國民團體進行全體性或局部性的屠殺。
幾個世紀以前,胡圖族和圖西族是基於階層和部落而非種族才被劃分為兩個群體。胡圖族人普遍是鄉下的農民,而圖西族人多數擁有牛畜,這使得圖西族人變得富有並掌握了政權。當歐洲人,特別是比利時人,來到非洲時,他們與圖西族人一同合作加深了這一制度化的鴻溝:基於容貌和身高,胡圖人被視為低等的種族。在比利時傳教士的幫助下,圖西族人強迫胡圖族人工作,同時否認其政治地位並剝奪其接受高等教育的權利。
1962年獨立後,政府也未妥善處理種族問題。在20多年的時間里,盧安達政府一直對圖西族實行種族歧視政策。在大屠殺前的三年裡,國家控制的媒體把圖西族人等同為國家的敵人,大力加以鞭撻,煽起胡圖族人的恐懼和仇恨。一家受到黨政軍多名要人支持的RTLM廣播電台,在大屠殺前9個月,宣傳對圖西族人的仇恨,甚至公開宣布要被消滅的人名單。
1994年4月6日,載著盧安達總統朱韋納爾·哈比亞利馬納和蒲隆地總統西普里安·恩塔里亞米拉的飛機在盧安達首都吉佳利附近被擊落,兩位總統都罹難。有傳聞擊落客機的人便是圖西族游擊隊。
由此拉開了屠殺的序幕。隨之屠殺從吉佳利開始擴散到全國每個角落;從4月6日到7月初的100天,約有100萬人被屠殺,其中大部份是圖西人。另外還有200萬人流離失所。
『陸』 盧安達慘案具體是怎麼一回事
盧安達種族大屠殺(英文:Rwandan Genocide)又稱盧安達內戰,發生於1994年4月7日至1994年6月中旬,是胡圖族對圖西族及胡圖族溫和派有組織的種族滅絕大屠殺,共造成80-100萬人死亡,死亡人數占當時世界總人口1/5000以上,
大屠殺得到了盧安達政府、軍隊、官員和大量當地媒體的支持。除了軍隊,對大屠殺負主要責任的還有兩個胡圖族民兵組織:Interahamwe和Impuzamugambi,同時大量的胡圖族平民也參與了大屠殺。
1990年,僑居在烏干達的圖西族難民組織盧安達愛國陣線(RPF)與胡圖族政府軍爆發內戰。在周邊國家的調停和壓力下,1993年8月,盧安達政府和愛國陣線在坦尚尼亞北部城市阿魯沙簽署旨在結束內戰的和平協定。即將到來的和平令盧安達政府高層中的極端勢力感到恐懼,他們逐漸對朱韋納爾·哈比亞利馬納總統感到不滿,認為他在與愛國陣線的談判中讓步太多。
1994年4月6日,載著盧安達總統朱韋納爾·哈比亞利馬納和蒲隆地總統西普里安·恩塔里亞米拉的飛機在盧安達首都基加利附近被擊落,兩位總統同時罹難。該事件立即在盧安達全國范圍內引發了胡圖族人針對圖西族人的血腥報復。7日,由胡圖族士兵組成的總統衛隊殺害了盧安達女總理、圖西族人烏維林吉伊姆扎納和3名部長。
在當地媒體和電台的煽動下,此後3個月里,先後約有80萬至100萬人慘死在胡圖族士兵、民兵、平民的槍支、彎刀和削尖的木棒之下,絕大部分受害者是圖西族人,也包括一些同情圖西族的胡圖族人,盧安達全國1/8的人口消失,另外還有25萬至50萬盧安達婦女和女孩遭到強奸。
同年7月,盧安達愛國陣線與鄰國烏干達的軍隊反攻進入盧安達首都基加利,擊敗了胡圖族政府。200萬胡圖族人,其中一些屠殺參與者,由於害怕遭到圖西族報復,逃到鄰國蒲隆地、坦尚尼亞、烏干達和扎伊爾(今剛果民主共和國)。數千人由於霍亂和痢疾死於難民營。
2015年12月7日,剛果民主共和國軍方發言人卡松加將軍(Leon-Richard Kasonga)宣布,盧安達問題國際刑事法庭(TPIR)所通緝且一直在逃的9名盧安達大屠殺元兇之一拉迪斯拉斯⋅恩塔甘茲瓦(Ladislas Ntaganzwa)當天在北基伍省魯丘魯地區(Rutshuru)的基耶耶(Kiyeye)村被抓獲,聯合國駐剛果(金)人權聯合辦事處隨即證實這一消息,並要求將恩塔甘茲瓦引渡給TPIR。
『柒』 盧安達種族大屠殺元兇到底是誰
盧安達種族大屠殺元兇是【殖民者】
1994年4月,非洲內陸小國盧安達發生了慘絕人寰的種族屠殺,在3個多月大約100天的時間里,大批無辜平民被殺。死亡人數至今難以最終確定,有的說50萬,有的說80萬,有的說100萬。絕大多數被殺害的是圖西族。當大屠殺發生時,曾經有美國政治人物這樣問道:「誰是好人?」,意思是說兩個相互敵對的族群,哪一個是「好人」。這個提問一方面顯示出美國政治人物的無知,另一方面也顯示出,站在美國的立場,如果是壞人殺好人,美國也許應該管一管,如果是好人殺壞人,美國有必要管嗎?雖然這個問題提得很無知,卻說明美國人的這種心態是確實存在的。但是,幾十萬、上百萬平民無辜死亡,用好人壞人來評價,有什麼意義?
盧安達大屠殺過去很多年後,對於這一大屠殺的反思並沒有結束。西方媒體和輿論一般都將大屠殺認定為種族仇視的結果,並且自我責備地承認,西方國家,包括聯合國,沒有及時制止這一屠殺行為。也有人指責美國在盧安達大屠殺發生後,自私自利,不願承擔自己對於國際社會的義務。而我更傾向於認為,盧安達大屠殺,是西方近代文明幾百年來所有惡果的集中體現。有人說它是難以避免的,即便美國早早出面制止,也阻止不了大屠殺的發生,最多減緩一點屠殺的程度。我認為,這種說法有一定道理。西方文明被植入到盧安達後,盧安達國內沒有多少人意識到這種文明的危害程度,出現大屠殺的結局,是一味照搬西方文明的必然結果。盧安達種族大屠殺,是繼納粹大屠殺之後,最大規模的一次種族清洗,兩者相距半個世紀。
盧安達大屠殺的第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種族矛盾,而這個種族矛盾,完全是西方人一手人為製造的。早在歐洲人開始大航海後不久,16世紀的時候,盧安達就有了自己的國家。那時候,雖然也有圖西人、胡圖人的稱呼,但是,兩者並不是不同的民族,他們使用同一種語言,具有共同的信仰。差別在於胡圖人以種地為生,圖西人以放牧為生。事實上,胡圖人、圖西人的稱呼當時類似於「農民」和「牧民」稱呼的差別,放牧的圖西人如果改為種地了,就被稱為胡圖人,反之也一樣。兩者之間長期互相通婚,並沒有不共戴天的矛盾。將胡圖人、圖西人嚴格地區分開,甚至訂出高下等級的,正是後來進入的西方文明。
1890年,盧安達成為德國的殖民地,德國人首先將圖西人和胡圖人明顯區分開。德國殖民者將歐洲的種族主義理論引入盧安達,生硬地解釋盧安達原先「農民」、「牧民」的差別。德國人說,作為農民的胡圖人是從南邊移民過來的,皮膚更黑、身材較矮等;作為牧民的圖西族是從北邊移民過來的,皮膚較白,身材較高等。而且,由於北邊靠近尼羅河,文明程度更高,因此,圖西人在人種等級上,與歐洲人更接近,屬於等級較高的人種。
在盧安達,所謂胡圖人占人口總數約85%,所謂圖西人約15%。殖民者這種劃分的目的是,利用「等級」程度較高的少數圖西人,幫助殖民者一起統治人數更多的胡圖人。在歐洲殖民歷史上,對於殖民地這種挑撥離間的方式從一開始就存在,在美洲印第安人那裡,他們就經常使用這種方式。這種方式的目的在於,製造殖民地百姓的矛盾,防止他們團結起來,共同對付殖民者。歐洲殖民者在挑起矛盾後,自己便高高在上,處於調解的地位,時不常地利用這一派,打壓另一派。幾乎所有非洲國家現在的民族矛盾,都是歐洲國家人為製造的。
在東南亞他們也採取同樣的方法來維護自己的統治。如今,一些東南亞國家對於華人有著難以消除的敵意,這種敵意的來源,正是當年歐洲殖民者在東南亞統治時期埋下的禍根。當年在東南亞的歐洲殖民者,需要文化水平較高的華人成為他們高質量的勞動力和管理幫手,為此,他們不惜偷運、拐賣沿海地區的中國人。另一方面,殖民者又不想太多得罪當地人,於是,他們便在文化水平較高的華人與文化水平較低的當地人之間不斷製造矛盾,自己左右平衡。等這些殖民者走了以後,他們製造的矛盾,便成為長期難以化解的社會問題。在斯里蘭卡,尖銳的民族矛盾引發所謂「恐怖主義」,其根源也是殖民者挑撥離間種下的。在印度,殖民者這種挑撥離間、製造矛盾的手法,最終導致了三個國家(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和一個飛地(克什米爾)的出現,成為該地區長期動盪的不安定因素。西方這一手法的另一個重要成果就是以色列,他們用強行植入以色列的方式,在中東製造了難以化解的長期仇恨。
說遠了,還是回到盧安達。第一次世界大戰德國戰敗後,它的殖民地大片失去,被其他歐洲國家占據。這個局面對於德國來說,導致後來希特勒為了爭取日耳曼人的「生存空間」而發生大規模的戰爭,此為題外話。德國退出盧安達後,歐洲小國比利時成為盧安達的宗主國。比利時在盧安達推行的種族主義政策,使得盧安達的民族矛盾更加激化。而激化這一矛盾的工具,就是比利時引入歐洲的「科學」。比利時根據歐洲人種學理論,對盧安達的居民進行了大范圍的「科學測量」。在歐洲科學的歷史上,有一門學科叫做「顱相學」。「顱相學」誕生於啟蒙運動時期的法國,最初它的理論認為,顱骨的結構、尺寸等,能夠決定一個人的心理和意識,這種理論的一個實際用途,被認為可以提前發現有犯罪傾向的人。這種理論後來與種族主義結合:既然顱骨尺寸能夠決定心理和意識,同時心理和意識的差異,在種族進化的過程中也明顯存在,那麼,通過顱骨的測量,掌握不同種族顱骨的統計數據,就能判定一個種族的進化程度。雖然經過慘痛的二次大戰後,「顱相學」已經成為垃圾,但是,在它沒有被徹底否定之前,它確實是以科學真理的名義,為種族主義添磚加瓦。
比利時利用「科學」,將胡圖人、圖西人正式分為兩個種族。與此同時,他們又運用了歐洲現代文明制度,將這一種族劃分永遠固定,這個制度便是身份證制度。每一個盧安達人的身份證件上,都標明了種族,並且,這種標記也向後代延伸,只要身份制度存在一天,這一種族的劃分就永遠存在。與此同時,由於「科學」證實,圖西族的進化等級要比胡圖族高,因此,比利時殖民者與德國一樣,在政策上向圖西族傾斜較多。使得占人口15%的圖西族獲得更多的教育機會,盧安達殖民統治時期的政府及社會上層,主要被少數圖西族占據,圖西族也占據了較多的財富。對照來看,英國人當年在斯里蘭卡的做法,造成的後果幾乎一模一樣。當年受寵於殖民者的「民族」,在殖民者走後,成為被迫害、報復的對象,如同在東南亞某些國家的華人。
我們看到,盧安達種族矛盾的原因,一是歐洲人發明的種族主義,二是歐洲人引以為傲的科學。但是,它還沒有完。歐洲人發明的階級斗爭理論、國家主權理論、民族主義、民主制度等等,在後來的歷史進程中,對盧安達的種族屠殺都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殖民地獨立運動在全世界風起雲涌,盧安達也不例外。1962年,盧安達獨立,成立了共和國,建立了三權分立的「憲政」制度,也引進了西方的普選制度,成為一個完全符合西方標準的民主制度國家。但是,盧安達至今仍然是聯合國認定的世界上最不發達國家之一。盲目崇拜西方民主制度的人,是否能從盧安達的苦難里,看清一點民主的真相?
由於歐洲殖民者人為劃分種族,激化社會矛盾,盧安達的圖西族和胡圖族早就開始出現沖突。隨著共和國的建立,隨著民主制度的實行,這種沖突開始具有了國家政策的含義。等級地位較低的胡圖族佔全國人口的85%,民主制度必然對胡圖族有利。西方民主的多黨制,在盧安達自然成為種族對立的工具。占人口絕對多數的胡圖人開始利用民主制度,對曾經高高在上的圖西族實行迫害,大批圖西族人成為難民,流亡國外。這里,又要說到西方文明另一個產物對盧安達產生的惡果。
民族主義是西方近代的發明,但是,這個發明有著內在的矛盾,對於不同的國家,會造成不同的後果。民族主義也可以叫做國家主義,它與國家主權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西方的民族主義有一個標准: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一個政府。對於某些西方國家來說,這個標準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對於盧安達和周邊國家來說,這個標准就是在製造新的矛盾。我們知道,現代非洲國家的版圖並不是自然形成的,看看非洲地圖,筆直的國境線都是西方瓜分非洲的產物。而被瓜分之後,西方殖民地的成果,在前殖民地獨立後,又被新獨立國家在西方提倡的國家主權至上的觀念下照單全收。於是,殖民地劃分的國家版圖,首先確立國家主權,而不考慮民族問題。
對於盧安達來說,兩個主要民族,圖西族和胡圖族,並不只在盧安達存在,周邊國家,例如蒲隆地、烏干達等國,都有圖西族和胡圖族。殖民地留下的國家主義,將不同的民族劃分在不同的國家,並沒有形成像歐洲那樣所謂「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一個政府」。這個政策如果要在非洲實施,結果就只能像印度一樣,原本交錯在一起的不同民族,不得不大遷徙,將同一民族的人聚集到一起。這種方法,一是製造國家之間的對立和矛盾,二是導致無數人失去家園。如同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關系一樣,不管是隔離還是混居,西方文明都在製造著難以化解的矛盾。從盧安達逃亡的圖西族難民,像被以色列逐出家園的巴勒斯坦難民一樣,居住在周邊國家,與周邊國家的圖西族聯合,開始對盧安達的胡圖族人統治發出挑戰
『捌』 盧安達的屠殺是怎麼回是,怎麼會死那麼多人
盧安達大屠殺
圖西和胡圖兩族分別占盧安達全國人口的85%和14%,前者講法語,以農耕為生;後者操英語和斯瓦希利語,從事游牧業。1994年4月,盧安達的胡圖族哈比亞利馬納總統和蒲隆地總統一起乘坐的飛機在盧安達首都機場上空被擊毀,兩位總統雙雙遇難。
從此,盧安達爆發了長達4個月的大屠殺和武裝沖突。根據國際紅十字會估算,在短短100多天里,盧安達700多萬人口中有近80萬人被殺,400萬人無家可歸,其中200萬人逃往國外,釀成了世紀罕見的災難。這次仇殺的被害者大多為圖西族人(占人口多數),不僅如此,胡圖族屠殺者對主張民族和解的本民族同胞同樣濫殺。
此前20年時間,兩族間就曾發生過3次較大的武裝沖突(1959年、1963年和1973年)。盧安達鄰國蒲隆地的民族問題也與其相似,胡圖族與圖西族分別佔全國人口的85%和13%,兩族間也多次發生大規模的流血沖突和軍事政變,造成數十萬人喪生,上百萬人淪為難民。
盧安達大多數劊子手使用的殺人凶器不是槍炮也不是毒氣,而是他們在田間勞作時所用的砍刀、木棍、鋤頭或其它農用工具。在胡圖族極端分子的宣傳中,盧安達國家被比喻為一個大花園,胡圖人極端分子在其中享受著其追隨者們「割掉莠草」、「砍倒高樹(成年人)」和「樹芽(孩子們)」慘絕人寰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