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電影《閃電行動》觀後感
經典老電影!!
很好片子!
② 科技電影觀後感350字
科技電影觀後感
科技電影觀後感
今天下午,學校組織我們看電影,我懷著激動和好奇的心情看完了兩個短片和一個長片。看了電影我收獲很多,那就講一下其中一部片子的內容。
從前有3個人,兩男一女,他們要是時光穿梭,他們走到了一半人走不到的地方,爬上了山頂,拿著穿梭器在山頂,可天氣不好,打閃打雷,一個女的說:「穿梭器導電,快放下,快!」這時一個名叫傑夫的人馬上放下穿梭器拿著往山洞裡跑,可那個穿梭器還是爆炸了,把山洞的洞口堵住了,他們一步一步的到了地下,那個女的說:「往東走」,往東走了有一米遠,這時有出現了一個謎,他們走進去看到有地下水,這是一個叫肖恩的男孩說:「我們必須跳下去」,他們一同跳下去了快到岸時,一個女的憋不住了,其餘人都順利的上岸了,傑夫有自告奮勇的跳下去,把那個女的救上來了,他們還看到了一些鳥兒,傑夫在書上看到說一些鳥兒,在人不在的地方生存,這些鳥兒最後還幫助了他們,他們自己動手造船用幾根粗繩子,綁住一個大氣球,他們在海上遇到食人魚和水龍的襲擊,他們每人拿著棍子對付食人魚和水龍的襲擊,終於把他們趕走了,這時天上突然閃了一下閃電,他們都到了岸邊。。。。。。
驚險和刺激電影我看完了,我看了以後覺得他們都非常勇敢,經歷那麼多的磨難和風雨都沒有打垮他們,我突然覺得我渾身也有一股力量,在以後的學習和生活中,遇到困難,要勇敢的去面對,不要被困難所打-倒,好好學習,做生活和學習的主人,做一個勇敢而有智慧的人。
今天老師從我們班裡選了十名同學,讓我們去看關於科技的電影。
老師一共讓我們看了三部電影,前兩部是短片,第三部是長片。
第一部短片是海底探秘。一望無際的大海到底有多麼的神奇奧秘呢?在一群群魚兒的帶領下,我開始探索海底的奧秘。不一會兒,我看見一隻大螃蟹從岩石後面爬出來,揮舞著大鉗子,好像在炫耀自己的威武;一隻比目魚又出現了,它活蹦亂跳的,可愛極了!這時,從珊瑚中游出了許多海蛇,他們各自扭動著身體好像在跳舞,真嚇人。更讓我驚奇的是,海底居然也有火山和樹林,海底真是太奇妙了!
第二部短片是恐龍的世界。大家一定很想了解一下恐龍,下面就讓我給你們介紹介紹吧。恐龍分為很多種:有兇猛的王龍、有劍龍、有頭上長角的三角龍、有尾巴很長的素龍、有會飛的翼龍,還有溫柔可愛的龐龍,它是食草的。你們知道恐龍是怎樣滅絕的嗎?有一天,一顆巨大的行星一下撞擊了地球,頓時地球上火山爆發,到處都是火球,恐龍即將滅絕,你看,一隻龐龍正在吃草,當它發現有危險的時候想跑已經來不及了。就這樣,恐龍的數量一隻一隻的在減少,直到最後都滅絕了。
第三部長片主要講的是有三個人去冒險,可是由於發生了意外,他們都到了一個沒有人知道的地方,迷路了,但經過他們的不懈努力,最終他們都脫離了危險回到了自己的家。這部電影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危險困境並不可怕,只要我們堅持不懈的努力,沒有不能成功的事,勝利最終就會屬於我們。
當我還意猶未盡的時候,電影結束了,我戀戀不捨得離開了。
③ 求一篇:《舞劇(大漠敦煌)觀後感》
舞劇《大漠敦煌》在深圳的上演已是一個多星期以前的事。而它給深圳觀眾所帶來的視覺沖擊和藝術享受,至今余溫尤存。在文化界,舞劇《大漠敦煌》仍作為一個話題在持續。深圳人當初真的沒有意料到,舞蹈,原來竟能如此的攝人魂魄!我想,震撼應該來自於那一個個充滿「電視思維」的舞蹈場面。
莫高大漠尋夢,創作激情勢不可擋。舞劇在設計這個舞蹈場面時,明顯意識到了個人肢體力量的單薄,於是運用了一個電視思維———「靈感視覺化」,兩段風格迥異的女子群舞代表了莫高心中兩種狂奔亂撞的創作靈感。這與電視上我們看到的一個人悲痛欲絕時插入霹靂和閃電,
舞劇《大漠敦煌》在深圳的上演已是一個多星期以前的事。而它給
深圳觀眾所帶來的視覺沖擊和藝術享受,至今余溫尤存。在文化界,舞劇《大漠敦煌》仍作為一個話題在持續。深圳人當初真的沒有意料到,舞蹈,原來竟能如此的攝人魂魄!我想,震撼應該來自於那一個個充滿「電視思維」的舞蹈場面。
莫高大漠尋夢,創作激情勢不可擋。舞劇在設計這個舞蹈場面時,
明顯意識到了個人肢體力量的單薄,於是運用了一個電視思維———「靈感視覺化」,兩段風格迥異的女子群舞代表了莫高心中兩種狂奔亂撞的創作靈感。這與電視上我們看到的一個人悲痛欲絕時插入霹靂和閃電,舞蹈場面「電視化」可以被看作舞蹈大眾化的一個手段。同時,它更是陳維亞等中國「新生代」舞蹈編導在舞蹈觀念更新大旗下的一次有力的實踐。
一個人舉棋不定時鏡頭切換到層層推進的波浪,如出一輒。「虛」的情
感在舞台上得以「實」化,觀眾視覺豐富了,舞蹈形象也更為飽滿。
月牙沖破父親阻力追趕情郎莫高一節,「電視思維」痕跡顯著。透明的幕布遮擋住的舞台後區,痴情女快「馬」(特製木馬)加鞭沿直線追出,舞台左前角,將軍率一幹人馬作劍拔弩張狀。這是同一時態下兩個不同空間狀態的營造。。舞台上運用此計,是舞蹈場面設計上的一個突破,讓人覺得新穎。
莫高與月牙莫高窟互述衷腸,月牙父的金戈鐵馬將之重重包圍。鏡頭忽遠忽近,描述騎兵鋪天蓋地的強大之勢,強調出一種對比,形成一種沖擊。電視可以利用鏡頭轉換包括「特寫」捕捉同一時空下,同一情勢中不同人物的狀態,我們現在在舞台上看到了同樣的效果。人們的感受似乎已遠遠超出對「動作語匯」的觀賞,而是對一組電視鏡頭的追蹤了。
④ 誰有電影《閃電行動》的觀後感
劇情簡介 】
越南當局不斷在我國邊境製造流血事件,侵佔我國大片領土。越軍以鷹嘴峰為天然屏障,利用行蹤詭譎的"神秘炮群"阻擊我部隊,使軍軍的收復行動嚴重受挫。我軍某師決定組織偵察小隊,潛入敵後消滅"神秘炮群"。小隊代號"閃電",以沉著機智的偵察參謀劉凱華任隊長,帶領足智多謀的姜元、破雷尖兵林小亮、炮位觀測專家方永平、機敏的李久鳴、勇猛的高天虎,在強大的炮火掩護下連夜出發
。越南特工隊長阮雄曾在昆明軍校受訓,熟悉我軍作戰方法。他從情報中得知小分隊潛入的消息,命令加強警戒、嚴陣以待。小分隊潛入敵陣地前沿,擺脫了越軍追擊,直插敵人腹地。掩護小隊前進的高天亮、梁國柱遇一傣女月梅正遭越軍追殺,二人救出月梅,一同追趕小分隊。正當劉凱華、姜元智奪軍需車,率小隊闖過橋頭要塞時,阮雄率部趕到,在盤山公路上展開激烈的追逐。劉凱華決定險中取勝,攀越險峻的鷹嘴峰。月梅引起宿鳥驚飛。暴露行蹤,小分隊落入阮雄布下的"死亡陷阱"。
前臨雷區,後有追兵,形勢險惡。林小亮毅然以血肉之軀,為隊友辟開一條血路。小分隊退守於一個天然岩洞,越軍用燃燒瓶、煙霧彈攻擊,企圖迫降。劉凱華准備指揮小隊突圍。這時月梅露出越南特工面目,奪槍威逼小隊投降。劉凱華使計制服月梅,月梅逃出山洞,被阮雄誤殺。姜元在掩護眾人轉移時犧牲。李久鳴在戰地肉搏戰中為保護通訊設備而捐軀。
總攻時間已到,越軍的"神秘炮群"也被發現。劉凱華正用步話機向師部報告炮群方位;阮雄突然出現,一場生死搏鬥後,阮雄被擊斃。劉凱華用步話機指揮我軍開炮,摧毀了敵人的"神秘炮群"。趙軍倉皇潰逃,我軍乘勝追擊,收復了領土。
觀後感】
這是1987年的片子,但我初賞是在1988年,當時周圍稍年長的人都在議論這部電影,其實現今回想起也算80年代很精彩的的戰斗電影了,戰斗很激烈,場面渲染還不錯......
如今國內描寫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以及其他各戰役的片子層出不窮,惟獨沒有對「中越戰爭」再度提起的影片,其實「中越戰爭」是距離我們最近的一場戰爭,給我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無論裝備還是戰術上都是前所未有的,可90年代後就再無提起「中越戰爭」的影視題材,實為遺憾。
《閃電行動》可以說成功的作到了80年代的精彩,很耐回首的情節,7人的小分隊死傷過半,最後只有3人興存,並成功引導解放軍炮火抹去了越南的隱蔽重炮,影片結尾,越南軍師長在潰逃的公路上被中國戰士用槍榴彈擊斃在吉普車內。
片子很精彩,很耐看,至今仍然喜歡......
⑤ 閃電狗的觀後感
這幾天沒有團,沒事可做,因為跟單位有請了假所以也不想去單位上班,於是跑去男友那看電影,差不多以每天3部的速度看,所以最近影評就會比較多了,還好大家喜歡聽我說,呵呵,閃電狗其實還真的很可愛那。
開場前十分鍾的鏡頭果然展現出3D的強大,男主角波特拚命躲避敵人的追殺,從一條路飛到另一條路,鏡頭不斷地在小狗的視角、直升機、車輛等高速運動的物體上切換,我的心也隨著劇情從60直飈130,波特奮力一跳毛發迎風飛舞,幾乎要奔跑到觀眾席上來(3D的奧妙)。而我,也被劇情一步步的吸引,感動。影片主要講述了男主角波特在一場意外後,意識到自己的超級能力都是虛幻,為了尋找女主人,踏上了自己的坎坷之旅。波特是一隻從小就住在片場,在好萊塢,它是最受歡迎的明星狗,在電視的世界裡,他是一個超級大英雄,無所不能,所向披靡。它用自己的「超能力」擺平一切,保護主人,包括拯救世界。波特和女主人佩妮..波特的超能力——霹靂吼直到有一天它走失了流落街頭遇到一隻說話尖酸的貓一隻熱血但不太聰明的倉鼠…過去總是所向無敵的波特發現自己其實很平凡也陷入一時的失落與仿徨這部電影劇情其實不復雜看到他走失的那刻基本就可以聯想到後面的內容可就是這么一部簡單的片卻賺了我很多的眼淚感人就是波特不氣餒、不消沉、不破罐破摔,勇敢面對的精神——好萊塢大片的一貫精神追求——當然,最終波特成功了。經歷了曲折之後,發現,在現實生活中,也可以做了一個真正的大英雄。觀看完後,覺得好萊塢的動畫片確實非同一般,它不但是動畫片,更是劇情片、科幻片、勵志片。首先,要歸功於技術的進步。3D的效果,更加讓角色形象逼真了。我們從片中看到的流浪貓咪咪在指導閃電狗波爾特如何作出乞討的表情時,閃電狗的面部表情的細微變化,已經顯然不是先前的卡通人物所展示的層次了。然而,技術永遠不是衡量一部電影最重要的條件,如此這般,也就不會有那麼永垂不朽的經典名片了。重要的是,故事切入的角度,有展示的主角的思想的深度,《閃電狗》顯然也已經超越了諸如《獅子王》、《功夫熊貓》等忽然,又覺得從一種角度看,《閃電狗》是《楚門的世界》的卡通版。都是為了娛樂大眾的需要,被人為地設計生活在一個完全虛構的世界裡,從而引發了人們對於該角色作為的「人」的「人權」被剝奪的思考。不同的是,楚門是人,人權!而波特只是一條狗,狗權?扯淡!但同樣的感人,甚至波特經歷了種種磨難之後的那種現實英雄更讓人動容。也是就是這樣,人生是會有不真實的夢幻,當夢破碎的那一天,我們是否能夠活的像一條狗——波特披荊斬棘、心存信念那麼就可以是主宰自己的英雄。
⑥ 觀後感寫一篇
《1942》觀後感
看完這部電影,感覺就像某些人說的一樣——虐心。從來沒有看過如此讓我心酸的電影,從來沒有。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甚至一遍一遍地回憶電影中的每個細節,每個細節表現出來的某種隱喻,某種內涵。
當人們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吃」不能被滿足,於是,我們看到了1942年中原大地上的種種罪惡,種種扭曲,種種我們無法想像,也無法體會的感受。感謝劉震雲先生完成的這一部調查體小說,也感謝籌拍這部電影19年的每一位工作人員,他們所做的種種努力,我覺得和在三尺講台上的歷史老師一樣崇高,讓我們銘記和正視歷史。
在吃不飽的情況下人心都是丑惡的,當你能吃飽別人都吃不飽時人心更丑惡,因為人都有慾望。馮小剛最近的兩部「災難片」里開頭都有「你懂的」場景,《唐山大地震》我覺得那完全就是個俗套,而這一次,在我們感覺到「虐心」的同時,已經說明了它更加真實,更加赤裸地還原了人性。每個人,在基本需求都滿足不了的時候,心都是丑惡和扭曲的。而這個場景,莫言的小說里有幾乎一模一樣直擊人心的描寫。我想這不是巧合。
電影中很多賣自家小孩只為換兩斗米的場景,而狗吃死人的場景,更是讓人膽寒。可是在那個「餓瘋了」的年代,更多的是人牛逼人吃狗,狗牛逼狗吃人,人吃人,大人吃小孩,甚至奶奶吃孫子這種說出來心都要一抽抽的故事。我們無法想像,那是一個怎樣的時代。到底是文明時代,還是蠻荒時代,究竟是新社會,還是奴隸社會。(觀後感www.guanhougan.net) 說出來都有一股血腥味。影片中日本軍官想出來的狠招給災民發吃的讓他們為日本人做事,理由太過充分也太簡單:「他們是中國人,但他們首先是人。」而我說,人是人,但人首先是獸。當日本飛機編隊向雪原中已經不是「手裡有沒有寸鐵」而是還有沒有力氣站著往前邁步子的中國人投炸彈,掃機槍時,成批成片的中國災民倒下,當雪原已經變成「血原」,我相信那些在空中的日本兵體內有某種原始的性能被喚醒,某種蠻荒時代的慾望被滿足。人是人,人首先是獸。獸有獸性。
時刻自詡為「硬漢」,但當張涵予飾演的傳教者逃到一所小教堂,慈愛的神父邊幫他包紮邊和他對話,信仰堅定的傳教者眼神已經開始變得迷茫,直至最後迷惑不已地大喊了一句:「既然上帝贏不了魔鬼,那還信他個求!」;當迫不得已的地主老范的女兒自願「賣身」換米,用「再也不見」來換取父女倆人的活路時,老范噙著淚水,仰天長嘆:「我老范辱沒祖先!」;當栓柱沒能在火車上「拴住」自己的倆孩子,毅然跳下火車找孩子,卻把用老婆換來的糧食落在了火車上,他精疲力盡地追著火車,聲嘶力竭地罵了一句:「火車,我日你親娘!」時,我再也忍不住,極力不讓眼淚流出。
整個電影的基調低沉壓抑,對白簡單真實,充分還原了歷史,讓人們彷彿切身回到了那個時代。我們不要讓歷史埋沒,要讓歷史永遠銘記在我們的心裡,永遠不要忘記歷史帶給我們的教訓和傷痛。
⑦ 黑色閃電觀後感
電影《黑色閃電》觀後感:傳記和歐文斯本人真實經歷比起來還是有一定差距的,比如歐文斯其實從沒被白宮邀請過,現實的傑西提到 「希特勒並沒有怠慢我,在我經過主席台時,他向我揮手致意,而對我有很大偏見的恰恰是羅斯福,他甚至沒有給我一份電報表示祝賀」。
該劇是2016年2月19日加拿大、德國、法國聯合出品的一部傳記、故事、劇情、運動類電影,影片全長約為134分鍾左右。該影片被收錄進了加拿大傳記片榜單第三名,在豆瓣上評分也高達7.7分,可謂是一部很值得觀看的電影,觀眾表示很勵志很治癒人。
該影片講述傑西·歐文斯在1936年柏林奧運會包攬四塊金牌創造三項世界紀錄,以成績嘲弄了阿道夫·希特勒的種族歧視言論成為佳話。
⑧ 求一篇《雷雨》電影觀後感 篇幅不用太長 500字左右就行 謝謝了
三伏天,孩子臉,天氣說變就變.剛才太陽還把柏油路給「烤」化了,連空氣都發燙,到處都是人們「哎呦!太渴了!」的聲音,一腳踩到柏油路上,就會印出一個淺淺的腳印.一滴汗珠掉落在地上,就像灑在餓滾燙的爐子上,「滋」地一聲化成白煙,頓時沒了影兒.
過了一會兒,就狂風大作,大風「呼嚕嚕」地刮著,樹葉發出「沙沙沙」的聲音.一些細枝「咔嚓」一聲斷了.天剎那間變成漆黑的一片.豆粒大的雨點「噼里啪啦」地打在窗戶上.閃電看不慣人間,用幾億負荷的電流「嚓」地一聲劃破了無邊的天際,又好似剪破了漆黑的瀑布;雷公也看不慣人間,發起了勃然大怒,「轟隆隆」的聲音響徹天邊.
陣雨過後,一切又歸於平靜.大街上,人們「嘰里呱啦」的吵鬧聲;樹枝上,小鳥「嘰嘰喳喳」的叫喚聲.真是熱鬧非凡啊!
哦,這是大自然演的一部戲,一部出色之戲!
2.雷雨
暑假裡的一天,天空還是那樣的瓦藍瓦藍,太陽好似一把火,烤得大地直冒煙.忽然間,天色暗了下來,天氣更加悶熱,我心口就像被千斤重的大石板壓住了,氣也喘不過來.一會兒,颳起了陣陣狂風,地上的灰塵被颳得隨處亂竄.大樹在風中劇烈搖晃,好像即將倒下似的.樹枝像千萬條皮鞭瘋狂地抽打著,一些枯枝敗葉全都落了下來.暴風雨要來臨了!
抬頭往天上看,只見滾滾烏雲排山倒海地涌來,有如千萬匹脫韁的野馬,奮蹄揚鬃而來.忽然天空中劃過了一道「之」字形的閃電,給萬物披上了一層銀輝;緊接著一聲炸雷進了我的耳朵,讓人膽戰心驚.而後,暴雨像天河決了口似的鋪天蓋地而來,好像要把這里吞沒掉.雨越下越大,像千千萬萬的珠子從空中砸了下來,氣勢十分龐大.大雨滂沱,電似火龍,霹靂震天.透過玻璃望去,遠處什麼也看不清,大地被一層水霧籠罩著,像給大地蒙上了一層白紗.屋檐上的水多了起來,拉成一條線.大樹小樹在雨里歡快地跳舞,小草也扭動著纖柔的腰肢,歡迎暴雨的來臨.
半個小時過去了,風停了,雨住了,屋檐上的瓦片喝足了水,「嘀——嗒,嘀——嗒」地滴水.戶外空氣好是新鮮,不再那麼悶熱了.街上幾個小孩的笑聲傳進耳朵里,原來他們正歡蹦著踩水塘呢!花草樹木們也吸足了水分,洗盡了它們身上的塵垢,更加精神了.池塘里,小魚小蝦也出來呼吸這新鮮的空氣,欣賞美麗的景象了.
啊,雷雨,它來得快,去得也急.它為我們驅散了悶熱,帶來了涼爽,解除了煩惱.我呼吸著雨後的空氣,心裡十分舒暢.
⑨ 《雷神3》觀後感
作為MCU的第十七部電影,漫威已經很難再犯什麼大的錯誤,這個階段如何在熟悉的配方中找到新意最重要。雷神系列是復仇者聯盟中口碑票房最弱的,這一次漫威請Taika Waititi來當導演就是為了給這個系列注入新的活力,導演也算不負眾望,徹底推翻了雷神前兩部的設定,將雷神這個系列重新定位,目前至少口碑是三部中最好的一部。雷神走喜劇風格倒是一個很正確的方向,前兩部的嚴肅黑暗風並沒有給觀眾留下太深刻的印象,尤其是美隊系列的現實主義風格實在太成功,雷神另闢蹊徑也是意料之中。諸神黃昏是雷神漫畫中比較黑暗的部分,但是被改編成了一部純粹的喜劇作品,很有銀河護衛隊第二部的感覺,同時也是Taika Waititi最拿手的領域。這部電影將漫威宇宙的「fun」展現到了極致,吐槽自黑無底線,笑點滿滿。呆萌,Waititi和斯坦李的客串都特別好玩,尤其是呆萌出場的時候,全場大笑。本尼作為奇異博士的出場也是我最喜歡的片段之一。那一段不僅是兩位演員很出眾,場景的轉換很有Harry Potter的感覺,極具魔法感。電影的劇情被預告透露了很大部分,但是最後的反轉倒算是漫威電影中比較出色的。
克里斯·海姆斯沃斯再一次證明了他的喜劇天分,這大概是Chris飾演雷神最自如的一次。他完美的詮釋了這個角色,無論是喜劇部分,還是流露感情的部分都十分到位。從第一部到現在,雷神終於願意承擔他與生俱來的責任。而且短發的雷神加上閃電的加持實在太好看了,是我最喜歡的一個造型。這一部對雷神的戰鬥力有了更完整的展示,他和Hulk,還有海拉的對戰都相當震撼。這一部中對雷神與班納友誼的展現既搞笑也很溫情。Waititi由人物性格展開的幽默感充斥著整部影片,另一方面,這是雷神對於全局把控最好的一部,他作為一個統治者不同於其他復仇者的特點。無論是對於loki,hulk還是女武神Valkyrie,他很懂得如何將這些人聚集在他身邊,他既真誠同時也很謹慎。
Hulk/班納是我整部電影最喜歡的角色,他出現在熒幕上的每一分鍾都沒有被浪費。這大概是看電影之前沒有想到的。因為版權問題,Hulk/班納沒有機會擁有自己的個人電影。這一次hulk在雷神3的出現是所有漫威電影中我最喜歡的一次,甚至超過了復聯1。這部電影讓Hulk擁有了自己的'性格發展,即使他的表達能力和小孩子差不多。而且這部電影裡面的Hulk就像是復仇者聯盟動畫版直接被復制到大熒幕上。他在承包眾多笑點的同時,角色的深度也有相對的延展,他對認同的渴望和他與班納的共存和對抗,我真的開始期待Hulk的個人電影。(雖然短時間內不可能實現)另一方面,班納即使出現在熒幕上的時間很少,但是馬克叔簡直太贊了。影片結尾的時候,他做出的選擇是影片最感動,也是最搞笑的一幕。
Loki曾經是雷神系列對於復仇者聯盟最大的貢獻,也是MCU第一階段我最喜歡的角色。雷神2的結尾其實讓我對這個角色有很大的期待,Loki從雷神2就沒有做太多事稱得上god of mischief,除了抖森自身的魅力和演技,我並不是很喜歡這個角色目前在漫威的發展方向。Loki曾經就像是一個定時炸彈,總在不經意間帶給你驚喜或者驚嚇,當他的動機太同意被看透的時候,總覺得失去了一部分這個角色的魅力。但是,Chris和抖森在熒幕上展現的默契的確彌補了一些角色的缺陷,雷神和Loki的互動一直是這個系列最吸引人的部分之一。下一次見到Loki應該是在復仇者聯盟3,即使那部電影角色眾多,也希望導演和編劇可以給Loki作為一個獨立角色真正閃光的時刻,畢竟這是MCU最成功的反派角色。
很難有人不喜歡雷神3中的凱特·布蘭切特,她的造型太好看了,從一出場就給人極大的震撼。凱特·布蘭切特的造型讓我真的想問Thor真的不是領養的那一個嗎?因為海拉和Loki從外貌,到衣著,甚至使用的武器都很像。海拉出場輕而易舉毀掉Mjolnir,以及她和所有女武神對戰的那一段回憶是這部電影我最喜歡的動作場面。海拉作為反派一開始鋪墊得非常厲害,角色動機很明確,但是影片的後半部分,對於海拉的設定有一些都止於表面,最後的大戰中感覺也結束得有點虎頭蛇尾。凱特·布蘭切特是一個非常棒的演員,相比較與劇本的設定,她的個人魅力是讓這個角色與眾不同更重要的原因。
Taika Waititi在這部電影中他拿手的喜劇部分完成得特別出色,他將他的個人特色和漫威的特定配方進行了融合。Waititi拍攝的動作戲大多為遠景,甚至是海拉群戰士兵的那部分動作戲也沒有給人很淋漓盡致的感覺。不過,配樂彌補了一些這方面的問題,尤其是最後的大戰,至少雷神3的配樂是3部電影中最好的一部。雷神3的觀影感受很愉快,但是出於個人喜好的原因,我最愛的漫威電影依然是美國隊長2,雖然超級英雄片都是商業大片,我還是更喜歡偏嚴肅現實主義風格的一種。而且今年3部漫威的影片都是娛樂性極強的影片,看完影片的感受都差不多。雷神3幾乎所有嚴肅的場景都被會被各種各樣的幽默反轉,是一部很不錯的喜劇片。如果看過Waititi的吸血鬼生活,應該會熟悉他的這種表達手法。
對於我來講,影片最燃的時候是正片開始前對於整個復仇者聯盟的回顧,我都快熱淚盈眶了。從鋼鐵俠1到現在,近十年的時間,MCU的十七部影片也算是陪我經歷了整個青春期。不僅僅是一部部優秀的影片,關鍵是一個個讓我們深愛的角色。漫威在之後還會有新的影片,新的人物,可是這些創建這個宇宙的初代復仇者是我永遠的初心,希望復聯3和4可以給他們一個最美好最壯觀的句點。
⑩ 求一篇500字左右的電影觀後感
1 《機器人總動員》
這里太陽照常升起
此時的地球如果能夠用一個詞來形容的話,那便是滿目瘡痍了。在經歷了人類無限制的開發之後,這里已經沒有了綠色,海洋不再是生命的源頭,更像是生命的禁區。整個世界一片廢墟,垃圾滿盈,人類也早已脫離了此地——曾經的生命搖籃。地球上每日似乎只有一個活躍的身影,他就是瓦力。一個清理垃圾的機器人。他所做的便是日復一日的,用自己的身體把垃圾規矩成矩形,然後再一排一排的堆疊起來。這樣的工作縱使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看起來仍是沒有盡頭,當然只要有電,瓦力就會不斷的幹下去,看上去故事就會沿著這樣的順序發展下去,但一切的一切似乎都擁有轉機。就像在這個毫無生命力可言的星球上一樣,即使沒有綠色,即使不復海洋,但是,這里太陽照常升起。《機器人人總動員》講述的便是這樣一個故事。
瓦力就是這樣生存著他卑微的生活。他在垃圾堆里工作,他在垃圾堆里生活,彷彿一切都沒有結果,彷彿一切都不該擁有結果。有一天,他發現了一個鐵箱子,更令人稱奇的是,鐵箱子的里頭竟有一抹鮮艷的綠色,他小心翼翼的把那一抹僅有的綠色保存了起來。綠色似乎預示著希望,綠色似乎意味著生機,總之這是一個好兆頭。
的確如此,在此之後沒過多久伊娃出現了——這個瓦力生命中最重要的指令。毫無疑問,伊娃也是一個機器人,與瓦力不同的是,伊娃來到地球是為了尋找生命的跡象。人類就像雲有海外的遊子,在外頭時間長了,總會想家的,一旦伊娃發現生命的跡象,遊子便會義無反顧的出現在曾經的故鄉。
伊娃像是一個敏感的女孩,對待一切陌生事務都會不覺得產生懷疑。直到遇見了瓦力。起初,瓦力只是小心翼翼的躲在遠方靜靜地望著著伊娃,就像詩經中訴說的那樣,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後來瓦力像是所有青春期的男孩一般,忍不住對伊娃表達了淺淺的愛意。只是這種表達比較特殊,他教伊娃跳舞,他讓伊娃玩魔方,他拿包裝袋的小泡泡讓伊娃戳透,他還為伊娃放了一段愛的錄像……似乎這些都激不起伊娃的興趣,最後,瓦力拿出了放在保險櫃中的那一抹綠色——一根插在破落靴子中的小草。伊娃看到綠色很好奇,但來不急好奇,她潛在的指令就立刻將綠色收藏在自己體內,她也瞬間失去了意識,然後便是等待將她下放至此的飛船把她回收。
等待總是漫長的,伊娃等待著飛船,瓦力等待著伊娃。等待又是美好的,誠如那句老話,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在等待的日子中,瓦力天天陪伴在伊娃身旁,當然他也會悄悄地牽起她的手,他也曾為她而難過,縱使伊娃對這些都全然不知。影片中最動人的部分也出現在此,瓦力陪伊娃度過了一個又一個的日夜,期間無論刮風下雨都不曾使瓦力離開,在下雨的時候他為伊娃稱傘,機器人都是鐵的,加上凸出的傘頭,瓦力沒少挨雷擊,在刮風的時候瓦力緊緊拉住伊娃的手,同進同退。機器人雖然是鐵的,但心卻是肉的;機器人似乎沒有思維,但卻擁有常人無法比擬的感情。這或許也是製片人對於理想愛情的一種美好嚮往吧。我想,只要是一個有血有肉的人,都會擁有一份這樣的希望。我們可能希望與自己心愛的姑娘(或是心愛的男子),天長地久的相守在一起,可能我們沒有多少錢,我們更沒有寶馬,我們更沒有豪宅,但我們的感情是無可比擬的,我們不為世俗所惑,我們不為歲月動容,但我們都擁有一份堅守,都擁有一顆不老的心,歲月變遷,韶華流逝都不曾改變曾經的初衷,每一天,彼此的感情都如第一天般新鮮,充滿活力,直至生命的盡頭。當然,希望無所謂有無,這樣的希望,在現實中雖不可存在,但仍可作為人們百無聊賴時的一抹鮮綠,窮困潦倒時的一個夢想,存在於人們的最心底。我想即使再現實的人也都會擁有某種形式的理想主義。瓦力就有,我相信,你也會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