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資訊 > 萬達電影如何保證連續盈利

萬達電影如何保證連續盈利

發布時間:2022-08-28 00:16:16

❶ 萬達電影計劃2022年發展輕資產影院50家,是否能拯救萬達現在的困境

可以挽救萬達的現狀,未來疫情會得到進一步的管控,疫情下正常生活和防控會成為趨勢。

❷ 《唐探3》票房預期50億,巨虧的萬達電影能因此獲得重生嗎

《唐人街探案》系列從第一部開始就給觀眾朋友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萬達電影業也因為《唐人街探案》而成就了屬於自己的輝煌,面對《唐探3》的開播,希望因為某些原因而虧損的萬達能夠由此再獲新生。

很多人對《唐人街探案》系列電影的看法多局限於它的推理和腦洞,再或者就是一些幽默搞笑的情節。但是我想說的是,這些電影還是很有深度的,需要我們進一步的品味和體察。受疫情影響,中國的電影業發展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我們希望大年初一上映的《唐探3》能夠給我們不一樣的體驗,如果它的預期票房是50億的話,說明這部電影還是值得觀眾朋友們所期待的,萬達能否因此而獲得重生,也要看觀眾朋友們對電影的喜愛程度了。

大年初一能夠給我們帶來的電影也不少,但是很多朋友們仍舊對《唐探3》情有獨鍾,因為這裡面不僅包含了我們這一系列中其他電影的尊重和敬仰,還飽含了我們對《唐人街探案》這一系列的執著與追求,希望萬達影業能夠不負觀眾,一舉獲得重生。

❸ 萬達電影2020年虧損超60億,今年的電影市場如何

今年的電影市場已經逐漸恢復了,我們在清明的時候就已經感受出來了。

嚴格意義上講,從今年春節開始,其實整個電影行業就在逐漸恢復了,因為各大院線已經開始了拍片,並且開始對外開放了。

萬達電影2020年虧損了66億元。

這個數據對於萬達影業來說是一個不小的打擊,因為萬達影業去年虧損達到了40%以上。消費者經常會提萬達影業,其實萬達影業屬於萬達電影,這家公司已經在A股上市了。在萬達電影出現虧損的前提下,不僅這家公司的業務受到了很大的影響,相關股票的投資人也遭受了不小的損失。

❹ 國內六大電影公司洗牌:光線市值破500億居第一,是華誼三倍

搜狐 娛樂 訊 (哈麥/文)2017年之前,要論國內六大電影公司的排位,從總市值和年度盈利綜合來看,萬達電影高居第一,中國電影、華誼兄弟、光線傳媒基本相當,處在第二梯隊,博納影業和北京文化次之。


但經歷了2018年-2020上半年兩年半的「洗牌」後,行業地位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光線傳媒勢頭大好變成了遙遙領先的「新一哥」,博納影業業績連年逆勢增長再次申請A股上市,萬達電影從高位滑落輝煌不再,以穩為特色的中國電影受疫情沖擊開始虧損,曾經的領頭羊華誼已經跌到了谷底還在爬坑階段,北京文化頻出爆款背後沒有亮眼的業績支撐已被打回原形。


光線傳媒:片單豐富,預期好,已成遙遙領先的新一哥

在影視公司里,光線傳媒是這幾年少有的沒有「爆雷」的公司。在其它同行公司業績都大幅下滑或巨虧的時候,它保持了連年的高增長。

2016年-2019年,光線傳媒凈利潤分別為7.41億元、8.15億元、13.73億元(包括了出售所持新麗傳媒股份的投資收益)、9.48億元。2020上半年,在新冠疫情沖擊下,光線凈利約2100萬元,同比下跌80.46%。不過,這已經是最好的結果,因為別的公司基本都是巨虧。


2019年,光線獨家主控的《哪吒》爆賺,打開了資本市場對光線所布局的「中國神話宇宙」的想像。光線傳媒的股價由此脫離疲弱的行業大勢,開始震盪上揚,走獨立行情,一路從7元多漲到了現在的17元,翻了兩倍多。總市值已經突破了500億元,創下新高,成了影視公司里遙遙領先的「新一哥」,比原來的行業「老大」萬達電影總市值高出100多億元。


目前,光線傳媒的股價還在上升通道中,階段性預期可能在十一國慶檔《姜子牙》上映前後兌現。

這之後,光線傳媒還有很強的片單支撐,曝光的總片量在電影公司里是最多的,其中有不少有IP基礎。

根據2020半年報披露,影院復工後光線預計年內上映的電影有12部。其中主投的《妙先生》,參投的《八佰》《蕎麥瘋長》已經上映,參投的《我的女友是機器人》,主投的《姜子牙》已定檔。剩下的檔期待定,包括張藝謀執導的《堅如磐石》、《無名之輩》導演饒曉志執導劉德華主演的《人潮洶涌》等。


在製作中,或在前期策劃中,或待引進的新片有39部,包括《大聖歸來》導演田曉鵬的《西遊記之大聖鬧天宮》和《深海》、《哪吒2》、《大魚海棠2》、《魁拔》、《三體(新)》、《火神山》等。


同時,光線這幾年也在加大力度投資電視劇/網劇,曝光的預計製作、播出片單里有21部。

除了電影、動漫、電視劇、藝人經紀(包括編劇、導演),光線還開始在實景 娛樂 方面布局。半年報披露,光線中國電影世界項目已進入啟動階段,分地塊全面進行規劃設計工作,各項報批報建工作陸續推進中,同時項目現場已啟動基礎工程施工,部分道路、橋梁、 水系、影棚及附屬配套商業進入施工狀態。

萬達電影:影院巨虧,電影項目少,股價在坑底徘徊

2018年之前,萬達電影很風光,受益於中國電影票房的高速增長,以院線、影院業務為主的萬達電影業績自然亮眼,2016年-2018年凈利潤分別為13.66億元、15.16億元、21.03億元,連年高增長。那時候,還沒有被購入上市公司的萬達影視表現也很好,出品的電影總票房在所有電影公司里曾經排到過第一。


2019年,萬達電影完成了對萬達影視的並購,當年因計提大額資產減值損失,萬達電影凈利巨虧47.29億元。

實際上,因為行業趨冷,總票房增速放緩,影院增多導致競爭加劇,全國第一大影投及院線萬達院線的優勢不再那麼明顯,主營業務已經受到了沖擊。

在這樣的情況下,又遇上了新冠疫情,影院停業半年,萬達電影2020上半年虧損15.67億元,而上年同期為盈利4億元。

萬達這些年通過並購新媒誠品、互愛互動、萬達影視,擁有了電視劇、 游戲 、電影業務,但它的主業還是影院及院線。萬達旗下擁有651家影院(包括境外影院53家),其中國內影院年票房佔到了全國總票房的約13%份額。


2019年,萬達電影影院相關業務(包括觀影收入、廣告收入、商品及餐飲消費收入)營收佔比84.22%,電影製作發行及相關業務佔比5.79%,電視劇製作發行及相關業務佔比3.23%, 游戲 發行及相關業務佔比2.55%。


今年,影院要想實現盈利很難,電影相關業務表現又不突出。2020年下半年,萬達影視主投計劃上映的影片只有《海底小縱隊》《天星術》,《我和我的家鄉》是參投。最重要的《唐人街探案3》不在年內計劃中,可能在等2021年春節檔。

這樣的業績和前景資本市場當然不買賬,在大盤指數都快要創新高的情況下,萬達電影的股價至今還在坑底徘徊,總市值約392億元,昔日的輝煌完全不再了。


華誼兄弟:谷底反彈,開始爬坑,依然資金荒

其實要比慘,華誼兄弟比萬達電影更慘。華誼是電影公司里業績最早爆雷的,2016年、2017年凈利潤還都在8億多,2018年突然變成虧損10.93億元,2019年繼續巨虧39.6億元,2020上半年繼續虧損2.31億元。


華誼兄弟是在深圳創業板上市的,創業板規定,上市公司連續三年虧損就要直接退市。華誼已經連虧了兩年半,如果今年不能扭虧為盈,損失就大了。這可能也是影院剛復工不久《八佰》就急於上映的原因,因為盡快回收票房分賬款(以及上映後可以盡快賣網路版權拿一筆凈收益)對於華誼來說很重要。

《八佰》之後,根據現象級手游《陰陽師》改編的《侍神令》(陳坤、周迅主演),和常遠執導的喜劇《溫暖的抱抱》(常遠、李沁、沈騰主演)也會在年內上映,已經放出了影院貼片廣告,這都是華誼的片單里比較有吸引力的項目。


除了以上三部,華誼還有一些備貨,不過都是之前已定的項目,最細曝光的新項目很少。這其中已殺青進入後期製作階段的包括:陸川的《749 局》、李玉的《陽光不是劫匪》、周星馳的《美人魚 2》、賈樟柯的《一直游到海水變藍》(原名《一個村莊的文學》)、曹保平的《涉過憤怒的海》。籌備中的包括:潘安子的《日光危城》、羅蘭·艾默里奇的科幻災難片《月球隕落》(片名暫譯)、田羽生的《一條龍》、陳正道的《未來的未來》。

開發新項目需要錢,而華誼這幾年最大的難處就是缺錢。好在,華誼一直在想辦法解決問題,沒有出現債務違約等情況。

華誼在今年發布2019年年報時同時公布了定增預案,擬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22.9億元,包括大股東阿里、騰訊在內的九家公司參與認購,後因陽光人壽退出,預案修訂,定增至今還沒有落實。


但是在七月底,華誼宣布和招商銀行達成了戰略合作,招商銀行擬向華誼的影視片單計劃提供不超過15億元的綜合授信額度,此次的合作片單中共有30餘部影視作品,時間規劃覆蓋到2023年。


這一消息大大提振了資本市場對華誼兄弟的信心,加上《八佰》上映的消息以及票房的超預期表現,華誼的股價實現了一波震盪上漲,總市值從最低時的約90億元漲到了現在的約170億元,接近翻番,走出了觸底反彈的走勢。


但華誼的危機並沒有完全解除。

截止2019年底,華誼有息債務(短期借款、一年內到期非流動負債、長期借款)總額34.4億元,其中短期借款及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總額27.54億元。


王忠軍、王中磊合計持有華誼兄弟28.60%股份,其中93.42%還在質押中。

北京文化:年年有爆款,業績不亮眼

北京文化是一個靠收購轉型而來的新秀影視公司,這幾年因押中了《戰狼2》《我不是葯神》《流浪地球》等爆款而備受關注。

但是盈利方面北京文化在經歷了2016年的高光時刻後,就連年在下滑,2016年-2018年凈利潤分別為5.22億元、3.10億元、1.25億元,2019年巨虧23.06億元,今年上半年虧損6400多萬元。


股價也是從2016年後一直下跌,大致跟業績表現相對應。目前總市值67億元,較最低點已經算是有所反彈,但是放在 歷史 上看,還是處在坑底低位。總體體量跟其他幾家公司比差距也很大。


電影方面,北京文化有一些有市場潛力的儲備項目。已定國慶檔上映的《我和我的家鄉》是復制《我和我的祖國》成功模式的一部電影,由北京文化主控。由烏爾善導演的巨制《封神三部曲》外景拍攝已全部殺青,在後期製作中,可能逐年上映。另外,計劃2020年上映的還有賈玲導演的《你好,李煥英》和「叫獸」易小星執導的《沐浴之王》。


2020年之後已曝光的項目有十多部,包括由管虎擔任總導演獻禮建黨100周年的《東極島》、陸川的《749局》、烏爾善的新項目《封神演義:龍之戰》等。

博納影業:逆勢發力,已成民營主旋律大本營

博納早在2010年就已經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後來在2016年私有化退市,2017年首次在國內A股申請上市,但結果是被中止。今年在注冊制落地的背景下再次申請IPO。上市前的融資階段,博納影業集團的估值是150億元。如果成功上市,總市值可能會被推到更高。

在盈利方面,博納像光線一樣,每年逆勢增長,2016年-2019年凈利潤分別為1.02億元、1.99億元、2.64億元、3.15億元。今年上半年疫情沖擊下盈利近2700萬元,是幾大電影公司里最高的。


在投資和發行端,博納的特色一直是高度合作香港導演,很多高票房電影如《中國機長》《烈火英雄》《紅海行動》《無雙》《追龍》《湄公河行動》《智取威虎山》《龍門飛甲》《十月圍城》都是出自香港導演之手。


除了相互信賴外,博納也和這些電影人簽訂了合作協議以圖較長期地「綁定」。

比如,博納和林超賢簽了五部電影的協議,林超賢拍過《激戰》《湄公河行動》《紅海行動》《緊急救援》。和徐克簽了五部電影,徐克拍了《智取威虎山》,他手上還有《智取威虎山前傳》《神鵰俠侶》《收網行動》《法門寺密碼》《星寵》等未官宣及未確定投資方的項目。和爾冬升簽了四部電影的導演工作和十二部電影的監制工作,爾冬升拍了《竊聽風雲3》《我是路人甲》,監制了《武林怪獸》。和陳凱歌簽了五部電影的導演約,陳凱歌拍了新片《少年時代》,正在後期製作中。和劉偉強簽了五部監制約,劉偉強拍了《建軍大業》《中國機長》,監制了《烈火英雄》。和庄文強簽了一部電影,庄文強拍了《竊聽風雲3》《無雙》。和陳國輝簽了五部電影約,陳國輝拍了《烈火英雄》。


和演員也有合約。其中,張涵予簽了五部電影的影視服務約,其中一部是張涵予導演的電影。張涵予過去主演了《智取威虎山》《湄公河行動》《紅海行動》《中國機長》。和劉德華簽了兩部片約,劉德華過去主演了《澳門風雲3》《追龍》。和章子怡簽了一部片約,章子怡過去主演過博納參與出品的《一代宗師》。和陳寶國約定合約期內承擔電影電視劇的演員工作,陳寶國曾出演過《湄公河行動》。

博納的另一大特色是主旋律,這幾年它主要的成績就是來自商業主旋律電影。

而且,未來的規劃也是如此。已知博納已經有三部主旋律電影在做,將於2021年獻禮建黨百年。一部是展現抗擊新冠疫情的《中國醫生》(劉偉強率領的《中國機長》原班人馬打造),一部是抗美援朝題材電影《冰雪長津湖》,還有一部是聚焦地下黨的諜戰片《無名》。


中國電影:資源好,發行強,業績穩

中國電影是國企(還有上海電影等)的代表,它最大的優勢是擁有其他公司都沒有的進口片發行資質,所有進口片都要經過中影、華夏(中影是大股東,持股14.00%)兩家公司,這是一個非常穩定的利潤源。

年報數據顯示,2019年中影發行進口影片133部,票房122.27億元,占同期進口影片票房總額的57.51%。主導或參與發行國產影片564部,累計票房130.34億元,占同期全國國產影片票房總額的34.15%。

2019年中影發行收入占總營收的比例為近53%,電影放映佔比21%,影視服務佔比16.5%,影視製片製作佔比9.4%。


能看出,中影最大的優勢是發行,其次是放映端。影院及院線方面,中影控股4條院線參股3 條院線,旗下控參股院線和控股影院合計覆蓋全國18353塊銀幕,銀幕市場佔有率為26.30%。

排第三的影視服務板塊包括了很多方面,比如影視器材、數字放映設備、中影基地、銀幕廣告、票務平台、融資租賃等等,也是中影全產業鏈布局的體現。除了沒有像華誼那樣的電影主題小鎮,可以說電影產業鏈上該有的中影都有了,比任何一家電影公司都要全面。


另外,中影還有資源優勢。去年春節檔最熱門的幾部電影中中影參與了《急先鋒》《唐人街探案3》《奪冠》《囧媽》四部,未來的一些重點影片如《我和我的家鄉》《封神三部曲》《美人魚2》《懸崖之上》(張藝謀執導),中影也都有參投。

過去幾年,中影現金流充足,業績穩定、抗風險能力強。2016年-2019年凈利潤分別為9.17億元、9.65億元、14.95億元、10.61億元。


但穩中缺少高增長和想像力,所以在資本市場表現並不突出,目前總市值288億元,處在上市以來的低位。


今年由於疫情沖擊,上半年中影虧損超過5億元,這種長期的穩定被暫時地打破了。但長期來看,中影的獨特優勢還會一直在。

接下來的國慶檔,中影有《急先鋒》《奪冠》《我和我的家鄉》《一點就到家》四部電影上映,票房好壞將直接影響今年的業績。


未來項目中,以主旋律為主。為紀念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創作的《金剛川》《英雄連》《保家衛國——抗美援朝紀實》(紀實)《誰是最可愛的人》(動畫)擬於2020年10月上映,張藝謀執導的反映抗日戰爭時期地下工作者不忘初心無畏犧牲精神的《懸崖之上》正在後期製作中,抗擊新冠疫情題材影片《江城子·在武漢》(暫定名)正在籌備中,展現中國人民解放軍鐵道兵的攻堅克難、英勇開拓精神的《無限深度》(暫定名)正在籌備開發中。另外正在創作開發中的電影還包括《紅色的起點》《英雄虎膽》《誤殺 2》《暗戀·橘生淮南》,以及與開心麻花影業合作的喜劇《進擊的鄭前》《獨行月球》。

❺ 萬達電影一季度預計盈利5-5.8億,你對萬達影院的印象是怎樣的

萬達電影依託著萬達商業,成為了全國規模最大的院線,影響力也非常大。據媒體報道,萬達電影日前發布了業績預告,公告顯示,今年一季度萬達電影預計盈利5億元左右。不少媒體指出,萬達轉虧為盈,意味著電影院線行業的好轉,預計未來幾個季度內,國內院線都會逐漸好轉。而事實上,這個季度可能是萬達電影上市以來,業績最好的一次了。要知道即便是疫情前幾年,它的盈利也沒有超過5億,顯然這次是春節疫情解封,帶來的電影消費增長。

❻ 案例分析:1)如何理解「萬達廣場」作為萬達集團的全國投資策略

其實這個問題可以簡單回答也可以復雜回答:
1、萬達廣場有三代產品,現正在開發第四代產品,在武漢。其囊括了萬達未來十幾年成功轉型的基本組織形態,包括商業地產、高級酒店、旅遊投資、文化產業及連鎖百貨。
2、第四代的「萬達廣場」同時迎合了國家未來5-10年的產業基本轉型,同時也極大的獲得了老百姓的認同,這樣形成了三方盈利(商家、萬達、國家),使得三方有機的結合起來(國家、老百姓、企業),也使得三方都得到了滿足。
3、這樣的模式,在適應地區生活、學習、娛樂習慣的同時,適應國家政策及地區政策、產業鏈的特點,就可以相對簡單的進行復制,整合資源及優勢,快速形成連鎖效應,這樣萬達的品牌、盈利實現了雙贏。

雖然萬達的快速擴張最大問題是在人才,但我相信,隨著萬達的崛起,成為全球級的跨國企業只是時間問題,這樣更多的優質海龜也會慢慢的回歸到中國的企業,問題也會迎刃而解,關鍵是把握好節奏。

❼ 王健林的電影夢一地雞毛,萬達電影為何持續虧損

萬達電影在萬達廣場裡面,可以說幾乎都是有的,但是它的盈利卻一直都不高,甚至說一直都是虧損的,至少大部分地區是這樣的,因為現在受到疫情的影響,全國各地的服務行業,娛樂行業,幾乎就沒有好的。

創業就有可能會失敗,投資任何一個產業都是有風險的,為什麼它稱之為投資呢?就是因為你把這個錢放到了這個產業裡面,它有可能賺錢,你有可能虧錢,因為它是兩方向發展的,沒有一個投資者保證他投資的項目全部都是賺錢的,而且萬達家大業大,雖然電影這方面虧了一部分,但仍然是挺得住的。

❽ 萬達靠什麼賺錢

萬達廣場是靠什麼賺錢的?

2月5日傍晚,阿里巴巴集團、文投控股與萬達集團簽訂戰略投資協議,以每股51.96元收購萬達集團持有的萬達電影12.77%的股份。其中阿里巴巴出資46.8億元、文投控股出資31.2億元,分別成為萬達電影第二、第三大股東,萬達集團仍為萬達電影控股股東,持有48.09%的股份。

而在1月份的時候,由騰訊控股作為主發起人,聯合蘇寧、京東、融創與萬達商業在北京簽訂戰略投資協議,計劃投資約340億元人民幣,收購萬達商業香港H股退市時引入的投資人持有的約14%股份。

對於萬達,這一系列交易當然是城下之盟,讓深陷資金泥淖的王健林有了喘息之機,甚至有人稱之為「互聯網巨頭瓜分萬達」。但長遠來看,王健林的這些舉措,畢竟將萬達這家龐大的企業引向開放,而王健林娛樂帝國構想,也可能在這一次阿里和文投入局之後重拾。

錢不是萬能的,錢是萬達的。

一句看似玩笑的,透露出萬達有多麼賺錢。那麼,萬達廣場到底如何盈利呢?

眾所周知,萬達商業地產的主要產品是城市綜合體,這種產品模式其實說白了就是建設一個大型萬達廣場,旁邊配套建設一些寫字樓、商鋪、住宅等等社會需要的火熱項目,然後把這些進行銷售,用銷售產生的現金流投資持有的萬達廣場。這種「售」養「租」的方式,讓萬達廣場建成後自己持有經營,全部租金收益歸萬達,被稱為「重資產模式」。

而這種商業模式恰恰符合現在中國城市發展需要,很多二線城市都有了萬達廣場的身影,有人說,有萬達廣場地方就是一個城市新的商業區。就我本人去過的幾個萬達廣場而言,確實是這樣,有萬達廣場的地方確實成了商業聚集區,這種狀態在二線城市尤為明顯。

王健林適應時代潮流的運作能力是首屈一指的。去年,萬達集團將北京萬達嘉華等77個酒店以199.06億元的價格轉讓給富力地產;將13個文化旅遊城項目91%股權以438.44億元的價格轉讓給融創房地產集團,還有一些其他的類似動向,這意味著,王健林開始賣出旗下最具知名度和最賺錢的萬達廣場項目。 對此我們不難看出, 王健林此番正打算用「品牌」力量大做文章。 從重資產到輕資產,靠品牌賺錢。

通過王健林的轉變動作,能看出他的才智,也看出環境的無奈。萬達發展到如今,已成為全國甚至是國際上有影響力的地產品牌。所以,投資商看中的是萬達背後的品牌價值,而王健林也明白,走到如今的萬達,依靠「品牌」賺錢正是極具天時地利人和的時候。

萬達廣場你首先要理解這是什麼樣的一個模式。對於拿地有兩種拿法,第一種萬達廣場首先在商圈附近會根據數據和市場情況拿下一片地,之後建好基礎的商鋪以及樓層,同時間進行招商活動,招商活動分為幾個板塊。

首先第一個肯定是商家的入駐,也就是傳統的門店商家,付出一定的租金進行入駐,門店地理位置越好,曝光率越高的店鋪,價格越高,因為本身萬達商圈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對於很多希望打響品牌形象以及希望實現品牌轉化的店鋪,基本都會選擇在萬達廣場拿下一片地域,實現高的人群曝光和贏利。

第二個是材料商的入駐,萬達廣場的很多材料以及裝修都是需要符合統一裝修風格的,萬達廣場和部分的材料商以及建築公司都有合作,更多的都是萬達廣場同一集團旗下的業務,一家門店買的只是店鋪使用權,但是裝修和一些服務費都是萬達賺大頭。

第三個萬達影視,一般萬達都會自己在萬達廣場上有玩大的影城,這時候萬達因為商戶吸引來的客戶,自然同樣有著對於電影的消費需求,那麼萬達廣場的電影播放收到的利潤也非常可觀。

第二種盈利模式,這個模式不同於前面一種,多見於三四線城市,很多店面都是空的情況,但是依舊贏利,那是因為什麼獲得盈利呢?想想萬達最大的業務你就明白了,如果萬達拿下了一片地,那片地的房價不算高,因為本身周圍沒有太多商圈,他就去製造商圈,這點使萬達廣場最大的贏利模式!一個小區周圍有萬達,房價自然會高漲,建房子賣房子實現的盈利轉化,遠遠可以填補製造出一個萬達廣場的成本!內里門道很多這里不多說。

第三種模式,周邊商鋪買斷,這可以建立在第一種和第二種模式上,一般商圈周圍的地塊,都會因為地皮不斷地操作實現升值,但是一般其實都是萬達自己的商鋪,在建立萬達之前就被低價收購了,後面又轉租售賣出去賺取中間差價。

❾ 萬達電影去年虧損66.6億,萬達電影現在發展的怎麼樣

萬達電影目前的發展可以稱得上是非常差的,畢竟現在的電影行業並不景氣。

每當我們在提到萬達電影的時候,總會覺得萬達電影的實力特別強,因為萬達的院線已經遍布全國各地,同時萬達也有投資很多電影,現在的電影行業受到疫情的沖擊,我們會發現萬達電影的虧損特別嚴重。

萬達電影去年已經虧損了66.6億元。

這是一份來自於萬達電影的年度財報,在財報里,我們可以看到萬達的業績並沒有往年那麼好。萬達去年一共的營收才62.95億元,同比減少了59%,去年一整年萬達電影預計虧損66.6億元,同比減少了52.4%。這個數據對於萬達電影來講是很差的成績了,畢竟萬達電影在上市這么多年以來,從來沒有出現過如此大的虧損

閱讀全文

與萬達電影如何保證連續盈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國外電影一對雙胞胎姐妹 瀏覽:910
日本女廚師電影大全 瀏覽:113
小男孩追老師的國外電影 瀏覽:37
恐怖片推薦美國電影梅姨 瀏覽:55
多電影院 瀏覽:418
江南電影院影視先鋒 瀏覽:15
水上特效電影大全 瀏覽:871
紅星閃閃電影插曲大全 瀏覽:190
電影大片愛情片 瀏覽:433
無錫博納電影城看3D電影 瀏覽:728
一看就會哭的愛情的電影 瀏覽:699
聖誕韓國電影 瀏覽:322
有沒有搞笑的美劇電影推薦 瀏覽:255
美國黑人電影男明星 瀏覽:352
恩佐電影院 瀏覽:388
電影歐美吻戲視頻 瀏覽:310
第一黃金網電影投資 瀏覽:273
日本電影小三殺死 瀏覽:84
洪洞蓮花城電影院 瀏覽:727
新加坡國際電影節2020豆瓣 瀏覽: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