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資訊 > 電影八百100字觀後感

電影八百100字觀後感

發布時間:2022-09-03 09:17:27

❶ 八佰電影觀後感怎麼寫

八佰觀後感

郝瑞兆

這部電影講述了1937年淞滬會戰末期,國民革命軍為守上海最後防線四行倉庫,僅與英美租界相隔一條蘇州河,孤軍奮戰4個晝夜,營造了罕見的被圍觀戰爭,為壯聲勢四百人對外號稱八佰人。

這部電影給我最大的感觸在於一河之隔兩種不同的景象,一半繁華景象和一半的戰爭場面給人帶來視覺沖擊。感觸最深的一幕是每個晚上四行倉庫的軍人們看著對面的繁華景象,那是他們嚮往的、想要的生活環境;對面的學生想要去到對面和軍人們為了這個國家去奮斗;一根電纜線看似平凡卻是用一個個人的屍體趟過去的,他是四行倉庫的軍人與外界聯系的唯一途徑,他是托起後半段劇情的重要紐帶。

這部電影是根據真實的歷史事件改編的,淞滬會戰便是這部電影的原型。從1937年7月7日抗日戰爭爆發以後,日軍就加快侵略中華的步伐,並且提出了三個月的計劃。為了打擊日本侵略者的囂張氣焰,中國軍隊奮起反擊。從真實的角度上這部電影還原了真實的歷史事件,讓人們真實感受到了當時的歷史情形和人們苦難的生活環境,更加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

1938年,淞滬會戰進入相持階段,為了掩護我軍的行動,團長謝晉元臨危受命,率軍駐守四行倉庫。然而此時的四行倉庫西面和北面已被日軍佔領,東面和南面是公共租界,與未被佔領的中國地界完全隔絕,成為一個"孤島",進入四行倉庫,也就成了孤軍。部隊進駐後,謝晉元與一營長楊瑞符集合部隊作簡短動員,說明奉命掩護大軍撤退並據守四行倉庫--這個當時上海唯一屬於中國軍隊守衛的一塊國土,第一營已是離開大部隊的一隻孤軍。他要求全體官兵,抱必死決心,與倉庫共存亡,剩最後一人,也要堅守陣地。

我想每個為了這場戰爭犧牲的人,他們的內心一定非常的強大,他們為了現在的繁華生活做出了很大的犧牲。沒有他們也就沒有我們現在的美好生活,那些阻礙我們通往美好生活的事情,我們總會努力的跨過它,不論是經濟還是文化,我們中國一定會強盛起來,我們再也不是那個軟弱無力、任人宰割的中國。

❷ 《八佰》觀後感

《八佰》這部電影是2020年電影業復甦以來我第一次走進影院看的電影,非常震撼,也非常有感觸。為什麼說會選擇去看這樣一部電影呢,首先是它的演員陣容,確實是非常強大,演員演技實力也很優秀,張弛有度。

除了真實存在的由杜淳飾演的謝晉元將軍,魏晨飾演的朱勝忠,俞灝明飾演的助手上官志標,最讓我有感觸的其實是貫穿整個故事的線索型人物「端午」,歐豪飾演,在短短4天內從一個貪生怕死的雜牌軍成長為真正的戰士,最後壯烈犧牲,讓人為之動容。

其次一大亮點是電影中第一個鏡頭出現的「老鼠」以及貫穿整部電影的「白馬」,要知道管虎導演擅長用動物意象,它們的出現並不是湊時長,「老鼠」本能就是求生,是躲藏,一開始倉庫守軍們收攏上來的「雜牌軍」里有很多人根本不像打仗只想活著,顯然對應的是他們。

而「白馬」,它是希望,是未來,從始至終都圍繞著劇中「小七月」和「小湖北」,代表的應該就是希望少年擁有的未來是屬於少年的。

最後,作為一個觀影者,雖然說不能和這些英雄前輩們在戰場上感同身受,但是在這部電影里也算是身臨其境地體會到了當時歷史背景下的國人、戰士,有多麼頑強和愛國。就像電影中那句最經典的台詞「國人皆如此,倭寇何敢。」

這是我們該記住的歷史,慶幸自己生於和平年代,也應該好好珍惜眼前的幸福生活。向軍人戰士們致敬,沒有他們的揮頭顱灑熱血,哪來今天的美好中國。

(2)電影八百100字觀後感擴展閱讀:

《八佰》的歷史背景:

故事發生於淞滬會戰後期,1937年10月,「八百壯士」在上海四行倉庫英勇抵抗日軍整整4天後吸引了國際社會的注意。四行倉庫,一幢25米高的六層混凝土建築,位於蘇州河畔,屬閘北區,在上海租界的邊緣地帶。堅守四行倉庫表明蔣介石在國際視野面前展示中國的抗戰決心。

這是自盧溝橋事變以來,中日發生的第一次重大戰役中的一場特殊防禦戰。88師第524團第1營與日軍精銳第3師殊死戰斗,中國營只有四百多人,為什麼後來會被稱作四行倉庫「八百壯士」?

第88師由孫元良將軍指揮,孫元良向他的上級顧祝同提出抗議,這意味著88師會全軍覆沒,顧祝同最後經權衡,蔣介石同意第88師大部分人員撤退,只留524團第1營,謝晉元中校帶領524團第1營堅守四行倉庫。

一營官兵大多是來自湖北的新兵,當兵不到3個月,他們唯一的重型武器是4挺24式水冷馬克沁機槍。414名官兵奮力加固防禦工事,用沙袋堆起防彈牆,將鄰近的建築物燒毀,形成一個開放區域。

謝晉元當然知道自己兵力火力都嚴重不足,所以故意散布消息,將第1營標記為「第524團」,以迷惑日軍。10月27日中午,雙方發生交火,日軍從倉庫西側發起進攻,守軍打死日軍7名,守軍只有2名士兵犧牲。10月28日,上海所有的媒體頭條,都報道四行倉庫守軍的英雄事跡。

第二天上午巡查防禦工事時,發現一支日軍部隊在1000米外活動,謝晉元拿起槍擊斃了一名日本士兵。下午,日軍佔領了倉庫西側的交通銀行大樓,切斷了倉庫的水電線路。四行倉庫守軍的消息點燃了所有市民的愛國激情,上海商會和市民們送來了十幾卡車的物資,謝晉元還借機請美國軍隊幫助轉運出去了10名傷員。

當天晚上,上海商會派女童子軍楊惠敏送來一面國旗,楊惠敏希望記錄所有士兵的名字,謝晉元遂從524團的名單中列了800個名字給她。

「八百壯士」奉命留守上海閘北,在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鏖戰四天,直至10月30日才獲令撤往英租界。

❸ 電影八百200字觀後感

《八百壯士》觀後感
看了《八百壯士》後,我心中有說不完的激動,這部愛國主義影片,主要敘述當時日軍進攻上海的真實戰況,我八十八軍五二四團第一營官兵五百人,由團長謝晉元中校率領掩護國軍之撤退,並陷入三面之包圍中,即戰四晝一夜,有四行倉庫通過穌州河進入英租界。這裡面有一個很英勇的女孩,叫楊惠敏,自願當童子軍,父親勸她回去,她不肯,說要讓中國立起來。上海鬧飢荒時,他去維護秩序,還將國旗送到四行倉庫,路上危機重重,可為了立志氣,強民心她死也要去。
當時,全國的童子軍堅守著「不要餉、不吃糧、不怕苦、不怕死」的號令。我為之感動,因為他們不是為自己的利益而貢獻,而是為了國家未來的前途而貢獻著,不貪生怕死,這才是真正的中國人。800個烈士,多麼珍貴的 「一筆財富」啊,就這樣犧牲在了日本人的手榴彈中,我真惋惜啊。這時,我的心中又萌生了憎恨之情,日本人為什麼要將八百壯士趕盡殺絕呢?為什麼一定要佔領上海呢?為什麼要攻擊中國,不和我們做朋友呢?為什麼?為什麼?難道,為了統治全世界,日本人要傷害所有人嗎,要讓所有人看不起嗎。
我國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壯闊國土,璀璨五千年華夏文明,幾萬萬華夏生靈開始遭受日軍大規模的踐踏與蹂躪。失陷的國土,逃難的貧民,潰敗的軍隊苦難時刻的開始。日本人,你們為什麼要這么做。
如果不是當時的中國不強大,那麼,日軍也不會來攻擊我們了,從現在起,我要發奮讀書,讓祖國更加強大!讓世界各國都和平共處,再也不發生這種事情了。「……五十六種語言匯成一句話,愛我中華愛我中華愛我中華。」此時此刻,宋祖英的《愛我中華》回響在我的耳畔,我的心也像宋祖英那樣裝滿了對祖國深沉的愛

❹ 愛國影片大家看,電影簡介500字,觀後感800字,跪求。

  1. 當我看完《小兵張嘎》這部愛國主義電影時,我被主人公嘎了哥那熱愛祖國、不屈不撓的精神所感動。
    一提起小兵張嘎,想必大家都很熟悉吧!他不屈不撓的精神倍受人們敬仰。嘎子小時生活很苦,但是為了改變人們艱苦的生活,他少年時就參加了紅軍,他給紅軍戰士帶來了快樂。嘎子多次完成艱巨的任務,有一次,他屁股上中了敵人一槍,但他仍不顧傷痛毅然追擊。他聰明的腦袋瓜用一隻假槍就把敵人首領捉了回去,為紅軍立了大功。嘎子的愛國熱情、幽默、滑稽、可愛、堅強不屈,不達到目的絕對不罷休的精神感動了我。
    看完電影,我思緒萬千和嘎子對比,我顯得是那麼渺小。嘎子為完成艱巨的任務而奮不顧身,即使失敗也會堅持不懈地去完成而我失敗就放棄。記得那次學校開展一次「科技小發明」的活動,我當時就迫不及待地向老師報了名。正當我滿懷信心地開始製作我自己設計的「動力小船」時,卻發現了一個個讓我絞盡腦汁也想不出來的問題。如接上電線了電池卻不通電。等我解決了電池的問題後卻發現螺旋槳轉不了了,當我解決螺旋槳的問題卻發現……這一個個問題把我搞得頭暈眼花,頭上金星亂飛,我一氣之下把「動力小船」摔了個稀巴爛。結果認真製作,能持之以恆的同學獲獎了。望著他們勝利的神情我後悔莫及。是啊,有句古話說得好「天下無難事,只要肯攀登。」為何說無難事呢?因為做了,「難」事則轉為「易」事不做則反之。聯系我們小學生一定要從一點一滴做起。我們只有踏踏實實地走下去,不懂的東西一定要挖根刨底地搞清楚,才能夠為我國的將來出一份力量。
    片中嘎子上縣城找一位親戚時,卻發現那位親戚幫鬼子拍照,臉氣得由綠到紅由紅到紫。嘎子剛正不阿而我卻因膽小冤枉他人。記得那是我上四年級時。我剛到家門口,卻發現一個人在開我家的門鎖。我仔細一看,原來他把我家的鎖弄壞了,怎麼也打不開了。他見我回來了,便立即惡狠狠地說:「你要敢把這件事說出去,我便揍死你!」我嚇得連忙點點頭。等我媽回來時卻撒了謊說是樓上小妹妹弄的,為此我還經常為此事感到不安呢。
    同學們,我們是二十一世紀的主人,未來的中國屬於我們,我們要發奮學習,像嘎子哥一樣毫無保留地把一切貢獻給我們的祖國。

  2. 10月30日,我觀看了電影《地道戰》,它主要是講:1942年到1944年那幾年,日本侵略軍在冀中平原上「大掃盪」實施了三大策略:「殺光、搶光、燒光」。冀中人發由於軍力不足,不能對抗敵人,就創造了新的斗爭方式----地道戰。創建地道戰以後,敵人就往裡面攻擊,想方設法地破壞。但是聰明的冀中人民又想到了很多妙法來防備,敵人沒有得逞,他們既怕又恨,但又對我們沒辦法。在地道里作戰時,民兵隊長高傳寶利用人群來傳播消息,使隊長的意思能傳播給人群。人們有了地道戰,敵人的「掃盪」粉碎了,冀中人民取得了勝利。
    觀看這部電影的同時,我一直在想,為什麼古代的中國人民如此聰明,而現在的中國人卻如此地脆弱無能,就拿諾貝樂獎這個事例來說吧,在外國已經有很多人得了諾貝樂獎,但我們中國卻只有幾個人獲得了諾貝樂獎,真是天壤之別啊!這是什麼原因呢?我們中國人並不比別人笨,為什麼會這樣?告訴你吧,因為我們中國人不懂得合作,只懂得為自己爭權謀利。我們回想一下《地道戰》吧,如果他們不合作,能修建成地道嗎?如果他們不合作,能想出防毒方法嗎?所以我呼籲大家不要再爭取權謀利了,你倒不如把爭取謀利的時間來為國家作奉獻,這樣也許對你會更好。
    同時,我也希望我們小學生好好學習,不要玩世不恭,好好學習,不要辜負大家對你的期望,長大為國家做奉獻。以史為鑒,珍愛和平!

    愛國主義電影觀後感3:

    自從看了電影《地道戰》以後,我的心情一直不能平靜,因為英雄的形象總是浮現在我的腦海里。
    地道戰發生在冀中平原上的故事,一次,日本鬼子要侵略冀中的人民,人民為了趕日本鬼子出中國,在每戶人家裡挖了一條通道,這做了陷井,經過了一場激烈的戰爭,冀中人民終於把日本鬼子趕出了中國,但是,高老忠為敲鍾報警而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我覺得冀中人民很聰明,會用各種手段去對付他們,讓他們死無葬身之地,冀中人發會想到挖地道,家家戶戶連在一起,逃得容易,打仗也容易。
    那已成為歷史,我們現在很少存在戰爭,因為人們不想打仗,他們想有一個溫馨的家,過著平平常常的日子,而我們小學生,應該努力學習,將來為國家做出貢獻,所以全世界的人民要以史為鑒,珍愛和平。

  3. 太行山上》描寫在抗日戰爭民族危亡時刻,朱德總司令率領八路軍主力部隊與日寇浴血奮戰的抗戰大片《太行山上》以紀實片的視角進行拍攝,著力表現場面的動盪,增強了戰火紛飛的質感。更為了適應市場需要,邀請多位明星客串演出,包括香港演員梁家輝及台灣演員劉德凱,連同內地名演員盧奇及王伍福,他們以扮演鄧小平和朱德而廣為觀眾熟悉。

    飛機在山谷中俯沖後的投彈、被爆炸氣浪掀起的士兵、肉搏戰時的真刀真槍、利刃在身體上劃過的血花四濺、炮彈落地時濺起的碎石飛揚……八一電影製片廠動用了100多噸炸葯、8000餘支槍械、800餘輛戰車、50餘架次直升機、10萬部隊官兵、140多個數碼科技製作的場景,拍出的視覺沖擊確是國內以往戰爭片都無法比擬的。影片即呈現出了千軍萬馬、泥石流等宏大場面,也將戰爭的殘酷血淋淋的剖析給觀眾,比如貼身近戰時的慘烈、坦克正面壓過日本鬼子的全過程、有良心發現的日軍高喊「軍國必敗」縱身跳下火海焚身的鏡頭,讓幾乎所有看片的人都大呼過癮。

    《太行山上》主要講述八路軍總司令朱德率領剛剛改編完的八路軍三個主力師東渡黃河,挺進抗日前線,開闢建立太行山根據地的光輝歷程。演員陣容除了匯集以往革命歷史題材影片中熟悉的臉孔--扮演朱德的王伍福、扮演鄧小平的盧奇等特型演員,片方還斥巨資邀請多位日本、法國演員加盟。
    看點
    特殊意義:除為今年的重大紀念之外,本片也是眾多革命歷史電影中首部以朱德同志為主角的作品,因此在中國電影故事片人物長廊中具有補白的作用。
    動感視覺:本片大量運用運動鏡頭表現場面的動盪,數碼科技呈現出千軍萬馬、泥石流等宏大場面,更有肩扛攝影機增強戰火紛飛的真實感。足具動感的戰爭影象為觀眾打造出一流的視覺享受。
    全新角度:本片以濃墨重彩的筆觸刻畫了林彪、閻錫山、郝夢麟、阿部規秀、板垣征四郎等眾多歷史人物鮮明的形象,客觀地描寫了喜烽口、平型關等眾多著名戰役。
    簡評
    200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以及中國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為此,八一電影製片廠投入五千萬元打造了氣勢恢弘的重大革命歷史巨作《太行山上》。本片也是今年國家廣電總局重點規劃的三部抗戰題材影視作品中唯一一部電影。
    這部大製作最突出之處是首次在戰爭片中起用武術指導,更為了適應市場需要,邀請多位明星客串演出,包括香港演員梁家輝及台灣演員劉德凱,連同內地名演員盧奇及王伍福,他們以扮演鄧小平和朱德而廣為觀眾熟悉。該片導演是憑《大決戰》等片獲金雞獎的韋廉,美術指導霍廷宵曾拍過《英雄》及《十面埋伏》。《太行山上》開創了戰爭片起用武術指導的先例,利用市場上一切有利於增加視聽沖擊力的手段、大量運動鏡頭來表現戰爭的細節和爆破場面。
    香港著名演員梁家輝主動請纓,為圓自己一個軍人夢,他在該片中扮演獨臂將軍賀炳炎,長時間將一隻手臂綁到背上,在零下十幾攝氏度的嚴寒里暢談人生,演繹一種英雄境界。曾在多部瓊瑤戲中成為女生追捧偶像的劉德凱,在片中扮演國民黨高級將領郝夢齡,片中他和戰士們浴血疆場而中彈身亡的場面讓人無不為之動容。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片中日軍將領的扮演者阿部規秀、板垣都是來自日本的特型演員。
    《太行山上》由《閃閃的紅星》的編劇陸柱國執筆,而導演請來了擅長革命政治歷史題材的韋廉。總美術師霍廷宵常與張藝謀合作,從《大紅燈籠高高掛》、《英雄》到《十面埋伏》連獲三屆金雞獎,這次霍廷宵打破以往表現戰爭的模式,把人物從作戰室里拉出來,將傳統的開會場景搬到外景中去,調動各種美術置景手段,烘托戰爭的現場氣氛。據悉,《太行山上》的鏡頭多達1800個,意味著平均每四秒一個鏡頭,動用高科技電腦鏡頭也有140多個,而200多人的動畫設計隊伍,也耗資200多萬。
    每天攝制組開拍之前都要祭奠英烈,來緬懷逝去的英雄。為了增強衣服年代的磨損感,劇組更是想盡了辦法,用高錳酸鉀腐蝕,用醬油、茶水、墨汁、漂白粉加工,還用噴燈燒糊,鐵銼銼舊,砂紙打磨出衣褲的毛邊……而為了營造戰爭氣氛,白天突出煙霧,夜裡強調火光,共消耗炸葯10噸、汽油和柴油11噸、破布棉絲16噸、雷管4000個,而近2萬個炸點為影片增加了真感.

❺ 電影八佰觀後感怎麼寫

電影《八佰》觀後感、心得體會範文

1937年,是中國風雨飄搖的一年;1937年,是中國山河破碎的一年。

1937年,日本軍國主義發動了盧溝橋事變,開始了對華全面侵略戰爭。正面戰場上,裝備精良,人數眾多的國民黨正規軍,面對日軍節節敗退,北平天津相繼淪陷;在布魯塞爾會議上的外交失敗更是讓中華民國成了一葉飄盪在洶涌大海上的小船,隨著海浪起起伏伏,毫無反抗之力。沒人知道中華民國的未來怎樣,也沒人知道中華民國的未來在哪。

9月1日,新豐熱電公司組織我們這些學員觀看了剛剛上映的電影《八佰》。故事就發生在1937年的中國上海。滬松會戰末期,國民革命軍第88師524團留守在與租界一河之隔的上海四行倉庫,孤軍奮戰四晝夜,造就了罕見的被圍觀的戰爭。為壯聲勢,四百人對外號稱八百人。

面對日軍多次狂風暴雨般的進攻,524團在團長謝晉元的指揮下,像是一顆堅韌的小草。無論怎樣的風雨,也無法讓它真正低頭。524團的堅守就像是燈塔穿過海霧里的一點點燈光,為大海上飄搖的小船指出方向,為山河日下的舊中國送來了一絲希望。

顧炎武在三百多年前發出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樣有力的吶喊。今天的《八佰》便是對這句話的再次演繹。家是最小的國,國是最大的家。愛我祖國,每一個中國人都應該身體力行:戰爭年代,那些愛國的仁人志士為心中的大義毫不猶豫的獻出自己的生命;現在是和平年代,我們只需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便是對「國人當如此」最好的踐行。

我從懵懵懂懂的入職,到現在有條不紊的進行各種培訓學習,在領隊和集控師傅們的帶領下,我們正在慢慢的尋找自己的定位,也正在一點點習慣自己電廠人的身份。生活在當下的我們需要一種堅守——在現在的學習中,堅持每個分分秒秒,用心學習運行相關知識;在未來的工作中,守護好每個日日夜夜,堅守在汽輪機旁;堅守在鍋爐邊;堅守在電廠的每一個設備、每一個閥門、每一根管道旁,保證值好每一班崗,就是我們電廠人對「國人當如此」的最好踐行

❻ 你看過《八佰》這部電影嗎有什麼觀後感

《八佰》這部電影沒有看過,看過解說,講的是抗戰的時候,發生在上海八佰革命人士的故事。為了我們的未來,我們人民付出了太多。

❼ 八佰電影觀後感200字

八百點映,我去看了,說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戰爭場面宏偉,無論是視覺還是聽覺,一流享受。

二,演技一流,王千源,張譯,歐豪,魏晨,杜淳,姜武,每一個的演技都如教科書一樣,很容易讓你入戲。

三,這部影片是我從去年一直期待的一部,但是看完之後,總體感覺沒有想像中那麼好。如果拿一個類似的片子對比的話,我感覺,不如金陵十三釵。

四,影片的歷史背景沒有交代清楚,讓不明白歷史的觀眾很迷茫,為什麼守?為什麼沒有增援?

五,看到有些評論說過於煽情,我就不明白,我是個淚點很低的人,但是,這種煽情沒有觸碰到我,譬如說,鄭愷身綁炸葯包跳下樓那一段,略顯倉促。可能跟影院的環境也有關系。

總之,這部影片是絕對值得去看的一部,建議大家去好一點的影院,可能更會體會到管虎導演的神來之筆!

❽ 看完《八佰》這部影片,你有什麼觀後感

哭到窒息,這個世界的安定是多少人的生命換來的,我們生活的這片熱土,有多少先人的熱血,我們這個偉大的民族,經歷了那麼多的磨難,吾輩必須強大。

吾輩當自強,為中華之崛起而努力!看完之後,最大的感受就是,我們這一代人真的信服,沒有經歷過戰爭的殘酷,我們這一代的人必須要自強,要守住前輩們用血肉換來的和平,好好的讀書,讓中國強大以來,只有自己強大起來,我們才對得起他們用生命換來的太平盛世。

❾ 八佰電影觀後感

對於我們沒有經歷過戰爭的一代人來說,電影《八佰》演繹出了另一種我們無法體會的人生,因為大多數人的態度如同影片中的端午初到四行倉庫時一樣,抗日救國民族大義是別人的事情,他沒有殺過人,也不想殺人,他想的只是回家,然而事實卻證明了,當戰爭真的來臨時,沒有人能夠真的置身事外,毛之不存皮將焉附的道理在這一刻得到了最真實的體現。

和平時代的我們無法體會到戰爭時代的殘酷。在那樣的艱難歲月里,我們的前輩選擇了戰斗到底,小人物大英雄,在那個一無所有的時代仍為國奮戰為國獻身的烈士,每一個人都選擇用自己的方式為國家出一份力,才有了我們現在的安居樂業。銘記歷史,致敬先烈!

《八佰》是由華誼兄弟電影有限公司、北京七印象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出品,管虎執導,黃志忠、歐豪、王千源、姜武、張譯、杜淳、魏晨、李晨、俞灝明等主演的戰爭題材影片。

該片取材於1937年淞滬會戰,講述了被稱作「八百壯士」的中國國民革命軍第三戰區88師524團的一個加強營,固守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阻擊日軍的故事。該片於2020年8月21日在中國內地上映。

2021年2月28日,獲得2020新浪微博之夜微博年度電影。

❿ 八百壯士影片觀後感悟

相信《八佰》大部分的觀眾都已經看完了吧,不得不承認電影拍得十分精彩,可是,大家知道嗎?我們看到的《八佰》是經過二次刪減的,而且電影從始至終都沒有拍完,毫不誇張地說,這部電影只是講了整個《八佰》的一部分,實際上後續還有劇情,甚至劇情比現在看到的還要精彩。

他們將匕首帶回營地裡面,在早操的時候,手持匕首等利器,將謝晉元殘忍殺害了,謝晉元犧牲之後,接替他指揮孤軍營的是他的副手,後來,日軍佔領了租界,為了報復孤軍營,將他們全部送去了各地做苦力,以此來削弱他們的意志,可沒想到的是他們仍然堅持了下來,直到日軍投降,這支孤軍營只剩下不到100多人了。

所以,這才是孤軍營真正的結局,其實,我們可以很明顯看出來一件事情的,就是電影《八佰》只拍了那麼一半而已,如果能夠把電影的後續也給拍上去的話,相信《八佰》一定會是一部神作,但導演並沒有這么做,或許導演只是想給我們呈現英雄們的事跡,而不想讓大家看到他們悲壯的結局吧!

閱讀全文

與電影八百100字觀後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法國電影心裡長了一朵花 瀏覽:120
有關過年的電視電影 瀏覽:800
電影之都是哪些城市 瀏覽:646
跟吸血鬼有關的電視劇或電影 瀏覽:472
美國電影巴蘭 瀏覽:123
天上掉下個ufo電影導演 瀏覽:491
美國動作電影有女主角 瀏覽:785
嗯嗯快點歐美電影 瀏覽:481
巨蟒變蛇女電影大全 瀏覽:487
充值電影網 瀏覽:536
豆瓣2017年度科幻電影榜單 瀏覽:106
搞笑外國二戰電影大全 瀏覽:126
atv電影網 瀏覽:594
下載6080電影網 瀏覽:965
在快手裡怎麼買電影票 瀏覽:639
電影音頻怎麼裁剪出來 瀏覽:604
歐美男星電影 瀏覽:200
大鵬的電影深度 瀏覽:274
大吉大利萬事如意電影 瀏覽:967
孫紅雷拍的緝毒電影大全 瀏覽: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