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邵氏武俠片急推急拉的攝影風格是怎麼形成的
拿幾個電影來說吧,《愛奴》是邵氏低成本電影的佳作,在當年有很多超前之處,它是香港第一部描寫女同性戀的電影,主線是女性反抗與復仇,具有一定的女性主義或女權思想。影片主旨可以用一句話來濃縮,那就是「用愛去報仇,比用恨報仇更狠毒」,因而電影顯得凄迷、冷艷。在氛圍營造上,楚原拍出了神秘莫測的寒意,如開場時細雪紛飛一幕,這是後來創辦先濤數碼的朱家欣的傑作。在武打設計上,本片也使用了很多彈床和鋼絲技術,很少直接硬碰硬的對抗,多位騰挪飛躍式的躲閃或襲擊,使得武打有如飛天舞蹈。1971年,從台灣失利回到香港後,李翰祥拍了幾年騙術片和風月片,直到《傾國傾城》,他才重回最拿手的宮闈片領域。對於清末這個龐大厚重的歷史題材,李翰祥沒有展開宏幅巨卷式的全景描寫,而只是將鏡頭對准宮闈深處,以小太監寇連材貫穿始終,演繹朝中各方勢力之間的權謀技巧。可以說,李翰祥把他多年的夢想和知識分子的包袱,全部訴諸這部關於晚晴哀史的電影里。《傾國傾城》全部在邵氏片場搭建的內景里拍攝,不出外景,便拍出了紫禁城的威嚴與肅穆,李翰祥以他獨特的推軌鏡頭,層層展示九重宮闕的堂皇與幽深。本片流入內地後,有關部門便有意請李翰祥北上故宮實地拍攝,因此才有了《火燒圓明園》和《垂簾聽政》。
『貳』 以前香港的70和80年代的武俠電影,是不是在大陸拍攝的,
70年代左右的武俠片,大部分是邵氏拍的,布景其實都是假的,在香港拍的,並非內地
『叄』 為什麼在香港電影中,七八十年代的邵氏電影,甚至要比九十年代的港片還要清晰
邵氏這些老電影都是花大價錢把膠片進行數碼修復翻新製成dvd的,90年代那些我們現在看到的,大多是錄像帶,vcd版本的,自然效果差
『肆』 為什麼邵氏的電影都那麼好看精彩
古裝片布景、服裝、發式都很美(張徹除外),賞心悅目,時裝片的視覺效果不行
爛片也有不少,像大部分金庸劇,還有什麼女殺手之類,都蠻無聊的
『伍』 香港邵氏電影內景是怎麼拍的我說的是個些庭院的風景
是在攝影棚內搭的布景。有些是一比一的比例,有些則是微縮布景,然後後期剪輯做出來的。
『陸』 以風月片而著稱,香港邵氏系列電影,是怎樣的一個存在
李氏風月片對後世的港片影響深遠,像後來邵氏的《唐朝豪放女》、《愛奴》都是延續了他的情色風格。這一類型也一度成為香港影壇的特色題材,要知道,很多影迷的性啟蒙都是來自於邵氏的風月片。
『柒』 邵氏電影經典武打片的背景都是真的嗎
分情況,有真有假,一般樹林、騎馬、大海邊的比武之類是真景,室內比武、練功之類布景道具比較多,再就是那種古裝武俠片多數都是布景
『捌』 為什麼在香港電影中,七八十年代的邵氏電影,要比九十年代的港片還要清晰呢
我們小時候看的是錄像帶,很模糊。90年代末邵氏和東南亞的一家數碼公司合作,讓他們修復以往的老片子。這就有了現在高清晰的邵氏老電影視頻。
『玖』 邵氏的老電影在哪拍的 景色好美。
說句實話,大多都是室內搭建的場景,顯得格外精緻優美
『拾』 邵氏電影畫面色調
以前無論大陸香港還是歐美電影都是暖色調的,只有現在的垃圾電影才是慘白色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