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資訊 > 中途島海戰電影怎麼拍的

中途島海戰電影怎麼拍的

發布時間:2022-09-09 02:12:11

① 這年頭拍一部戰爭電影,究竟有多難

大約二十年前,導演羅蘭·艾默里奇看了部關於中途島海戰的紀錄片,決定把這段歷史拍成電影。


打動他的主要有兩點,一是當年美國以弱敵強的故事很有趣復雜,二是飛行員駕駛俯沖式轟炸機在最低點投彈的搏命時刻——他一直想再現這種英勇場面。

《無恥混蛋》中割頭皮的布拉德·皮特


恐怖片——你知道電影里,納粹搞過多少邪惡實驗嗎?去年的僵屍片《霸主》屬於“甭管怎麼胡編把鍋甩給希特勒就對了”之範例。


邪典片——你知道有多少部片名帶“納粹”或“希特勒”,本質上只是變著法蹂躪大波妹的剝削電影嗎?哦對了,想拍“手撕鬼子”的出門右轉去橫店。


我們故意把戰俘營里的故事(不包括蹂躪大波妹那種!)放到最後,這其實是個很重要的類型,但本身又跟其他戰爭片有所區別,就不展開說了。


無論《大逃亡》、《聖誕快樂,勞倫斯先生》還是《桂河大橋》,這些經典片都借拘禁講自由,借屈辱講尊嚴,借文化沖突討論人性,早已跳出了“囚籠”和“戰場”這些設定。

② 中途島電影什麼時候上映 中途島電影有什麼看點

③ 中途島戰役電影劇情簡介 中途島戰役電影劇情介紹

1、決戰中途島劇情介紹:《決戰中途島》講述的是1942年6月,日本襲擊珍珠港僅六個月之後,美國海軍在中途島環礁附近擊敗了日本帝國海軍的攻擊艦隊,以沉沒一艘航空母艦為代價,取得了一舉擊沉日本主力航空母艦四艘、巡洋艦一艘的決定性勝利,對日本艦隊造成了毀滅性的破壞。

2、歷史學家稱之為「人類海戰歷史上最令人震驚和決定性的打擊。」

④ 求:關於中途島海戰的詳細資料,背景,所有有關的

http://www.superarmy.com/zmzl/worldwar2/2001_1114_1.html上面有最為詳細的資料介紹,可惜字數實在太多,我沒法轉載。

附其它相關資料:

中途島海戰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太平洋戰爭期間一次海上戰役。

日期:1942年6月4日—6月7日
地點:中途島附近海域

參戰方:
美國
指揮官:法蘭克·弗萊徹海軍中將;雷蒙德·斯普魯恩斯海軍少將
兵力:3艘航空母艦,約50艘支援戰艦
日本
指揮官:山本五十六海軍大將;南雲忠一海軍中將
兵力:4艘航空母艦,7艘戰列艦,約150艘支援戰艦

損失/傷亡:
美國:1艘航空母艦,1艘驅逐艦,147架飛機,307人陣亡
日本:4艘航空母艦,1艘重巡洋艦,332架飛機(包括備用機),2,500人陣亡

中途島海戰於1942年6月4日展開,是太平洋戰爭中的一場重要戰役。美國海軍不僅在此戰役中成功地擊退了日本海軍對中途環礁的攻擊,還因此得到了太平洋戰區的主動權,所以這場仗可說是太平洋戰區的轉捩點。

日本在珊瑚海海戰之後的僅僅一個月就已經把中途島擬定為下一個攻擊目標。這不只能報美國空軍空襲東京(Doolittle Raid)的一箭之仇,還能敞開夏威夷群島的大門。防止美軍從夏威夷方面出動並攻擊日本。日本海軍想藉此機會將美國太平洋艦隊殘余的軍艦引到中途島一舉殲滅。

若日本海軍達到所定下的目標,那美國西岸就會直接遭到日本海軍的威脅。由於美國其餘的海軍軍艦已部署到北大西洋,美國在短期內就沒有能力有效地在太平洋對日本海軍做出反擊。日本深知美國的軍事潛力。美國巨大的工業生產能力一旦完全納入戰爭軌道,日本就很少有獲勝的希望。所以日本希望在這種情形出現之前就逼迫美國坐到談判桌前,迅速結束與美國的戰爭。

一些軍事學者也認為,如果日本海軍威脅或者真的攻擊美國西岸的話,便會迫使美國把急需送往歐洲前線的軍事配備轉移到美國西岸,這不但會造成歐洲戰區出現軍需短缺的現象,甚至可能使歐洲戰區再次失守,而讓納粹德國得到最後的勝利。

交鋒之前
為了擴充已經占據的東南亞領地,日本把注意力放在攻佔薩摩亞群島,斐濟以及澳大利亞上。然而,中途島是當時最靠近日本本島的美國軍事基地,又位處夏威夷和日本本土距離的一半左右,是美太平洋艦隊西進的重要補給基地。如果中途島告急,美國太平洋艦隊必全力來援。因此中途島其實就是一個消滅美國太平洋艦隊的完美陷阱。

日本聯合艦隊司令海軍大將山本五十六的作戰計劃秉承了日本帝國海軍所注重的戰略教義:大膽、富有創意。這次行動的目的就是想把美國太平洋艦隊引進一個絕地,給與他們致命的一擊。參加攻擊中途島的日本艦隊分為兩個主要部分,即南雲中一率領的由四艘航空母艦加上護衛編隊組成的第一機動部隊,以及山本五十六率領的由十艘戰列艦組成的主力艦隊。山本的主力艦隊尾隨第一機動部隊,任務便是攔截及消滅來援的美國艦隊,完成孤立中途島和摧毀美國太平洋海軍力量的使命。雖然美國的空襲東京行動並沒有造成巨大的傷害,但已足以證明就連日本的軍事力量也阻止不了盟軍對日本本島的空襲。這對日本的士氣造成了嚴重的傷害。由於日本軍部急於對美國空軍的空襲東京行動做出反應,導致攻擊中途島的計畫並沒有經過詳細的策劃,而促使該計畫產生了不必要的復雜性。

南雲忠一中將指揮第一機動部隊的航空母艦在中途島西北,空襲中途島以及迎擊美國海軍艦隊;山本的戰列艦主力部隊在後面三百海里處,支援南雲的艦隊殲滅美軍艦隊;支援攻佔中途島的部隊從西南接近中途島。

為了迷惑美國海軍,日本聯合艦隊向阿留申群島派出了有兩艘輕型航母的牽制艦隊,登陸阿圖島和基斯卡島,攻擊荷蘭港,執行佯攻任務。

美國情報
美國海軍情報局在與英國以及荷蘭相關單位緊密的合作下,開始成功的解讀日本海軍主要通訊系統JN-25的部分密碼。到了五月上旬,聯軍在破解JN-25上取得了重大的突破,也因此得到了窺探日本海軍計劃的能力。JN-25讓聯軍得悉『AF方位』將會是日本海軍的下一個攻擊目標,然而聯軍就偏偏破解不到『AF方位』的位置。一些美軍的高層將領認為『AF方位』便是中途島,另外一些則認為是阿留申群島。然而任憑聯軍解碼科技多麼的先進,也仍然無法破解『AF方位』的正確位置。正當美軍高層在傷腦筋的同時,一名年輕軍官卻想到了一個能夠確認『AF方位』是不是中途島的妙計。他要求中途島海軍基地的司令官以無線電向珍珠港求救,說中途島上的淡水供應站出現了問題,導致整個中途島面臨缺水的危機。不久後,美國海軍情報局便截奪到一則JN-25信息,內容果然提到了『AF方位』出現缺水問題。結果『AF方位』便證實為中途島,也就是日本海軍的下一個攻擊目標。

由於要從JN-25得到情報非常費時,美國太平洋艦隊司令海軍上將切斯特·威廉·尼米茲到了最後一刻才掌握了能夠用來埋伏日本艦隊的可靠情報。他立即召回了在太平洋西南方的航空母艦企業號 (CV-6 USS Enterprise)、大黃蜂號 (CV-8 USS Hornet)以及因為參與珊瑚海海戰而正在珍珠港進行重大維修的約克鎮號 (CV-5 USS Yorktown)。任命雷蒙德·斯普魯恩斯少將代替患病的哈爾西中將指揮第16特混編隊。尼米茲就准備以三艘航空母艦為主力,再加上約五十艘支援艦艇,埋伏在中途島東北方向,攻擊前往中途島的日本艦隊。

在珊瑚海海戰受重傷的約克鎮號返回珍珠港時,她看上去需要進行幾個月的重大維修工程。經過七十二小時不眠不休的搶修,她的飛行甲板已重新鋪平,內部也裝上新的鋼條支撐架,她更從珍珠港的空防機隊中選出可進行埋伏任務的艦載機種,組成新的艦載機隊。尼米茲上將不惜一切地違反了許多海軍條例,就為了達成讓約克鎮號隨行的目標。在約克鎮號入港的僅僅三天後,她奇跡般的隨著美軍艦隊(第17特混編隊)奔向中途島,展開她的最後一次作戰任務。與此同時,日本航母瑞鶴號在位於特魯克(Truk)的基地等待一批新的艦載機;稍微受損的翔鶴號則在基地進行維修。回首當年,如果日本海軍沒有大意,以為美軍只會派遣兩艘航母企業號及大黃蜂號迎擊蒼龍號, 飛龍號, 赤城號以及加賀號的話,那麼中途島海戰,將可能會有迥然不同的結局。

海戰經過
6月4日凌晨,日本第一攻擊波機群開始從4艘航空母艦上同時起飛,144架艦載機出發攻擊中途島。南雲中將命令偵察機搜索東、南方向海域,第二攻擊波飛機提到飛行甲板上,准備迎擊美國艦隊。但是重巡洋艦利根號的2架偵察機因為彈射器故障,起飛時間耽誤了半個小時,築摩號的1架偵察機引擎又發生故障中途返航(這架飛機本應該正好搜索美國特混艦隊上空),給日本艦隊埋下禍根。

6月4日拂曉,中途島派出的「卡塔林娜」式偵察機發回發現日軍航空母艦的報道,斯普魯恩斯少將立即做出反應,准備攻擊日軍航母(其實法蘭克·弗萊徹海軍少將是這次行動的總指揮,但是斯普魯恩斯首先發動空襲)。美國艦隊因為已經破解了日本海軍「JN-25」的通訊密碼,而對敵人的計劃了如指掌。

6月4日清晨,日本艦載機向中途島發動了猛烈的攻擊。駐扎在中途島的美軍戰斗機也全部升空,迎擊來犯的日本戰機。美軍的轟炸機,包括了B-17型轟炸機也向日本艦隊發動還擊。

7時整,友永丈市大尉率第一攻擊波機群准備開始返航,並向南雲中將發出了需要進行第二次攻擊的電報。

7時06分,由戰斗機、魚雷機、俯沖轟炸機所組成的117架戰機,從斯普魯恩斯少將所率領的第16特混編隊大黃蜂號及企業號升空,奔向200海里外的南雲艦隊。8時40分,15海里以外的弗萊徹少將率領的第17特混編隊約克鎮號起飛了35架戰機。

7時10分,首批從中途島起飛的10架美軍魚雷轟炸機出現在南雲艦隊的上空。美軍飛機排成單行,撲向日航空母艦。在日軍戰斗機的截殺和日艦猛烈的炮火下,很快就擊落了7架。友永的報告和美機的攻擊,使南雲中將相信中途島的防禦力量還很強,於是決定把原來准備用於對付美艦的飛機改為對中途島進行第二次轟炸。此時,他仍然沒有發現美軍艦隊。

7時15分,南雲下令赤城號和加賀號將在甲板上已經裝好魚雷的飛機送下機庫,卸下魚雷換裝對地攻擊的高爆炸彈。

7時30分,南雲接到利根號推遲半小時起飛的一架偵察機發來的電報,距中途島約240海里的海面發現10艘美國軍艦。南雲命該偵察機繼續查明敵人艦隊是否擁有航空母艦,同時命令暫停對魚雷機的換彈。就在南雲等待偵察機的偵察結果時,空中再次響起了警報。40餘架從中途島起飛的美軍B—17轟炸機和俯沖轟炸機撲向南雲的艦隊。由於美軍的轟炸機沒有戰斗機護航,結果很快的就被南雲派出的零式戰斗機擊退。

8時15分,南雲終於接到了偵察機傳來的報告:美軍艦隊里確實有航母的存在。南雲下令各艦停止裝炸彈,飛機再次送回機庫重新改裝魚雷,日本航空母艦的甲板上一片混亂,為了爭取時間,卸下的炸彈,都堆放在甲板上。

8時30分,空襲中途島的第一攻擊波機群返航飛抵日本艦隊的上空。還有那些保護航空母艦的戰斗機也需要降落加油。南雲處於進退維谷的境地。第二航空母艦戰隊司令山口海軍少將向南雲建議「立即命令攻擊部隊起飛」。第二批突擊飛機換裝魚雷還沒有完成,如果馬上發動進攻,也沒有戰斗機護航。而且艦上的跑道被起飛的飛機佔用,那麼油箱空空的第一攻擊波機群會掉進海里。南雲決定把攻擊時間推遲,首先收回空襲中途島和攔截美軍轟炸機的飛機,然後重新組織部隊以進攻美軍特混艦隊。

8時37分,返航的飛機開始相繼降落在四艘航空母艦飛行甲板上。

9時18分,全部飛機的作業完畢。南雲命令艦隊以30節的航速向北航行,以避開再來攻擊的美機,准備全力進攻美軍特混艦隊。

9時20分,掩護日本艦隊的戰斗機開始起飛。

9時25分,一隊由大黃蜂號起飛的15架「毀滅者」式魚雷轟炸機組成的編隊發現了南雲艦隊。不幸的是,他們的燃油即將耗盡,而且沒有戰斗機護航。在自殺式攻擊中,被零式戰斗機和高射炮火全部擊落,30名飛行員除1人生還外全部遇難。

9時30分,從企業號、約克鎮號起飛的28架美軍戰機陸續尾隨而來,向蒼龍號和飛龍號展開攻擊。然而在攻擊南雲艦隊的時候遭到重創,損失了20架魚雷轟炸機,美機所投魚雷竟無一命中。

10時20分,由102架飛機組成的日軍艦載機攻擊隊此時也已排列就序。正當日軍戰斗機在低空忙著驅趕美軍魚雷機時,南雲艦隊的上空出現了33架由克拉倫斯·麥克拉斯基少校率領從企業號起飛的「無畏」式俯沖轟炸機。此時,日艦正在掉頭轉到迎風的方向,處於極易受攻擊的境地,甲板上到處是魚雷、炸彈及剛加好油的飛機。這正是美軍求之不得的有利時機。

10時24分,第一架日本戰斗機飛離飛行甲板時。企業號的33架「無畏」式俯沖轟炸機,分成2個中隊分別攻擊赤城號和加賀號航空母艦,接踵而來的是17架從約克鎮號航空母艦上起飛的「無畏」式俯沖轟炸機則專門攻擊蒼龍號航空母艦。日軍的3艘航空母艦剎那間變成了三團火球,堆放在甲板上的等待起飛的飛機以及燃料和彈葯引起大爆炸,火光直沖雲霄,短短的5分鍾,日本三艘航空母艦被徹底炸毀了。

10時40分,接替指揮空中作戰的山口多聞發動反擊,18架由「九九」式俯沖轟炸機和6架「零」式戰斗機組成的攻擊編隊從飛龍號起飛。日機成功的找到了約克鎮號,並立即發動攻擊。3顆炸彈命中約克鎮號,雖然遭到破壞,但是在美軍船員的極力搶修下,恢復了航行功能。

11點30分,南雲中將及其幕僚轉移到了長良號巡洋艦,開始集合殘余的艦隊。

13時40分,10架日軍「九七」式魚雷攻擊機和6架「零」式戰斗機又從飛龍號飛來,對約克鎮號發起了第二次攻擊。約克鎮號這次就沒那麼幸運,被兩枚魚雷擊中,左舷附近掀開兩個大洞,並把艦舵給軋住了。弗萊徹少將被迫轉移到巡洋艦,將指揮權移交給斯普魯恩斯少將。

14時45分,美軍偵察機發現日軍飛龍號航空母艦,斯普魯恩斯立即命令企業號、大黃蜂號航空母艦的30架「無畏」式俯沖轟炸機起飛,去攻擊飛龍號。

15時00分,美軍約克鎮號的艦長巴克馬斯特被迫下令棄艦。然而,它卻並沒有沉沒,於是美軍又回到該艦上,試圖由拖船拖向珍珠港。

16時45分,美軍企業號航空母艦的俯沖轟炸機成功地攻擊了日軍剩下的飛龍號。飛龍號當即命中4彈,船上一片火海。

6月4日晚19時,已經被摧毀的日軍蒼龍號、加賀號航空母艦先後沉沒。

6月5日2時55分,日本聯合艦隊司令山本五十六大將下令:「取消中途島的佔領行動。」 6月5日夜間,日軍兩艘重巡洋艦最上號和三隈號在濃霧中轉向時互撞,最上號重創,三偎號留下陪伴左右。

3時50分,被摧毀的赤城號航空母艦被日軍驅逐艦發射的魚雷擊沉。

5時10分,無法挽救的飛龍號航空母艦被日軍驅逐艦發射的魚雷擊沉,艦長山口多聞選擇與艦共沉。

6月5日天明,美軍飛機一波又一波的轟炸負傷的日軍巡洋艦三隈號、最上號。三偎號葬身海底,而重傷的最上號反而逃過大難,掙扎著回到特魯克的基地。攻擊結束以後,美軍特混艦隊隨即撤離戰場。

13時00分,日軍I-168號潛艇發現了約克鎮號,隨即發射4條魚雷,2條命中約克鎮號,1條命中護航的哈曼號(DD-412 USS Hammann)驅逐艦,兩艦相繼沉沒。

中途島之戰終於宣告結束。

戰後結果
美國著名海軍歷史學家塞繆爾·E·莫里森把美國海軍在中途島海戰中的勝利稱之為「情報的勝利」。美國海軍提前發覺日本海軍的計劃,是日本海軍失利的唯一最主要的原因。但許多軍事家認為:日本海軍堅持以戰列艦作為海戰決戰的決定性力量,把航空母艦當做輔助性力量使用,忽略了航空兵力的作用是導致失敗的最終結果。

日本海軍計劃最明顯的失誤是分散部署兵力,聯合艦隊各部隊在相隔很遠的距離上單獨作戰,而美國海軍最大限度的集中部署兵力。聯合艦隊的優勢被削弱了。日軍計劃另一個失誤是,進攻中途島本來是誘使敵艦隊決戰,可卻給航空母艦套上支援佔領中途島的任務,並一相情願的認為在中途島受到攻擊以前,敵艦隊不會離開其基地。日軍偵察搜索計劃同樣不利。最後導致南雲遇到進退維谷的難題和來回換裝魚雷、炸彈的尷尬局面。

日本海軍損失了四艘航空母艦,此後再也沒有能力在太平洋戰場發動大規模進攻,把戰爭的主動權交到了美國手裡。在偷襲珍珠港僅僅六個月後,日本海軍在中途島遭受前所未有的大敗。山本五十六曾對首相近衛文麿說:「憑日本的工業,根本不能與美國為敵,同其抗衡。如果(日美)非打不可,在開始的當年或一年中可以奮戰一番,並有信心爭取打勝。但戰爭如果持續下去,以至拖到二年三年,那就毫無把握了。」他的預言果然應驗了。

影視作品
有許多部電影以中途島戰役為題材。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在1976年由捷克·史邁特導演的《中途島》。這部電影詳細及准確地道出了整個戰役的經過。

重大發現
1998年5月19日, 羅伯特·巴勒與一組科學家以及曾參與中途島海戰的老兵(也包括日本老兵)成功的尋獲及拍攝到在海底沉睡多年的約克鎮號。對於一艘在1942年沉沒的戰船而言,約克鎮號的船身並沒有太大的改變。船上的配備依然相當的完整,就連船漆也清晰可見。

⑤ 《決戰中途島》了解一下史上最危險最華麗的戰術:俯沖轟炸

說下這部,《決戰中途島》,作為一部戰爭電影,跟大家想像的不太一樣,而且有一處難得一見的場面。



先來說電影本身,小弟稱之為「戰爭科普電影」,這是有別於傳統戰爭片的一種存在。

在我們印象里戰爭電影是什麼樣子?基本大家能聯想經典戰爭電影就是《拯救大兵瑞恩》《兵臨城下》《硫磺島來信》《這里的黎明靜悄悄》,乃至前不久的《血戰鋼鋸嶺》這些作品。

多數經典戰爭片給我的感覺就是通過渲染場面慘烈和角色深度刻畫來達到「挖掘人性+反思戰爭」的目的,這個沒有問題,不再多言。

但另一種戰爭片就比較少見了,就是《決戰中途島》的這樣式兒。



我們可以稱之為 主旋律戰爭片 ,但這是相對於老美,對於中國觀眾而言「什麼旋律」跟我們無關,在我們眼裡本片除了電影奇觀作用之外,恐怕就是「科普」功能了。

因為這部電影從1941年12月日軍偷襲珍珠港,到1942年6月中途島海戰這6個月內的故事都給你講了一個遍。



從美國人被日軍揍得灰頭土臉開始,到美國人發憤圖強准備雪恥,一幫頭禿的學霸整天窩在小屋裡研究日本密碼,期間還穿插了轟炸東京,珊瑚島海戰,以及約克城號3天被修復的奇跡(然而並沒有什麼卵用,最後還是沉了)等等,最後美國在戰局不利的情況下以少勝多,成為太平洋戰場的轉折點。

說白了就是廣撒網,群戲視角,事無巨細的戰史都有展現。最終給人的感覺就是,用電影的手法拍了一部「紀錄片」。

《決戰中途島》就是這樣,是一部連小白都能看得懂的外國戰爭故事,哪怕你對這段歷史完全不了解也沒有關系,電影把這段往事說得清楚明白。而且所有出場的角色,都是真實歷史人物。



歷史學家們,乃至部分軍迷絕對會對該片嗤之以鼻,因為電影描述的內容就跟小學課外讀物一樣,毫無深度,平鋪直述。

當然這樣的敘述方式,也導致什麼殘酷戰爭的渲染、反思戰爭、刻畫人性等,統統欠奉。說白了,就是把歷史課一節課的內容拍了一遍。

對了,《決戰中途島》還是 PG-13級——家長指導 ,血腥慘烈場面那是不可能有的。



但話又說回來,這部電影其實也給觀眾提供了一個台階,毫無門檻,面向大眾,這是本片的定位,噱頭就是場面了。

導演羅蘭·艾默里奇,拍過《獨立日》《2012》的導演,最擅長大場面,但敘事水平一般,通常是平鋪直敘,也談不上深度了,完全是「感官系」的導演,這一點在《2012》里就能看出。



所以這也是這位很會玩大場面的導演,出道這么多年來一直不碰戰爭片的原因,我們常見那些戰爭片的特色他玩不轉。

但《決戰中途島》恰好是這樣的類型的戰爭電影,倒是跟他很合拍。故事平鋪,到了關鍵環節就直接上大場面了,一同狂轟濫炸,倒是熱血養眼,能把前面溫吞水般的敘事忘掉。

《決戰中途島》這樣的戰爭科普類電影,並不是獨特的, 1970年美日合拍的那部《虎! 虎!虎!》也是這樣類型 ,就是對大事件的描述。



而且不錯的一點就是意識形態,相對比較中立,敵我雙方都有刻畫,可見「宣傳」不是主要目的。

所以一說戰爭片,有的觀眾覺得不想看,包括女觀眾覺得血腥殘忍,也怕看不懂。沒事,這部電影絕對沒有問題,沒有門檻,完全可以當娛樂片看,就看狂轟濫炸就行了。



什麼?認不清角色,沒事,本片的幾位主演都是熟臉, 漫威的反派、DC的反派、速激的反派。 。。

可見本片的選角還是煞費苦心,關鍵是竟然跟原型挺像,尤其伍迪哈里森飾演的尼米茲。



關於電影的部分,到此為止,下面說說電影里難得一見的場面,相信很多喜歡軍事的朋友,都是沖著這一處來的:

人類戰爭史上最危險也是最華麗的戰術: 俯沖轟炸!



從上往下加速俯沖投彈,這種如今早已被淘汰的奇觀戰術,就像游隼獵食一樣,從天而降一頭紮下,根本剎不住車,誰知道最後懟在什麼上面,絕對是玩命。這才是《決戰中途島》最大的看點!!



在那個沒有雷達、制導,只能扔「鐵餅」的二戰,扔炸彈絕對是一門學問。



咱不說B-29這種配備轟炸瞄準具的專業轟炸機, 單說可以掛載炸彈的單引擎戰斗機(比如零式戰機就可以掛炸彈),如何瞄準目標?

因為飛機高速飛行時,投擲炸彈會由於具有慣性,在下落過程中難以命中目標。所以有一種專門的投擲機動,就是下滑轟炸的方式,建立一條角度較小的俯沖航線,機頭對准目標朝下俯沖,目標套入瞄準具,可以提高精度。

但並沒有什麼卵用,因為戰機速度太快,俯沖角度比較小,投彈精度並不高,能不能命中還是隨緣(如下圖)。



在這種基礎上,英國人就發明了一種更誇張的戰術就是 俯沖轟炸 。在一戰的時候就被英國皇家空軍採用。後來被廣泛運用,直到產生了專門的俯沖轟炸機。

這種戰機的機身是特殊設計的。首先飛行速度不高裝甲很厚能夠承受部分炮火,其次能承受大角度俯沖和拉起的過載,還有俯沖減速板,所以俯沖角度可以更大。

俯沖角度有多大,電影中有所展示,可以達到 70-80°大角度 ,俯沖航線接近垂直!



此時,只要把目標進入瞄準具,保持俯沖角度和航向,到達一定高度可以投彈!這種可以在保證精度的情況下,還能保證速度!不知道要比B-29這些大轟炸機高到不知道哪裡去了!

投彈結束,馬上拉升飛機, 拉得起來就是孫猴子,拉不起來就是猴孫子。

這種投彈方式的精度,別說軍艦了,連小小的坦克都能打,而且打得都是對方最薄弱的「腦袋頂」,炸彈的威力輔助以加速度,什麼裝甲也扛不住。



《決戰中途島》里貝斯特就是用這種戰術,用炸彈把赤城號航母的甲板給砸穿了,炸彈砸到第二層才爆炸,引爆了彈葯庫,一發入魂。

電影中,貝斯特他們駕駛的是著名的SBD無畏式俯沖轟炸機,而且有個細節,投彈的時候有專門的 投彈輔助器,向前把炸彈甩出去,為的是要把炸彈朝外甩出螺旋槳旋轉半徑。



二戰中最著名的俯沖轟炸機,就是德國的 ju-87「斯圖卡 」,這玩意空戰菜的一逼,專門為了俯沖轟炸設計,最高可達600km/h的俯沖速度,快趕上噴氣式飛機的速度了。而且投彈精度高,據說牛逼的飛行員能把炸彈扔人家煙囪里。

德國閃電戰打得漂亮就靠這玩意,不僅波蘭人怕,蘇聯人也肝顫,德軍王牌飛行員漢斯烏里希曾駕駛「斯圖卡」摧毀了500多輛蘇軍坦克。而且斯圖卡俯沖的聲音被稱為「耶利哥號角」,能給對方帶來巨大的心理壓力。



這位說了,這么個投彈方式,不被打下來嗎?而且飛行員能受得了?

問得好,這種投彈方式,除了一頭栽地上外,真不容易被打下來,因為你的正上方才是漏洞。

就拿中途島海戰舉例,早期二戰軍艦的防空火炮,其布置和射界都是給魚雷機准備的。





誰家炮火很少往腦袋頂上打,就算能打到,也是一個及其別扭的仰角。

想要收拾俯沖轟炸機,多數靠協防交叉火力。但當時的戰場上,又不止俯沖轟炸機一種,比如貝斯特的好基友林賽,他是開魚雷機的。



當時的戰場上就是這兩種飛機協作,林賽帶著魚雷機佯攻,負責吸引對方防空炮火(真的是佯攻,魚雷一發也沒命中,還把命搭上了)。

最重要的一點,魚雷機把對方的零式戰機吸引到了低空,給俯沖轟炸機清掃了空域,後者在火力網中找空隙鑽進去,一頭紮下去,投彈爆炸。



投彈成功之後,那就倒霉了。

因為俯沖轟炸機太笨重,飛得慢且彈盡糧絕,俯沖拉起的時候既沒有高度又沒有速度,基本就是當靶子,對方戰機和炮火隨時可以欺負,所以這個時才是俯沖轟炸機最難的時候。

那麼高的加速度、全憑頭鐵,所以轟炸機的名字叫「無畏式」。



所以二戰後期,俯沖轟炸機就不行了,包括德國「斯圖卡」都被英國空軍欺負的轉移去了北非戰場,後來逐漸退出了歷史舞台,這種玩命的戰術也消失了。

綜上,這才是《決戰中途島》最大的看點。

PS。想像一下當年《珍珠港》的投彈方式,還記得那個著名的情節嗎,也是炸彈砸穿亞利桑那號的甲板,引爆彈葯庫。這種投彈方式,叫水平轟炸,而且是97式魚雷機投放的800公斤大炸彈。但拍得很外行,魚雷機投炸彈一般是編隊飛行,而且彈道效果也不是這樣,所以這片是水平轟炸的方式投了一顆俯沖轟炸的炸彈,這是不專業的地方 ( 評論中有朋友誤解了,我不是說投彈方式不專業,而是拍得不專業,我沒說清楚,造成了歧義,抱歉 )



所以不管怎樣,這應該是 第一次在電影中如此詳盡的展示了俯沖轟炸這種戰術(1976年那部《中途島之役》效果一般) ,且異常華麗,把這種戰術的危險和奇觀效果真的體現出來。



或許電影不免誇張,或者該片也跟大家想像的戰爭片不一樣,但不要緊,俯沖轟炸真的是肉眼可見的刺激,第一人稱視角。



中途島海戰中,美軍第二波艦載機出擊後一直找不到目標,在燃料嚴重不足的情況下,大隊長指揮官 麥克拉斯基(盧克伊萬斯) 還是決定繼續搜尋。



結果找到了一艘高速航行的日軍驅逐艦「嵐」號。

於是美軍機群偷偷尾隨「嵐」號驅逐艦,很快找到了日軍的四艘航母,讓其中三艘放了煙花(飛龍號是當時日本海軍唯一的面子。。。可惜然並卵,還是沉了)。



這艘掉隊的驅逐艦,引導了美國的勝利。它為什麼掉隊,因為一艘潛艇—— SS-168鸚鵡螺號(以《海底兩萬里》里的著名潛艇命名)。



這段電影也有展現。鸚鵡螺號潛伏,發射了幾枚魚雷都脫靶,「嵐」號為了阻止潛艇上浮才留下來,扔了一通炸彈之後,就去追趕大部隊,結果莫名其妙的成了勝負手。

好玩的是,這才是鸚鵡螺傳奇故事的開始。

包括他們1942年跑去東京灣擊沉了一艘驅逐艦,竟然完好無損的回來了?!還合影留念呢(後來被用到了宣傳畫中)!



作為潛艇裝載了2門152毫米艦炮,一度被當做小型驅逐艦用,敵機來了就下潛,敵機走了就上浮當炮兵,給登陸突擊隊提供火力支援,打完軍艦打坦克,還打下了一架飛機。

在鸚鵡螺號22個擊沉戰果中,有一多半是艦炮。。。



所以人稱「上天入地鸚鵡螺」,他退役之後,人類第一艘核動力潛艇繼承了這一艦名。有興趣的朋友,可以了解一下,很有意思。

我原本對二戰一點也不感興趣,正因為從這些趣聞和故事中找到樂趣,才慢慢開始對二戰史產生興趣,當然前提條件是,謹防假冒,後來我才發現,當年讀過的不少二戰故事都是假的。。。也是很郁悶,所以,其實需要看一些戰爭科普電影。。。。

電影中,主角貝斯特的事跡是真的,扔了3枚炸彈,其中1枚炸彈扔進了赤城號的升降機里,砸進了機庫引爆了炸彈和魚雷,最終一枚炸彈擊垮一艘航母,創造了歷史。



運氣好是真的,但人家也是膽大頭鐵+技術高,之前就是他們隊里的投彈冠軍,作風不要命。

也把貝斯特的搭檔——「《阿麗塔》里的雨果」嚇成那樣,這孩子心說我怎麼攤上這么一位。。。



對了,這位的名字,他叫理查德·貝斯特,隊友給他起了一個外號「迪克」,所以他的名字就是 「Dick Best」。

人如其名,外國也有吊炸天這一說哦(開玩笑的。。。 dick 是Richard的簡稱 )

但也挺可惜,貝斯特因為吸入了過多鹼性氣體(電影中有展示),1944年就退役了,有了可以吹一輩子的戰績,不過這位挺低調,2001年逝世享年91歲,被安葬在白宮旁。

⑥ 決戰中途島劇情介紹

這部電影講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爭的重要轉折點,參戰士兵和飛行員在中途島海戰中發生的一系列故事。

1942年,日本在襲擊珍珠港六個月後,將目光集中在中途島,希望藉此機會將美國太平洋艦隊的剩餘軍艦引入中途島,一舉殲滅。

這不僅是為了報復美國空軍對東京的空襲,也是為了打開夏威夷群島的大門。為此,日本海軍投入了大部分軍隊,幾乎被派出動。

戰爭來臨時,飛行員理查德面對戰友的不安·貝斯特直言「他有恐懼的權利」,讓戰友們最終戰勝對國家的熱愛和對和平的渴望;

情報官埃德溫·萊頓借鑒珍珠港事件失敗的經驗,通過巧妙的情報分析,預測日本人將在中途島採取更大的行動。

這些年輕的士兵穿過槍林炮雨,用血肉之軀扭轉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局面。最後,美軍擊敗了日本帝國海軍的攻擊艦隊,只損失了一艘航空母艦「約克城」日本四艘航母以初步扭轉太平洋戰局為代價擊沉......

⑦ 電影中的航母哪裡找的,怎麼樣拍的

老片子里的航母是借用了現役或退役航母拍攝,加上合成技術。美國二戰航母很多,戰後拍電影找艘舊航母不難。現在用數碼特技手段製做更方便。

⑧ 《決戰中途島》是否真實的還原了中途島戰役

中途島戰役是二戰的一場重要戰役,將於11月8日公映的好萊塢戰爭巨制《決戰中途島》將在大銀幕上真實還原這段歷史。昨天,導演羅蘭·艾默里奇親臨北京首映禮,他透露自己對這一題材已經醞釀了20年之久,“我一直都想把俯沖式轟炸機飛行員的故事拍出來,因為他們駕駛戰機在最低的地方釋放炸彈,殺傷敵軍,非常英勇。”

羅蘭·艾默里奇直言,自己是抱著一種責任感去拍的,因此在劇本創作階段就格外注重真實准確地展現歷史。原空軍指揮學院副院長阮克庠、空軍裝備專家宋心之等軍事專家也在首映後給予了充分肯定:“這部電影對歷史的還原度很高,細節也做得十分考究。這場戰役在軍事上值得被反復研究,同時也傳遞了和平來之不易的理念,希望年輕人都來看看。”


電影《決戰中途島》投資金額超過一億美元,堪稱21世紀投資最大的戰爭片之一。博納影業集團董事長兼影片製片人於冬表示:“大家都很熟悉的《珍珠港》是靠模型去做,而《決戰中途島》已經做到了所有戰爭場面跟特效相結合,效果比二十年前的《珍珠港》跨越了很大一步。這是一部展現了全世界最尖端特效的戰爭片,很逼真。”他還透露,自己是在兩年多前的戛納電影節上確定投資該片的:“當時我和導演在海邊談了差不多兩個小時,當場我就決定要拍,很高興能和導演有這樣一次完美的合作。”羅蘭·艾默里奇則在現場表態,自己非常希望能有機會來中國拍攝電影,但目前“還不確定是什麼樣的故事”。

⑨ 在紀錄片裡面,太平洋戰爭,日美雙方航母交戰的視頻是怎麼拍下來的

太平洋戰場上,雙方都有戰地記者,用相機和攝影機都記錄了很多的戰爭畫面,相比較而言,美軍的記者更多一些。同時在美軍里,很多人也是有照相機的,戰後也有很多私人照片被披露出來。在一些重大行動里,美軍是有飛行員負責拍攝戰斗場面的,如擊沉大和號的畫面,就是美軍的飛行員拍攝的。

⑩ 最好看的海戰沒有之一,國內什麼時候能拍出這樣的電影

1、《中途島之戰》又名:中途島海戰 一部七十年代出品的大型戰爭片之一,高度還原中途島之戰,明星雲集,海戰精彩,中途島戰役是太平洋戰爭的轉折點,是日本海軍運氣和實力的巔峰,電影拍得非常真實,海戰的場面十分震撼,七十年代能夠拍出這樣的高水平戰爭片實屬不易。
2、《獵殺U-571》又名:U-571風暴 2000年喬納森·莫斯托導演馬修·麥康納主演的二戰影片,美國法國聯合攝制,很少看海戰電影,因為戰爭太殘酷了,深海外部環境封閉的艇內空間,外部的高壓力不斷地傳遞給人內心的高壓力,看得驚心動魄,情節跌宕,畫面真實,聲效震撼,值得一看!
3、《從海底出擊》 別名:潛艇風暴 1981年沃爾夫岡·彼德森導演尤爾根·普洛斯諾主演的二戰經典影片,原西德攝制,影片改編自戰地記者布克海姆的暢銷自傳,戰爭的場面渲染得非常真實,把真實的戰爭中殘酷和求生的本質拍攝得非常好,全程緊張刺激毫無尿點。
4、《延坪海戰》 2015年韓國拍攝的一部海戰電影,影片講述的是2002年6月發生在韓國西海海域上發生的「第2延坪海戰」,電影非常精彩,海戰場面慘烈真實,戰斗激烈殘酷,拍得很真實,國產的戰爭片也看過不少,但沒想到韓國拍的戰爭電影竟會如此之震撼,特別值得一看的海戰片。
5、《男人們的大和》又名:男人們的大和號 2005年日本拍攝的二戰大片,故事講述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爭中後期,日軍噸位最大、戰鬥力最強的戰列艦「大和」號被美軍擊沉葬身海底的壯烈故事。大艦巨炮氣勢恢弘,場面震撼,堪稱史詩級戰爭巨作。

閱讀全文

與中途島海戰電影怎麼拍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如何販賣電影 瀏覽:781
2018戛納電影節關曉彤 瀏覽:864
電影韓國1 瀏覽:320
看電影嬰兒怎麼算 瀏覽:439
劉德華演的小光是什麼電影 瀏覽:311
歐美和孩子一起電影 瀏覽:336
電影暴風在汕頭哪裡開拍 瀏覽:802
小學生第一次看電影作文 瀏覽:545
2017年部隊題材電影 瀏覽:231
如何看英語電影學習 瀏覽:998
在獄中練習隱身是哪個電影 瀏覽:405
中國動作槍戰電影推薦好看的大片 瀏覽:66
倫理片桔子電影網 瀏覽:416
有成龍的電影大全 瀏覽:572
泰國的一部電影老師 瀏覽:985
吳孟達全部電影大全 瀏覽:641
沈陽鐵西大天地電影院 瀏覽:837
大傻拍的電影 瀏覽:416
超級漂亮女主角高鑫電影 瀏覽:992
海綿寶寶大電影版全集 瀏覽: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