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為什麼國產電影整體質量在下降
我不這么看這個問題,我認為國產電影近幾年是在穩步提升的。
首先,爛片每個國家都有,好萊塢也有。只是我們能看到的國外影片少只又少,中影集團也罷,字幕組也好,他們本身就會對電影先篩選一次,選擇他們認為好的電影才會引進或者加字幕,亦如《純潔心靈》這樣的片子,如果國外也有字幕組,肯定也不會翻譯的吧?
其次,國內每年拍的片子里,能上院線的也是少之又少,大部分都轉網路播放了。三大平台上的電影,你們看過多少,反正我是很少看,網路播放的主流還是國產劇集和綜藝。
摒棄了這一大部分後,那些過審上院線的電影,其實來說總體還是向好的。那些做電影的大V很多都說,之前每年的優秀前十選擇需要點時間,因為真的是沒什麼優質的,只能在筷子裡面找竹竿,而爛片前十倒是輕松搞定。最近幾年,優質影片越來越多,倒是爛片需要斟酌考慮了!
其實這之中有著很多原因
你要說爛片,不只是國內有,國外也有!
我覺得從來都是爛片多餘好片的,但是為什麼很少有人聽說國外的爛片,那是我們從來沒有去關注過,而那些比較出名的片都是一些大導演拍的,雖然可能不好看,不符合你的口味,但是肯定也不會太差,畢竟能傳到我們耳朵的肯定有他過人之處。
而國產電影肯定也是爛片居多的,而且我們還身處在這個環境中,有可能你隨便上個視頻平台上去想看一下電影,很可能就會看到這些片子,其實現在拍一部電影的成本可以說是比較低的了,只要是有點資本的人都可以投資去拍電影然後圈一波錢。
但是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覺得國產電影的質量甚至不如前幾年的了?中國現在熱門電影偏向於流量級,其實也有優秀電影,只是評分在線,但是播放量不在線,觀眾更傾向於流量明星,所以很多一般的電影層出不窮。
1.演員片酬高,作品粗製濫造
而且最近幾年演員的片酬都能抵得上拍電影的成本了,如此高昂的片酬換來的用是什麼?一大堆天雷滾滾的爛片雷劇,五毛錢的特效,粗製濫造的畫面,所以很多人覺得現在拍的電影電視根本比不上20年前拍的,尤其是近幾年,良心劇幾乎都要滅絕了,只要出現,那就是現象級作品。
2 . 缺少一股苛求完美的態度
國內的片子不好看,是因為缺了那麼一股勁兒,大家都覺得差不多、馬馬虎虎就可以了,缺少一股苛求完美和打造品質的態度。
在幾乎每一個環節上,國產電影都缺少那麼一股苛求完美的態度,不光是導演和編劇,演員就更是如此。
演技這個東西,尤其需要磨練。但在現在燥熱的追星環境里,演技再差也不影響小鮮肉們大紅大紫成為巨星,動輒千萬片酬和出場費。反正總有人買帳,自然不會有人潛下心來追求完美。
3.還有國內環境所導致的
因為大環境原因,有些類型的電影電視又不能拍,所以也是為什麼很多翻拍的改的一塌糊塗。
但是真的沒有好電影嗎?其實不然,我們也許該把目光放在那些真正在做電影的電影人身上,有實力的導演沒有嗎?有演技的演員沒有嗎?有能力寫好故事的編劇沒有嗎?不,這些都有,所以如果你覺得國產電影有太多的爛片,那就別去關注那些,多看看其他優秀導演的作品。
故事情節不引人入勝,意境遐猶。製作效果固格形式化。與自然有分嶺。烘托氛圍影響場面喧染得不具體生動。製作成本費用昂貴,演員陣容實力頗有講究。因此質量不高,台詞敘述課本化等這些因素的制約,有一定的關聯,下降也順理成章不以為然了。
國產電影質量不是一直在提升嗎?戰狼,哪吒,大聖歸來,紅海行動,葉問,等等,這不都是在提升嗎?
也不能說是國產電影整體質量下降了,而是因為人們的審美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就想以前的明星都更注重自己演技的培養,但是在現在這種看臉的時代,現在的明星幾乎都是在自己臉上的保養下足了功夫,而去淡化了演技這個東西的存在,久而久之電影內容中缺失的感覺也就越來越明顯了。
資本在作祟,資本眼裡只容得下一萬,容不下萬一
沒有啊。最近出的一步電影。《天啟大爆炸》感覺挺好啊。大片感十足 特效這些都挺好 我們不說他是寫 歷史 還是寫啥 拋開這些來說話
並沒有啊,2019年的國產電影都有這超高的影評和不平凡的票房,《哪吒之魔童降世》《流浪地球》《我和我的祖國》《中國機長》《烈火英雄》《少年的你》。列舉的一部分無一不讓人印象深刻的,漫威系列的電影已經達到一定高度,但是在國內愛國主義情懷不斷提高的情況下,國產電影將會更加深入人心,讓國人接受度提高,完全可以說是國產更得中國觀眾的喜歡,那怎麼會是質量下降呢。相信在不平凡的2020年,國產電影一定會創造不平凡。
首先中國電影並沒有越來越差
中國電影在市場化時期的競爭亂象是必然的,同時也有政策因素的鉗制,這些東西需要進一步推進市場步伐去沉澱,去嘗試,可以說這幾年爛片爆發其實也是市場前期逐利亂象的必然
關於這個我在另一個回答里剛說過
所謂爛片時代,單單中國有這個現象嗎? - 夢羽靈泉的回答
去年中國出現了第一部具有突出藝術價值的3d動畫長片,出現了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本格推理片,出現了第一部偽記錄式警匪偵破片,我覺得這三部片子無論是意義,還是水平,都是中國電影工業在「爛片」的糞堆里開出的花朵,而上面那個回答中我也說了中國觀眾群的現狀,或許年輕或許容易被忽悠,但是這個族群對文化產品的訴求確實是空前的,因此,鄙視無必要,優越感無意義,不要把產業亂象的責任甩鍋給觀眾,那是本末倒置。
中國演員和歐美演員的差距在於產業規模帶來的專業性,也就是,職業特徵和經驗積累,就比較二次元聲音工作者,中國是明星去配音,日本是配音當明星,這基本就是對工作和產業的完全相反的心態所決定的,中國沒有成熟的工業流水線,只能把繁榮寄託於表面化的造星運動,而不是正常邏輯下的「靠更優秀的工作能力」本身而成為明星
本質上這還是和上面一項相通的原因,中國需要完善的,成體系的影視 娛樂 圈
國產電影近幾年的成品量是井噴式的,網路大電影的發展更是不容小覷。這些大量涌現的電影,質量參差不一,稀釋了精品量。而且傳播方式的便利使得看電影變得稀鬆平常,關於電影的評價也不再是專業影評人說了算。
另外,網路電影借已經爆紅的Ip,再開人物篇,或者只是拿這個外殼重新再起一個故事。像《仙書奇譚》、《新方世玉前傳之**》、《火雲邪神之**》、聊齋系列、盜墓系列等等等。這種借熱度分羹的操作無疑是資本最愛。電影還需要考慮產業,提到產業就不得不說到市場。有人買單,就有人拍。
就像大學擴招,它提高大學文化水平輸出率,卻不能保證人才輸出。這無形中上演了劣幣驅逐良幣的情景,讓我們不得不懷念那個滿是大師的時代。
盡管如此,這幾年出的《我不是葯神》、《哪吒》不乏群眾自來水式的認可。精品還在,只是劣質太多,顯得越發珍貴。
⑵ 為什麼那麼多人喜歡從三觀來評價電影
很多人喜歡從三觀來評價電影的原因為:站在道德制高點上來標榜自己言論的正確性,有的人是故作高深,這樣顯得自己很有水平,其實自己啥也沒看懂。
「好」和「壞」其實是一個非常集成的概念,是多種因素的集合。但是一個片子要佔多少的「因素」才能成為一部「好片子」很難定論。爛片中有好的部分,比如《變形金剛》,劇情爛得也就一央視少兒節目水平,但第1部還有看點,因為當時我沒見過這樣變形的——哇塞全身零件兒翻來覆去轉悠得花里胡哨比美少女戰士變身時還酷。
⑶ 怎麼看待電影傳播負面價值觀
如果能知道負面的價值觀,認知並了解後仍然熱愛這個世界這是最難能可貴的。
有時候我們知道負面的東西並不一定是要去躲避,不面對,當我們用逃避的方式去忽略它這並不能解決什麼。
恰恰是它讓我了解明白了負面的東西,知道了世間也有不美好的事,我願意去了解並疏通然後繼續熱愛,因為我知道有些東西是值得的。
身處窘境,知道世間所有的不美好亦或者是殘忍至極、人性的淡漠黑暗,請你依舊去大膽地去熱愛世間萬物,有最愛、有例外。
如果什麼都這么不美好的話,那我應該去美好、溫柔。保持自己的初心、善良。負面不是唯一的價值觀,它僅僅是讓我知道、了解並防範。
並不影響我的其他的價值觀,我們有自己的思想也不要被它而左右了。
⑷ 為什麼恐怖電影《咒》評價兩極分化
只有看過這部電影,才能知道這部電影的全部,也才能懂得這部電影的恐怖和無聊,所以也會出現對這一部恐怖電影出現評價的兩極分化。作為今年上映的台灣地區的恐怖電影,它講述的是一對母女的鬼怪陸離的經歷,以及故事慢慢解開時,哪些不堪的過往和詛咒式的結尾。它被傳說是改編自發生在高雄的真實事件,但縱觀整個影片,其實與真實事件沒有任何關系,不過是營銷下的關聯。或許從恐怖電影本身而言,它足夠恐怖,但從觀眾對恐怖電影的期待而言,它還不夠。
3、《咒》作為一部恐怖電影,它也僅僅是一部恐怖電影而已。
如果把它當作一個普普通通的恐怖電影,其實它已經足夠恐怖了。或許當定義它是國語恐怖片的天花板時,恐怕它還有很多的地方還需要進步。
或許,對於觀影的人而言,對它寄予了太多的恐怖片的希望,也期待它的後續之作能夠足夠恐怖。
想起第一次看的台灣電影是那部《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風格清新讓人至今記憶深刻。雖然影片類型可能不一樣,但也能看出影片的用意和用心。也期待往後的台灣恐怖片能更用心一點,帶來更好的觀影體驗。
⑸ 為什麼「豆瓣電影」上對恐怖片的評分相對偏低呢
高分電影要出彩的地方主要是故事,人物,立意和觀影體驗。這些應該是影響觀眾評價電影的主要因素。電影的核心始終是故事,比如一些經典恐怖片《電鋸驚魂》《心慌方》《恐怖游輪》《第六感》評分都很高,無一不是因為有個非常出彩的故事。說到底,「恐怖」這種元素應該為了「故事」而服務,多恐怖的氛圍,多重口的場面,多扭曲的角色都是更好地表達這個電影故事。很多恐怖片為了眼球和票房都本末倒置,為了恐怖而恐怖,雖然吸引了眼球,但是觀影過後並不會給觀眾留下什麼更多的東西。對於為了看恐怖片而看恐怖片的人來說,純粹是圖個刺激,而不是多麼欣賞這部電影。恐怖片和情色片一樣,因為題材特性,導致多數片子拍的時候把重點集中在表現形式上,如渲染情境,誇張劇情,刺激眼球;但是情節,故事,人物等「內在」方面下的功夫不夠,導致劇情薄弱,立意膚淺,邏輯空洞。除了一些驚嚇場面之外不回留給觀眾太多的東西。再來,恐怖片通常充滿負能量,絕大多數人在潛意識里還是很排斥負能量的東西。像《瘋狂原始人》那樣,故事雖然俗套,但是開心又賣萌,至少一家人,情侶,朋友去電影院看完開開心心的,愉快正面的觀影體驗會讓觀眾傾向於打高分。
⑹ 從不看電影,也不明白為什麼有人看那種東西,特別是主題陰暗負面的影片
各花入各眼,你喜歡的東西,別人也有不理解的時候
而且電影就像書本一樣,他的類型很多,種類很多
如果都只是拍一種類型的電影,世界上不是少了很多樂趣嗎
而且一些陰暗負面的影片,也是映射社會的一些現象,有的國家還因為一部電影改變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