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剪輯風格的電影剪輯的過程和原則
電影剪輯往往需要經過初剪、復剪、精剪以至綜合剪等步驟。初剪一般是根據分鏡頭劇本、依照鏡頭的順序人物的動作對話等將鏡頭連接起來。復剪一般是再進行細致的剪輯和修正,使人物的語言、動作、影片的結構、節奏接近定型。精剪則要在反復推敲的基礎上再一次進行准確、細致的修正,精心處理,使語言雙片定稿。綜合剪則是最後創作階段,對構成影片的有關因素進行綜合性剪輯和總體的調節直至最後形成一部完整的影片。這通常是導演和攝制組主創人員共同來完成的。 在電影開拍之前,電影剪輯人員通常要把材料湊成剪輯初稿,目的是要達到一種能為人所理解並比較流暢的分鏡頭劇本。所謂流暢的剪輯即是鏡頭之間的轉換使觀眾看了後不產生明顯的跳進,在看一段連接動作時思路不會被打斷。剪輯中另一個重要原則是不能錯亂。不能因鏡頭轉換而造成視覺上的混亂。所謂「動接動」、「靜接靜」即是鏡頭轉換達到協調的重要法則。能否延長或縮短一個事件在銀幕上的停留時間,是剪接者能否控制影片進度的一個重要要素,是導演和剪輯師在控制影片節奏和時間安排的一個高度靈敏的手段。以上這些都是剪接中的原則要求。當然這些只是技術上的要求。而真正要使電影的藝術創作達到高水平,必須使戲活起來。
B. 電影完了後面的演員表的順序有講究嗎
有講究。
最上面的是領銜主演。
其次是主演。
然後是一些重要的配角。
再然後是特別演出。
最後就是一些不太重要的配角。
一般影片參與人員順序:
1-出品發行公司
2-製片制坦談作公司
3-XXX 作品
4-片名
5-主要演員
6-演員
7-選角導演
8-音樂/作曲
9-服裝設計
10-聯則如合讓盯碰製片人
11-聲音設計
12-剪輯
13-美術
14-攝影指導
15-執行製片人
16-製片人
17-編劇
18-導演
C. 中外電影工業裡面電影剪輯的流程分別是什麼
中外的電影剪輯都差不多,首先是注意標記,一般交到剪輯師手中的素材都有,做了標記,還有攝影師或者導演臨時加入的備注,最開始的樣片一般是按照故事情節的發展順序來拍攝的,所以能基本與內容相符合的。首次排序簡直是在中關怎不靈便,對所有素材故事情節都有一定把握的情況下,要考慮重新排序了一句,是用最好的敘述方式表現形式來講故事,簡直是其實權力挺大的,他可以決定素材的順序,比如呢,哪個鏡頭來開場用怎樣的視角,鏡頭來展現一個畫面。初次修改,簡直是對片子做一個梳理,按照自己的理解想法創業,或者是遇到顏盛世,一起討論電影細節,大家闡述觀點想法,最終將素材排序是片子連貫起來。初剪和精剪,這是根據上一步確定的框架來完成。最終剪輯細節之處都處理到位了,還沒有結束,還要繼續為片子增色,那就是要加上字幕音效,整個流程就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