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電影《我的姐姐》結局有著不小爭議,你如何看待我的姐姐結局
又一部講述血濃於水的親情電影《我的姐姐》感動了觀眾。
電影《我的姐姐》是00後演員張子楓主演的第一部電影,這部電影還沒上映就已經火遍全網了,這部電影也讓她成為真正的實力派演員。
《我的姐姐》是張子楓首次挑大樑主演的一部新片,電影講述了一個典型的中國式家庭故事,子楓扮演的是堅強獨立但在家中卻不受寵的姐姐。
姐姐努力讀書擺脫這個原生家庭,但就在前途一片光明的時候家裡出了變故,父母因車禍離世,只給她留下了一個素未謀面的6歲弟弟。
“辦法總比問題多”我覺得《我的姐姐》這部電影的結局並沒有過程重要。
在我看來養活弟弟和去北京還是有可能都完成的,帶著弟弟去北京,一面求學一面打工,或者選擇自己所在城市的學校讀研。
這就要看如果我們是主角該怎麼選擇了,再說姑姑和舅舅也都是很不錯的,姑姑和舅舅也不會就真的袖手旁觀,一定也會伸出援手的。
《我的姐姐》這部電影的重點,就是姐姐從思想上接受這個弟弟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的情感表達與情感轉變,這才是這部電影的重點與看點。
⑵ 如何評價電影《我的姐姐》
《我的姐姐》是一部揭示社會倫理及其變遷的深刻之作,影片圍繞著女主人公姐姐究竟是去追求個人事業發展還是撫養幼弟的艱難抉擇逐步展開,背後的邏輯是在中國現代化過程中人們所面臨的個人本位價值觀、人生觀對傳統的家庭本位價值觀、人生觀的激烈撞擊。影片通過一系列戲劇性沖突為我們揭示了這個正在發生的深刻變化,即傳統的男尊女卑的性別秩序正在發生深刻的改變,一個現代化的男女人格平等的新秩序正在形成 [23] 。該片的開放式的結尾可以稱得上「絕妙一筆」 [25] 。(社會學家李銀河評)
影片中兩個姐姐互訴內心的一場戲展現出兩代女演員細膩而精到的演技,貢獻了影片最大的淚點,同時,也是這樣一組人物的映照關系,讓影片全然跳脫出一個個體命運的悲劇,而展現出一個龐大而久被忽視的群體樣貌 [23] 。(澎湃新聞評)
影片呈現在公眾面前的赤裸裸的現實問題,目前它或許不能也無法解決,但由此引發的思考,對「姐姐」這一身份的審視,對女性困境的正視,對重男輕女的透視,遠比一個理想的結局更重要、更深刻 [24] 。(紅星新聞評)
該片能夠打動人心的另一個重要因素正在於對於人的復雜情感的准確描摹,失去父母的姐弟在其後的相處中那種雙向的靠近,原本受傷害有怨氣的姐姐在糾結中對於親情的絲絲體會,一切繁復微妙都被創作者細膩准確地呈現給觀眾 [25] 。(中國新聞網評)
該片是對於青年女性成長經歷一次深刻剖析,並且尖銳地觸及很多令人關注的社會議題 [26] 。(新華社評)
電影後半部分感受親情血濃於水,在撫養和放棄之間的掙扎抉擇是非常直戳淚點的。值得一提的是,影片中每個人物的形象刻畫都非常立體出彩。導演和編劇做這部電影想傳遞的也不是批判,而是一種展示,讓觀眾看到,這種困境中的女孩真實經歷的痛是什麼。這是對特殊語境下出生和成長的女孩們的縮影折射。
⑶ 我的姐姐作文400字五篇
我的姐姐雖長得並不出眾,學習成績並不是很好,但能寫得一手好字,寫一篇令人贊不絕口的文章......下面是我整理的關於我的姐姐作文,歡迎閱讀。
我的姐姐
我的姐姐雖長得並不出眾,學習成績並不是很好,但能寫得一手好字,寫一篇令人贊不絕口的文章。
我的姐姐剪了一頭瀟灑的短發,看起來十分清爽,精神。一雙水靈靈的大眼睛嵌在瓜子臉上。她的“好朋友”——眼睛夾在她高高的鼻樑上,已經霸佔了她那小小的瓜子臉一大半的位置。她的肌膚嫩如水,白如雪。她那櫻桃般的小嘴,能說會道。
記得在的在一次單元考中,一向成績好的我竟然考得比姐姐差。我十分不解,就跑去問姐姐:“為什麼你這次考得那麼好呀?”姐姐看了看我的試卷,微笑地對我說:“你的基礎知識是比我牢,但是你的閱讀和作文就非常差。這是為什麼呢?你有空的時候要多看有益的書,這樣閱讀才能好。而作文呢?不是文筆生花就行,你還要把字寫漂亮,寫整齊,老師看起來心曠神怡,也許還會給你高分。總的來說就是八個字:多看多練多寫。”聽完姐姐這一席話,我下定決心每天都要看一篇文章,做一篇閱讀,寫一篇日記或作文。
我要感謝姐姐教給我八個字:多看多練多寫。我要向她好好學習,學習她的優點,改正自己的缺點。姐姐是我的良師,更是我知心的朋友。
我的姐姐
我的姐姐長挺漂亮,但卻要駕這眼鏡裝逼…可是卻很愛看書。她成績很好,次次90分以上,好羨慕呀!
“姐姐!叫我!”“姐姐!姐姐!姐姐!”就這樣,我使喚這我的“丫頭”——姐姐。“喂!熙寧!你怎麼可以這樣!使喚熙琳!我!”“欠揍了是吧!”“切”姐姐說完,她開始打開書…我扭過頭,“哼哼”兩聲。“你以為成績了不起!”我不服氣的大吼。“熙寧!你吵什麼!別打擾姐姐看書!”我氣沖沖的跑回房間里。
記得前幾天考過期中,姐姐考了99我卻只考了92分,草!回家後,姐姐早已在媽媽面前炫耀,正巧媽媽買雞肉送了一個漂亮可愛的本子。我看到,眼睛亮亮的,大聲說:“媽!你憑什麼給姐姐!”媽媽愛理不理的說“你多少分?”“我…我…92分…”姐姐得瑟的說:“唉,比我還差,憑什麼給你~”於是她一手接過本子,一手端著小包走了。我嫉妒了。可是,幾天後,她把本子送給了我,我淚汪汪,一把抱住姐姐興奮的接過本子
這就是我的姐姐,雖然奇葩但對我很好,我愛姐姐——熙琳
我的姐姐
我有一個好姐姐。她雖然大我四歲,但是一點兒也沒有當姐姐的架子,不管我怎麼調皮,她都不會生氣。她不像姐姐,反倒更像我的“妹妹”。
首先,我比姐姐要高。她長高的勁兒好象全去長肉了,整個人肥嘟嘟的。她有一張娃娃臉,額頭上一排整齊的劉海兒,後面是精神抖擻的馬尾辮。她有一張歪歪的小嘴,笑起來就會露出一口寒氣逼人的“大鋼牙是典型的乖乖女型象。
大家都說姐姐喜歡欺負妹妹,可是姐姐從來不欺負我,反倒是我更喜歡欺負她。
那時我五歲,姐姐已經是一名小學生了。可是我根本不把她放在眼裡,姐姐有一點讓我不開心了,我就追著她滿大街地跑,直到姐姐哭爹喊娘地躲到奶奶身後,我才罷手。
當然,我現在不會這樣了。姐姐也不那麼怕我了。
一次,我們出去旅遊,在一座大山裡面的客棧里過夜,那裡的蟲子多得要命,我偏偏是害怕蟲子的。姐姐為了不讓我害怕,就從手機里搜笑話來講給我聽,直到讓我睡著。
看似一個個微不足道的舉動卻時時溫暖著我。我們是要好的姐妹,我們並肩走在大街上時總有人要問我們:“誰是姐姐呀?”,這時,姐姐就會故作傷感地說:“唉,我真是一個失敗的姐姐。”呵呵,沒關系,我也可以當姐姐!
我有一個好姐姐,你呢?
我的姐姐
每當提起我的姐姐我就特別的自豪與驕傲。
我的姐姐高高的個子,圓圓的臉蛋,長長的睫毛下面有一雙大大的眼睛,用媽媽常掛在嘴邊的話說,那就是昔日的丑小鴨如今已變成美麗的小天鵝了。因為聽媽媽說姐姐小的時候臉蛋特別黑,額頭特別高像非洲黑人似的。
姐姐的嗓音特別甜,唱歌特好聽。姐姐說她從小就喜歡音樂,從小學到現在上初中一直都擔任文藝課代表,而且還參加過許多比賽都獲獎了呢!是的,現在姐姐的學習桌的抽屜里還有好多好多獲獎證書呢!
姐姐學習特別認真,特別刻苦,晚上學習經常到十一點多,學習成績在班裡在級部里一直都是名列前茅,還被學校選進了拔高輔導班呢!這也是我驕傲與自豪的理由。
姐姐待人特別和藹可親,也特別熱情。她有好多好多的朋友,每到禮拜天他們都願意到我家找我姐姐玩。姐姐特別疼愛我,也特別關心我,每當爸爸媽媽買回好吃的東西她總是先讓我挑,有時侯看到我愛吃姐姐總是少吃點。我的學習姐姐可是幫了不少的忙,總是變著法子讓我多學點。
如今姐姐已是初中三年級的學生了。我愛我的姐姐!
我的姐姐
我有一個雙胞胎姐姐,因為是雙胞胎,我們兩個肯定是長的一模一樣拉:水汪汪的大眼睛,高高的個子,眉毛彎彎的。
我和姐姐在一個班裡讀書,她的學習成績可好啦!還是我們班的語文課代表呢!每次有同學遇到困難,她都會盡自己最大的努力來幫助他。其實,姐姐還是我們班裡最厲害的女生呢!她下個星期就要考黑帶了,只要我們班有男生欺負女生,姐姐就會擰著那個男生的耳朵,讓他跳起“芭蕾舞”!我們班的男生都不敢惹她。
在家裡,姐姐是爸爸媽媽的乖女兒,做飯、洗衣服、打掃衛生這些事情從來都是她乾的。姐姐的廚意可是一流的。去年媽媽過生日,姐姐做了一大桌子好吃的,有魚香肉絲、可樂雞翅、紅燒肉好多好多。如果你要問我,姐姐為什麼回=會做這么多菜,原因很簡單,她從五歲開始就學做飯了,都做了7年了,這些菜還不是小菜一碟!
哎呀!看我這腦子,還沒告訴你們我姐姐的名字吧!姐姐叫沈琪雲(名字聽起來像個淑女,其實一點也不淑女!)
先不寫了,姐姐做的魚香肉絲正向我招手呢,看著就不順眼,我去把它“消滅”了再來寫吧!
⑷ 我的姐姐這部電影在哪裡可以觀看
《我的姐姐》這部電影目前可以在優酷上面看,這部電影已經從院線下架很久了,很多的視頻網站上都是可以去觀看的。
我的姐姐講述的是什麼故事?我的姐姐其實是有原型的,只是電視劇的拍攝手法更加的溫柔一些。我的姐姐里的姐姐是張子楓飾演的,從小因為父母重男輕女而遭受不公平的待遇,而她在上大學之後也和父母斷了聯系,結果在她准備考研的時候,父母因為意外去世留下了一個弟弟。她非常討厭這個弟弟,想要將這個弟弟送人,但是在和弟弟的相處中也被弟弟感動到了,最後她面臨著一個兩難的抉擇。這部電影里其實並沒有給她最後的結局做出一個明確的選擇,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理解。就我而言她可能是把弟弟帶回去了。
我的姐姐總體來說還是一部達標了的作品,大家閑暇的時候可以去看一下,也會比較引起大家的思考。而感興趣的小夥伴也可以去搜索一下這部劇的原型故事,原型裡面的姐姐做法其實比較的殘忍,而且姐姐的最後的選擇也遭到了很多人的討論,但是每個人的想法都是各不相同的。
⑸ 如何評價電影《我的姐姐》
總地來說,故事的取材很真實(那又怎樣,這么多年各種家庭倫理肥皂劇翻來覆去拍,題材也僅僅是貴在真實、早就不新穎了),但是故事的發展卻極其生硬。演員彷彿是導演的提線木偶,更別提6歲的小孩的一系列表現,彷彿就是導演搶了這么一個小孩的身體在念台詞。
女主面對著本就親情斷裂(從小打罵的爸、背著自己改高考志願、大學之後就沒花過一分錢)的原生家庭、一年沒見過幾面根本沒有感情基礎甚至說陌生的6歲弟弟,很多行為根本不合常理。
要不是我和我女朋友都不是獨生子女,我們差點就信了;要不是我和我女朋友都是醫學生,我們差點就買賬了。
女主就算18歲高考畢業,護理專業讀了4年或5年,考證參加工作,按照在電影里的表現怎麼也得有一兩年的工作閱歷了,這時候至少也25歲了。這還是假定女主是本科護理。如果是專科,還要先專升本,那就更久了。那就按女主是25歲吧。
你說你是性格原因不願意說話也就算了,電影前半段小孩再怎麼搗,女主要麼是躲躲躲,要麼就說的話幾乎沒幾個字是在點上的。正常人面對一個這樣沒有教養也不懂事的熊孩子,早就該,「你爸媽已經死了,肉包子?自己買去。敢鎖門?反手把你關門外面,你鬧去?」
熊孩子敢來搗電腦鍵盤?這個動作至少重復了六七次,一開始是用手搗,女主就換位置,換姿勢,然後是爬到沙發上用腳搗,左腳搗完右腳搗……我都看不下去了,這種情況不巴掌甩臉就算好的了。對這個情景中的姐姐來說,小孩不能碰別人東西、要懂事的道理,是需要教的,你不教,以後他還使勁煩你。你指望著平白無故就把6歲小孩感化了?得虧這是在電影里。
看到有別的答主說,女主缺愛,是弟弟給了她愛。敢問弟弟給了她什麼愛?6歲,幼兒園都沒畢業,跟姐姐一起過了這么久還是沒學會穿鞋子系鞋帶,還是依然那麼鬧騰,你說他懂燒水泡姜?
6歲的小孩會說「我就想你陪我?」說「我想去那個叔叔家玩玩具」還差不多。
女主被叫了幾聲姐姐,就心軟了?跟弟弟的互動戲,還有跟父母的懷念戲,壓根不存在的感情基礎,硬是發展起來了。
男朋友也幾乎沒有什麼存在感,唯一的貢獻是讓觀眾看清楚,男朋友的家人頂多也就是想著趕緊結婚,給生個兒子罷了。剛跟家長見第一面就說起兩米二的大床和嬰兒房了,這也有點太司馬昭之心了。
且不說舅舅是怎麼精準定位到女主是從哪個單元門走出來的,舅舅指示小孩跑過去叫媽媽,是個什麼動機?6歲小孩懂不懂什麼叫男朋友什麼叫談戀愛?這一段除了讓觀眾看到小孩的令人討厭、舅舅的無厘頭和女主回家之後又雙叒叕沒有爆發的悶炮,對整部影片幾乎沒有任何幫助。
結尾也是,就硬洗成所謂的「開放式結尾」——自己好生備考考研,孩子都給別人家養了幾個月了,結果你考上了,機票買好了臨走前一天了,才來簽協議,然後你又不捨得了?又把孩子從別人家帶走去踢球?
這如果也能說成是「去養父母的草坪上踢球告別」——導演好不容易煽情,給了那麼久的慢鏡頭看子楓妹妹如何把眼淚憋出來,手顫顫巍巍了那麼久愣是沒簽下字,然後一聲不吭就把自己小孩拽走了,敢情捨不得,出去瘋跑一圈又給孩子送回來了,這不是逗人玩呢?
有的答主還說女主要把孩子接走,說什麼不影響追夢,真是搞笑,6歲的小孩,完全撫養成人還需要多久?12年,前面說過女主已經至少25歲左右了,25+12=37,女主怎麼自己帶?更何況現在還是6歲,就算賣了房子有點錢,就一定能比養父母給他更好的生活嗎?將來到了青春期,吵架必然會有「你當初為什麼要帶走我?你能給我什麼?你能當我爸媽嗎?你算老幾憑什麼管我?」這樣的問題出現。這壓根就是異想天開。
⑹ 《我的姐姐》將在韓國上映,你如何評價這部電影的劇情
序言:由張子楓進行主演的電影,《我的姐姐》在2021年已經上映之後,便獲得了觀眾們的一致好評,因為影片中所折射出來的捆綁式中國社會的普遍現象,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鳴,據官方消息稱,《我的姐姐》電影將在韓國上映,下面和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我的姐姐,這部影片吧!
《我的姐姐》在中國大陸上映之後就獲得了觀眾們的一致好評,並且這部影片在4月22日也在北美和澳大利亞上映,近期將會在韓國進行上映。希望《我的姐姐》這部影片也可以受到韓國觀眾的喜愛。
⑺ 如何評價電影《我的姐姐》
《我的姐姐》是一部揭示社會倫理及其變遷的深刻之作。
影片圍繞著女主人公姐姐究竟是去追求個人事業發展還是撫養幼弟的艱難抉擇逐步展開,背後的邏輯是在中國現代化過程中人們所面臨的個人本位價值觀、人生觀對傳統的家庭本位價值觀、人生觀的激烈撞擊。
影片通過一系列戲劇性沖突為我們揭示了這個正在發生的深刻變化,即傳統的男尊女卑的性別秩序正在發生深刻的改變,一個現代化的男女人格平等的新秩序正在形成。該片的開放式的結尾可以稱得上「絕妙一筆」。
影片中兩個姐姐互訴內心的一場戲展現出兩代女演員細膩而精到的演技,貢獻了影片最大的淚點,同時,也是這樣一組人物的映照關系,讓影片全然跳脫出一個個體命運的悲劇,而展現出一個龐大而久被忽視的群體樣貌。
⑻ 我的姐姐這部電影是如何看哭網友的
我的姐姐這部劇其實講述的是人性,女主角是充滿著悲情色彩的女主角,從小不被父母喜歡,只是因為性別而已,因為是女生,所以說沒有得到父母的寵愛,從剛開始的被父親要求假裝是殘疾,再到後來身為父母有了二胎之後對他的不管不顧。都一步一步體現了他的存在,僅僅是家庭中的一個托於弟弟在父母的萬千寵愛中長大,他則是在父母的嫌棄中長大,這樣從小建立起的觀念,只能讓他一生都充滿著陰影。
而姐姐同樣也因為介意再選擇,鬆了一口氣的同時也扎了一根針,最終他們兩個人牽手跑了出去,故事就到這里做了一個結尾,但是回歸到現實本質,卻還是無法解決問題,可能是積極的放棄,也可能是解決的妥協。更可能是自己最後依然回歸到養父母的家中,其實這都是殘忍的,因為父母遺留的問題,讓無可奈何的姐弟倆要背夫妻生活的重擔。
⑼ 觀看《我的姐姐》的觀後感範文
認真看完一部作品以後,大家一定收獲不少吧,為此需要好好認真地寫觀後感。但是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下面是我整理的觀看《我的姐姐》的觀後感範文(通用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生活影響著人,改變著人,也成長著每一個人。
這部電影值得一觀!
沒有華麗的煽情,卻讓你的眼淚忍不住迸發。沒有明星的站台,卻吸引你的視線目不轉睛。沒有生搬硬套的做作表演,卻在娓娓道來中讓你感到情不自禁。一個真實簡單的故事背後,反映出一個深刻的社會道理,「兩代姐姐」在面臨現實抉擇面前不一樣的掙扎。整部影片真實感人,直刺人心,讓你在欣賞的過程中淚腺分泌,引發共鳴。
作為現實主義題材的影片,這部片子反映了二胎政策後家庭出現的矛盾以及女性在家庭和社會中遇到的困境。
在父母發生車禍,雙雙亡故的情況下,是撫養弟弟還是追求個人生活獨立,從而演繹出一系列的親情故事。這是這部電影所要講述的主旨。
女主角張子楓是北京電影學院的在校學生,去年暑假出演這部片子時只有十九歲,但她確實將姐姐這個角色演活了,影片中她是一個桀驁不馴,追求自我,最初甚至有點不通人情,冷漠疏離的獨立女性。父母重男輕女,傳統思想根深蒂固,為了想生一個男孩,硬是騙街道說女兒腿有殘疾,希望獲得一個二胎的生育指標。最後終於心想事成,生了一個兒子,兩個孩子之間的年齡相差十幾歲。在女兒高考畢業時,本來她可以考上北京的醫學院臨床醫學專業,將來出來當醫生。父親卻偷偷地改變女兒的志願,讓她最後上了四川當地的一個醫學院護理專業,結果女兒大學畢業當了護士,所有目的就是想讓她不遠離家鄉,早點工作,賺錢養家。
從姐姐和弟弟的回憶對話中也可以看出父母對兩個孩子的偏愛,弟弟想念爸爸做的紅燒肉,姐姐想起的卻是爸爸的「竹筍燒肉」,在街道辦工作人員來家了解姐姐是否真有殘疾時,爸爸對女兒不願意裝瘸子被揭穿而表現的憤怒至極,進而狠狠地教訓女兒。這種家庭境遇也培養了姐姐從小就追求生活獨立的基因。
但所有的一切因為一場車禍而改變。影片伊始,就是災難現場,告知觀眾故事的背景。這時的姐姐已經是醫院的護士,正在和男朋友積極准備考研,希望一起到北京去讀研究生。禍從天降,父母雙亡。一個並不十分熟悉的弟弟一下子推到她的面前。這里也可看出成年後的姐姐與這個原生家庭的疏離,父母更愛這個弟弟,對姐姐就有些淡漠。其實影片里也有一些暗示,說明他們對姐姐的「關懷」,譬如將那個房產寫在姐姐名下,母親給姐姐洗頭的畫面,以及在車禍發生前夕不停的打電話給姐姐,雖然這十幾個電話,姐姐最終都沒有看到。
姐姐一下子無法接受撫養弟弟的現實,她最初的想法就是找個好人家把弟弟送走,然後自己和男友考研出去生活。姐姐和弟弟相差十幾歲,除了那一層同父同母的親情紐帶,實際上真正的感情卻並不多。現實生活里因為年齡代溝,他們之間難有交集和共同語言。這也反映出當下二胎政策後許多中國家庭正在面臨的現實,兩個孩子間的年齡差和相處問題。當國家允許放開二胎政策之後,許多家庭的大孩子都已經十多歲了。
影片里姑媽和舅舅是兩個性格反差較大的人,也是姐姐和弟弟可以依賴為數不多的親人,但是他們也無法給予姐弟更多實質性幫助。姑媽是中國傳統女性的代表,她逆來順受,任勞任怨,吃苦耐勞。影片名稱是《我的姐姐》,看似指張子楓扮演的二代姐姐,其實還包括著朱媛媛扮演的一代姐姐。當年她與霞姐去俄羅斯紅場打工,想掙幾個錢時,接到母親電話,說弟弟孩子即將出生,讓她回國幫忙。她二話不說,回到國內。後來,二代姐姐就在她家裡長大,是他這個姑媽幫襯著弟弟一家養育孩子,而她自己也有孩子,她的丈夫還半身不遂癱在輪椅上常年需要她的照顧。當弟弟夫妻遭遇不幸,她希望年輕的姐姐,也就是她的侄女也能像她一樣肩負起照顧年幼弟弟的重任,可是兩代人價值觀明顯不同,因此發生了許多碰撞。
肖央扮演的舅舅是一個不靠譜的人,吊兒郎當,喜歡打麻將,也沒有成家,彷彿鑽到錢眼裡。譬如,從車禍「肇事者」那裡騙來兩萬元;提出他來照顧年幼的弟弟,從而要從賣掉老屋子分到一杯羹等等。其實他是在生活的角落裡一直默默關心外甥子女,也是這一對姐弟的親人。有一場戲,姐姐第一次去男友家裡吃飯,在宴席結束走出家門時,弟弟突然出現,面向姐姐和男友一家大聲喊媽媽,這讓姐姐非常難堪,在男友家人面前很是丟臉。舅舅是這場戲的始作俑者,他其實也害怕弟弟從此無家可歸吧。
姐姐心理上潛移默化的變化是這部電影的看頭,也是電影蒙太奇的神奇。首先我們看姐姐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她有個性,在男友家的廚房她不吃男友遞過來的蛋糕導致碟子被打碎。她勇敢,在醫院看到醫生下錯了方子就大膽指出來,沒有因為那個醫生背景強硬而屈服。她善良,看到高齡孕婦冒著生命危險還要生第三胎,她追在車後的大聲疾呼就是醫生的良知。她溫柔,特別是當弟弟趴在她的背上說,你身上有媽媽的味道時,所有的觀影人從心底深處都會有一絲顫抖,伴隨著影片的節奏跌宕起伏。
最初,姐姐似乎「拒絕」照顧這一個「從天而降」的弟弟,她忙著為弟弟找寄養家庭,為此多次與姑媽發生沖突。兩代姐姐對弟弟的愛在這里交集並發生碰撞個差異,但這所有的一切都隨著生活的點點滴滴在慢慢地發生著改變。弟弟要吃肉包子的故事;弟弟坐在窗外說著「本是同根生......」的詩句;姐姐的內心從「不情願」到「冰雪融化」有一個過程,這也反映出當代女性在現實面前的抉擇。最後姐姐給弟弟洗澡,雷雨天弟弟害怕時,兩姐弟共睡一床,到影片最後,在寄養家庭那裡,對方提出要姐姐簽字承諾姐弟永不相見時,姐姐終於義無反顧拉起弟弟的手,開啟他們的生活。
一部影片,一個道理。影片通過姐弟之間的真實情感,還原女性走出原生家庭傷痛的成長過程,深刻揭示出女性在抉擇中自我覺醒,將女性在家庭、社會中面臨的困境等的現實話題拋給觀眾,發人深思。
電影《我的姐姐》由殷若聽執導,游曉穎編劇,張子楓領銜主演,肖央特別主演,朱媛媛、段博文、梁靖康主演,金遙源、王聖迪特別介紹出演,於4月2日全國上映。
這是一部現實題材的親情電影,電影《我的姐姐》講述成長於重男輕女家庭環境中的姐弟倆,原本關系冷漠疏離,但在父母車禍離世後,面臨撫養弟弟還是追求個人獨立生活抉擇的姐姐,重新意識到了親情深處血濃於水的意義。
張子楓在劇中飾演安然,受原生家庭影響,帶著情感創傷,性格獨立且強勢,渴望走出去,闖出去,生活中面對不公平時,她直來直往,勇敢說不。即使含著淚,也會也會大口吃飯,她說「一個從小不在父母身邊長大的女孩子,當她被人欺負的時候,她打的贏要打,打不贏也要打」這句話給我很深的印象,也使我相信她在將來面對任何困難中也能夠有這份勇氣與信心,成長為更好的自己。
同時電影故事題材新穎吸引人,也是國內市場很少的家庭女性題材電影,可能很多人一想到女人就應該坐在家裡帶孩子,幹家務。這部電影所呈現出來姐姐性格獨立且強勢,想走出去,闖出去。不甘於現在的狀態,這恰恰與中國式獨立女性相呼應,心中有自己的追求,做事情偏向於強勢。
電影中的一處弟弟和姐姐的對話,使我印象非常深刻:你等等我不行嗎;我的人生不是只有你一個啊;我只有你了。面對二胎弟弟,弟弟從出生,姐姐就沒有被當成自己人,這也反映從中國式傳統思想重男輕女的思想觀,為了延續香火,不惜使孩子生活存在不公平。但是面對父母離世,只剩姐姐和弟弟相依為命。人類之間,有著連綿的情感,但是深刻,有凝聚力的,是親,是愛,是親情。親情人類永恆的話題,影片圍繞姐弟兩展開了中國式親情深處的普遍矛盾與溫暖。
一場車禍,導致一場重大變故,父母意外離世讓故事主角安然面臨一個抉擇,是放棄考研夢想全力撫養自己未見幾面的弟弟還是堅持夢想去北京發展。
影片中的幾個角色都帶有悲情色彩,人物形象也很飽滿。安然,姑媽,舅舅。他們其實都有自己的難處。
安然從小的遭遇就很不幸,由於生活的城市重男輕女,安然父母為了生兒子,讓安然裝瘸,騙別人女兒有殘疾。洗澡被親戚偷看。這些都給安然的童年造成創傷。這也是為什麼安然不想留在這個城市的原因。
姑媽,童年時也和安然有過相同的經歷,不受疼愛,睡覺被蚊子咬醒發現母親晚上偷偷切西瓜給弟弟吃,這些都在烙姑媽的腦海里,由於這些重男輕女意識的灌輸與潛移默化。姑媽也漸漸習慣且接受。若不是安然對這一近乎法則的質疑與對抗,估計最後也難以讓姑媽走出來。
縱觀整部影片,安然和弟弟的相處模式的變化是值得回味的,演員之間的默契配合讓我覺得情感表達十分到位。從「我不管」到「我要管」,張子楓對安然角色的情感的塑造拿捏恰到好處。
其實,影片中值得探討的點還有很多,特別是姑媽和安然一起吃西瓜對話那場戲,我個人是比較喜歡的。在這我也就不一樣列舉了。
《我的姐姐》是一個好電影,概括起來就是一對年齡跨度18歲的姐弟倆因為父母發生意外從陌生、相互嫌棄到彼此接納的故事。而姐姐到底應該服從自己的內心去追求個人夢想還是承擔起撫養弟弟的責任就是這部電影的主題。
每個人一生都會面臨這樣的`價值觀抉擇:到底以個人價值為核心還是以家庭價值為核心。套在電影中,如果姐姐以家庭價值為核心,那麼撫養弟弟就責無旁貸。但姐姐卻是典型的現代年輕人,她的價值觀和世界觀也隨著飛速發展的社會一起成長著,她有明確的夢想,她迫切希望實現個人價值,不願以犧牲個人價值為前提去成就家庭責任。
作為觀眾,我也隨著情節很糾結。同樣是二十多歲的女孩子,我能與姐姐共情,我能理解在寡不敵眾的眾多親戚的圍攻中她的不易,不希望她就此妥協,支持她說不。但看到那麼小的弟弟,一次一次的說「姐姐我只有你了」的時候,又何其不忍的希望姐姐回應他「姐姐不會離開你,我們永遠在一起」。幸好,電影是開放式結局,留給觀眾的不是任何一種「殘忍」,而是任何可能都有可能存在的希望。
毋庸置疑,影片還想討論一種帶有中國傳統特色的「重男輕女」文化。片中的父母為了要個男孩讓姐姐假裝殘疾獲取二胎指標,偷偷改填女兒的志願想讓女兒早日賺錢養家。無獨有偶,姑媽也曾為了成全她的弟弟,也就是片中姐弟倆的爸爸犧牲了自己的學業、事業,而且覺得這一切是理所應當的,因為自己生來就是姐姐。但幸運的是,「套娃不是非要裝在一個套子里」,姐姐不是姑媽。姐姐的變化,姐姐對個人價值的追求正是我們現代社會變化的縮影,是當今社會價值觀、世界觀現代化進程的縮影。每個人都能真切的感受到,一個平等的社會秩序正在形成。
如果你去看這部電影,可能你也會為它流上許多淚。但我更願相信那不是悲情,是正能量。你我都能感覺到,我們的這個世界正在越變越好。
但當我看到《我的姐姐》這部電影的預告片時,便下定決心要去看。因為,我也有一個弟弟。我想看看電影中的姐姐和弟弟。
壹
《我的姐姐》可以說得上是一部溫情電影。張子楓主演的姐姐安然,從小和父母關系淡漠,十分獨立。剛剛大學畢業,在醫院當小護士,和男友一起備戰考研,同時也到了談婚論嫁的程度。而這一切都被一場車禍打破了。在車禍中,父母雙亡,留下從未見面的正在上幼兒園的弟弟安子恆。弟弟是爸媽在安然上大學後生下的。
安然和弟弟的第一次見面是在父母的葬禮上。安然一個人蹲坐在地上燒著紙,弟弟被幼兒園老師送來站在外面,兩人對望著。葬禮後,家中長輩讓安然照顧弟弟,因為年幼的弟弟什麼都沒有,而安然還有父母留下的一套房子。最初,安然是堅決反對和抵制的。在安然看來,自己上大學後,從未花過父母的一分錢,與安子恆更是從未謀面,憑什麼父母雙亡後,剛剛畢業工作的她,面臨著考研升學的壓力,就要承擔著養育弟弟的責任,這一切都是不合理的。所以她反抗,她抵制。
她一邊帶著安子恆,一邊找合適的寄養家庭。看到弟弟,她想起了自己的小時候,因為是女兒,而那個時候又是計劃生育,父母讓她裝瘸子,被街道辦事處的人發現後,父親打她,她激烈反抗的場景。當然也有和父母為數不多的歡樂時光。童年的她異常堅強、獨立。上大學後,她更是長期在外,獨立生活。而弟弟安子恆從小被父母寵愛、呵護。最初,弟弟對姐姐也是十分抵觸的,把飯菜故意灑在姐姐的床單上、攪亂姐姐第一次在男友家的露面。
貳
然而,就是在這樣的相處下,他們漸漸有了感情。一次,在地鐵站里,弟弟上完廁所後,出門卻看不到姐姐,他在地鐵站里一邊哭著,一邊焦急尋找。而本打算離開的安然悄悄看到後,還是忍不下心,最終留下了。
再後來,安然在與父母車禍相關的司機幫助下,找到了合適的寄養家庭,卻被姑媽借口弟弟有暴力傾向攪黃了。在那時,安然面臨著考研、工作的各種壓力。她的高考志願被父母由北京某醫學院的臨床醫學改成川內醫學院的護理專業,她不喜歡自己現在的護士工作,所以她想考研去北京。另外,她又與相戀5年的男友分手,而接管弟弟的舅舅明顯不靠譜,姑媽家裡也有難處。這一切都讓安然無所適從。
叄
小孩子有時候是最懂事的。弟弟知道姐姐想要去北京,他不想拖累姐姐。一天中午,他主動找到被自己用球砸到的小夥伴,悄悄拿門衛室的電話,給寄養家庭解釋自己沒有暴力傾向,願意去寄養家庭。當安然得知後,來到幼兒園,問弟弟為什麼要這樣做,弟弟沒有吭聲,任姐姐打自己。安然跑出教室,一個人哭泣著。這一幕,可以說是最感人的地方。隱隱中的親情在此刻得到升華。
之後,安然毅然辭去在醫院的護士工作。離開之際,看到自己曾照顧的孕婦正被送到上級醫院。安然一路狂奔,去叫住孕婦的丈夫,建議保大不保小,但是這一家人沒有聽,留下了2個女兒。安然和在醫院碰見的姑媽一起回到家中,姑媽講述了自己的故事,作為長女,她為弟弟——安然的父親,放棄了自己的大學、工作。最後告訴安然,以後的路讓她自己走。聽到這些,安然哭著吃完西瓜,站起來向姑媽鞠躬離開。
在她去北京前,去寄養家庭看弟弟安子恆,寄養家庭希望她簽下永遠不再看弟弟的協定,在那一刻,安然猶豫了,停筆了。她沖出門外,拉著弟弟安子恆離去。我想:或許在那一刻,安然理解了姑媽,也釋懷了自己。安子恆是自己的弟弟,她是姐姐,意味著往後餘生,她要照顧弟弟,帶著弟弟成長,不論風雨,永遠都是一家人。
肆
看完這部電影後,我感受到了辛酸。安然的姑媽,作為姐姐,「長姐如母」,一直扮演著犧牲者的身份。而到了安然,她反抗這現實,剛出社會的她又有什麼錯呢?弟弟,更是沒有錯。又該怎麼辦呢?所幸,最後還是在親情的感化下,安然選擇照顧弟弟。因為弟弟的世界只有她了,而她是姐姐,彼此是唯一的親人了。安然難以舍棄、割裂。這讓我想起了《歡樂頌》裡面的樊勝美,對於樊勝美的處境也多了幾分理解。因為親情,難以割捨,所以她一直在苦苦掙扎中。
惟願世間滄桑,盡管痛苦、難過,人間真情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