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資訊 > 電影地雷戰海報怎麼畫

電影地雷戰海報怎麼畫

發布時間:2022-09-19 18:08:56

『壹』 《地雷戰》故事,為何僅有一位配角成名

《地道戰》《地雷戰》和《南征北戰》被網友們親切地稱之為「老三戰」,在時間上看當然《南征北戰》最早(不算重拍版),其次是《地雷戰》,最後是《地道戰》。

在名氣上看,似乎《南征北戰》和《地道戰》更大一些,這中間當然有各種因素存在,但不得不提的一件事是,《地道戰》和《南征北戰》里的演員可謂群英薈萃,當時就知名的演員和之後走紅的演員比比皆是,反而是《地雷戰》里的眾多演員相對來說更默默無聞一些。

但是,現在網路上有一些居心叵測的人經常對《地雷戰》指手畫腳,他們說《地道戰》是抗日神劇鼻祖,《地雷戰》是科幻片鼻祖,甚至有的人還非常「博愛」,說地雷對平民來說是惡魔,全世界都在反對,我們卻在拍電影。

這些人忘了一個重要的事實,《地雷戰》誕生於上世紀六十年代,那個時代的國際環境和現在並不一樣,該片體現的是那個時代的特色並非現在的,此外,別忘了同時期的越南發生了什麼,那裡的叢林中可是被人灑滿了高科技地雷。

關鍵是,我國民兵展開的地雷戰是為了防禦侵略者,是正義的、有效的斗爭方式,和那些到他國領土上埋地雷的侵略者完全不是一個性質。

還有,《地雷戰》拍攝初衷是軍教片,而且是面向民兵的軍教片,因此在拍攝時就考慮到了受眾問題,不能像普通軍教片那樣純說教或演示,而是要帶故事情節,這個故事情節最好是要好看又好玩,這樣才能達到寓教於樂的目的。

從目前的效果看,《地雷戰》的拍攝目的應該是達到了,科普了軍事知識之外還傳播了樂觀、積極的斗爭精神,因此筆者認為該片是一部優秀的軍教故事電影,是值得我們銘記的好電影。


『貳』 如果讓你選一部紅色經典拍成電影,你會有哪些辦法與創意呢設計一份海報來表現吧!

1、《閃閃的紅星》是由八一電影製片廠攝制的中國兒童紅色電影。該片由李昂、李俊執導,祝新運、趙汝平、劉繼忠主演主演。於1974年10月1日上映。

2、《劉胡蘭》拍攝於1996年,由山西電影製片廠出品,是沈耀庭執導,池華瓊主演的戰爭劇情片。該片講述了女英雄劉胡蘭的英雄事跡。

3、《南征北戰》是上海電影製片廠攝制的軍事影片,由成蔭、湯曉丹聯合執導,陳戈、馮喆、湯化達等主演,於1952年上映。

4、《地雷戰》是由唐英奇、徐達、吳健海執導,白大均、張長瑞、吳健海等人主演的戰爭片。該劇講述了抗日戰爭時期,各村民兵聯防運用地雷戰術,殲滅了進犯的日軍,取得反掃盪勝利的故事。

5、《紅色娘子軍》是由上海電影製片廠出品的戰爭片,由謝晉執導 ,祝希娟、王心剛等主演,1960年7月1日上映 。
我覺得我要是想嗯拍成電影的話,就覺得《智取威虎山》那部電影特別的好,我覺得對於紅色記憶也是一種傳承。
當下影視界興起了新一輪的紅色經典改編熱潮。在此背景下,筆者以《林海雪原》為例,來探討由紅色經典改編的電視劇、電影的若干問題,並對不同藝術形式的描寫手法進行分析,目的在於研究和探尋紅色經典深受人們青睞的原因。

一、紅色經典產生的時代背景

新中國成立後,面對復雜的外部環境,國家主流意識形態要從各方面加強,紅色經典成為當時傳播文化意識形態的主力軍和主流的文化意識形態。紅色經典的含義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紅色經典是指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至1976年「文革」結束之前以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和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為背景、以革命斗爭為題材內容的文藝作品,包括紅色小說、紅色歌曲、紅色電影、紅色戲劇(主要是「樣板戲」)等。廣義的紅色經典則是指凡以革命年代為時代背景、以英雄事跡或英雄人物為表現內容的所有經典文本,除20世紀80年代以前的紅色經典的母本外,還包括1990年以後出現的各種衍生文本,如重拍或新拍的關於紅色經典的影視劇、由當紅歌星翻唱的紅色經典歌曲等。紅色經典本身是一個在「文革」後期產生的詞彙,最初指的是「文革」時期創作的革命樣板戲,後來被懷舊的人們泛化到用以指稱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精神指導下創作的,反映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社會政治運動和普通工農兵生活的典範性作品。紅色經典作品主要出現於20世紀50至70年代,這些作品都不可不避免地沾染了當時的政治色彩。紅色經典的建構是有意識、有計劃地把文化生產和經典的兩個過程結合起來,比如作品剛剛創作完成就被奉為經典之作,或開始創作時就當成經典來創作,「文革」期間樣板戲的創作堪稱典型。這似乎違背經典創作過程中自然形成的過程,而這種方式又是一種快速的飛躍的創作方式和理念,它與「文革」時期的革命要求完全相符合。這種創作方式也符合「文革」時期的時代特點,以至於在「文革」結束後受到了一些讀者的詬病。但是隨著時代的變遷,當下社會又興起了新一輪的紅色經典的改編熱潮,這說明雖然這些紅色經典有著濃重的政治文化色彩,但是在創作上都吸取了中國文學創作的多種藝術手法,刻畫出了一批生動的具有現實主義精神的英雄形象,而這些形象有著巨大的榜樣作用,能夠不斷地教育和鼓舞一代代人。當時創作的紅色經典有很多,而《林海雪原》的發行量在紅色經典中位居前列。同時《林海雪原》被後來的人們改編為不同的影視作品,而在不同時代所產生的改編影視劇也有著不同的含義。

二、《林海雪原》的內容與改編

《林海雪原》是曲波根據自己的經歷創作的長篇小說。講述了解放戰爭初期,國民黨軍隊的主力壓向東北。在我軍後方,國民黨又組織了一些偽滿洲國官員、地主、惡霸、流氓、大煙鬼等組建所謂的「中央一號隊伍軍」,不斷進行軍事騷擾,瘋狂地燒殺搶掠,聞所未聞的邪惡。為了清除匪患,少劍波帶領一支36人組成的小分隊,插入到白雪皚皚的森林,與不同類型的敵人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斗爭。小說問世後受到了熱烈的追捧,其中很多經典的橋段被人們牢記,如楊子榮深入土匪老巢與土匪頭子座山雕的對話:「天王蓋地虎,寶塔鎮河妖,莫哈莫哈,正晌午說話,誰也沒有家,臉紅什麼?精神煥發,怎麼又黃啦?防冷塗的蠟。」這些經典的話語表現出了小說主人公的機智與勇敢。此後對於這部小說的改編有很多。不同時期改編的版本體現了不同時期的時代背景下人們對於紅色經典的解讀。

『叄』 地道戰 小兵張嘎 地雷戰 雞毛信反映了什麼時期的歷史事件

地道戰
地道戰是在抗日戰爭時期,在華北平原上抗日軍民利用地道打擊日本侵略者的作戰方式。經過不斷的發展,從單一的躲藏成為了能打能躲、防水防火防毒的地下工事,並逐漸形成了房連房、街連街、村連村的地道網,形成了內外聯防,互相配合,打擊敵人。1965年,電影《地道戰》上映,至今仍是觀眾心目中的紅色經典,經久不衰,創造出共18億人次觀看的紀錄。

小兵張嘎
抗日戰爭時期,生活在冀中白洋淀的小男孩張嘎與惟一的親人奶奶相依為命。為了掩護在家養傷的八路軍偵察連長鍾亮,奶奶英勇地犧牲在日軍的刺刀下,而鍾亮也被敵人抓走。為替奶奶報仇和救出老鍾叔,嘎子歷經艱辛,找到了八路軍,當上了一名小偵察員。他配合偵察排長羅金保執行任務時,表現得勇敢、機智。在一次戰斗中,他繳獲了敵人的一枝手槍,偷偷把槍藏進老鴰窩里,沒有上繳。為攻打敵人崗樓,他傷未痊癒,就偷偷離開養傷的老鄉家在歸隊的途中被捕。當敵人拷問時,他英勇反抗,堅強不屈。當部隊攻打崗樓時,他設法在裡面放火,發揮了很好的配合作用,最終里應外合,全殲敵人,救出了老鍾叔,也替奶奶報了仇。戰斗結束後,嘎子把藏在老鴰窩里的手槍主動拿出來交公,隊長則正式宣布把手槍發給他使用。嘎子心滿意足,便將自己珍愛的木製小手槍送給了好朋友胖墩。
這是一部很有特色的兒童軍事題材影片。它通過寓意豐富的細節安排和少年兒童所特有的心理活動的描寫,真實自然地塑造了一個性格鮮明的少年英雄形象。主人公一身「嘎氣」,倔頭犟腦卻又聰慧勇敢。編導緊緊把握住分寸,不讓他超出時代及兒童的特點,使之令人信服。具有含蓄和抒情意味的白洋淀風光,烘托出小主人公成長的環境與氛圍。張嘎及片中其他幾個純朴兒童的形象,整整影響了一代小觀眾。本片導演手法純熟,畫面流暢而富有韻味,在同類題材的電影創作中具有典範意義。

地雷戰
地雷戰是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山東民兵最重要的作戰方法之一,地雷是當時最重要的作戰武器。抗戰時期,地雷大顯神威,不僅在山東海陽人民的革命斗爭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而且在膠東抗戰史上塗上了濃重的一筆。1962年由中國人民解放軍八一電影製片廠拍攝的電影《地雷戰》是一部經典之作,影響甚大。

雞毛信
華北抗日根據地龍門村,有趙姓父子倆,父親老趙是民兵中隊長,十二歲的兒子海娃是兒童團團長。一天,父親得到鬼子要進山搶糧的消息,便讓海娃送一封有關攻打敵人炮樓的雞毛信給八路軍。
海娃以放羊作掩護,攜信上路。不料途中遭遇鬼子,海娃急中生智,將信藏在了頭羊的大尾巴下面。鬼子們搶了海娃的羊,還逼迫他帶路去龍門村。
晚上,海娃乘敵人熟睡時,取信逃跑。途中,信一度失而復得,但海娃卻再次被敵人抓住。機智勇敢的海娃故意把敵人引入歧途,至此,敵人才知中計,拔槍打傷海娃的手。千鈞一發的時刻,八路軍趕來搭救,全殲了敵兵。海娃完成送信任務後暈倒了,八路軍根據雞毛信里提供的情報,炸毀了敵人的炮樓,並活捉了貓眼司令。

『肆』 《地雷戰》主要內容

我愛看的革命影視作品

小學 記敘文 435字

地雷戰》是我最喜歡看的革命影視作品之一,雖然它不像現在的影視大片那樣有華麗的畫面效果,有各種炫酷的影視特效,但是他卻深深的吸引著我,讓我百看不厭,越看越喜歡。

《地雷戰》是我國早期拍攝的一部描寫中華民族為抗擊日本帝國主義侵略者,通過勞動人民的智慧進行地雷作戰的一部電影。雖然電影的年代比較老,雖然還是黑白電影,但是卻是一部非常優秀,非常有內涵的一部革命影視作品。電影中朴實的刻畫出勤勞的中國人民,在裝備極差的情況下,通過自己的智慧,利用和發明各式各樣的地雷來讓鬼子受到很大的打擊,朴實的畫面,朴實的語言,不是的人物性格,更加讓這部電影給人們心裡留下深刻的映像。當然還有在看到鬼子受到各種打擊,反抗後滑稽的樣子,更是給嚴肅的革命電影增添了一份笑料。這部電影充分的展示出了我們民族的偉大智慧和抵抗侵略者的決心。

喜愛《地道戰》這個革命影視作品,喜歡看到鬼子被作弄的樣子,喜愛看到《地道戰》中人民發明的各式地雷,這個電影業讓我更加明白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促使我更加努力的用功學習。

『伍』 地雷戰一共有多少筆畫

地雷戰一共有28畫

地——6畫

雷——13畫

戰 ——9畫

『陸』 地雷戰中連環雷有什麼用

用一根鐵絲把幾個地雷串聯起來,是一種針對工兵的有效武器。

地雷戰是抗日戰爭時期中國民兵最重要的作戰方法之一,據歷史遺物顯示,地雷戰戰術形成並匯集成冊是在1942年12月28日,作者署名劉丁,書名叫《地雷課本》。

全書共分十課,第一課《總說地雷》概述了太南地區的地雷戰概況,由此書可知,地雷戰最初是在太南地區誕生。至1941年,已經形成戰術,匯編成冊後流通至其他地區。

地雷戰的興起和發展,有其客觀必然性。中國的抗日戰爭,是全民族的戰爭,不僅軍隊要參與,民兵也是全民族抗戰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由於當時民兵武器裝備極差,幾乎沒有什麼像樣的槍支,容易製造的地雷自然就成了民兵打擊日軍的主要武器。而且,地雷本身也具有較強的殺傷力。在這種條件下,地雷的研製和大規模應用就成了順理成章的事。

『柒』 抗日地雷戰中地雷如何引爆

踩在上面才會爆,或者其他的雷引爆,有些時候自己主動去踩也是方法之一,比如 我我敵我雷 敵人如果是非近戰,就會乖乖的踩上來詳細點?怎麼說呢,比如敵人的特性是機槍隊,你將敵人的上左右都用自己的人包圍,在敵人下方放個雷,敵人下回合就會自己去踩,因為機槍隊的攻擊范圍是隔行,他要攻擊你就必須移動,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有大范圍雷存在,你可以把剛才敵人踩的雷換成十字雷,十字雷的下一格事先埋范圍雷,范圍雷的引爆范圍再埋范圍雷,連環引爆,重復爆炸,可以起到一次性消滅范圍內敵人的效果。這個游戲畫面放在今天當然很爛了,但策略性卻絲毫不低,同時因為雷炸死日本鬼子是我方全員都有經驗的,所以戰斗中應該多考慮用雷來進行

『捌』 地雷戰的油畫賞析

油畫《地雷戰》以豐富的情節和生動的形象表現了在共產黨領導下的全民抗戰景象。作品將時間設置在秋收季節,背景是「鬼子來搶糧了」。畫面主體描繪了區村幹部和民兵在村頭埋設地雷,准備伏擊敵人的場面。通報敵情的幹部,手扶鐵鍬、目光堅定的隊長,肩挎地雷的民兵骨幹,手拿煙袋、沉著冷靜的老支書……對那些熟悉電影《地雷戰》的觀眾來說,這些形象都不陌生。油畫將這些典型形象集中在一個統一的空間里,用一個有代表性的瞬間,藝術地展現了他們英勇頑強的風采英姿。背景搶運糧食的軍民,村頭大樹上瞭望的兒童團員,緊張埋雷的眾民兵,以及種類不同的地雷、埋雷的工具、「小心地雷」的警示牌等道具,都將觀眾帶入了烽火歲月。作者寫實功底扎實,藝術語言朴實自然,色彩沉穩大方,繼承並深化了傳統革命歷史畫的優良特點和品質。

閱讀全文

與電影地雷戰海報怎麼畫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電影院會計如何做合並報表 瀏覽:908
電影男主角是個攝影師女主警 瀏覽:466
2015八到12月電影 瀏覽:427
恐怖變異人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354
成龍大哥拍的最新電影片 瀏覽:185
關於西藏動畫電影 瀏覽:305
韓國影片中的電影字幕如何翻譯 瀏覽:167
金融電影電視推薦 瀏覽:247
1905電影如何轉格式 瀏覽:671
英男是日本什麼電影 瀏覽:350
類似愛情電影上映 瀏覽:226
多a夢哆大電影大全 瀏覽:584
好看的大俠電影推薦 瀏覽:740
國內搞笑電影推薦 瀏覽:998
15電影網電影城宅男 瀏覽:456
有關音樂與愛情的電影 瀏覽:167
印度電影主角勇者 瀏覽:634
電影院基金 瀏覽:924
蘇州大光明電影 瀏覽:242
淺淺電影網 瀏覽: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