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資訊 > 關於焦裕祿這部電影的觀後感

關於焦裕祿這部電影的觀後感

發布時間:2023-01-12 17:41:54

① 焦裕祿觀後感

電影《焦裕祿》觀後感
組織安排我們觀看電影《焦裕祿》,以前針對電影《焦裕祿》的介紹也聽了不少,但實實在的看還是第一次,看後感覺十分的沉重。
片中,嚴重患病的焦裕祿憑著一個員堅定的信念,一心為偏僻窮苦的蘭考人民過上好日子,鞠躬盡瘁工作,忘記了妻子、兒女更忘記了自己;他帶頭廢除了幹部生活補貼費,為補助一些一輩子任勞任願的基層幹部;頂著極大的風險去別的縣買米,因此遭到了無所事事之人的誹謗和中傷,但困難並沒有嚇倒他,反到增強了改變蘭考窮困面貌的決心;每當他的病痛發作,疼痛難忍時,他就用茶缸、抽屜或者桌角頂住腹部來減輕分散身體上的疼痛;在一次下鄉視察中,一陣一陣的肝痛使豆大的汗珠不斷的從額頭冒出,承受著巨大病痛的卻不哼一聲。這是多麼剛強的性格,多麼頑強的意志,多麼韌拔的氣節。
焦裕祿,一個縣委書記,當時沒有漂亮的汽車,沒有寬敞的房子,有的卻是一顆憂國憂民的心。他的心中永遠裝的是蘭考的百姓而惟獨沒有自己的位置。他把自己的一切都獻給了他所熱愛的土地和人民。他是地地道道的服務人民大眾的牛。

在那樣的艱苦環境下造就了象焦裕祿這樣的人物,焦裕祿用行動、用實踐獲得了老百姓的愛戴和尊敬,在片中好幾處都有體現了。我從影片中確實感受到了焦裕祿平凡而有偉大的一生,他的光輝形象就象太陽一樣照耀著大地,經久不滅。
新時期的我們,應當做些什麼?學些什麼?作為一個普通黨員幹部,所要做的就是時刻牢記自己的職責,切實落實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做好黨史工作,切實做到群眾滿意,為三都跨越趕超多付出多奉獻。

② 觀看焦裕祿電影觀後感心得體會

觀看焦裕祿電影感觸良多,焦裕祿同志的形象和故事此前被多次搬上銀幕或者熒屏。焦守雲說:「反映父親一生的文藝影視作品很多,我們也積極地參與了一部分。」

尤其是1990版電影《焦裕祿》深深影響了幾代人。隨著時代的變遷和電影藝術的發展,2016年,我們萌生了再拍攝一部關於父親電影的想法。經過5年的醞釀和准備,在各級領導以及社會各界的支持和幫助下,今天終於交出了這份作業。

在大家的努力下,在新時代,我們用新的電影語言和視角,去解讀一位父親、一個黨員、一個領導幹部42年光輝的一生。關於這部電影我想說的太多太多,借用我們范元導演的一句話,那就是:「想說的太多,都在電影里了」。

《我的父親焦裕祿》影片自2020年10月15日開機以來,攝制組輾轉山東淄博,河南洛陽、蘭考,寧夏銀川、石嘴山,內蒙古阿拉善等地拍攝,作品全面回顧了焦裕祿同志短暫而又光輝的一生。

在拍攝期間,焦守雲說自己全程參與,以便隨時可以給出自己的細節建議。這也是抱著對父親形象的負責,對社會負責的態度,實事求是地表現父親,也給後人留下一個真實的焦裕祿形象。

③ 求一篇焦裕祿電影的觀後感

電影《焦裕祿》觀後感_網路文庫
http://wenku..com/link?url=EwvQZG-Fwpt__

懷著深切的緬懷和欽敬之情,我飽含熱淚觀看了電影《焦裕祿》,看的我淚流滿面,熱血沸騰,感到世界是那麼精彩,人性是那麼美好!焦書記那高大的形象依然縈繞在我的腦海中……
40年風雨變遷,40年滄海桑田,中華大地卻依然記著焦裕祿這樣一位共產黨人的名字,他的故事,已經深深地烙進了人們的心中,他的事跡感動了整整兩代人! 片中患有嚴重肝病的焦裕祿憑著一個共產黨員堅定的信念,一心為偏僻窮苦的山區蘭考,為蘭考人民過上好日子,鞠躬盡瘁的工作。忘記了妻子、兒女更忘記了自己.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使焦裕祿心甘情願地犧牲自己和幸福的家庭。吳縣長派人分給他二斤大米,這在當時來說相當的珍貴,可以讓家裡人吃上幾頓香噴噴的飯。可他卻一點也沒動,讓家人原物奉還。他帶頭廢除了幹部生活調節費,為補助一些一輩子任勞任願而犯所謂的「錯誤」去別的縣買米。因此遭到了無所事事之人的誹謗和中傷。但困難並沒有嚇倒他,反到增強了改變蘭考窮困面貌的決心。每當他的肝病發作,疼痛難忍時,他就採取了獨特的治療方法「壓迫止痛法」用茶缸、抽屜或者桌角頂住腹部來減輕分散身體上的疼痛。在一次考察中,他的舊病復發,一陣一陣的肝痛使豆大的汗珠不斷的從額頭冒出,承受著巨大病痛的卻不哼一聲。
這是多麼剛強的性格,多麼頑強的意志,多麼韌拔的氣節。
他是艱苦樸素的典範。身為縣委書記,身上沒有官氣、闊氣,一件舊大衣是他禦寒的唯一之物,他吃的是窩窩頭,小鹹菜,他的兒女和老百姓一樣挨餓受窮。
他是群眾利益的代表,他堅持生活在群眾之中,和群眾同甘共苦,哪裡最艱苦,哪裡就有他的身影他是優秀共產黨員的典範,他從沒有考慮過個人的成敗,從沒有考慮過自己的得失,更沒有為求什麼政績而去弄虛作假。在他身上體現出了一個共產黨員的風采和不怕艱難困苦,不畏流血犧牲的,銳意進取,廉潔奉公的高貴品質!
焦裕祿同志的事跡給予我新的感受,新的啟迪和新的振奮,使我再一次認真思索著人生的真諦,人當怎樣活著?我們要做一個怎樣的人? 作為一個生於80年代的獨生子女,我生活在優裕的環境中,從來沒有體驗過貧窮和飢餓,但今天 我感謝革命先輩為我們指明了生活的航向,樹立了前進的路標,讓我明白了人生的意義和自己所追求的目標。為此,我將以焦裕祿同志為學習的榜我們當不畏困難,艱苦奮斗、求真務實、實事求是,腳踏實地做好每一件事。我們要以強烈的時代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發揚焦裕祿精神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不向困難低頭,不斷開拓進取,在任何環境下,都要做一個高尚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利於人民的人。

④ 焦裕祿觀影後感

在焦裕祿這部電影中,嚴重患病的焦裕祿憑著一個共產黨員堅定的信念,始終堅持著為人民服務的思想。一心為偏僻窮苦的蘭考人民過上好日子,鞠躬盡瘁的工作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

焦裕祿同志忘記了老婆孩子更忘記了自己,已經重病的焦裕祿依然堅持在工作崗位第一線。為了減輕蘭考縣財政負擔,主動廢除了幹部生活補貼費。為了幫助一些任勞任願的基層幹部,焦裕祿同志頂著極大的風險去別的縣買米。因此還遭到了居心叵測之人的誹謗和中傷。但困難並沒有嚇倒他,反倒增強了改變蘭考窮困面貌的決心。焦裕祿雖然走了,但是他的功績永遠留在蘭考縣人民心中。

⑤ 《焦裕祿》觀後感850字

星期六下午,我懷著激動的心情觀看了反映黨的好乾部,人民的好兒子,焦裕祿同志光輝事跡的故事影片—《焦裕祿》。

焦裕祿同志是六十年代初蘭考縣委書記。他為了改變蘭考的窮困面貌,帶領全縣人民戰風沙,斗嚴寒,治鹽鹼,譜寫了一曲共產黨員為黨,為人民忠心耿耿,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光輝篇章。

焦裕祿同志生活非常簡朴,保持和發揚了我黨的艱苦奮斗的優良傳統。他身為縣委書記,仍一直保持著勞動人民的本色,穿的是補丁衣,吃的是窩窩頭,縣里為了照顧他的身體,特供了一點兒大米。他也叫妻子全部送了回去。有一次,他兒子把一個窩窩頭扔掉。他就給兒子講述糧食來之不易的道理並語重心長地說:「這窩頭還有人吃不上呢!」看到這里,我心裡非常慚愧、內疚,因為我總覺得現在生活好了,浪費一點兒也沒有啥,生活中講求吃穿,有時把大米、白面都浪費掉了。

焦裕祿同志在工作中,保持理論聯系實際,密切聯系群眾的`工作作風。他常說:「吃別人嚼過的饅頭沒味道。」有一次,他同秘書冒著風沙下鄉調查,被風吹下了沙堆,秘書勸他回去聽聽匯報就行了,可是他執意不肯,因為他知道,只有深入實際,調查研究,才能實事求是解決問題。而我們有些同學學習不用功,作風徽惰,遇到問題不願動腦子、想辦法,甚至連作業都懶得做,有的同學還抄別人的作業,焦裕祿這種工作作風不正值得我們學習嗎?

焦裕祿同志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在一次基風驟雨中,無數畝玉米被大水淹沒。為了挽回這一損失,他帶領縣委幹部和人民群眾在洪水中搶救莊稼,他忍著病痛,以身作則,奪回了被洪水吞掉的損失。

焦裕祿同志心裡時刻裝著蘭考人民,唯獨沒有他自己。在他身卧病床時,還想著蘭考縣的風沙治理和鹽鹼治理問題。縣里幹部來醫院看他,他說:「下次來給我帶幾根麥穗,我想看看鹽鹼地里結的麥穗。」多麼樸素的語言,多麼崇高的思想。他在生命最後一刻留下的遺言中說:「我死後請把我埋在黃河故道的沙丘上,我活著沒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親眼看著你們把沙丘治好。」這就是焦裕祿留給三十六萬蘭考人民的臨終囑托。他的汗沒有白流,心沒有白操。三十六萬蘭考人民繼承了他的遺志,經過二十多年的艱苦奮斗,把沙丘變成了綠洲,把鹽鹼地變為良田。他的遺願已變為現實。

焦裕祿雖然離開了我們,但是他的精神和英名將永存。他不但為廣大黨員幹部樹立了光輝的榜樣,而且永遠激勵著我們青少年為祖國繁榮、富強,為早日實現四個現代化而努力奮斗!

⑥ 我的父親焦裕祿電影觀後感

看完《我的父親焦裕祿》以後,我深受感動,從影片里我知道了不光是要緬懷榜樣,更應該學習榜樣的精神,並切實聯系實際,努力提升自身價值,以實際行動弘揚焦裕祿精神。

影片是是根據焦守雲的同名回憶錄,從「投身革命」「在洛礦」「到蘭考」三個時段回顧焦裕祿同志的革命歷程,回顧了焦裕祿同志短暫而又光輝的一生。

焦裕祿那種為民謀利益、不求名利、不圖報答的情懷絕不應該隨著時間的流逝被掩埋,而是更加值得我們去發揚光大,深刻學習。

通過影片我知道了在工作過程中,要謹記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以服務群眾為工作導向,樹立信念堅定、踏實肯干、愛崗敬業、勇於創新、積極進取的良好形象。他這種勇於挑起重擔,奮勇爭先的實干、肯乾的工作作風使我覺得深受感動,同時也倍受鼓舞。

⑦ 焦裕祿優秀觀後感400字

《焦裕祿》這部影片再現了這樣一個不朽的共產黨員形象,生動、親切、真實可信地表現了共產黨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品德和無私奉獻的精神。那麼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焦裕祿觀後感400字,一起來看看吧。

影片焦裕祿觀後感400字

暑期里,我觀看了《焦裕祿》這部電影。焦爺爺為蘭考日夜操勞的那一幕幕,深深地打動了我。

焦爺爺非常關心人民的疾苦。影片一開始就是這樣的鏡頭:焦爺爺風塵僕僕地來到蘭考縣委上任,路上遇到一群飢餓難忍、沿街乞討的孩子,他們緊緊地抱著他,伸出一雙雙瘦小的手,向他討吃的。焦爺爺的心顫了,他立即拿出身邊的饅頭,全都給了那些孩子。孩子們都開心地笑了,可焦爺爺卻十分難過。作為一個共產黨員,怎麼能忍心看到這些孩子沿街討吃、忍凍挨餓呢?於是他邁開大步,急匆匆走進了縣委小院,去迎接一場新的“戰斗”。

焦爺爺上任後,嘔心瀝血,思考蘭考前途,真正做到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他慷慨激昂地對幹部說:“我們辛苦不就是為了讓蘭考人民的生活好起來,讓我們下一代人健康地成長嗎?一個幹部,只要他能看到人民的疾苦,心裡想著人民,就一定會有使不完的勁兒。”

焦爺爺還特別重視下一代的品德教育。一天,他答應小兒子買肉給他吃。可是在回家的路上,他卻把買肉的錢全給了一位生病的群眾。吃飯時,端上桌的菜依然是素菜和窩窩頭。小兒子看到後,一個勁兒地吵著要吃紅燒肉,還把窩窩頭丟在地上。這一下,焦爺爺生氣了,便打了小兒子。小兒子傷心地哭了。當時,我也為孩子感到委屈,因為他爸爸已經答應了呀!再說想吃點紅燒肉,要求不算過分。焦爺爺也感到委屈了小兒子,便抱起他說:“不要哭了,都怪爸爸把錢花了,是爸爸不好,爸爸不該打你。”接著,他又深情地對兒子說:“糧食是勞動人民種的,是從很遠的地方運來的,你知道嗎?那些種糧食的伯伯都吃不上窩窩頭,我們更要愛惜糧食。來,把窩窩頭吃了吧。”看到這兒,我的眼睛濕潤了。每當我端起白花花的米飯,耳邊總想起焦爺爺親切的教誨。於得,我暗暗提醒自己:我們這些在蜜糖里泡大的幸運兒,可要永遠記住“汗滴禾下土”的勞動人民,還要珍惜“粒粒皆辛苦”的勞動成果啊。

焦爺爺當了多年的縣委書記,但他的生活卻那麼清苦。他兩袖清風、一心奉公的高尚品德,為我們下一代樹立了光輝的榜樣。焦爺爺對黨的忠誠,對人民的摯愛,對革命事業的無私奉獻,給我們這一代,乃至世世代代都留下了一筆不可估量的精神財富。

啊,敬愛的焦爺爺,我們懷念您,人民需要您,時代在呼喚您……

焦裕祿電影觀後感400字

歲月流逝,難以沖淡人們對他的記憶;實干精神,必將長久的激勵整個民族。焦裕祿紀念館幾百幅照片,全景式的展示著焦裕祿同志無數令人感動、激勵的事情。

許多觀眾在圖片前凝望、沉思…

一把右扶手有洞的舊藤椅,一支不是用於寫字而是用於頂住肝部止痛的自來水筆,一輛破舊的自行車。焦裕祿就是用這些來工作的。在一年多的時間里,他跑遍全縣149個大隊中的120個生產隊,跋涉2000多公里,查清了全縣84個風口、1600個沙丘和大小河流。

焦裕祿同志逝世後,人們在他的日記本上,看到了這樣一段話:"我想,作為一個革命戰士,就要象松柏一樣,無論在烈日炎炎的夏天,還是在冰天雪飄的嚴冬,永不凋謝,永不變色;還要象楊柳一樣,栽在哪裡活在哪裡,根深葉茂,茁壯旺盛;要象泡桐那樣,抓緊時間,迅速成長,盡快地為人民貢獻出自己的力量"。這就是對焦裕祿同志一生所走過道路的最生動的寫照。

面對這些感人至深的畫面,我們感受更多的是激勵。還記得中央播音員在播誦穆青同志所撰寫的《縣委書記的好榜樣》文稿時,幾次中斷播音,失聲痛哭。在紀念館的留言本上,也記錄了人們對縣委書記好榜樣的敬意。"你是我們的驕傲,我向您致敬";"你用你的一生譜寫了壯麗的篇章,我將踏著您的足跡,繼續前行" …

如今,在焦裕祿同志精神的激勵下,淄博地區涌現出了大批的焦裕祿式的好乾部焦裕祿觀後感400字焦裕祿觀後感400字。在紀念館的最後,懸掛著崗位上活活累死的山東好民警王勤利、累倒在工作崗位上的好局長趙作斌等的事跡,他們用他們的事跡踐行著先輩的足跡。

宋人歐陽修說過,聖賢者"雖死而不朽,逾遠而彌存"。魯迅也說過:"死者倘不埋在活人心裡,那就真真死掉了。"焦裕祿就是一個雖死猶生,埋在活人心裡,逾遠而彌存的高尚的人。他的精神,他的形象,將逾遠而彌存,歷經時日而愈加光芒四射。

正如一位觀眾所說的,新的生命,已在這片土地上茁壯成長

焦裕祿觀後感400字

這是一部主旋律電影。小時候就在學校組織下看過,還記得當時在偌大的黑暗的影廳里,在銀幕上巨幅焦裕祿的特寫下,自己十來歲的幼小心靈在微微顫動。時隔十幾年,我在單位的組織下又看到這部片子,孩提時代的敏感雖然不存在了,但還是幾度淚水盈眶。這感動無關乎煽情的背景音樂和台詞,而是影片的真實生動的讓人動容。用現在的眼光來看,片子的敘事、化妝、分鏡頭等技術手法已經落伍,但它平實、真誠、樸素的故事卻依然直觸人心底的柔軟。很多人都這樣評價它:這是一部並不過分美化人物的共產黨員模範傳記片。

蘭考縣遭遇風沙、水澇、鹽鹼重重災荒,人們都吃不上飯。為了治風沙,焦裕祿特別寶貝來搞種植的大學生。而一位搞種植的老師傅因病死去,使得焦裕祿認識到幹部的健康問題,因此提出買高價糧補貼幹部。糧食買來後,卻因為有人泄密,省里的調查組也很快到來。而調查組調查後,並沒有追究焦裕祿的錯誤。

買高價糧補貼幹部,這在今天看來很容易被扣上搞特殊化、四風問題的帽子。而在當年那個特殊的環境下,影片卻對此有著特殊的解答,這是一種情懷。

是的,人有很多面,中國銀幕上的英雄人物不應該只有一面。對“高大上”人物塑造的弊病,魯迅曾以“劉備長厚近似偽,諸葛亮多智而近妖”批判過。 而《焦裕祿》影片中,人物活動的細節都很貼近生活,且非常自然。縣常委會上,焦帶領縣委同志們去火車站看遠走他鄉的縣民;大學生准備離開時,焦還用誠心打動大學生,讓他留了下來;夏天暴雨毀掉了很多莊稼,焦帶領眾人一起彌補損失。電影不是為了塑造焦裕祿過分誇大他的“好人好事”,而是用看似稀疏平常的小事來悄悄叩擊觀眾的心,這是真實的力量。

⑧ 電影我的父親焦裕祿觀後感

《我的父親焦裕祿》是以焦裕祿二女兒口述的方式展開的,旁白並不多,但它提供了一個視角,就是生活和家庭的視角。


這個視角讓人們看到焦裕祿是從人民生活的角度來觀察現實、確定工作目標的,影片中的事件都是從關心百姓疾苦角度展開的,風沙、洪水、飢餓,解決這樣的問題,就是共產黨人初心的體現,在這樣的工作中舍小家顧大家,甚至忘我,就已經把奉獻升華到了犧牲的境界。影視作品中的事件是平凡的生活和工作,但人物的境界是不平凡的,是超越了世俗尺度的,因而傑出、因而為人敬仰,他的風范和精神已經進入了紅色的精神譜系。

⑨ 誰能給我整一篇《焦裕祿》的讀後感

懷著復雜的心情看完了《焦裕祿》這部電影,之中都感動得流淚。
1962年,年僅40歲的共產黨員焦裕祿,調任蘭考縣縣委書記。常年穿的是打著補丁的衣服,吃的是窩窩頭,小鹹菜。但是他始終嚴於律己,克己奉公,他堅持生活在群眾之中,和群眾同甘共苦,哪裡最艱苦,哪裡就有他的身影。在蘭考一年多的時間里,他忍受著肝病的痛苦,日夜堅持工作,後來病情嚴重惡化,變成肝癌,然而他依然以頑強的意志忍受著劇痛,四處奔波,焦裕祿帶領全縣幹部群眾艱苦奮斗,自強不息,頑強拼搏,治理「三害」;他時刻把人民的安危冷暖掛在心上,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想的仍是群眾;年僅42歲的好乾部焦裕祿於1964年5月14日離開了人間,但他永遠活在蘭考和全國人民的心中。
在六十年代,在蘭考當時惡劣的自然環境和條件下,焦裕祿同志作為縣委書記與同志們一道,戰斗在抗沙、治鹽鹼地的第一線,在自己病入膏肓的情況下,隱瞞身體情況,拒絕花錢治療,最後累死在工作第一線,看過他所穿的衣服,用過的劣質工具及辦公條件和我們自己對比一下,不言而喻,我們應該學習他那不怕困難勇於與自然做斗爭的精神,學習他不貪圖享樂,一心為民的做法,學習他艱苦創業、艱苦奮斗的精神,我們怎樣把這種精神發揚下去,這就要求我們「不負人民的信任、肩負黨的囑托、執法為民、執政為民」,真正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他的這種思想工作作風,是值得我們每一位共產黨員學習的,焦裕祿同志不是病死的而是為了人民的利益累死的,為了人民的利益而死,死得其所,死的重於泰山,在那艱苦的年代,正是有了焦裕祿這樣的共產黨人,帶領人民奮斗,才有了我們社會主義的今天。
從焦裕祿同志身上,我們看到一種精神,即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不怕困難,不怕犧牲的精神,;公而忘私,不搞特殊的精神。焦裕祿精神是共產黨人先進性的集中體現。我們中國有2000多個縣(區),如果每一個縣都有一個焦裕祿,都像他一樣有高度的政治覺悟和庄嚴神聖的使命感,我們的小康目標是不是可以更快地實現呢?40年來,焦裕祿精神已經成為我們民族精神的一部分,他的人格魅力和偉大精神,體現了優秀共產黨員的高尚品質,為後來的人們傳頌不已。
通過這一段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的學習,聯系自己的本職工作,感受很深,現在在我們這樣的好環境里,對工作更要盡職盡責,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在工作和學習中要學習焦裕祿同志艱苦奮斗、艱苦樸素、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進一步提高自己的素質,要結合工作和自己實際,接受學習教育,思想上要認識提高,著力重點,解決工作作風、工作紀律、工作效率、工作事業心、責任心的問題,總結工作中的經驗教訓,不斷提高完善,促進工作學習。

⑩ 觀《焦裕祿》有感的作文

篇一:觀《焦裕祿》有感

小時候就聽講過焦裕祿的事跡,前天單位又組織觀看了電影《焦裕祿》。不一樣的環境,一樣的感動。

在我所接觸的人裡面,看過《焦裕祿》的會分為兩種,一種是流淚的,一種是沒有流淚的,但沒有人會說這是爛片。實際上,單純從拍攝手法上來說,這部電影敘事手法沒有新意,高潮鋪墊不足,頗有值得說道之處。是焦裕祿,這部電影的「主角」,照亮了60年代的XX縣,也照亮了觀眾的心。

如果說這部電影靠滿屏幕個人事跡展現將一部電影所能夠影響的受眾正面思想渲染到了極致,同時引發諸如「真不容易」的評論的話,那麼當又一次回顧焦裕祿的事跡時,我又為這部電影所能達到表現效果深深折服。

在這部電影里,看懂焦裕祿,看懂焦裕祿精神。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這絕不會是「爛片」。

電影中選取60年度蘭考「三害」肆虐,群眾過不下去紛紛逃離這一場景,讓安靜中看片的人格外覺得時代的無奈和生活的艱辛。如果不是生活所迫,向來重視故土難離的中國人又何以會要飯、逃離?這部電影令人感動的淚點不光在老廠長的女兒撕心裂肺的「爸爸」哭聲,在那個時代艱苦的生活,更在面對困難毫不退縮的熱血鬥志,在群眾集體為焦裕祿請願,在蘭考巨變。

那群人的身上,總有令人感動的地方。而焦裕祿,是這群人中的代表。

焦裕祿是平凡的,但他留下的精神又是不平凡的,在過去那個物質貧乏的年代,在現在社會快速發展時期,甚至在將來,他的精神必將一直激勵著我們。說到這里,有件小事想提一下:在單位組織觀看《焦裕祿》之後,有五六個人同時給我發來了關於這件事的新聞稿。沒有任何關於這方面的宣傳要求,卻在這一瞬間,勾起了我們每一個人關於焦裕祿的思考和追憶。

真正好的榜樣大概就是如此:你當平凡,卻有力量。

篇二:觀影《焦裕祿》有感

通過觀看電影《焦裕祿》,我深刻地了解並認識了耳熟能詳的一個歷史人物。焦裕祿那高揚信仰的旗幟和心中裝著人民、對黨無比忠誠的崇高風范,久久地縈繞在我的腦海中……

他那種身先士卒的工作精神。現在的人看來,焦裕祿所做的那些訪貧問苦、慰問群眾、勘探風沙、查看災情等事情,完全可以讓自己的副手,甚至於秘書代勞。但是,焦裕祿卻總是親力親為,給黨員幹部,樹立了榜樣,乃至為治理「三害」奠定了基礎。他那種「吃別人嚼過的饃沒有味道」的思想,更值得我們後人深思。所以在今後的工作中,只有親身經歷,才會深有體會。

作為21世紀的「四有」青年,我們更應該去秉承老一輩的傳統美德,發揚黨的宗旨和義務。在工作上,要吃苦在前,享受在後,把廠當做自己家,愛護和維護廠里的一切,同時在工作上也要嚴格遵守廠紀廠規。

焦裕祿不僅工作上認真,他的無私奉獻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他那種吃苦在前的奉獻精神。那個年代的縣領導心安理得享受著特殊的待遇,焦裕祿硬是帶頭給取消了。他那「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思想根深蒂固。當女兒向母親埋怨自己的衣服破舊的時候,當孩子們歡天喜地要吃魚的時候,當兒子一氣之下扔掉手中的窩窩頭的時候,我想焦裕祿心如刀絞,哪個做父母的不愛自己的兒女?哪個父母不想讓自己的孩子們過上好日子?但在這些私情面前,焦裕祿首先想到的卻是如何維護黨的形象。他對黨的那份執著與肯定,充分展示了「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的境界,這是一種痛苦的抉擇,也是一種崇高的抉擇!

而我們這方面卻有些不足,他那默默地奉獻精神,不僅讓我想到一首唐詩「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所以在今後的工作上,不管做什麼首先想的是集體利益,而不是個人利益,做好自己分內的工作同時,樂於幫助他人。

俗話說「男子漢大丈夫,敢作敢當」。

他那種敢於承擔責任的擔當精神。為了給基層幹部多口乾糧,高價收糧違背當時的統購統銷的政策,被匿名舉報,上級來調查處理問題時,別人又樂於替他承擔責任的時,而焦裕祿以坦白的襟懷和無畏的膽識,斬釘截鐵地承認是自己做出的決定。這種大無畏的精神,展現出的是他對黨的忠心,是他坦盪的胸襟和淡泊的姿態。

帶著一顆緬懷的心,重溫歷史「不忘前人栽樹後人乘涼」。發揚他的精神的同時,我們更應該自我學習和實踐,以實際行動踐行群眾路線。熟記「天上一顆星,地上一個丁,一個人做了好事,天上代表自己的那顆星就亮」。

篇三:觀影《焦裕祿》有感

19XX年,還是孩提時的我,全然不知電影《焦裕祿》的播映,更不知這個人。24年後,我一五一十地觀看了這部影片。

「一五」,焦裕祿在xx縣只奮鬥了15個月就因病住院,但就是這短暫的時日徹底改變了蘭考,掀起了挖河排澇、封閉沙丘、根治鹽鹼的除「三害」斗爭高潮,實現大豐收的勝利。

「一十」,焦裕祿就是憑借他「一」個信念、「一」種精神、「一」個榜樣,「十」分激情、「十」分干勁、「十」分堅韌,踐行著一個黨員幹部的光榮使命,完勝「災區栽幹部」。

沒能從藝術的角度分析這部電影。我看到的,或許只是那n幀畫面;我能記下的,或許只是那寥寥幾句台詞;我聽到最清的,或許只是那首主題曲;而我最能體會到的,是安安靜靜地跟自己的內心對個話。

有人總結了焦裕祿精神:牢記宗旨的公僕情懷,恪盡職守的求實作風,敢於擔當的奮斗精神,清正廉潔的.道德情操。我聯想起雷鋒、孔繁森等那些感動中國的先進人物,無不「為民」、「務實」、「清廉」。這不正是群眾路線、干群關系的最好詮釋嗎?!這么說來,「一十」即是「一石」——群眾這個基石。於國家於政黨,人民群眾就是基石;於團組織,青年就是基石;於企業於銀行,客戶就是基石。俗話說,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可見這「一石」之巨,何止能「激起萬千層浪」啊!

或許是由於我出生於農家,申請過西部計劃,當過基層志願者,工作於偏遠山村的緣故,我的內心對話更「低廉」一點。一五一十,就是「一務一實」,就是原本。

例如,務實調研。

「吃別人嚼過的饅,沒味道」,焦裕祿的這句話,生動地表達了「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的樸素哲理。而幾十年後的今天呢?交通工具發達了,干群距離卻遠了;通信工具先進了,干群溝通卻難了;幹部的學歷高了,做群眾工作的水平卻低了。脫離群眾,脫離基層,必定是無水之魚、無水之舟、無輪之車。試想一下,若讓「理論聯系實惠、密切聯系領導、表揚與自我表揚」這樣的「新三大作風」蔓延下去,該會是怎樣的景象?放在農村銀行,一次貸款調查、一次客戶訪談,就是一次微調研,若不深入、不全面、走走過場,不主動、不客觀、走走形式,那就不光是「吃別人嚼過的饅」,而會導致「沒饅吃」的問題。

其實,務實更是一種態度,而非能力。

關於影片還有一個我最想說的,就是領導榜樣作用。半個窩窩頭和物資特殊供應本對比的畫面,暴雨下、狂風中帶領百姓除「三害」的情景……領導幹部一旦認真帶頭,樹立先鋒模範,干工作謀發展一定的事半功倍的,因為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電影主題曲不正是《共產黨是咱好領頭》嗎?!再稍稍放大一點,領導也可是一個小集體,地委趙專員到蘭考,一下車就質問縣長吳榮先「你們正副書記都背靠背」?只有領導班子帶頭「勁往一處使」,大集體才會真正「擰成一股繩」。這不正是mba、許多進修班中都極其重視的「團隊精神塑造」嗎?

想起一段對話,甲問乙世上最疼痛和最甜蜜的話分別是什麼,答:依次是「我支持你/我愛你,但是……」和「……但是,我支持你/我愛你」。現實工作中,經常出現「我想……但是我不……」,怕給自己找麻煩,怕得罪人,怕提拔時得票少公示時被「捅婁子」,這就是典型的「但是思想」,是不敢扛擔子的懦弱行為,這也是我最後一個要說的——擔當。領導幹部要勇擔當,青年要勇擔當。有理想、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農金事業就有前途,青年就有前途。未來,盡管青年大有可為,但若不敢擔當,勢必無法大有作為。影片中青年大學生小魏,吃不上大米,女友「吹燈」告急,也曾慫過泄氣過懦弱過,都拎包至車站了,但被焦裕祿感動,毅然決然留在蘭考,擔當起為蘭考人民戰勝沙丘的重任,終大有作為。

焦裕祿是頑強的,源其心,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深深烙在「心」里。焦裕祿精神更是頑強的,源其心形合一,務實,樹榜樣,敢擔當。

我很贊成一個說法——人有三命:平庸的人有一條命,性命;優秀的人有兩條命,性命和生命;卓越的人有三條命,性命、生命和使命。我想說,它們分別代表了生存、生活和責任,這句話,更是道出了人生的三重境界。

那麼,能否有一個捷徑通向「第三重命」呢?

在我看來,在紛繁復雜、處處充滿誘惑的今天,或許,唯有「自覺」才是最好的「捷徑」,自覺學習,自覺反省,自覺努力,自覺堅持……因為我始終相信校堂時代老師說過「興趣和自覺才是最好的老師」。有人說,若將人生一分為二,前半段的人生哲學是「不猶豫」,後半段的人生哲學是「不後悔」。我說,前半段是「自覺」,後半段是「不自覺」。

閱讀全文

與關於焦裕祿這部電影的觀後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臨時保姆法國電影迅雷下載 瀏覽:733
樊玲微電影有哪些 瀏覽:609
看見未來的美國電影都有哪些 瀏覽:739
性都有哪些電影網站 瀏覽:551
3d電影免費下載網站 瀏覽:275
如何查詢一部電影的名字 瀏覽:92
美國地震電影視頻 瀏覽:295
2015歐美喜劇電影 瀏覽:80
好看迪士尼的動漫電影推薦 瀏覽:875
評分高的動漫推薦電影 瀏覽:131
免費電影在線觀看動作片 瀏覽:891
新時代電影城影訊 瀏覽:672
電影資源去哪裡看 瀏覽:136
椰子在火車外面的印度電影 瀏覽:157
電影美人觀後感 瀏覽:307
美國電影豪宅 瀏覽:352
金逸電影城大石 瀏覽:96
韓國古裝電影春香傳 瀏覽:70
辟邪電影網 瀏覽:2
關於穿越的電影大全 瀏覽:7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