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趙薇版花木蘭觀後感
http://www.douban.com/review/2817947/《花木蘭》歸來後,好幾次都面對這樣的問題:這部片子好看不?而我常常會瞬間語塞,左右不是,最後扭捏了老半天吐出一句:演員很好,導演差了點。但我還挺喜歡的。
平時尖酸刻薄嘲笑爛片慣了,這次拼著被鄙視品味的風險,說出了極富主觀色彩的感受,是一件怪不自在的事情,而喜歡意味著要照單全收,意味著這部片子的一切,包括文藝腔的台詞,意淫過頭的編劇,捉襟見肘的導演,以及力挽狂瀾的演員,我必須一並接受。口頭空喊喊是不過癮的,所以專門寫下這篇文章旗幟鮮明力挺《花木蘭》.....的演員。
事實上這部片子的強項幾乎一致公認,短板也一覽無余,演員的表現再出色,無法一演遮百丑,劇情的漏洞再荒謬,也無法遮擋演員的光彩。兩者涇渭分明,各據山頭。所以我們能清楚地看到,馬楚成的掌控比起趙薇陳坤的高水準發揮,顯得步履蹣跚,拖了後腿。
一、從主題曲一窺全片基調
最終《花木蘭》的主題曲選用了孫燕姿那首蒼涼大氣的《木蘭情》,而原定的主題曲,張靚穎那首帶點小女兒味道的《木蘭星》變成了插曲,可以看出馬楚成是鐵了心要走史詩大片路線,之前我得知這位攝影師出身的導演作品履歷表時,心一沉,果然他沒有讓我失望,被寄予厚望的《花木蘭》終難成為一代史詩,化為英雄氣短兒女情長的民謠一曲。
但不能否認的是,很多人在看片子時仍然會在某一刻感到血氣翻湧。不是為了這個香港導演的寡陋視野和小家子氣的煽情手段,而是歸功於演員大氣而沉鬱的表演。
二、劇情游離導演游離 演員靠扎實演技帶觀眾入戲
看第一遍《花木蘭》時,我就被驚到了,這是最活生生的木蘭與文泰,盡管之前看過很多趙薇陳坤的作品,仍然沒想到他們能發揮到這樣程度,木蘭也好,文泰也好,他們的人物形象多少有些單薄且神話向,但兩位青年演員的表演卻極具層次感地塑造出了有血有肉的英雄,他們二度創作的角色是有說服力的。作為觀眾,我幾乎能從他們的眼神、甚至最細微的面部神經抽動,同步讀出兩人的內心變化。所以,盡管屢屢被該片台詞、橋段雷得震出了劇情,卻又一次次被演員充滿血性和力度的表演拉回戲內。我甚至在想《花木蘭》以後如果重拍的話,超越這部並不難,但下一個導演還能再找到那麼合適的演員嗎?
再說台詞,同樣充滿了違和感,那麼文藝腔那麼拗口的台詞,最後竟能化為一句句泣血吶喊,趙薇陳坤的聲音都不似平常了,嘶啞得像是直接從胸腔爆破,又像是經歷了風沙的粗糲,振聾發聵,攝人心魂。不用配音是對的。這樣極具真實感的情感高聚集反應,只有在大漠的現場,而不是事後進錄音棚。
寫到這里,突然想起了姜文以前對趙薇的評價:「我們管她叫薇姐,你知道嗎?這所有的演員都管她叫薇姐,她確實是挺有激情的一個人,而且在一個集體裡面挺能把事張羅起來的。而且有腦子,這是我認識她以前萬萬沒想到的。我覺得她確實是一個有腦子的人,但她也不是那麼圓滑。包括我偶爾看到她演的有些戲,我覺得其實劇本很差,但她能在裡面演的不尷尬,這點是我不具備的。我要碰到一個差劇本,要不然我就拒絕了不演了,要不然我就給人家改了。我不會說就這么差我還能演得讓人不討厭,這我做不到。我覺得這是她在表演上很強的一個能力。……(以下略)」
這次《花木蘭》,同樣體現了這一點。這部戲的亮點在於,看演員怎樣努力讓這樣一個有很多問題的故事變的可信,看這部流水賬式商業片中,趙薇和陳坤如何憑演技突圍。
三、趙薇的剛、陳坤的柔,這次起了化學反應
再說木蘭文泰,其實這兩個人物設定很有意思,趙薇演的木蘭是女人中的男人,陳坤演的文泰則是男人中的女人,當然這絕不是說陳坤不夠爺們,而是在男人的霸氣和堅毅之外,他仍有著細膩,憂郁,溫柔似水的一面,所以和軍營中的其他粗漢一下就區分開來了,唯有文泰懂得木蘭脆弱孤單的女兒心態,並呵護她成為她精神上的支柱和依賴。
惡搞一下,如果讓硬漢胡軍和柔情陳坤互換角色,會是怎麼樣。
陳坤演門獨仍然是能勝任的,他將另添一種陰冷狠毒的味道,和外表的柔弱形成反差更有戲劇沖突,避免了胡軍版門獨的臉譜化。
但胡軍演文泰的話,劇情就要大改了,一個純爺們跟木蘭整天廝混在一起,怎麼都顯得突兀且生硬。木蘭雖然統治了幾千幾萬的將士,甚至主宰了男性象徵的沙場,但她對於男性仍然是陌生,甚至抗拒的,不然也不會每晚都做噩夢。而細膩陰柔的文泰,才是她走向男人世界的橋梁。
我以為《花木蘭》遠可以更女權一點,不需要那麼多的感情戲。要看愛情哪部片子沒有啊,導演執著於此的話拍成輕喜劇得了,還史詩什麼,偏偏現在一腳門內一腳門外尷里不尷尬。
扯回來,哪怕是感情戲,也總得有點特色。男扮女裝的花木蘭最出戲的部分應該是她的女性身份,如何在一個純男性的軍營里小心翼翼不被拆穿。肯定會發生不少問題了,這個時候文泰出來打打掩護,或者當花木蘭性別意識錯亂的時候,文泰用點柔情給她撥亂反正,這樣不就行了,感情是輔助,重點在於喚醒花木蘭的女性意識。
四、亂談影片中的感情戲
就算是導演鐵了心要正面描寫兩人之間的感情,那我覺得沙場中的感情最珍貴的地方在於,明知不可為而不為。那裡並非花前月下,動情應當是禁區,是比柔然更可怕也更需要防範的東西。所以關鍵在於兩人能不能摒牢,這也符合一貫隱忍內斂的東方式情感表達。況且趙薇和陳坤那麼會演,該有的表達該發生的變化,一句句全在臉上寫著呢。所以導演需要的是設置一些情節,給一些細節描寫,至於木蘭文泰之間的什麼握手啊,撫臉啊,生死誓約啊,都太太太流於表面,應該大刀闊斧刪掉。又不是瓊瑤劇,搞那麼狗血干嗎,剋制啊克制。
這里有兩個讓人哭笑不得的情節,一個是文泰割腕給木蘭喂血,看第一遍時觀眾還沒反應過來,雖然匪夷所思但總算有點感動,到了第二天清晨,導演竟然故技重施再來第二遍,靠,存心找笑是不?真是早一次晚一次遠離冷場煩惱。
第二個情節是木蘭文泰在沙場里看星星…………………………導演,你是在提醒大家不要遺忘你的《星願》嗎?沙場里真的不需要浪漫一百遍啊一百遍。還有什麼「人死了會變成天上的一顆星」,沒記錯的話,《獅子王》里應該也有同樣台詞。。。然後,正當我穿越著,陳坤的臉就詭異地浮現在星空中了,靠,看木蘭兩眼呆滯地望著夜空誰不知道她在思念誰啊,用得著那麼直白么?
最讓人無力的是,導演借小虎之口,幽幽地來了一句:「你們兩個都好孤獨哦。」靠!這是說出來的嗎?這是說出來的嗎?孤獨是對的,是兩人明知不可為而不為的關鍵情緒。可是你哪怕用一個落寞的背影來表現,也要咬緊牙關不能講出來啊。有些靠感覺的東西,不說是完美,說破是完滅。導演一開口,觀眾就發笑。
當然煽情也是文藝片導演的看家本領。本片還是有一些橋段頗有看頭,比如清洗帶血的軍牌,又比如文泰背對著木蘭放下狠話,兩行熱淚卻止不住。
我最喜歡的一場戲是文泰給木蘭拔劍。「這些日子來我一直看著你,你做的很好。」這是典型的給一蜜棗打一棒子,多麼心酸的一句話啊,還沒等木蘭回首往事悲從中來,文泰已經手快地拔掉了插在她胸口上的箭,木蘭一聲慘叫,那麼多日子來積壓在胸口的悲慟和撕心裂肺,隨著噴涌的鮮血爆裂出來,濺了心上人一臉。想起那一句唯有肉體上的痛苦才能緩解心靈上的痛苦。此話不假。
五、導演和編劇的糾結之處
其他劇情漏洞也不想說了。但惟有一個是橫豎想不通的。陳坤說,文泰是花木蘭背後的男人。那麼一個偉大女人背後的男人應該是甘於寂寞的。那麼,明明木蘭的女性身份是全片最大的戲,怎麼文泰在關鍵時候突然搖身一變變成了卧底,七皇子沖出來搶戲了呢?
這部片子里其實充滿了卧底,花木蘭男扮女裝混入男人堆,文泰隱藏皇子身份混入平民堆,文泰還偽裝普通士兵裝死,木蘭更是潛伏進了敵營救心上人……那麼目不暇接的重重身份危機,導演竟然兩眼一閉地統統放過關了,那些潛伏卧底,都順理成章地、如有神助地成功了。編劇大過天啊編劇大過天。
六、神樣出場的VITAS 不幸淪為男寵
再來講講VITAS的處女秀,大學里第一次聞說他,我以為是天上掉下了個神人,跟寢室姐妹激動的一塌糊塗。這幾年終於看著他從神的寶座上跌下來了,發福了走穴了假唱了不再神秘了……這次還跑出來打了瓶醬油。
一開場的VITAS感覺還是非常好的,一襲白衣長發飄飄,充滿了宗教般的神聖感,我估摸著以為他扮演的是一個有象徵意義的角色。
象徵什麼呢?命運,他應該就像蒼穹之上的命運,對著天下蒼生,哪怕生靈塗炭哪怕白骨累累,他都風輕雲淡置身事外,卻唱著救贖的靈歌,從遙遠的天際傳來,撫慰著戰亂中人們的悲苦,但VITAS扮演的是神,不參與拯救世界,他的位置仍是高高在上,任憑人間慘劇一幕幕的發生。
總之,VITAS的出現,在我的設想里,應該給本片提供一個第三方視角,讓觀眾也抽離一下劇情,在戰爭之外,獲得上帝視角的別樣體驗。
但是我心目中的上帝,竟然淪為了侍奉單於父子的男寵,還介入了一場報仇的窩內斗。當他綉口一張,吐出那句拿腔拿調的台詞,當時我就覺得人生百年,如夢如幻啊……
七、 畫面完了 噩夢般的文藝腔台詞仍然在繼續
最後,男主必須義不容辭地提出私奔,女主必須深明大義地拒絕,文泰和木蘭以一個過盡千帆的擁抱收尾,看得我真是膽戰心驚,就怕他們抱後再順勢來一個KISS,那就毀了,全毀了,變成《情深深雨蒙蒙》了,幸好導演慈悲,一個鏡頭拉遠,不過最後結尾也沒高明到哪裡去,木蘭開始念詩一般的語言,最後畫面沒了,黑幕中台詞仍未結束,看來導演不認同那句「從前線歸來的士兵個個沉默」。很多時候我覺得沉默是最好最能涵蓋一切的語言。可惜很多導演不覺得,他們覺得點到為止不過癮,非得點死為止,可惜這年頭,觀眾都太聰明,用力過度了,也就只能點到他們的笑點。
吐槽了那麼多,我依然四星推薦這部片子。
影院里爛片好片各佔半邊天,都很常見。
但這樣一部集優點缺點雷點三位一體且互相之間絕無協調可能的電影,將帶給你一種全新的觀影體驗。
你會感覺到看的時候,整個人呈被撕扯的狀態。
一面為木蘭文泰深深震動,一面被劇情走向雷瘋。
我甚至相信如果把音量全部關掉,光看錶演,你會發現一部氣質截然不同的影片。
當然這種神奇的效果,你必須走到影院,才能恰如其分的體驗,寬銀幕會如實地反映出所有表演細節,如果是打算download,在家裡小小的電腦or電視機屏幕里跟風一把,那我勸你還是不要看了,你能如願以償找到雷點但絕無可能看到該片的真正精髓,這是一件很浪費時間也浪費口水的事情。
2. 求《花木蘭傳奇》的觀後感。初中水平600字以上哦~
在貼吧里謝棄塵:45歲,魏國長勝不敗的將軍,忠義正直,北魏皇帝拓跋燾最為信任的大臣之一。戰功累累的謝棄塵其實是一名儒將,性格沉穩內向。作為將軍,他有勇有謀,帶兵甚嚴,但內在愛兵如子;督造和親圖,他表面上不苟言笑,但是卻心細如發。他的智慧與善良都是內斂的。
------摘自蘇曉苑編劇原話
謝棄塵,魏國大將,國之棟梁,脊樑的人物。他忠肝義膽,英勇善戰,很man的角色,可惜最後為國捐軀。
戲中,面對疑案和命案,他卻判案草率,往往經過一點蛛絲馬跡的外在線索,就咬定某人就是兇手,導致險些要去了木蘭的小命。這讓我想起了柯南中的毛利小五郎,本事雖高,可判案手法不敢恭維。 這只能說他是征戰沙場的大將軍,不適合狄仁傑和包青天這一角色。
當然,他有時眼神很犀利,很多事有自己獨到的看法,而且一針見血。比如,洞察多倫來歷不凡,發覺鐵匠備用的長針,還有憑木蘭的個中描繪,驚醒羅昭就是清河王。這些,都讓人佩服。
同時,他的管束下,他的軍隊和部下都是紀律性很強的精銳之師。記得有一回羅昭與小三子要抬泡手的葯水進綉樓卻被強硬的制止了。沒有謝將軍英明的領導下,軍兵哪會那麼訓練有素,紀律嚴謹。
威武的謝將軍在國難的時候,堅守陣營,指揮若定,正是關鍵時刻方顯英雄本色。可惜,他戎馬一生,最終卻不能戰死沙場,反而遭無恥鼠輩背後刺殺,不禁讓人扼腕嘆息。
他對木蘭很好。至於說他喜歡木蘭,我覺得更多的是欣賞之情,如果有愛慕之情,我也不意外,畢竟戲中他對木蘭的關愛非同一般。估計是從木蘭逃過斷頭台這一劫後,歷經磨難,依然堅強不屈,打動了鐵石心腸的將軍。
特寫
謝棄塵眼睜睜地看著——拓跋紹這伙亂臣賊子揚長而去。
他卻只能袖手旁觀,不由心中一痛。
他現在真的無能為力了。
前胸後背的重創,連血還是止不住得湧出來,他是鐵打的,也沒法堅持下去了。
他早已神志不清了,生命垂危。
但他不甘就此死去。
他咬著牙,虎目怒瞪前方,內心卻千頭萬緒。
他馳聘沙場一生,一直刀口舐血,什麼大風大浪,什麼刀山火海,什麼艱難險境,沒有遇到過?
可如今,他竟遭無恥之徒暗害。
柔然未滅,亂臣賊子未除、、、
他威遠大將軍保家衛國的使命還沒完成,他怎麼咽得下這口氣??
壯志未酬身先死,滿腔抱負付之東流。
他恨蒼天無情!
他氣息漸弱,視線也模糊起來。
隱約間,很多人擦身而來,圍住他,就聽到好一陣抽噎。
似乎皇上疾奔而來,緊抱住他,聲音猶顫抖著:謝將軍!謝將軍!你怎麼了??
他勉力睜開眼睛,乾涸的嘴唇,好久了,才咧嘴一笑:皇上沒事,沒事,就好。這樣臣去得也安心了。
拓跋燾看著往日意氣風發的大將,如今卻面如薄紙,虎目暗淡無光,嘴唇青紫哆嗦,不由內心悲痛。
他遙想先前與謝將軍浴血奮戰沙場,何其凶險,如今最親愛的左臂右膀,戰友,良朋,忠臣,要永遠離他而去,眼淚不自覺地奪眶而出,
他猶記得謝棄塵為他以身涉險,以身試葯,這樣忠肝義膽的人叫他怎能不惋惜?。
他是心如刀割,淚流滿面。
謝將軍傷成那樣,生死一線之間,卻還惦記自己的安危。
他除了好一番感動,就是心痛,心痛,心痛。
你是一代英雄,你是震懾沙場的威遠將軍,你是所向披靡的不敗戰神,你是我們心中最勇猛最威武的將軍,是最英俊最柔情的鐵漢。你該馳騁在疆場上,即便是馬革裹屍戰死沙場,也算得上是死得其所。可是為什麼是死在小人的暗算之下?當你被長劍貫胸而過時,我們都哭了,我們都怒了,你是一個將軍,你是一個戰士,一個戰士不是死在浴血殺敵的豪放中,而是死在華美的樓閣之中。我因此很討厭拓跋燾,如果不是他不聽勸阻,硬要去御駕親征,他就不會受傷,就不會給拓跋紹以可乘之機。就不會連累謝將軍落得如此下場。還好,小三子已經死了,大仇得報,你也可安息了。當木蘭將拓跋紹的死訊帶回來時,你的墳上已經是青草離離,你已經靜靜的躺在裡面很久了。當你默默愛過的女人親手為你報仇之後,你也許終將會淺淺一笑,溫暖時光。
3. 花木蘭電影觀後感
花木蘭電影還是非常精彩的,許多畫面做到了大片的質感,很不錯。
2020年9月11日,由華特·迪士尼影片公司出品的真人版劇情電影《花木蘭》在國內影院上映。影片講述了為抵禦北方侵略者,皇帝頒布法令,要求每家出一名男子服兵役,花木蘭裝扮成男人,化名花軍,替生病的父親應征入伍,經受種種考驗,同時利用內在的力量,接納自己真正潛能的故事。
影片中的花木蘭,忠誠、大義、真摯、坦盪,在這一場艱難的旅程中,不僅實現了個人的蛻變與價值,成長為一名受人尊敬的戰士,也贏得了朝廷、社會和驕傲的父親的尊重。
值得一提的是,花木蘭是中華傳統文化中的英雄人物,她的故事是原汁原味、獨具民族特色的中國故事,迪士尼年度真人化大作以此作為主人公和素材,無疑更貼近中國觀眾的文化背景,也更容易激發觀眾的文化自信,許多觀眾更是對此片充滿好奇與期待。
《花木蘭》是一部史詩般的成長之旅故事,規模宏大、場面壯觀、振奮人心。這是一部凱旋之作,是一部女力十足的影片,證明了男孩們的想法是錯的,花木蘭既能忠於自己的內心,又可以為父親帶回榮耀成為驕傲。
這些聽起來好像很簡單,但導演妮基·卡羅拍出了驚艷的層次感,無論色調、輪廓還是暗影都塑造出一部宏大的童話故事。
4. 《花木蘭》觀後感
讀《花木蘭》有感
夜長難寐快起身,提筆抄詩有精神。
抄到木蘭從軍處,驚嘆古女愛國心。
同行將士痴呆勁,十二春秋難識人。
待到還我女兒貌,嚇傻將軍手下兵。
壯哉中華好兒女,愛國傳統代繼承。
誰說女子不如男,
至今猶憶花木蘭。
掃盪敵軍三千萬,
高奏凱歌一日還。
拒受朝廷豐功祿,
願做鄉間自由人。
千古傳頌木蘭事,
誰說女子不如男。
父親經常以歷史題材寫一些文學作品,在他的書房裡,放著許多有關歷史的書。也許是耳濡目染的結果,久而久之,我對歷史和文學也產生了興趣,一有空總想到他的書房裡翻書。 一天,一本《花木蘭傳記》映入我的眼簾。花木蘭這位女強人可聞名中外。於是,我便專心致志地看起來。當我看完時,心中久久不能平靜。花木蘭的形象在我的腦海里縈繞,我的思緒飛向歷史上狼煙彌漫的戰爭空間。我好像看見敵人像潮水般涌來。在洶涌澎湃的敵軍浪潮前,花木蘭一馬當先,沖入敵陣,一匹白龍馬猶如一道白色的閃電,她手中的銀槍舞起一股白色的旋風,敵人觸著者死,碰著者亡。她所向披靡,銳不可擋,敵人在她的槍下一個又一個地倒下,恐懼中一片鬼哭狼嚎……我又好像看見她經過12年浴血奮戰,立下赫赫戰功之後,騎在白龍馬上的那副矯健威武的形象。她的戰友以佩服的眼光望著她,老百姓捧著美酒歡呼著從四面八方湧向她,天子豎起大拇指從京城裡出來走向她……在崇高的榮譽面前,她微笑著面對與她並肩作戰的戰友,謙恭地朝著淳樸忠厚的百姓,婉言謝絕天子對她的「尚書郎」的厚封和「百千強」的賞賜,朝著大家說:「我浴血奮戰不是為了這些,而是為了國家不受侵犯和老百姓安居樂業。我本來是老百姓的一員,還讓我回家做我的老百姓吧……」 想到這些,我的眼睛禁不住濕潤了。花木蘭,這位了不起的英雄,她的心靈是多麼的純潔和高尚,她的思想是多麼的朴實和堅強,她的青春是多麼的富有和美麗,她的精神是多麼的偉大和閃光!此時此刻,我想起了《雷鋒日記》中的一段話:「青春啊,永遠是美麗的,但是真正的青春,只屬於那些力爭上游的人。」《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的作者奧斯特洛夫斯基說過:「人的一生應該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不因虛度年華而懊悔,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恥……」緬懷英雄,我心潮澎湃。英雄生長的時代已經隨著歷史的變遷,成為過去,我們已經邁向21世紀。我們是在共和國的陽光里出生的少年,我們的一切條件比起過去的英雄來,不知要優越多少倍。花木蘭、黃繼光、董存瑞……他們在那樣艱苦的年代能夠成為英雄,能夠為國家和人民立下那麼大的功勞,能夠為家鄉爭得那樣的光彩,難道我們在這樣美好而幸福的時代,不努力學習,天天向上,成為祖國有用的人才嗎? 「長江後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超舊人。」對於中華民族史上所有英雄的精神,我們一定要學習之,發揚之!
5. 電影花木蘭觀後感 不少於500字
又一個女人的史詩——評電影《花木蘭》
看《花木蘭》之前,我暗暗祈禱這千萬別是一部炒冷飯的無聊電影。不要像《見過大爺》那樣套餐情節、名牌龍套——惟一不同的是根據對岸風光來安排反角。而看過《花木蘭》之後,我敢說,這是我心目中今年的惟一佳片。
吾家有女初長成
影片伊始,導演故意壓低了鏡頭,讓你看到五分之四的黃土,只有一線藍藍的天。在如此貧瘠的土地上,柔然蠻族草菅人命的血腥,軍戶們承平中的閑適生活,一一展現在面前。影片只略微地用花木蘭哄父親喝酒還是喝葯的細節,就交代了花木蘭從小學習的武功兵法,以及對老父親深深的愛。趙薇的演技不著痕跡,不靠美麗忽閃的大眼睛,就已經把花木蘭善良勇敢的個性勾勒得無比清晰。
木蘭本應在紅旗下長大,幸福地嫁人,男耕女織終老一生。但柔然入侵,父親病重,她只能以代父從軍來履行職責。當木蘭悄悄地拿起長劍、拉上駿馬、掩上柴扉、女扮男裝踏上征程,我們知道,花木蘭長大了。
花木蘭批上戰袍的最初出發點,是為了讓年邁的父親不要戰死沙場。盡管都知道保家衛國的重要性,但作為邊疆生產建設兵團的兒女,她當兵為盡孝的出發點就是這樣的樸素。但,這並不是英雄的瑕疵。一個連親人都不愛的人,怎麼可能愛國?
可嘆幾十年來,我們談到英雄的時候,都認為英雄必高大全:雷鋒就不能有手錶,不能有愛人;關二哥就應該遠離女色,只愛皇兄;小學生作文必是想起董存瑞才起床學習;當警察目的只能是除暴安良。其實,很多英雄,在走上革命道路的最初,也許就是為了一碗飯。
安能辨我是雄雌
花木蘭很快被帶入到軍旅生活。軍旅中不允許有女人的存在,這是中國軍旅的迷信,也是花木蘭遇到的最大障礙。一個女性,在軍旅中隱藏性別生存下來談何容易。人緣極好的同鄉小虎協助花木蘭獲得了大通鋪最靠里邊的床位。花木蘭終於可以安頓下來。
風趣友善的文泰、傻大笨粗的胡奎、蘭心蕙質的秀才,寥寥數語就展現了古代軍營鬧哄哄的生活場面。可沖突總是很快的展開,花木蘭因渾身癢癢而去洗澡,女人身份很快被文泰察覺,遇到了自己第一次生存危機。當第二天營長帶隊搜營的時候,我不禁對陳坤咬牙切齒了。人家不就是女兒身入營嗎,犯得著大張旗鼓搜身滅族?而當營長宣布是侄兒丟玉佩引發的搜身事件,又讓花木蘭真正面臨了生與死的考驗。我這才發現,錯怪了文泰。
是讓人搜身發現自己是女人,而讓全村、全營人連坐致死,還是企圖僥幸混過關?生存還是毀滅,這是個問題。
感謝武功高強的文泰,通過花木蘭手上留下的傷痕,使他能明白花木蘭是因女扮男裝而自稱盜賊,這才能在柔然入侵時及時救下花木蘭。
感謝心地善良的文泰,把花木蘭的戰馬牽來,這才能使花木蘭能在第一時間沖殺四圍,順利地刺殺敵方主將。
明天的太陽總是和煦的。和煦的陽光照耀下,一個濁世翩翩佳公子,和一個易釵而弁美少女,成就了一番征戰沙場的功績。
影片發展到這里,沒有展現多少戰爭場面,劇中的台詞少得可憐。但人們卻清晰地把握了花木蘭成長的歷程。這也是我對本片贊許之處。
中國的名著電影電視多有兩個誤區。誤區之一就是重情節之宏大,輕人物心理刻畫。無論水滸三國都是人物臉譜化,性格鮮明,但沒有心理描繪。而近年來的巨作「三大戰役」、「英雄」、「藏龍卧虎」等,都是用宏大熱鬧的戰爭場面鋪陳。這也使得一些人如果看不到宏大的場面就抓狂。誤區之二,就是完全用台詞堆砌。彷彿古龍的小說,離開了人物對話就不知道劇情該怎麼展開。代表作就是「夜宴」。
能不說什麼台詞就能展現情節,小人物創造大時代,不能不說這是國外和香港成熟的手法。趙薇和陳坤在劇中少有的台詞量,卻很考驗他們的演技。
無情未必真豪傑
一將功成萬骨枯,成熟總會付出代價。花木蘭在一次押送糧草的任務中,急於救出深陷敵陣的文泰,卻造成了敵人偷襲糧車的慘重損失。戰爭中,是不是應該舍棄自己的感情?文泰和花木蘭,有著自己的堅持。當文泰的死訊傳來,花木蘭不再勇猛,變成了一個頹廢的酒肉將軍。
愛,只能藏在心裡;情,不能救回兄弟。朔風吹來,陣亡將士的軍牌叮當撞擊,也給與我們每一個人對於戰爭的思考。花木蘭會就此沉淪嗎?將士們能重新站起來嗎?影片把大卷的膠片留給了酗酒、哭泣、卻沒有讓花木蘭說一句話。
「無情」的花將軍終於站起來了!他說:「逃避,阻止不了戰爭;害怕,只會讓我們失去更多。」我們看到的,是把情深深地藏在心裡的花木蘭,是一個嚴冬之後盛放的花木蘭,是一個……把尋夢尋愛和人類解放事業結合在一起的花木蘭。
獲得了同袍的期許,卻受到大將軍嫉妒。終於在一場力量懸殊的戰爭中,大將軍將花木蘭舍棄了。沒有援&軍,沒有糧草,夥伴被斬.殺,將士已疲憊。但這時的花將軍,已然將國之重任放在肩頭。她說:「士兵可以叛我,將軍可以棄我,而我花木蘭,絕不背叛國家。」誰敢說這只是heixie社會的一塊拼盤?誰敢說花木蘭在劇中僅有的兩大段豪言壯語不是發自肺腑?這一刻,我流淚了。
文泰站出來了。他躲開花木蘭是希望她更堅強地面對戰爭。他站出來,是希望他的袍澤能有尊嚴地離開戰場。他義無反顧地在脖子上架著刀走向柔然人。這一刻,柔弱的陳坤變了。孟子雲,雖萬千人吾往矣!一個拓跋宏,一個鮮卑人,堅強地用自己當人質,換取了手足的生命。
在這一刻,誰說戰爭必須無情?沒有情義的人,無法解決「為誰而戰」,必然成為一群流寇。而花木蘭與文泰,成功地將「情」、「義」、「忠」、「孝」完美的統一。
借用魯迅一首詩:無情未必真豪傑,憐子如何不丈夫?知否興風狂嘯者,回眸時看小於菟。
踏花歸來馬蹄香
文泰用身體換來將士們的生命。花木蘭感於文泰捨己救人,獨自一人混入柔然大帳,並伺機與柔然公主密謀和親。終於在海豚維塔斯的協助下,將弒父自立的新單於門獨刺死。
門獨嗝屁了。木蘭倒下了。文泰得救了。大魏安全了。皇上開心了。公主得逞了。
和解的條件是令人扼腕的。文泰必須要娶柔然公主為妻,兩國結為親家,從此放下刀兵。
花木蘭拒絕了皇帝的官位,獨自回到了家鄉。父親垂垂老矣,村民沾沾喜矣。十二年一輪回,同樣的黃土高坡,同樣的東閣門西閣床,同樣的唧唧織機,銅鏡里的花木蘭依然美麗。
文泰來到村裡,兩人有了一個不是結局的結局。
與《拯救大兵雷恩》結尾處突兀地拔高到人性不同,《花木蘭》並沒有牽強的把國家利益提高到至極乃至虛無。結尾不是大團圓,卻也不讓人覺得悲傷。他們是不是不幸福?他們又是不是幸福?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詮釋。
也許那個傻妞公主是幸福的,她想要榮華富貴,中原肯定比茹毛飲血的柔然更好。她想要當皇後,將來有的是機會。求仁得仁又何怨。但是,丈夫身體雖未背叛,但心靈的遠離,不是最大的背叛嗎?
我喜歡《花木蘭》這部片子。趙薇最近的幾部片子都有很深的表演造詣。前段時間我很喜歡看趙薇主演的《一個女人的史詩》。但這兩部片子有很大的不同。《史詩》裡面是借一個小人物的一生來刻畫整個時代,而《花木蘭》卻是一個女人,創造了一個時代。所以我覺得,《花木蘭》,也是又一個女人的史詩,這也是我們民族最珍貴的財富。
木蘭踏馬歸來,征程甩在身後。對國家,對愛情的理解,讓我們深深的思考。
文泰踏馬歸去,愛情藏在心裡。對木蘭,對未來的期許,讓我們覺得,影片還沒有結束。
駿馬飛馳,彷彿牽連起木蘭的香味,隨著孫燕姿的歌聲,久久連綿。
彷彿阿甘書中飄起的羽毛,飛起,再飛起。希望,在明天。
6. 電影花木蘭影評
2020《花木蘭》真人版電影觀後感【篇1】
由劉亦菲主演的迪士尼真人電影《花木蘭》昨天在美國洛杉磯的杜比劇院舉行了首映式,這也是該片首次公開放映。有評論者認為,該片是「迪士尼繼《灰姑娘》之後最好的真人電影」。
真人版的《花木蘭》由紐西蘭導演妮基·卡羅執導,由劉亦菲、甄子丹、鄭佩佩、鞏俐、李連傑等加盟,幾乎是全亞洲陣容。
首映式上,主演劉亦菲、甄子丹、李連傑、安佑森等現身紅毯儀式。甄子丹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他陪女兒很小就看1998動畫版的《花木蘭》,幾乎看過100次,他們還會一起唱片中的經典歌曲,「是我的女兒讓我接下這個角色。」
談到和劉亦菲的合作,甄子丹稱贊她很勤奮:「很多中國女演員都演過木蘭,而迪士尼的《花木蘭》是一部英語電影,是面對全球觀眾的,我能想像她肩上承載了多少東西。」據悉,劉亦菲是迪士尼和導演從全球1000多名候選人中挑選出來的。
真人版《花木蘭》去除了原版動畫電影中男主角李翔的角色,取而代之的是兩個新角色——甄子丹飾演的唐將軍,是木蘭如師如父的存在;安佑森飾演的陳宏輝,是跟木蘭惺惺相惜的戰友。在動畫版《花木蘭》中,李翔的角色至關重要。影片中,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起名「花平」,在艱苦的軍旅生活中得到上司李翔的逐漸認可,後來李翔發現花平原來是一個女孩,最終上演了迪士尼經典的幸福結局。
首映後,大部分觀眾都評價很高,「迪士尼的《花木蘭》不僅視覺效果上令人驚嘆,而且絕對神奇。」
雖然美國疫情還沒控制住,但迪士尼依然堅持《花木蘭》3月27日在北美公映。
7. 誰有花木蘭電影觀後感 500字左右
花木蘭的事跡傳至今,主要應歸功於《木蘭辭》這一方民歌絕 唱,是這篇長篇敘事詩歌頌了花木蘭女扮男裝替父從軍的傳奇故事。現在更有許多人將它拍成了電影,千古流傳。戰爭產生英雌,在世無男英雄的情況下,便會有女英雄,北魏與柔然戰爭沒有突出的男人,就有了突出的女英雄花木蘭。
她本是個柔弱的女孩,可他為了年老的父親,就不再柔弱;她本是個織布女子,但她為了父親,就參軍打仗。她從不向男的低頭,大聲告訴了世人:巾幗不讓須眉。花木蘭就要出征了,是多麼的急促緊張,是多麼的昂揚士氣,行軍多急,軍情多緊張,軍令如山倒,作為一個少女離開閨閣,投入戰場,何異投入另一個世界。她與男人同吃共住,吃一樣的苦,受一樣的累,卻干出與男人不同的事跡,創出了與男人不同的輝煌,同時也證明了「女子哪裡不如男?」花木蘭回來了,這很不容易。她重視生命的可貴,更加懂得家庭的溫暖。她拒絕了天子的賞賜,也不願在朝為官,將榮華富貴輕輕地拋下,她願馳千里足,早日還故鄉。 她回來了,年邁的父母攙扶著出來迎她,姐姐理妝相迎,弟弟磨刀霍霍向豬羊,以實際行動迎接姊姊的回來。看到這一切,花木蘭由衷地高興,十二年的沙場出生入死,多難。十二年的喬裝而不露痕跡,多難,然而這一切都過去,花木蘭內心的精神力量,該是何等地偉大。
日子安定下來,過去的夥伴又來看她,她每次都總是以女兒裝見他們,對驚怕的過去的夥伴,花木蘭在內心說:知道了么?過去與你一道血戰沙場,立下大功;回朝後不願為尚書郎的我是個女孩子。
8. 誰說女子不如男――電影《花木蘭》觀後感
參考: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5041919/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一首流傳了千年的《木蘭詞》,現在被改編成了電影《花木蘭》,我和幾個朋友前些天到萬達看了這部片子。趙薇做客《詠樂匯》時,說自己看預告片的時候流淚了,看完電影,真的覺得她所言非虛。看到魏國將士唱著軍歌人生百年,如夢如幻,大丈夫生有何歡,死有何憾,為本國戰俘送行時,我落淚了;本是一個陣營的戰友,卻為了不再讓更多的人做無謂的犧牲,要眼睜睜的看著他們被柔然部族殘殺,這該是多麼撕心裂肺的痛楚!看到文泰為救病中的花木蘭,不惜割腕喂血時,我流淚了;在木蘭身負重傷卻又找不到一滴水的情況下,文泰,實際上是魏國皇子,割破了自己的手腕,用鮮血來濡濕木蘭乾涸的嘴唇,這是何等深情之愛!看到最後兩人如此相愛,在國仇家恨前,卻不得不分開,我再一次落下了眼淚,為他們無疾而終的愛情。而影院里的其他觀眾,也不時用手拭著眼睛。很佩服馬楚成導演和本片編劇,很熟悉的情節,被拍攝的不落俗套。劇情扣人心弦,整部片子更是始終充滿著深沉的愛,魏國將士寧死不屈對本國國土的愛; 花木蘭和文泰為了讓天下百姓過上太平的生活,放棄了自己的愛情,文泰最終和柔然公主聯姻,這是對天下蒼生的大愛。發自肺腑的說,本片確實值得一看。
看過之後,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感觸頗多。這幾天一直在我腦海里盤旋的主要是:誰說女子不如男?男子能做到的事,女子也同樣能做的出色。不要因為自己是女兒身就妄自菲薄。在實際生活中,常聽身邊的人說:女孩子,就是比男孩子笨,不要要求太高,女孩子乾的好不如嫁的好!等等,更為可氣的是,上述言論還都是出自身邊女性之口。且不說本片中木蘭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幗英雄又是平民少女,既是矯健的勇士又是嬌美的女兒。她勤勞善良又堅毅勇敢,淳厚質朴又機敏活潑,熱愛親人又報效國家,不慕高官厚祿而熱愛和平生活。就連大魏天子也忍不住感慨:有你這樣的女人,是國家的福氣!即使是在現時生活中,和男子同樣工作出色甚至超過男子的女同胞們也大有人在。有被譽為女包公的河南省登封市公安局黨委書記、局長。 任長霞,;有服務千萬旅客,並以自己名字命名了工作室的余瑞青,有見義勇為的女醫生湯明,還有那些女企業家,科技戰線上的女專家,試問,她們又比男同胞們差在哪裡?
除此之外,我還在想,12年征戰,多少人為國捐軀,變成了大漠里的一具屍骨,而木蘭卻能榮歸故里,這僅僅憑的是運氣嗎?我想,這應該得益於她小時後勤於練武,苦學兵法,對如何打仗這方面的知識有了一定的積累,才能在戰場上有勇有謀,屢建奇功。所以我們要想做成某件事情,也要注意平時各方面的積累。如:考試要想考的好,靠的是平時一點一滴知識的積累;工作要想乾的好,靠的是一絲不苟的態度和對待任何事情都嚴謹認真的習慣,而這種習慣和態度,也非一日兩日就能養成的。
過去,花木蘭的故事激勵了多少女同胞;今日,她的精神仍然深深激勵著我,男兒當自強,女兒也應巾幗不讓須眉,尤其是在現在這個提倡男女平等的新社會里,女性的幸福更不能只系在嫁的好這一根弦上,而應該有自己的一份工作,並在工作中努力和男同胞們做得同樣出色!
9. 觀《花木蘭》有感
觀《花木蘭》有感
今天我觀看了《花木蘭》這部電影,影片的內容感人,主要講了:
在北魏後期,敵軍大舉進犯邊關,馬上要打仗了,國家正緊急徵兵,每家都要有一個男丁去當兵,可花木蘭的父親年紀大了,腿不好使,弟弟年紀還小,什麼都不懂,花木蘭不知如何是好。她側卧難眠,在她冥思苦想下,想出了一個辦法,就是自己女扮男裝代替父親從軍,一開始遭到了家人的反對,花木蘭就聰明的扮成來訪問的人,最後在姐姐的幫助下,說服了父親和母親,懷著家人的期望,第一次離家去從軍。她克服了種種困難,在邊關的戰場上沖鋒陷陣,立下了赫赫戰功,晉升為將軍,花木蘭的武藝非常好,皇帝想讓她當官,可花木蘭執意要回家鄉看望家人,她得到恩准後回到家裡和家人團聚。最後,戰士和將軍們得知花木蘭是一個女的,不禁拍手叫好,還誇她:「巾幗不讓須眉!」
看完這部電影後,我心情久久不能平靜,被花木蘭忠孝兩全的崇高精神所感動。從這部影片中,我看到了花木蘭的勇敢機智、性情善良,我對她佩服不已。
在戰場上,花木蘭手持櫻槍,勇敢向前沖,沖入敵陣,英勇殺敵,敵人在她的槍下一個又一個地倒下……多麼了不起啊!
我們也要有這種勇敢機智、忠孝兩全的精神。在老師提問時,我們應該勇敢地舉起手,踴躍地回答問題;在遇到難題時,我們應該巧妙地解題分析,嘗試著做一下,才會有成果;我們在今後的生活里,更應該做到對國家要忠誠,對父母親和長輩要孝道,做到忠孝兩全。
10. 花木蘭觀後感 觀後感花木蘭
1、觀後感:花木蘭,一個正處於青春時期的少女,當她看到她年邁的父親即將出征,她不忍心讓她的父親再去打仗,想著女扮男裝的辦法,代父從軍。她毅然穿上父親的盔甲參軍了。她通過她的武藝一步步升職為大將軍,帶領將士們打了無數的勝仗,將花木蘭的名字傳遍了各方。
2、正當他們打了許多勝仗,准備再攻時,一陣大風卻將他們的補給全部刮跑了。但是將士們卻不害怕,堅持作戰。在沒有糧草的情況下,他們輸了,他們又走投無路,沒有援軍。於是花木蘭化成柔軍混進了柔軍大營,看準了時機,把柔王殺掉了。我們是需要和平的。
3、在戰爭的煙雲下,有一件事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我們擁有同一片土地,我們擁有同一片藍天。為什麼戰爭是殘酷的,無情的!花木蘭,一個女子,了不起!你孝順,你愛國,你好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