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河西走廊》觀後感-1
今早開始觀看紀錄片《河西走廊》,其實這類紀錄片我是不愛的,可本片看了兩集就被吸引,攝影與背景音樂以及解說人都很棒,特別引人入勝,故決定,認真觀看紀錄片以及做課外知識的延伸。
《河西走廊》是中國中央電視台和中共甘肅省委宣傳部聯合出品的一部紀錄片,以時間為線索,梳理了從漢代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的河西走廊歷史,這是一段通往文明的道路,一部波瀾壯闊的史詩。
當張騫這位極具開拓和冒險精神的漢帝國友好使者鑿空西域時,這條綿延在黃河以西的窄長通道,開始成為金戈鐵馬的征途,商旅綿延的古道,中西文化交融碰撞的國際通道。
第一集與第二集主要講述公元138年,漢武帝派遣張騫穿越河西走廊,去往西域尋求軍事同盟,歷經13年的時間,歷經層層苦難最終帶回西域的信息地圖從而使漢武帝堅定了打通河西走廊的決心………………
13年,張騫用了足足13年的時間做這么一件事,而且第一次被匈奴抓住可以說是禁錮了9年他才開始有機會出逃去尋找大月氏,這個時候張騫已經在匈奴所在地娶妻成家了…
沒有安居樂業被打垮而是一直保持著堅定的信念去完成他的使命這種精神真的讓人動容;
如此之信念放在現如今,比如說我的身上,那麼做什麼事情都不會失敗了,信念多麼重要,堅定的信念更是尤為可貴。
會繼續觀看的,值得一看的紀錄片。
2020.01.03
『貳』 《河西走廊》觀後感
今日分享是觀看《河西走廊》的一些觀後感。一段讓人感懷的歲月滄桑,大中國偉大的復興之夢。讓我開闊視野,增長了不少見識。
河西走廊是中原通向中亞,西亞的必經之路,更是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一條黃金通道,關於國家政治,經略經貿,促進文化交融的宏圖大夢。
總共十集,我都看完了。
從27歲的張騫開始接下打通河西走廊的艱巨任務開始。九年的潛伏,足以磨滅一個人的雄心壯志。但張騫堅持下來,戈壁堅硬,黃沙漫漫,危險無處不在。
被俘虜那些年沒音訊,困在匈奴營地,也從沒忘自己使命。忍辱負重,讓人無法想像在什麼樣的環境下生存,去深入了解敵情,太了不起。
當看到他匍匐在地,長跪不起對著長安城時,我不禁落淚了。盡管艱險的跋涉,風餐露宿,終於活著回來了。他是我們大漢朝堅韌不拔的探路者,真的好偉大,值得後人銘記。
還有英雄霍去病,17歲出征,23歲去逝。短短幾年時間,為大漢朝立下了汗馬功勞。他是直插匈奴的一把利劍,那家國情懷無人能比,那句:匈奴未滅,何以家為?馬踏匈奴的鐵血歲月,收獲了國土,真乃是可歌可泣!
還有那時候的郵驛體系,雖然趕不上現在信息便捷方便。但傳遞消息的精準度絲毫不差,從不延誤軍機。
接著是造佛像,佛教藝術的每一處都盡顯超然物外的沉靜與智慧。清澈睿智的學者們,從不忘儒學傳承使命,將中原文化對佛教的融合和提煉的爐火純青。不驕不躁,不光有血性還有氣節。在這里見證了無數高僧大德追尋信仰的身影。
然後就是絲路,敦煌莫高窟。尤其是莫高窟跨越了中國王朝,集建築,雕塑,壁畫三位一體的藝術聖地與歷史文化寶庫,我第一次見,真是大開眼界。
還有會盟,學者們讓哲學,宗教,醫學藝術成為主流,使後人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
還有天下第一關,嘉峪關。玉門油田,風能資源,光熱資源豐富,鐵路,高鐵,都是寶藏,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必將帶給中國更大的貢獻。
花了好幾天時間看完,可能我接收的不多,消化的慢。但了解歷史,了解那個年代的人文風骨,很有意義。
作為新時代的人,現在生活水平和環境大幅度提高,都是歷史先輩們為我們創造的,我們不光要牢記他們的過去,還要反思自己的言行舉止。
是不是更應該好好珍惜當下擁有的一切,從身邊的每件事學習。從習得的每個知識中學習,從擁有到每段經歷中學習,從遇見的每個人身上學習,我想所學的每樣東西都不會白費。
最後感恩牧心老師分享紀錄片!
『叄』 河西走廊觀後感1200字
歷史從未消失,只是存在於不同的時間和空間里。
最近央視播出了由甘肅省委宣傳部、中央電視台科教頻道聯合出品,北京伯璟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承製的大型歷史人文紀錄片《河西走廊》,共10集,每集都有一個相對集中的主題,以歷史時間為序,用寫實的手法,唯美的畫面、極具感染力的音樂,帶著觀眾倘佯於中原地區與西域邊塞連接的必然通道——河西走廊。從不同的角度為我們揭開了河西走廊的神秘面紗。
透過《河西走廊》,我們再次看到了張騫、霍去病、闊端、八思巴、飛天的描繪者、穿越古道的中西商賈……通過「復活」了的細節讓我們知道,華夏民族對於河西走廊的最初注視,緣於一個帝國被圍困的命運,年輕皇帝劉徹的一個決定,開啟了對西部的探索和開拓。
『肆』 《河西走廊》觀後感
《河西走廊》,一部我認為國產最好的紀錄片,不論是背景音樂還是旁白配音,旁白文案以及演員的演技都做到了非常完美,總共十集不長不短卻最好的介紹了河西走廊的前世今生。
戰馬斯鳴,旌旗林立且昂首飄揚,戰士堅毅目光如炬且虎虎生風,北風呼嘯揚起陣陣黃沙,黑雲壓境且懸掛於蒼穹,此時無聲勝有聲,巨變即將一觸即發。武帝劉徹凝視著眼前的大漢疆域地圖,眼神堅定的盯著那條狹長的走廊不由的激情豪邁,盪氣回腸。年輕的霍去病「匈奴未滅,何以家為」。這位年輕的將軍十八便皮甲掛帥,他以初生牛犢的氣勢在為國為家的道路上揮斥方遒,二十便封狼居胥,祁連山、焉支山無一不留下他的激情揮灑、理想安家,他的不世之功遍布在河西走廊的每個角落。紀錄片《河西走廊之夢》不時在我耳邊回響,我總感覺兩千多年前的秣馬厲兵、崢嶸歲月依舊如昔,音樂聲里滲透著每一位為家國浴血奮戰將士理想和忠魂。
張騫背負著國家的使命前進在未知的領域,這個過程,他經歷了滄海桑田也經歷了轉身千年,他的探索歷經了艱險也積累了太多的沉澱,他崇高的使命感,崇高的氣節,對家國崇高的信仰讓河西走廊,讓大漢充滿了意氣風發和無盡的期待,期待精神永存,期待家國永存,期待走廊永存。
這片土地上雖廝殺不斷,但包容也不斷,這里是中外文明交匯的必經之路,這片土地上可以看到各種民族的人,也發生著各種不為人知的傳奇故事。張國臂腋,揚我軍威,滴酒入泉,盛世敦煌也。佛教進入中原的必經之地,石窟藝術的重要發祥地,馬蹄寺石窟、莫高窟、炳靈寺石窟、麥積山石窟、大象山石窟等一大批璀璨的石窟藝術在河西走廊,在甘隴大地上生根發芽。這里有著世界上第一次「萬國」博覽會,這片土地首先向世界展示了中華大地的盛大容顏,在海權文明未到來之前河西走廊一直是中華文明的血脈,它的繁榮即是國家的繁榮,漢時的絲綢之路,東漢再次延續開啟,隋時的「萬國會盟」,唐安史之亂以前河西走廊是西域進入中原的第一站,元初蒙古和吐蕃在河西走廊的會談無一不記錄著盛世的變遷。
這片富饒的土地讓資源匱乏的新中國看到了希望,玉門油田,鐵人王進喜等為新中國的石油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無意中發現的鎳礦讓新中國一舉成為鎳產業的大國而這次的貢獻者便是河西走廊上的金昌,金川公司和無數為鎳事業做出貢獻的人。還有很多寶貴的資源在河西走廊的大地上被發現,酒鋼,風力發電,太陽能發電等。
遠遠望去祁連山的純凈延續千年,它滋潤著河西走廊這片神奇的土地,緩緩流淌的雪水滲透到每一處足跡。歷史在其中流淌、歲月在其中流淌、激情在其中流淌,或許它經歷了許多變化,但其中總有一些東西是不變的,如:夢想,渴望、期待、天下。
如今的河西走廊已經重現往日的期許,它不僅僅是一個名詞,不僅僅是一段歷史,它更多的是中國人內心的激情、使命和
『伍』 河西走廊觀後感800字
「曾經發生的故事已成永恆,走向未來的腳步仍在繼續。」這部紀錄片的最後,給出了這樣的結尾。這里發生了什麼樣的故事,是什麼使這樣的故事成為永恆?看完了這個記錄片,我想我找到了答案。
河西走廊的名字,早有耳聞,只感覺這是一個遙遠的神秘的名字。央視《河西走廊》記錄片,以史詩般的表現形式,再現了兩千年以來,河西走廊充滿了傳奇色彩的發展演變史。我驚嘆於編劇的巧妙構思,悠悠千年,用10集的篇子展現的恰到好處。我也感嘆於河西走廊的精彩故事,每一個人物、事件,讓人印象深刻,更加加深了對這片土地的嚮往。河西走廊有什麼樣的故事呢?
①張騫通西域的故事,家喻戶曉。漢武帝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帝王,張騫是一位勇者,他有勇氣,擔負開拓西域的使命,有毅力,在逆境中不改變氣節,終於完成使命,封博望侯,名垂史冊。他是河西走廊的開辟者,他作為中華文明的使者,第一次將中國和中亞的一些國家聯系起來,河西走廊的故事,也從這里,滿滿的開始。
②還記那個叱吒疆場,橫掃千軍的驃騎將軍嗎?還記的他為漢朝,為中華民族開疆拓土作出的傑出貢獻嗎?他是霍去病,一代軍師奇才。在那個匈奴肆虐的時代,他以少勝多,出奇制勝,馬踏匈奴,建立了一代功勛。是他,真正打開了中國通往西域的通道。
③常惠,西漢著名外交家,我的老本家,曾經多次出使西域,經過河西走廊。為了維護國家尊嚴,他違反皇帝命令,出兵攻打曾經殺死漢朝使者的一個國家(地區),揚我大漢尊嚴。
④中原戰火紛飛的歲月,河西走廊成為了儒家文化的保存站。郭瑀是在這樣的時代中的一個大儒,他的學生劉昞後來成為了河西士林領袖。河西走廊為戰火中的中華文化提供了傳承的載體,為戰亂之後儒學的復興奠定了了希望。
⑤鳩摩羅什,曾經被軟禁17年,命運之神眷顧他,最後被救出,弘揚佛法,普度眾生。這是一個外國人。正是他,翻譯佛經,為佛教文化在中國的傳播做出了傑出的貢獻。
⑥敦煌翟氏家族,他們是著名的莫高窟的修建家族。莫高窟,又被稱為千佛洞,被稱為敦煌壁畫藝術的極品。飛天的形象,美輪美奐,擁有很高的審美和歷史價值。最早認識這個是從認識樊詩錦開始的,她曾是敦煌博物館館長,有機會一定要到莫高窟看看。
很遺憾我不是歷史學家,沒有能力為寫這篇文章提供信手拈來的素材。或者也可以說故事太多,簡略的筆觸似乎更加合適,在這里,隋煬帝舉行了盛大的萬國集會,闊端(元朝河西地區領袖)和薩班(藏族領袖)通過會談實現了蒙古帝國對西藏的管轄;在這里歐洲使者鄂本篤爭取去北京大使的資格,最後遺憾的一病不起;在這里,明長城一直從嘉峪關延伸到了山海關,閉關鎖國的政策也慢慢開始;在這里林則徐顛簸在流放的路上,但心中對於天下,從未忘記在這里;在這里中華人民共和國發現了石油、鎳礦等寶貴的資源……
這里是河西走廊,這不僅是一個地理標記,更是一種歷史、文化和使命——綿延不絕的中國歷史、燦爛輝煌的中華文化和繼承發展弘揚的光榮使命,也正是因為這些,這里的故事,有足夠的理由,成為永恆。
再次重復片尾的那句話,曾經發生的故事已成永恆,走向未來的腳步仍在繼續。河西走廊加油,中國加油。
『陸』 河西走廊影評
這部紀錄片的成功之處是很多地方能引起人的情感共鳴。
第六集《絲路》的後面有這樣一段台詞寫得很平實,居然讓我熱淚盈眶:「這熟悉的音律,讓裴矩的思緒飄回了二十年前,他想起了第一次前往張掖之前的雄心壯志,想起了編撰《西域圖記》時的艱辛,更想起了大業五年,焉支山下,他為隋煬帝安排的貿易盛會......
當時的宮廷樂師,似乎也演奏了這曲《西涼》......細弱的絲弦撥動了裴矩蒼老的心,曲終人散,已是夕陽西下......
《河西走廊》改變了以往再現絲綢之路的傳統思維方式,它不再是單純的歷史紀錄,而是通過「講故事」的方式來演繹河西走廊乃至絲綢之路的文化與歷史。
該片對絲路文化的全方位展現,實際上是用現代視聽媒體的手段來重塑和表現歷史,也就是透過視覺影像和電影話語傳達歷史及人們對歷史的見解。
『柒』 河西走廊紀錄片—使者觀影記
《河西走廊》這部大型紀錄片是閨蜜強烈推薦的。在我剛看完《羅小黑戰記》,為國產動畫感到振奮而給各個朋友瘋狂安利的時候,我的一位平時鮮少看電視劇電影的學霸閨蜜突然在發小群向我們強烈推薦《河西走廊》:「河西走廊好看 紀錄片 我都快看哭了」。所以,我是帶著極高的期望和好奇來觀看的。
河西走廊的第一集使者,講述的是張騫出使西域的故事。西漢自創立之時就備受匈奴掠奪侵擾,匈奴作為游牧民族驍勇善戰,當時的西漢只能通過屈辱的和親和每年提供大量物資來保護王國不被侵犯,然而軟弱的屈服並不能滿足匈奴單於們的慾望,掠奪和戰爭在邊境時有發生。16歲便登基的雄心壯志的少年天子劉徹,為了消除匈奴對中原的威脅,借著匈奴殺害月氏王的事件希望聯合月氏左右夾擊進攻匈奴,他需要一位忠誠可靠之人去出使西域聯合月氏。然而,當時的西漢同匈奴水火不相容,去往月氏必須穿過匈奴,此行必然坎坷不平,充滿危險。張騫便是在這時主動上前肩負起了這一歷史性的重任。張騫知道路途艱險,不知道的是此去一行便是13年;他知道的是自己臨危受命,不知道的是漢武帝對他更多的是抱有賭博的心態。張騫就如此踏上了註定在歷史舞台上大放異彩的西行之路!
如意料之內的艱苦,還帶有意料之外的奇異風土人情,張騫同自己的隨從慢慢的走進了匈奴人的領地,也就是現在的河西走廊。河西走廊位於現今中國甘肅省東西走向,是一條基於板塊運動而形成的天然通道,同時也是溝通西北和中原的唯一通道。雖然再三小心,張騫依舊不幸被匈奴官兵發現。匈奴單於勃然大怒質問張騫:你要去找的月氏國在我的北邊,如果是你們國家的皇帝,會允許我匈奴人橫穿漢朝去找你們南面的越國嗎?!張騫自知理虧,以為自己必死無疑,然而令人吃驚的是,單於並沒有殺了他,而是把他軟禁了起來希望能從他口中得到更多西漢的消息。張騫不知,這一待,就是9年。
時光易逝,容顏易老,匈奴大營中的張騫憑借自己寬厚待人的人格魅力使得匈奴人對其放鬆了戒備,匈奴單於甚至為張騫指了一名善良的匈奴女子為妻。正當匈奴人都以為時光已將張騫的鬥志消磨之時,只有細心的匈奴妻子才知道張騫時常望向東方,也許那裡就是張騫的故鄉吧。
張騫,出逃了!在一個風平浪靜的日子,張騫同往常一樣外出狩獵。雖然一切都那麼平靜,但妻子還是發現了不同尋常的氣息。就在張騫轉身要走的時候,匈奴妻子終於忍不住從後抱住了張騫。也許那時候,張騫的內心是有掙扎的吧。然後牢記了九年的使命,忍辱負重了九年,張騫終是踏上了出逃之路。我們無法想像,他是如何憑借毅力穿越塔克拉瑪干沙漠、穿越那一座座山河戈壁。張騫一路打聽,穿著胡服的張騫終於踏入了大月氏的土地!帶去了漢皇帝尋求合作一起滅匈奴的意願。
而此時的大月氏國王卻並不買單,他雖十分尊敬來自漢朝的使者,卻也明確表示了自己國家自北遷後找到的這片土地十分肥沃,國家已經逐漸由游牧過渡到了農耕,人民盡享現在平靜富足的生活,不願再起戰爭。張騫再三游說未果,在大月氏待了一年多後終於放棄決定返程。
在大殿上同大月氏國王告別的張騫雖遺憾於未能說服月氏,但依舊覺得不虛此行。在西域生活了十多年的張騫已然是一名貨真價實的西域通,西域官兵的特點、作戰優劣勢在何、西域內各地理位置以及風土人情,這些消息一旦帶回去就會打開中原人們的眼界為與西域對抗或合作都提供了寶貴經驗!
許是好事總是多磨的,張騫在返程時雖然故意繞過匈奴的管轄地帶,卻依舊在一個深夜被匈奴兵捆住帶到了單於面前。本以為此次絕對命不久矣,可單於再次寬恕了他,並把他送回了他那善良的匈奴妻子身邊。
沒過多久,匈奴單於去世,匈奴國內亂成一團,張騫乘機再次潛逃,而這一次,匈奴妻子也毅然決然的隨他一同逃向大漢!
13年!整整13年!張騫從27歲出使以來直到40歲才終於如奇跡般的回到了漢朝!為中原人民打開了西域的大門!!!而其帶回的在沙漠行軍經驗和西域山川地貌地理知識幫助大漢良將迅速贏得了勝利,在歷史學家司馬遷的記載中:「張騫知水草處,軍得以不乏」。並讓對匈奴的戰役不僅僅是以往盲目的復仇而具有了更深遠的政治經濟布局。
這是一場偉大的壯舉!敬佩其忠貞,欽佩其能力,敬仰其百折不撓的精神!
『捌』 堅定的探路者《河西走廊第一季(使者)》觀後感
多位小紅書博主傾情力薦,豆瓣的高分持續榜上有名,「看了停不下來」的諸多評論不止,因此,我忍不住打開了河西走廊的視頻
第一季《使者》在開頭就點名了西漢年間漢武帝劉徹派遣張騫出使西域,這段歷史曾經出現在歷史課本里,所以看到使者,我自然而然就想到了張騫。
張騫在當時是何許人也為何被漢武帝派出出使西域?張騫的使團出行在河西走廊途中被發現了怎麼辦?張騫出使途中到底經歷了什麼艱難險阻?帶著這些問題我開始看起視頻。
隨後紀錄片從出使西域的背景以及河西走廊的位置地勢等做了介紹,而後長達13年的張騫出使西域尋找月氏的經歷開始了。
是什麼支持張騫在被匈奴俘虜以後生活九年仍計劃西行尋找月氏?成功找到大月氏後返回途中被俘虜後又如何逃出?回到長安後不會被當做間諜和叛徒嗎?不斷的疑問隨著紀錄片的推進一一被解釋。
張騫,這個偉大的探路人,靠著自己對於國家的使命和自身的夢想兩個偉大的堅定信念,完成了出使西域的使命,給中原地區的人們帶來了新奇與希望。我內心由衷的敬佩與感謝探路人張騫。
『玖』 文史紀錄片觀後感
作為一個紀錄片愛好者,我來強烈推薦一部文史類片子《河西走廊》 ,下面我來從幾個方面談談這部片子的觀後感。
從攝影角度看,它的構圖設計很用心,把河西走廊的景色拍的讓人心神嚮往。我看完之後真的想去哪裡旅遊,陶冶情操。
總之看完這部片子後最大的感受就是,誰說我們中國拍的紀錄片不如BBC!強薦。
『拾』 《河西走廊》第一集觀後感
偶爾看到有人大贊《河西走廊》紀錄片,在知乎上看到它的評分很高,這么優秀的紀錄片一定要看看,我看了一集後,發現紀錄片也能讓人淚流滿面。 在中學的歷史課上,我讀過張騫的故事,只知道他出使西域,那時候的歷史課從沒有突出張騫其實是個錚錚鐵骨真漢子,讓年少的我們誤以為出使除了光榮外就是件簡單的外交之事。 河西走廊在中國歷史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這里有漢武帝劉徹的高瞻遠矚,也是要完成的雄心壯志。 那時候的漢帝國對遙遠的西域一無所知,又幾十年受到匈奴王朝的壓制,那麼漢武帝的宏圖大夢多少也有點是競爭對手逼出來的味道?畢竟匈奴都騎到頭上來了,和親政策和每年大批的物質輸送就是明證。 漢武帝心中有宏圖,還需要有氣魄和膽識的人去冒險才行。我們後人如此膜拜張騫的原因,不僅僅是因為他是走進西域的第一人,而是他在被匈奴軟禁9年後,心中對漢帝國的使命仍然在,並在逃離後,依然帶著漢武帝曾經給他的期望,去說服月氏部落首領結盟漢帝國。 月氏領袖沒同意,張騫又一次經歷死裡逃生後回到了漢帝國,這一次是久別了故土13年呀!張騫帶著滿滿的對匈奴王朝和西域諸國了如指掌的情報回來的。 看完了使者這一集,我們無法想像張騫當時和隨從堂邑夫是如何騎著兩匹馬穿越那些荒漠?又是如何翻越帕米亞高原到達大月氏部落? 即使在今天,我們都要藉助交通工具才能順利到達,那麼2000多年前的張騫是在怎樣的強大信念支撐下完成漢武帝交給他的使命? 對於河西走廊的歷史,我真是個小白,使者這個篇章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有著超級有人格魅力的張騫,匈奴單於兩次抓到張騫都沒有殺他(這個是不是跟國家的規定有關?有些國家不能殺對方的使者,但匈奴是蠻夷,沒有這規定吧?)、堂邑父原本就是匈奴人歸順的,卻在張騫軟禁在匈奴軍營時依然忠心耿耿10多年、張騫的匈奴妻子對他10多年的不離不棄,最後同他返回漢朝…… 如果沒有張騫,漢帝國對匈奴和西域諸國的軍事民俗氣候等還是未知的世界,漢帝國就沒有疆土拓展的可能,更沒有後來的威儀天下。 河西走廊每集都有重要的情景再現,如電影一般的恢弘場面徐徐展開,加上極好的文案和解說,真是一場視聽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