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資訊 > 怎麼看外國電影中中國元素

怎麼看外國電影中中國元素

發布時間:2023-01-20 21:31:37

Ⅰ 你怎麼看待外國電影中出現越來越多的中國元素

大部分都是用來迎合中國觀眾的喜好,比較中國票房占總票房的很大一部分比例。另外一個原因,主要是中國正在崛起,比以前更受關注,相應的各種領域中國元素肯定都在增加

Ⅱ 如何去對待西方鏡頭中的「中國」(驚天魔盜團2)影評

如果喬治•梅里愛活到今天,他一定會想起1898年他在自己搭建的攝影棚里拍攝影片《魔術》的那個日子,當時的他也許篤定自己拍攝的「魔術影片」一定能夠賣出好價錢,但是他一定想不到在一百多年後的今天,《驚天魔盜團2》這部與魔術再次邂逅的電影,裹挾著好萊塢濃重的工業風味,混雜了空洞的中國元素,處處彰顯著資本的躁動,儼然成為發達資本主義時代的幻覺游戲。
第二部的劇情並非是新開端,而是在第一部的結尾繼續講述故事,所以這一點對於未看過前作的觀眾可能會對其中一些關鍵性的人和物一頭霧水。《驚天2》以「綠巨人」馬克•魯法洛飾演的「迪倫」小時候親眼看見父親表演失敗、痛失父親開頭,接著便是「四騎士」回歸遭遇黑手後,被「哈利•波特」丹尼爾飾演的沃爾特所利用,再翻轉將沃爾特扳倒的故事。其實整個故事線是很簡單的,《驚天2》是一部很典型的商業電影,故事線簡單、視覺酷炫。以魔術為賣點的《驚天2》仍舊延續了前作的一個關鍵——「趣」。「趣」在兩個方面 :魔術的有趣性和氛圍的幽默感。魔術的有趣性自然不用多說,這當中的魔術場面最具有震撼的一場便是「卷西」上演的「控雨法術」,擺脫重力束縛、上演驚奇魔法,這個場面也是全片魔術場面中唯一一個能給人留下印象的。魔術場面較少,但影片用營造幽默氛圍來吸引觀眾的注意力。,《驚天2》的幽默感是真的能讓人笑出聲來的。在開頭回歸的時候,「卷西」一路變裝,誇張敏捷的動作會讓你覺得很有趣。而「四騎士」盜取晶元那段,從進門女騎士一頭霧水的上陣,到四個人圍繞這一張小小的晶元上演一出偷龍轉鳳戲碼,會讓你一直憋著笑意,直到四人盜取成功,你才會忍不住笑出聲來。演員陣容方面除了卷西、「綠巨人」馬克•魯法洛、摩根•弗里曼和邁克爾•凱恩等一眾回歸外,新加入的「哈利」丹尼爾和周董自然是新看點。雖然丹尼爾一度宣稱自己很喜歡演這個反派,並且續起滿臉絡腮胡,希望擺脫「哈利」的影子,但是丹尼爾飾演的反派「沃爾特」實在太過蠢萌了,完完全全缺少反派那種陰暗邪惡的氣質。特別是影片中他惡作劇四騎士睡覺合影的時候,那種蠢萌的氣質瞬間將這個反派「洗白」了。而周董的加盟自然是能夠得到華人圈的粉絲們買票入場,但周董的表演並沒有太多出彩的地方,或者說能夠入戲。這或許是跟周董那種天生有些痞痞的氣質有關,讓他這個角色多多少少與劇中其他人有些脫節。《驚天2》除了整個故事還在喋喋不休地扯「迪倫」為父報仇的復雜感情線外,有些讓人無語的便是中國大媽成了高手這個事情。也不得不表揚編劇對於時事的敏銳嗅覺,中國大媽開始在全球出名後,他很敏銳地抓住了這個梗,並在影片中埋下了個梗。片中的中國大媽到了後面,不僅認識摩根•弗里曼,會著一口流利英文,更是成了天眼一員,這樣的設定著實很國際化,同時也側面拍了拍中國大媽的馬屁。
至今,《驚天魔盜團》已經出了兩部。就綜合來看,似乎第一部明顯比第二部好優質的多。2013年的《驚天魔盜團》橫空出世,一片嘩然。除了好萊塢電影的帥哥陪美女之外,魔術的酷炫與犯罪的危險結合,改變以往的開門見山。魔術因為犯罪的特質,帶有一絲絲越軌的異樣;犯罪也因為魔術的氣質,而瞬間花哨好看。內容充實,手法炫目,使得其大獲成功。但不可否認,影片本質仍然是傳統的警匪對立模式,不過是採用了魔術的手法來增加炫目的效果。如同多年前的那部《暗戰》一樣,雙方鬥智斗勇,不過劉德華最終以槍作結,完成自己對仇人的復仇;騎士團則魔術到底,李代桃僵完成「復仇」。《驚天魔盜團》,一部披著魔術外衣的《暗戰》。
魔術看上去很炫,四騎士看上去很厲害,任務看上去很驚險,一切都是「看上去」,都是在為那些特效打造的魔術秀而服務,只要製造出一片熱鬧酷炫的娛樂氣氛,其實這個電影就算完成了。觀眾看完沒記住什麼東西,但是體驗好像還不錯。影片的基調是很輕松的,幾乎沒有情感負擔。故事劇情的存在感很稀薄,演員在演出中表演的成分也不是很大,角色都不需要太多浸入。觀眾看這個電影,對於角色的移情,都是來自演員本身自帶的群眾基礎,阿福來啦,上帝來啦,扎克伯格來啦,哈利波特來啦,周傑倫小公舉來啦……大致可以算本色出演。鏡頭一路跟著演員們行動,輾轉各地,當四騎士幾次帶著耳麥,蘋果發布會一般與路人互動魔術,已經讓電影和真人秀的界限變得模糊。這幾乎就像是一檔叫《四騎士魔術嘉年華》的大型真人秀節目,然這並不是中國觀眾熟悉的綜藝節目錄像帶拷貝,這是真銀白銀的電影規格製作,帶有劇情性質和世界觀的台本(雖然較弱),酷炫的視聽效果所包裝的一場華麗麗的魔術秀場。《驚天魔盜團》系列藉助了電影工業的產能,又弱化了傳統的電影敘事,無意中引入了電視真人秀的演出模式,
《驚天魔盜團2》與第一部相同,在影片中處處彰顯著資本躁動,整個影片系列都圍繞資本、金錢展開情節。騎士團與「蝙蝠俠老管家」扮演的多金冤大頭之間的恩怨皆因「四騎士」劫富濟貧式地盜取資產而起,由此為第二部好兒子為父報仇做下了鋪墊。在電影系列當中充斥著大量資本符號的展示,成堆放置的鈔票、漫天飛舞的「鈔票雨」屢見不鮮。《驚天魔盜團2》對空間場景的選擇更彰顯著影片追逐資本的狂熱,其中選擇澳門作為影片主場景耐人尋味,在西方的文化語境當中,被稱為「東方拉斯維加斯」的澳門並不僅僅是中國的特別行政區,而是作為在中國國境之內展現金錢、物慾的「合法性存在」,這種「合法性」也通過《澳門風雲》系列、《北京遇上西雅圖2》等國產影片中對於賭場、賭局的展現而確立。影片中手機發布會成為另一個與資本直接相關的場景,在觀影過程中,當「四騎士」駕臨手機發布會現場時,觀眾自然而然地會與蘋果、小米等一干手機製造商的發布會產生聯想,這是資本運作中消費文化對於大眾生活觀念造成的潛移默化的影響。《驚天魔盜團2》中所「盜」之物——晶元也成為與資本密切相關的道具,電影中得到晶元就可以黑掉世界上所有的電腦(當然這種設定略顯低幼),也就意味著可以控制金融獲得豐厚的資本利益,這也是影片中反派活動的核心動因。這些都反映了當下好萊塢商業電影情節設置的固定模式,在與政治為敵吃力不討好的情況下,多數電影中大反派的陰謀詭計都被設定為竊取資本或獲得金錢利益,《驚天魔盜團2》自然也未能跳脫出這種設定。其原因一方面來自於巨量資本的影像化展現更能夠迎合當下消費文化鼎盛的時代觀眾的觀影心理,沒有什麼比漫天飛舞的鈔票更能刺激觀眾的腎上腺素分泌;另一個原因還因為電影與生俱來的工業屬性決定了商業類型片對資本的敏感性,這點在好萊塢類型片上有著更鮮明的體現。從商業角度來看,好萊塢的商業類型片可以被看作「發達資本主義時代的幻覺游戲」,電影通過製造幻覺來賺取票房,獲得資本。作為類型電影《驚天魔盜團2》既不是新瓶也不是新酒,拍魔術的詭秘比不過諾蘭的《致命魔術》,拍「盜」的巧妙比不過史蒂文•索德伯格的「羅漢三部曲」,高科技道具的展示更不及阿湯哥主演的《碟中諜》系列。但是有時候一部影片的成功往往只需要在一個方向上找准位置,《驚天魔盜團2》從某種程度上選擇了以電影、魔術、舞台秀相融合的方式,至少從視覺上試圖刷新觀眾的觀影體驗。從第一部上映以來,綿軟無力的劇情一直成為各種評論抨擊的目標,《驚天魔盜團2》的劇情雖然沒有給觀眾造成驚嚇,但也不足以給觀眾帶來驚喜,影片最後的反轉刻意而缺乏新意。但是《驚天魔盜團2》還不算是那類看過即忘的電影,從電影視覺效果的層面來說,至少影片中的兩場「魔術秀」是成功的,你可能會忘掉劇情,忘掉主人公的面容,但是通過電影剪輯、舞台燈光和魔術表演創造的視聽沖擊會在觀影後有相當長時間的延展和記憶。魔術、舞台效果、電影剪輯,通過三種方式,《驚天魔盜團2》被打造成大銀幕上的幻覺游戲。魔術本身就是利用觀眾心理和視覺盲點製造幻覺的表演,而電影作為「造夢」的機器,兩者的結合自然成為影片最大的亮點。在影片中,魔術表演所創造的懸念部分地彌補了敘事疲軟,但是真正將觀感推向高峰的是影片恰當地選擇了「舞台秀」這種具有極強視覺效果的形式,這與現代舞台表演以及電視媒體發展有密切聯系。影片中燈光效果的作用最明顯,尤其是傑西•艾森伯格操縱雨水的段落,導演在接受采訪時透露,影片中所有的魔術在現實中都是可以實現的,燈光作為一種「障眼法」是很重要的一種手段。在電影中,「魔術秀」段落的傳達加入了類似直播的效果,很容易給觀眾帶來臨場感,多種媒體方式的介入豐富了影片的視覺效果。如果說魔術為影片貢獻了懸念,舞台秀為影片段落貢獻了視覺沖擊,那麼電影這種媒介則在這部電影中通過montage將舞台段落整合成一個整體。遺憾的是《驚天魔盜團2》中電影手法(剪輯、場面調度)並沒有因魔術、舞台秀題材的不同而創造耳目一新的形式,仍然固守好萊塢經典的語言體系,作為一部以魔術為表現對象、以視覺刺激為表現策略的影片,《驚天魔盜團》系列仍然有很大的發揮空間,觀眾也更希望在後續的影片中能夠看與魔術神秘特點相契合的鏡頭語言。電影中,澳門這個城市的選擇極具後殖民主義的曖昧,後殖民主義主要研究殖民時期之「後」宗主國與殖民地之間的文化關系,澳門作為曾經葡萄牙的殖民地,在文化版圖中充斥著中西文化交混的因子,這為好萊塢影片中塑造「想像性的中國」提供了背景。事實上在《驚天魔盜團2》中,澳門僅僅充當了背景板的作用,顯示出一種在中國,卻又去中國化的傾向。除去地標性建築和漢字招牌能夠標示地域外,影片中的澳門空洞而陌生,這與大多數好萊塢影片中的中國形象一樣,對於中國觀眾來說既陌生又怪異,觀影時的這種感覺就猶如觀看拿腔作勢模仿外國人語調的譯製片無異。即使影片需要展現中國文化,也很少會選擇表現當下的中國,就如《驚天魔盜團2》中選擇「翁式魔術」一樣,往往著眼於中國古代文化的精心營造,這種營造經常出現偏頗,這種被扭曲和肢解的「想像性的中國」成為驗證西方自身的「他者」,通過這種方式給中國觀眾灌輸西方式的想像,由此完成文化語言殖民的過程。雖然文化上的改變需要漫長的過程,但是通過「中國形象」的植入,贏取中國票房的利益卻是既得的。好萊塢電影中將越來越多的出現「中國元素」,在觀影的過程中如何去對待西方鏡頭中的「中國」是當下每個觀眾需要思考的問題,一旦認識不清,很容易陷入好萊塢成熟電影工業下的幻覺游戲。
相比第一部的出其不意,第二部只能是一部及格但並沒有很好看的商業電影。

Ⅲ 如何看待外國影視劇中出現越來越多的中國元素

蘋果全球開發者大會上,「中國元素」備受關注——iPhone可以攔截騷擾電話了,蘋果高管們說出了「滴滴」、「點評」這些中文詞彙,中文「書」和「好」以及杭州漁民出海捕魚的場景出現在演示屏上……更早以前,蘋果iPad「你的詩篇」系列廣告就首次完全地融合中國元素,將中國的電子音樂搬上蘋果的舞台。種種跡象表明,在蘋果的棋盤中,中國市場的戰略地位越來越高。

蘋果公司對「中國元素」青眼有加,只是「中國元素」在世界范圍廣刷存在感的一個縮影。在極具文化標桿意義的好萊塢電影中,「中國元素」近年來也是一路走高——從動畫片《花木蘭》的中國故事,到《2012》中方舟的「中國製造」,從《地心引力》里中的乒乓球拍和天宮空間站,到《火星救援》里中國宇航機構的高風亮節,再到《功夫熊貓》系列的中國場景,以及《鋼鐵俠3》推出「中國特供版」,乃至《環太平洋》、《變形金剛4》、《魔獸》這樣的大片上映時,中國票房甚至逆襲了北美票房。越來越多的好萊塢電影到中國取景,越來越多的華人明星在好萊塢大片中「刷臉」,越來越多的中國電影公司參與國際製作……
另外,唐裝旗袍、盤扣褂子、紅色綢緞、金線刺綉等「中國元素」成為國際時裝界的一抹亮色,水墨書畫、祥龍玉鳳成為珠寶展上的尊貴符號……隨著中國國力的與日俱增、經濟表現的可圈可點、國際形象的日益提升,整個世界對中國市場越來越重視,對中國文化越來越親近,「中國元素」的全面開花幾乎就是一種水到渠成的結果。

但是,從「中國元素」受熱捧的欣喜中冷靜下來,在自豪於中國市場足以呼風喚雨的同時,我們似乎也擺脫不了一種尷尬——「中國元素」的走紅,更多情況下是符號化、碎片化的零星借用,很大程度上是一種經濟趨附和市場迎合,而我們期待的,則是整體性、普遍化的精神融入,是一種文化歸附和價值同化。

比如,蘋果公司青睞「中國元素」,是因為中國已經成為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市場;好萊塢電影青睞「中國元素」,是因為中國電影票房的驚人增長。2007年至 2014年,中國電影票房的年均復合增長率高達 40%,到2017年中國的電影票房將首次超過美國,2020年可能達到美國市場的兩倍;國際奢侈品行業青睞「中國元素」,是因為富起來的中國人有著驚人的奢侈品消費能力。人家千方百計討好的,說白了只是這個急速擴張的市場。

在好萊塢電影中,對美國的個人英雄主義和家庭觀念的表現,是無孔不入式的,是潛移默化的,但是那些點綴其間的中國外景地、文化符號、客串明星,以及植入的中國產品廣告,是否足以呈現出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核心價值?換句話說,很多中國文化符號,只是被當作搶占市場的工具,而原本,這些文化符號理應成為體現和宣揚中國文化精神的載體。

當然,從把文化符號當作市場工具,到真正的沉浸於文化氛圍,需要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其實,莫言獲得諾獎提升了中國文學在世界文壇的地位、全球漢語熱如火如荼、漢服經常在世界頂級T台走秀、中國美術世界畫展頻頻亮相……包括好萊塢電影的「中國元素」越來越多,這些文化現象一再表明,隨著中國經濟的崛起,中國文化的崛起不會是一場幻覺,只是需要一點時間。

Ⅳ 如何評價今年好萊塢電影中出現的中國元素

我覺得不僅僅是好萊塢,許多的大型電影產業都想向自己的電影中加入一些符合主題的中國元素。為什麼會這樣呢?我們知道,近幾年中國電影產業迅速發展,好萊塢的許多著名導演都聲稱中國電影必定是世界電影中的一匹黑馬。



2016年還重新翻拍了一次,我在看的時候就在想,這故事情節跟梁羽生老爺子的《七劍下天山》何其相似!當然維基網路里介紹說該影片部分情節源自黑澤明的《七武士》。

Ⅳ 近來好萊塢大片中,總會看到一些中國元素,這僅僅是商業上的考慮嗎還是西方的認同

個人認為二者都有吧,後者占的比重大一些。中國在這些年的快速發展,使得西方逐漸認同中國是一個大國。而美國的科幻和動作類電影,又經常想講述美國的主人公拯救地球的故事,拯救地球的信息如何得以實現?

需要有幾個大國以某種方式出現,從而體現出地球的概念。
上個世紀九十年代的很多科幻電影就很流行日本元素,個人認為也是這個原因。



國際巨星李連傑也靠功夫起家的,從《致命武器4》《致命羅密歐》《龍之吻》《救世主》《游俠》,到《木乃伊3:龍帝之墓》,他一步步被世界 影迷所熟悉。

而2000年《卧虎藏龍》的巨大成功則成就了周潤發和楊紫瓊的好萊塢地位。此外,甄子丹、章子怡、陳沖和鞏俐也在好萊塢電影中有不錯的表現。

Ⅵ 如何看待美國電影的中國元素作文

美國電影裡面加入中國元素的話,並不是為了討好中國,而是為了吸引中國關注的,光看書這樣的話本質上還是為了賺錢。

Ⅶ 如何看待最近歐美電影里越來越多的中國元素

提問者所謂的「歐美電影」應該是指以好萊塢影片為代表的的商業大片,作為以全球市場為目標的商業電影,其成功與否當然是看票房!2007年至 2014年,中國電影票房的年均復合增長率高達 40%,預測到2017年中國的電影票房將首次超過美國,2020年可能達到美國市場的兩倍。發展如此迅猛的中國電影票房市場,自然會受到來自歐美商業電影作品的經濟趨附和市場迎合——動畫片《花木蘭》的中國故事,到《2012》中方舟的「中國製造」,從《地心引力》里中的乒乓球拍和天宮空間站,到《火星救援》里中國宇航機構的高風亮節,再到《功夫熊貓》系列的中國場景,以及《鋼鐵俠3》推出「中國特供版」等等。
「中國元素」的走紅,更多情況下是符號化、碎片化的零星借用,而真正值得期待的,是整體性、普遍化的精神融入,是一種文化歸附和價值同化。

Ⅷ 你怎樣看待現在國外電影越來越多中國元素

現在國外越來越多的電影加入了中國元素,說明了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源遠流長,說明了中國走出了世界。

Ⅸ 請結合實際,從文化資源學角度談談你對外國電影運用中國元素的看法。

文化理念和底蘊不同,外國電影運用中國元素只有形沒有神,就像中國電影無論如何也拍不出外國電影那種尖銳的題材。

Ⅹ 從文化資源學的角度談談中國元素在外國電影中應用的看法

首先要考慮的就是中國的文化底蘊如何與主流的外國電影接軌。思想方面的,許多外國電影都是快意恩仇,「仁」這個思想如果運用到某些外國動作片中就顯得有很多方面的牽強。所以,從思想層面上說,導演要對中國文化有研究,然後能夠很好地利用好這一元素,從種種細節,可以體現出電影中「仁」的含義。
按照現在的情況來看,中國元素尚處於被動需求的狀態,而不是主動需要的狀態。一個是need,一個是must。從定位上來說,中國元素在短時間能還是只能處於配角地位。
中國語言的魅力,不得不承認這個是最關鍵的,當然也是最內涵的。就算把中文翻譯成了英文,但是那語境中的原汁原味還是無法還原的,這個就涉及到了文化的傳承。古人總是能夠用極其簡短的話來涵蓋一長串意思,有個小故事,魯國有個國君向國師詢問治國良策,然後國師說:「然。」然後國君就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了,不久國君自己生病了,再次詢問國師,國師說:「然。」最後,君主病死了,國師說:「然。」 這一個字涵蓋的意思實在是太多。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見解,當個野史笑料也可,但最終證明的還是語言的魅力。
中國文化的推廣成為了一項歷史的任務,這不僅僅是幾代人就能做到的。
我們現在中國電影看到最多的還是外國元素中的大、宏偉、絢麗。對人物形象的塑造,人物形象本身代表的內涵的升華。這些上,外國電影和中國電影還是有區別的。
我們現在更多的是借鑒外國的電影電視技術,受到的是外國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影響。
我們忽略最多的往往就是先人留下的財富,春秋時期的諸子百家的學說,不要說他們都是奴隸社會的殘余,他們之間始終是有可取之處的,就看人如何對待,如何捨去。
我們需要好好運用和弘揚的也正是這其中的可取之處。我想除了武術也就唯有這些思想能夠成為中國歷史留給我們最寶貴的財富了。

閱讀全文

與怎麼看外國電影中中國元素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至尊寶大電影 瀏覽:953
泰國暴力校園電影 瀏覽:490
50字美劇電影觀後感 瀏覽:49
歐美好看的外國電影排行榜前十名 瀏覽:744
2018暑假歐美電影 瀏覽:323
宋承憲主演的電影哪些 瀏覽:437
楊冪電影孤島驚魂導演 瀏覽:409
2017電影排行thunder 瀏覽:854
側耳傾聽電影觀後感200 瀏覽:968
歌詞電影插曲tothebe 瀏覽:909
電影ppt一般怎麼弄的 瀏覽:600
電影選角2017 瀏覽:943
推薦好看電影優酷能看的 瀏覽:668
2015first青年電影展獲獎 瀏覽:914
周星馳劉嘉玲電影才是真正的愛情 瀏覽:715
2015年電影刀鋒 瀏覽:19
心太軟電影插曲 瀏覽:314
迪士尼電影電腦壁紙高清圖片 瀏覽:835
張柏芝和趙本山合作電影有哪些 瀏覽:343
2016嘎納電影節中國女星圖 瀏覽: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