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豆瓣創始人楊勃解讀融資:有可能是最後一輪
【搜狐IT消息】(文/何峰)9月14日消息,豆瓣昨日宣布完成第三輪5000萬美元融資,豆瓣創始人兼CEO楊勃在接受搜狐IT采訪時表示,這有可能是最後一輪融資。不過稱IPO無具體時間表。
9月13日,時隔一年多,豆瓣對外宣布完成第三輪5000萬美元融資,資金也已全部到賬。豆瓣上一次融資要追溯到09年,金額在千萬美元規模。楊勃否認進行融資是因為資金緊張,稱豆瓣現金充裕,營收增長良好。
「完成此輪融資可以讓我們淡定地看待未來兩三年裡可能的短期市場波動和競爭,從容地規劃產品和營收兩方面的發展」。他如是解釋道。而對於融資金額用途,他表示將主要用於新產品研發、團隊建設、市場和品牌方面的工作。另外,也會考慮適當進行線下廣告投放,但無具體計劃。
完成大額融資總是會引發外界對於IPO的猜想,對此,楊勃稱這輪融資有可能是豆瓣的最後一輪融資。不過他拒絕透露IPO日期,稱目前還沒有具體時間表。
豆瓣在今年陸續推出了豆瓣說、豆瓣電影、豆瓣活動、購書單、對角等五款移動應用,而且多數都上線了iOS和Android二個版本。相較於在
Web端僅上線一款新產品小站,在移動應用開發上,豆瓣正在一改慢公司形象。不只產品推出速度加快,除了對角外,其餘四款移動應用都是將既有互聯網產品線
「移動化」。有傳言稱,豆瓣為此進行了專項投入。不過,楊勃表示,豆瓣沒有單獨劃分在移動產品方面的投入,而是將互聯網和移動應用視作一個整體。
『貳』 《愛情神話》豆瓣評分為什麼這么高
《愛情神話》豆瓣評分為什麼這么高
《愛情神話》豆瓣評分為什麼這么高,電影《愛情神話》在國內院線全面上映,並取得了不錯的票房佳績,票房超預期與該片良好的口碑效應不無關系,《愛情神話》豆瓣評分為什麼這么高。
由邵藝輝導演,徐崢、馬伊琍、吳越、倪虹潔、周野芒主演的電影《愛情神話》於2021年12月24日在全國院線上映,影片講述了發生在上海的幾個熟齡男女之間的故事,九零後導演以女性視角出發,把一個看似俗套的愛情故事,演變為關於兩性、愛情、自我等話題的探討。
影片上映以來,口碑評分一路上漲,截止至12月29日,豆瓣評分為8.3分。有觀眾評論「影片刻畫的上海,讓人心生嚮往」「好難得看到這么特別的愛情小品電影」。微博上,影片相關話題「愛情神話展現了怎樣的女性人生觀」引起熱議。《愛情神話》有哪些打開方式?影片導演邵藝輝作客本期《今日影評》,與大家一同聊聊她的新片。
《愛情神話》是邵藝輝的大銀幕處女作,很有意思的是,這部影片的背景是上海,幾個主要角色都屬於中年人,而導演邵藝輝既不是上海人,也不是這個年齡層段的人,為什麼她會想拍攝這么一個故事?
邵藝輝提到:「我大學畢業之後就搬到了上海生活,過去跟老白一樣平時喜歡逛逛菜市場、街邊散步,所以故事大部分場景發生得很簡單,都是日常生活會經過的地方。關於年齡段的問題,其實我比較喜歡寫彼此有故事的男女之間交鋒,他們不像年輕人那麼輕易再愛上一個人,但他們如果真的能愛上,那個分量可能也跟年輕時候不同。」
邵藝輝這段話提到了一個重要主題,《愛情神話》講述的是熟齡男女之間的情感故事,這個情感不像很多青春愛情片那麼注重「浪漫」「甜蜜」「磕CP」,而更像是幾個情場老手間的「交鋒」,更多是以真實生活為基礎。
邵藝輝表示:「其實在拍的時候,也沒有仔細想過是不是理想中的生活或者感情狀態,只是我過去的生活是這樣,比較瑣碎、日常,沒有什麼大事發生。我覺得自己最像老白,平時生活像家庭主婦一樣乾的事情,他就變得很細致。」
雖然影片的故事可以概括為看似俗套的「三女爭一男」,但影片更多把視角放在「三女」身上,而男主老白,在主演徐崢看來,是一個橋梁:「影片中的幾位女性角色從這個橋上路過,這些女性結伴而行了,最後橋孤零零地留在了那。」
影片里的三位女性角色,性格都十分鮮明,她們發表了三種不同的人生觀點:「一個女人這輩子沒小孩是不完整的」「一個女人這輩子沒為自己活過是不完整的」「一個女人這輩子沒掙到過一百萬是不完整的」,代表了三個類型的價值觀。為了表現三位女性不同的性格,邵藝輝做了一些視覺上的設計,包括色彩,用藍色表現李小姐對自由的嚮往,用白色表現蓓蓓對平等的追求,用紅色表現格洛瑞亞的熱情。
邵藝輝認為這部影片是一部女性電影:「我理解的女性電影,不是說大女主的片子就是一個真正的女性電影,主要還是要看這些人物最後傳達出來的觀念,女性角色能否掌握自己的主動權,而不是完全被男性去帶著跑的情況。」
《愛情神話》在「愛情片」的外殼下,更多是對通過幾位塑造得十分立體的主角,探討女性面對感情、面對生活的態度。導演把對生活的思考轉化成創作的靈感來源,讓影片多了一份人情味,這種真實感,更容易打動觀眾,引起共鳴。
近日,電影《愛情神話》在國內院線全面上映,並取得了不錯的票房佳績,本報也進行連續報道,並專訪了電影《愛情神話》的導演、編劇邵藝輝,五位文化人士分享觀後感,上海影評人也給予強烈推薦。
今天(12月30日)上午,《愛情神話》全國總票房已經突破1億大關,對於該片目前良好的票房勢頭和背後的原因,新聞晨報·周到記者進行了報道。
口碑效應推動票房節節攀升
截至12月30日上午,《愛情神話》全國總票房已經突破1億大關
據數據燈塔專業版數據,截至12月30日上午6點31分,《愛情神話》全國總票房為9999.99萬;截至12月30日上午8點,《愛情神話》全國總票房已經突破1億大關,從0起點到1億票房,《愛情神話》僅用了6天1小時。從上海地區票房情況來看,截至12月30日上午9點16分,《愛情神話》上海地區總票房已經突破2600萬。
從此前各電影媒體對《愛情神話》票房的預測來看,顯然數據都太過保守了!其中,犀牛娛樂預測票房為1.77億,拓普數據預測票房為1.80億,電影票房BAR預測票房為2.00億,犀電影情報處和票房探照燈預測票房為2.50億。
市場人士分析,《愛情神話》票房超預期與該片良好的口碑效應不無關系,目前已經斬獲聖誕檔影片手影日票房冠軍,豆瓣年度評分最高華語電影和豆瓣年度最佳愛情片多項殊榮。《愛情神話》開分為8.1,12月25日上映第二天,豆瓣評分已經提高為8.2;12月26日是上映第三天,豆瓣評分已經躍升為8.3,隨著網路熱議以及前期觀眾者的'社交傳播效應,《愛情神話》票房開始全面發力,票房的提升又帶動院線增加了排片數量,使得有充足的時段選擇購票觀看電影,這也是該片票房不斷攀升的原因。
《愛情神話》目前豆瓣評分8.3(截至12月30日上午9點數據)上海市民為啥歡喜看《愛情神話》
晨報記者昨天在上海部分電影院采訪了准備觀看電影的市民朋友,不少市民表示,《愛情神話》採用滬語對話和大量的上海元素吸引了他們,而朋友的口碑推薦也是他們觀看電影的原因之一。而記者在最近發現,不少上海市民在社交媒體透露,自己准備與朋友相約去二刷電影,甚至有部分上海市民已經三刷電影。
此前,上海大學上海電影學院教授、上海電影評論學會副會長劉海波在接受新聞晨報·周到專訪時指出,《愛情神話》進自己「電影大清單」的年度前三是沒問題的,他也推薦給許多朋友:
我自己非常喜歡這部電影。我已經向很多外地朋友安利了這部電影,我希望,如果大家想了解上海文化,其實是可以看看這部電影的。
12月30日上午,工作人員在SFC上影影城美羅店做開場准備工作
上海師范大學影視傳媒學院余佳麗副教授對國內外影視發展長期關注並深入研究,12月27日,她在接受新聞晨報·周到采訪時指出,從數據看,《愛情神話》在上海地區排映產出比大於1,很受市場歡迎,預計排片率將進一步提升。不過,余佳麗在今天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
《愛情神話》上海票房遙遙領先其他城市,代表了上海人對這部影片的認可。但隨著賀歲檔臨近,一大批電影即將上映。12月31日和1月1日跨年又是周末,將有8部多種類型電影上映,其中《穿過寒冬擁抱你》、《反貪風暴5:最終章》屬於預期強檔影片,肯定會對《愛情神話》票房產生沖擊。
專家點評:《愛情神話》在上海電影市場釋放大能量
趙建中:作家、電影評論家、翻譯家
臨近歲末,《愛情神話》這部豆瓣8.3分的神作給2021年的中國電影市場做了一個圓滿的收官。
《愛情神話》沒有憂國憂民的宏大敘事、沒有不可調和的大是大非、沒有咄咄逼人的的靈魂拷問、沒有劍拔弩張的矛盾沖突,也不試圖教導人們如何生活、如何做人,而是深入上海這座城市的肌理,誠實、真切、細膩、幾乎是原生態地描摹幾個上海男女的日常生活,同時展現出上海獨特的文化底色,讓觀眾觀影後會心一笑,若有所思,餘味悠長,可以說,該片較之以往的城市生活題材的影片是一種顛覆與創新。在電影觀賞中,觀眾需要有暴風驟雨般的沖擊,也需要有和風細雨般的撫慰,《愛情神話》就屬於後者。該片給觀眾帶來的最大審美愉悅是濃郁的海派風情。這既體現在描寫上海的典型環境與典型人物上,也體現在滬語方言上。該片故事發生在上海西區一個市井氣與小資格調交織的街角,其中的人物有點小幽默、小秘密、小確幸、小情調,帶有開放、包容的海派文化的鮮明烙印。另外,影片採用滬語對白,惟妙惟肖地傳達出上海人特有的價值理念與心理狀態。
正是因為該片在電影形態上的獨特性,使影片成為近年來電影市場最令人驚嘆的奇觀。截至本月28日,該片全國總票房已經躍升至8000萬,從目前數據來看,今天早上很快破億元大關,而上海地區票房佔到26%,這就意味著《愛情神話》在僅上海一城的電影市場中最大程度釋放出了能量。
截至12月30日上午9點16分,《愛情神話》上海地區總票房已經突破2600萬
但從發行的維度來看,該片僅限於在上海地區取得轟動效應仍有遺憾,如發行普通話版本,或者只在上海發行滬語版,而在全國其他地區發行普通話版,這樣或許就可以保障該片在全國范圍內獲得良好口碑,甚至有票房翻倍的可能。粵語電影在發行上往往有兩個版本,即國語版跟粵語版,這是有道理的。
截至12月30日上午9點,《愛情神話》全國票房情況
各位上海的讀者朋友,對於這部全城熱議的電影《愛情神話》,儂會搭去看伐?
原本被寄予厚望的徐崢新片《愛情神話》在上映的前幾天,票房表現的並不好。
雖然排片率不低,但上座率遠不如《誤殺2》《雄獅少年》,三天票房才6500萬,也讓徐崢這塊金字招牌打了折扣。
尤其是上映第二天,當日,《誤殺2》單日票房再度破億,但《愛情神話》當日只有2600多萬的票房,雙方單日票房的差距竟然高達7000多萬。
不過,從周一開始,《愛情神話》開始縮小了這種差距。
周三,也是《愛情神話》上映的第六天,影片上座率達到了4.5%,碾壓《誤殺2》的2.8%。單日票房接近1200萬,也只比《誤殺2》少了800來萬。
單日票房的差距從7000多萬,縮小至800來萬,而且僅僅只用了幾天時間,不得不說,《愛情神話》的後勁還是相當不錯的。
當然,這最主要的原因還是要歸因於《愛情神話》的高口碑。
《愛情神話》豆瓣評分8.3,而《誤殺》的豆瓣評分不及格,只有5.9。
二者的口碑差距還是比較懸殊的。
上周六日兩天,《雄獅少年》無論上座率還是單日票房都超過了《愛情神話》。但進入工作日,《雄獅少年》疲態盡顯,上座率和單日票房均被《愛情神話》超過。
以周三為例,《愛情神話》的單日票房幾乎達到了《雄獅少年》的三倍多,這個差距也是挺懸殊的。
本周四,《愛情神話》票房就將破億。
但留給《愛情神話》的時間不多了,因為從本周末開始,多部新片將上映。
比如賈玲黃渤朱一龍主演的《穿過寒冬擁抱你》,再比如古天樂主演的《反貪風暴5》,以及關曉彤楊玏主演的愛情片,都是來勢洶洶。
總的來說,這個跨年檔期,新片的競爭還是比較大的。這樣一來,留給《誤殺2》《雄獅少年》《愛情神話》的時間都不是很多了。《誤殺2》能否順利突破10億,《雄獅少年》《愛情神話》能否獲得更高的票房,都要看《穿過寒冬擁抱你》《反貪風暴5》的具體表現了。
『叄』 《上海堡壘》在豆瓣上的口碑如何
妥妥的,爛片。
由鹿晗、舒淇領銜主演,石涼、高以翔、王宮良、王森、孫嘉靈共同出演的 《上海堡壘》,於8月9日正式上映了。電影根據江南同名小說改編,由滕華濤執導,講述了外星世界文明侵襲地球時,主演們於末世中守護人類希望的故事。
《上海堡壘》也算是延續了爛片的傳統,徹徹底底地被釘在了中國電影的恥辱柱上,上映十餘天,票房始終不及兩億,口碑票房雙撲街,這次上海堡壘可謂賠慘了。
『肆』 豆瓣8.8電影《房間》,你知道有什麼現實意義
《房間》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UXF5lhhvFwFG2vLfYUZf3A
《房間》是由蘭納德·阿伯拉罕森執導,布麗·拉爾森、雅各布·特瑞佈雷、威廉姆·H·梅西等主演的劇情片。該片於2016年1月15日在愛爾蘭上映。該片改編自愛瑪·多諾霍的同名原著小說,講述了一個女孩被鄰居所騙,之後被囚禁在一個狹小的房間里長達七年之久的故事。
『伍』 明星齊誇,豆瓣群嘲,包貝爾的電影生意為何還能繼續
「著名」的華語電影「大導演」包貝爾攜新片《陽光姐妹淘》來襲。首映會上,各路明星齊聚,給他加油打氣。
總歸,這便是娛樂圈的亂象:影視圈的人拍戲不是為了觀眾,投資方也不是為了從這項目中獲取直接收益,既然這樣,包貝爾這樣的爛片代表,便是最好的工具人。不然,假如你找那些大導演或者有想法的導演,這預算和劇組欠好操控。
華娛圈,和大眾無關,假如不加以辦理,這會成為一個獨特的利益集團,而且是寄生在其他實力基礎上的集團。
『陸』 督導組進駐豆瓣:存在嚴重網路亂象
督導組進駐豆瓣:存在嚴重網路亂象
督導組進駐豆瓣:存在嚴重網路亂象,豆瓣原本只是一個電影打分平台,可為了提高用戶粘性,就推出了小組功能。這點無可厚非,問題只在於豆瓣沒能做好管理。督導組進駐豆瓣:存在嚴重網路亂象。
在國內互聯網中,豆瓣是一個特別的存在,它的評分已成為影視作品評價的重要參考,會影響很多人追劇、買票的選擇。同時,它的社區氛圍也較為濃厚,有較為固定的用戶群體。
這樣一家帶有「文藝小清新」風格的網站,卻屢次被罰款、約談。
就在3月15日下午,國家網信辦通報稱,針對當前豆瓣網存在的嚴重網路亂象,3月15日,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指導北京市互聯網信息辦公室派出工作督導組,進駐豆瓣網督促整改。
豆瓣上一次被國家網信辦通報是在2021年12月1日。
當時,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負責人約談豆瓣網主要負責人、總編輯,針對近期豆瓣網及其賬號屢次出現法律、法規禁止發布或者傳輸的信息,情節嚴重,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等法律法規,責令其立即整改,嚴肅處理相關責任人。北京市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即對豆瓣網運營主體北京豆網科技有限公司依法予以共計150萬元罰款的行政處罰。
2021年1月至11月,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指導北京市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對豆瓣網實施20次處置處罰,多次予以頂格50萬元罰款,共累計罰款900萬元。
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負責人強調,網站平台應當切實履行主體責任,健全信息發布審核、公共信息巡查、應急處置等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加強對其用戶發布信息的管理,不得為違法違規信息提供傳播平台。
除了被罰之外,豆瓣因超范圍收集用戶信息,在去年12月9日被工信部下架。隨後,「豆瓣下架」的話題直接沖上新浪微博熱搜。
豆瓣於2005年上線,是很多文藝青年的聚集地。目前,豆瓣網有電影、讀書、同城、音樂和小組等板塊,其中豆瓣電影在市場的認可度較高,也是用戶使用最多的版塊之一。豆瓣小組也吸引了一大批年輕人駐扎。截至2019年年底,豆瓣的注冊用戶超2億,月活躍用戶超4億。
與豆瓣幾乎同期的B站、知乎等均已上市,「豆瓣為何不上市?」是行業內經久不息的話題。
啟信寶信息顯示,豆瓣網經歷了5輪融資,投資方包括策源創投、摯信資本、紅杉中國、BAI貝塔斯曼亞洲投資基金、騰訊音樂等。在豆瓣上線第二年,就獲得了策源創投的投資,最新一輪融資發生在2020年7月。
有網友爆料稱,豆瓣將從今日下午起關閉陸續關閉小組功能。最近一段時間豆瓣已多次曝出問題,早前曾下架一次,但情況並沒有改變。日前豆瓣再次下架,平台也被相關部門約談、處罰,甚至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派人入駐豆瓣,督促其進行改進。
從來不看豆瓣,對於上面有什麼樣的極端言論也不清楚,但仔細想了一下,豆瓣是被封了,可那些發表極端言論的人沒有被封啊,他們可能會散落在互聯網的各個角落,繼續傳播那些言論。
目前國內人數較多的論壇有微博、貼吧、知乎等,微博有許多大牌明星入駐,是國內活躍人數最多的論壇,貼吧以男性居多,號稱「草根論壇」,知乎早前曾被認為是國內平均學歷、用戶素質最高的論壇,但現在充斥著各種廣告。
每個論壇都有極端人群,他們分布在不同的地方,貿然進入對方的「領土」,勢必會遭遇口誅筆伐。現在國內正在執行清朗行動,力求讓網上的不和諧言論小時,讓用戶能有更好的上網體驗。
豆瓣原本只是一個電影打分平台,可為了提高用戶粘性,就推出了小組功能。不只是豆瓣,許多App在往社交層面發展,這點無可厚非,問題只在於豆瓣沒能做好管理。
這點豆瓣可能就要向貼吧學學了,雖然貼吧也有各種各樣的魔怔人,但封號禁言絕不手軟,雖然這幾年人氣流失不少,卻始終是國內最大的草根論壇,遠非豆瓣、虎撲、NGA等能比。
從現在的情況來看,短期內豆瓣要回歸影視劇評分平台的本職。然而即便是影視評分,豆瓣也越來越不合格,可能是樹大招風,許多明星的水軍、黑粉湧入了豆瓣,給影視作品惡意打分。豆瓣也出現過包庇某些作品,給部分影視作品鎖分的情況。
對於豆瓣來說,這次網路信息辦公室入駐是個好事,可以讓這家正在向深淵的.企業懸崖勒馬。經過此次事件,相信豆瓣會謹記教訓,杜絕傳播不和諧的聲音,致力於改善互聯網風氣。
據網信中國公眾號消息,針對當前豆瓣網存在的嚴重網路亂象,3月15日,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指導北京市互聯網信息辦公室派出工作督導組,進駐豆瓣網督促整改。
對此動作,豆瓣方面並未作出任何回應。3月15日,記者搜索發現,安卓、華為等手機應用商店裡,豆瓣App已被下架;蘋果App Store中仍可正常下載。
豆瓣以書影音起家,2005年提供公開注冊功能。移動互聯時代,豆瓣小組活躍度突出,評分、社交成為該平台的兩個重要抓手。
但在過去一年中,因管理不到位,豆瓣頻繁受到關注。2021年6月15日,「清朗·『飯圈』亂象整治」專項行動開展,豆瓣隨即開展整治「飯圈」亂象的專項工作。同年9月底,豆瓣社區流量擔當「豆瓣鵝組」被停用整改,時間長達2個月,該小組目前擁有68萬用戶。
「以前,豆瓣對小組發言干預較少,在一些社會熱點話題討論中,部分用戶為吸引關注會選擇離奇的標題,甚至不惜編造謊言博取流量,導致假新聞不斷。」一位豆瓣資深用戶告訴記者,過去一年,豆瓣關停了多個涉及極端話題的討論小組,比如「父母皆禍害組」「可以幫我蓋下被子」等,「目前豆瓣鵝組所有帖子無法收藏、轉發和分享。」
2021年12月1日,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負責人曾約談豆瓣網主要負責人、總編輯,稱「近期豆瓣網及其賬號屢次出現法律、法規禁止發布或者傳輸的信息,情節嚴重」,責令其立即整改,嚴肅處理相關責任人。
據悉,2021年1月份至11月份期間,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指導北京市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對豆瓣網實施20次處置處罰,多次予以頂格50萬元罰款,累計罰款900萬元。
「豆瓣最大的問題就是『佛系』,對於內容沒有進行嚴格審核和積極引導,這種基因不僅體現在內容層面,同樣體現在商業模式上,豆瓣錯過了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很多風口,比如游戲點評,豆瓣在書影音的基礎上將定位局限在文化交流平台,不屑於游戲產品,導致TapTap後來者居上。」一位專注於TMT的券商分析師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事實上,不少垂直賽道的頭部產品都脫身於豆瓣,比如下廚房App。
上述分析師認為,如果豆瓣層面不出台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一直採用弱干預的管理模式,豆瓣小組整改封禁或將成為常態。但如果管理方式突然激進,也很容易傷害用戶活躍度,這個度不好把握。尤其是對豆瓣而言,商業模式較為單一,現在是時候考慮未來的生存之路了。
在收入模式方面,上海財經大學電子商務研究所執行所長崔麗麗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除廣告外,豆瓣應該圍繞年輕人對於文化、文藝的興趣點和愛好點,適當推出一些商業化的深度研究報告,或圍繞興趣方向搭建社交產品和服務,拓展盈利渠道。
『柒』 對於影視劇的豆瓣評分你是怎麼看的
我從來都是先看電影,之後再去看影評。
通過我長期看豆瓣評分,我發現以下一個特點:
新上市的國產電影,評分往往不靠譜。
因為新上市的電影,往往發行方會雇很多水軍來炒作票房的,豆瓣無疑是國內最大的目標之一。所以,我看很多國產片剛上市的時候,這時的豆瓣的評分根本不能看,各種極力吹捧,然後套路你去電影院,觀後就會感覺身體被掏空。之後豆瓣上的評分很快就開始下降,經常會在一周內,從8分降到4分。這應該是水軍刷出來的。但電影上映一段時間後,這個分數就比較靠譜了。
這就是我的經驗,你們怎麼看。
我認為某瓣評分對影視劇有一定影響,但並非絕對影響。
某瓣評分:最大爭議在於,大家懷疑由於評分機制不合理、受到水軍影響等原因,豆瓣評分很容易高估或者低估了一部電影,不能真正反映群眾的觀影評價。
那我講一個事吧,我在某天無意間刷視頻的時候,看到了一個視頻。是關於王晶導演的一個采訪,主持人讓王晶導演評論下電影市場,他就說,現在的電影只要是找小鮮肉的電影基本很差,因為大部分片酬給了所謂的明星,導致電影成本上升,後果是電影做出來的效果就很差。
1.那麼為什麼一般影視劇都會邀請小鮮肉哪?
2.大家為什麼會質疑某瓣?
你可以自由發表有關書籍、電影、音樂的評論。可以搜索別人的推薦,所有的內容、分類、篩選、排序都由用戶產生和決定,甚至在某瓣主頁出現的內容上也取決於你的選擇。 這些官方的解釋,大家也知道某瓣是什麼樣的一個網站了吧。那麼我們繼續,我們都知道蘋果手機很好,但是你不能保證你的用戶就一定好啊,同理也可以推出豆瓣評分很好,但是你不能決定用戶就一定很好是不是?有些人又會說,某瓣的用戶都是大學生什麼什麼的,但你也要清楚用戶人太多,管理又是一個問題,自身而言,豆瓣封掉太多水軍,那麼公司少了收入,這樣不好吧。那總結一點吧,某瓣數據有一定作用,但不保證絕對。
最後在總結下,一個好的影視劇有很多方面要看,導演,宣傳,演員,劇本等等。(某瓣大家應該懂什麼意思)
豆瓣的創立原就是為了提供關於書籍、電影、音樂等作品的信息,而且一切的評論都由用戶自發自主的發出,反映了大眾對這些書影音的真實看法。相對來說豆瓣的評分還是具有較高的可靠性,值得參考的。
近年來,豆瓣因為個別影響力較大的小組而被逐漸妖魔化,有人提出豆瓣的影視評分是靠水軍刷上去的,質疑豆瓣的評分機制。但是綜合來說豆瓣依然是國內較為權威,具有參考性的書影音評價平台之一。
當然,豆瓣的評分也存在一些「潛規則」,豆瓣的用戶都偏愛一些冷門的、小眾的文藝電影,對於這類電影的評分基本偏高。而對於大火的一些電影卻相對嚴格,對於這類電影的評分基本偏低。無論是偏高或偏低差不多都是在基準線上的,到底電影怎麼樣還是要看觀眾自己對電影的感受。
相對來說,比較權威,但也有黑色地帶,一部影片的好壞,要自己親身看過才知道,別人雲亦雲
我一般不看豆瓣評分,劇情喜好因人而異,類型決定觀眾,比如我不愛看愛情片不代表愛情片不好看。
豆瓣那叫小清新的集散地兒,除了美劇和英劇還算上得了他們法眼以外,大路貨啥的都沒意思了。再說批判能出位。何樂而不為呢。
對於影視劇的豆瓣分,個人的觀點如下:
在豆瓣上看電影的評分,就像問別人一個人長得好不好看:評分高的人五官肯定標志,但你也可能不喜歡;評分不高甚至有點低的,也會有亮點所在,可能恰巧你就喜歡那個亮點。
比如2019年初的《知否》、年中的《親愛的,熱愛的》、《小歡喜》、《長安十二時辰》,年末的《鶴唳華亭》、《慶余年》,引起較高熱度的國產劇還挺不少的,但是豆瓣評分到9分的,卻沒有。
又比如你剛剛看完一部電影,覺得回味無窮,相當精彩,滿分五顆星忍不住想給六顆,結果跑到豆瓣一看,且不說只有六點幾分,那些千字長評更是把電影貶得一無是處。這時候你開始懷疑自己了:這個演員好像真的演技一般、電影表達的意思好像是少了點兒、我還不夠高端,總是很容易就覺得這個或是那個電影都還不錯,以後評分還得吝嗇一點兒……甚至你會把剛剛給的五星好評悄悄換成三顆星,還自己告訴自己,除了豆瓣top250,哪來那麼多五星電影,以後給分得嚴厲點兒!
又可能你看到豆瓣有個評分特別高的電影,你慕名而至,卻失望而歸,發現並沒有那麼好看,自己並沒能跟電影產生共鳴。你看了看那些「影評家」的長評,發現他們對影片的分析已經上升到了拍攝手法的角度,對劇本的欣賞已經上升到了藝術鑒賞的級別,甚至演員在哪個片段連續皺了幾次眉頭,都被拿出來誇獎一番,說是到了非拿影帝不可的境界。這時候你才「恍然大悟」,不是電影不好,而是我還沒有達到影評家這種職業水平,我看電影看個樂呵,人家看電影可是拿著筆拿著紙,邊看邊分析啊!
因此豆瓣評分作為一個參考,雖然有它的價值,可不要讓它左右了你對電影的主觀思考和觀影之後自己的見解。也許你對一部電影產生的共鳴和你自身獨有的生活閱歷有關,那麼那些自以為是的「影評家」的千字長評大可不必在意。
而且永遠不用去在意到底有沒有看懂一部電影,因為電影本身並不是讓觀眾去懂它,也並非所有的導演都想過去拍一部讓所有人都能懂的電影。
只有自己喜歡的才是最好的,要明白你看的是電影,不是在做閱讀理解。
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豆瓣評分現在越來越成為粉絲控評的一個地方,我越覺得影片要自己去看才能自己評判是不是好看。無論是甜寵還是燒腦的電影,我相信總會有一個點是戳中觀眾的心。我不想成為人雲亦雲的一員,所以每次我去電影院的時候,絕對不去看豆瓣評分。前期看評分,你就會有一個先入為主的想法,看的時候就可能很片面的感知到影片表面的東西。經常思考思考,大腦才不會生銹吧
你好,這個問題有點意思。
每部影視作品出來後就會受到議論,有的喜歡,有的不喜歡。每個評分平台的分值,只能說明它在這個平台的受眾眼裡是否優秀。
豆瓣評分只是豆瓣的受眾評出來的,不能代表全部人,因為並不是所有的觀影者都會去豆瓣做評分,只能說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再加上還有水軍的參與這個評分就很容易出現高估和低估的情況。
其實視頻網站也都自己有評分機制,你會發現同一個作品在不同的平台分值是有些許差距的,比如愛奇藝和騰訊視頻自己優酷和豆瓣做比較。
舉個例子:《師父》這部電影在豆瓣和優酷上的評分雖然都是8分以上的高分,但是差距接近一個檔次。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平台的受眾有一定的區別。
所以,豆瓣評分可以大致看出一部分觀影者對這個作品的看法,但不能代表全部,是好是壞還需要自己去判斷。謝謝
剛好我最近在整理我看過的電影,發表自己的一些觀點。
5分以下並不是全不能看,《長城》就是最好的例子,以前沒有看《長城》時,只是在豆瓣看了一些點評啥的,以為真的像豆瓣上面說的一樣是『傳奇爛片』,大概在上個月,我把《長城》看完了。
說好的『傳奇爛片』呢?,說好的『張藝謀已死』呢?為什麼我覺得還挺好看的?——不行,我是一個高質量豆瓣用戶,不能被這種電影帶偏........
最後還是打了五星,不是說這部電影值五星,我這五星是為黑電影打的,真心覺得不值,類似的還有被黑死的《擺渡人》。這兩部電影,我摸著良心這兩部電影上5分絕對沒有問題。但好像是輿論搞臭了這兩部電影,類似的電影還有一些,就不一一說了。
關於豆瓣高分電影和低分電影區別就是,這部電影有沒有解讀性。豆瓣人有個毛病,就是喜歡解讀電影,就算本來毫無意義的電影都給你說的出大道理,當然也有可能是觀點不同。
高分電影中有沒有過譽電影? 有!當然有,而且不少。最最最最水的,我認為是《大話西遊》系列和《瘋狂動物城》都排進了前20。《大話西遊》兩部,靠的是情懷打動人,然後你就不知不覺被帶偏打高分了。而《瘋狂動物城》靠啥,能得9.2分?cp兔子和狐狸?萌萌的樹懶?我真不明白。
不得不說豆瓣用戶素質降低了不少,噴子隨處可見,讓人懷疑豆瓣真的還可信嗎?還有豆瓣評分大部分都是被媒體牽著跑的,上面我舉例的就是最好的證明。讓我感覺豆瓣評分都不是真正按自己的想法去評的,比如你看了電影,心裡想著要打五星或四星,但看到評分只有45分,你會怎麼想?折個中吧!打三星,不要不承認,我以前也是這樣打分的。IMDB對豆瓣評分也有影響,尤其是前250。
都說豆瓣崇洋媚外,的卻是的,有那麼一點,當是仔細想想也理所當然,《自殺小隊》我認為比較差,但在豆瓣上也有5分以上,為什麼?——因為他們有最好的特效,最好的化妝,還有一群演技不差的演員,哪怕是劇情在差,有特效看,有美女看,也不至於打太低。但反觀中國電影,要啥沒啥,還不以為然,醒醒吧!不知道大家發現沒有,中國評分較高的電影,一般都是劇情片,或者是藝術性很高的電影,沒有大製作,為什麼?——因為有些人知道,中國能拼的就是文化,劇本,藝術。特效跟國外比真的不止差一星半點。為什麼說豆瓣喜歡國外電影,因為中國爛片是真的爛,國外爛片至少有特效過眼癮。
寫了這么多,思緒也挺亂的!大部分都是我自己個人的見解,不喜勿噴。感覺大家能耐心看完,有什麼問題可以評論出來。
『捌』 豆瓣8.8電影《房間》,你知道有什麼現實意義
《房間》這部電影想表達的現實意義很多,我們主要就從下面三個方面來分析:母愛的偉大、人性的黑暗與脆弱、社會輿論對人的傷害。
這段不堪回首的往事對於母子兩人來說是最想擺脫和遺忘的,卻被媒體一次又一次地撕開他們的傷疤揭露給世人。這不禁讓人聯想到現在因為社會輿論而頻發的「網路暴力」,雖然一方面來說,正義能夠得以伸張,但是許多人卻因此受到傷害。電影中的喬伊與傑克就是「二次傷害」的承受者。
『玖』 豆瓣9.6高分紀錄片《人生七年》,給你總結了3點啟示,必看!
英國的有一檔紀錄片叫《人生七年》,導演挑選了十四個來自英國不同階層的七歲小孩子,有的來自孤兒院,有的來自農民家庭,有的是工人家庭,有的是上流精英階層。
從七歲、十四歲、二十一歲一直到六十三歲,對他們進行每隔七年的一個采訪,來討論他們當下的現狀,感受或者是想法,以及對未來的規劃。
看完這部電影就好像講述了一個人現實中的一生。而我們大家都是他們中的一個。這些來自不同階層的孩子,不約而同地經歷著上學、找工作、結婚生子等事情。
但是相同的是,他們中的絕大部分人都生活在自己的階層里,只有一個農場主的兒子尼克,打破了階層固化,躋身於上流社會。
那麼這部影片給我們帶來哪些思考呢?
有人住高樓,有人在深溝,有人光萬丈,有人一身銹。
為什麼有生來做窮人,吃不飽穿不暖暖;有人卻生在金窩,吃穿不愁還有一堆人伺候著?
為什麼有人聰明伶俐,有人卻天生愚笨?
為什麼有人天生身體健全,容貌秀麗;有人生來殘缺,形容醜陋?
人與人終究不同,而這冥冥中也成了不同階級的區分。
但是我們終究要想辦法讓自己活著,過完這一生。
我們的出身決定了我們的階層,身邊接觸的人和事物,也同時限制了我們的眼界和意識。
從紀錄片中7歲的孩子就能看出來:當問他們平時的生活,下層社會的小孩有的逃課、打架,去哪裡玩耍。而上層社會的孩子,津津有味地說道他們愛看的報刊,參加的有趣的課外活動等等。
在讓他們對自己的未來做一個規劃的時候,上層階級的孩子,邏輯清晰地對自己要讀的什麼中學、和大學以及要學的專業都如此地清晰;而下層階級的孩子,一臉茫然的問道什麼是大學?
而這就是最明顯地表現:不同階級的人對自身周圍環境的眼界和意識是固定的。這也是大環境下階級固化的結果。
有人是態度決定人生。悲傷會使人低沉,歡樂會讓人奮進。
不同態度對待人生,結果也不一樣。
來自中產家庭的托尼,小時候特別調皮,不喜歡讀書,他夢想著當一個賽馬騎師。於是他在馬場當學徒,他為此感到很開心,也很努力,可是上天似乎沒有眷顧他,幾年後,成為騎師的夢想破滅了。
但是他並沒有感到沮喪,而是轉而決定要去學開計程車。
影片再一次采訪他的時候,采訪人員問他:對於沒有成為騎師的夢想是否會感到遺憾?
他會心地笑道:「盡管沒有做出成就,卻不會感到遺憾,有些事做了總比沒有做的好。」
他很開心的說道自己當下的生活情況。平時開出租開累了,還喜歡來賽狗場看賽狗,賺賺外快。
托尼雖然家庭條件不是很好,但是他天生是個樂天派,他享受著計程車的生活,樂於與不同的人交流,晚年的他還在和西班牙買了房,經常帶孩子去海邊度假。
而與他同一階層的男孩尼爾人生就過的很坎坷。
影片中7歲尼爾可愛地談到自己未來的規劃,14歲的時候感覺開始有了憂愁,到後來他沒能上自己計劃的牛津大學。在阿拉伯丁大學一年後退學,之後更是四處漂泊靠著領救濟金生活,一直處於彷徨的狀態。
從小就讀於私立學校的尼爾,過的很開心,但是人生的轉折發生在他14、15歲的時候,父母離婚了。在影片中他自己也談到了父母對他的婚姻影響很大,讓他覺得生活很消極,認定自己以後不會結婚,害怕重復父母的道路。
家庭的變故會影響一個人,但是很多的情緒是可以自我調節的。持悲觀態度的尼爾一直沒有走出父母失敗婚姻中的陰影。
這幾乎影響了他的一生,隨著歲月的流逝,他才慢慢地走出來。
盡管我們會遇到很多糟糕的事情,但是不要讓壞的情緒一直影響我們,因為悲觀的態度會讓生活變得消極。
記錄片中上流階層被稱為」富家三公子「的約翰、安德魯、查爾斯。
他們從小就有對自己的未來做目標和規劃的習慣,所以他們通過自己的努力一步一步實現自己的目標和規劃。而他們的子女也依然是按照他們的要求,接受一流的大學教育,人生過得輕松有規劃。
被稱為「彼得大帝」的俄羅斯總統普京早在中學的時候,就夢想著能夠稱為特工。
他思考如何才能稱為特工,當時的特工都在克格勃工作,於是有一次他隻身一人跑到克格勃那邊問工作人員,怎麼樣才能來這里工作。工作人員告訴他,這邊只招收列寧格勒大學的大學生,起碼普京要考上列寧格勒大學才有機會。
而當時列寧格勒大學只招收理科的中學生,普京讀的中學不注重化學教學,於是他中學轉到注重理科教學的學校。他對自己的未來有明確的目標和規劃,致使他一步一步實現了夢想。
不管在任何時候,設定目標與計劃,會讓我們朝著清晰的方向堅定的去努力,這樣會讓我們事半功倍。
人生有多少個七年呢,我想影片《人生七年》並不是讓我們僅僅讓我們看到了階層所給人帶來的影響,更多的是給我們帶來的思考。
我想影片的意義更多的在於,我們應該思考自己如何去度過這一生?
即使我們出身不好,但是我們滿懷積極的態度,有著明確的目標和計劃,怎怕理想不會被實現呢?
我們這短短的一生,會得到,終究也會失去,希望我們能夠活的堅毅且灑脫。
那麼你對於記錄片有什麼看法呢?歡迎留下你的評論。
『拾』 豆瓣9.6的高分紀錄片:對我來說,她是最棒的女朋友
「你越是認真生活,你的生活就會越美好。」
有這樣一對夫婦,他們加起來的年齡是一百七十七歲,真正是白頭偕老的恩愛夫妻。
他叫津端修一,九十歲,是一位非常優秀的建築師。妻子叫英子,八十七歲。
他們住在自己搭建的房子里,已經有四十多年了,院子里種了70種蔬菜,50種水果,還有高大的樹木。
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彷彿在他們這里慢了下來,生生不息。 「風吹落枯葉,枯葉滋養土壤,肥沃土壤幫助果實,緩慢而堅定地生長。」
豆瓣9.6分,近三萬人打出了滿分,這便是日本導演伏原健之拍攝,由日本影後樹木希林擔任旁白的高分紀錄電影《人生果實》的開篇,通過鏡頭記錄了津端夫婦的感人日常。
當初導演親自拜訪多次後,終於以四封信打動津端夫婦同意協助拍攝電影,這才有了我們現在看到的高分記錄片。
夫婦兩人雖都是高齡老者,但身體硬朗,精神矍鑠。津端修一還可以騎自行車去附近的郵局寄信,而英子也能獨自一人耕作,做種類繁多的料理。
津端本身是一名建築師,他擅長做各種各樣的木工,外孫女花子從小到大的玩具都是他做的,包括漂亮復雜的木房子。
兩人把生活經營得很好,院子里的各種植物生長繁茂,一到掛果的季節就是讓人羨慕的時候。
津端做了很多顏色明亮的木牌,英子用木牌給各種植物都寫上了貼心的標注, 讓人印象最深的就是給鳥盆標注的「鳥盆,請自便」字樣,非常窩心的話語增添了幾分生活的樂趣。
這可以看出來是愛生活的人才有的獨有的情調。英子擅長烹飪和裁縫,她會做美味的蛋糕,布丁還有各種日常的食物。
英子說自己不會大聲說愛他,但是會做他喜歡的東西。比如各種關於土豆的食物,丈夫特別喜歡吃土豆,雖然自己聽到土豆就飽了,但總是會給丈夫另外准備一份土豆。
當年丈夫津端特別愛好遊艇,而家裡根本沒有足夠的錢去支持津端的愛好,英子就偷偷把自己所有的和服拿去典當行當了,拿換回的錢去給丈夫買遊艇。
他們在一起六十多年了,但是卻跟小夫妻相處沒什麼兩樣,雖有柴米油鹽醬醋茶,但是也有風花雪月詩酒畫。
院子里蓬勃生長的植物也讓這棟小屋增添了很多情調,很多具有歷史感的器具也陪了他們四十多年。
在接受采訪時,津端甜蜜地說道「對我來說,她是最棒的女朋友」。這該是一句多麼深情的告白,從九十歲的津端嘴裡說出。是的,他說的是女朋友,而不是老婆。眼裡滿是疼愛,也是一輩子的呵護。
英子是一家歷史悠久的清酒廠廠長的獨女,從小受到的教育就很傳統。家人教育她要相夫教子,保持微笑,努力工作。在這樣的教育下,難免有些拘泥。
而到結婚後自己才能暢所欲言,每次她想做點什麼的時候,津端就會鼓勵她去做:「當然可以」「聽起來很棒」。所以她依照自己的脾氣生活,對自己想做的事情毫不猶豫。
津端總是告訴她要緩慢而堅定地做自己能做的事情。而且英子也發現一旦她那樣做了,她就開始看到很多事情。
這誠然是因為津端對英子的鼓勵和幫助,他愛英子,而且也懂她。他們是互補的性格,也是在這樣的互相扶持下相伴到老。
英子每個月要去離家有些距離的地方去領每個月的養老補助,步行五分鍾之後,再坐公交車十分鍾,最後火車三十分鍾的路程。
每次領完錢後,她都會去購物,主要買一些新鮮的食材,家裡沒有種的作物和一些愛吃的魚類。
她喜歡從熟人那裡買東西,店主說英子在自己家店買了四十年的菜,從自己媽媽那輩就常來光顧。而每次買完菜回去,店家還能收到津端寄來的感謝卡片。
這就是津端夫婦平淡而又讓人羨慕的生活,一日,兩人,三餐,四季。英子每次在果實豐收的季節就會給外孫女寄去種類豐富的食材,每件都是她親自包裝的。
她經常勸外孫女少去外面吃飯,英子笑著說道「她現在喜歡外出就餐,但是等她到四五十歲,她就會想念外婆做的食物。」
在歷經半個世紀的時光,他們共同的家被呵護得很好,一處院子,一棟木屋,卻處處充滿了體貼和用心。看到津端夫婦有愛的晚年日常,網友紛紛表示,若能有這樣的生活,再也不害怕變老了。
兩人相伴到老,是彼此互相包容與呵護,愛他敬他,愛她懂她。 願好好生活,珍惜當下,適當地讓生活慢下來,品味人間煙火。如果喜歡這篇文章,歡迎分享評論轉發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