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資訊 > 淘金記電影觀後感500

淘金記電影觀後感500

發布時間:2023-02-06 10:59:54

Ⅰ 淘金記觀後感

在我剛開始正兒八經地看電影的那當兒,要是誰跟我說什麼「詩意的默片」、「再難重現的黑白片時代」,我就跟誰急。

當然我並非技術萬能論者,我不會傻到認為《無極》要比《霸王別姬》要好,但是當時的我認為,技術的進步畢竟給電影藝術本身帶來了革新,使電影的表現方式更為豐富,效果也更為精彩。要不然幹嘛現在重新發行的默片都要配樂配音呢?甚至要給膠片著色將其變成彩色片呢?

後來我才漸漸認識到,所謂的「進步」絕不是什麼客觀描述,而是主觀評價。「變化」一詞才是客觀的:有聲電影、彩色電影、3D電影等等新電影形式,都不過是電影技術的變化,而並不必然是進步。

技術的積累與豐富,並不必然帶來藝術表現的「進步」,甚至「進步」一事,本身就是見仁見智的,個人喜好不同,對於不同的電影自然就會有不同的評價,放在時間軸線上,也就有了進步還是退步的判斷。

卓別林與艾森斯坦們不會比當時的電影商們更為愚蠢,也不會比現在的我們更不懂欣賞電影。他們同樣看到了有聲電影的前景,不僅是商業前景,還有藝術前景。

他們知道加入了聲音,不僅可以使影院節省雇請樂隊的費用,同時確實能夠豐富電影的元素。但他們怕的正是這種豐富。

他們怕的是在元素豐富了之後,導演對於某一元素的關注會降低,同時元素的引入會破壞默片的簡潔明快。

初期的有聲電影印證了他們的前一點擔憂,如《爵士樂手》等電影,由於僅憑「有聲」的噱頭就能使影院飽滿,於是電影本身精彩與否也就變得無關緊要了。

但是隨著有聲電影的普及,當僅憑「有聲」已不足以吸引觀眾之時,電影的製作者自然會著力於電影質量,並逐步實現影音的協調,真正發揮有聲電影的優勢,也便使得有聲電影的藝術含量日益上升。

鑒之今日,其實3D電影的發展同樣如是。現在市場上許多爛片但求以3D一名吸引觀眾,能起到一時之效,卻絕難長久行之。

熱潮退去,觀眾變聰明之後,3D電影還是需要落力於其價值本身。到那個時候,3D電影如臨其境的優勢,才能普遍地和電影的表現結合起來,才會真的出現所謂的3D電影時代。

而真正優秀的導演,自然會要求電影中的每個環節每個元素都盡善盡美,而不會忽視某一元素,反而多元素的融匯會達成默片所難以實現的表達效果。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卓別林們似乎是過慮了。

但卓別林們的另一個擔憂卻成為了現實。電影元素豐富了,默片時代也就告終了,默片中獨特的美也隨之告終了。

默片之美,就在於其簡潔明快,導演所有的意圖,都要通過畫面以及畫面之間的組合呈現。在同一個畫面當中,會赤裸裸地、毫不隱諱地將僅有的幾個元素顯露無遺。

遠景是在舞廳二樓歡飲的人們,中景是在舞池中擁抱旋轉的男女,前景,則是在喧囂之外,一個人獨孤寂寥的Little Fellow,沒有聲音,沒有色彩,仿如一張簡單而凌厲的黑白攝影,又確確實實像那些我曾十分厭惡的說法:像是一首詩:喧囂的舞廳/擁抱著歡愉/我在其外。

沒有聲音,沒有色彩,也無需聲音,無需色彩。一旦聲音與色彩引入,就會危及到這樣簡潔的畫面,這樣明快的表達,和在白描畫上填上空白,加上色彩一樣,實在是大煞風景之事。從這個意義上,聲音、色彩的引入,卻是在破壞著圖像的純粹。

當圖像無需擔負起所有的表達時,圖像語言所本來所應具有的力度能夠剩下多少也便堪憂了。

Ⅱ 淘金記觀後感

認真看完一部作品以後,這次觀看讓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觀後感吧。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淘金記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淘金記觀後感 篇1

「天真的淘金人群將希望和夢想寄託在北國的阿拉斯加,數以千計的淘金人從世界各地冒著寒冷,飢餓,風雪的危險,踏進了陌生不可知的土地,齊魯克德嶺——最艱險的地方,很多人在這座峻嶺中沒命了,或是疲累而脫隊了,只有勇敢的人在前頭繼續前進」這是《淘金記》影片開篇的一幕字幕,交代了影片的故事背景:社會上掀起一股尋找金礦的熱潮,每個人都認為找到金礦,就找到了致富的出路,紛紛登上漫山大雪的雪峰,踏上淘金之路。而影片特別講述的是其中的一個名叫查理的流浪漢發財致富的偶然經歷,但其中的坎坷實在叫人辛酸。

影片的灰色幽默蘊含在每個故事情節中,查理的出場就極為幽默,他也是淘金人群中的一員,可是他卻獨自行動,顯得特立獨行。他在懸崖上輕松地拄著拐杖往前走,而隨著他走進畫面的還有一頭大黑熊,而查理對此卻渾然不知。扭曲、誇張的開篇在給觀眾帶來強烈幽默感的同時也暗示了尋找金礦之途的艱險。

雖是默片,但絲毫不影響觀者的觀賞行為,黑與白構建的畫面有一種沉重的時代滄桑感,同時黑白的交錯為這部劇的喜劇色彩加分,強烈增強了喜劇的灰色幽默成分,黑白的藝術效果也沖擊了人的視覺沖擊力。

在有聲電視的環境下成長的我們更傾向於觀看聲畫結合的影片,影片的聲音因素成為我們理解影片不可或缺的觀賞因素之一,試想一下如今的電視若全部都只是靠行為藝術去表達,還有多少人能看得懂呢?而反過來思考,在那個默片時代,影片藝術完全是藉助演員的演藝去發揮與表達,這是相當精湛的一門藝術和一項難度相當大的挑戰。但是卓別林做到了,他的每一個動作,每一種表情,都恰到好處地完成了藝術的詮釋。

比如影片中卓別林飾演的查理吃皮鞋的鏡頭:在暴風雪持續不斷的環境下,查理、拉遜、吉姆三人一直處在飢餓當中,查理甚至飢餓到了吃蠟燭以填飽肚子的程度,他偷偷拿掉油燈上的蠟燭,彷彿那是一道可口的美味,可見人體的飢餓感已經到了極限的程度。而隨後查理慢條斯理地在燒著熱水的鍋里搗鼓著什麼東西,但仔細一看,你會發現那是他腳上的皮鞋,飢餓感強烈地折磨著他和吉姆,被逼無奈只能做出如此抉擇。隔著黑白的屏幕似乎都能聞到皮鞋的臭味,讓觀者無法忍受,而對他們來說,這卻是一道充飢的午餐,這樣誇張的情節一方面沖擊著人們的視覺,另一方面又讓觀者對他們產生無比同情。當查理夾起那散發著熱氣的皮鞋,觀者正常的世界觀開始崩塌,而查理在咬下第一口皮鞋時,眼睛亮了一下以表示對皮鞋味道的稱贊,原本還有所排斥有所嫌棄的吉姆最後面對難以忍受的飢餓感時也只能去嘗試皮鞋的味道。畫面中的兩個人卻開始津津有味地吃起皮鞋來,查理甚至把鞋帶想像成面條,而從他們的表情中,沒有絲毫的痛苦與難以忍受,反而更多的是對皮鞋味道的滿足,大概是飢餓感已經麻木了這兩個飢餓的人的心,這個情節把人在絕境中強大的內心以及求生的慾望表現得淋漓盡致。

而在幽默的情節背後,暗藏著對黑暗社會現實嘲諷的主題。在影片中,外出尋找食物的拉生發現了金礦卻遲遲未歸,無視同伴的困境,而依舊在小木屋等待救援的兩個人已經餓到了極限,這時,查理繼續指了指他的另一隻鞋子,尋礦人吉姆連忙擺手,抓著腦袋想擠出一些主意,而慢慢地,吉姆餓得出現了幻覺,開始神志不清,他竟然連續兩次將查理看成了一隻龐大的公雞,他兩眼發光,而等他開始醒悟時他便覺得十分內疚,而到後來,飢餓的折磨已經讓他顧不得羞愧了,他甚至想把查理宰來吃,這折射了人丑惡的內心想法,同時也暗諷了社會上「人吃人」的生存競爭的丑惡現象。

再後來,吉姆和拉生相遇,他們為了金礦開始互相打鬥,最後拉生將吉姆敲暈,自己拉著金礦逃離,這里也藏著對人性的拷問,人們為了金錢可以互相殘殺,這也是社會的一大現實。而天意弄人,拉生後來卻遇到了生命的浩劫,他遇上雪崩,連同金礦一同摔下懸崖。

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但查理慘淡的人生歷程中依舊有一道美麗的風景。在蒙特卡羅舞廳之夜,查理遇到了一位美麗的女郎喬琪亞,她的出現為查理慘淡的人生增添了一絲亮麗色彩。但他窘迫,貧窮,一身破爛的裝扮,而女郎有著驚人的美貌,窈窕的身材,在外人看來,他和她之間無論如何都不可能擦出愛情的火花。然而查理十分自信,依舊對生活充滿了嚮往,似乎一切悲慘的遭遇都不能抹殺他那自信的笑容。也許是他的積極態度產生了效用,後來女郎竟然主動邀請他與他共舞,他心裡樂開了花,但表情依舊平淡如水。而這時又出現了戲劇般的情節,他的褲帶鬆了,跳舞時他不得不經常用手去扯褲子,或用手杖將褲子勾住,而最後見到桌面上的一條繩子便拿它用作腰帶,不料繩子的另一頭卻是綁著一條大狗,男女查理跳舞的時候總有大狗相伴,這又增強了畫面的趣味性,但幽默的背後卻藏著一個人生活背後的辛酸。

後來在一次偶然的重逢中,喬琪亞曾答應在除夕夜與查理共進晚餐,但是她卻沒能信守承諾,而那一頓晚餐是查理自己去給別人家鏟雪賺點生活費換來的,他精心地布置,小心翼翼地准備好餐具,但卻遲遲未能等到喬琪亞的到來,他甚至在等待的`過程中做了一個夢,夢到了與喬琪亞還有她的女伴一起共進晚餐的歡樂場景,然而現實卻是喬琪亞和別人在宴會里盡興,「熱鬧是他們的,而我什麼也沒有」是查理真實的心裡寫照。

直到後來和吉姆一起尋找金礦,查理的命運才出現一絲轉機。然而事情總沒有想像中那麼順利,在找到小木屋以後,他們又遇到一場大的暴風雪,一夜之間,他們的小木屋被暴風刮到了懸崖邊,然而木屋中的兩人都絲毫未察覺,這又是命運對他們的挑戰,而在千鈞一發之際,查理卻犧牲小我,他躺在地板上,讓吉姆踩在自己的肩上不斷往上爬,離出口越來越近,最後兩人終於在艱險的環境中逃離,他們也成功找到了金礦。

在影片最後,查理也和喬琪亞相遇,因為記者采訪的原因,查理換裝成一身落魄的打扮,而喬琪亞並沒有因為查理的窮迫而嫌棄他,反而為他掩護,讓查理感動的同時也讓我感慨,在如此冷漠,人人為了黃金而戰的年代,依然還是有最純真的情感的存在,它不摻雜任何名利,成為了一種奢侈品,查理從開始的落魄到最後贏得名利與愛情雙豐收,讓我緊揪著的心終於有了一絲寬慰,而並非每個淘金者都像他如此幸運,能躲過生命中的浩劫,在他背後依舊有千千萬萬的淘金者在淘金的路上。

淘金記觀後感 篇2

首先我自初中起就已經是卓別林的忠實影迷了,那五部電影中最喜歡的還是《淘金記》,雖然另外四部也都是很優秀的電影,但是我對卓別林最有激情,所以還是決定寫《淘金記》。首先我最早看到《淘金記》是在我讀初二的時候,也就是我成為卓別林影迷的那段時間。當時起到決定性作用的就是CCTV音樂頻道的」經典」欄目,當時這個欄目有一個專題叫做「卓別林電影音樂之旅」,是這個欄目讓我真正開始了解了卓別林的電影。然後一天晚上這個欄目終於放到《淘金記》了,由於節目時間有限,它只放了一些片段,比如著名的吃皮鞋和麵包舞等片段。我那天晚上看到麵包舞完全被震驚了,覺得實在是太有想像力,太有創意了,而且卓別林的表演也是那麼的自如。我當晚就十分開心,以至於第二天早上我還專門看了重播再看一遍卓別林是怎麼表演麵包舞的。以上就是我對《淘金記》最早的接觸。

後來到了高中,家裡辦網了,有條件了,當時最開始辦網的一個月就狂下載以前看過的好電影,其中當然少不了卓別林的作品,於是當然也下了《淘金記》,才終於完整地看了這部電影,才總算是真正地能說自己看過了。完整看過以後,我印象最深最喜歡的有三個段落:第一個當然是永垂不朽的麵包舞,第二個是麵包舞過後他發現自己在新年夜被人拋棄了那段,第三個則是房子在雪山邊緣的緊張段落。大多數人談到《淘金記》可能都會談到吃皮鞋那段,但是我個人對吃皮鞋這段並沒有多大感覺,我並不覺得在冰天雪地里兩個人餓的不行只好吃皮鞋有多好笑,不過卓別林的表演還是的確精湛到位的。然後我想著重說一下在雪山邊緣的緊張段落,很奇怪的是,人們談到《淘金記》時,似乎不怎麼經常談到這一段落。我在許多好萊塢現代動作片中都仍然能看出《淘金記》里這段的影子。我們看看卓別林是如何鋪陳緊張感和懸念的。首先希區柯克有一種理論是,讓觀眾知道電影中角色所不知道的事情,從而讓觀眾就有了緊張感。在《淘金記》這段中,卓別林用的其實就是手法,當時才只是1925年,那時的希區柯克還遠沒有像後來那樣是那麼出名的大師,所以我個人感覺卓別林當年能拍這場戲是挺超前的。他讓觀眾知道房子已經位於懸崖的邊緣了,但是電影中的人不知道,觀眾就已經為電影中的人而擔心緊張了。然後更戲劇性的是,當主角想要打開門往外面看的時候,門竟然卡住了開不了,然後主角只好去撞門,而觀眾知道門外面就是懸空的,所以就愈發緊張了,這種營造緊張感的手法即便是在今天看,我個人認為都是極其有效的,而且現在的很多電影讓觀眾緊張的橋段本質上也是換湯不換葯的。然後後面房子越來越傾斜,主角用頭頂著壯漢希望他能爬出去,這樣的畫面很具有視覺沖擊力,現在的動作片想要營造的效果,其實在本質上和《淘金記》這段的效果都是一樣的。

然後再簡要說說麵包舞過後他發現自己在新年夜被人拋棄了那段。其實要問我個人看法的話,《淘金記》顯然不是卓別林最經典的作品。我最欣賞卓別林的地方就在於,他作為導演能夠平衡悲喜劇的巨大天賦。相比於卓別林其他的成熟作品,《淘金記》悲劇的成分要少很多,而且最後也是個幸福圓滿的完美結局。盡管如此,淘金記還是給我們留下了一些經典的惆悵瞬間。麵包舞過後他發現自己在新年夜被人拋棄了那段就是很好的例子,當別人都在歡天喜地迎接新年的時候,只留下他一人在小木屋中獨自惆悵。我認為正是因為有這樣的瞬間,卓別林的喜劇才遠遠地勝過了同時代的其他電影人的喜劇。

最後再說說卓別林這個人的看法。卓別林給我的感覺是越了解這個越會發現他對電影所作的貢獻真是巨大。他是個天才,一部電影他能夠同時勝任導演、編劇、製片人、演員、配樂等職位。他是個完美主義者,為了電影一絲不苟。毫無疑問卓別林是個值得敬佩的偉大電影人。最後再提一下,卓別林是偉大的導演、偉大的演員,同時在配樂方面,他也是一個很了不起的電影配樂家,因為我本人本身就是非常關注電影配樂的一個影迷,最早了解卓別林也是通過

CCTV音樂頻道的節目,所以我深知卓別林在音樂領域的造詣有多高。《淘金記》的配上了旁白版的新配樂也是卓別林自己創作的,為我們留下來了歷久彌新的電影配樂。無論是麵包舞音樂的調皮輕快,還是愛情主題的優美與恢宏兼備,都成為了電影配樂史上的經典之作。

淘金記觀後感 篇3

《淘金記》是一部由查理·卓別林主演的喜劇電影。這部電影講了在美國「淘金熱」時期一位淘金者「小個子」在經過千辛萬苦之後收獲財富和愛情的故事。

這部電影中「喜劇大師」卓別林的表演十分出彩,常常引得我開懷大笑。尤其是在他和他的夥伴飢寒交迫時「吃皮鞋」的那一幕給人一種喜感與快活。

這部電影中給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幕、也是我認為這部電影中最好笑的一個橋段是「小個子」發現一座小木屋並進去但被主人——一位殘暴的通緝犯發現之後,他打開了房子的後門,外面猛烈的暴風雪立刻把通緝犯吹了出去,而卓別林在這時的動作及表情也十分喜感。

「喜劇的內核是悲劇。」這話一點不假。雖然這是一部給予人快樂和笑聲的喜劇,但是我認為其中也有一些悲劇成分。比如「小個子」在把房子收拾好,做好飯,就等他的女朋友來參加新年晚宴的時候,那個人卻放了他的鴿子,在新年鍾聲響起之後也沒有出現。

我十分敬佩劇中的「小東西」這一人物形象,他有恆心、有智慧、而且在最後他拿到了金子發家致富後也沒有忘記他曾經愛過的人,就算她已經淪為「下等人」。

在熒幕之外,我也十分欽佩卓別林這位演員。在他的電影中,他多半「親力親為」,自己導演並自己主演。他的演技也十分高超,就算當時的電影沒有聲音,大師的電影也可以給人強烈的共鳴。

肥褲子、破禮帽、小鬍子、大頭鞋,再加上一根從來都不捨得離手的拐杖,這個男人用他的表情和動作將美國默片帶到最高峰。他就是「默片之王」——查理·卓別林。

Ⅲ 卓別林的電影的觀後感拜託各位大神

卓別林是20世紀享譽世界的偉大電影藝術家。他的創作跨越無聲電影和有聲電影兩個時代。一生作品或長或短,大概81部。要說他的無聲影片,影響較大的主要有:狗的生涯(1918),孩子(1921),從軍記(1918),淘金記(1925),城市之光(1931),摩登時代(1936)等等。 卓別林早期的影片多從他本人的生活經歷出發,反映社會底層的小人物的生活和奮斗。搞笑的噱頭層出不窮。那時候卓別林的電影甚至沒有劇本,演員自由發揮,打打鬧鬧,經過剪輯,就是一卷。後期的影片,卓別林開始有意識地反映社會問題,思想內容逐漸豐富,對社會的批判也趨於深刻,劇中的人物也比早期電影更有血有肉,反映的社會畫面也更為廣闊,創作的風格終於成熟起來。 卓別林的電影,可以讓人一會兒笑,一會兒哭。很多人可以在他的影片中或多或少看到自己的影子。卓別林的幽默表演,風格獨特,又符合生活邏輯,讓人百看不厭。而且他的表演風格和他要表達的思想是統一的。隨便舉個小例:在《孩子》中,卓別林出場那一段。破衣爛衫,手套露指頭。但他仍保持著優雅的舉止。充分顯示了小人物的自尊。你看他從兜里翻找煙頭,然後把手套打量一下最後扔掉那一段表演,動作穩健優美,又令人忍俊不禁。(其實不只卓別林,影片中其他演員的表演也同樣穩健優美,沒有一點多餘的動作。所有的肢體表演都是語言。如《孩子》中那個大個子警察。) 與我們今天的某些影視作品從表現手法上做個比較,有一點引起我的注意。今天的影視作品,特別喜歡用面部特寫,好像要把觀眾揪到演員臉前,好讓觀眾牢牢認住他們。舉個小例:近年拍的電視連續劇《水滸傳》,有這樣一個鏡頭:魯智深在五台山和眾僧人打起來了,鏡頭幾乎貼到魯智深演員的臉上,汗毛孔都看見了。在那種情況下,有什麼道理這樣拍攝呢?貼得那麼近,人的威武氣概怎麼表現?好多所謂城市情感劇,就更是喜歡面部特寫。而卓別林的電影,他就很少使用面部特寫。通常演員身體的2/3直至全身,都會出現在畫面上。卓別林說,我的全身都會表演。的確是這樣。這才是演員啊。 卓別林的表演,超越了所謂「性格表演」和「本色表演」的概念。他演什麼像什麼,同時又始終保持別人不能替代的風格。達到這個水準,不知道演員對生活的觀察和領悟達到了什麼樣的廣度和深度。對比一下《狗的生涯》、《淘金記》里的流浪漢和《大獨裁者》里的希克(當然後者已是有聲了)。看今天的影視作品,感覺許多大腕演什麼都是演他自己。而且題材、視野也非常有限,老是自己那個圈子裡的事。我很想知道,平時他們花多少時間拍廣告、剪綵、商演,又花多少時間深入生活? 卓別林的無聲電影雖然沒有對白,但是演員的肢體表演輔以少許字幕,形成了一種流暢的無聲語言,一看即懂。他的影片還有另一種語言:音樂。卓別林為自己的很多影片作曲。音樂往往貫穿影片始終。而且,曲調、節奏、色彩與畫面反映的環境、人物心理完美配合。如《城市之光》。音樂不僅增強了情節的感染力,而且大大地豐富了電影的美感。先寫這幾句打住。自己的一點感受而已。受專業和知識水平限制,也只好這樣,參與一下。奢望方家有以教之。

Ⅳ 我的兒子皮卡之淘金兄弟讀後感

導語: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獲,是時候寫一篇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那麼你會寫讀後感嗎?以下是我為大家收集的我的兒子皮卡之淘金兄弟讀後感,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我的兒子皮卡之淘金兄弟讀後感篇1

這個星期,我看了《我的兒子皮卡之淘金兄弟》,我對主人公皮卡非常喜歡,特別是他淘金事件,更讓我刮目相看。皮卡是個小財迷,對錢充滿了誘惑。我也對錢情有獨衷,看到錢,我像飢餓的人撲在麵包上,口水直流,感覺到錢發出紅燒肉的香味呢。

我也來說說我的淘金記吧。為了讓我做好更多的事,自已自覺地去完成,媽媽和我商量我們制定了一張獎勵表,裡面分為五大塊內容,分別是學習、體育、生活、同學處理關系及附加分。裡面還分為很多小項目,有作業獨立性、鬧鍾響起床、整理書桌等具體的25項,還有附加分,那是針對我的薄弱點設計的,想讓我通過訓練能夠進步。現在我做得比較好的是體育訓練中的跳繩,我經過近一年訓練,現在我每天跳3000個,從不間斷,這可需要很大的勇氣和毅力的,要執著的堅持,不能放棄。通過跳繩,增加了我的耐力,也提高了我的注意力,全身的協調性也增強了呢。還有像主動叫人、整理房間等這些可都是我賺分淘金的強項啊。但是我也有好多地方要可要繼續加油的,如作業的准確性,我的字寫的很好,但是由於一些題目我還以為能通過自己想像做出來,不查字典,結果卻錯了很多,還有對於文章中需要概括主要內容,我由於不認真,不看題目就隨便寫一個答案,以為能矇混過關,結果被老師也是打了紅叉叉,少了很多五角星。我現在為了得到積分獎勵,我就認真讀課文,認真審題,在文中找到相關的內容,理解題目的意思,再把答案濃縮,這樣就能避免很多的錯誤。其中的丟三落四我也需要加強,我由於粗枝大葉,不是忘了紅領巾,就是落了水彩筆,說起來難為情,紅領巾我都有7條了,整齊的放在抽屜里,好像在對我笑,什麼時候帶我去學校啊,我都好久沒上學了。現在我在每天作業完成後,看一下課程表,把第二天要帶的文具物品等全部准備好,這樣就萬無一失,不會落下了。

我要為自己淘金,努力的淘金,賺成一個富翁。

我的兒子皮卡之淘金兄弟讀後感篇2

我最近讀了兩本書,分別是我的兒子皮卡 —《淘金兄弟》和我的兒子皮卡 —《仰望天空的貓》,現在我就和大家聊聊我的兒子皮卡 —《淘金兄弟》的故事吧!

淘金兄弟主演講了皮卡和他的哥哥皮達之間上演的有趣事兒。

皮卡是哥哥皮達的跟屁蟲。他最喜歡和哥哥一起逛大街,三天三夜不進家門他都樂意。

兄弟倆在地毯上買了一本漫畫書——《淘金記》,從此皮卡就迷戀上了金錢,那些錢在皮卡的腦海里變成了一個個美好的夢想,飛翔著。可是有一天,皮卡把他小木盒裡的錢一下子花光了,他到底是買了什麼神秘的東西呢?原來,再過幾天就是皮達的生日了,他在自行車店裡把一輛漂亮的自行車買給了皮達。

小女孩草環出現在幼兒園第五班大班時,皮卡和同學們正在新來的林老師的帶領下大聲唱歌,草環是鄉下人,他的臉色比所有的孩子都紅,很像一隻光亮光滑的蘋果,草環獃獃的尷尬的看著笑成一片的`孩子們,她發現只有一個孩子沒有笑,不久他就知道了這個孩子的名字——皮卡。

草環給同學們帶來了快樂,但皮卡不笑,皮卡不但不笑還總是把眼珠轉到眼角上,狠狠地瞪著,瞪著那些笑得要死掉的孩子。他們嘲笑草環,就等於嘲笑了幼兒園里的任何孩子,也等於嘲笑了他。而有一天,大家告別了草環,在一個下午,城管檢查電影院那一條街,看見了草環父母的地攤,把他們的爐子帶走了,草環的父母失業了。草環就這樣離開了幼兒園。

在一個星期五,這一天發生了一件大事,當天林老師帶領大家畫一隻小雞,發現皮卡不見了!校長和老師隨皮卡的家長瘋狂尋找皮卡的蹤影。在傍晚時分,皮卡終於回到自己溫暖的家。原來,皮卡看見了兩只鴿子而追出校門外而迷路了。

誰也不會想到,過了幾天,皮卡又一次失蹤了,不過這次校長根據同學們的描述很快找到了皮卡,原來,幼兒園旁邊是一所小學,再過幾天皮卡就畢業了,他想去小學溜達。當看到小學一年級一班的教室時,他進去坐了下來,他驚喜地發現,自己能識黑板上的一些字。當老師找到他時,都笑他太調皮了,他卻不以為然。

在9月的一個清晨,皮卡背著書包上小學去了……

這就是皮卡,一個重情義、對弱者打抱不平、喜歡鴿子、對生活充滿了好奇和憧憬的皮卡。

我的兒子皮卡之淘金兄弟讀後感篇3

淘金兄弟這一章主要寫了皮卡對金錢的認識。皮卡和皮達在去文具店的路上,他們為了買文具在路邊玩了起來,看到一本書叫淘金記,就把它買下了。在回家的路上,一邊走一邊看。回到小區後書都看完了。皮卡問皮達:「你知道金礦在哪裡?」媽媽問道皮卡怎麼突然說到金礦,皮卡說是書上說的。皮達就把皮卡拉到自己的房間,悄悄的告訴皮卡他發現家裡的金礦了。皮卡問在哪裡。皮達神秘地指了指書架。然後他們就把家裡的雜志拿到地攤上去買。他們家雜志很多,一共買了一百一十二元錢。有一次他們還被城管沒收雜志和包,好不容易才使用哭計把它們要回來。所以特別珍惜賺來的錢。皮卡把錢放在一個小木盒子里,皮達把錢放在一個鐵桶里。一天因為皮卡過生日,皮達用自己的錢給皮卡買了一個遙控飛機。皮達鐵桶里的錢用光了。過了不久,皮達過生日,皮卡就把自己的錢給哥哥買了一輛山地自行車,也把自己的錢用完了。但他覺得很開心。

我體會到,只有把財富和大家分享才是最快樂的

Ⅳ 求 卓別林 《淘金記》 英語 觀後感,影評 急!急!急! 高分重賞!

Chaplin's performance, beyond the so-called "character" and the concept of "performance". He's what like what, at the same time keep the style of the others can't replace. Reach this level, don't know actor observations and insights about life reached a kind of breadth and depth. In contrast, the gold rush tramp. See today's film and television works, I feel many big stars play what is playing himself. And subject matter, the vision is also very limited, is always your own circles. I really want to know, how much time they spend in commercials, cut the ribbon at ordinary times, ShangYan, into the thick of life and how much time?

閱讀全文

與淘金記電影觀後感500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楚漢主角電影舞台 瀏覽:16
韓國動作血腥電影排行榜前十名 瀏覽:112
武打演員王珏主演過什麼電影 瀏覽:637
2015值得一看的電影排行榜 瀏覽:597
我丈夫的老師韓國電影 瀏覽:367
電影戀愛的味道插曲 瀏覽:871
爹地daddy2015電影在線 瀏覽:30
成龍被拿槍指著拍電影 瀏覽:156
日本電影總結 瀏覽:619
鹿子攻擊是什麼電影 瀏覽:984
如意電影院 瀏覽:41
如何解決電影解說涉嫌侵權 瀏覽:278
二戰電影沉靜如海觀後感 瀏覽:223
怎樣手機看電腦的視頻電影 瀏覽:298
日本二戰不打美國電影叫什麼 瀏覽:412
2021高分電影豆瓣 瀏覽:5
香港僵屍電影有哪些好看的電影 瀏覽:977
2015好看的電影排行榜前十名 瀏覽:328
動漫電影的片段 瀏覽:687
成龍說外語褲子掉是哪部電影 瀏覽: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