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想要成為一名影視導演,需要怎麼做呢
想要成為一名影視導演,需要先進行培訓。
提到中國導演,最輝煌的當然是第五代,但是中國最好的導演卻不止於此,老一輩的中國導演們也有著可圈可點的成績,新聲代們也初露鋒芒。
從導演作為一種職業開始,分別論述了影視導演敘事基礎、敘事方法、創作原理和技巧以及電視劇、電視電影創作等各個方面。《影視導演》還附有大量圖片,並結合圖片予以論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實用性強。《影視導演》可以作為國內各大專院校開設影視導演課程的授課教材,也可以成為欲報考藝術院校導演表演專業學生的輔導讀物,並且可供有志於影視導演的青年人以及相關專業工作者和教師閱讀參考。就目前而言,這類教材在圖書市場上還較為缺乏,而《影視導演》內容的系統性和專業性,能夠滿足這一需求
㈡ 吳宇森導演,怎麼能讓自己看電影的時候能夠更加深入地了解電影想要表達的意思
你是想分析電影嗎?還是純粹是為娛樂?
我最近學校里有教關於紀錄片的分析,至於電影應該大同小異吧。
除了看電影的劇情和演員的台詞以外,如果要深入理解的話,就要留意拍攝手法,例如:燈光,角度,背景音樂,肢體動作等等。
比如,如果鏡頭是從下往上拍攝人的話,那麼,通常這個角色會給人帶來一種有威信,或是又可怕的感覺。
分析電影的時候要經常自問為什麼導演會選擇這種手法,而不是另一種呢?而且還要把這些手法和主題做連系。(主題:愛情,復仇,家庭等等都屬於主題,電影里通常不止一種主題)
經常這樣做的話,就能了解到電影表達的意思了。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你。
㈢ 做導演簡單嗎 我想成為一名導演 怎麼辦 啊 導演要學什麼東西 如何自學啊
不簡單。如果是電影導演,學習的很多,表演,編劇,攝影,剪輯,音樂都要會一點。不必都精。導演最重要的是掌控能力,鑒賞能力,審美能力,創造力。自學的話也很有難度,自學或者學校都需要很大的看片量,看很多電影,什麼類型都要看看,經典垃圾都要看。看電影比看書重要的多,不必把時間都用去看書,把時間都給看電影和思考。但是我覺得不必去總看經典和高分電影,這類電影多是大眾電影,能學到的東西都差不多,要去看小眾電影,評分低也要看,這類電影一般視覺獨特,能學到很多東西。
㈣ 有什麼導演系藝考生必看的電影嗎
我曾經有一個同學,就是學習導演的,他就看了這一些電影。黑澤明《亂》《七武士》《羅生門》斯坦利庫布《發條橙》《奇愛博士》《2001太空漫遊》北野武《花火》《菊次郎的夏天》小津安二郎《秋刀魚之味》
㈤ 電影導演技巧
電影導演技巧
電影導演要掌握哪些技巧?下面我來給大家介紹電影導演技巧,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1、開始要晚
一個電影故事一定要用盡可能少的時間從故事盡可能晚的時刻開始講起。一個電影如果用太多的時間去建立角色們生活的普通世界,用三周的時間去描述一個三天內就能講述的故事,整個影片就會顯得鬆懈無神。
在一些場景里,不要把寶貴的時間花費在那些不必要的進進出出和打招呼上。試試看這個場景是否可以從中間開始。一個喜歡自己剪輯的編劇或導演經常發現:如果一個場景剪掉開頭的兩句對白,特別是剪掉結尾的兩句對白後,這個場景的力量反而加強了。
2、用畫面「展示」,而不是用對白「告訴」
電影首先是一個視覺媒介;電影中幾乎所有的故事和人物需要表現的內容都最好通過畫面展示而不是用對白或旁白解釋的方式來呈現。當影片布下的視覺線索被很好地理解和接受時,會額外表現出那些看不見的東西——內在的心理、潛藏的歷史以及情感的沖突——這些遠比直白的解說要表達的更好。而且,如果你在影片中展示而不是告訴,你將會把更多的銀幕時間留給那些更重要的內容。
3、隱藏動作
有時,讓觀眾與影片中的動作保持一定的距離,會極大地喚起觀眾的好奇心和神秘感。如果我們在摔門聲中聽到門縫後面一場重要的對話,會比親眼目睹對話更讓我們關注。一場肢體沖突如果只聞其聲,不見其影,會增加其暴力程度。一個詭異的角色,如果經常被提及但從未完整的暴露於觀眾面前,會得到一種巨大的甚至神話似的表現。
審慎的展露和揭示會激發觀眾想要了解更多的慾望,積蓄觀眾的懸疑,直至稍後全面揭曉的時刻,巨大的沖擊也隨之誕生。
4、探尋動作
探尋鏡頭(discovery shot)可以有選擇性的展示動作,同時讓觀眾宛如身處電影場景之中。
動作的探尋鏡頭經常傳達一種偵查的感覺,彷彿觀眾正小心翼翼的在房間里躡手躡腳的行走並環視四周。通常,視野從動作之外的地方開始,隨著躡手躡腳的移動逐漸展示出場景中的主要事件。例如,一個平搖鏡頭(panning)先展示出一處空落的床角,然後緩緩搖到床上一對夫婦在翻雲覆雨,鏡頭繼續搖,漸漸地,一個持槍的男人出現在門口。利用手持攝影機,可以更好的暗示有人走進了場景中,他仔細地掃視房間中的物品,彷彿在挑選最終落入他視線的線索,手持攝影機的這種效果更加強了這種即時感和懸疑感。
固定的探尋鏡頭更有一種竊x聽的感覺,彷彿占據了一個有利的隱蔽位置在偷偷見證角色的生活。攝影機不動,人物不斷地走入走出畫面,攝影機從它固定的'位置發現了角色的秘密。
5、開頭,中間,結尾
不管是在構思一個新故事的大框架,還是在製作過程中設計故事的某個具體情節,抑或是在後期製作剪輯一個故事時,你都應該盡最大努力建立和加強這種
三幕敘事結構。
第一幕:形成問題。展示和介紹主人公的日常生活,展示打亂這一日常生活的激勵事件,並讓主人公即將面臨的風險和危機盡可能的清晰和引人注目。
第二幕:加重問題。沖突越來越深,影響面越來越大。主人公最開始的反應和應對已經顯得遠遠不夠了。
第三幕:解決問題。事件逐漸到達不可避免的高潮並最終得到解決。創造一個強烈的「但是」。
6、什麼是生死攸關的危機?
盡早並盡量清楚地讓觀眾意識到影片中的危機是什麼——主人公他(她)日常生活中最重視的東西——或者說如果反派角色勝利了,主人公失去的東西。主人公為保持他(她)的世界而對抗反對勢力的進攻時所付出的種種努力,就構成了電影的核心張力。如果一個電影缺乏張力,往往是由於以下原因:
①危機並沒有被很好地闡釋;
②危機的嚴重程度不夠高;
③反派角色的威脅性還不夠強。
7、情節是客觀的事件,故事是有情感的事件。
情節指的是電影中發生的事情;故事指的是角色對於所發生的事件的感受。在《黑暗騎士》中,情節的設置是:好人對抗壞人,蝙蝠俠要從精神錯亂的小丑手中救出高譚市。而影片的故事設置則是:蝙蝠俠要面臨損毀名譽的道德危機。
故事與電影中的角色有關;主題則與普遍的人類境遇有關。主題是嵌入在影片中,並隨著觀眾對影片的體驗而逐漸顯露的關於生活的真相。主題往往與人類精神世界的斗爭和力量相關,例如:誠實是最好的策略;愛會戰勝一切;每個人都與眾不同;忠實於自己的內心;小心你的慾望。
一個電影可能含有不止一個主題;事實上,影片作者和觀眾對一部影片的核心主題可能有著不同的理解。
8、每場戲都必須有新信息
可能沒有任何類型片能夠像喜劇一樣得到觀眾如此明確的回報,觀眾的笑聲即刻證明了成功。但是如果編劇和導演僅僅靠插科打諢和詼諧話來支撐一部喜劇可能很難長久的取悅觀眾。一個喜劇可能通過外在給人以體驗,但是它也需要優秀的講述、結構和角色。好喜劇最終是脫生於它的支撐基礎——創造有趣的情境,讓人們期待接下來會發生什麼。
9、讓演員干點什麼
導演要記住這一條:讓演員在一場戲中總是有點動作——比如熨衣服、塗指甲油、修車——即使劇本中沒寫這些內容。這個動作應該是具體的、揭示角色的、補充對話或與對話完全相反的或揭示潛台詞的。
10、便利或不便利的巧合
讓你的主角通過努力獲得勝利或導致勝利的信息。不要利用偷聽或偶然地發現重要信息這種便利的情節來幫助主人公解決他面臨的兩難選擇。如果你確實引入了一個偶然的巧合,那麼在巧合之後讓主人公面臨一個更艱難的困境,這樣觀眾才可以接受。
11、掛燈籠
在兩個小時內講清楚一個復雜的故事是很難的;這時使用情節巧飾有時是在所難免的。一種方法就是「掛燈籠」——讓電影中的某個角色提出觀眾看到此處時產生的疑問。當角色意識到這不可能時,觀眾很可能也會贊同。
12、高潮就是真相
影片中的高潮並不是那些最激烈的動作或陰謀被揭示的時刻;真正的高潮是主人公認識自己真正內心本質的時刻。主人公之前被秘密、謊言、恥辱、恐懼等支撐的虛假自我會被完全剝除,一個完整的真實自我顯示出來。
一個英雄人物會面對真相並在真相中成長。而在悲劇中,主人公無力自我發展,最終導致一個悲劇的結局。
㈥ 成為導演基本入門知識!
導演首先要知道的是專業的知識,首推鏡頭知識,絕對的基本功,然後還有場面調度,安排演員走位,像男主角走3步到桌子前坐下女主角必須走4步到桌子前坐下這類問題。然後是鏡頭感,所謂的鏡頭感不是演員的那種對鏡頭的敏感一喊開機立即自動補位而是導演對畫面的感悟力,人物是放在黃金分割線上還是正中?鏡頭里的道具要有哪些?如果是多人物那麼怎麼安排他們的站位?還有關於劇本的調度,劇本里拉拉雜雜一大堆話而你的電影要求它在3分鍾內解決,如何取捨?如何讓演員說完所有台詞鏡頭上一點也看不出無聊?如何調度鏡頭和機位?關於燈光——不需要知道具體的操作,但導演必須清楚打的燈是否符合畫面需要,是否美觀或者另有用意。
首先要給人當上一陣的執行導演,然後是副導;學習導演的工作。在自己覺得基本上學會了後才能獨立幹活。
導演首先要知道的是專業的知識,首推鏡頭知識,絕對的基本功,然後還有場面調度,安排演員走位,像男主角走3步到桌子前坐下女主角必須走4步到桌子前坐下這類問題。然後是鏡頭感,所謂的鏡頭感不是演員的那種對鏡頭的敏感一喊開機立即自動補位而是導演對畫面的感悟力,人物是放在黃金分割線上還是正中?鏡頭里的道具要有哪些?如果是多人物那麼怎麼安排他們的站位?還有關於劇本的調度,劇本里拉拉雜雜一大堆話而你的電影要求它在3分鍾內解決,如何取捨?如何讓演員說完所有台詞鏡頭上一點也看不出無聊?如何調度鏡頭和機位?關於燈光——不需要知道具體的操作,但導演必須清楚打的燈是否符合畫面需要,是否美觀或者另有用意。
除了專業知識,如果是作為商業片的導演那麼還應該具備一張巧嘴,或者身邊有會說話的人,他必須在拿到准備拍攝的劇本後跑電影局拿拍攝許可證,拿到以後還需要跑贊助商;贊助拉來後就是招募演員籌建劇組,開拍後導演身邊如果沒有一個好的協調人員那麼導演自己就必須是一個好的協調各方關系的人,別的不說,起碼在建組的這段時間哪怕互相有深仇大恨也得讓他們壓到劇組解散後再去解決。拍戲的過程中如果有外景那麼勢必牽扯到一個與另一方協商的問題,是趁機拉個贊助讓他們無償提供場地將來電影里會出現他們的招牌之類的還是花錢租?租攝影棚或者影視城又需要協商雙方檔期問題,在公共場合拍攝還需要與管理部門打招呼——這些不是導演本身要做的,但導演應該在戲開拍前派人與他們協商好,一個劇組里導演最大,什麼事情都會問導演,所以管理知識必不可少。在戲拍完後進入後期,導演又要與後期人員共同製作。片子做完了導演又得跑電影局要發行許可,跑院線商量具體上映時間——只有大導演的戲或者主旋律電影才是院線主動來找主動安排時間,其他的一概自己跑去。確定上映日期後開始帶著演員四處宣傳,找記者來開發布會之類。跑完這些還有一項,找DVD、VCD發行商,如果電影賣的好一般是他們主動找上門來,但也有需要自己跑的。
很多東西是當了執行或者副導後才能從別的導演身上學來的,所以一般大家都是從執行甚至劇務干起
㈦ 導演具備什麼 推薦幾本書和優秀的電影
多了解電影方面的知識
電影是一門綜合藝術,所以導演應該對文學、美術、音樂、攝影等許多藝術門類有比較好的了解,同時電影也是一門技術,導演不一定要親自製作特技特效或者剪輯,但是必須能告訴專業人員做出來的東西應該是什麼樣。
知識方面,當然是越廣越雜越好了。因為你的導演想法是要通過很多小細節來建構的。比如你作品裡需在出現一個足球運動員的角色來推動情節,這個時候,你如果對足球運動員的生活習慣,心理等等了解的話,那麼你就能信手拈來的去構思情節,如果你不是很了解,那麼你就需要再去了解,或者不得不推翻之前的構思,然後重新構思。
對音樂得懂點吧。你看有的影片作品裡,如果把音樂拿掉的話,它將會是什麼樣子的。同樣,美術,攝影,剪輯,演員表演等方面也都需要了解一些,所有的這些都是為了更方便你把頭腦中作品的樣子盡最大可能的還原到銀幕上或屏幕上。
技能。這個。多學導演理論吧。了解畫框內的人和物,你該怎麼去安排他們。他們的位置還有移動。或者,安排畫框怎麼移動。方向速度等等。當然這就是調度吧。怎樣讓演員表演出你想要的效果,怎麼啟發或交流,這個技能應該有吧。等等等。當然有了某此技能後,就差不多會向什麼什麼主義,什麼什麼美學方面發展了。
編導類的書籍.編導分為導演、文藝編導、電視編導等,所以你可以參考下編導類的書..
㈧ 考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需要看很多電影嗎麻煩大家推薦一些
通常說來 那些「著名的」或者「非主流」的都應該看--這個你很容易就能查到
但我覺得 電影導演其實是「雜家」 需要各種豐富的知識
獲取知識一方面是親身實踐 另一方面就是通過間接經驗(比如 老師 書本)
其實很建議你去 圖書館 看看書
我比較推薦的兩本 《認識電影》 《電影語言的語法》
當然還需要看一下其他的書 比如 美學方面的《美學四講》
表演方面的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的 《演員的修養》
哲學方面 尼采 的 《論悲劇的誕生》
心理學方面 弗洛伊德 的 《夢的解析》 。。。
㈨ 學習編導就一定要多看電影嗎這個對於影評是不是很重要呢誰可以教我些寫影評的方法嗎
1、是的,最好多看一些電影,這是最基本的知識積累
2、影評在編導專業考試中比較重要
3、影評寫作常規思路
一、捕捉住感受點。一部電影涉及的方面很廣,需要品評的著筆點很多。這就需要對電影反復回味思考,用心靈再度感受,把握住影片中最能動人的地方,並使之在自己的筆下得到理性的升華。如觀看了《泰坦尼克號》,不能只簡單地敘述這場愛情故事,而要從主人公生與死的考驗中感悟到人性的光芒。
二、抓住細節,詮釋其深刻涵義。所謂細節,是影片畫面中對表現對象的局部或細微的變化進行精要細致的描繪。細節包括人物的舉手投足、一顰一笑、人物聲音的變化、道具的運用、色彩的配置、鏡頭的運動等。典型的細節對展現人物性格、設置懸念、推動情節發展都起著積極作用。
三、立意要新,開掘要深。寫影評要有新意,要有獨到的見解,抓住要點,由感而發。要做到有新意,一是要抓住影片內容,尋找現實意義;二是要准確把握住影片的精神實質,挖掘影片本身所包含的深刻內涵。例如對張藝謀電影的分析要緊扣住時代背景,但也不必從思想意義角度分析,如鞏俐在張藝謀電影中的形象塑造,張藝謀電影中的男性形象等,都是可以開掘的領域。
四、要實事求是地分析評價。對影片作客觀地實事求是地評價,要求我們用全面的觀點,不是顧其一點,而是觀照全片。
五、要重視影片的藝術分析。電影是通過藝術手段來表現主題、塑造人物、抒發感情的,所以影評要重視對影片藝術的高下進行分析。這種分析應具體詳細,由表及裡,言之有物;評價則應觀點鮮明,實事求是。在藝術評析中,字里行間滲透出電影意識,盡可能恰當地運用電影藝術名詞術語,還需要有對電影藝術的深刻感受與理性把握。這可以通過閱讀電影理論書籍和多欣賞優秀影片來解決。
敘議要結合,突出評論。影評離不開敘事。但切忌過多地敘述故事,要突出分析寫評價。當然,所評所析不得脫離影片孤立地進行。
關於編導方面的專業知識,你可以查看「藝通網」,上面有很多實用性的文章,希望對你有幫助。祝你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