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評價電影《馬路天使》
20世紀30年代中國電影的壓軸之作 描繪活潑市井生活的偉大的藝術傑作 我國早期社會問題片的集大成者,30年代中國電影藝術發展高峰的標志 《馬路天使》是由袁牧之自編、自導,趙丹、周璇主演的一部具有深刻的社會思想意義和極高藝術成就的現實主義優秀影片,是我國社會問題片的代表作之一。 影片以現實主義的創作手法刻畫了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的妓女、歌女、吹鼓手、報販、剃頭匠、小報攤主等一群有血有肉的藝術形象,真實地表現了他們生活的痛苦和悲慘的命運,具有深切的人文主義關懷。這些出身卑微的貧苦青年不僅在物質生活方面極度匱乏,多年的動盪與戰亂也使得他們孤苦伶仃、家破人亡,然而,他們始終沒有放棄對自由、愛情和幸福的渴望,在艱難的歲月中互相扶持、苦中作樂,甚至不惜付出生命的代價。片中運用活潑的喜劇手法傳達了深沉的悲劇性內容,對當時的社會進行了含蓄而又辛辣的嘲諷,其中許多細節處理上的細微變化真切地點燃了人們的情緒, 撩動著人們的神經。 周璇演唱的電影主題曲《天涯歌女》曾風靡一時,而創作者們也充分發揮了電影的視聽藝術特性,使影片的編、導、演、攝、美工等都達到較高水平,成為20世紀30年代中國電影藝術發展高峰的標志。 看過袁牧之的《馬路天使》的人,如果不知道該片是在1937年出自一個對法國電影一無所知的年輕導演之手,他一定會以為這部影片直接受了讓·雷諾阿或是義大利新現實主義的影響。這部影片以充滿愉快、激情和同情的筆調,通過幾個小人物的悲喜遭遇,生動地再現了20世紀30年代中國都市下層人民的苦難生活,歌頌了他們的善良,嚴厲地抨擊了那些為富不仁的富商和實業家。影片的風格極為獨特,而且是典型的「中國式」的。 ——法國著名電影史學家 喬治·薩杜爾 我國早期電影《馬路天使》里曾有過那麼活潑的市井生活的描繪,可惜在日後的中國電影史上幾乎很少有這樣的珍品了。 ——著名導演 賈樟柯 中國影片《馬路天使》堪稱是一個奇跡,它所體現的「新現實主義」的創作方法竟比義大利在戰後提出的要早得多,我們完全可以想見,30年代中國的這部電影在世界電影史上的影響該有多麼巨大。 ——義大利著名影評家 達西拉奇 在20世紀二三十年代,電影在中國剛剛起步的時候,上海作為中國城市生活的象徵從影像上曾經引領了中國人的都市夢,譬如《馬路天使》,它就是海派城市生活的經典寫照,也可以說是中國成熟的城市電影的代表作,到現在也難以超越。 ——《南方周末》 故事發生在1935年的上海。在馬路上謀生的又一天生活結束了,樂隊的吹鼓手小陳、報販老王、理發師、失業者、小販這幾個「有難同當、有福同享」的把兄弟組成的「雄赳赳」的隊列,回到了太平里低矮的小閣樓。小陳和老王的住處正好與鄰居小雲、小紅姐妹的住處對窗而臨。這姐妹倆因家鄉失陷,從北方流落到上海,被一個琴師和他的鴇母妻子所霸佔,從此過著不堪忍受的苦難生活:小雲為鴇母賣笑賺錢,小紅則終日隨琴師出入茶樓酒館賣唱。 天真無邪的小紅與機靈詼諧的小陳兩情相悅,經常臨窗以歌聲和琴聲傳遞情意。而內心經受著重創的小雲也在暗中戀著小陳,但小陳卻因小雲乾的營生而瞧不起她。只有老實善良的老王很關心小雲。 一天,小紅隨琴師去酒樓賣唱,被流氓頭子古成龍看中,他便買通了琴師要把小紅占為己有。琴師和鴇母見錢眼開,決定把小紅賣給古成龍。小紅深知自己將遭厄運,只好同姐姐一起和小陳、老王商量。老王在牆壁上舊報紙上看到了一則「養女告鴇母」的消息,便心生一計,和小陳一起去找律師,可是當律師告訴他們打官司需要500兩銀子時,他們才意識到「打官司還要錢」。老王左思右想,從舊報紙上撕下一個「逃」字遞給小陳。小陳恍然大悟,於是在兄弟們的幫助下,他偷偷地把小紅接出來,搬到了別的地方,並且結為夫妻。 小紅被救出了魔窟,可老王還惦記著小雲。他勸小雲也逃出來,小雲卻沒有勇氣。一天夜裡,小雲在街頭被警察追趕,情急之中逃到了小紅的住處。從此以後,小雲也在這里住了下來,並將自己對小陳的愛意轉移到了老王身上。幾個人在苦難的生活中尋求樂趣,在黑暗的現實中互相扶持。 報紙上登載著巨額白銀出口的消息,各行各業都不景氣。理發師為理發店將要歇業而發愁,為了不使理發店關門,小陳和老王又吹號又敲鼓,頗有聲勢地幫忙招攬生意。 琴師夫婦和流氓古成龍一直因為小紅和小雲的失蹤而耿耿於懷,他們終日四處搜尋。琴師這天剛好從理發店經過,看到了小陳和老王後,暗中跟蹤,找到了他們的住處。第二天,琴師就糾集了古成龍等惡棍前來抓人。正巧這時老王和小陳都出去了,小雲從窗口發現他們後,便掩護小紅越牆逃走,自己卻在與琴師的搏鬥中被一刀扎中。古成龍一看要出人命,抽身溜走。琴師見狀心虛,也逃之夭夭。 等到老王他們聞訊趕來的時候,小雲已經奄奄一息了。老王焦急地吩咐小陳等人照看一下小雲,自己跑出去找醫生。可當老王因錢不夠醫生不肯來而無奈地回到家裡時,小雲已經含恨離開了人世…… 從下之角到天堂——《馬路天使》中的社會圖景 周璇曾經說過,她一生沒有什麼滿意的電影,除了《馬路天使》。 趙丹曾經說過,他真正的演員生涯是從《馬路天使》開始的。 我國30年代的電影《馬路天使》從「下之角」的貧民窟到高入「天堂」的法律事務所,展現給觀眾的是一幅二三十年代的上海眾生圖。沒有繁華的燈紅酒綠,沒有喧鬧的街市,有的都是最真實的生活圖景。導演袁牧之在酒樓中體會到了關注人民的電影真諦,交叉文學與戲劇,交叉貧苦與快樂,意蘊豐富多彩,引起了觀眾的共鳴。 「下之角」就是上海的貧民窟,小陳、老王、小雲、小紅他們都是住在這里的,從事著最底層的勞動——吹號、賣報、賣身與賣唱,可是他們的生活里苦難中含著快樂。小陳和小紅無憂無慮,對窗而居,愛情也在這個時候產生。小紅含羞地對著小陳唱著《天涯歌女》,小陳更是常在窗口同她逗樂,一切都和金錢無關,一切都是美好的。
『貳』 你是如何評價老電影的
老電影首先是經典的。老電影中的場景和表現手法更為真實,老電影在某種程度上傳播了當地的特色景點,過去的電影,景點都是真實存在的,即使是搭建的,也大多保存了下來。以《羅馬假日》為例,羅馬假日所呈現的愛情,讓人嚮往愛情的同時,也嚮往羅馬。其中的測謊石一幕更是經典,基本上去羅馬遊玩的人都想去體驗一次測謊石的威力。
總體來說,老電影給人的感覺就是回味無窮,可以翻看很多遍也不覺得膩歪,每看一次都感覺不一樣。這就是老電影的魅力。
圖|網路
『叄』 如何評價電影《小姐》
《小姐》在故事結構上依舊遵循著三段式的章節,但人物命運的走向卻發生了不小的變化。朴贊郁電影里對激情場面和血腥暴力的獨特呈現,壓抑、扭曲等元素一個不落。該片從女僕到小姐,再到他者視角,三段不斷轉換的敘事,讓人物命運變得撲朔迷離。
片中有階級沖突、女性問題以及對男權社會的反擊,這些潛藏在人物之間的暗流涌動,遵循了朴贊郁電影一直以來反抗與復仇的核心主題,不過比起復仇本身,該片更關注人物的動機和慾望。
整部電影就像古典油畫,攝影構圖嚴謹,細節考究,很好的還原了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風貌和景緻。
電影介紹
《小姐》是由朴贊郁執導,金敏喜、金泰梨、河正宇、趙震雄主演的愛情懸疑電影,於2016年6月1日在韓國上映。
該片根據英國作家莎拉·沃特斯的小說《荊棘之城》改編,講述了1930年日本殖民統治朝鮮時期,繼承巨額財產的貴族小姐、覬覦其財產的騙子伯爵、受雇於伯爵接近小姐的侍女以及小姐的監護人之間圍繞金錢和愛情發生的故事。
『肆』 大家看過30年代的一部片子《72家房客》沒《功夫》抄了上面很多呢
我想糾正一下:香港電影《七十二家房客》不是三十年代拍的,是三十年前拍的。
這部黑白片由當時的香港邵氏電影公司出品,監制為邵逸夫和余經緯,導演就是大名鼎鼎的楚原。主演則由當時的邵氏公司紅星胡進、井莉、岳華以及現在依然很紅的沈殿霞。是在1973年上映的吧。
我看了電影後特意查了一下資料,了解到其實這部電影是採用了1963年王為一導演的同名影片的同名劇本,外加了部分外景。但由於陣容浩大,啟用了當紅影星的演出,觀眾反應十分強烈,還引發了當時香港粵語片的一個新的拍攝高潮。
其實抄襲是談不上的。包租婆只不過是一個常見的藝術形象,就像媒婆在影視劇里那樣。至於說封水龍頭,這本來也就是符合包租婆身份的一種行為嘛,如果演得是包租婆做出地主婆剝削農民的行為,那豈不不正常了。
本身包租婆就是與收租管房這些行為聯系在一起的啊。
即便周星馳在拍功夫時借鑒了這些,也不算抄襲啊。在影視創作中總會有借鑒的,特別是很多經典之作。香港很多僵屍鬼片都有異曲同工之處就是個例子。而且周星馳在功夫里將這個包租婆刻畫的很豐滿,她盡管小氣吝嗇,與任何一個房主一樣在水電房租上斤斤計較,但事實上卻是深藏不漏的高手,而且仗義有情。這個成功的人物形象跟《七十二房客》中的包租婆完全不同,盡管都是包租婆。
現在我想到了另外一個問題:成龍的《神話》和當年張藝謀、鞏俐合演的《古今大戰秦俑情》在故事內容上有很多相似處:都發生於秦始皇陵,都是男女主人公的隔世愛戀...就如你所提到的《七十二房客》和《功夫》的關系一樣。個人認為,這些「純屬雷同」。「如有巧合,純屬意外」;即便不是巧合而成,也只是借鑒罷了。我們做觀眾的,只要能有精彩的好片子看就可以了。
再次說明一下,樓下的說《七十二房客》是彩色的是錯誤的。即便香港電影在1963年後轉為彩色,但也不一定非要所有的片子都是彩色的阿,這部片子我看了,是黑白的。眼見為實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