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寫一篇讀《八一南昌起義》有感,的讀後感
南昌起義的歷史背景和一九二七年八月一日凌晨兩點發生南昌起義的整個歷史過程。故事情節生動感人,催人奮進,激勵著中華兒女為了中華民族的強大而努力奮斗。賀龍雖然是軍長,但是他的部下犯了錯誤,他對他們不打不罵,而是在公眾面前先檢討自己的錯誤,重重地處罰自己。他是想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引起部下深深地思考,讓他們心服口服,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我們應該學習賀龍軍長的這種精神,作為班幹部和小組長,同學犯了錯誤我們不要吵他,而是要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讓同學認識到錯誤,並逐步改正。趙團長跟魏老三發生了矛盾,但是在戰場上,趙團長不計前嫌,在危急時刻他義無反顧地推著一車大炮沖進火海,從古城牆地下把敵軍炸得片甲不留,為我軍取得最後勝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我們應該學習趙團長不計前嫌的品德,跟同學發生矛盾了,但是在集體利益和班級利益前面,我們要不計前嫌為了集體的榮譽而團結協作;在其他同學遇到困難時,我們也應該不拘小節的去幫助他、鼓勵他。魏團長用自己最後的一口氣把五星紅旗插在了南城門上,臨死還手握著旗桿不讓他倒下,城牆上飄揚著五星紅旗,標志著我軍取得了戰爭的勝利。魏團長用自己的生命護圍著五星紅旗,這說明他把祖國利益放在了第一位,自己的生命放在第二位,他是一個視祖國利益高於一切的值得我們尊敬的人。我們應該學習魏團長的這種精神,在學習和工作中應該把祖國利益放在第一位,把集體利益放在第二位,個人利益放在第三位。戰爭過後,屍體堆積如山,血流成河,戰爭的畫面使我震驚,同時也引起我深深的思考。當我們快樂生活的時候,我們是否應該想一想這些快樂是從哪裡來的,難道不是烈士們用鮮血換來的嗎?我們應該珍惜這些幸福時光,好好學習,長大為報效祖國!但是現在許多家庭的孩子不知道珍惜光陰,整天瘋跑玩耍,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小皇帝生活,想起這些為了新中國的建立而犧牲的烈士們,我們難道不感到非常慚愧,不覺得對不起他們嗎?看了這部電影以後,我要改掉以前的壞習慣,珍惜我的每一天。上課積極發言、好好學習,掌握科學本領,長大報效我偉大的祖國!
Ⅱ 電影 《南昌起義》 梗概
1927年6月,國民革命軍二次北伐期間,汪精衛趁機積蓄力量,加緊反共,而蔣介石也在拉攏勢力。中共中央總書記陳獨秀卻反對工農武裝掌握軍隊。7月15日,汪精衛等控制的武漢國民黨中央召開分共會議,決定與共產黨決裂,大革命失敗。在這危急關頭,周恩來、惲代英和李立三等人向改組後的中共中央提出舉行南昌暴動的建議,得到中共中央的同意,並任命周恩來為前敵委員會總書記。周恩來到達南昌後,中共中央決定葉挺、賀龍兩部隊參加南昌起義。在聽取了朱德介紹南昌的政治經濟情況後,周恩來擬訂了暴動計劃。但中央代表張國燾出現動搖並企圖阻止暴動計劃。經過激烈的爭論,張國燾只得少數服從多數,起義按照原計劃進行。由於起義的計劃被不慎泄露,周恩來毅然下令提前起義。8月1日凌晨兩點,起義槍聲打響。經過浴血奮戰,南昌起義初戰告捷,從此人民有了自己的軍隊。
上海電影製片廠 1981年出品
這是電影的簡介,要寫觀後感作文的話,自己根據這個編一下,組織一下語言
Ⅲ 紅色電影觀後感
1《建黨偉業》觀後感
光陰似箭,現在黨已經90歲了,從當年的「風腥血雨」到現在雨過天晴,又有誰能體會當時的艱辛歷程呢,只有親身經歷過才知道什麼是苦,什麼才是甜。當共產黨誕生的時候,就彷彿註定它以後的成功,看完《建黨偉業》才明白,當初黨的誕生,就是為現在的和平而建立,雖然現在已經沒有了戰爭,但我們依然不能忘記共產黨對我們的「恩賜」。
一群外國友人,不遠萬里,來到中國,拍中國的歷史大戲,這是一種國際主義精神。173位明星傾情演繹了90年前那波瀾壯闊、歷史意義又極其深遠的一幕幕。在「數星星」的同時,我被北大「新文化與舊文化」的激辯場景所感染,被「五四運動」的宏大場面深深震撼,甚至熱血沸騰,在走出影院後,情不自禁去翻閱黨史。作為年輕一代,我們需要重新走進歷史,重新在歷史中汲取力量的源泉。從重大歷史事件中尋找自己的坐標系,激勵自己,尋找自己的青春動力。
我看電影很少流眼淚,可是這部片子,卻總讓我的眼睛濕濕的,最後當12位共產黨人一起低聲唱著《國際歌》的時候,我的眼淚終於奪眶而出。通過這部電影,我們真實的看到了那些革命先烈是怎麼一步步艱難的走過來的,也清楚的了解了我們的黨是怎麼從稚嫩一步步走向成熟的,讓我們對中國共產黨的歷史有了全新以及直觀的了解,每一個真實的歷史人物都被演員活生生的演繹出來,他們的精神和信念感動著我們,一種久違了的青春的沖動澎湃在我的胸中。
真的很感謝這部電影,讓我們體內的熱血又沸騰了,讓我們對信仰又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是的,為了心中的信仰,革命先烈不惜拋頭顱灑熱血,他們不怕流血犧牲,為了建立新中國,他們甘願赴湯蹈火!真的很感謝先輩們冒著生命危險為我們建立新中國!真的很感動先輩們與國家同呼吸共命運的這種大無畏的精神!
這部青春熱血電影,讓我激情萬丈,也讓我為之沸騰了!我想發自肺腑的喊出來:中國共產黨萬歲!
2八一南昌起義,是中國現代革命史上的一個偉大歷史事件,頭緒紛繁、人物眾多,而影片以精湛的技藝,真實、樸素、生動地為我們描繪了一幅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
通過看這次電影,我深刻體會到革命政權的來之不易,今天我們的幸福生活都是用那些革命義士的鮮血換來的,是那麼的來之不易。因此,我們更應該珍惜這一切,用我們的實際行動發揚黨的精神,堅信革命理想和信念,與時俱進,開拓創新,一切從實際出發,腳踏實地,勤勤懇懇的工作並做好本職工作。在利益與金錢眼前、在困難、艱苦眼前,想一想為革命事業,在南昌起義總、在戰爭時期犧牲了的先烈們,想一想在和平年代裡英年早逝仁人志士們,難道還有什麼阻止不了,還有什麼困難不能解決的嗎?
影片從真實的歷史事件中提煉創作素材,正確地、藝術地反映南昌起義這一震驚中外的歷史事件,使其具有鮮明的紀實性和文獻性。影片中出現的四十多個人物,大多都是有案可查的真實人物。為了真實地再現那一段歷史,影片特別注意了環境的真實性:它通過一定時代特徵的景色、道具和人物的服飾裝扮;通過獨具時代特色的音樂,特別是「打倒列強」的音樂旋律的反復出現,使當時的時代氣氛更加濃烈,讓觀眾有「身臨其境」之感,尤其是為現代人上了一堂形象、生動、深刻的中國現代革命史的教育課。通過今昔對比,使我們更加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
影片從生活出發,成功地塑造了周恩來、朱德、賀龍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藝術形象。十分注重形象地表現幾位領袖人物的獨特經歷和個性。如周恩來的穩健、果斷、血氣方剛、富有革命犧牲精神;朱德的憨厚、沉著、有勇有謀;賀龍的倔強、爽朗、對黨的忠誠等。通過他們的具體言行來表現他們偉大而崇高的品格。如通過周恩來的「我們都為共產主義在奮斗,我經常想,一個嬰兒哇哇墜地,長大,有點兒知識,很慢很難,只有抓緊時間做工作,才無愧做一個人,沒有權力糟蹋生命,浪費時間。」這段話體現了他為革命事業勇於獻身的精神。通過賀龍的「半輩子經驗告訴我,跟著國民黨,我個人政治上沒出路,整個軍隊也沒出路。只有共產黨才是勞苦大眾的救星,我鐵了心跟著它走到底,這是我的入黨申請書……,請黨考驗我。」這一言行,充分表現了他對黨忠貞不渝的愛和面對反革命的血腥屠殺毅然投身革命陣營的果敢精神。通過以周恩來同志為首的前委會與阻撓起義的張國燾之間的斗爭,表現了我們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勇於斗爭的大無畏氣概。這一切都是我們更加崇敬、熱愛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他們的偉大品格和精神,鼓舞我們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四個現代化而努力奮斗。
影片還以真實、樸素的生活畫面,為我們展示了南昌起義那火光沖天、槍林彈雨、將士們浴血奮戰的場面。並通過女戰士黑姑踏著其丈夫雙喜等烈士的血跡,沖上鼓樓,把紅旗插到樓頂的這一細節再次告訴我們:今天幸福的生活和安靜的生活環境,都是成千上萬的先烈們用先血和生命換來的,沒有他們的犧牲,沒有他們的奮斗,便沒有我們的今天,作為祖國的一份子,我們要自覺加強思想修養,使自己成為現代化建設的合格人才,成為改革開放的推動者,才能無愧於我們的先輩和先烈。
南昌起義,是中國共產黨直接領導的帶有全局意義的一次武裝暴動。它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宣告了中國共產黨把中國革命進行到底的堅定立場,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獨立地創造革命軍隊和領導革命戰爭的開始。1933年7月11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根據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6月30日的建議,決定8月1日為中國工農紅軍成立紀念日。從此,8月1日成為中國工農紅軍和後來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建軍節。
總之,《南昌起義》是一部好的歷史文獻故事片。它使我們牢記過去中國革命的斗爭史;牢記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為黨和人民創建的豐功偉績;牢記革命先烈的犧牲和奮斗。我們一定要繼承和發揚他們的精神,為我們偉大的祖國的昌盛和人民的幸福而奮斗!
時間匆匆,電影只看了不到兩小時就結束了,但是在南昌起義中的艱苦奮斗的事跡使我更加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這種精神將激勵著我前行。
Ⅳ 電影《南昌起義》把這面紅旗插到什麼上去
電影南昌起義中把紅旗插到「鼓樓」上去。
《南昌起義》是上海電影製片廠出品、湯曉丹執導的革命歷史戰爭片,由孔祥玉、高長利、劉懷正等出演,於1981年上映。
創作理念
在創作之初,湯曉丹就在導演闡述中明確提出,要把影片拍成紀錄性的故事片,以真實性、紀錄性為影片主要風格特點。
導演湯曉丹認為,影片雖不可能承擔歷史教科書的任務,但片中主要人物應盡可能符合歷史事實,藝術地還原整個事件的歷史過程,注意人物的衣食住行、語言談吐,以及當時社會的風土人情。
演員表演必須生活化、自然化,人物刻畫應本著實事求是的精神,正反兩方面人物都必須反映「當時的他」。為此,在劇本基礎上,攝制組各部門又查閱研究了大量歷史資料,到事件發生的原地考察,走訪事件參與者。
導演與編劇研究修改方案時,堅持維護原劇本中故事發展、人物出現、矛盾糾葛按歷史發展逐交展開的結構,同時決定採用真實人物出場時疊加字幕的方式增強影片的紀實感,並解決因人物眾多導致觀眾弄不清誰是誰的問題。樣片出來後,導演又加入旁白,幫助觀眾理解劇情發展線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