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演員的片酬是拍攝前給還是演完戲才支付
其實說實話,除了演員自己以及經紀人之外,很難給到你真實的答案,畢竟國內關於演員片酬這一塊,一直是一件很隱晦的事情。所以在這里我只能從一些所謂的蛛絲馬跡里給你一些你想要的答案…
張藝謀曾經在節目里說過,國內的演員片酬和國外的有很大的區別
區別在哪裡?在國外的影視圈裡,拿歐美國家的演員來舉例吧,一般演員的片酬結算方式是有一個固定模式的,演員在出演之前,前期會收到一小部分的酬勞,之後演員拍完直到電影上映之後,演員根據「業績」,再拿到自己的那份分成。
而國內並不是這樣的,拿一線演員舉例吧,據說一般都是在參演之前先談後價格的,如果價錢合適,演員再開始開工,如果沒收到錢,那是絕對不會開工的。所以有時候會看到的爛片,裡面有一線流量明星,但是影片的製作卻很爛,為什麼爛?錢都給演員了,哪還有錢製作呢。
還有一種叫「帶資進組」以及「參與分成」
個人覺得這種情況就不太涉及到片酬的問題了,他們之所以「出錢又出力」,是因為他們期待的是最大的收獲。比如吳京的《流浪地球」,據說把房子都賣了,湊了6000萬來拍這個電影,當然結果肯定是大豐收了。
參與分成這塊就更好解釋了,就是演員參演「低成本」的電影,最後享受分成。如何在「低成本」的電影里獲得高回報呢,這部分就要跟運氣掛鉤了。運氣最好當數徐崢了,參演了好幾部「低成本」的大電影,這幾年可算是賺得盆滿缽滿。
不得不說,國內演員的片酬仍然屬於畸形狀態了,雖然限制了演員的最高片酬不得高於5000萬,但是你想想一部戲5000萬,對尋常人來說依然還是天文數字,更何況演員還不用承擔風險,反正收視好或者不好都是製作公司的事。所以啊演員片酬制度仍需要改革,至少要和製作公司共同承擔風險,比如影視作品賣不掉、收視不好,演員應該一起負責。
其實關於演員片酬的問題,在業內一直都是一個很隱晦的事情,我估計除了演員自己和經紀人之外,一般的旁人只怕都不是很清楚這個問題的真實答案。所以我在這里也只能是通過最基本的模式,來說明一下這個問題的一些固定套路,這完全就是一個僅供參考的答案,還請大家不喜勿噴。
第一點,國內和國外的結算區別。
大導演張藝謀曾經才某節目中親口說過,國內的演員片酬問題,與國外的情況有很大的區別。首先,在國外的電影圈裡,特別是像歐美地區,對於演員的片酬,都是選擇前期先支付一少部分的酬金,然後等到電影上映之後,根據票房成績,讓演員直接參與分成,票房越好你就拿的越多。這樣的好處,就是避免出現因為演員「高片酬」的問題,影響到電影的前期製作。
而在國內卻不是這樣的,一般情況下,無論是大小演員,都是先談好「價錢」,然後再開工幹活的。針對於小演員來說,可能會要求「嚴謹」一些。但是輪到大明星之後,基本上都是沒收到錢,是絕不可能開工幹活的。這也就是為什麼在很多國產電影中,會出現那麼爛片的原因。錢都給了大明星了,還哪兒來的錢製作電影嘛。
第二點,分期結算和分集結算。
雖然說針對於每個演員都會有一個「身價數字」,但是在結算片酬的時候,片方一般都不會選擇「一次性」支付的,當然這也是會出現一些「特殊情況」,比如「非你不可」或者「炙手可熱」的「搶人」情況,片方也是會「一口買斷」的。但是正常情況下,都是按照「分期付款」或者「分集付款」來的。
分期付款,前期先支付你的「進組費用」,然後到了製作中期會支付「進度費用」,到了製作完成之後會支付「尾款」,一般都是334的支付方式。而分集結算,一般都只針對比較有名氣的演員,因為他們本身的報價都是按照「一集一價」來出的,所以片方一般都是「三集一結」或者是「X集一結」,這個方式對於某些演員來說,那也是真的「來錢快」,猛地拍幾天戲,估計就是上百萬入賬,並且還是「稅後」的。
第三點,帶資進組和參與分成。
像演員「帶資進組」或者參與「分成」的方式,這已經基本上不算是「片酬」的問題了,因為他們之所以願意「出錢又出力」的來干這件事,就是對於所謂的「片酬」不那麼「在乎」了。他們「期待」的是最後的「收獲」。像比較出名的「帶資進組」,當屬今年年初的吳京零片酬「帶資6000萬」進組《流浪地球》,吳京這一「操作」,不僅「拯救」了《流浪地球》這部電影,也給自己帶來了豐厚的「資金回報」。
而說到「參與分成」這個問題,我感覺這招玩的最好,並且「運氣」最好的演員,應該是徐崢了。他參與的很多電影都是屬於那種「低成本」高回報的作品,所以在他有點名氣之後,就經常以「低片酬」+「參與分成」的方式,參演某些電影的製作,但是不得不說,他的運氣是真的好,近幾年的他賺的是「盆滿缽滿」,只要是他參與的「低成本」電影,票房基本上都是「一路飄紅」。
綜上所述,這些就是我「扒出來」的一些參考答案,還請大家將就點看。畢竟自從「限薪令」下來之後,關於演員「片酬」的這個問題實在是太「敏感」了,能收集到的資料著實不多。但是,我看了那麼多的資料,有一點東西我還是比價「肯定」的,那就是演員們的「片酬」,基本上都是「稅後」的,只是這個「稅」,都是由片方給納的。
第一娛記出品必屬精品!
這個問題我有發言權!我作為影視製片人,拍過不少作品,和演員也簽過不少合同,整個行業情況基本上是這樣的(絕大不部分,極少例外):
第一:演員片酬在拍攝完成時已經結完!
在劇組拍戲,基本上演員得罪不起,特別是男女一號。因為她或者他只要不拍了,或者刁難你,整個劇組就陷入困境,即使是導演都可以換掉,男女一號不好換,換了等於白拍了。所以,在簽約的時候,基本上演員處於強勢地位,合約一般會這么簽!
簽約之日起,三個或者五個工作日支付定金。開機前三五個工作日支付一大筆酬金,連同定金,此時大概已經支付了百分之六十左右,拍攝過半支付大約百分之三十。在殺青前三五天支付餘下的百分之十左右尾款!當然也有比例不一樣的,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演員殺青前,片酬已經結清!因為演員也怕你拍完了,你不給錢!
第二:影視公司大部分都是在給演員打工!
影視市場看著熱鬧,實際上賺錢的公司少之又少,因為演員的高額片酬,大部分公司都是在給演員打工,賺了個吆喝,做了個賠本買賣!
舉個例子說明,一部30-40集電視劇,請一線藝人和准一線藝人各一名,預算大概一億八千萬左右。兩位一線明星片酬大概在一億兩千萬到一億三千萬(一個八千萬,一個四五千萬),剩下的就是其他全部製作費用!當資方拿出這么多真金白銀,最後剩下一堆硬碟,所有的風險就在製作方這里!賣不賣得掉,能不能播出,演員錢早就賺走了。製片方獨自承擔風險,基本上,製片方就是在給演員打工!
第三:演員片酬制度急需改革!
基於演員片酬畸形的現狀,製作公司和 社會 各界一直在呼籲整頓,之前總局和影視製作業這會也聯合發出了限制演員片酬的通知,現在看起來,有一點效果,因為限制了演員最高片酬不能超過5000萬,最少不再像以前動不動八千萬,一個億的天價片酬。
但是這樣,依然沒有解決問題:第一,演員片酬依然過高,一部戲5000萬,你們自己掂量。幾個月時間,一個公司一年賺5000萬都了不起了。一個演員三四個月可以毫無風險的賺到!第二:演員沒有風險。不能把所有風險壓到製作公司手上,演員也必須共同承擔。賣不掉,收視率不好,演員必須一起負責!
我在影視行業工作了很多年。總的感受是,只有推到重來,重新設立制度,才有可能改變 娛樂 圈的重重黑幕,改變演員片酬過高的問題!
2. 演員片酬,實際到自己手裡的是多少,一般都是什麼比例分配
對於像我們這樣的局外人來說,演員的薪水一直是個謎。我們不知道一個演員的薪水是多少,但是從以前一些演員的逃稅行為來看,這個行業的薪水確實非常高。特別是那些在一線的大牌!
一線明星片酬一般由影視公司來代理業務,按照一定的比例來分成,如果是新人就是各自一半的分成比例,如果是大牌一線的明星,演員和經紀公司分成比例八二甚至到九一分的都有。反正這些明星收入只會多不會少,國內明星名人基本上是以高價獲得報酬的。僅電影或電視的製作成本就佔到了整部劇的50%-80%,這比例可謂相當的高
3. 演員的片酬怎麼算
演員的片酬一般指的是總片酬,即整部。
演員「天價片酬」一直是公眾關心的熱點話題。拍戲只是流量明星工作中的一部分,代言、走紅毯、開演唱會等通常會占據他們更多的時間,但相比起來,拍電視劇反而能給他們帶來更高的回報。
一部五六十集的電視劇,這些演員通常在劇組的時間也不過兩三個月,更沒什麼時間好好研究劇本、揣摩劇中角色。本來最應該耗費時間和精力的事情,卻出現了「走流程」的現象。
(3)電影中演員怎麼分錢擴展閱讀:
演員的片酬虛高的原因:
演員「天價片酬」一方面是因為影視娛樂業目前發展速度較快,大量資本湧入其中,形成了資本供給和人才供給短暫的不平衡。「另一方面,當前影視娛樂業的商業模式主要是粉絲經濟,這就使得投資方不斷尋求更多粉絲流量的明星,從而形成結構性的不平衡」。
在演員片酬的價格體系中,有「超一線」、「一線」的劃分。劃分標准主要是演員拍攝電影帶來的票房數以及拍攝電視劇帶來的流量。
4. 演員片酬,實際到自己手裡的是多少一般都是什麼比例分配
娛樂圈中的明星很賺錢,這已經是眾所周知的事情了,要不然也不會有很多人擠破頭也要硬闖入這個圈子。而他們的收入都是世人關注的焦點,有些一線演員就算沒有演技,片酬也很高,動不動就是幾千萬,用幾個月的時間,完成兩部劇,買一座豪宅的錢就有了。就算是三四線明星的片酬也是普通人不敢想像的。這讓很多人產生了一些疑問,演員真的這么掙錢嗎?他們的片酬到自己手裡的是多少呢?會不會按比例分成呢?如果是的話,是怎麼分的呢?其實這個問題需要分情況。
娛樂圈裡的演員需要按時交稅,就算再除去衣食住行以及宣傳和慈善等支出,其餘的錢加起來也是正常人一輩子都賺不到。正是因為這樣,不少人都想成為一名演員,就算不能混成像成龍一樣的大咖,在娛樂圈成為一位三四線的小明星也能夠賺很多錢。看到這里,大家是不是明白為什麼大家擠破頭也要往那個圈子裡進了呢?娛樂圈的確復雜,但是能夠得到普通人享受不到的片酬。這條路很難,但如果有這個能力,不妨闖一下試試,由衷祝願在這個圈子裡混得人能夠永遠保持純真。
5. 電影票房和演員片酬是如何分配的
首先,院線總票房需要扣除5%的專項事業發展基金,其次扣除3.3%的稅費,這個是國家收取的。
其次,剩下的91.7%中,院線扣除50%-55%,宣發5%-8%,剩下40%左右,往期統計35%左右為片方可分賬票房,也就是出品方(投資人)分賬票房比例。
個人票房分紅=總票房×35%左右×投資比例。最後,電影版權在電視台版權收益,網路版權收益和海外版權收益以及廣告收益。
(5)電影中演員怎麼分錢擴展閱讀
票房結算時間在院線下映後三個月內,由中影集團聯合第三方會計事務所進行結算,然後分賬到出品方對公賬戶,再由出品方結算給個人賬戶。
票房外的版權收益也會有合同內具體列出,結算時間是六個月結算一次。演員、導演、製片人拿固定片酬,算在前期投資里,利潤歸投資方。也有特殊情況,比如導演、演員、製片人也參與投資,那就按投資比例分成。
「演員高片酬也與大量外來資金湧入這一行業有關,很多資金為了讓影視項目獲得群眾關注,不惜高價吸引明星演員加入,同時進行各種惡意炒作。」
曾鈁建議,對惡意抬高片酬及惡性炒作高片酬的出品公司和製片公司進行行政警示,同時建立演員片酬指導制度,大幅超過指導片酬的出品公司和製片公司,需要出具說明文件來闡述高片酬的合理性。
為降低明星演員高片酬的不良社會影響,曾鈁還建議,弘揚正確的價值觀,消除社會不良影響,不宣傳、不炒作明星片酬,不鼓勵媒體出台收入排行榜。通過窗口指導,限制影視劇宣傳中僅以明星作為過度宣傳方式的行為。同時鼓勵明顯多做公益慈善事業,多參與學習,為廣大青少年樹立人生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