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你的名字》大體講了什麼給我們帶來了什麼道理
故事描述了男主角瀧和女主三葉。在一天早上,他們在半睡半醒的狀態下,靈魂發生了交換。而他們回到自己的身體里醒來時,他們什麼都不記得了,就像做夢一樣。後來,角瀧通過夢境發現三葉居住的城鎮在三年前被一顆每千年一次的彗星摧毀,三葉也死於那場災難。角瀧決定幫助三葉和鎮上的居民避免災難。在這個過程中,三葉也知道了這一事實,並最終成功地讓鎮上的人們避免了災難。
電影中的「結」不僅代表了時間,也代表了人與神殿中供奉的神之間的聯系。這提醒我們,人生只有一瞬,所以,生活不能再回來了。讓我們為自己而活!
『貳』 《你的名字》觀後感
《你的名字》觀後感15篇
看完一部作品後,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吧,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觀後感了。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觀後感嗎?以下是我幫大家整理的《你的名字》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你是我重要的人,你是我不想忘記的人,你是我不能忘記的人,但你是誰?
空間的距離是否夠遠?
如果不夠,那就加上無情的時間,是否夠長?
如果還不夠,那就讓生與死成為天塹,是否就能讓你忘了我是誰?
天意不可違。當黃昏漸漸消散,連掌心裡深藏的烙印都漸漸淡去、淡去、淡去。
從今以後,我們在某個角落擦肩而過,我們在街角的咖啡店鄰桌而坐,我們呼吸同一片空氣,我們仰望同一片星空,我抬頭看到是你,你低頭看到是我。但卻難以開口說「嗨,我是否曾經見過你?」
忘記你是宿命嗎?我問天。
如果註定會忘記你,當初何必認識你?
如果註定會忘記你,夢里怎麼都是你的影子?
如果註定會忘記你,為何還會拚命想要記住你?
如果註定會忘記你,為何還有一個聲音在不停的告訴我,我在尋找著什麼。
我記不起你的名字,我記得起與你相逢的風景。我不知道你在哪裡,我踏遍山川河流去找你。我呼喊,不停的呼喊,每次都越來越大聲的喊出你的名字。我奔跑,我不停的奔跑,每一步都帶著你的氣息。我回到你的時間,我來到你的面前,即使是一片虛無的影子我也想握住你的手,就這么握著、握著,再也不能讓它們分開。
學會堅強、學會執著、學會永不放棄、學會認真努力,終有一天,我們會穿過天與地、跨過生或死,終有一天生命不再是一場孤獨的旅行。那裡有鮮花開放和陽光燦爛,有你的名字和我的姓氏!
看完以後我有一種和瀧相似的感覺,似乎有點似曾相識,我好想在片中讀到了什麼呢?
細細想來,我覺得這樣的似曾相識可以用這些關鍵詞概況:「無由頭無意義,伴隨著極致的美,痛苦與哀愁,死亡,回憶與忘卻的愛情」
這就是日本的文學傳統「物哀」:感知外部環境,無時無刻流露出憂傷的情感。日本的國花是櫻花,那櫻花什麼時候是最美的呢?不是它在枝頭成長,含苞待放孕育生命的繁盛期,而是它凋零時漫天飛舞,當和風將它吹卷,花瓣如雲如幕之時才是最美的。「物哀」的美體現於哀愁,而這種哀愁的最極致的體現就是死亡。
在「物哀」中死亡對應著的是極致的美感。《你的名字》最美的一幅畫面莫過於隕星劃過天際。那一刻,萬千的星辰為之暗淡,萬千的人群為之駐足。因為這是隕星的死亡,這是美好事物在消失前的一剎那迸發出的極致美感。同樣,片中瀧和三葉的分離也可以理解為一種死亡:共同回憶與相互聯系的死亡。他們不斷地忘記對方,又不斷地從新拾起曾經的記憶。因為記憶可能馬上消逝,所以回憶起對方的時候帶給人的'是極致的美好。而忘記對方時這種美好就馬上消逝,情緒從高空跌下谷底,心中不時感覺隱隱作痛。因此這部片最用情的地方是悲哀痛苦與極致美感的結合。
總體來看,我覺得《你的名字》優於新海誠的代表作品《秒速五厘米》。這些有故事的電影適合有故事的人來看。
看過岩井俊二的電影《情書》的人,估計都會對電影尾聲,女藤井樹翻看學生時代的書籍,在扉頁看到男藤井樹畫的她的肖像的場景而感到唏噓不已:如果當時,他們其中任何一人敢說出「喜歡你」三個字,就不會若干年後的遺憾與緬懷了。是的,愛是需要說出來的。
《你的名字》日文原名是「君の名は」,雖然是字面意思的直譯,但更准確的意思,應該是「你叫什麼名字?」,是的,就是這么一句簡單到不行的疑問句,卻成為了整部電影的主軸。
導演新海誠在接受采訪時說,他創作這部電影時的一個情感動力是日本發生的3.11大地震,那場天災讓他感受到人生有著太多的不確定性和未知。
面對這份未知,新海誠給出的辦法是:說出來!對,喜歡上一個人時,就大膽問:你叫什麼名字?我喜歡你!我想,這並不同於西方教育語境之下的強調個人主義的主動表達,而是更具有東方人思維特徵的一種不舍:我不知道下一秒會發生什麼,因此我珍惜眼前的一切!
這種不舍,當然不止愛情,它對親情、友情都是適用的,正因為我們珍視這些感情,所以我們不能混混沌沌地讓它們平白無故地消逝不見。很多人說看了這部電影之後會想結婚,但今天也看到有人在看了電影之後想分手,但換個角度看,這些情緒或許都是發自內心的,即便就一剎那而已。
周末了,不論你是一個人還是兩個人甚至一群人去看這部電影,我都建議你跟著這部電影一起「呼吸」,一同追尋內心的那份不舍。
觀看完這部電影,我的心中久久不能平靜下來。沒錯,這部電影就是《你的名字》。腦海中,時常會閃過三葉和瀧的畫面,這是多麼美好的緣分啊。
三葉和瀧,一個住在糸守鎮,一個住在東京。相隔千里的他們,卻彼此身體互換。後來,他們卻沒有再身體互換了。於是瀧,便踏上了尋找三葉的旅途。不過,三葉所在的那個村,早在三年前就被彗星給毀了。後來,瀧才得知,其實三年前,三葉曾經來找過自己。可是那時的瀧,並不認識她。但是,三年前的三葉給過瀧一根紅線,瀧至今都戴著。瀧喝下三葉的口嚼酒,成功換回了時間。兩個不同時間、不同地點的人,就這樣再次相遇了。彗星如期而至,三葉在瀧的幫助下,成功拯救了整個鎮子,但是兩人卻都忘記了對方的名字。他們心中只剩下一種感覺,好像在尋找著什麼。電影最後,兩人相遇,畫下一個完美的句號。
一根紅線,穿越時間,穿越地點,即使你在天涯海角,我也能與你相遇。生活也不過如此,緣分,本來就是這樣神奇。影片中,三葉和瀧,本該是兩條平行線,不會有所交集。可是,因為那根紅線,兩人才相交。很美好的結局,同時還留下了一點幻想。其中所蘊含的緣分,可以說是很神奇的。緣分,也許是上天早已註定,又或是自己前世的恩怨,它總歸是一種神奇的力量,看不見,也摸不著。穿過茫茫人海,三葉和瀧也能憑借著心中的那點感覺,認出對方。一根紅線,也可以忽略一切,聯系起兩個人,不能分割。那種朦朧的緣分,也許也會純在吧。
很長時間沒看日本片了,記憶較深的麻辣教師和忠犬八公的故事。麻辣教師是松島菜菜子演的,很早以前看的了。忠犬八公看的時間不算太長,也是幾年前的事了。今晚趁著值班的空閑,看了看去年上映的你的名字。雖然與日本有太多的民族仇恨,但是公里公道地說,有的日本影片還是拍的很有質量的。凡是拍的好的片子是不分國界和民族仇恨的,因為畢竟有些人性的東西比如愛情、善良、忠誠、正直、勇敢,都是人類所共同推崇和贊揚的。應該說是屬於道德的制高點吧。
看完影片,邊聽著主題歌邊寫點觀後感。該片的情節和以前看的美劇觸不到的戀人非常相似,都屬於生活在不同時間的兩個陌生人有了共同的交集而逐漸產生了感情。你的名字說的也是這樣一個故事,影片里有的地方也還是沒有看懂,但大體意思就是男女主角互換了身體,發生了許多奇奇怪怪的事情。兩人都在互相尋找對方,雖不至於「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但也是相遇於未識,依靠紅絲帶產生了情愫。最後,男主角追尋到了女主角生活的小鎮,喝了口嚼酒,拯救了小鎮的500個人。而男女主角也最終在不知道對方名字的情況下,苦苦互相尋覓,憑著感覺找到了對方。時空的錯覺還是前身註定的緣分?無法解釋,歸因於人的第六感吧。
越隨著年歲增長,越來越感覺有太多的東西根本無法用科學來解釋,也許人類就是一個悖論,就算到了世界末日那一天也無法完全解釋明白所有的未知問題。很多東西,只是感覺吧!
去年冬天,有一部日本的動漫席捲了大陸電影榜,也曾一度引起網民狂熱議論。還有人說,帶上你喜歡的那個人一起去看吧,趁著電影余溫表白,那樣他一定會答應的。這部電影就是新海誠的《你的名字》。
很多人覺得,動漫只是拍給小孩子看的,動畫的形象,唯美的場景實在不適合成年人去觀看。其實不然,正因為是動漫,採用比較稚嫩的畫面感去講比較深刻的道理,故事演給小朋友看,道理講給大人們聽。就像那本經典的童話故事《小王子》,看似屬童話的分類,其實是在給大人講道理的一本書。
這部影片講的是一個關於相遇和重逢的故事。女主角三葉是一個生活在深山之中的鄉村女孩,母親在她很小的時候就去世了,而父親又一直忙於競選,自己與外婆和妹妹一起過著平淡無聊的生活。小鎮的生活早已令她厭倦不已,她期盼著可以去到大城市裡生活。而男主角瀧則是東京的一名高中生,與父親生活,他經常會去餐廳里打工,也同樣過著平淡而又無聊的生活。故事就這樣發生了轉變,三葉在夢里進入了瀧的身體,過上了她一直想要的大城市的生活,而夢中的瀧則變成了一個帥氣的女生,面對著各種流言蜚語依然不為所動。
故事的設定奇妙不已,勾起了人們的期待感。他們就這樣在夢里交換身體,並留下日記作為交流,直到彗星的出現改變了這一切,也讓他們開始了尋找彼此的道路。
當然結局是美好的,在列車上的一瞥,彼此落下熱淚。這世間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別重逢,你等的那個人,他一定會來。
冥冥之中,命中註定
《你的名字》其實類似於千與千尋、哈爾的移動城堡的設定 :千尋之所以能遇到白龍是因為很久之前白龍救了千尋,此後的相遇是為了給白龍還名字;蘇菲之所以能遇見哈爾,是因為蘇菲到了哈爾的過去,對他說「哈爾,等我」 ;而瀧和三葉的相遇不正是如此?小鎮看似意外躲開災難的偶然,實際上就是兩個少年冥冥中相遇改變命運的必然。
如果按照順序,不就是,一見鍾情的故事?畫面的最後一幀,不就是俗套的不能再俗套的男生問女生,「您好,你看起來好熟悉」的狗血對白。但讓人想不到的卻是,這樣狗血的對話,包含的竟是一個如此清新、與眾不同的人物前史。
這不得不讓人聯想,在現實世界裡,我之所以能與你遇見,就是因為,我們在很久之前的約定。這個約定是前世今生許下的諾言,是我們彼此超越時間空間的命運。
這就是我們「一見鍾情」的原因!我之所以覺得你好熟悉,就是因為我們前世今生曾相遇。
所以,這世界上的偶然,不用現實邏輯去解釋,就是戲劇中的必然。
《你的名字》是由新海誠執導的一部日本動畫電影。
周六陪孩子孩子看的一部電影,原以為和原來的看的一樣都是小孩子的玩藝,純粹的兒童動畫片,又當是去電影院補覺了。但這部電影不一樣, 情節跌宕起伏,即俗套又新穎。即有愛情這個恆久的主題,又有身體交換、時空交錯、隕石災難這些科幻的情節,還是很值得看的一部電影。難得一部一家三口、全家都能看的電影。
主題應該是個愛情故事,瀧和三葉的感情線貫穿始終。
三葉是家傳神社的傳人,過著憂郁的生活, 憧憬著大都市的生活。
一天在夢中與生活在東京的高中生瀧互換了身體。(看到這以為又是俗套的交換身體的搞笑電影,但往後的.情節發展真的很吸引人……)
千年回歸一次的彗星將要造訪地球。大家都在觀賞彗星經過的盛景時,彗星分裂出一塊隕石落在了三葉居住的小鎮。
瀧與三葉隔著時空的會面……不只是空間的距離,還有時間的距離,我要如何找到你?
隕石造成的災難場景……
眾里尋她千網路……
開始把看電影納入生活的第一天,很開心有小夥伴能跟我一起看,看完還能交流交流~
可能沒有這樣的經歷,所以沒法感同身受,所以前1h都沒太明白怎麼回事,就算我是看過簡介知道是同性戀的電影,可是我看不懂Elio和Oliver 的感情究竟是怎麼發展的,直到他們在草地上接吻的時候.
他們兩個人接吻的時候真的挺深情的,比Elio和那個女孩子接吻要有感情很多,而且Elio只有在Oliver面前才會像一個孩子一樣。
最後父親的一番話也挺打動我的,我很慶幸Elio有這么好這么開放的爸爸媽媽,看破不說破,當他難過的時候能夠第一時間表示理解並且能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問題。
直到最後Oliver 打來電話 告訴Elio他要結婚了 我看見Elio後來在爐邊哭泣 這種感覺和正常情侶之間分手沒有差別了 就是那種明明說好是彼此共度餘生的愛人 可是最後你怎麼成為了別人的丈夫的難過 但我知道Oliver是愛Elio的 他們之間的感情已經深厚到 我不說你都懂的地步 但畢竟不是每一個父母都像elio的父母一樣open Oliver 也說如果他的父母知道 一定會把他送去矯正中心 所以Oliver 最後和一個女孩子結婚應該也是為了父母叭
愛情就是這樣叭 無關性別與年齡
「我知道讀書,知道游泳,知道改編樂曲,知道皮亞韋戰役是最慘烈的戰役之一……我什麼都知道,卻不知道怎麼讓你喜歡我」——不知名網友。
《你的名字》日文原名是「君の名は」,雖然是字面意思的直譯,但更准確的意思,應該是「你叫什麼名字?」,是的,就是這么一句簡單到不行的疑問句,卻成為了整部電影的主軸。
導演新海誠在接受采訪時說,他創作這部電影時的一個情感動力是2011年日本發生的3。11大地震,那場天災讓他感受到人生有著太多的不確定性和未知。
面對這份未知,新海誠給出的辦法是:說出來!對,喜歡上一個人時,就大膽問:你叫什麼名字?我喜歡你!我想,這並不同於西方教育語境之下的強調個人主義的主動表達,而是更具有東方人思維特徵的一種不舍:我不知道下一秒會發生什麼,因此我珍惜眼前的一切!
這種不舍,當然不止愛情,它對親情、友情都是適用的,正因為我們珍視這些感情,所以我們不能混混沌沌地讓它們平白無故地消逝不見。很多人說看了這部電影之後會想結婚,但今天也看到有人在看了電影之後想分手,但換個角度看,這些情緒或許都是發自內心的,即便就一剎那而已。
周末了,不論你是一個人還是兩個人甚至一群人去看這部電影,我都建議你跟著這部電影一起「呼吸」,一同追尋內心的那份不舍。
如果說《你的名字》是講述一個關於緣分的故事,那麼《天氣之子》則可以看做導演新海誠對自己初戀的一次盛裝緬懷。
依然是熟悉的配方和味道。少男少女一見如故、怦然心動,只不過,和《你的名字》相比,新海誠這次給了兩位主角足夠多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可以在銀幕前轟轟烈烈的痛快愛一回。
少年帆高厭倦了一成不變的家庭和成長環境,獨自一人來到東京這個大城市闖盪。
然而,東京遠沒有想像中那般美好,經歷了沒錢、無家可歸的困境後,帆高終於被須賀收留,在他的事務所干點零活。
一次偶然的機會,帆高遇見了同樣生活艱難的少女陽菜,從此,二人的人生軌跡開始改寫。
和帆高的平凡不同,陽菜是上天選擇的晴女。她有一個特殊能力,只要祈禱,局部區域就可以短時間變成晴天。
於是,她逐漸成為許多人心中的女神,而陽菜也在幫助別人的過程中,享受著這種快樂。自從母親離她而去後,獨自帶著弟弟謀生的她,已經很久沒有體會被尊重、被重視的感覺。
如果說帆高給了他第一次認識自己的機會,那麼晴女的身份則讓她徹底明白了自己活著的意義。
《你的名字》,猶如一股清新的泉水,緩緩地流入我的內心深處,不停地洗滌著我麻木多時的靈魂和心靈。
本文描述了兩個不同時代的少男少女因彗星的出現,交換了彼此的身份,他們曾嘗試著做對方不敢做的事情,從而改變自己,改寫了未來和過去,他們用日記交流的方式,慢慢了解,慢慢熟悉,通過時空的穿越,改變了命運。但他們忘記了對方的名字,記憶也逐漸模糊。三年後,在要擦肩而過的時候,男孩終於鼓足勇氣說:「我好像在哪裡加過你」……
這是一個相遇分離,再度重逢的故事,導演運用了一種科幻的手法,演繹了一種隱喻的東西,從而給我們帶來許多回味。
人世間多彩的美景是真的,轉瞬即逝的殘酷是真的,但終究會在時光的深處被泯滅。對於堅守,多數人的選擇是淡忘和放棄。知道堅守所付出的代價是孤獨、迷茫、困惑、失落甚至折磨,所以大多數人喜歡相聚不分離。
《你的名字》是一部勵志電影,它告訴我們,人生要像瀧尋找三葉一樣,要有堅持不懈的精神,要有恆心,人生貴在堅持,有了堅持,人生才會更加精彩,人們就會在逆境中尋找完美突破的方式,從而找到那一個完美的自己。
以《秒速5厘米》《言葉之庭》等名作聞名的新海誠監督的最新作品《你的名字》定於明年8月在日本上映。本作的製作發表會昨天(12月10日)在東京召開。擔任聲優的神木隆之介和上白石萌音,還有新海誠監督、東寶製作人川村元氣、Comix·Wave·Films製作人川口典孝共同出席。
《你的名字》是新海誠自《言葉之庭》後,時隔3年的最新作品。影片的上映范圍預定會比前作更廣,將成為新海誠至今為止上映規模最大的一部作品。川口製片人預告說:「東寶已經為本作準備了很大的舞台。」
擔任主角聲優的神木隆之介稱自己是新海誠的忠實粉絲,但「因為太喜歡了所以壓力也很大」。另一方面,擔任女主角聲優的上白石萌音是通過試音會被選拔出來的,她沒想到自己會被選中配音,很意外也很驚喜,而且還表示就算沒有被選中,也一定會去電影院觀看本片。
《你的名字》講述了男女高中生在夢中相遇的幻想故事,監督新海誠說這個故事的來源是小野小町的一首有名的和歌:「夢里相逢人不見,若知是夢何須醒。縱然夢里常幽會,怎比真如見一回。」(原文:思ひつつ寢ればや人の見えつらむ夢と知りせば覚めざらましを。)由此可見,與前作《言葉之庭》相同,本片也會帶有獨特的日本的細膩風情。新海誠監督充滿信心地表示:「這部作品將成為我的最高傑作。」
今年的日本電影市場,因為一部動畫電影陷入到"癲狂狀態"。它就是新海誠的作品——《你的名字.》。這部電影在日本電影市場不斷取得傲人票房奇跡的同時,也在全球各地接連上映,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這部神奇的動畫電影《你的名字》。
一直以來,新海誠就像一個沉浸在偏科世界的藝術特長生,工於美妙絕倫的畫面渲染,很少去改進他的內心戲獨白和世界系故事。他也一度把製作目標,鎖定在了用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也能看出 1080P效果的觀眾人群上。在試圖做成吉卜力動畫大片,結果遭遇失敗的《追逐繁星的孩子》後,這部明顯年輕化、主打校園群體、藉助東寶大規模發行的《你的名字》居然成功了,而且是一舉改寫紀錄,勢如破竹。這對於新海誠的中國粉絲不可以想像,對日本本土,同樣無法想像。
《你的名字》還是一部關乎"尋找什麼"的後3·11時代(即2011年3月11日的日本大地震)映畫。表面上,這是一個純真但卻流俗的一見鍾情故事。在世界系概念的基礎上,加入了時空旅行者和平行世界的世界觀設定,又借少男少女互換身體,製造不準亂花錢,不準改變人際關系之類的二次元小幽默。實際上,它是在肯定,有個對你來說很重要的人,他一直在等著你去尋找。大災難,意味著你可能永遠不會遇不上這個人,生命中也有奇跡的發生。那麼,電影就是在幫你完成這種想像的心願。
好久沒有看到這樣的作品了,早起到現在已經過了三遍了,第一次看新海誠的作品應該是《秒速五厘米》,那張美到窒息的一張櫻花劇照,每一幀都可以做壁紙的動畫誠意實在是讓人感動,超唯美的畫質配上青春期故事,足夠了。
上次看到讓我內心盪起漣漪久久不能平復電影的愛情電影應該是林瀨遙的《我的機器人女友了》,必須帶上的是全智賢的《我的野蠻女友》,順帶還有成龍的《神話》;
關於時空穿越的電影一直都是人們比較神往和燒腦的題材,如果情節邏輯勉強說得過去,故事看起來會讓人如痴如醉;
且不說科幻劇情類的時光穿越,僅以這部電影來講,觀看的時候很容易聯想到美國《彗星來的那一夜》,韓國《觸不到的戀人》,以及台灣《不能說的秘密》。不僅僅是跨時空的戀愛,很符合我們東方人哲學的是用夢來詮釋這一切無法解釋的超自然現象,因為生活本如夢境啊,你怎麼就能判斷我存在的真實世界與所幻想的世界究竟孰真孰假呢,莊周夢蝶,究竟是蝴蝶變成了我,還是我變成了蝴蝶啊,這一切就非常玄妙了。
;『叄』 《你的名字》觀後感影評
前天去看了《你的名字》,看得很投入。這部電影笑點挺多的,坐在我旁邊的女孩都笑得挺開心的,尤其是可愛小蘿莉看到男主女身時反復自摸乳房這個梗兒……
難能可貴的是,這部電影里沒有那種刻意硬煽的程式化淚點。只是片中人物自然流露的一些情感,還是讓我看哭了好幾次。
今天再回味,坐在電影院里全情投入的那種感覺沒有了。然後意識到《你的名字》是一部好電影,但不是經典電影。這兩天看的《海洋奇緣》和《佩小姐的奇幻城堡》亦是如此。
只是真的特別喜歡《你的名字》里那個名叫三葉的女孩,我被她認真生活的樣子深深地打動了。雖然她是一個動畫人物,但還是能從她身上感受到撲面而來的青春氣息,活力十足,無限美好。她特別清純,但又特別性感。她特別接地氣,但又特別夢幻……
因為三葉認真生活,她經歷了可以用驚天動地來形容的愛情。三葉喜歡的男孩瀧同樣是一個認真生活的人。
因為源於認真的勇敢和執著,三葉和瀧像神一樣逆轉了時空,改寫了天註定的命運……
如果你很認真地生活,很多人會認為你很瘋狂。如果你很麻木地生活,很多人會認為你很靠譜兒。
如果你身邊有一個像三葉一樣認真生活的女孩,你會不會覺得她很瘋狂?如果她讓你心動了,你敢去愛她嗎?你敢去追求她嗎?
那些能和認真生活的女孩彼此相愛的人真幸運啊,就像被神偏愛的人。
或者也可以這樣說,那些認真生活的人,就是人世間的神。
很多日本藝術家對於這一點可謂感悟至深。例如我在《穿女神氣場的你永無困境》這本書里曾介紹了日本作家岡本加乃子寫的一篇名為《老妓抄》的短篇小說。這篇小說講述了一個老藝妓“包養”了一個志向遠大的年輕男人、讓後者衣食無憂地盡情追求理想的故事。這個故事的奇特之處就在於,老藝妓對她“包養”的那個年輕男人沒有任何與情慾有關的想法。
這個老藝妓為什麼會全力支持那個年輕男人去追求理想呢?我們可以從她跟後者說的這段話中找到答案:“如果只是玩玩而已的話,無論嘗試幾次,永遠不會有什麼結果的。不管是對工作,還是對男女之情,我真心想看到你真誠且沒有一絲虛假的認真模樣。我只想近距離地看見這種奇跡發生,這樣我才能安心死去。我並沒有要你為此焦急或立刻做給我看,我只是希望看見你不管在工作上還是感情上,都能不白費力氣、徒勞無功,而是毫無遺憾地專心追求,最後能有好結果。”
岡本加乃子借老藝妓之口說的這段話,是人如何變成神這個謎的終極謎底。女人做到這一點能變成女神,男人做到這一點能變成男神。
認真生活,這原本應是世界上最簡單的一件事,就像孩子天真游戲。但認真生活似乎又變成了世界上最難做到的一件事,變成了被稱之為奇跡的一件事。
《你的名字》里的三葉和瀧做到了認真生活,所以他們像神一樣創造了奇跡。
《老妓抄》里的那個被老藝妓“包養”的年輕男人,直到小說結尾,依舊未能做到認真生活,反而出現了沉淪墮落的端倪……
只要你認真生活,你的生活就會特別接地氣但又特別夢幻,你會變成一個特別有魅力特別性感的人,變成人世間的神,像神一樣創造奇跡。
只是如果你認真生活,很多人會認為你很瘋狂,很不靠譜兒。就像《你的名字》里的三葉,連她的親生父親都會懷疑她的腦子是不是有問題。就像《你的名字》里的瀧,在求職的過程中不斷碰壁……
麻木生活很容易,只要隨波逐流就可以了。至於認真生活,很多時候,這不是一個能不能的問題,而是一個敢不敢的問題。
小時候不懂事,被雲之彼端還有秒速5cm坑的心酸不要不要的,現在回想起來,那也許就是青春吧。今年感謝光線傳媒將這部話題做引進了國內的大屏幕,而且還成了爆款,從此誠哥也從小眾圈子正式邁入大眾圈子。對此表示祝賀,當然從前致郁系誠哥再也回不來了。。。。
很多首次看這部片子肯定都會被畫面驚艷,哇,這個小鎮太美了,真想一輩子住這里啊,還有這么多美少女,(當然日本動畫小鎮裡面都是住著美少女)。事實上,風景的確美,生存卻是殘酷的。
小時候羨慕,哇,日本學生都要去打工,白天上課,晚上端盤子,遇到各種美少女同事,比如迷糊餐廳這樣啥啥的,事實上,為毛要打工,因為父母沒錢,沒錢啊!泡妹子要錢,課外活動要錢,動畫裡面高檔餐廳一個蛋糕2000日元,打工最低工資800,累死累活3小時才能請女同學吃個蛋糕。嘿嘿....還覺得浪漫嗎。那為啥父母會沒錢,看看動畫裡面瀧君的父親,其實應該算是中產了吧,畢竟在最繁華的新宿地區租了公寓,大概一瞧面積40平左右,東西都堆放的很緊湊,租金至少12w日元月起啊,為什麼說是租呢,因為大概率是買不起的,查了下資料那邊區域的售價45平都在2000w左右了,單親爸爸還要拉扯孩子那可能有積蓄。看過日本電視劇的更加清楚,日本職場,那個競爭激烈啊。。。40歲混到一個小部門領導就算是不錯的,工資平均600w左右,普通職員,350w左右,對不起,只能說帶小孩能在東京生存下去。想要混到領導還得是這個公司的老員工,不管多有才幹,換個公司大概率福利待遇從頭來起,所以中國很多人隨便跳槽工資翻番,日本人民應該是羨慕嫉妒恨的。
互換身體,三葉吐槽瀧“為什麼最近打工變的更多啦!”瀧回應“還不是因為你最近花錢太多啊!”
高中生就如此巨大的生存壓力,如此巨大的泡妞壓力,然而男主從不抱怨,努力工作養女友,這是一種什麼樣的精神,誠哥委婉地告訴阿宅們如果不努力賺錢,就別想著找女友啦!
我們把視角回到農村,電影太多的細節就不談了,彗星撞地球的災難如果發生,那麼大面積才死了500人,放到中國,一個工地冷卻塔都能砸死快80人。那麼小鎮上實際居民肯定不足萬人了,所以連個咖啡館也沒有。有個畫面,敕使望著遠方,說道,也許會一輩子在這個地方當個普通人吧。事實上誠哥告訴我們肯定是反的,敕使心裡的願望肯定是要去遠方出人頭地,然而現實的無奈卻讓他妥協,對待父親想讓他去工地實習的態度就可以看出。而女主三葉更加直接,吼了一聲“讓我變成東京的帥哥吧”!於是!As you wish!
日本的農村究竟發生了什麼呢,首先和中國農村一樣,宅基地都是蓋獨棟,再次,和中國一樣,都是種地。最後,和中國一樣,太多的空巢老人。老人在農村的工作擠佔了年輕人的位置,於是要麼子承父業,要麼去大城市尋找機會,這也造成了鄉下的繼續種地,種地平均年齡也一年年升高,年輕人全去東京端盤子了。沒有年輕人的地方自然也沒活力。電影中一句話概括了日本邊遠小鎮,沒人願意嫁過來!!所以災後為啥不重建,小鎮的居民全藉此機會跑到大城市東京等地區了。
畢業之後找工作,自學成才靠信仰沒有機會。男主那麼努力地求職,只是一次次被拒絕。所以讀大學非常重要,大學畢業出來起薪好歹在20w以上,租個房子,吃飯零花基本能養活自己,當然也就這樣了,想談女朋友結婚基本屬於做夢。日本條件好點的女性要求可是很高的,基本屬於寧願不結婚也不會降低生活質量結婚。所以阿宅們,高收入高學歷才是泡妞的基礎,不然你學男主到路上搭訕一個漂亮女孩“我們好像認識”,十有八九被扭送派出所。
最近幾年無聊時候也會帶著姐姐大人去東京買買東西,去鄉下泡泡溫泉,實際看到的情況也和資料中查的差不多。無論在哪裡,工作的老人也佔了三分之一以上。越偏的地方越糟糕,似乎除了遊客看不到特別多的活人聚集=_=。而東京卻是人多忙成狗。明顯誠哥這么多年來,也是患上了大城市憂慮症,越大的城市裡面越活的孤獨,這么多人,這么多美女,竟然難以找到一個老婆,真這么想那就是大錯特錯,誠哥早就是人生贏家,娶了大明星,女兒又可愛聰明。千萬不要被他越來越猥瑣的相貌欺騙,最該燒的就是他。
電影在男女主角相視一笑中結尾,喂給大家一坨大大的狗糧。結合誠哥的人生軌跡,簡直是滿滿的惡意嘛!
(題外話,安倍經濟學的根本之一就是鼓勵年輕人不要來大城市,還是去日本鄉下種地,頭兩年每年補貼150w,還免費交你種田,低息無息農業器械貸款。還可以各種農村美少女養成,安倍政府在農業上面的各種措施還是相當nb的,大數據,雲監測都普及化了。而中國農村的地大部分都是化學肥料澆灌的一坨翔啊,如果沒錢,選擇回農村種田養豬也是不錯的選擇。)
最後,我還是喜歡總是淡淡憂傷(NTR)結局的新海誠,男主必須努力再努力,最後初戀女友都變成別人的妻子,這才是這個社會的殘酷真相啊。
這是繼《秒速五厘米》、《言葉之庭》之後新海誠第三次將東京都作為故事的舞台,對街景的描繪一如既往地精緻細膩,標志性的光影運用與雲海疊層依然沒有缺席。 片中不少地方和新海誠之前的作品存在密切的關聯,例如,鄉村少女和都市少年相遇的大體構思,在今年新海誠與日本教育機構Z會聯合打造的特別短篇《Crossroad》里已初露端倪;瀧和三葉在夢中互換身份,彼此發覺後,通過雙方留在手機里的訊息進行交流——只能通過手機進行聯系這一設定在早期的.個人短篇《星之聲》里就出現過;三葉抬頭仰望彗星的場景,與《秒速五厘米》中主角們望著向天發射的人造衛星的場面構圖極為相似;男主角通過夢中留下的線索尋找下落不明女主角的情節也似曾相識,對,這是《雲之彼端~約定的地方》里有過的劇情;三葉的古文老師正是《言葉之庭》的女主角雪野,聲優也是花澤香菜(應該有不少人聽出來了吧),至於她為什麼會在糸守町就留給觀眾想像了。
由此我們似乎可以窺見新海誠自始自終都莫名熱衷的那些元素:少男少女,手機(通訊方式),時間,空間,星星與夢,而如何將這些元素自然地串聯起來是他一直以來的創作傾向。於是在厚積薄發之後,集大成的最新作《君之名》就這樣誕生了。
本作的主題兼關鍵詞:連接(結び)。關於這個詞的解釋,在祖母和三葉姐妹倆的對話中得到了最直接的表達:“紗線的縫制、人與人之間的聯系,以及時間的流逝都是一種‘連接’。” “喝的水、吃的飯、飲的酒,這些構成肉體的物質與靈魂的關系也是‘連接’的表現。”
新海誠作品中飄渺不定、若隱若現的男女感情總是需要某種類似信物的東西來維系,如《星之聲》里的簡訊,《言葉之庭》里的鞋子……在《君之名》里則是名字。我是誰?你是誰?名字誕生於人類歷史早期的社會交往中,其最本質的作用是用來區分個體,通過賦予每個人獨特的象徵意義,讓我們更好地連結了彼此。每逢時空斷裂、夢醒時分,瀧和三葉都一遍遍呼喊對方的名字,試圖與瀕臨消失的記憶抗爭,“不想忘,也不能忘”,因為唯有記住名字才能記住彼此的存在。
八年後的東京,他們於人海中再次相遇。8這個數字也有特別的含義。《星之聲》的男主角阿升曾說過:“光速需要花費八年時間的距離,和所謂永遠沒有什麼區別”。在那個故事裡,八年是信息從天狼星傳達到地球所需的時間。他在地球的這一端等待著遲到了八年的簡訊,而她在茫茫宇宙的另一端漸行漸遠,再也不見。八年可以是一瞬也可以很漫長。所幸這次男女主角的擦身而過有了善終,彷彿在彌補《秒速五厘米》的結局所帶來的缺憾。
『肆』 誰知道日影你的名字講了什麼啊我怎麼沒看懂啊求詳細講解!
作品講述了男女高中生在夢中相遇,並尋找彼此的故事。
具體內容:
故事發生的地點是在每千年回歸一次的彗星造訪過一個月之前,日本飛驒市的鄉下小町糸守町。
宮水三葉生活在一個安靜祥和、封閉偏僻地系守鎮上,母親早死,父親不願繼承神社的事物,被趕出家門後從政,成為小鎮的鎮長。三葉和妹妹四葉跟著奶奶宮水一葉生活,日益長大的三葉和四葉繼承了神社的事情,成為類似於巫女的人。
高中生三葉正是處在過於在意別人眼光的人,在小鎮單調乏味壓抑讒言的日子裡,幻想著能夠成為生活在東京的帥哥。
於是,三葉就真的成為了東京學生的瀧。而瀧毫不意外地成為了系守鎮的三葉。兩個人交換了彼此的身體內的靈魂。
為了不影響兩個人彼此的生活,兩人開始用備忘錄之類的手機日記記起彼此交換靈魂後的日常。三葉如願以償地成為東京的男孩瀧,並且通過自己靈巧地針線活,成功引起了瀧暗戀的美女前輩奧寺紀美的注意和好感。
而瀧曾是用自己大大咧咧地男子氣概幫助三葉頂著了流言的風波,也獲知了安放放置了「擁有三葉一半靈魂」的口嚼酒的山洞。
當瀧回到自己身體時,並以自己身體約會時,兩人的感情線突然飆升。奧寺紀美在兩人約會結束後,道出瀧之前是喜歡她沒錯,但是現在喜歡的卻是另一個女生。
於是,夕陽西下,瀧獨自杵在橋墩上,撥通三葉留在瀧手機上的號碼。手機的另一端,卻傳來幽遠的嘟嘟聲,瀧落寞地離開,想著下次交換身體的時候在告訴他今天約會的事情。
另一邊,三葉在起床後,想起此時的瀧應該是和自己喜歡的人在約會,不自覺地留下眼淚。於是決定去東京尋找瀧。當她歷經腳酸、飢餓、無措等千辛萬苦找到瀧後,發現瀧並不認識他。
於是回家減掉了自己的長頭發。並和朋友沙耶香和豉使去看山頂上看彗星。因為所有媒體都在宣揚,這次的彗星是1300多年來離地球最近的一次。
這天之後,兩個人再也沒有交換過身體。
明白自己心意後的瀧因為遲遲不能跟三葉交換身體,不能跟三葉聯絡而萌發出尋找三葉的心。於是,他努力畫畫,畫出系守鎮的美景,然後開始尋找三葉所在的地方。
他同樣歷經千辛萬苦找到了三葉所在的系守鎮之後,驚訝地發現,這個鎮根本就在三年前就消失了,消失的原因就是因為那天彗星剛好分類,剛好砸中地球,剛好砸中了系守鎮,剛好砸死了系守鎮的500多人,剛好也砸中了三葉。
於是一陣錯愕、懷疑、傷心之後,男主來到了系守鎮安放「擁有一半靈魂」的口嚼酒的山洞,並喝下了口嚼酒。然後,成功地暈倒了……於是,男主和三葉交換了身體,來到彗星撞地球的那一天,開始和敕使、沙耶香三人開始了拯救村名的生涯。
變成三葉的瀧想要勸三葉的鎮長父親同意自己的計劃,然後鎮長發現了瀧並不是真正的三葉,當然也沒有同意這個看起來很玩笑很荒誕的計劃。
瀧覺得很傷心,覺得在這樣下去,500多個人仍然會死掉。瀧於是想起,交換身體的話這個時候,變成自己的三葉應該就在山洞裡面,於是跑過去尋找三葉。在去尋找三葉的過程中,瀧這個時候才得知,原來在三年前,三葉曾經找過自己。可那是的自己根本就都還沒有和三葉交換身體,也還不認識三葉。
終於,瀧還是找到了三葉,彼時,時空交錯,同一個位置的兩個人,分別處在三年前和三年後。兩人開始對話,終於在黃昏時候,兩人開始變回了彼此,有了第一次見面。為了防止對方忘記,兩人約定把名字寫在對方的手上,可是三葉還來不及寫在自己的名字,黃昏就接受了,三葉就消失了。
三葉瘋狂地跑回去,准備就村子裡面的人,在跑的過程中,她一直默念瀧的名字。三葉不小心摔了一下,發現自己就快記不住那個「很重要,不想忘記,也不能忘記的人」的名字,打開手上的印記,發現瀧根本沒有寫自己的名字,而是寫了「喜歡你」。
在這種鼓舞下,三葉忍著傷繼續向前跑,在忙碌而緊張的逃難過程中,她救出了眾人,也漸漸忘了瀧的名字。
瀧也漸漸地忘記了三葉的名字,只是,記得似乎在茫茫人海中,自己一直在尋找這某一種很重要的東西。幾年之後,還在找工作的瀧在地鐵對面看到了三葉。忘記了曾經有過的種種經歷的彼此,開始瘋狂地去尋找對方,終於,在一個樓梯上遇見,兩個人都想喊出對方的名字,卻又再次彼此擦肩而過。
終於,瀧轉過頭說,「那個,我是不是在哪裡見過你?」
三葉也說,「我也好像在哪裡見過你?」
你的名字的相關內容
《你的名字。》基於新海的原創劇本,電影圍繞三葉,一個女孩不樂意住在農村,瀧,一個東京的高中生,是一個建築迷。這兩個人有著命中註定的聯系,但電影以不同尋常的方式實現的,至少可以說:他們在夢里交換著身體。
新海誠的電影還展示了青春期真實的尷尬和窘迫,當三葉變為瀧時,發現自己使用女性的「我」的稱呼時朋友表現出的驚訝等,這笑料顯得十分可愛,當然這樣的情景也再其他電視劇中出現過。
然而這部電影關於的跨性別,是新海誠的獨特之處,因為他們有著奇特的處境和陌生的渴望。他們互相留下筆記,甚至爭吵。當然,一旦事情來到了這個階段,就知道愛會綻放。
但故事神秘之處是在故事開始前一個月的天空中出現一千年一次彗星。也預示著中心人物關系的萌芽。劇情需要很多的曲折,但把焦點集中在三葉和瀧各自的命運。
配角人物,如美紀,瀧暗戀的對象,和三葉的祖母一葉、妹妹四葉,主要是為突出兩主人公特點和困境。
作為最高潮的部分,天空中爆發出耀眼的顏色和光,《你的名字。》就像夢幾乎每個人覺得戀人太完美,相遇太短,結局太突然,欣喜溶解在稀薄的空氣以保持清醒的生活。但仍有一些東西保留下來——記憶,盡管如此微弱。
《你的名字。》得到的是一種痛苦的悲情和超自然美的交融,難以忘懷。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你的名字
『伍』 你看完新海誠《你的名字》的感想是什麼
看完新海誠的《你的名字》感觸真的很深,覺得這真是一部很不錯的電影。這部作品的劇本是極其精巧的。新海誠既是編劇又是導演。能將自己腦海中的畫面拍出來,並引發絕大多數人的共鳴,帶來持久的感動,對於一個創作者來說,是最大的欣慰與成就。
感情是美好的,看了這部電影,讓我很難從這部動畫走出來,太嚮往裡面的感情,那種朋友間的互相信任,真的是無法比擬的。
『陸』 動漫電影《你的名字》觀後感
當品味完一部影視作品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需要寫一篇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那麼你會寫觀後感嗎?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動漫電影《你的名字》觀後感,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新海誠導演因《雲之彼端,約定的場所》而走紅,憑借《秒速五厘米》奠定了在觀眾心中有著獨特風格的形象,此次的《你的名字》是繼《言葉之庭》後3年再度創作的新片。影片講述在深山田捨生活的女高中生宮水三葉某天夢見了在東京生活的男子,而在東京生活的男高中生立花瀧也夢見了自己未曾去過的深山中的女子。兩位從未見面的二人相遇,一段少女、少年奇妙物語隨之展開。
影片的人設是由《我們仍未知道那天所看見的花的名字》的田中將賀擔當,作畫導演由曾創作過《千與千尋》、《幽靈公主》的安藤雅司執筆,可以影片集結了日本最高峰的三位動畫人士。在新曝光的海報上,分別站在左右兩側的二人似乎發現了對方的存在,給人一種難以言喻的距離感。
配音瀧的神木隆之介是新海誠導演作品的粉絲,「看到瀧在片中劇照後,我很期待能夠純粹地完成這部作品。瀧是在都市生活中的普通高中生,但如何表現這種『普通』卻不是易事。一句句說來說去的台詞如果不細細考量來表現就很難成為這個角色。」而配音三葉的上白石萌音也表示:「我是第一次看到瀧和三葉的面孔,兩人的表情都尤為豐富,讓我想早點來演繹她。在《你的名字》中存在的角色絕對受人喜愛,今後我也會更加愛著,能夠為這部作品貢獻綿薄之力也深感榮幸。」
《你的名字》講述的是現代戲,所以在配音演員上需要有年輕人身邊的影子,新海誠導演對兩位配音大加贊賞道:「我是想要那種在普通中透露優秀的氣質,用青春清新的嗓音展現,我認為兩人都做到自然的流露。」
新海誠的幾部長片,有一點一直被人詬病——故事講的零散瑣碎,唯美的畫面背後其實是一片無盡的空虛。
其實,新海誠真的不會講故事嗎?也不是,他的電影就是情緒多過於敘事。情緒這種東西是一把雙刃劍,感受到了就是感同深受,感受不到就是格格不入。
新海誠的電影,無論是美輪美奐的畫面,還是好聽的BGM,全都是為了把觀眾帶到某種特定的情緒當中去,情緒一旦到位,故事也就沒那麼重要了。就像是你的初戀,回味一下,是心酸還是甜蜜,是會心一笑還是痛哭流涕,全都是情緒。瑣碎的細節你可能早都忘了,但那感覺似乎還近在咫尺。新海誠的作品就是為了讓你重新回味某種情緒,回憶、孤獨、遺憾、落寞、依依不捨。打動你的未必是特定的事件,反而是突然湧起的某種情緒。
只不過,情緒電影特別容易失控,太過於沉浸就顯得自憐自哀、矯情做作,一旦情緒傳遞失敗,整部作品就會不知所雲。《言葉之庭》就是最好的例證,一味的烘托情緒,但卻忽略了觀眾對於故事走向的期待,以至於顯得有那麼一絲乏味和無趣。
觀眾們不想一味體會情緒啊,遺憾和悲傷成不了多久就會乏味啊,他們喜歡一波三折的故事,喜歡跌宕起伏的懸念,喜歡最後一分鍾營救,喜歡大團圓結局,這是亘古不變的真理。
《你的名字》其實也在一直不斷地烘托無法相見的急迫情緒,和《秒速五厘米》如出一轍,就連結尾處在大街上尋尋覓覓的戲碼都一樣。但為什麼這次的電影更加打動人心,以至於痴漢大叔信以為真呢?
因為《你的名字》不光只注重情緒,它在故事層面上,更貼近了人民群眾,而不是一味的情緒導向。新海誠把情緒和敘事做到了完美融合。雖然有點俗套,但講故事這碼子事兒只能靠套路啊,不按套路出牌就等於砸了老祖宗的招牌,與觀眾為敵。
這部動畫電影由新海誠執導,由參與過《未聞花名》的田中將賀擔當人設,作畫導演則由曾創作過《千與千尋》、《幽靈公主》的安藤雅司執筆。電影講述了每一千二百年回歸一次的彗星造訪過一個月之前,日本的糸守町一位女高中生三葉每天都過著憂郁的生活,而她煩惱的不光有擔任鎮長的父親所舉行的選舉運動,還有家傳神社的古老習俗。在這個小小的城鎮,周圍都只是些愛瞎操心的老人。為此三葉對大都市充滿了憧憬。
然而某一天,三葉做了一個變成男孩子的夢。這里有著陌生的房間、陌生的朋友。而眼前出現的則是東京的街道。另一方面在東京生活的男高中生立花瀧也做了個奇怪的夢,他在一個從未去過的深山小鎮中,變成了女高中生。兩人就這樣在夢中邂逅了彼此。
黃昏之時已過,三年前的三葉還沒來得及寫下自己的名字,而三年後的瀧也沒有寫下自己的名字,而是寫下了「喜歡你」。他們忘記了對方的名字,而忘記的'那個人是「很重要的,一定不能忘記的人」啊。原來因為隕石死亡了多人的糸守町因為三年後的瀧回來,幾乎全鎮人都生還了。在隕石墜落後的年間,他們兩人一直在尋找著,就連自己也不知道到底在尋找什麼。八年後,他們在電車上相遇,他們下車,飛奔著,尋找著,可找到後,卻誰也不認識。但最終他們還是相認了,因為「我們好像在哪見過」。
我看什麼,都有一個共同點:它們也許能打動我,但是不可能讓我哭出來。但這部不同,它是第四部打動我的影視作品。我看到了他們無數次地相逢;無數次地錯過;那種曾似相識的感覺,卻是怎麼都錯不了的。
是啊,雖然是一個夢,可是,誰說夢不能是真實的呢?夢還是要有的,萬一是真的呢?瀧穿越茫茫三年找到三葉,只為遇見她。三年,沒關系,因為我堅信,你會找到我,找回我們丟失的夢,找到我們共同的記憶。
第一: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凡是重要的事情請一定要及時再及時、反復再反復記錄,不要認為自己的記性有多好。重要的事情說多少遍都沒用。這也是動漫當中實在無力吐槽的一點。
好吧,我再承認,我不解風情,不懂浪漫,不懂欣賞。可是這劇情需要的意圖也太明顯了吧。硬生生將你帶入那個場景,告訴你,你就是不記得那個人的名字了。唉。
第二:女配角一定不能漂亮,絕對不能漂亮,一定的一定絕對的絕對不能漂亮。動漫當中出現的一個人物,奧寺前輩。果然女配角比女主角漂亮,這就一定是青春言情劇的套路。而且確實相當吸引眼球,完美形象唄。至於一個小細節,故事最後奧寺前輩手上的戒指,和男主角死黨手上的戒指,總是有種就是想要你往兩個人應該是結合在一起的方面去想。哎。
第三:莫名其妙網上看見一個點,說是男主在寫給女主手上的名字,為什麼不是男主的名字,而是那啥。因為正面去看,是男主的名字,然後調轉180°反過來看,就是幾個字。我還以為新海誠還有這么變態感人的點,結果一查,YY罷了。只不過是另一個感人的梗罷了。
假設你們互相曖昧,但彼此並不知道對方名字,相約不說出來而是寫在對方手心。寫那三個字總比寫名字直截了當浪漫得多吧。而更加不解風情的在於,在咨詢朋友之後得知,更有可能男主不寫名字的原因在於,日文里那個名字短時間內還真沒辦法寫好。所以咯,攤手狀。
當然了,要強行解釋為,為了給整部動漫主題「你的名字」作點睛之筆,我也認了。
第四:男女主角,你認真去想,他們其實是姐弟戀。正所謂女大三抱金磚。我給大神長跪不起。這雞湯得趁熱喝。
『柒』 動漫電影《你的名字》講的什麼
電影《你的名字》主要講述的是:
1.靈魂交錯的青春劇
電影的前半部應該說是一部靈魂交錯的青春劇。
千年後再度回歸的彗星造訪地球的一個月前,日本深山的某個鄉下小鎮。女高中生三葉每天都過著憂郁的生活,而她煩惱的不光有擔任鎮長的父親所舉行的選舉運動,還有家傳神社的古老習俗。三葉身居這小鎮之中,又處於過多在意周圍人目光的年齡,因此對大都市的憧憬日益強烈。
然而某一天,自己做了一 個變成男孩子的夢。這兒有著陌生的房間、陌生的朋友。而眼前出現的則是東京的街道。三葉雖然感到困惑,但是能夠來到朝思暮想的都市生活,讓她覺得神清氣爽。
另一方面在東京生活的男高中生立花瀧也做了個奇怪的夢。他在一個從未去過的深山小鎮中,變成了女高中生。兩人就這樣在夢中邂逅了彼此。
兩人發生了身體互換或者說了靈魂互換,但周圍的人們卻並沒有察覺到任何異樣。
身體互換後帶來的各種各樣的尷尬和搞笑的事情,通過周圍人的詫異反應得到了側面烘托。例如男主醒來發現自己的身體是女生,情不自禁要抓一抓那啥部位。而事後,兩人才羞愧得意識到對方用自己得身體做過得種種荒唐之事,不禁更加滑稽可愛。
新海誠將前半部分的喜劇性和荒誕感鋪陳得可謂極好。
乘坐電車的男主無意間對面車廂內的女主碰面了,隨即喚起了彼此內心的感覺,命運督促著兩人下了車,焦急地在街道上跑著,追尋著彼此的氣息。兩人重逢在台階上下, 異口同聲地問對方:「你的名字是?」
縱然忘記了對方的名字,但是深愛的感覺一直都在。後沒有山盟海誓,沒有天崩地裂,但有個Happy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