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張以慶《幼兒園》觀後感
張以慶導演的紀錄片《幼兒園》講述了一所全托幼兒園里孩子的生活故事。影片很客觀,沒有加入過多地個人情感。正因為這樣的客觀,讓人看到了孩子們的可愛童真,卻也感受到了淡淡地憂郁。
首先,在這部片子里,看到了很多幼兒園的縮影。孩子們總是在老師的要求下做這做那,孩子們本應該是不同的,但是慢慢地孩子們成了標准產品,一旦不符合老師的標准,就被認定為不合格,需要整風,需要"反省"。
幼兒園里孩子多,老師少,老師們很難真正關注到每個孩子,所以,不管是洗澡、吃飯還是穿衣,甚至是擺放小凳子,孩子們缺失了大人的關愛。而在全托的幼兒園里,這樣的情況更為嚴重。
其次,看到了孩子們眼中的世界。孩子們在這個時候已經開始認識世界,但是又並不完全懂得這個世界。在他們眼裡,欺負我們的人就是壞人;在他們眼裡,警察是抓人的,把壞小孩帶走。
在他們眼裡交警的罰款變成了收錢,自己收的錢要給領導,因為領導不能沒有錢;最重要的,在他們眼裡,沒有什麼比快樂更重要,因為快樂是他們的世界裡最重要的東西。但是在這個快樂的世界裡,依然慢慢地感到淡淡的無奈與哀傷。
影片以大班畢業,袁老師生了孩子為結束。最後的字幕里寫著三年後,她的孩子也將上幼兒園,而最開始的字幕是也許是我們的孩子,也許就是我們自己。這讓人不禁深思,難道我們的教育真的只能是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
紀錄片《幼兒園》的製作背景
2001年,紀錄片《幼兒園》開始籌拍。攝制組經過了3、4個月的前期觀察、試鏡後,用了14個月的時間進行前期的拍攝。一開始的時候,張以慶編導是抱著要表現「美好」的想法來製作該片。
但是後來接觸久了之後,他卻發現原來「幼兒園"本身也有污點,張以慶覺得作為編導不能為了美好而故意說假話,應該原原本本的把這間「幼兒園"展現在觀眾的面前,於是便有了最終版的紀錄片《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