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影評丨《死寂》
20171112
《死寂》美國 2007 神秘/恐怖/懸疑
簡介:突如其來的玩偶打破了一個小家庭的平靜,玩偶的出現導致妻子的慘死。想起了昔日的童謠,便踏上了尋找真相的道路。一向與自己不和的爸爸有了新妻子並告知把自己送出小鎮的原因。在向小鎮原住居民了解了事情原委以後,真相看似水落石出,卻發現自己的爸爸竟然是個木偶,幕後兇手竟披著美麗基孫的人皮。
導演:溫子仁(詹姆斯·溫),出生於馬來西亞,成長於澳洲的華裔導演。游鋒悶代表作有電鋸驚魂,死寂,潛伏,招魂,速7,安娜貝爾等。
影評:整部片子的色調透露這恐怖的氣息,血紅色的汽車在壓抑的深墨綠下更加鮮明,忽閃忽現的紅色燈光為影片加上一絲絲神秘氣息。音樂盡顯悲壯,壓抑,驚悚。飄起的輕薄紗簾,看不清前方的路,更不知惡靈會在哪一刻突然出現!死者面相恐怖,瞪大的雙眼和被撕爛的嘴巴。木偶眼珠轉向你,頭轉向你,下一個被撕爛嘴的人很可能就是你!這一切的一切都是為了製作完美的人偶,最後劇情反轉,自己的爸爸竟然也是腹語人偶。全片烘託了恐怖的氣息神彎,但卻少了點意味深長的情節。
(當時看這個片子時臨近午夜,又身處異處,拉上了窗簾,關了燈,氣氛烘托的恰到好處,恐怖感也油然而生,所以看恐怖片氣氛的調節很重要!!!)
Ⅱ 如何評價《死寂》這部電影
和其他恐怖片相比,《死寂》是比較出眾的,然而對於導演過諸多佳作的溫子仁而言,該片的主體劇情因為落於復仇的俗套而不免顯得平庸,除此之外,我認為《死寂》作為恐怖片是足夠恐怖的。 首先《死寂》的恐怖氛圍營造顯然達到水準。荒廢已久的哥特大劇院,暗不見天日的失落湖,在重重迷霧中半隱半現的小鎮,偶爾閃過的陰森森的鬼魂,血腥的鏡頭,配合鬆弛有度的背景音樂和恰到好處的音效,似乎正引領著觀眾親臨此地,而在看不見的地方,正有一雙僵硬的眼睛目不轉睛地盯著你,這么一想便足夠叫人嚇出一身冷汗來。其次《死寂》在設定上充分利用了恐怖谷效應。什麼是恐怖谷效應呢?這是計算機圖形學領域的一個假設,當模擬機器人的外表和動作像真實人類,但檔伏又不是完美擬合時,作為觀察者的人類會產生厭惡反應行肢攜,簡言之,人們對於像人而又不是人的東西會產生一種恐怖情緒。像是比較著名的恐怖電影《小丑回魂》亦同此理,貫穿《死寂》始末的木偶比利,常常有悄悄盯著人看並慢慢轉動脖子的慢飢握鏡頭,這就非常容易引發人們的恐懼心理。「當你見到瑪麗的木偶比利時,千萬不要尖叫。」《死寂》的敘事手法無疑是驚艷的,毫不拖沓、層層遞進的劇情,雖然有的地方一筆帶過讓人覺得不夠細致,但更容易令觀眾感到那份喘不過氣來的緊張氣氛。結局更是出乎意料,經過層層抽絲剝繭,一路追查,大家都不敢說出的過往的男主發現自己竟然也是被鬼操縱的那一個,這才是最大的絕望,一份只能埋藏在寂靜中的恐怖,因為就像童謠里唱的那樣,一旦張嘴尖叫,你的舌頭就會被撕掉!
Ⅲ 老牌恐怖電影《死寂》――千萬不要踩貓的尾巴!
――《死寂》是一個關於人偶和復仇的故事,不管你在哪裡,我都「跟隨」著你。
在收到一個匿名包裹後,傑米的妻子麗薩忽然慘死在家中。看著這個從包裹中取出的陰森森的木偶,悲痛萬分的傑米想起了兒時在家鄉聽過的那首陰森森的兒歌:
小心來自瑪麗·肖的凝視;
她沒有孩子,只有玩偶;
如果你看到她,不要尖叫;
否則她會扯開你的嘴巴撕掉你的舌頭。
擺脫愚蠢的警察後,滿腹心事的傑米帶著疑似殺人兇手的木偶比利驅車回到了他出生的小鎮。在經歷過一番調查後,傑米從父親口中得知一個令他萬分驚訝的秘密:幾十年前,屬於安森家族的一個小男孩觸怒了著名的口技表演家mary shaw ,被其殘忍謀殺。憤怒的人們將mary shaw 圍起來,強迫她尖叫並趁機割掉了她的舌頭。從此,憤怒,被仇恨填滿內心的mary shaw 徘徊在小鎮里,整整幾十年也沒有離去,她不斷以同樣的方法殺死曾經傷害她的村民,祖祖輩輩,永不停息。而作為殺害mary shaw 主謀的安脊磨森家族自然是被迫害的首要對象。
有一個點我一直都很想吐槽一下,如果我收到一個長的很醜看著還很詭異的木偶,我會立刻把它扔了,看著就瘮人好不好。而在電影里,男主的老婆居然很開心的把木偶留了下來,導致後面慘死。所以說,陌生人寄來的快遞絕對不能收,而且,本來就很詭異的東西順手就扔到好不好。在這點上,我該說美國人民心大還是單純的傻呢。
整部電影顯得比較老套,唯一讓我驚艷了一下的地方,就是一開始熱情迎接男主的貌美繼母居然也是mary shaw製作的人偶,而且還是一個相當完美的人偶。人偶年輕貌美,看起來像真人一樣,有自己的意識,她將傑米的父親製成了一個能自動操作的人干,在傑米面前擺出一副他父親還活著的樣子。最後,當傑米以為自己終於幹掉了mary shaw的時候,反轉出現了。mary shaw 的鬼魂通過附身與繼母,將吉米殺死。
在之前,我還在疑惑:既然mary shaw的目的是殺死所有安森家族的成員,那為何吉米的父親能在這個陰森小鎮上活到現在還安然無恙呢?再後來,導演通過漂亮的翻轉打消了我的疑惑:原來吉米的父親早被害死了,面前的「父親」早就成為了一個mary shaw特製的木偶。
吉米幾經調查掙扎,卻還是沒有擺脫安森家族被鬼魂全滅的結局。我仔細思考了一下:也許,有的事情一開始就不該碰,而有的人,一開始就不能惹,這些東西就像吸毒一樣,只要碰了,只要惹了,你這輩子都擺脫不掉,厄運和災難會一直跟隨著你。所以,在碰某樣東西前,一定要慎重的考慮好,你是否真的有能力拜託它?
從這個恐怖故事裡,我深深領悟到了兩點精髓:
number one :
千萬別踩貓尾巴,沒事別捅馬蜂窩。
安森家族的小男孩麥克,當著全場觀眾的面質疑mary shaw的鉛野岩木偶不是真人,認為這場演出是mary shaw自導自演的,根本就不足為信。 小孩子嘛,一方面天性喜歡說真話,另一方面又想讓自己在大家面前顯得自信勇敢,說出這樣的話也實屬正常。 但可憐的麥克卻死也沒想到,自己恰好撞到了口技表演者mary shaw的槍口上。
其實想想也很合理,畢竟對mary shaw來說,精彩口技表演和別人的認同就是她的全部。我想被質疑時mary shaw的內心一定是崩潰和痛苦的: 老娘一輩子鑽研口技藝術,娛樂大眾,辛辛苦苦,好不容易達到了今天的地位。你這個小崽子居然敢質疑我所做的這些都是沒用的雕蟲小技?你死定了,我絕對不會原諒你,也絕對不會放過你的!
其實,像這種很踩別人痛點的事情,在生活中很常見。比如,你踩了貓的尾巴,而尾巴又是貓最容易疼痛最脆弱的地方。那結果很顯然,它會立刻炸起全身的毛,憤怒的轉過身來給你個降龍十八爪,或者在你手上嗷嗚來那麼一口。同理,蜂窩是蜜蜂好不容易建起來的巢穴,如果你作死去捅它,肯定是會被馬蜂千里槐御追殺的。
在舉兩個生活中的具體例子。你面前經過一個回族同學,你熱情招呼他來吃一口豬肉,結果很顯然,會被打死。一個差生好不容易通過自己的努力考了60分,你卻在他面前大肆談論卷子的簡單,不用努力也能拿到高分的話題,結果還是很顯然,不是被打死就是被恨死。
所以結論就是:永遠不要嘗試去踩別人的痛點,也就是不要侮辱輕視別人認為很重要的東西,不要輕易突破別人心中的防線。否則,當他們心中警鍾敲響的那一刻,你已經被盯上了!結局,當然是,你會為你的愚蠢和沖動付出代價,就如小男孩麥克一樣。
number two:
永遠不要惹像marry shaw 一樣的人,寧願吃點虧,也要盡量遠離他們。全篇最令我毛骨損然的一幕,就是那處對白。吉米:你到底想干什麼?mary shaw:讓那些使我安靜的人安靜下來!
你永遠不會知道,變態下一步要干什麼,所以,跑吧,逃吧,離他們遠點!
你可能會覺得,mary shaw的反應太過度了,做法太誇張了,一般人被小孩子說了兩句,也應該會有足夠的寬容心去諒解吧。何必殺了小孩還給自己惹禍呢?
但是,可別忘了,marry shaw 可不是一般人。作為口技表演家的她,早就將自己熱愛並痴迷的木偶當成一種職業信仰了。在她的心中,早就相信木偶就是真人了,這是她的生命,這是她的信仰,所以她不允許別人對此有一點點小小的質疑。
想一想,社會上像mary shaw這樣的人可不少呢。因為產生幾句糾紛就將滾燙的火鍋湯潑在女孩臉上的火鍋店服務員,因為女孩不願意接受自己追求就殘忍殺害女孩全家的垃圾男,因為自己一時興起就將別人小孩扔到江里的人渣。這種事例太多了,這些人,都是像marry shaw一樣的人,正常人類無法與之交流相處。
你永遠無法想像人能變態,邪惡到什麼程度!所以,如果你遇到疑似mary shaw的人,就趕快逃吧,不要與他爭辯,不要與他產生糾紛,哪怕吃虧,也要逃離這種惡魔!不要用你的生命和mary shaw對抗,她不值得,也不配!遠離垃圾人和變態,不要讓悲劇降臨在自己的身上。
Ⅳ 《死寂》影評
《死寂》影評(一):實話說,真是沒嚇到我?!
不知道《死寂》這類片子為何在豆瓣的評分在這個水平?其實俺本身作為喜歡電影之人,自覺對於電影的包容性還是相對較強的,對於一般的電影通常也會選擇「還行」以向看客們傳達「此電影,尚可看「的信息,但對於這部《死寂》,還是選擇了」較差「,同樣也是為了告訴看客們:這部電影,不看也罷。
作為怨靈附在玩偶上來弒殺生命這一題材,老美的恐怖片也基本是要用爛了,像《鬼娃回魂》,拍了一大系列,也確實是血漿與虐殺都是必不可少的。這《死寂》實際上也是套用了這一題材,只是在情節設計上或許增加了更多的懸念與猜忌,但整體情節的單薄與無力,還是難逃怨靈復仇這一窠臼俗套。
作為老美恐怖片,整體看錶現方式大致也就分為兩類,一類就是血漿為大,為的就是讓看客們恐怖於各種虐殺場景,基本屬於惡心嘔吐型;另一類就是擯棄血漿,藉助於音效情節與場景展示給予看客們那種驚悚恐怖之感,或許屬於心理暗示型。這《死寂》無疑也是藉助了上面這兩種表現方式,但血漿明顯不夠,而心理暗示能則顯得有些小兒過家家了,通篇除了偶爾那斜眼的木偶和尾篇木偶化的老爹外,其他可說是略顯幼稚而毫不恐怖之感了
或許是看了過多的恐怖片,本身對於恐怖片的觀影感受多半會驚悚蠢陵虧於成功的心理暗示,那種越想越害怕的感受則應該是真正的恐怖之感,《死寂》顯然是妄圖達到此種境界,但顯然相差甚遠。
《死寂》影評(二):瘋子老太婆惹不起
沒有想像中的嚇人,大概是因為以人偶為媒介,但我自己也有好幾個人偶,看電影的時候她們就坐在我的旁邊,這有什麼好怕的。
Mary Shaw這個女人挺扯的,她自己因為一點點童言口角,就把男孩給殺了,還很惡心地做成人偶,男孩的家人真的是怎麼報復都正常,她自己不檢討反而要殺人全族,也是醉,照這么說,被殺的無辜者應該怨氣更重,也一樣要變成怨靈吧,就她特別……
最後的結局雖然反轉了一下,但仔細想想也挺牽強的,在我看來,Mary Shaw以前做的所有木偶都很醜,做工粗糙簡單,怎麼突然就做出了外表和人類一模一樣,可以以假亂真的完美木偶?還把男主給坑了,好歹有點說服性吧……
《死寂》影評(三):是誰送了我那該死的木偶
是誰送了我那該死的木偶
那帶神是很小時候的事,上幼兒園時吧。因為爸爸當時當官,總是有人往家裡送東西,自然也有很多人給我送玩具。
當然很多玩具我都不記得,只記得自己有很多車子,積木,樂高玩具等等。印象最深的,其實就是與電影中差不多的一個木偶。
木偶製作精良,那時也就2000年前後,或者之前,國產貨還一直是良心的存在,這個木偶就是如此,不僅用料講究,而且服飾好看。
但當時它給我的第一印象,就是笑的很詭異,而且有種它在盯著你看到感覺。等你認真盯視它時,又感覺它移開了目光。
它穿著的就是小禮服,穿著小皮鞋,不過有點像小丑,但也不怎麼明顯,它擁有蓬鬆的爆炸頭發,但是可以取掉,取掉之後就是光頭了。
媽媽當時嫌棄它丑,說扔掉吧,爸爸卻留下了,他說這個貴著呢,然後問我喜不喜歡。
我當時不算喜歡,甚至覺得它有點恐怖,原因上面已經提到。正因為如此我留下了它,因為我認為它能證明我的勇氣。人類總是愚蠢的,總要向人證明自己,所以才不能暢汪瞎快活著。
至少它那時就一直讓我不暢快活著。
那時我就有小房間,實際上是書房,單獨弄個小床給我睡覺。白天大人會進來看書,我很小就不跟爸媽睡了,原因如上,我認為獨睡可以證明自己的勇氣,當時小夥伴們經常拿這事互相炫耀。
木偶被我放到了一堆物象化的玩具中,可能用詞不準,我的意思是,我有一個獅子玩偶、一隻狗狗玩偶,一隻蚊香蝌蚪玩偶(可以翻過來變成蚊香蛙),反正很多,這只木偶就被放到其中。
而且它們都對著床頭,這樣我可以在睡覺前跟它們說晚安。我入睡前還會挑一個玩偶放到床頭,要它和我一起睡,也就是所謂的「寵幸」...
詭異的事就出現在它身上。
有時候你會不經意的回頭看向某處,這是因為你感受到了某人視線,這種事很多人想必都會經歷。
沒錯,應該是自它出現後,我便會不經意的回頭。但當時是小孩子,就算做了什麼不經意的動作,自己也根本不會在意。
後來大學無意想起此事,才覺得毛骨悚然,因為難道不是它在「看」我嗎?
因為每次回頭或側頭時,都會發現它坐在那裡。
以及入睡時,經常注意桌上的情況。雖然窗簾都拉上了,屋內已是漆黑一片,但是外面會有微弱的光透入,桌上就有一縷反光。
那就是它眼瞳的反光,這便讓我有種強烈的感覺,它在盯視著我。
經常連續幾個晚上我都有這種感覺,當時也的確害怕,但卻居然作死的也感覺一絲興奮。
為什麼呢,因為才上幼兒園的我,肯定如同其他弱智小孩般,希望自己的玩具是活的,所以動畫電影「玩具總動員」才會如此大賣。
因此發現木偶是「活著」時,我反而很高興,還經常和它說話,然後叫它也跟我說話,並且再三保證我不會告訴別人...
當然它至始至終也未說話。
事態稍微嚴峻是在我後來開始「寵幸」它時,也就是說,我把它放在了床頭,就是枕頭旁邊。
然後我就夢到它了。
我夢到的它總是和當時看過的動畫片有些關聯。
例如我看「星際恐龍」,可能叫這名字,就是主角是一堆恐龍,然後我就慫恿它和我一起加入好人,它開口說好人打不過壞人,不如加入壞人。
它當時的聲音很尖銳也很沙啞。
或者是「超能勇士」,我問它會不會變聲,它說不會,我就嘲笑它,然後它問我會不會,我也搖頭。接著反派霸王龍出現,把我打倒了,我看見它和霸王龍一起走了...
當然多數和動畫片也並無關聯,但是無一例外的,它會出現在我每一個夢里。
哪怕最簡單的夢,我在夜裡散步,夜很深很深,是我小學的操場,很遠的地方才有燈光。
我在散步,它就一直跟在後面,因為腿短所以走得很慢,我就叫它走快點,但它沒理我。
我記得我們走了很久很久。
雖然夢境都不怎麼恐怖,但是後來稍微長大後想想,老是夢見一個木偶不是很詭異嗎?
更為詭異的是,後來我厭倦它了,一如其他很多喜新厭舊的小孩一樣,我把它放回桌上,又開始「寵幸」其他玩偶。
結果--
有天早晨睜眼,發現它坐在床頭,還稍微彎下腰來,低頭看著我。我嚇壞了,連忙揮手把它打開,還不斷大叫著。
結果我發現這只是夢,我接著真正的醒了,發現它就安穩的坐在桌上,一如其他玩偶。
這時的我才真正覺得恐懼,尤其是這種夢我還做了不止一次,大概三四次的樣子。
於是我把它放到了上層書架上,天真的想這下它便下不來了。
要是大人的話,當然會直接扔掉它或者燒掉它,但小孩就是天真啊...
因此後來有天,我發現它坐在轉椅上,面對著我。
我醒來後看見它時,當場就哭了,因為我實在太害怕了。雖然我一直在用勇氣對抗著它,而且一度喜歡上它,但最後,它帶給我的終究還是恐懼。
我哭的很兇,我小時候很少哭,因為我覺得男孩子要堅強,何況爸爸也一直這么教我的。
爸爸媽媽同時進來,我指著玩偶說出這事時,爸爸馬上安慰我說是他放的,我這才安下心來,媽媽則訓斥他幹嘛嚇我。
但我小時也有聰明的一面,那時玩偶已經被扔了,有天我問媽媽,爸爸半夜會進我房間嗎。媽媽說才不會,一般都是她進來,因為她每次醒來都要看看我,而爸爸則一直睡的跟死豬似的。
這從側面推翻了爸爸的話,也就是說,他所謂的「玩偶是我放椅子上的」是安慰我的話不是嗎?
我卻始終沒有勇氣去問他,這事便也不了了之。
後來我便升小學了。
現在想來,還是有些恐懼不是嗎?雖然我是從不相信所謂靈異事件的,但是這些事卻是真真切切發生的。尤其是看了這部電影,更讓我覺得,我小時得到的那個玩偶,是擁有生命力的。
哪怕現在我是以玩樂的心態打下這些文字,但不否認,內心一部分還是感覺懼怕的。
它縱然走了,也一直是我的噩夢,自我小二搬家以前,我一直覺得它就藏在家裡某處,一直默默注視著我。
《死寂》影評(四):關於馬利肖為何殺人
看了這部評價不錯的恐怖片之後,我一直很不明白馬利肖為啥能夠變成厲鬼(玩偶),復仇成功,因為她明明就是殺了那個男孩呀,沒有啥冤情為啥還能夠跑回鎮子里來 殺人,這個老妖婆一點也不值得人同情。
後來,我想應該是她痴迷於玩偶製作,想要所有人相信她做的玩偶是真的,殺人也是基於這個原因,後來回來殺人,也是為了向小鎮子裡面的人證明她做的玩偶確實可以以假亂真。好吧,最後她成功了。如果說世界上有兩種痛苦:一種是得不到的痛苦,一種是得到的痛苦。不知道她復仇成功之後又會咋折騰。
然後不明白的就是為啥那個斂屍官為什麼要按照那個女人的遺願把她做成玩偶,她瘋了,結果他也要跟著他瘋嗎?
所以,我總是覺得這種腹語術玩偶都沒有啥娛樂性,都很恐怖。
《死寂》影評(五):我覺得最合理的解釋
很多人講了了故事的大概,五花八門的,我個人認為的最合理的故事情節如下。
馬利肖在舞台上受到小孩的質疑,她殺了小孩,村裡的人一起殺了她,她變成鬼回來報仇,當然鬼在世上必須要有容器,所以她附身在玩偶裡面。
男豬腳是馬利肖最後要殺的幾個人之一,他找到了真相,然後毀掉了玩偶,但是最後一個玩偶比利在他老家,他不得不回家去銷毀最後的玩偶,經過一番較量,他打敗了馬利肖,但是,其實比利不是最後的人偶,最後的人偶是完美人偶,也就是男豬腳的繼母,結局就是馬利肖復仇成功。
之前有個細節說他老爸在外面活動的,那他老爸是不是可以附身的人偶呢?(這個有待商議)至於為什麼我說最後的人偶只有完美人偶,原因如下
第一,如果他老爸可以附身,那要她附身繼母幹嘛呢?直接附身他老爸不是更簡單.
第二照其他鬼片的定義,附身的東西必須是死者身前的東西,所以死者身前除掉那些被毀掉的人偶只剩下完美人偶了。他老爸是後來製造的,不屬於被附身的定義。
《死寂》影評(六):寫個評,吐個槽~
《死寂》豆瓣評分有7.4分,在恐怖片中算是難得的高分。對此我不敢苟同,因此寫個短評吐個槽,也算是表達一下不同意見。
誠然,《死寂》這部電影並非拍得一無是處。相反,它還有諸多優點。
最後時刻劇情的反轉就不錯。當然,這個也算是經典套路了,不過父親被掏空做成人偶的點子不能不贊一下。
片中恐怖氣氛的渲染也尚可,沒有刻意一驚一乍地嚇人。視覺的幻象,鏡中的鬼影,停滯的鍾擺等等,都是老梗,卻被用得恰到好處。
但是,《死寂》的劇情推動方式卻讓人時常出戲。一般情況下,「鬼追人」才是正常的模式,但到了本片卻基本都是「人追鬼」。
主角傑米身為警方兇殺案的嫌疑人,卻帶著重要證物滿世界飛奔,哪裡鬧鬼上哪裡,挖個墳還要趁半夜,簡直是刻意為電影製造恐怖賣點;他無論情況多麼凶險,永遠赤手空拳單槍匹馬;他明知道手中玩偶詭異異常,卻連睡覺都要放在卧榻邊。這不是擺明了要和自己過不去么?
再說那惡靈瑪麗肖,殺一家子竟整整用了幾十年。傑米把她附體的玩偶時刻貼身藏在身邊,還主動跑到她的棲身之所,可她就是不殺,非要等一切真相大白了再殺。這一點導演也沒給出理由解釋,只能說是劇情需要。傑米一早死了,片子就拍不下去了。
為了把故事講完,該死的不死,該追的不追;為了觸發劇情,不該死的卻送上去找死,死得莫名其妙。這是很容易讓人出戲的。
《死寂》影評(七):既不懸疑也不恐怖的「懸疑恐怖片」!
此片可分為兩段,前段從一開始男主夫婦接到木偶包裹到男主老婆被殺直到警察介入這段走的懸疑破案風格,後段鬼婆瑪麗?肖帶著怨念和無限能力調戲男主的同時也調戲了觀眾一直到影片結束這段是鬼片風格。如果不是前段有懸疑破案風格我可能不能堅持看完整部影片,情節非常之簡單:一表演腹語雙簧的中年婦女瑪麗?肖鬼魂的復仇殺戮之旅。在影片前半段就早早揭示了女鬼的存在也就沒有了懸念,在後半段因為導演編劇沒有給男主任何對抗鬼魂的能力導致男主就像一隻無頭蒼蠅亂竄被調戲的團團轉直到最後被女鬼做成人偶完結,全程的恐怖場景便是人偶轉轉眼珠或者突然出現在男主旁邊,因此也算不上恐怖。最後所謂反轉一幕更是畫蛇添足,不但對整個影片情節毫無影響而且更像是刻意的討好觀眾:「我這里反轉了哦,不簡單哦!」。
《死寂》影評(八):死寂
傳說在1940年代,美國一個名叫雷萬斯費爾的小村莊發生了一樁慘案。一名小孩被殺死了,村民認為兇手就是當地一個靠拿著木偶表演腹語為生的女人瑪麗·肖。憤怒的.村民們將瑪麗抓起來將她割掉舌頭之後,連同她的木偶們一同放進火里燒死。從此以後,消失的木偶會時不時在村裡出現,每次一出現就有人死,而且死去的人都會被割掉舌頭。於是村裡就留下這么個傳說:當你見到瑪麗的木偶比利時,千萬不要尖叫。
幾十年後,已經遠離雷萬斯費爾的詹米發現他新婚妻子麗莎在公寓內離奇死亡,他回到村裡辦理妻子後事時突然想起小時候聽說過的木偶殺人的故事。詹米決定解開這個謎團,那段塵封的恐怖歷史又一次被翻開。
《死寂》影評(九):玩偶也恐怖
電影前半部分有幾處繪畫畫面作轉真實畫面的設計很有特色,前後的鏡頭處理也很棒,再配上恰到好處的音樂,會讓人覺得眼前一亮。
電影中有警察這一角色,出現的頻率也很高,但是給他設計的對話與行為邏輯性不是特別嚴密,角色顯得很生硬,從而讓人感覺這個角色對劇情的推動很弱,還經常出現。
另一個「瘋老太太」的角色,總能來點什麼「真理」之類,驚悚片中實在是太多了,如果不做出一些特別的東西,這種方法人已經看厭了。
整個中前期在「玩偶」這個線索的的引導下,影片的驚悚氛圍,流暢度都蠻不錯的。不過到了後期,警察會和主角一起行動,這樣就會很大程度的減小觀影者的緊張感,而且在見BOSS之前,還有兩幕《電鋸驚魂》的彩蛋,作為一個《電鋸驚魂》系列愛好者,看到後簡直各種歡樂,一點都沒有了驚悚片的氛圍,哈哈哈~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影片反轉的結尾,還是比較有邏輯性,伏筆設計的也差不多。所以整體上來看,這個片子還是很精彩的,值得一看!
《死寂》影評(十):觀死寂論看恐怖片的正確方式
死寂這部溫子仁的老電影我是早有耳聞了,之前看過溫導演的《潛伏》系列,《招魂》系列,中西結合式的恐怖手法極其出彩,中式,更確切說是港式鬼怪類恐怖片,大體講究一物降一物,有鬼,必有驅鬼人。所以港式鬼片誕生了午馬,林正英等一批驅鬼大師。這種鬼故事敘事,一來滿足了人們邪不勝正的審美,二來降低鬼片的恐怖感。而西式的,就算日韓的也包括在內,他們的典型鬼怪片,一般只有鬼,沒有相對應的降服力量。人類在未知力量面前顯得極其渺小,無力。溫子仁的鬼片風格在於把二者融合在了一起,把驅魔人帶入了西方鬼片中。不過溫導作品中的驅魔人並不像港式鬼片中的午馬,英叔氣場強大,嚇得小鬼退避三舍。溫的作品中驅魔人還是那麼無力,正義的力量顯得很渺小,驅魔人和鬼怪的對抗也是勝負參半,不像港式鬼片,英叔一出場,觀眾就放心了,結局肯定是英叔與惡鬼大戰幾百回合,惡鬼敗下陣來,然後結局正大光明,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溫的電影好在引入了港式鬼片的一些元素,但是仍然讓你猜不到結局
不過《死寂》其實更加西方化,沒有驅魔人的角色,和電鋸的風格更加近似,充滿窒息感,主角無助且無力,不過由於看這部電影之前,老早就被我媽劇透了。所以這部電影遲遲未看,但在知道結局的前提下,死寂一個半小時的片長仍然讓我感覺其不失為一部優秀的恐怖片,不過除了知道結局,因為我不小心開了彈幕,也讓恐怖感大打了折扣。所以,其實本人真正想要告訴大家的是如何觀看恐怖片才會感到恐怖.
簡而言之,想要恐懼感,就是要專注,融入到角色中,才能感受到恐懼,具體做法呢?
1.觀影人數:一個人看其實比一幫人看更有代入感,開彈幕,一邊看一遍和人聊天,都會令恐懼感大打折扣,看恐怖片切忌互動,你要融入到電影里
2.媒介和時間,地點:觀影最好在晚上,屏幕越大越好,用電腦最好開全屏,並且關燈,大屏幕電視更好,配上不錯的音響設配,小時候看恐怖電影的恐怖感在於這里。觀影更容易專注。當然在電影院里,零零散散幾個人觀影效果最好,用馬歇爾麥克盧漢的話說,媒介分為冷熱媒介,和觀眾互動的多的媒介稱之為冷媒介,譬如電影,因為在一個陰暗的房間里,不與人交流,專注於大熒幕,人更加容易全身心浸入到媒介當中。不過電影院觀影,即使人多,恐怖片營造的恐懼感我個人感覺也好過在家裡用小屏幕電腦。麥克盧漢說的「媒介即信息」還是很有道理,用不同的媒介看不同的電影,感覺是千差萬別的。恐怖信息不止來自電影,也來自媒介本身
3.觀影連貫性:看電影最忌諱的就是被打斷,要想體驗一部恐怖片所營造的恐懼感,不要一會接個電話,一會刷個微博了,其實看電影的同時,也是個思維的過程,還是個不自覺扮演電影角色的過程,做其他的事情,本身會打斷思緒,讓你出戲,剛剛融入一部電影,被打斷,就又要重新融入,不斷被打斷,自然很難產生恐懼感了
暫時想到這些,未完待續……
Ⅳ 你對於《死寂》這部電影評價如何
我認為《死寂》是一部 懸疑+驚悚+恐怖 三位一體的影片。和其他恐怖攔搭片相比,《死寂》是比較出眾的,然而對於導演過諸多佳作的溫子仁而言,該片的主體劇情因為落於復仇的俗套而不免顯得平庸,除此之外,我認為《死寂》作為恐怖片是足夠恐怖的。
電影《死寂》既能夠帶給觀眾足夠的視覺沖擊和恐怖心理,也能夠從中讀懂一些人生道理。從瑪麗·肖不停打造「木偶」,也可以看出她是一個完美主義者,只不過對於一件事情,熱愛可以,但最好不要過於瘋狂,以便自己迷失方向,該電影製作精良,節奏流暢不拖沓,對恐怖片有興趣的小夥伴可以前去觀看。
Ⅵ 《死寂》劇情解析是什麼
《死寂》劇情解析是:傳說在1940年代,美國一個名叫雷萬斯費爾的小村莊發生了一樁慘案。一名小孩被殺死了,村民認為兇手就是當地一個靠拿著木偶表演腹語為生的女人瑪麗·肖。憤怒的村民們將瑪麗抓起來將她割掉舌頭之後,連同她的木偶們一同放進火里燒死。
從此以後,消失的木偶會時不時在村裡出現,每次一出現就有人死,而且死去的人都會被割掉舌頭。於是村裡就留下這么個傳說:當你見到瑪麗的木偶比利時,千萬不要尖叫。
幾十年後,已經遠離雷萬斯費爾的詹米發現他新婚妻子麗莎在公寓內離奇死亡,他回到村裡辦理妻子後事時突然想起小時候聽說過的木偶殺人的故事。詹米決定解開這個謎團,那段塵封的恐怖歷史又一次被翻開。
《死寂》創作背景:
《死寂》這個故事詹姆斯與李想出來的,這兩人雖然年紀輕輕,但都因為一部《電鋸驚魂》走紅。這次他們再聯手拍《死寂》,還是沿用以前的合作方式,共同想這個故事,詹姆斯負責當導演,然後與李一起想整個故事,最後由李獨立寫完整個劇本。
這兩個對恐怖電影情有獨鍾的年輕人最初是想拍一個關於腹語木偶的恐怖故事,他們將最初的想法與製片人溝通之後,也不知是製片人真喜歡這個故事還是看中這兩人的「錢途」,反正一口答應要拍這個電影,要他們盡快寫完劇本。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死寂
Ⅶ 如何評價《死寂》這部影片
優秀的恐怖電影《死寂》十分精彩,它的結謹腔局究竟有何意味?首先,它涉及到的是平時老百姓喜聞樂見,經常討論的話題,屬於社會熱點話題,比較接地氣,也比較能引起大夥兒的共鳴。
其次,這個問題具有科普的性質。我們知道,作為文字工作者,其職責主要有三個方面:
第一,闡述事實,澄清謬誤,引領社信褲會輿論,起到為大眾發聲,為正義吶喊的作用。
第二,文字工作者應該宣揚正確的價值導向,弘揚正能量。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文字工作者應該認識到,自己具有傳道、解惑的職責,為百姓做好科普工作,是我們的應盡職責。
關於《死寂》的結局有兩個版本,一個是片中我們所看到的版本。詹米發現原來繼母埃拉是被瑪麗·肖附身後的兇手,她殺死了詹米的父親,將其做成了木偶。得知真相後的詹米驚恐萬分,不禁大叫起來,犯了不能尖叫的禁忌,從而被割掉了舌頭。
劇情簡介:
Ravens Fair小鎮也擁有一個這樣的傳說,故事的中心是有關瑪麗·肖的。這位上世紀40年代最出色的口技表演者,據說後來發了瘋,同時還被指控綁架和謀殺了一個小男孩。
只因為那個男孩指責她是騙子。瑪麗·肖被憤怒的小鎮居民抓獲,殘忍地割下了舌頭並被殺死。小鎮中的人將她與她的玩偶們埋在了一起,認為這樣她就會永遠地安靜了。
自此以後,Ravens Fair被神秘的死亡事件所困擾,那些蒼白的玩偶從瑪麗·肖的墳墓中消失了,在隨後的幾十年裡,總是不預期地出現在小鎮中的各個角落。
只祥坦衫要是玩偶出現的地方,就會有人慘遭殺害,受害人和當年的瑪麗·肖一樣,舌頭也被割掉了。現代,由於厭倦了這個受到詛咒的小鎮,新婚夫婦詹米和莉薩·阿什決定離開他們的家鄉。
去新的地方開始新的生活。然而他們期望的生活並沒有來到,因為莉薩在公寓中被殺害了。詹米決定將妻子的屍體帶回Ravens Fair安葬,同時他還要找出莉薩被殺的真相。
回到家鄉,詹米見到了他那一直被病痛困擾的父親愛德華以及父親剛剛迎娶進門的後母--年輕的新娘埃拉,他決定親手挖掘出小鎮中已經被塵封了的血腥過去,藉此解開妻子的死亡之謎。
與此同時,詹米也惹上了麻煩,他被一名警探跟蹤,成了殺害妻子的最大嫌疑犯。詹米驚訝的發現,原來瑪麗·肖的故事背後還隱藏著另一個真相,他要找出那首他從小就會唱的打油詩背後的故事和詛咒,為所有的恐怖事件畫上一個句點。
Ⅷ 死寂影評
電影評論,簡稱影評,是對一部電影的導演、演員、鏡頭、攝影、劇情、線索、環境、色彩、光線、視聽語言、道具作用、轉場、剪輯等進行分析和評論。以下是我整理的死寂影評,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比起好像迷你劇一般頻頻上映的《電鋸驚魂》來說,我們會發現這部看似是為「電鋸」系列准備的熱身作品,導演和編劇對它的別致的用心和對恐怖的大膽的嘗試,已經到了相當高的水準,以至於我們再次體驗這種在《電鋸驚魂》中慣常用到的恐怖表現手法,依然會為其深入骨髓的恐怖氣氛,和突如其來的視聽效果而帶入如同地獄般的心跳境界。至此,我們開始發現,恐怖片對於人偶的運用就像是在觸動人們的心理落差,將原本可愛而童真的道具變成了兇殺和魔鬼的象徵,從而令人產生身臨其境的恐懼。我們每個人不論是男孩還是女孩,都曾有過玩偶類型的玩具,這些玩具假如被擬人化或者類人化的話,那麼它們都會有一個令人毛骨悚然的共同點,那就是呆滯的眼神、單一的面容和表情,當然還有尷尬到無聊的姿態,而這些玩偶身上的半機械特徵,正是此類電影製造恐怖氣氛所利用的元素。
在《寂靜嶺》系列游戲和電視劇《邪惡力量》中,其製造恐怖的手段里都涉及對玩偶的利用,也大多是在玩偶本身的狀態下假如諸多違和的視覺元素,比如從芭比的雙眼向下流血,而表情還是微笑或者陽光的。諸如此類孝掘的描繪手段似乎永遠都會讓人產生毛骨悚然的感覺,或許玩偶是曾經離我們最近的東西,如同兄弟姐妹一般為我們帶來歡樂。從另一個角度上說,假如電影中出現如同我們的小弟小妹一樣的小孩子七孔流血或者極度反常的鏡頭,恐怕給予我們的死一般的恐懼感是一樣的,假如想起《驅魔人》中魔鬼附身小女孩用十字架戳得遍體鱗傷,我們也似乎總會感到一種切膚的疼痛。
而《死寂》對於人偶的刻畫以及對美式恐怖的詮釋,似乎可以作為近期的恐怖電影的'模板。首先,在於這部電影引領了一種解謎式恐怖情節的時尚,而這種在結尾出現的對電影過程中的細節的倒敘手法,似乎總是能令我們找到一種偵探電影式的感覺,但是這種感覺是基於恐怖氛圍之中的。也就是總是以絕望的態度去在電影的結尾,去審視恐怖的起因和真正的兇手,這種模式被導演詹姆斯大量地運用在了《電鋸驚魂》中,然而在我們再次看過《死寂》之後,我們會發現回憶鏡頭的恰到好處,導致絕望和恐懼的深入,比電鋸系列要強烈的多。
其次,在於恐怖情節和編排和死亡手法,這部電影和大多數的美式恐怖電影一樣,雖然不是在強調偵查的作用,也不是讓我們去期待主角不死的結局,但是其血腥鏡頭和主角本身的悲慘結局,在所有人看來都是相當的自然和順暢,彷彿是劇情發展到最後理所應當發生的。和日本恐怖片不同的是,美式的鬼怪盯褲似乎更願意去用殘暴的手法傷害他人,為倖存者展現惡心和令人驚恐的效果。《死寂》將這種死法安排成了將死者的樣子人偶化,用怨靈對受害者突然割掉舌頭和分開頜骨的形式造成突如其來的死亡效果,也更加貼合了觀眾對人偶本來就存在的恐懼。
最後,是特寫鏡頭和死亡般寂靜的運用。我們慶幸電影的中文翻譯沒有自說自話的翻譯成類似「人偶殺人案」等毫不搭界的標題,而是依照標題的原意,直接表達為「死寂」。當我們隨著劇情的發展去了解恐怖氛圍的原因和線索的時候,我們會發現我們實際上是走入了導演為我們安排的圈套之中,不論在什麼恐怖片的情節下,我們都不可能尋到如同推理電影一樣的可靠線索,而凱慎簡導演安排的主角對死亡原因的尋訪過程,其實就是恐怖元素集群出現的過程。電影鏡頭運用大量的特寫和快速的移動,來成功的干擾了我們的正常的思緒,並將觀眾的所有注意力引向鏡頭所指向的位置,在突如其來之間將原本靜謐的特寫鏡頭變作怨靈現身的場景,靠這種長焦的特寫環境下的視覺死角加速人們的心跳,並在下一組鏡頭中有所爆發。
從電影一開始我們就可以發現畫面色調方面的奠基,導演故意選擇冷藍作為電影的主色調,而在回憶情節的畫面中又在稍微回暖的顏色中大量使用陰影和黑暗,使得電影從一開始就充滿了恐懼的絕望。隨著第一個受害者的死亡,電影唯一可以稱作活躍氣氛的部分也就從此消失了,隨之而來的就是無窮無盡的黑暗和迷茫。而冷色藍和鏡頭長焦特寫的結合,對被破壞、古舊的人偶的描繪,似乎是這部電影最能被稱道的地方,對於恐怖氣氛的渲染從這一方面來說,電影似乎已經做到了極致,對於人偶的理解,導演在《死寂》中似乎比在後來的《電鋸驚魂》中更加透徹。通過對安靜的事物的動態描寫,直接能夠將觀眾的恐懼感提到很高的位置上,而死寂效果的運用似乎成了這部電影的最為用心,也是最為俗套的地方,因為人偶本身就可以是寂靜的代言,不需要再讓亡靈做進一步的表現了。
其實作為人偶來說,電影並不是很單純的去表現,知道電影最後,帶有怨氣的亡靈依然是罪惡的元兇,而人偶本身也不過是一個又一個的替代品,而人偶直接的行動和死亡氣息並沒有從直觀表現出來,這也恐怕是眾多對恐怖電影完美主義執著追求的人們普遍的感覺。當我們看到怨靈從人偶的背後出現的時候,我們會隱約感到一些對這種安排的失望,人偶應該是怨靈本身才對,而不應該還和它之前的狀態一樣依舊是任主人擺布的道具。但是每個人都有對情節的理解,就劇情本身來說,電影已經做到了足夠的優秀,而剩下的討論也只是基於個人的欣賞角度而定了。
之所以看這部片子,完全是沖著《電鋸驚魂》的班底去的,盡管《電鋸》系列一部不如一部,但是既然是另起爐灶之作,我們沒有理由不期望James Wan和他的創作班底能夠再次帶給我們一次驚喜。
故事大綱並不復雜,影片的重要道具殺人玩偶也頗有幾分似曾相識的感覺,看來James Wan是一個很喜歡木質人偶的人。Jamie Ashan為了追查妻子離奇死亡的原因,回到了自己老家的小鎮,試圖找到殺妻的元兇。最後他所得到的卻是一直籠罩著整個小鎮的Marie Shaw詛咒傳說的真相以及邪靈玩偶同他的家族千絲萬縷的聯系。
既然是《電鋸驚魂》的原班人馬,我們自然有理由期待一個出人意料的結尾。我們都知道,在James Wan的影片中,之前無論發生了多麼離奇叵測的事,都是為了最後那一瞬間的爆發所做的積淀。在觀影的過程中,我一直在猜測James可能帶給我們什麼樣的包袱,隨著影片情節的逐步展開,Marie Shaw的疑雲也越來越清楚,那麼究竟誰會成為最後這個抖包袱的人呢,是Jamie的父親,還是殯儀館老頭,抑或是誓要找到Jamie殺妻證據的警察?
也許是我智商仍然欠缺,也可能是我觀影不夠仔細,沒有深刻體會「To make the perfect doll」這句看似淺顯的口號背後蘊含的深意,總之我沒能猜到故事的結局。幾個凌厲的閃回剪切,配上血脈噴張的音樂,James Wan招牌式的有力結尾給人再次帶來一種醍醐灌頂的感覺。特別是面對事實的真相,之前始終能夠處變不驚的Jamie終於招架不住,發出了絕望的尖叫,倒在了Marie Shaw的詛咒之下。在這場驚心動魄的較量中,Jamie輸給了Marie Shaw,而我則輸給了James Wan。
《死寂》豆瓣評分有7.4分,在恐怖片中算是難得的高分。對此我不敢苟同,因此寫個短評吐個槽,也算是表達一下不同意見。
誠然,《死寂》這部電影並非拍得一無是處。相反,它還有諸多優點。
最後時刻劇情的反轉就不錯。當然,這個也算是經典套路了,不過父親被掏空做成人偶的點子不能不贊一下。
片中恐怖氣氛的渲染也尚可,沒有刻意一驚一乍地嚇人。視覺的幻象,鏡中的鬼影,停滯的鍾擺等等,都是老梗,卻被用得恰到好處。
但是,《死寂》的劇情推動方式卻讓人時常出戲。一般情況下,「鬼追人」才是正常的模式,但到了本片卻基本都是「人追鬼」。
主角傑米身為警方兇殺案的嫌疑人,卻帶著重要證物滿世界飛奔,哪裡鬧鬼上哪裡,挖個墳還要趁半夜,簡直是刻意為電影製造恐怖賣點;他無論情況多麼凶險,永遠赤手空拳單槍匹馬;他明知道手中玩偶詭異異常,卻連睡覺都要放在卧榻邊。這不是擺明了要和自己過不去么?
再說那惡靈瑪麗肖,殺一家子竟整整用了幾十年。傑米把她附體的玩偶時刻貼身藏在身邊,還主動跑到她的棲身之所,可她就是不殺,非要等一切真相大白了再殺。這一點導演也沒給出理由解釋,只能說是劇情需要。傑米一早死了,片子就拍不下去了。
為了把故事講完,該死的不死,該追的不追;為了觸發劇情,不該死的卻送上去找死,死得莫名其妙。這是很容易讓人出戲的。
Ⅸ 如何評價死寂對於劇中的各種反轉你怎麼評價
《死寂》是一部很優秀的恐怖電影,劇中的各種反轉更是讓人出乎意料,直到電影結束都還沉浸在劇情里久久不願意相信。
《死寂》講述的是一個混血兒,混血兒一般長的漂亮。這是一個關於怨氣和復仇的故事,顯然的日式風格,然後在暴點的處理上,雖然死的一如既往的血腥,但是重點已經明顯轉移到線索的追查上,一路死的都是炮灰,觀眾的視點始終在懸念本身。
(9)電影死寂觀後感2500字擴展閱讀:
劇情簡介
傳說在1940年代,美國一個名叫雷萬斯費爾的小村莊發生了一樁慘案。一名小孩被殺死了,村民認為兇手就是當地一個靠拿著木偶表演腹語為生的女人瑪麗·肖。
憤怒的村民們將瑪麗抓起來將她割掉舌頭之後,連同她的木偶們一同放進火里燒死。從此以後,消失的木偶會時不時在村裡出現,每次一出現就有人死,而且死去的人都會被割掉舌頭。於是村裡就留下這么個傳說:當你見到瑪麗的木偶比利時,千萬不要尖叫。
幾十年後,已經遠離雷萬斯費爾的詹米發現他新婚妻子麗莎在公寓內離奇死亡,他回到村裡辦理妻子後事時突然想起小時候聽說過的木偶殺人的故事。詹米決定解開這個謎團,那段塵封的恐怖歷史又一次被翻開。
Ⅹ 我將讓他們永歸寂靜——《死寂》觀後感
影片開頭就布下了重重迷霧。
男主的身份是什麼,拍寬他為什麼離開了小鎮?
為什麼瑪麗.肖會找上男主,並且先殺死了他的妻子?
小鎮的恐怖詛咒是什麼?
童謠背後究竟隱藏了什麼?
照顧男主父親的陌生女子是誰?...
(當然看到男主妻子收到比利這么恐怖的玩偶還非常開心的玩耍起來時,我也是一頭黑人問號。正常人看到這種東西難道不是分分鍾扔掉嗎...)
這些疑惑在接下來的劇情中抽絲剝繭,逐一解答。
可以說全片高能,在結局部分進入高潮,最後得知真相時,再將之前的伏筆線索一一拼湊,又有恍然大悟之感,不由讓人為其精巧的構思感嘆,大呼過癮。
結局毫無疑問: 神秘的「繼母」實際上就是瑪麗.肖,瑪麗.肖最完美的人偶就是男主的父親 ,男主在明白了這一切後失控尖叫也被瑪麗.肖殺死。瑪麗.肖完成了對這一家族和當初迫害她的人的復仇,也就是「 To silence all those who silenced me 」。
其實結局早有伏筆,主要是以下幾點:
1.男主父親長期蒼白不正常的臉色,是因為他早已死去被做成了人偶。但這一點容易被父親的重病所掩蓋,被誤認為是病容而不加以懷疑。
2.影片中曾出現過瑪麗.肖和玩偶演出的情景,結合「繼母」和父親形影不離的樣子,可以推出是瑪麗.肖一直在操縱父親的屍體,父親說的話實際上是瑪麗.肖的腹語。
3.男主在老劇院翻到的筆記里實際上夾了瑪麗.肖年輕時的畫像,就和繼母一模一樣。但這是被男主忽略了的。
4.男主在老劇院時,小醜人偶後的瑪麗.肖曾告訴他要先殺害他妻子的原因:他不是他們家族最後一個人,因為他妻子已經懷孕。這句話解答了為什麼要先殺他的妻子,同時也是一個伏筆,說明男主的父親早就死了,所以他的家族就剩下了男主和他妻子懷著的孩子。
5.男主從老劇院死裡逃生,回來後想到要銷毀最後一個玩偶比利,結果發現父親帶走了比利。如果父親還是正常人,那就沒有理由帶走比利。
在知道「繼母」就是瑪麗.肖這一結果後,倒推是可以發現很多線索去佐證的。
那正推是否合理呢?
瑪麗.肖扮演成「繼母」有什麼意義呢?
在影片裡面我們其實可以看到瑪麗.肖並不像男主所想的那樣只能寄居在玩偶的身體里,毀掉了所有的玩偶,瑪麗.肖還有一個「真身」,這個「真身」可以變年輕成為一個美貌婦人,也可以變老成為可怖的老太太嚇死人。
可以說瑪麗.肖的能力是很強大的。
那 她為什麼要繞這么大一個圈子去扮演一個「繼母」, 直接殺了男主不就行了嗎,為什麼還這么費力?
我覺得這就要回歸童謠這一線索。
選取恐怖童謠這一題材來製作懸疑恐怖的作品已然不勝枚舉。
經典之作有如阿加莎的《無人生還》中十個人一一對應童謠中十個印第安小朋友死狀。 《明星大偵探》中恐怖童謠一案也是備受熱議。 而《死寂》中的這一童謠也已襲耐亮成為了一個經典。
beware the stare of mary shaw 小心來自瑪麗·肖的凝視;
she had no children only dolls 她沒有孩子,只有玩偶;
and if you see her in your dreams 如果你在夢中看到她;
be sure you never , ever scream 不要尖叫。
殯儀館的老人也曾反復說,她(即瑪麗.肖)沒有聽到尖叫是不會罷手的。
這是影片最重要的一點。
瑪麗.肖殺人並不是沒有條件的,她殺人的方法是 讓人尖叫 ,然後再置人於死地。(看電影時看到人物老是微微張開嘴我真是緊張地想幫他合上,你可快閉嘴吧...)
瑪麗.肖殺害殯儀館的老人和男主的妻子時都是通過變成畝裂可怖的老太太,也就是通過靈異事件讓他們嚇得尖叫,殺害警官則是通過讓警官從松動的吊橋上墜落因意外而尖叫。
而男主則已經注意到了要點在於不能尖叫,比利的神出鬼沒都沒有把他嚇得尖叫,他曾提醒警官不管看到什麼都不要尖叫,也在自己墜落時緊緊捂住了自己的嘴。
可以說男主對於瑪麗.肖已十分警惕,驚嚇、意外都不能使他尖叫,所以瑪麗.肖選擇扮演成他的「繼母」來擊破他的心理防線,使他在失控時尖叫出聲,再奪取他的性命。
所以瑪麗.肖雖然強大,但並不是無所不能。
她殺人有著尖叫的前提,並不是像通常的鬼怪那樣可以殺人於無形。
她發現男主對自己已有所警惕,想要輕易使他尖叫並非易事,故而選擇布下這一局,扮演了「繼母」,最終完成了自己的復仇。
瑪麗.肖最可怕之處不在於她嚇人的外表,不在於她殺人手法的殘忍,而在於她的狡詐,她善於利用人性的弱點。
鬼怪並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可怕,可怕的是我們內心有漏洞讓它們有隙可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