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感恩視頻觀後感600字
看了這個報告後,我的心裡異常難過,非常自大。因為我明白了我以前在家裡的所作所為對不起家庭,更對不起父母親;在學校里的所做所為對不起同窗,更對不起辛勤的園丁。
母親帶我來到了漂亮、快活的人間間,並且用她身上所有的力氣養育著我,用她所有的心血掙來的錢供我們上學,我之前豈但不知感謝,卻還常常抱怨。由於我感到她只知道出去幹活賺錢,不按時給我們做飯,有時隔多少個星期才給我們洗一次衣服,要不就是每個禮拜天我自己洗。我好愛慕別人家的孩子可以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這些起因使我簡直放棄了學習,廢棄了生涯。可是一橫老師的報告感動了我,使我重新好好學習,使我從新生活,使我重新盡力斗爭,更使我明白了父母的養育之恩是無可答謝的,父母的愛是偉大的。
在學校里,辛苦的花匠是第二個照料我、關懷我、體貼我、教育我的好母親。固然她不我的親生母親那般心疼我,可是我已把她看作是本人的母親了。自從上了六年級當前,我十分敬仰我的語文老師。她是一名優秀的老師,我能夠從她上課吃葯中看出她為了我們的學習付出了多少的血汗,但我們卻不清楚她的良苦居心。從講演中我不僅明確了父母的愛是巨大的,還明白了辛勤的園丁的愛更偉大。老師,我有良多的話要對你說:「自從我上六年級以來,你所為我付出的心血,我永遠會記住的,交友技巧 - 博文預覽,等我長大了再來還你,再來回報你對我的恩惠。實在從你的表面就可以看出你是一個仁慈、有責任心的優良老師,輕音樂。在這里我要感謝你對我學習的負責,感激你對我六年級以來的教育。我曉得你會說,這是你應該做的,可是你比每一個老師付出的義務都多。你應當好好休息,好好照顧自己,不要為了咱們累垮了自己的身材。老師我崇敬你!我感謝你!我會永遠記住你這位像母親一樣愛自己學生的好老師。老師你辛勞了!」
這個報告無比感人,它讓我明白了什麼叫做愛,什麼叫做感恩。我會永遠記住這個呈文,學會感恩的。
B. 李強 感恩 瀏陽河觀後感
李強《感恩》觀後感——感恩的心
觀看了李強導師的啟智訓練《感恩》後,從中得到了啟發和感觸,即要有一顆感恩的心。我感到感恩是每個人都應有的道德准則,也是做人的起碼的修養,更是一種責任意識、自立意識、自尊意識和健全人格的體現。
有人說,生活是一面鏡子,你對著它笑,它也對著你笑;你對著它哭,它也對著你哭。
仔細想來,難道不是這樣的嗎?面對上天給予的種種恩賜與考驗,憐愛與不公,我們或許無法改變生活的事實,卻可以以另一種心態來面對它。
感恩就是一種積極的、樂觀的生活心態。感恩,可以是病床上奄奄一息的病患看到第二天初升的太陽;可以是沙漠中斷水口渴之人舉步艱難之時發現一片綠洲;可以是迷茫無序之時忽然的「柳暗花明又一村」。「感恩」,又不同於一般意義上的「感謝」、「感激」,但也有此之意。感恩,是一種更深的,發自內心的生活態度。對生活感恩,其實也是善待自我,學會生活。
感恩於我們的父母和親朋好友。感謝父母帶給我生命,從嬰兒的「呱呱」墜地到哺育長大成人,父母花去了多少的心血與汗水,操勞了多少個日日夜夜 ,在生活中給予我點點滴滴的關愛與照顧;從小學到初中,乃至大學,又有多少老師為我們嘔心瀝血,默默奉獻著光和熱?燃燒自己,點亮著他人!走向社會,當我們在生活、工作中倍感無助的時候,是摯愛的朋友伸出了溫暖的手,讓我們領略到人生的一切美好!感謝朋友帶給我真摯的友情,在生活中給予我一聲聲的關心和鼓勵。古人雲:「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更何況父母、恩師、親友為我們付出的不僅僅是一滴水,而是一片汪洋大海。
生活在高質量的物質生活時代,我們常常對周圍的一切不以為然,往往把金錢和利益看得太重,忽視了人與人之間的感情。覺得父母照顧我們,朋友關心幫助我們都是理所當然的。但是,這種想法是不對的。在父母勞累後,送上一杯水;在老師生日時,遞上一張賀卡;在朋友失落時,奉上一番問候與安慰。感恩的心,需要用心去體會、去報答!感恩不一定要有轟轟烈烈的壯舉,只需一顆無微不至的真心!擁有真愛,會讓這個世界更生動。我們應該感恩於上天給我們盡責的父母,感恩於父母對我們的悉心照料,感恩於朋友對我們的無私幫助,感恩生活讓我們得以享受這樣的溫馨。讓這美好的一切滋潤我們的心田,讓生命之花得到護佑,健康成長,燦爛開放。
感恩生活帶來的挫折與磨難。感恩生活讓挫折磨練我們的意志,讓苦難錘煉我們的品質,使我們更深刻地理解生活。讓我們學會了勇於面對生活的種種考驗,懷抱一顆感恩之心,去努力克服困難,戰勝挑戰,不向生活低頭,不向命運屈服。讓我們的生命之路行進得更扎實,更穩固。
感恩於我們所處的自然社會,感謝他們孕育了一個個相像而又不盡相同的個體,組成了一個豐富多彩的大千世界。落葉在空中盤旋,譜寫著一曲感恩的樂章,那是大樹對滋養它的大地的感恩。白雲在蔚藍的天空飄盪,繪畫著一幅幅美麗的圖卷,那是白雲對哺育它的藍天的感恩。「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花瓣把美麗獻給泥土,饋贈泥土對它的養育之恩。因為感恩,才會有這個多彩的世界;因為感恩,才讓我們懂得生命的真諦!
感恩於灑在我們身上的每一縷陽光,感恩於路人投來的每一個微笑或是一注眼神,感謝這一切的存在讓我體驗到了真實的美好。有了感恩之心,會讓人越來越進步、越來越智慧、越來越豁達,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也會變得更加和諧,更加親切。讓我們以感恩的心態來面對生活中的一切幸福和苦難,放開自己的胸懷,讓霏霏細雨洗涮心靈的塵埃,學會感恩,因為這會使世界更美好,使生活更加充實!
感謝父母,給了我們這一次生命,讓我們能來到這個世界走一回。
感謝老師,教給了我們知識,讓我們從幼稚走向成熟。
感謝朋友,給了我們友誼,讓我們在生命的旅程中不再孤獨。
感謝坎坷,讓我們在一次次失敗中變得堅強。
感謝對手,是他們,讓我們不斷完善自己,不斷朝前進步……
感恩的心,感謝有您!感謝生命中所有給予我們關愛的人
讓我們的思維得以在這樣一個多元化的精彩世界裡激烈碰撞,閃爍出生命奮進的火花。體味生活的多姿多彩,讓生命奮進的火花不斷碰撞新的理念,閃爍出新的光芒。
C. 感恩老師電影觀後感350字
《感恩教育》觀後感
今天,我和孩子一起觀看了於丹老師關於感恩教育的講座:勇敢承擔愛與責任。於丹老師對孩子孝敬父母,社會責任感的養成,都進行了很好的詮釋,令我印象深刻。
講座開始,於丹老師講述了一個孩子和大樹的故事。這個故事中,父母被比喻成大樹,在孩子一生的成長過程中,無私的奉獻了自己所有的一切,而孩子也陪著大樹走到了最後。聽完以後,我非常感動,這不就是每個當父母的所追求的嗎?能擁有一個孝順,有責任心的孩子。再看看我們現在的父母們,哪個不是為了自己的孩子傾其所有,但現實卻不是故事,並不是每個孩子,都能陪伴父母到最後,看看當今社會,空巢老人,不孝順的子女,比比皆是。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讓我們的初衷無法實現呢?接著,於丹老師又給我們舉了一些現實中非常普遍的例子,現在的家長,把孩子當成寶,物質方面都力所能及,生怕孩子受苦。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已經不是什麼貶義詞了,而是成為了一種新的「教育標准」。孩子就應該操心學習,其他的一概不用操心,不用過問。所以我們可以經常看到,回家以後,忙得不亦樂乎的父母,和在一旁悠哉玩耍的孩子。那麼,這么做到底會產生什麼後果呢?只會讓孩子越來越缺乏對他人的關心,對周圍人的關心,形成不了任何的責任心。
「正為本,孝為先」,「孝為德之本」,這些古訓由來已久,都是古代聖賢,留給我們的良言金句。於丹老師給我們介紹了很多榜樣,例如我們敬愛的周總理,在父親過世以後,50多歲的他居然徹夜痛哭,讓人感動不已。還有「感動中國」當中的一些人物,他們的事跡也讓我感到震撼。縱觀他們的成長經歷,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家境貧寒,自身艱苦奮斗獲得成功,但是對父母都是無微不至,有始有終。難道是他們從小的家庭環境造就了他們孝順父母的品德和責任感?那麼普通家長,要如何才能讓孩子擁有一顆對社會和家人負責任的心,如何才能成為一個孝順的孩子呢?
接下來,於丹老師向我們講述了一個 「仁」字,用來闡述孩子的責任感是如何形成的。「仁」從結構上來看是一個「人」加一個「二」,強調的是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要讓孩子有責任心,必須讓他們出去和其他人交流,看到別人的優點,發覺自身的不足,看到別人的困境,和自身的環境對比,從而受到感動,因此培養責任心,懂得去體諒人,關心人,對於自己的父母,就表現為孝順和關愛。講座中,提到一個例子,一個城市組織一個活動,讓城裡的孩子,去和打工學校的孩子一起讀書,當他們體驗到打工者的孩子,艱苦的學習和生活環境以後,都發生了改變,懂得了去同情他人,關心他人,久而久之,他們就形成了自己的責任感。回到家中,對父母也是關心備至,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可見,孩子責任感的形成,重點在於他人的交流,這點對我很有啟發。
節目最後,於丹老師強調了,「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重要性。讓孩子開闊眼界,從人文古跡中獲得人生的感悟。看完節目後,我感慨良多,也從中得到了很多收獲,認識到了以前自己做的不足的地方,對以後孩子的發展方向和教育思路有了更清晰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