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資訊 > 膠卷時代夜間如何拍電影

膠卷時代夜間如何拍電影

發布時間:2023-05-14 05:47:33

① 膠卷時代

晚上啟鍵和兒子聊起20年前和父母第一次去上海旅遊的經歷。我告訴他,那個時候還是膠卷時代,照相機用的都是膠卷呢!

兒子問我什麼是膠卷,我知旁肢跟他解釋了一遍用膠卷是如何照片的。

將一卷膠卷裝進照相機的膠卷倉里,拉開膠卷的一頭,卡在另一關,合上蓋子。照相的時候,咔嚓咔嚓,膠卷上面塗的感光材料,通過曝光將影像留在膠卷上,一卷膠卷36張全照完,才能打開相機把膠卷拿出來,再把膠卷拿到沖冼店沖洗。

沒有見過膠卷的兒子,特別好奇,他一直不停地問膠卷是怎麼照出照片的,然後怎麼洗成照片的。我只能以很早以前的記憶告訴他我所知道的,突然想起家裡保存的有膠卷,就翻出來給兒子看,也正好回憶了一把膠卷時代。

2004年和老公到深圳玩,那時還是用的膠卷相機照相。抽出一卷膠卷,對著光看,通過一格一格只能看到輪廓的影像,判斷著那些照片是在哪兒拍的。找出了參照物後,在一本一本的影集里,好不容易找到了那些照片。兒子對著膠卷和相片,似懂非懂地明白了那些照片是如何拍成的。

膠卷上,不同曝光留下的影像,看不清人臉,只能看出人物動作和建築物,不同的棕紅色,顯現出光感的明暗。紅紅綠綠的色塊,辨不清真實的顏色。膠片時代,不能即時查看照片,所以每一張照片都照得認真,人也鄭重地擺好姿勢。一定是立在畫面正中間,規矩地站立,稍側著身體,手臂自然下垂,絕對不會有現在的搞怪姿勢和剪刀手。

兒子問我,那照片沒拍好怎麼辦?也洗出來嗎?是呀,整卷膠卷只有拿到沖洗店進行沖洗後,才能知道照的怎麼搭世樣。所以,拍的時候會特別認真,一定要擺好姿勢才拍。假若沒有拍好,當時甚至還會懊惱一下:又浪費了一張。36張一卷,每一張都那麼珍貴。

每一張膠卷都一定會沖洗出來,每次到沖洗店拿到整包的膠卷,手裡心裡都有種沉甸甸的感覺,那是過去能夠真實留下的記憶,也許以後再回想,只能通過看這些照片來記憶了。

到了數碼時代,拍照片不再那麼鄭重其事,隨手拍即時看,不好了可以刪掉,也就沒有那個年代對每一張照片都那麼珍視的情感。現在手機拍照已經可以隨時隨地的記錄,照片更多的有了記錄的功能,而不僅是以前需要在特別重要的時候才會登場。

有多久沒去沖洗店了?除了登記照,幾乎不再沖洗照片。每個月幾十幾百張的照片,存在電腦里,上傳到雲端,分享的便利,幾乎忘記了紙質照片的存在。整合影集,壓在櫃子的最底層,多少年不再翻起。

從二十年前的照片,看到現在,照片是越來越清晰了,照片中的人也慢慢的改變了容顏,在時間的流逝中留下了那時的珍貴。

② 關於膠片攝像機原理

這些問題早就解決了。
1.以前就有高速照相機茄正拍運動的照片,有水滴照片,子彈運動狀態的照片。
拍高速衡納扒運動照片的膠卷的爆光速度不用你說的1/100,而是用感光高度很高的膠卷。價格很貴,所以圖像不會花的。照相機也是用高速照相機,不是普通的照相機。
2.高速照相機可以滿足第2點的要求。
3.放電影時,膠卷是連續不停地運動的,燈光也是一直亮的,主要是根據人眼的特徵來定出24張的,物影在人眼咐昌里滯留的速度正好是對應24張的速度,24張就是這樣定出來的。否則就不會定24張了。

③ 電影膠卷常識

1.求電影膠片的基礎知識
電影膠片 (FILM)

1。電影膠片 製作影片用的感光材料總稱。 2。電影 一般影片的通稱,與「MOVIE」和「CINEMA」同義。

電影膠片是將感光乳劑塗布在透明柔韌的片基上製成的感光材料,包括電影攝影用的負片、印拷貝用的正片、復制用的中間片和錄音用的聲帶片等。這些膠片的結構大體相同,都由能感光的鹵化銀明膠乳劑層和支持它的片基層兩大部分組成。

電影問世初期的片基是用硝酸纖維酯製造的,其成分與火葯棉近似,極易燃燒。1923年研究成功了醋酸安全片基,之後便逐漸取代了硝酸片基。醋酸片基在成分上幾經改進,其中的三醋酸片基性能較好。50年代以後,硝酸片基完全停止了生產。

感光乳劑的主要成分為懸浮於明膠中的鹵化銀。因明膠不但可使鹵化伍困銀懸浮、不沉澱,而且本身含有敏化物質,能增加乳劑對光的敏感性,使膠片有較高的感光度以滿足拍攝電影的要求。鹵化銀本身只對400~500毫微米波長的藍紫光線敏感,拍攝出的影像與人眼所見各種顏色的明亮程度不大相同,被稱為色盲片。1873年德國人H.W.沃格爾發現染料可以擴展鹵化銀的感光范圍,於是生產出了既能感藍紫光也能感綠光的正色片。1906年以後,各類菁染料相繼出現,使膠片的感光范圍愈來愈向長波方向發展,研製出了對可見光全都敏感的全色片。此外,隨著感光范圍向紅外區的發展,紅外片也隨之誕生。紅外片主要用於航空攝影和特技、特殊攝影。拍攝電影用的黑白片一般均為全色片,用帆含於印製黑白電影拷貝的一般均為色盲片。

盡管用全色片攝影時能使各種顏色的層次分明,給藝術創作帶來很多便利,但黑白電影表現出來的影調,只能是深淺不同的灰色,遠遠不能滿足人們表現絢麗多彩的大自然的要求。於是,許多物理學家、化學家以及攝影科技工作者,紛紛對彩色攝影方法進行研究。

攝影史中出現的彩色攝影方法多達數百種,但從原理上講不外以下兩大類:一類是由不同比例的紅、綠、藍三原色光相加,得到各種顏色以至白色,所以叫做加色法。另一類是從白光中減去不同比例的紅、綠、藍三原色而得到各種深淺不同的色彩以至黑色,故稱為減色法。它們都是建立在1861年J.C.麥克斯韋提出的視覺三原色理論的基礎上的。該理論認為人的視覺器官只分別對紅綠藍三原色光敏感。紅綠兩敏感單元同時受到 *** 時,產生黃色感覺;藍、綠同時受到 *** 時,產生青色感覺;紅、藍同時受到 *** 時,產生品紅色感覺。因此,紅綠藍被稱為三原色,而黃、品紅、青分別為藍、綠、紅的補色,稱為三補色,也稱減原色。

彩 *** 的攝制採用的是減色法彩色膠片。最早成功的減色法彩 *** 要推1927年問世的特藝色,由於拷貝的製作採用染料轉印法,故又稱染印法,發明人為H.T.卡爾馬斯博士。按照這種方法,用一台比較復雜的分光束攝影機同時拍攝成 3條分別感受紅、綠、藍光的底片,然後從這些底片印製出 3條浮雕模片,分別染以青、品紅、黃三補色染料,再迭印在一條空白片上,即成為放映用的彩色拷貝(見染印法)。

80年代世界各國普遍採用的彩 *** 膠片都是減色法多層片。這種膠片將分別感受紅、綠、藍三原色光的三層乳劑迭塗在同一片基上,經攝影曝光、沖洗後即可得到彩色影像(見內偶法多層彩色膠片)。

電影膠片的構造 由片基和感光乳劑兩個主要部分組成。此外,還有塗在乳劑層表面、防止外力致傷的保護層,塗在乳劑與片基之間促使兩者黏合的底層以及塗在背面起防光暈、防靜電和防捲曲的背面層。
2.求攝影機和膠卷的知識
這世界上絕大多數的電影都是用35mm的膠片攝制完成的。70mm的膠片用於拍攝電影很少,主要用於製作IMAX(巨幕)電影,這些電影以展現視覺奇觀的風光紀錄片為主。35毫米攝影機在全球的應用主要以兩個品牌為主,一個是ARRI(阿萊)一個是pannavision(潘納威申),前一個為大多數國家採用,後一個主要用於好萊塢電影攝制。ARRI的攝影機型號眾多,其中國腔轎念內以435(非同期收音),535B(同期收音)居多。而pannavision則鮮有使用(《我的父親母親》是此機使用者),主要原因只是國內的租賃公司沒有這款機器,如想使用可從香港租賃。至於ARRI與pannavision的差異性則主要體現在鏡頭上。pannavision的鏡頭宣稱能夠做到完全沒有畸變,這一點,蔡司(ARRI 一般使用配套的蔡司電影鏡頭)做不到。當然pannavision的價格也要高於ARRI,ARRI非同期收音的單機大約售價在250萬人民幣左右(不含鏡頭),同期收音的機器大約需要人民幣400萬左右,pannavision因為宣稱只租賃,不銷售而暫時不知售價。對於膠片的損耗在你舉的《變形金剛》《赤壁》這樣的電影里幾乎可以不計,膠片在好萊塢A極製作里的成本應該是微乎其微的。凡是還要惦記著從膠片里省錢的電影基本上都是小成本影片,如投資在500萬人民幣以下的影片。柯達35mm膠片一本(能拍4分鍾)大約人民幣1500元。按一部電影100分鍾,片比1:30來算為110萬人民幣左右。(一般國產電影的片比為1:8 — 1:15 )我們就誇張一點的把片比算作1:100,膠片也不過是360萬元人民幣而已,相對於1億美金的製作,估計還沒有盒飯錢多。

國內拍攝電視劇所用器材一般會選用索尼或者松下的高清攝像機,電視劇幾乎沒有拿膠片拍攝的(國內而言),因為高清攝像機是用磁帶而非膠片,所以在耗材上成本很低,大約僅需要5-6萬元的磁費用即可。(20集電視劇)

數字技術必然取代膠片,這是無可爭議的事實。至於膠片與數字在特性上有何不同,不是一兩句話能講明的。最大的區別可能就是曝光曲線的肩部與趾部的不同,數字機器過度的還是要硬一些,而膠片則相對順滑。但數字攝影機對照度的要求則明顯低於膠片(這意味著可以節省大量燈光的費用)。

目前現在RED推出一款硬碟的數字攝影機大受好評。其技術參數非常漂亮,宣稱能達到4K的清晰度。同時機器售價及其低廉,配齊全部設施能控制在100萬人民幣以內(含鏡頭)。

你提的問題真是太大了,沒法無安全准確的回答清楚。如果你想拍電影,那絕對不用買了機器再拍,這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是這么做的,除非是有錢燒的。租賃即可,價格便宜量又足。拍電視劇也是如此,所有設備租賃即可。
3.求關於攝影機和膠卷的知識
黑白膠卷 在被認為是彩色攝影時代的今天,有人對黑白攝影嗤之以鼻;有人認為黑白攝影已是過時的形式;也有人視黑白攝影為低級攝影等等。

諸如此類的看法都是不正確的。 黑白攝影是將客觀的彩色世界,抽象為黑白畫面,靠黑、白、灰之間的影調變化來表現五彩繽紛的大千世界。

雖然它不如彩色攝影那樣絢麗、逼真,但是,從藝術創作上說,它又往往較彩色攝影更含蓄、更蘊藉、更有韻味,從而也更能促進攝影者的創造性。在新聞攝影領域,由於新聞紙的質量、成本、時效等因素,黑白攝影至今仍占據主導地位。

黑白攝影與彩色攝影作為攝影的兩種基本形態,會像攝影本身一樣永存,因為它們各有千秋,各有擅長的用途。 對黑白膠卷的選擇較彩色膠卷簡單,首先需要注意的是不同感色性的黑白膠卷。

-------------------------------------------------------------------------------- ●全色片、色盲片與分色片 全色片的含義與用途 感色性是指感光乳劑對各種色光的敏感情況。全色片對可見光中的紅、橙、黃、綠、青、藍、紫色光均能起敏感反應,對各種色光能以黑、白、傑的不同亮度再現景物,其效果接近人眼對景物各種色彩的亮度感受。

如紅色再現呈深灰、黃色再現呈淺灰等等。 全色片是黑白攝影中使用最為普遍的,通常使用的黑白膠卷都是全色片,既用於風光、人物、靜物等各種題材的拍攝,也用於彩色畫面、圖表的翻拍。

國產全色片在包裝盒上均註明「全色膠卷」;進口全色片的包裝盒上通常有「Pan」的標記,如「Ilford Pan F」(依爾福全色片)「Kodak plus-XPan」(柯達加X全色片)。 色盲片的含義與用途 色盲片只對可見光中的紫、藍色光起敏感反應。

它對紅、橙、黃、綠色光均不起敏感反應,俗稱對這些色光「不感光」。這意味著這些顏色的景物均是再現成黑色了。

所以色盲片不用於通常的拍攝,只用於翻拍黑白文字、黑白線圖以及用於拷貝黑白幻燈片。所以色盲片又稱「翻拍片」、「拷貝片」。

注意彩色件的翻拍需用全色片而不能用色盲片。 分色片的含義與用途 分色片又稱「正色片」。

它對可見光中的紅、橙色光不起敏感反應,而對黃、綠、青、藍、紫色光均能起敏感反應。分色片在現代攝影中主要用印刷製版、黑白圖表的翻拍暗房特技的拷貝等方面,在通常的拍攝中基本上已不採用。

國產常用分色片有公元「OA」、「OB」、「OC」及「SO」。由於在黑白攝影中大量使用的幾乎都是全色膠卷,因此,對這種全色片、色盲片與分色片的選擇就顯得較為簡單,只要稍加留心即可。

在黑白膠卷的選擇中,值得考慮的主要也是片速問題。 高速片與低速片 黑白膠卷與彩色膠卷一樣,也有各種片速,但是片速的種類較彩色片少些。

黑白全色膠卷的片速種類有:ISO25、32、50、100、125、400、1250、3200等,其中常用的是ISO50、100、(或125)、400三種片速的黑白片。 與彩色膠卷一樣,黑白膠卷片速的高低也帶來一系列照相性能的內在變化,在同等生產工藝技術的前提下,片速高——寬容度大、顆粒粗、解像力低、反差性低、灰霧度大、保存性差;片速低——寬容度小、顆粒細、解像力高、反差性高、灰霧度小、保存性好。

對高速片與代速片的選擇方法,黑白膠卷與彩色膠卷是相同的,詳見第一節「彩色膠卷的選擇」中「高速片與低速片」部分。 現代黑白膠卷中,有一種新型的黑白膠卷值得引起注意。

這就是染料型黑白膠卷。 ●染料型黑白膠卷 染料型黑白膠卷又稱「非銀鹽黑白膠卷」、「彩色法黑白膠卷」。

現在投入市場的有兩種牌號:「依爾福XP1-400」和「阿克Vario XL」,是在本世紀80年代初相繼問世的。 染料型黑白膠卷的特點 染料型黑白膠卷的主要特點是採用染料成像,打破了黑白膠卷採用銀鹽成像的傳統做法。

因此,它的沖洗工藝就不同於通常黑白膠卷的沖洗工藝,是採用彩色膠卷的沖洗工藝。上述這兩種染料型膠卷均可採用沖洗彩色膠卷的「 C-41工藝」(彩顯、漂定各5分鍾,液溫38℃)。

盡管廠家另外也推薦了更適宜的彩色沖洗工藝:「依爾福XP1-400」是兩種專用的顯影液和漂定液;「阿克發Vario XL」是「阿克發70」或「阿克發F」彩色沖洗工藝。 染料型黑白膠卷的優點 染料型黑白膠卷的主要優點有以下三點。

片速高、顆料又細。這是通常黑白膠卷不能兼得的性能。

通常黑白膠卷的片速高了,顆料勢必較粗,這是由感光乳齊本身的特性決定的。上述兩種染料型黑白膠卷的標定片速都是ISO400,但是,「依爾福XP1」可提高至ISO1600,阿克發「Vario XL」可提高至ISO3200拍攝,顆料也無明顯增粗。

曝光寬容度極大。進化論景物反差大小還是曝光過度、不足,在較大的誤差范圍內,影像質量均無明顯下降。

「XP1」可允許使用的片速范圍達ISO50~1600,「XL」可允許使用的片速范圍達ISO150-3200。這是實用價值極大的一種優點。

高倍率放大時,影像的顆料度、清晰度都明顯優於通常的黑白膠卷。 染料型黑白膠卷的價格與世界上優質黑白膠卷的價格類似,但由於採用彩色沖洗工藝故沖片代價比通常黑白膠卷要高些,而且也要麻煩些。

2攝像機知識2007年07月23日 星期一 09:57 A.M.1. 攝像機 攝像部分一般安裝在現場,它包括攝。
4.數字電影就是無膠片電影嗎
數字電影是以形式(即「0」和「1」方式)製作、傳輸和放映的。

它有三種製作方式:一是計算機生成; 二是用高清晰攝像機拍攝;三是將膠片拍攝的影片掃描 轉為數字格式。數字電影不僅避免出現膠片老化、退色,確保影片 永遠光亮如新,確保畫面沒有任何抖動和閃爍,使觀眾 再也看不到任何畫面的劃痕磨損現象。

此外,數字電影節目的發行不再需要洗映大量的膠 片,既節約發行成本又有利於環境保護,以數字方式傳 輸節目,整部電影在傳輸過程中不會出現質量損失。也 就是說,一旦數字電影信號發出,無論多少家數字影 院,也不管它位於地球的什麼位置,都可以使不同地區的觀眾同時欣賞到同一個高質量的數位元組目。

同時數字放映設備還可以為影院提供增值服務,如 實時播放重大體育比賽、文藝演出、遠程教育等等。改 變了影院膠片放映的單一模式,使之向實時、多功能、多渠道、多方位的經營模式轉變。
5.請問關於一此膠片相機的常識.請高手指教.1,膠片相機中的135膠 愛問
通常對相機分類就看它的取景方式和調焦方式。

單反相機是指使用單鏡頭反光取景器的相機(SLR)。數碼單反和傳統單反只是感光和存儲介質不同,原理相同。

另外單反是一個系統。35mm相機和120膠片相機都有採用這種系統的。

在這種系統中,反光鏡和棱鏡的獨到設計使得攝影者可以從取景器中直接觀察到通過鏡頭的影像。 因此,可以准確地看見膠片所看見的相同影像。

該系統的心臟是一塊活動的反光鏡,它呈45°角安放在膠片平面的前面。進入鏡頭的光線由反光鏡向上反射到一塊毛玻璃上。

在毛玻璃的上方安裝了一個五面的棱鏡(叫做五棱鏡)。這種棱鏡多次反射影像直到將其送至目鏡,此時影像已是上下正立且左右校正的了。

單反相機的快門系統也和其它相機有些區別,幾乎所有SLR照相機的快門都直接位於膠片的前面。由於這種快門位於膠片平面,因而稱作焦平面快門。

取景時,因為快門是閉合的。當按下快門按鈕時,反光鏡迅速向上翻起並不阻擋光路(別的相機沒有這個步驟 ),同時快門打開,讓光線到達膠片。

然後,大多數照相機中的反光鏡會立即復位;也就是說,一旦快門再次閉合,反光鏡便迅速返回到原來的位置。 當然這個單反的快門系統也有些問題,比如機振就是比較嚴重的問題,另外在快門開啟的時候取景器是無法看到影像的。

不過就大多數用途來說,SLR是一種極好的取景系統。 在取景屏上所看到的就是拍攝的最終畫面。

並且可以使用取景屏作為聚焦屏,因為取景時影像清晰,那麼拍攝到的影像也會是清晰的。 此外單反相機還有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可以安裝從超廣角(包括魚眼鏡頭)到長焦很大的一個焦段范圍的鏡頭,不需要單獨購買其它機身,便攜性相當明顯(我沒說和小數碼比)。

總結一下就是機身只有一個鏡頭,通過這個鏡頭取景、拍攝,並且這個鏡頭是可更換的相機就被稱為單反機。 ----------------無敵分割線------------- 旁軸也數碼化了,並不只停留在膠片時代。

徠卡M3就是數字化的旁軸相機,只不過這個現在看來挺弱的。 M8是M系列最新推出的旁軸數碼相機。

旁軸相機和單反相機一樣為35mm相機,一樣採用焦平面快門,一樣可以更換鏡頭,只是取景和調焦方式不同。旁軸採用重影調焦,取景器在相機一側(不同的鏡頭需要使用不同的取景器),而且不是通過鏡頭取景。

取景器看到的畫面和實際拍攝存在一定視差(高級旁軸機帶有視差補償功能)。 旁軸的出現是因為人們對相機小型化的需求,不過由於結構限制鏡頭的焦段很有限,不能裝備超廣角或者長焦鏡頭。

在單反系統發明以後就逐漸退出了市場 ----------------又是無敵分割線------------- 一般把使用120膠片的的相機稱為中畫幅相機。 因為120底片寬是6cm,而底片長度可以根據後背不同而變化,所以很多相機根據所拍攝底片的長寬數值命名。

例如645(底片尺寸6X4。5cm)、6X6(尺寸6X6cm,後同)、6X7、6X9、612(6X12cm)、617(6X17cm)。

有些相機可更換不同片幅的後背。 比如瑪米亞RB67。

----------------更強的無敵分割線------------- 大片幅的一般指使用4X5英寸以上的底片的單軌或雙軌座機。如8X10座機。

這些相機使用超大底片,可進行移軸等操作。使用高級鏡頭底片的解析度極高,可直接印像(主要是沒這么大的放大機……)。

不過由於操作復雜,笨重等原因非一般發燒友所能玩的。 ----------------更強的無敵分割線------------- LOMO本身指前蘇聯50年代的一款間諜相機,所以操作機器簡單,最特別的地方在於它的鏡頭,經由獨特彎曲的角度,讓它得以日夜兼拍無須閃光,而且對於紅、藍、黃感光特別敏銳,色澤異常鮮艷。

現在LOMO被引申為一種隨意的拍攝方式。 ----------------重來的無敵分割線------------- 變焦鏡頭(1:3。

9-1:4。8)是指最大光圈F3。

9-4。8。

----------------不嫌煩的無敵分割線------------- 遮光罩就是遮光的…… 視角在50度左右的鏡頭是標准鏡頭。 轉換成35mm相機的焦距就是40-55mm。

PK卡口好像是賓得的。 ----------------最後的無敵分割線------------- 分什麼了,不一定都用135膠片單反,根據喜好可能使用中片幅或者大片幅機器。

④ 夜間攝影有什麼技巧阿

夜幕降臨,天空抹去最後一絲余輝。此時,無論明月當空、滿天星斗,或是陰雲密布、一團漆黑,甚至傾盆大雨、電閃雷鳴,對於攝影者來說,都是大有可為的良宵,有可能創作出各具意蘊的作品。
夜間,從室內到室外可供拍攝的內容極為豐富,不少情景甚至只有在天黑以後才能拍到,所以夜間是攝影創作的一個廣闊的領域。當然,有些題材內容本身,例如人物特
寫並無白天或黑夜的明確界限,而需要靠攝影表現出相應的環境特徵,來烘托渲染夜晚的氣氛。就用光技巧或影調處理而言,通常的做法是使畫面的背景或天空發暗甚至發黑,使人產生黑夜的視覺效果。因為,畫面背景或天空的影調如果發灰或白,就失去了黑夜的氣氛。這是夜間攝影造型和畫面表現的一個重要前提。
從所周知,攝影的照明光源主要為自然光和人工光兩大類,可是夜間的自然光——月光、星光的照度極低,即便夏歷每月十五日——望日之夜晴空的月光,也只有白天陽光照度的50萬~60萬分之一,僅為0.2勒克司(每勒克司=流明/平方米),相當於1英尺燭光照度的1/5;如果在陰霾的月黑之夜,伸手不見五指,或者僅有星光,拍攝地面景物就更加為難了。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夜間攝影主要依靠人工光,或作為照明,或當做點綴,甚至發光體本身就是拍攝對象。
月光等自然光照度極低和需要依靠人工光,雖然給夜間攝影造成重重困難,但完全可以變不利因素為有利因素枝或, 來拍攝出別有情趣的照片, 所以,只要因勢利導,夜間攝影的有利因素是很多的:
1.夜間的自然光包括月光、星光、雷電閃光、極光、螢火蟲的光等;人工光除了用於攝影照明的白熾燈光和電子閃光燈以外,更有白天所沒有的或不顯的馬路燈光、室內燈光、煤油燈光、節日禮花光、花炮光、火光、余氏燭光、手電筒光等等。連同發光體本身攝入鏡頭,可以形成少見的美妙圖景。
2.黑暗之中的物體形狀看不見也拍不出,當主要拍攝對象接受一定照明度時,周圍和背景的雜物均隱沒在黑暗中,有利於突出表現主體、凈化背景,使畫面具有簡練的美感和深沉的或靜謐的意蘊。
3.夜間照度低,空間背景無光亮,便於慢速曝光、高速閃光、多次曝光、連續閃光(頻閃)、分段移動閃光、添加修飾光等曝光和用光技巧的發揮,形成特殊效果或強烈氣氛。
4.夜間攝影易於取得以黑為主的低調、逆光照射主體的輪廓光、黑白分明的高反差等造型效果。
當然,上述各項有利因素的掌握利用,以至各種效果的產生,都離不開攝影技術、技巧等基本功,和構思、構圖等藝術表現。因此,夜間攝影種種技巧、技法的運用是為了更好地表達主題和突出主體,使作品內容與形式盡可能完美地統一。

夜間攝影的曝光方法

1、正確曝光 正確曝光是取得良好攝影效果的基本條件之一。夜間攝影多數情況下,曝光時間較長,因此必須使照相機保持穩定,盡可能利用三腳架和快門線;由於照度低、曝光時間長,膠片感光性能就會發生「倒易律失效」象, 即感光靈敏度降低,所以要適當增加曝光量,概約地說,應比測光表測得曝光指數再開大0.5~1級光圈,作為曝光補償。現以常用的GB21°膠卷為例,列曝光參考表於下:
夜間攝影曝光參考表
拍攝對象 有關情況 曝光時間 應用光圈
晴空月亮 加用長焦距鏡猛毀伍頭 1/30秒 11
天空閃電 閃電線條較明確 B門 4~5.6
節日禮花 表現完整的花形 B門 8~11
地面花炮 距離5米左右 1秒 5.6~8
節日天安門 距離400米 1秒 5.6
燈光工地 距離500米 1~2分 5.6
燈光水面 距離500米 1~2分 5.6
城市夜景 居高臨下拍大場面 2~4分 8
繁華街頭 距離10米 1~3秒 5.6
燈光球場 距離5~10米 1/30秒 4

2、慢曝光 所謂慢曝光是指曝光時間長於1秒的曝光。對於多數照相機來說,通常是用B門結合計時(默數1、2、3...,或看手錶指針)。 慢曝光除了針對照度低的靜止夜景場面以外,亦可用以表現夜間移動的發光體,例如來往的車燈,拿著手電筒(開亮)在黑夜的空間揮動成某種光畫圖形、緩慢移動的滿天星斗等,使之在膠片上感光成拉長而有變化的光亮線條,有美化畫面、增加氣氛、光畫造型等作用。

3、多次曝光 夜間空曠的背景一般是暗的,所以進行多次曝光較白天容易掌握,每次曝光量都按單次應有曝光量計算即可。但若拍攝同一個目的物(例如經照明的建築物)而又結合了其它陪襯物,多次曝光的總量只可相當於一次正常曝光的所需量,否則所攝目的物將會曝光嚴重過度。因此,一次曝光的所需量假定為F8、1秒,如果要作4次曝光,那麼每次的曝光量應是F8、1秒的1/4,
即F8、1/4秒,或F16、1秒。由於曝光次數多、分開計算費事,可以採取假定用高速感光片的辦法來解決,也就是說,膠卷實際感光度為GB21°,相當ASA100,如果要進行三次曝光,可把膠卷當作ASA300來用,四次曝光當作ASA400用,十次則當作ASA1000用,以此類推。
拍攝夜景時, 為了表現出夜間天空背景下地面景物的外輪廓, 常採取兩次曝光。例如《嘉陵江夜色》(見附圖),第一次曝光在日落後、地面燈光將亮前,用F5.6、1秒,使尚未全黑的天空略為在膠片上感光; 第二次曝光在地面和水面燈光亮後, 針對景物曝光,用F5.6、2分鍾。第一、第二次曝光,必須預先確定取景位置,並在原位固定照相機完成兩次曝光。

4、多次閃光 夜間拍攝龐然大物,諸如大型機床、古建築、賓館客廳等,採取多部位、多側面的多次移位閃光,可以取得較好的全面照明效果,以及富有特色的造型效果。《大眾攝影》1981年第10期封面作品《長城之夜》,就是三位作者合作的多次移位閃光的佳作;拍攝過程中,在閃光燈前蒙以不同顏色的透明片,移位閃光達一百多次。

5、多棱鏡轉動曝光 表現節日之夜亮起串燈的建築物,如果在照相機鏡頭前附加中心平面的三棱鏡、五棱鏡等多棱鏡片,在作慢曝光的同時轉動附加鏡片,可以形成環形旋轉的光畫線條烘托畫面主體, 增添美感和生動感(參見《大眾攝影》1984年第4期月賽鼓勵獎作品《廣播大廈》)。拍攝時的要領是, 必須把主體置於畫面取景正中。

6、搖升相機曝光 根據光點移動可以在膠片上感光成光亮線條的這一效果,也可以移動相機拍攝靜止光點取得同樣效果。 例如拍攝城市夜景,如果有一架可以搖升中柱的三腳架,裝上照相機作慢曝光,同時搖升或搖降照相機,可以形成上下顫動拉長的光畫線條(參見《大眾攝影》1984年第11期封面作品《升騰的特區》——第13屆全國影展銀牌獎作品)。

曝光方法多種多樣,上面只是舉幾個例子。如果能夠把不同的曝光方法結合起來,往往可以取得奇妙、新穎、優美的造型效果。

夜間景物的畫面表現

攝影的畫面表現,涉及造型技巧、構圖布局、表現手法、後期加工等多方面,並無固定模式, 因此,僅舉幾個夜間場景的拍攝為例, 概要地聯系畫面表現的問題。

1、節日禮花的表現 每逢國慶等佳節,全國歡騰,節日之夜的禮花,更添普天同慶的歡樂氣氛,因此,攝影者大多喜歡拍攝節日之夜放禮花的景象。 拍攝禮花,應該經過構思,恰當地和地面景物或人物結合表現,才能互襯出熱烈的節日氣氛。因為禮花本身僅僅是一種圖形,如果只見禮花而無襯托物,除了只有美感以外,畫面的意蘊是不足的。
禮花與地面景物、人物的結合通常採取三種辦法:①預先了解放禮花的時間、地點, 提前選定取景位置,在放禮花時, 連同地面景物或人物一起攝入畫面(見《大眾攝影》1985年第8期《節日之夜》)。②選擇理想的角度拍攝景物,在畫面上半部留有足夠的餘地,再拍攝禮花,作兩次曝光;或者先拍花,畫面下半部留有足夠餘地,再拍攝仰望天空看禮花、神情生動的人物,同樣作兩次曝光;③單獨拍攝禮花,畫面下半部空出,另一張膠片單獨拍攝景物或人物,上半部空出;把這兩張底片葯膜面相對重疊放大照片。地面景物與畫面天空的禮花相互呼應,對於熱烈歡慶的氣氛起到了渲染作用。

2、聯歡晚會的表現《「五一」聯歡晚會》(見圖 )是北京市勞動人民文化宮舉辦群眾晚會的一個場景。由於現場光不能滿足曝光的需要,所以採取閃光攝影。為了既突出節目的表演,又顯示觀者甚眾的聯歡的盛況,特意在稍近距離選擇了一個較高的拍攝點,作兩次閃光接片拍攝,銜接為寬銀幕式的開闊畫面。閃光指數40,膠卷GB21°,用F5.6~8之間光圈、1/4秒,焦距對在表演者
位置,先拍表演者,後拍觀眾;1/4秒的快門速度,主要為了照顧樹上繁星似的彩燈和畫面左邊兩只燈籠的曝光量,使之顯現於畫面,以渲染聯歡晚會的節日氣氛。

3、燈光球場的表現 乒乓球、籃球、足球等夜間比賽,按正規的賽場照明,勉強適應攝影的曝光量。乒乓球賽場的吊燈稍低,發光強度也稍低;足球賽場的照明燈位最高,光強度也最高;籃球賽場的燈光和高度則居上述兩者之間,所以三種賽場燈光的實際照度基本相近。
《全國乒乓球賽》(見圖)用GB21°膠卷,F4、1/30秒,在稍遠距離拍攝,焦距對在最近賽區的裁判員位置,F4的景深基本顧及三個賽區。1/30秒對於拍乒乓球運動員敏捷的動作,本來是遠遠不夠的,所以故意在稍遠位置拍攝( 根據相對模糊系數的有關因素可知,拍攝某種速度的動體,距離愈遠、快門速度可以愈放慢), 並且選擇運動員尤其是最近賽區運動員動作的「相對靜止」時機按下快門,因此所有運動員的身影姿態都得到恰當的表現。

4.「假夜景」的表現 在月光之下拍攝夜景,如果曝光充足,畫面景象將會
出現如同白晝的效果; 反之,在陽光下面拍攝風景, 如果曝光嚴重不足,又會變成「月夜」景色。所以人們往往用後一種辦法拍攝「夜景」,稱為假夜景。拍攝這種假夜景,最好加用中黃濾色鏡,在太陽位置偏低的情況下,連同太陽一起攝入畫面;若結合水面反光,就更有助於取得
美妙的效果。
假夜景還有一種拍攝方法,即在陽光下加紅濾色鏡逆光拍攝景物(曝光量按不加紅濾色鏡計算), 利用紅濾色鏡壓暗藍天影調, 使之在照片上表現為深灰或濃黑,造成猶如夜空的假象。由此可知,拍攝假夜景,應選擇晴天,逆光取景,如果在陰晴天或陰天,由於布滿白雲或灰雲, 拍攝的結果天空不黑,就難以形成「夜空」的效果。

夜間攝影的注意事項

1、必須避免臨近的燈光或迎面的強光直射鏡頭,以防產生光暈,造成整個影調嚴重發灰。

2、用黑白片在夜間攝影,不宜加用黃色等濾色鏡,因為夜間照度原已很低,加濾色鏡的結果只會更影響曝光量。

3、夜間用測光表測光時,應避開強光,否則將會得出錯誤的測光讀數。

4、夜間作多次曝光,每曝光一次必須把鏡頭擋住(例如拍攝禮花、賓士的汽車燈光作多次曝光),以免其它光線進入鏡頭。

5、拍攝夜空閃電,畫面必須結合地面景物,否則僅有閃電的線條而沒有景物襯托,看來就不像閃電。

6、夜間攝影必須使照相機穩定,細微的晃動都會造成嚴重後果。所以,即使把照相機裝在三腳架上,在慢曝光的過程中還要隨時注意不被風吹動照相機。

⑤ 普通膠卷照相機可以在夜間清晰的拍攝照片嗎

普通膠卷才能更好的拍出夜景。不過要盡量使用高感光度的膠卷,ISO800以上的,數值越大感光度越高。使用ISO400以下的低感光膠卷時,可以使用三輪逗腳架固定相機臘昌賣,使用手動快門把握曝光時間,也能拍出不錯的照片。數碼相機的高感光照片屬於數字放大,通過技術手段實現,不是真正的高感光,照片放大後會看出色差斑點,不如傳統膠卷效果好迅睜。

⑥ 如何用相機拍出電影膠片的效果

從電影中汲取了靈感。分析了人物的角色,故事,視覺方面,例如光線,構圖和顏色,並將其用於圖片中。拍攝時,重要的是要知道我們的英雄是誰,他的角色是什麼,他在哪裡以及在那兒做什麼。

如果要用電影照片拍攝照片,則需要轉向電影。但是攝影和電影不是一回事,因此,還應該分析喜歡的攝影師的作品。尋找世界上最好的導演,至少看幾部電影。

⑦ 膠卷相機如何選用光圈與快門拍夜景時用100度的膠卷應用多少的快門

膠卷相機和數碼相機在曝光原理和參數設定上是大致相同的。不是我潑你冷水,按你目前的技術水平,玩膠卷為時過早,浪費錢,真的。
還是先用數碼吧,把各種條件下的曝光參數都大致弄明白了,再玩膠卷,成功率就高的多。
夜景光線條件太復雜了,根本沒有固有的曝敏陵光參數可以參考。
一般就是估計曝光,根據你想要表現的意圖來確定曝光敬緩值。
用ISO100的話,光圈8.0左右,快門在1-10秒不等。這些只是大致估計而已,不太准確的。
如果要拍星軌,拍車橋稿戚流的燈影,快門還要慢。

⑧ 膠片電影的拍攝方式的效果

用膠片攝影機拍攝的圖像質量遠遠高於另外兩種方式。但數字電影可以避免出現膠片因光源照射導致的老化、退色,確保影片永遠光亮如新,還可以憑借充分的像素穩定性確保畫面沒有任何抖動和閃爍,而且觀眾再也看不到象雨點一樣的劃痕磨損現象。此外,數字電影節目的發行不再需要洗印大量的膠片,既節約生產成本又有利於環保。而數字傳輸技術的保障,使整部電影在傳輸過程中不會出現質量損失,從而使觀眾可以與影片的導演看到「相同」的電影。也就是說,一旦數字電影信號發出,無論多少家數字影院,也不管它位於地球的什麼位置,都可以同時映出同一個節目。同時數字放映設備還可以為影院提供增值服務,如實時播放重大體育比賽、文藝演出、遠程教育等,使之成為當今世界發展的趨勢和方向。

⑨ 電影膠片是怎麼拍出來的

我們通常把用膠片拍電影的機械叫電影,簡稱攝影機。其基本原理就是活動照相。膠片在攝影機里以24格/每秒的速度運行,每一格在片窗停留1/50秒,記錄被攝體的運動狀態,每一格的影像雖然都是靜止的,但記錄了不同的動作。放映機以24格/秒速度放映,利用我們人眼的視覺殘留原理,我們就可以看到連續的活動影象了。

⑩ 膠卷照相機可以在晚上拍照嗎

膠片當然可以在晚上拍照了。

前面那位朋友說的關和顫野鍵是有閃光燈,這一點不夠准確。夜間效果里,除了在拍夜間人像的情況下有時候需要補光時用閃光燈,其他情況下閃光燈用的非常少。經常看到有人在拍夜景的時候也開啟了閃光燈,其實這樣是不正確的。

膠喚喊片機在晚上拍照時,選用膠片時就有些考究,你要根據自己拍攝的環境來選擇合適的膠片,其中有一點就是要看膠片的ISO。光線越暗,你需要的暴光時間越短,就需要更高的ISO膠片。如果你有腳架,架起相機來拍夜景的話,可以不用考慮膠片的ISO,而使用更長的暴光時間來解洞沖決這個問題。

數碼機能用的環境,膠片機肯定能用;膠片機能用的環境,不是所有數碼機都可以用。

希望我的回答有用。

閱讀全文

與膠卷時代夜間如何拍電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期待今年夏天的第一場電影 瀏覽:796
露四點電影大全 瀏覽:705
成恩電影大全 瀏覽:302
胖子和瘦子參加派對美國電影 瀏覽:705
附近電影院最新上映電影院 瀏覽:852
美國201812月電影 瀏覽:883
美國電影孤狼 瀏覽:752
日本電影無顏女 瀏覽:634
比高電影城今日電影南翔 瀏覽:166
主角用弓箭的外國電影 瀏覽:214
言情電影日本 瀏覽:502
男人戒煙電影電視劇 瀏覽:114
漢壽金馬電影城在哪裡 瀏覽:975
經典電影台詞豆瓣 瀏覽:348
劉德華矮人電影 瀏覽:569
秋霞電影網一手機版2 瀏覽:343
韓國母子電影 瀏覽:483
四川電影電視學院播音與主持類專業代碼 瀏覽:383
戀愛記電影怎麼投屏 瀏覽:411
日本雪女2016電影 瀏覽: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