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急求《星星之火》觀後感 要最新的
《星星之火》觀後感
電影《星星之火》以艾華等同志根據毛主席指示探尋中共一大山東代錶王盡美及其家人生活足跡為線索,以膠東的一個小山村為切入點,一點點地展現了黨的先驅和創始人之一王盡美同志求學濟南、開辦夜校、成立濟南共產主義小組、參加中共一大、留學蘇聯、領導工人運動直至積勞成疾、英年早逝的革命歷程。看完了這部紀錄電影之後,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王盡美在生活和革命斗爭中表現出來的勇敢、堅強和執著。
執著地追求。片中王盡美同志曾說過這么一句話,「在家裡種地,一輩子做農民,就只有貧窮,我出去上學就是為了我們這個家,為了家裡的生活過得更好一點」。他毅然抓住了機會,到濟南求學。在求學當中,他認識了鄧恩銘並與之成為生活和理想道路上的好朋友。他們一起創建了「濟南共產主義小組」,一起參加了「中共一大」,一起成為了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王盡美的行為一次又一次地傷害了不知情的母親。母親多次勸阻他不要做被官府通緝的事,王盡美說,「我做的不是壞事情,我做的是大事,是為了祖國的未來」。於是,王盡美堅守著自己的信念,他創辦宣傳共產主義的刊物、冒險組織工人運動、開辦夜校等等,就是為了開辟一條能夠救中國的道路。
無盡的親情。家裡有剛過門的妻子,有日夜辛勤的母親,可是,為了追求理想,他不得不放下自己的家,選擇為理想而前進,為人民而斗爭。在母親不願兒子出外求學的時候,妻子的一句話,「讓他去吧!」成為了有力的動力,助就了日後的先驅。夫妻之間最需要的就是理解,剛過門的妻子如此的年輕,卻又是如此的善解人意。在王盡美出門很久回家的時候,開門時,妻子欣喜、激動又有些羞澀的表情實在是令我久久難忘。孩子都早已滿月了,王盡美才知道,自己早已為人父親了。一句「苦了你了!」恐怕已經把妻子的辛酸洗掉,維系他們的感情的不就是相互間的理解嗎?一心想要把孩子拉扯大的母親,雖有很多的不理解,卻是始終如一地愛護著王盡美。王盡美生病垂危,也是母親在身旁照顧,直到他死去。白發人送黑發人,失去了年輕的兒子,母親心中有無盡的傷心。在送葬的時候,母親還親手包了餃子,端到兒子的靈位前。母親說的最讓我感動的話是,「人們都說,自家孩子出遠門的時候,當母親的多送送,孩子在外頭就會平平安安」。
革命先驅的生活也都是平凡的,親情、愛情和友情,對於王盡美來說都是精神上的良葯。他擁有革命的熱情,擁有自己奮斗的理想——開辟一條能救中國的道路。本著對革命的執著,他勇敢地走到了最後。
㈡ 大學生建黨偉業觀後感5篇
《建黨偉業》這部電影講述了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前夜這段時間內的 歷史 故事 與風雲人物。民國六年,朝廷腐敗,大臣無能,敵奴趁機騷擾,中國處於一片黑暗之中。以下是我整理的大學生建黨偉業 觀後感 5篇,歡迎閱讀分享。
更多「建黨偉業」的相關 文章 推薦【↓ ↓ ↓ 】
★ ★ 建黨偉業觀後感 範文 ★ ★
★ 電影建黨偉業觀後感5篇 ★
★ 建黨偉業觀後感精選600字 ★
★ 電影建黨偉業觀後感2000字5篇 ★
大學生建黨偉業觀後感1
前天觀看了新片《建黨偉業》,覺得還不錯,除了演員陣容非常強大之外,有些地方真的非常感人。在這里, 說說 我個人的感想。
人人都知道不愛江山愛美人的蔡鍔大將軍與名妓小鳳仙的訣別那場戲,令我非常感動。蔡鍔的一句「七尺之軀,已許國,再難許卿。」包含了對小鳳仙深深地無奈之情,也表現了他作為一名將軍對於國家的責任和熱情。小鳳仙對於蔡鍔的獨自離去是相當理解的,沒有絲毫抱怨,反而用「你是四萬萬中國同胞的,也是我小鳳仙的。」這一句話道出了她的深明大義。一名風塵女子能說出如此有氣魄的話,著實令人欽佩。蔡鍔與小鳳仙的愛情是如此的悲壯,實在讓人惋惜。
影片中革命先烈們的慷慨陳詞,以及他們對國家對民族的大義,他們為了國家領土的完整,為了人民當家做主,為了實現社會大同,那種舍我其誰的態度和精神怎能不讓人感動。再看看我們現今社會,上至領導貪污,甚至草菅人命,下至百姓人心冷漠,見死不救。放眼全社會不正之風盛行,就連孩子上個幼兒園都要「上貨」,而被奉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的教師居然也在收受賄賂,這讓我們的孩子該怎麼辦?孩子的未來還怎麼能夠健康成長?!再看進來炒的沸沸揚揚的添加劑,好像我們的身邊整個被添加劑包圍了,簡直無所不在,從吃的,喝的,用的,到 兒童 玩具……就連我們的孩子都深受毒害,我不禁在想,那些違法之徒的良心讓狗吃了?難道他們都不為自己的孩子著想嗎?這樣下去,我們祖國的未來在哪裡?
寫著寫著我的氣就上來了,這樣的領導,這樣的人民,這樣的……這怎麼對得起那些死去的革命先烈?
大學生建黨偉業觀後感2
大一第二學期期末,學院黨支部組織所有入黨積極分子集體到影院為建黨90周年獻禮的影片《建黨偉業》,同學們在影院門口集合,然後一同進去觀看影片,了解中國共產黨的建黨歷史,了解中國近代史上最可歌可泣的一頁。
除了演員明星陣容的強大給人帶來的視覺沖擊之外,更重要的是對人心靈的沖擊。電影再現了那段風雨飄搖的歷史,重溫了老一輩革命家為了挽救人民與水火之中,為了拯救危難中的中國,歷經千難萬險,經過不懈斗爭,終於創建了「中國共產黨」的歷程,對我們這些出生在新社會、沐浴在黨恩下的年輕人,是一次很好的愛國主義 教育 。
二十世紀初期的中國,正處於命運的危難時刻:帝國主義列強虎視眈眈,妄圖滅我中華,瓜分我領土。同時也因為中國長期被西方列強瓜分和欺辱的慘痛教訓,警醒了國人,「靠洋人是永遠沒有出路的」。因此一些有識之士紛紛行動,尋求救國之路。其中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領導了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國二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然而這一革命的果實卻又被袁世凱竊取。袁世凱為了享受自己的帝王夢,簽下了喪權辱國的二十一條,使原本殘破的中國更加四分五裂,緊接而來的軍閥混戰,更進一步的加劇了人民的苦難。
當陳獨秀、李大釗、胡適等人與辜鴻銘進行 辯論 時,我們可以看出新舊思想在當時高層知識分子中斗爭的嚴酷;當我們聽到中方代表顧維鈞拒絕在《凡爾賽和約》上簽字所說的那些話時,我們在憤怒的同時,又不得不深思「弱國無外交」、「落後就要挨打」的真諦。中國共產黨就是在這個時候誕生的。它應允了歷史的要求,應允了民族的要求。它的誕生,給中國帶來了希望,給人民帶來了光明,為中國革命開辟了一條前所未有的道路。從此,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人民,開始了艱苦的斗爭,最終終於實現了人民當家作主的願望,勞動人民翻身做了主人。
作為當代學生,我們活在一個沒有戰火硝煙,只有和平的陽光雨露里,我們擁有自由,享受自由,我們看著國家在黨的領導下漸漸走向繁榮富強。
時間如白駒過隙,轉眼間,黨已經走過了90年。從當年的電閃雷鳴,到如今的雨過天晴,我們不會忘了過去中國共產黨建立的艱辛,也不會忘了現在中國共產黨為我們建立的一個國泰民安的家園,也不會忘了未來為中國共產黨出一份力將國家建立的更好。
大學生建黨偉業觀後感3
明星雲集,目不暇接,過往歷史,感嘆歷程。真要看懂《建黨偉業》還需要歷史知識的積累。
先說這100多位明星演員陣容就讓片子成了最大的賣點,當然最大的贏家就是中影集團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的韓三平,他可算的上是中國電影界呼風喚雨的泰斗級人物,他領導的團隊運用高成本高回收的模式,雖有炒作之嫌疑,可極具欣賞性的大片通過高票房贏得了市場。可想而知,由他親自執導的又一巨片《建黨偉業》就是眾星捧月的再版,明星們在他執導的片子里能露個臉就算是莫大的榮耀了。
這么多影星,還包括笑星的加盟讓在影院中觀看電影的人也像走火入魔似的,時不時就聽到一些人情不自禁的喊出某位演員的名字,影片中時而轟鳴的震撼聲和場內的叫喊聲混為一體,電影院里也多了一分熱鬧。電影院里80後和90後居多,他們樂此不疲的「數星星」,那種參與其中的感覺也感染了周圍的人,默默的關注著每一個出鏡者,生怕漏掉,可有些瞬間的亮相還沒等你整明白人家就消失了,只有等到回家再去對著演員表苦思冥想了。
影片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張嘉譯演的李大釗,劉燁演的毛澤東、馮遠征演的陳獨秀,還有開場大戲中的劉德華演的蔡鍔。張嘉譯不愧為演技派的實力型演員,張弛度把握的非常到位,把個有血有肉,正義感極強的愛國知識分子演的淋漓盡致。劉德華演的蔡鍔,和小鳳仙在火車站分別那場戲,正如有人評述的那樣,給人曾相識的感覺,「有點像美國老電影的浪漫場面」,一個是為了國家的命運要去撲湯蹈火、繼續奮斗,遠離親人;一個是啟心裡敬佩一個寧願為民族事業獻身的男人情願去等,情願追隨,著實感人。馮遠征演的陳獨秀其實戲不少,刻畫出了一個激情四射年輕人的愛國情懷。劉燁演的毛澤東也是如此,把毛澤東的性格、經歷演繹的很到位,很有人情味,突顯了毛澤東的思想和抱負,特別是毛澤東本可以和那些熱血青年到國外勤工儉學的,臨上船,毛澤東突然改變了主意,留下來去做他想做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偉大事業,給人極深的印象。
不難看出劇情是分三個部分,第一部分講述的辛亥革命,宮廷的變革、權力之爭和戰亂。第二部分敘述的十月革命後,中國知識分子的精英們探索發展及爆發五四運動。第三部分是講的是這群社會精英排除阻力成立中國共產黨。劇情自始至終貫穿著一個主線,中國近代史處在內憂外患和風雨飄搖的時代,正如毛澤東所言,只有四萬萬同胞的廣大工人和農民挑起歷史的重任。也正是成立了中國共產黨,一個代表廣大中國人民利益的政黨,拋頭顱灑熱血,前赴後繼,成立新中國,開創新紀元,才使得我們國家贏得和平的環境,建設我們美好的家園。
要從簡短的兩個來鍾頭的電影中完全看明白這段歷史展現眾多的人和事,也就是從1911年辛亥革命後到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這段時間內的歷史,讀歷史書經常感受到的風雲巨變的年代,歷史事件多,牽扯的歷史人物也多,關系錯綜復雜,片子中178位明星演員助陣就說明了這一點,要沒有儲備了一定的歷史知識,只能看個大概,有些一閃而過,一知半解的篇章和人物,也只能回家來翻閱中國通史和上網查詢了。
影片中袁世凱稱帝、簽署二十一條約這些著名的歷史事件還是知道的,蔡鍔將軍的故事也聽了不少,可真正涉及到歷史,影片中展現的張勛為什麼要復辟?蔡鍔發何發動護國戰爭?孫中山為什麼掀起護法運動?還有影片中一帶而過的大大小小事件,說實話,看不明白的地方只能在現場看個熱鬧,兩個小時的電影也不可能在這里一一給你講個明白,看了高潮,真想了解這段歷史就要回家補習了。其實這也是電影的魅力所在,只要喜歡就不怕沒有結果,總要探個究竟。這是對好學、喜好之人所言,就為看個熱鬧,只看那些明星的笑料和演技就行了,也就沒有那麼復雜了。可不嗎,趙本山、馮鞏、姜武等人的出場不就引起電影場內的小小騷動嗎,但願明星效應不要影響到策劃者們向中國共產黨建黨九十周年獻禮片的意義,更不要影響到它的主題。
從昨天的看電影到今天的查閱資料,算是弄清楚了電影的內在聯系。它是通過多線敘事的 方法 ,把看似與建黨沒有真接關聯的問題通過事件的本身和影響來貫穿到主題,這也是歷史的必然。其中一條線是近代史上的大事記,從辛亥革命講到五四運動;另一條線是青年毛澤東的人生軌跡,從參軍新軍直到參加中共一大;再有一條線就是中國共產黨成立前的歷史思潮,主要是以陳獨秀、李大釗、胡適、辜鴻銘等人的 事跡 串聯。通地影片中展現的歷史事件,就會清晰的在腦海中梳理,才能感受到那些血氣方剛的有識之士,那些憂國憂民為了中國的未來而情願拋頭顱灑熱血的一群知識分子,從十月革命的成功 經驗 中體會到只有創建中國共產黨,才能打破一切舊的體制和制度,把中國引向沒有外來壓迫,人民當家作主的全新國家。
說實話,我不是為了明星來看這場電影,也不是單位發票必須來看這場電影,沒有明星的參與,單位沒有發票,還是要來看這樣的愛國主義影片,那些不可逆的歷史,有屈辱、也有磨難,正是這些有抱負的愛國青年,為了理想,而做著犧牲和奉獻,也激發了人民的鬥志,最終改變了歷史,這是多麼偉大的事業!只有通過回顧和展望,才能感受到建黨之初和革命的不易。不可否認,沒有一心為中國人民謀利益的中國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在此,也要向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們表示自己的敬意!並要向他們深深的鞠上一躬!也由衷的希望國人都不要忘記這段歷史!
大學生建黨偉業觀後感4
暑假裡我觀看了電影《建黨偉業》這部鴻篇巨制。
此片最吸引我的,是劇本本身來源於真實歷史之記錄。那些號稱百餘位國內乃至兩岸三地、國內外眾多的一線明星們的精湛演技更是使我愛上了片中這些熱血青年們。
歷史,我們需要正視它,無論對與錯、是與非、曲與折。畢竟,它是真真切切發生在距今僅僅百年左右的前人先輩們身上的。值得稱頌的是《建黨偉業》都非常客觀、真實地記錄和反映了那些人、那些事。
中國共產黨的故事,是一個青春、激情、奮斗、獻身的故事。在那一代年輕人的身上,擔負著救亡圖存、改寫歷史的大任。正是這批年輕人,用他們的青春與熱血,描繪出了新生的中國,譜寫了一曲瑰偉壯麗的文明之歌。我們今天的一切,都與他們當年的奮斗和努力息息相關,他們與我們,昨天和今天,血肉相連,生生不息。
影片《建黨偉業》給我留下比較深的印象片段是:片尾代表們在紅船上開完會以後站起來合唱著《國際歌》時,大家的眼睛都是噙滿著幸福和充滿希望的!
13名代表,五十多位黨員,星星之火,終成燎原;!90年前,中國共產黨為黑暗的中國點起了一盞明燈,照亮了漫漫革命之路;90年後,《建黨偉業》追本溯源,去尋找和講述光明源頭的故事。
最後,千言萬語匯成一句話,120分鍾時長的歷史大片,我區區千餘字還不能概括和表述。如果有機會的話,希望更多的朋友能夠走進影院去細心品味和重溫那段歷史,使我們不斷前進的步伐變得更加堅定和鏗鏘有力!
大學生建黨偉業觀後感5
袁世凱嘴巴上雖說要使中國富強,但卻是個糊塗官,給日本人咋呼幾下就簽下了密21條並更改國體。北京大學的同學們坐不住了,組織起來抗義。孫文和蔡鍔也商義要出師討袁,很快袁世凱就在討伐聲中死去了。之後又隨著張勛復辟的失敗,中國進入了軍閥割據的混戰局面。可奸臣賊子趁國家無人可用之時出賣我國的山東。青年們忍無可忍,全國爆發了五四運動。
經歷了眾多波折後,中國進步青年終於認識到馬克思主義才適合中國國情。1921年3月,陳獨秀、李大釗等人彼此來往交流,誓要建立代表無產階級的政黨。1921年7月23日,一艘小小遊船上的十幾個年輕人,在碧波盪漾的嘉興南湖上,中國共產黨誕生了。從此,神州大地有了一群引路人,中華民族有了堅韌挺拔的鐵骨脊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人民,開始了艱苦的斗爭,最終終於實現了人民當家作主的願望,勞動人民翻身做了主人.
中國共產黨已走過了90年的歲月。我們不會忘記那些把牢底坐穿的先驅者、那些倒在血泊中的共產黨員、那些為新中國建設而奉獻了青春和熱血的共產黨員。
如今,全國人民生活水平逐漸提高,就連我們海門這樣一個普通的縣市也已達到了小康水平。奧運會、世博會等的成功舉辦,提升了中國在世界的形象,中國在國際重大問題上越來越有發言權。中國科技突飛猛進,今年9月29日天宮一號的發射被人視為中國在國際間崛起的又一象徵。
作為一個21世紀的小學生,我倍感自豪。少年強則國強,我們應該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努力學習,從小立下遠大志向,長大後報效偉大的祖國!
大學生建黨偉業觀後感5篇相關文章:
★ 大學生建黨偉業觀後感5篇
★ 建黨偉業的觀後感5篇
★ 建黨偉業觀後感範文5篇
★ 建黨偉業觀後感800字5篇
★ 建黨偉業觀後感5篇
★ 大學生《建黨偉業》觀後感作文範文
★ 電影建黨偉業觀後感5篇
★ 大學生建黨偉業觀後感
★ 《建黨偉業》觀後感心得最新5篇
★ 關於《建黨偉業》5篇觀後感高中生作文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com/hm.js?";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㈢ 電影星星之火觀後感
《星星之火》觀後感 電影《星星之火》以艾華等同志根據毛主席指示探尋中共一大山東代錶王盡美及其家人生活足跡為線索,以膠東的一個小山村為切入點,一點點地展現了黨的先驅和創始人之一王盡美同志求學濟南、開辦夜校、成立濟南共產主義小組、參加中共一大、留學蘇聯、領導工人運動直至積勞成疾、英年早逝的革命歷程。看完了這部紀錄電影之後,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王盡美在生活和革命斗爭中表現出來的勇敢、堅強和執著。 執著地追求。片中王盡美同志曾說過這么一句話,「在家裡種地,一輩子做農民,就只有貧窮,我出去上學就是為了我們這個家,為了家裡的生活過得更好一點」。他毅然抓住了機會,到濟南求學。在求學當中,他認識了鄧恩銘並與之成為生活和理想道路上的好朋友。他們一起創建了「濟南共產主義小組」,一起參加了「中共一大」,一起成為了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王盡美的行為一次又一次地傷害了不知情的母親。母親多次勸阻他不要做被官府通緝的事,王盡美說,「我做的不是壞事情,我做的是大事,是為了祖國的未來」。於是,王盡美堅守著自己的信念,他創辦宣傳共產主義的刊物、冒險組織工人運動、開辦夜校等等,就是為了開辟一條能夠救中國的道路。 無盡的親情。家裡有剛過門的妻子,有日夜辛勤的母親,可是,為了追求理想,他不得不放下自己的家,選擇為理想而前進,為人民而斗爭。在母親不願兒子出外求學的時候,妻子的一句話,「讓他去吧!」成為了有力的動力,助就了日後的先驅。夫妻之間最需要的就是理解,剛過門的妻子如此的年輕,卻又是如此的善解人意。在王盡美出門很久回家的時候,開門時,妻子欣喜、激動又有些羞澀的表情實在是令我久久難忘。孩子都早已滿月了,王盡美才知道,自己早已為人父親了。一句「苦了你了!」恐怕已經把妻子的辛酸洗掉,維系他們的感情的不就是相互間的理解嗎?一心想要把孩子拉扯大的母親,雖有很多的不理解,卻是始終如一地愛護著王盡美。王盡美生病垂危,也是母親在身旁照顧,直到他死去。白發人送黑發人,失去了年輕的兒子,母親心中有無盡的傷心。在送葬的時候,母親還親手包了餃子,端到兒子的靈位前。母親說的最讓我感動的話是,「人們都說,自家孩子出遠門的時候,當母親的多送送,孩子在外頭就會平平安安」。 革命先驅的生活也都是平凡的,親情、愛情和友情,對於王盡美來說都是精神上的良葯。他擁有革命的熱情,擁有自己奮斗的理想——開辟一條能救中國的道路。本著對革命的執著,他勇敢地走到了最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