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電影開拍時,場記除了說"action!"還要說什麼
action是導演下令開拍時說的話,場記應該拿塊板,上面寫著哪場戲的第幾回拍攝,一般只會喊:take one, take two, ... take 34...等等,表示這是第幾次拍攝某一場戲。
『貳』 電影開拍幾鏡幾次怎麼喊
一場一鏡一次。
場記板上幾鏡幾次寫清楚,方便後期剪輯用的,敲板喊場鏡次一場一鏡一次這樣喊下去。
打板是為了在剪輯時看清鏡號、場次等信息,以免搞亂,不打板就沒法剪輯。一端可以開合,可以拍出清楚響聲,以便剪接時聲畫同步作業的進行。
『叄』 拍電影的時候,導演說開始的那句英文是什麼
Light(表示燈光准備)
Carama (表示啟動攝影機有時會說Rolling表示啟動攝像膠卷)
Action (表示演員可以演戲了)
演完這一場導演會說 CUT 然後停機,然後會說Check film (表示看回剛才的底片是否有錄到或者有特殊情況)
如果導演收貨的話會說 Good Take (表示可以了不用再拍了)
如果導演不收貨則會說明原因,加以解釋再拍一次。
導演是不會說NG的。NG是表示導演不收貨的鏡頭。
通常劇務會在導演開拍之前拿一個小牌子寫明第幾場,第幾個鏡頭,第幾遍,以便以後剪輯的時候有資料可以尋找。
『肆』 拍戲時,場記人員總說"One,two,three action"或說"XX幕XX場第X次拍攝",並用一塊板子敲一下,為什麼
WELL,回答這個問題之前你得先要知道場記的任務。
1987年版的【拉羅斯詞典】中寫道:場記(名詞,陰性或陽性),一部電影或一台電視節目導演的合作者,負責記錄與取景有關的一切細節和拍攝的連續性。要知道,電影或電視的拍攝不是一氣呵成的,而是靠剪輯師按順序剪輯出來的。拍戲時,攝像師會根據不同的天氣安排來拍合適的戲份,而不是按部就班(因為那樣耗時又費錢),變成了鏡頭組,場景和片段,這樣我們就需要有人來為每一場戲中的所有分段標上號,以便剪輯師在接片時容易尋找(每部影片有450~900個編號鏡頭),。因此,將正確的號碼標在打板上的責任就落在了場記的身上。要使號碼正確,一方面號碼不能重復(兩段標有同樣號碼的負片會給剪輯師帶來麻煩),另一方面已拍和要拍的鏡頭號碼要標對地方。例如,第50組鏡頭、第4幕、第1個拍攝鏡頭標為50/4/1,讀成一分之四之五十。這樣就不會出現混亂,能方便的確定哪一場戲、哪一個鏡頭或號碼屬於同一組鏡頭。
至於"One,two,three action"是攝像機開拍之前工作人員對大家的提示,示意要開始拍攝了,各部門都注意准備。XX幕XX場第X次拍攝"就是這場戲的標記,那塊板子是場記板,班子上簡短的記錄這次拍攝是XX幕XX場第X次拍攝,場記版是世界電影的標志。在演員表演時,場記還要在場記單上詳細精確的註明每個鏡頭的詳細情況:鏡頭號碼,拍攝方法,鏡頭長度,演員的動作和對白,音響效果,場景布置,道具服裝以及化妝等個方面的細節和數據。
大體就是這樣,我講清楚了么?如果你對場記這方面感興趣的話,你可以買一本法國影視教材——場記來看。中國電影出版社的。我也是結合看這本書的經驗來回答的。
請無論如何評價一下我的回答。謝謝!
『伍』 拍電影時,開始,暫停,結束,導演分別說什麼
開始:3.2.1.action,這個基本上是通用的;
暫停:cut,其實發音就是一聲「咔」,也有的導演會直接喊「停」;
結束:一般的會說「OK」或者「好,可以了」。
『陸』 電影拍攝中的場次是什麼
沒關系的。
場次是拍攝電影過程中對電影段落的計數。
景別是指鏡頭畫面的不同大小。
倆概念。
電影段落主要是在劇本階段會說,相當於文字稿的段落。
進入到實際拍攝階段就講電影場次了,比如第幾場第幾個鏡頭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