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少年特工電影觀後感
《少年特工》讀後感1000字
今天,我讀完了《少年特工》這本書,這本書講的是抗日戰爭時期,少年特工隊員有谷雷、馮標、三固,許自了等人幫紅軍辦案、捉賊、接送人員的故事。四人都是經過訓練過的小孩兒,是共產黨那邊的人。下面我就給大家講幾個他們的故事。
第一個故事是講的「石龍山的寶藏」。紅軍覺得帶著錢打仗不方便,就讓少年特工把錢送往石城,少年特工們出發了,在路上,少年特工遇到了兩幫壞人,但不是一夥的,他們聽說幾個小毛孩有珠寶,就來搶了,谷雷想到了一個萬無一失的計劃,三固跟一幫土匪說:「木炭窯里有珠寶。」然後,谷雷等人趁機跑了,當土匪們去木炭窯里找寶藏的時候,谷雷他們又扔了一塊石子,兩幫壞人打了起來。過了一會,沒有動靜了,三固說:「我上去看一看。」三固一看說:「你們上來吧。」谷雷上去一看原來紅軍來了,回到總部,谷雷才知道他們運的是石頭,真正的珠寶已經有別人悄悄運走了,谷雷說:「您是不放心我嗎?」營長說:「對。」
第二個故事是講的「與『蛇』同行」。營長選三名特工組成一支護送隊,護送一位前來蘇區做生意的商人回福建。谷雷三位覺得這位商人為什麼要這么急的回去。於是他們就上了船了,到了下午,他們覺得天色已晚,就在小島上住下了,一下船,谷雷看見一個女子跳河自殺,少年特工們跳下河把女子救了上來。女子說她是農村婦女,谷雷覺得這位女子很可疑,因為她帶的手鐲和別的農村婦女帶的不一樣,再說她為什麼看到我們才跳河自殺呢?谷雷覺得她是個特務。谷雷就故意在筐子裡面放了些石頭和草,到了深夜,女子悄悄的到筐子里去翻東西,被谷雷看見了,谷雷就更堅信她是個特務。於是第二天,谷雷就把那位女子交到了紅軍那裡。由此看出谷雷是個聰明、機智勇敢、細心觀察、善於思考問題、分析問題的優秀少年特工。
第三個故事是講的「馬夫之死」。組織上給李德配了一個馬夫和伙夫,突然有一天馬夫死了,是被一根籮筐繩套著脖子懸樑上弔死的,大家懷疑是伙夫殺死的,三固說:「伙夫和馬夫那麼好不會殺他的。」三固回屋想,那馬夫為什麼要自殺,他就決定把這件事搞清楚。有一天他去遛馬的時候看見幾個孩子站在牛背上去夠樹上八哥巢,三固又聯想到馬夫曾經說過馬通人性,只要你對它好,它就聽你的話,叫他躺下它躺下,叫它站起就站起,三固想他快找到那樁命案的最終答案了,於是他就找了一把尺子量了馬的高度,這就對了!他就做給大家看,最後,證明馬夫是踩在馬背上上吊自殺的。
我覺得三固是一個聰明,機靈,愛思考的少年特工。
通過讀少年特工的這些故事,我明白了以後我們在生活中,遇到問題和困難的時候不要急躁,要平靜下來去想辦法解決問題。
Ⅱ 《頭腦特工隊》電影觀後感範文
《頭腦特工隊》電影觀後感範文5篇
《頭腦特工隊》是由華特迪士尼公司、皮克斯動畫工作室聯合出品的3D動畫電影,由彼特·道格特執導,艾米·波勒、比爾·哈德爾、敏迪·卡靈等聯袂獻聲配音 。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頭腦特工隊》電影觀後感,希望能給大家帶來幫助。
這部電影是一個比我小十歲的少年拉著我一起看的,中間夾帶各種吐槽各種亂入所以看完了也並沒有淚目。可能那個所謂幻想的朋友已經離我遠去太多年,以至於我們倆在討論劇情的時候我還言之鑿鑿的說我就沒有意淫過BingBong這樣的存在,言外之意就是我從未如此孤獨與無聊過。然而當我在寫這篇影評的時候,我似乎又不那麼確定了。
片中有個場景,是那些在廢墟里堆著的一個個記憶球,都還會在joy的觸碰下熠熠閃光,重現著當年的溫度與色彩,然而它們的主人卻都已經不記得了。可能很多人都會為此感到惋惜,我卻並不這么覺得。我一直很慶幸有些事我可以想不起來,因為遺忘就像一種自我保護機制,那些被我們親手埋葬掉的並不只是歡樂,更多的則是憂愁,苦悶與絕望。如果能讓我不記起後者,我心甘情願將與悉指之相關連的滲彎一切都通通忘掉。
就像對一個小時候受過欺凌的人來說,可能他的整個中學時期都是晦暗無光的,即使是中間夾雜著的短暫而微小的快樂,他也不願意無端想起。而對於一段結束得異常狼狽不堪的戀情,也沒有人想要一直記得前任當初對自己說過的情話,因為那些甜蜜的耳語遠遠抵不過最終背叛劈腿所帶來的傷害。如果我們無法剝離記憶,那就只能選擇連根拔起。
這個過程可能一開始只是自己強迫自己忘記,但等過了幾年,就會發現自己是真的什麼都記不得了。即使你翻開當時所寫的日記,聽到曾經單曲循環的歌曲,都未必能想起自己當時紛繁復雜的心情。很多記憶就這么在你的有意識或無意識的逃避中消磨掉了。
雖然快樂的經歷無法復制,但快樂的體驗卻是可以再現的。就像成年後升職加薪後的雀躍就並不一定比小學春遊前的興奮來的少,下一段戀情的開花結果也會比之前的慘淡收場來的更心滿意足。然而如果我們記得太多,就一定不會快樂,不管過去的記憶是好是壞。
所以,還是那句俗的不能再俗的老話,珍惜現在吧,相信這也是這套遺忘機制的初衷所在,努力讓現在的自己活的開心充實才是最重要的。
不管現在還是以前,每當孤獨的時候總會自己跟自己對話,時常天馬行空,中國詞彙里叫意淫,現代人發明了一個新詞叫YY,可能是中國現代人還不如古人的開放所致。這個跟「我」一樣的「她」沒有具體的形象,如果有應該是飄在空中的一朵雲,也可能是一縷青煙,還會是渾身通紅或雪白的天使和魔鬼,無論她是什麼樣但總該無拘無束充滿幻想。
每當我跟「我」說話的時候,她總是安慰我、體貼我、幫助我,戰勝了很多的困難,度過了很多對我來說艱難的時刻,「我」是我的阿司匹林,是我的小棉襖。有的時候她經常會跑開,我找不到她,心裡很難受,好多的話想與她分享,可沒有,然後悲傷(sadness)就會來找我。
悲傷,一個從一開始就存在我頭腦里的小怪物,我不害怕她,可是她總會時不時就出現,小時候她與飢餓困意尿意相伴,長大後她和荷爾蒙有關,她控制我的眼淚甚至我的思維。小時候她一出現就會有人來幫助我,長大後我必須自己消化這些眼淚和無助。
再後來她被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占據了生存的空間,她更長時間的不來了,我偶爾想起她來心裡空落落的,悲傷又來了,再後來,我開始明白,這就是所謂的成長,伴隨著她的消失,又伴隨著她的來到,也知道了原來悲傷還有一個名詞叫做無力感,沒辦法改變現狀的絕望。有時候悲傷也會做好事,她激起我心中尚存的想要改變的火苗,然後越燒越旺。
如果要給小孩推叢陸悶薦一部動畫片,那麼這部一定是我推薦之一。
這部動畫,主要講的是小女孩莉莉從出生到長大後的一段過程。然而這部動畫的重點不是莉莉,而是住在莉莉大腦里的五種情緒,它們分別是快樂、悲傷、恐懼、厭惡和憤怒。動畫片通過擬人化的手法,把這些情緒變成了一個個生動的人物,依次是樂樂、憂憂、怕怕、厭厭和怒怒。
莉莉的腦中有一個控制台,這五個人物時不時的會操作下這個控制台,不同人物的操作,莉莉就會表現出不同的情緒。
大腦裡面還有一些記憶島,這些島分別是一些核心記憶組成的,比如我們學會走路的第一天,父母幫我們過的某個生日,某場重要的比賽等。
這些人生里重要的記憶都會儲存在不同的小島上。
莉莉的大腦,大部分時刻都是由樂樂控制著,優優時不時的也會無意的來控制下操作台,偶爾遇到一些不喜歡吃的食物,或碰到一些生氣的事情,厭厭和努努也會跳出來爭奪操作台控制權。
樂樂總是嫌棄憂憂,因為它總是無故的沮喪,做什麼事都打不起精神,總是從不好的方面來分析問題。它覺得憂憂就是多餘的,存在根本沒有什麼意義。
後面發生了一些事情,導致其中的一些記憶島崩塌了,掉入永恆的虛無之淵,一旦掉入這個深淵,那麼莉莉腦中的記憶就會永遠的消失。
第一個崩塌的是「搞怪」之島,也就是存儲一些搞怪時刻的記憶。
那是莉莉在搬家後的一個晚上,她莫名的就不開心,她可能是懷念老地方的朋友,搬走後就不可能一直跟他們一起玩了。
爸爸看出了她的不開心,於是就模仿猴子的樣子來逗她開心。小時候,每當莉莉不開心的時候,爸爸就是這樣哄她,可是今晚卻不靈了,可能是優優一直在操作控制台,莉莉看著爸爸的樣子還是無法開心起來,甚至覺得有點幼稚,搞怪之島崩塌了。
當我看到這一刻的時候,我的心突然咯咚了一下。
我在想,曾經小時候的我們,都是搞怪的,做著鬼臉,無憂無慮。長大些,這些搞怪的時刻忽然就離我們遠去,我們一下子就變得正經起來。那些曾經搞怪的我們為什麼就突然變了呢?
而父母也很困惑,曾經的小天使死哪了?這好像是個很突然的過程,我們失去了童年,父母也失去了無憂無慮的我們。
再長大些,莉莉又失去了一些記憶之島,同時又增加了一些其他記憶島。
樂樂和憂憂經歷了一場腦中事故之後,也不再嫌棄憂憂,她終於也發現了優優的好處。
我想成長就是這樣的,我們總是會失去些什麼,然後得到些什麼。我們也不可能永遠的快樂,懂得悲傷,方能體驗歡樂的可貴,背負過沉重,才能擁有真正的輕松。
其實,更多時候,是生命中的那些「負面情緒」給我們力量,悲傷讓我們深刻,去學習和體驗,去增加生命的分量。
電影的主人公萊莉是一個11歲的女孩。她有一個快樂的童年。從小生活在一個幸福的家庭里。在她的大腦中有樂、憂、厭、怒、怕這五種情緒,分別代表著五個小人。這五個小人各司其職,但唯獨憂憂「無用」,沒有人知道她能幹什麼,憂憂自已也想讓萊莉開心,但她自已很難保持正面情緒。
這部電影的主題就是接納自已的負面情緒。我們不可能任何時候都會充滿陽光,都能用笑容來解決問題。我們希望歡樂,抵觸悲傷。對那些消極情緒嗤之以鼻,但很多時候是「負面情緒」給我們力量。試問,有誰的成功不歷經坎坷?誰在人生之路上沒有哭過、怕過、怒過、厭過?哭過,我們深刻銘記教訓,同一道坎兒,不會再跌第二次;怕過,人心都有恐懼,它使我們未雨綢繆;怒過,那是一種發泄,同時也警告他人我是有底線的;厭過,世間百態,我們不可能都去欣然接受,人是有個性的。
我們不可能一種情緒打天下。七情六慾,喜、怒、哀、樂、懼、愛、惡;見欲、聽欲、香欲、味欲、觸欲、意欲,缺一不可。為什麼萊莉的核心記憶球最後是彩色的而不是單純的快樂呢?因為她笑過,哭過,得到過,失去過。這情緒五味雜陳,這才是人生真正該有的樣子。失去過,方能明白得到的可貴,悲傷過才能了解快樂的真諦!
無論快樂與否,都不要拋棄。願我們的人生能如彩虹一樣多姿多彩!人生的本味是什麼?我想從你飽含真情的文字里我讀到了很多。很高興你能用如此冷靜成熟的心態去認識自我,很高興你能抱著慈愛悲憫之心看待人生,真心為你加油!
故事講述的是一個名叫萊莉(Riley)的小女孩跟著父母跨越大半個國家從明尼蘇達搬到了舊金山,面對著新環境的全面挑戰,然而這只是故事的背景。真正的故事存在於她的大腦內:在頭腦的「司令部」里住著五位情緒小人,樂樂(Joy)、怕怕 (Fear)、怒怒 (Anger)、厭厭 (Disgust)、憂憂( Sadness)。這五個小傢伙住在女主角萊利的大腦中控制著一台控制機器。五個人合作來為萊利的生活出謀劃策。記憶在本片中是被存儲在水晶球里,擺放在記憶庫中的。其中金色的是快樂的記憶,藍色的是憂郁的,而核心記憶則聯系著女孩生活中最主要的內容,比如親情、友情和興趣愛好。而在「控制中心」內的五個小傢伙:「歡樂」、「憂傷」、「憤怒」、「恐懼」和「反感」與女主人公萊莉一起成長,控制著她的情緒與記憶。
慢慢地,隨著大腦的發育,情緒小人一個一個蹦出來了。我們開始有了自己的情緒,當我們看到新奇事物的時候,樂樂蹦蹦跳跳地出現了,於是我們感受到了快樂,快樂可以為我們帶來積極的想法,使我們更具創造性。當面臨危險的時候,怕怕打了個冷戰走來了,於是我們會害怕,害怕使我們迴避可能的危險。吃到難吃的東西的時候,厭厭帶著嫌惡的表情現身,於是我們會感到討厭,厭惡使我們原理對我們有威脅的的東西。被為難的時候,怒怒也不甘示弱地跑出來,讓對方知道我們不喜歡這樣。這些情緒們在樂樂的主導下,反映了茉莉以及我們的生活,並將生活的點點滴滴變成代表記憶的玻璃球,儲藏在我們腦海里。慢慢地,我們的人格山谷也隨著記憶逐漸形成了。我們便成為了童年時期活蹦亂跳小孩子。
憂憂其實也是情緒小人中很重要的一員。但當代表憂傷的憂憂第一次瑟縮著出現的時候,樂樂並不清楚憂傷的意義在哪裡,很排斥憂憂。這正像我們很多人覺得消極的情緒是沒有意義並且不應該出現的一樣。樂樂還企圖壓抑它,把它限制在一個小圈子裡面不讓它出現,正像我們企圖壓抑自己的感情,讓自己永遠不悲傷一樣。
只是有一天意外發生,樂樂和憂憂意外的脫離了控制中心,在返回大腦控制中心的路上,她們遇到了萊莉幼時的幻想玩伴,一頭粉紅色的大象——冰棒。萊莉十幾歲了,已經很多年沒有和冰棒玩了。講到這里,樂觀的冰棒哭了出來。他的心裡還有一個夢,用屬於他們的火箭船帶著萊莉去月球。可是火箭船和他們自己都跌入了深淵,面臨著被風化侵蝕的命運。而此時的萊莉情緒越來越煩躁,在她腦海里友誼、誠實、親情的小島也在一個接一個地轟塌,她正在計劃離家出走,回到她心心念念的故鄉明尼蘇達,去締造新的快樂的記憶。與此同時,樂樂和冰棒唱著能使船隻發動的歌曲想要駕駛它離開深谷。但兩個人太重了,在最後關頭,冰棒縱身一躍,跳入谷底,目送著樂樂登上平地。他的身體正慢慢被風吹散,還喃喃自語,「樂樂,你替我帶她去月球好嗎?」 冰棒真是一個煽情的大象讓人感動。最後樂樂找到憂憂回到了大腦控制中心。
後來,樂樂終於發現,悲傷和快樂其實是分不開的,我們以為強行壓抑悲傷就能變得快樂和幸福,但是事實上可能會因為自責讓悲傷更強烈,甚至會出現抑鬱(depression)。如果再極端一點,我們終於通過強行壓抑真的完全感受不到悲傷,但是我們也會感受不到快樂了。剩下的害怕,厭惡和憤怒在一起,就是焦慮,我們就會體驗到焦慮障礙(anxiety disorder)。所以壓抑自己的情緒很多時候反而沒有那麼有幸福感。消極情緒也有它的作用的,就像在樂樂想進去危險的抽象思維空間的時候,憂憂提醒過樂樂那離很危險,但是由於樂樂太積極不夠謹慎,所以遇到了危險;還有就是,故事的最後,憂憂讓茉莉把她的傷心事清晰地傾訴了出去,得到了父母的理解,並最終和解了。我們經常說我們應該積極,並不是說我們不能有消極情緒,只是讓積極佔主導而已。我們要知道,消極的情緒並不是只能毀滅東西的定時炸彈,是一個很正常的東西。我們應該像樂樂最後接受憂憂,並讓茉莉傾訴苦悶一樣,接受偶爾的消極情緒,並盡量找信任的人傾訴。
故事的最後,茉莉的核心記憶變成了漂亮的彩色的,不再像小孩子一樣是單調的黃色了,而是充滿了豐富的喜怒哀樂。我想當我們慢慢學會感知、面對、處理和接受多種復雜的情緒,使之成為我們的一個整體的時候,或許就是我們慢慢成長了。
Ⅲ 《頭腦特工隊》電影觀後感大全
萊莉腦中控制歡樂與憂傷的兩位腦內大臣樂樂與憂憂迷失在茫茫腦海中,大腦總部只剩下掌管憤怒、害怕與厭惡的三位幹部負責,導致本來樂觀的萊莉變成憤世忌俗少女。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頭腦特工隊》電影觀後感,希望能給大家帶來幫助。
《頭腦特工隊》電影觀後感1
我看了一部外國電影頭腦特工隊,除了歡笑也給了我許多啟示。
這部電影主要講述了萊莉的大腦里有五個精靈,分別是樂樂、憂憂、怕怕、厭厭和怒怒。在搬入新家後,萊莉開始不適應,樂樂與憂憂又失蹤了。導致萊莉人格瀕臨分裂,最終樂樂與憂憂歷盡苦難,終於回到了大忙總部,救了萊莉,從此,萊莉也過上了新生活。
電影中,有這樣一個片段讓我難以忘卻。在樂樂和冰棒掉進了遺忘記憶深淵時,兩人即將放棄去找到了冰棒做的火箭,兩人十分高興坐著火箭上。可是試了幾次都沒成功。冰棒看著自己將要消失的身體,下定了決心。最後一次,冰棒跳出了火箭,好讓樂樂上去。與此同時,冰棒對著上去的樂樂說:「幫我把來歷送上月球好嗎?」看著冰棒的身影,隨風消散淚水不禁模糊了雙眼……
這不禁讓我想到我的小夥伴。我有個從小玩到大的朋友,但後來她轉學了搬家了,我們再也沒有相見感到十分遺憾。
成長伴隨著失去我要感謝童年時的玩伴,他們讓我的童年多姿多彩也要感謝身邊有一個每一個人,他們讓我每一天快快樂樂。
《頭腦特工隊》電影觀後感2
每個人的腦子里,都有一個情緒操控台。而這個情緒操控台里還住著一群情緒小人,他們是樂樂、憂憂、怒怒、怕怕……在邁入四年級教室的門檻之前的日子裡,我一直是一個活潑快樂的小女孩,整天都與樂樂為伴。可一轉眼,我就變成了一個四年級的小學生,由於各種原因,忙碌的我只好將頭每天都埋在「作業山」中,樂樂邀請我去游泳,都被我婉言拒絕了。自從那以後,樂樂就逐漸變成了憂憂和怒怒,害得我整天都沒有好日子過。直到有一天,我才下定決心將樂樂拯救回來。
我在家裡翻箱倒櫃的尋找樂樂,可是連她的半個身影都沒看見。既著急又絕望的我低下了頭,「再也不能獲得快樂了」,一想到這里,我便鼻子一酸,一顆晶瑩的淚珠從我的眼角滾了出來。這時我猛然意識到我不能哭,不然找到樂樂的可能性就更小了。我又想起,上次樂樂邀請我去游泳,樂樂應該很喜歡游泳吧。我換上游泳衣,來到了以前我經常去的游泳館,「撲通」一聲跳下水,在久違的游泳池裡猶如一條小魚似的歡快的遊了起來,在水中不停的變化著各種花樣,蛙泳,仰泳、自由泳……想到馬上就能找到樂殲做樂了,我還興奮得嗆了一口水。
可是,大半天過去了,我也沒看見樂樂的蹤影,我只好沮喪地回到了家。突然,我發現了找不到樂樂的原因。以往,如果我的書桌沒收理干凈,樂樂便會眉頭緊鎖,比手畫腳的指點我整理書桌,可是現在,沒有樂樂的監督,我的書桌變得亂七八糟,書本沒有秩序的亂甩在書桌上,折斷的鉛筆到弊改空處都是。我一鼓作氣,將書桌收拾得耳目一新。
這時,我發現,我的肩上趴著一個小精靈,她穿著紅色的小裙子,齊耳的短發是橙紅色的,紅潤的臉龐上帶著甜甜的微笑,呀,這不就是樂樂嗎?我不由自主的牽起她的手,轉了一圈又一圈,我在走廊里飛快的奔跑,嘴中也隨著我愉快的步伐不禁唱起《快樂你懂的》……
《頭腦特工隊》電影觀後感3
親情,是人生當中比較美好的情感。我們成長的世界裡,從嬰兒到兒童,再從兒童到少年,進而從少年到青年等等,陪伴我們左右的常常是那種幸福的親情世界。
電影《頭腦特工隊》,就向我們觀眾展現了那麼的一個親情的世界。在電影故事當中的表現,便是那個帶著快樂與開心的淘氣島。淘氣島由記憶中心的金黃核心球影響,記憶球里常常向我們展現萊莉與爸爸、媽媽相處的點點滴滴。他們一家子,每天開心地過著美好的生活。從一個地方搬到另外一個地方。爸爸與媽媽,未曾放棄過對租瞎女孩萊莉的關心與照顧。
尤其是在萊莉試圖出走,試圖離開她與爸爸、媽媽搬進去的新家時,爸爸和媽媽就非常著急地打電話以圖找到出走了的萊莉。萊莉腦海中的快樂情感記憶衰弱的時候,她曾經與父親、母親發生過爭吵。可是,這些經歷永遠也比不過他們友好相處、快樂生活的美好記憶珍貴。所以,樂樂拼盡全力要回到控制中心,只是為了萊莉的快樂,為了萊莉的爸爸與媽媽在她記憶中建立的淘氣島,可以發光發熱,可以讓溫馨常伴萊莉的左右。
是的,人生的'旅途當中,我們需要守護那片來之不易的親情世界。我們當珍惜當下的美好生活,珍惜與父親、母親的點點滴滴。那麼,我們才不會失去美好的情感,我們才不會被各種不好情緒所左右。電影即將結束的時候,憂憂觸碰了萊莉那些美好記憶的記憶球,讓萊莉收獲了珍貴的感動,收獲了珍貴的親情,讓萊莉心中的那片淘氣島重新建立起來。
人生的長路,我們當珍惜我們記憶深處的淘氣島,珍惜那種童年時光里與父親、母親的美好相處,珍惜那些我們生命里來之不易的親情和緣分。只有這樣,才不枉此生!
《頭腦特工隊》電影觀後感4
萊莉從出生到慢慢長大,腦海中的五種情緒快樂、恐懼、憤怒、厭惡和悲傷一直在調配著茉莉的日常生活,後來因為父親工作原因舉家搬遷到舊金山,萊莉只得和熟悉的中西部生活說再見。然而搬來舊金山,全新的環境與生活都需要萊莉適應,混亂漸漸在心裡滋生。
感受每一種情緒的存在
情緒每時每刻都在我們腦海中出現,隨著我們的接觸的人,事,貌似每種情緒都會在我們腦海中不斷地出現,茉莉小時候,基本都是快樂的回憶。可是搬過家之後,讓她從熟悉的環境中一下子切換了出來,可茉莉卻一下子沒有適應過來。這時候,做父母的也沒有感知到茉莉的恐懼與悲傷,恐懼與悲傷積累多了變成了憤怒,最後她開始厭惡父母。兒時的那些夢想、快樂記憶一下子都消失了。如果茉莉可以感受到這些情緒,並和爸爸媽媽表達。最後她也不會想離家出走。憤怒與厭惡達到極點的時候,人可以做出很多我們想像不到的事情,而我們將情緒轉為憂傷,去抒發出來,這時候反而讓我們平靜下來。所以,要適時表達自己的憂傷,將自己的情緒表達出來。
不要忽視任何積累快樂的經歷
每個人慢慢地長大,所有的快樂、恐懼、憤怒、厭惡和悲傷都會形成記憶球存在於我們的潛意識中。所以,會有很多人長大了不自信,缺乏安全感,對生活總是一副愛答不理的樣子。這其實和小時候的經歷是息息相關的。如果一個孩子從小的經歷充滿了快樂,遇到悲傷的時候,也能夠慢慢抹平。這個孩子長大後會快樂陽光很多。所以,作為父母,應該關注孩子每一個情緒產生的原因,讓孩子們正視這些情緒。這樣,他(她)長大後遇到任何事情而產生的情緒就都能夠駕馭嘍!
所以,不要做情緒的奴隸,要做情緒的主人。
《頭腦特工隊》電影觀後感5
每當站在意識的邊緣,俯瞰回憶的深谷,都有嚎啕大哭的沖動。昨天晚上和損友一塊兒看《頭腦特工隊》,盡管之前就被告知將是一部催淚之作,卻沒想到是這樣堅決的形式。總覺這兩年看的動畫片,都在講一個相似的故事,其中包含著對美好過去的無盡追懷和自我認同的不斷重建。盡管主題不同,卻有著相同的底色。
《頭腦特工隊》可能是目前為止最直接最完整地呈現這一主題的作品,沒有假託一隻玩具熊或一個童話公主,而是直接呈現了成長過程中美好記憶的一次次陷落。當小女孩拒絕回應爸爸的玩笑時,淘氣島轟然傾塌,我身邊的陌生姑娘在啜泣,而我想要嚎啕大哭。
童年真的是在某一瞬間像爆破一樣消失的么?小孩子可愛的瞬間,大多是不自以為可愛的,而從逐漸懂得「賣萌」開始,我們學會通過假裝來重溫童年時受到的寵愛,而童年也真正成為無法返回的孤島。
Bing Bong這個幼年幻想中的夥伴,和《玩具3》里被拋棄的大熊,和《無敵破壞王》里風光不再的糖果國王,甚至和《飛屋環球記》中受到質疑的冒險家有著許多共通之處,看電影的時候我總擔心如果萊利是一個受到心理創傷的小姑娘,Bing Bong很可能會黑化為一個相似的反派人物了,然而受到呵護的萊利幻想中的夥伴是快樂而憨厚的,為了小姑娘的快樂它最終選擇消失在遺忘的深谷中。這樣的遺忘是如此地不知不覺,以至於我們幾乎從不會為忽視了某個幻想中的夥伴而愧疚。當樂樂趴在懸崖邊看到Bing Bong逐漸化為暗影,我拚命地從我的回憶的廢墟中搜尋那隻被我賦予過生命的小鹿氣球和被我想像成小馬的兒童自行車,是我拋棄了它們,還是它們離開了我?
為什麼不能永遠以過去的形式存在。為什麼每時每刻都在獲得新的記憶遺失舊的。到底是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還是人不能兩次踏入同一條河流。天堂圖書館一般的記憶檔案館中的管理員啊,他們的銷毀記憶的時候不會難過嗎。或許皮克斯覺得回憶還是及時清理的好吧,即便是美好的回憶,留下了太多也會令人難過。《飛屋環球記》中的老人的故事,不是事情的另一幅面孔么。人生於世何止是與童年、與舊友的不斷告別,人生於世本就是一場漫長的告別,遺忘的哀愁或許是時間的獎勵。把所有故事都戴在身上,才是旅途中最艱難的狀況吧。
然而這樣想也並不能讓我釋懷啊,真想跳進回憶的深谷中,重新看看每一個灰色的海洋球。
Ⅳ 頭腦特工隊電影觀後感
看完一部經典作品以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吧,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觀後感了。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觀後感呢?以下是我整理的頭腦特工隊電影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萊莉從出生到慢慢長大,腦海中的五種情緒快樂、恐懼、憤怒、厭惡和悲傷一直在調配著茉莉的日常生活,後來因為父親工作原因舉家搬遷到舊金山,萊莉只得和熟悉的中西部生活說再見。然而搬來舊金山,全新的環境與生活都需要萊莉適應,混亂漸漸在心裡滋生。
感受每一種情緒的存在
情緒每時每刻都在我們腦海中出現,隨著我們的接觸的人,事,貌似每種情緒都會在我們腦海中不斷地出現,茉莉小時候,基本都是快樂的回憶。可是搬過家之後,讓她從熟悉的環境中一下子切換了出來,可茉莉卻一下子沒有適應過來。這時候,做父母的也沒有感知到茉莉的恐懼與悲傷,恐懼與悲傷積累多了變成了憤怒,最後她開始厭惡父母。兒時的那些夢想、快樂記憶一下子都消失了。如果茉莉可以感受到這些情緒,並和爸爸媽媽表達。最後她也不會想離家出走。憤怒與厭惡達到極點的時候,人可以做出很多我們想像不到的事情,而我們將情緒轉為憂傷,去抒發出來,這時候反而讓我們平靜下來。所以,要適時表達自己的憂傷,將自己的情緒表達出來。
不要忽視任何積累快樂的經歷
每個人慢慢地長大,所有的快樂、恐懼、憤怒、厭惡和悲傷都會形成記憶球存在於我們的潛意識中。所以,會有很多人長大了不自信,缺乏安全感,對生活總是一副愛答不理的樣子。這其實和小時候的經歷是息息相關的。如果一個孩子從小的經歷充滿了快樂,遇到悲傷的時候,也能夠慢慢抹平。這個孩子長大後會快樂陽光很多。所以,作為父母,應該關注孩子每一個情緒產生的原因,讓孩子們正視這些情緒。這樣,他(她)長大後遇到任何事情而產生的情緒就都能夠駕馭嘍!
所以,不要做情緒的奴隸,要做情緒的主人。
親情,是人生當中比較美好的情感。我們成長的世界裡,從嬰兒到兒童,再從兒童到少年,進而從少年到青年等等,陪伴我們左右的常常是那種幸福的親情世界。
電影《頭腦特工隊》,就向我們觀眾展現了那麼的一個親情的世界。在電影故事當中的表現,便是那個帶著快樂與開心的淘氣島。淘氣島由記憶中心的金黃核心球影響,記憶球里常常向我們展現萊莉與爸爸、媽媽相處的點點滴滴。他們一家子,每天開心地過著美好的生活。從一個地方搬到另外一個地方。爸爸與媽媽,未曾放棄過對女孩萊莉的關心與照顧。
尤其是在萊莉試圖出走,試圖離開她與爸爸、媽媽搬進去的新家時,爸爸和媽媽就非常著急地打電話以圖找到出走了的萊莉。萊莉腦海中的快樂情感記憶衰弱的時候,她曾經與父親、母親發生過爭吵。可是,這些經歷永遠也比不過他們友好相處、快樂生活的美好記憶珍貴。所以,樂樂拼盡全力要回到控制中心,只是為了萊莉的快樂,為了萊莉的爸爸與媽媽在她記憶中建立的淘氣島,可以發光發熱,可以讓溫馨常伴萊莉的左右。
是的,人生的'旅途當中,我們需要守護那片來之不易的親情世界。我們當珍惜當下的美好生活,珍惜與父親、母親的點點滴滴。那麼,我們才不會失去美好的情感,我們才不會被各種不好情緒所左右。電影即將結束的時候,憂憂觸碰了萊莉那些美好記憶的記憶球,讓萊莉收獲了珍貴的感動,收獲了珍貴的親情,讓萊莉心中的那片淘氣島重新建立起來。
人生的長路,我們當珍惜我們記憶深處的淘氣島,珍惜那種童年時光里與父親、母親的美好相處,珍惜那些我們生命里來之不易的親情和緣分。只有這樣,才不枉此生!
這是一部講述了11歲小女孩萊莉因為爸爸的工作變動,而不得不離開她原本的生活跟隨家人搬到舊金山,她的生活被五種情緒所掌控,盡顯了大腦內情緒的多彩世界。
像我們所有人一樣,萊莉被她的情緒引導著,它們分別是快樂、恐懼、憤怒、厭惡和憂傷。這些情緒住在萊莉的大腦中,控制著一台控制機器。五個人合作為萊莉的生活出謀劃策。在這里,所有的記憶被存儲在水晶球里,擺放在記憶庫中。其中金色是快樂的記憶,藍色是憂郁的記憶。而核心記憶則連著小萊莉生活中最重要的內容:家庭、友情、誠實、興趣……
有一天意外發生,快樂和憂傷意外脫離了控制中心。在返回大腦控制中心的路上,他們遇到了萊莉小時候的`幻想玩伴,一頭粉色的大象——冰棒。「萊莉11歲了,已經很多年都沒有和我玩了,」樂觀的冰棒講到這些時哭了出來:「我還有一個願望,就是用屬於我們的火箭船帶著萊莉去月球……」
可是,此時,萊莉的友誼、誠實……小島一個接一個地轟塌。火箭船和快樂、冰棒卻一起掉到了深淵里,面臨著即將風化的凶險,快樂和冰棒一次次地唱著能讓船隻發動的歌曲想要駕駛著它沖上去,卻因為兩人太重,最後冰棒縱身一躍,跳入谷底,目送快樂回到平地上。最後風化後被吹散。
其實快樂一直不希望憂傷出現,她曾經一味地想要封閉憂傷,比如畫地為牢,希望憂傷不要離開圓圈,不讓憂傷觸碰記憶球……
《頭腦特工隊》的主題依舊是成長,聽起來似乎是個說爛了的話題,然而這回不同的是,這個故事幫助我們重新認識自己,我們的情緒,我們如何被情緒挾持,我們為何會遺忘……這個成長更是我們在這個故事後對自己的全新的認識。
其一:接納每一種情緒的存在。
我們總希望正面的情緒能抵抗負面的情緒,社會一直讓我們做一個樂觀開朗的人,但是我們也需要一些悲傷,有時我們遇到什麼坎坷,即使你看無數遍搞笑的電影也不會開心,反而大笑一場可以讓我們滿血復活,重新再戰!就裡面的有一句話:「正是這些五彩繽紛的小島,才成就了現在的萊莉」我們要學會正視自己的每一個小情緒,害怕讓我們小心翼翼的駛著小船在海面上行駛,厭厭讓我們有自己的個性,不隨便跟風,怒怒讓我們再收到外界刺激從而保護自己,每一種情緒都值得被正視,接納它們才能真正地接納自己,還記得除了萊莉的腦袋裡有小人還有很多人,正說明了一句話每個人的心中不都是像樂樂那樣開朗活潑,所以這樣我們才要正確看待自己。
其二:成長伴隨著失去。
我們在這些即沒了童年又沒有成年的感覺,也許現在有人跟失去樂樂的萊莉,變成暴躁,敏感,多疑,叛逆……
每個人都經歷過失去,失去純粹的記憶球,失去曾經引以為傲的個性之島,但最後還是有了各種各樣的個性之島。
到了最後最重要的就是:正視自己,正因為有了這些性格,我們的人生才能這么有意義……
不過本片沒有續集,但我們可以展開想像……
電影的主人公萊莉是一個11歲的女孩。她有一個快樂的童年。從小生活在一個幸福的家庭里。在她的大腦中有樂、憂、厭、怒、怕這五種情緒,分別代表著五個小人。這五個小人各司其職,但唯獨憂憂「無用」,沒有人知道她能幹什麼,憂憂自已也想讓萊莉開心,但她自已很難保持正面情緒。
這部電影的主題就是接納自已的負面情緒。我們不可能任何時候都會充滿陽光,都能用笑容來解決問題。我們希望歡樂,抵觸悲傷。對那些消極情緒嗤之以鼻,但很多時候是「負面情緒」給我們力量。試問,有誰的成功不歷經坎坷?誰在人生之路上沒有哭過、怕過、怒過、厭過?哭過,我們深刻銘記教訓,同一道坎兒,不會再跌第二次;怕過,人心都有恐懼,它使我們未雨綢繆;怒過,那是一種發泄,同時也警告他人我是有底線的;厭過,世間百態,我們不可能都去欣然接受,人是有個性的。
我們不可能一種情緒打天下。七情六慾,喜、怒、哀、樂、懼、愛、惡;見欲、聽欲、香欲、味欲、觸欲、意欲,缺一不可。為什麼萊莉的核心記憶球最後是彩色的而不是單純的快樂呢?因為她笑過,哭過,得到過,失去過。這情緒五味雜陳,這才是人生真正該有的樣子。失去過,方能明白得到的可貴,悲傷過才能了解快樂的真諦!
無論快樂與否,都不要拋棄。願我們的人生能如彩虹一樣多姿多彩!人生的本味是什麼?我想從你飽含真情的文字里我讀到了很多。很高興你能用如此冷靜成熟的心態去認識自我,很高興你能抱著慈愛悲憫之心看待人生,真心為你加油!
Ⅳ 《頭腦特工隊》觀後感
《頭腦特工隊》觀後感11篇
認真品味一部作品後,你有什麼總結呢?這時候,最關鍵的觀後感怎麼能落下!快來參考觀後感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頭腦特工隊》觀後感,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首先,能夠寫出此主題,就已經是非常了不起,一個文明而優秀的文化才能出產這種有水平的作品。自然不是天朝這種不僅是落後土鱉而且整個國家還在因為獨裁政權的原因往邪路上走的國度能夠產得出來的。
然後再來說說問題。其一,這幾個小人與其說是情緒,不如說是幾個獨立的person--ality,Joy是超級甚至過於樂觀的,雖然也有沮喪和恐懼等。Sadness雖然很悲觀,但也有堅韌和善良。其他也都大抵如此,一個個都是一個混雜著各種感情的獨立完整角色。而且相互之間性格各不相同。他們不是純粹的情緒。只是各自以其名字為主要性格成分。其二,由於幾種情緒(獨立小人)在不斷影響萊麗,使得整個人像是被幾個外星人所操縱的機器人。這難免對應了當年人們以為肉體為軀殼,而大腦裡面則有一個小人,在操縱這句肉體之猜想。
其三,幾種情緒完成了一切思考,這其實是有問題的。事實上,即使萊麗還小,大腦前頁的決策區未成熟,她的想法行為也不完全為情緒所控制,同樣起作用的還有直覺、印象和慾望等等。其四,核心記憶的說法,我覺得很可能是有問題的。萊麗的核心記憶丟失後,連冰球都不會打了,這種說法跟我們常見的相反,人的技能記憶更難丟失(會生疏),相反倒是對事件的記憶容易忘記。希望能看到相關材料。關於人的記憶,人的記憶一般不是整段整段錄下來,而是把一件事情拆散存儲在不同的大腦區域,在提取的時候再進行整合。因此之故,記憶經常出現錯誤。等等。關於夢的解釋也不準確,我更傾向於大腦無意識地對信息流的自動組合和解釋構成人的夢。關於潛意識,我不以為trouble都被拋入潛意識這種說法,這分明是弗洛伊德的「壓抑說」,這都是什麼年代的古老理論了。關於personality島,大概是說人的特質,但是因為偷一次錢,honesty就消失了,我以為這種說法過於簡陋。人的做法,在不同環境下亦有所不同,把personality說得太簡化,以至於簡陋了。
動畫片最開始是來哄小孩的,比如迪士尼早期公主系列,在現在看來完全是人物紙片化三觀有問題。後來開始摻雜一些心靈雞湯和人生道理,人物也開始朝豐滿的方向發展,比如親情和友情,比如相信自己,比如善待自然。賣萌和搞笑最開始作為調味品,但是近兩年出現了一種幾乎全靠賣萌咯吱人笑的動畫類別,而道理也就是通過一個正能量的故事那麼一筆帶過,看了之後除了笑過並沒有留下什麼別的痕跡。小黃人,說的就是你。
別的電影敢直白的告訴你,你媽媽的主控情緒是悲傷,你爸的主控情緒是憤怒么?哪個片子里不是父慈母愛天下太平父母為孩子撐起一片天?
別的電影敢直白的告訴你,你媽在對你爸不滿意的時候花痴當年放手的異國帥哥,你爸腦袋裡大部分時候是在開腦洞完全不理解你媽和你說的啥么??哪個片子不是家庭和睦,一個人一輩子只喜歡一個人?(死人不算)我就好奇孩子回家問媽媽這段什麼意思媽媽怎麼回答…
別的電影敢直白的對你說,It's ok to be sad么?敢說不論如何悲傷終有一天會主控你的生活然後你只能擁抱這悲傷么?哪個片子不是歡樂多過悲傷,不管是重新認識親情友情還是重新認識自己都是正能量滿滿?哪個片子主人公不管出場多麼落魄最後結尾也是逆襲成功?就算沒有得到最開始想要的是不是也得到了一個別的然後再論證一番這個別的其實更重要?
所以孩子們還在雀躍歡笑,卻看哭了半場的大人。喜悅戀戀不舍的讓出了控制權,記憶緩緩退色然後隨風飄散,曾經形影不離的幻想朋友融化在黑暗的記憶的深淵中。只有悲傷有感染記憶的能力,因為不管兒時的記憶有多甜蜜,聯想到當下內心也總還是有苦澀。時間是一輛不回頭的列車,不論我們怎樣哭喊,都無力阻止熱二律在自己身上殘忍的展開。能做的只有接受現實,帶著滿腔復雜的情緒,揮別童年繼續前進。
導演說這是一封寫給孩子的情書,我覺得這更是一部寫給成年人的情書:獻給所有的孩子,願他們從未長大。
最近,我和弟弟一起看了一部動畫片,名叫頭腦特工隊。我和弟弟都看得津津有味,裡面講的是主人公萊莉的腦子里有五個奇特的情緒小人,分別是樂樂,憂憂,厭厭,怕怕,怒怒。你一定不知道在萊莉的大腦總部周圍還分布著5座個性小島,分別是家庭島,誠實島,冰球島,友誼島和淘氣島。
一天,萊莉的爸爸媽媽因為工作原因要搬家到舊金山,萊莉的生活開始變化,她不適應新的環境,新的學校,新的朋友,她開始變得不開心,開始逃避,不願意與朋友父母交流,5個個性小島慢慢地倒塌了。而樂樂和悠悠通過努力並在其他情緒小人的幫助下重新讓萊莉積極樂觀地適應這個新環境。
在成長過程中會有喜怒哀樂,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但是遇到問題要冷靜,要想辦法解決,而不是逃避或者被自己的負面情緒所控制。生活不可能任何時候都充滿陽光,我們也不可能一種情緒打天下,七情六慾缺一不可,這也是為什麼萊莉的記憶球,最後是彩色的,而不是單純的快樂。她笑過,哭過,得到過,失去過,情緒五味雜陳,這才是人生真正該有的樣子。失去過,方能明白得到的可貴,悲傷過才能了解快樂的真諦。
我快11歲了,和萊莉一樣的年齡,我也會管理不好自己的情緒。有一次,我想媽媽陪我睡,媽媽沒同意,於是我回懟道:「那我寧願一個晚上做上百上千個噩夢,你們也別想睡好覺!」只見媽媽微微地抬抬眉毛,好像要發大火,把我燒著似的,但是她忍住了,說道:「回房間去思考思考後再跟我說!」這時姨媽看到我的白襪子丟在牆邊,好心地問我:「這襪子用來干什麼的?」正在氣頭上的我就不耐煩的說:「我去表演的時候用的,你別管!」一氣之下姨媽走了。
那天晚上,如果我能冷靜下來和媽媽好好地說明,這幾天我在做噩夢,希望能陪我一下,我想媽媽會同意的。對於姨媽的好心幫助,我能耐心些,姨媽也不會生氣了。看完這部動畫片,在媽媽的引導下,我終於明白自己的錯誤,真誠地向她們道了歉。
那個小嬰兒漸漸長大了,長成了一個可愛的寶寶。她的名字叫萊莉,她的腦海里的小人分別是一臉憂郁的憂憂,一生氣就會著火的怒怒,討厭一切的厭厭和開開心心的樂樂,還有見什麼都害怕的怕怕。我最喜歡的就是長著一張厭世臉的厭厭了——她有著一張綠綠的苦瓜臉,長長的睫毛把她那雙大大的綠眼睛突顯了出來,那一頭乾脆利索的短發充分顯示了她的精明能幹。她無疑就是我眼中《頭腦特工隊》中最美麗動人的一個角色了。
《頭腦特工隊》向我們展示了一個多姿多彩,豐富無比的腦內世界,我不得不贊嘆它的神奇好玩,真是令我「腦洞大開」啊!比如在潛意識區,裡面有著萊莉最黑暗的記憶,令我膽戰心驚;思維列車,在大腦世界裡飛快穿梭,看得我眼花繚亂。對了!還有幻想樂園呢!一片片薯條森林,讓我恨不得變身飛進去吃個夠,一座座雲朵屋,讓我忍不住地幻想著躺在上面是什麼滋味?雲朵屋邊還有紙牌屋,一座座壯觀地矗立著。我也好想擁有一座幻想樂園啊!
說起精彩的情節,就不能少了冰棒和樂樂一起坐上火箭從記憶垃圾場往上沖的場景了。那時,他們一起大聲唱:「你的好朋友是誰?冰棒,冰棒……」努力用歌聲發動著火箭,他們嘗試了一次又一次都沒有能夠飛上去,冰棒的身子也在一點點消失。他們繼續更加賣力地唱著歌,火箭上的彩虹更加有力了,冰棒看了看樂樂,一臉悲壯地跳了下去,幫助樂樂沖上了斷崖。樂樂一看,冰棒不見了。斷崖下,那個一路陪伴她的可愛的冰棒在樂樂的面前一點一滴慢慢地消失了……那一瞬間,空氣也彷彿寧靜了,只有樂樂在斷崖上無助地哭泣……
冰棒,是萊莉大腦中童年的幻想夥伴,曾經陪伴萊莉渡過了許多快樂的童年時光,就因為萊莉漸漸長大了,「很久沒有召喚他了」,他就這樣消失在了萊莉的大腦深處。
莫非,我們的成長就是這樣一個伴隨著失去的過程?甚至在失去一些我們認為很重要的東西的時候,連我們自己都不曾察覺?正是在這樣的失去中,我們漸漸長大,去獲得更多重要的東西,人生就是這么美妙!
這部電影是一個比我小十歲的少年拉著我一起看的,中間夾帶各種吐槽各種亂入所以看完了也並沒有淚目。可能那個所謂幻想的朋友已經離我遠去太多年,以至於我們倆在討論劇情的時候我還言之鑿鑿的說我就沒有意淫過BingBong這樣的存在,言外之意就是我從未如此孤獨與無聊過。然而當我在寫這篇影評的時候,我似乎又不那麼確定了。
片中有個場景,是那些在廢墟里堆著的一個個記憶球,都還會在joy的觸碰下熠熠閃光,重現著當年的溫度與色彩,然而它們的主人卻都已經不記得了。可能很多人都會為此感到惋惜,我卻並不這么覺得。我一直很慶幸有些事我可以想不起來,因為遺忘就像一種自我保護機制,那些被我們親手埋葬掉的並不只是歡樂,更多的則是憂愁,苦悶與絕望。如果能讓我不記起後者,我心甘情願將與之相關連的一切都通通忘掉。
就像對一個小時候受過欺凌的人來說,可能他的整個中學時期都是晦暗無光的,即使是中間夾雜著的短暫而微小的快樂,他也不願意無端想起。而對於一段結束得異常狼狽不堪的戀情,也沒有人想要一直記得前任當初對自己說過的情話,因為那些甜蜜的耳語遠遠抵不過最終背叛劈腿所帶來的傷害。如果我們無法剝離記憶,那就只能選擇連根拔起。
這個過程可能一開始只是自己強迫自己忘記,但等過了幾年,就會發現自己是真的什麼都記不得了。即使你翻開當時所寫的日記,聽到曾經單曲循環的歌曲,都未必能想起自己當時紛繁復雜的心情。很多記憶就這么在你的有意識或無意識的逃避中消磨掉了。
雖然快樂的經歷無法復制,但快樂的體驗卻是可以再現的。就像成年後升職加薪後的雀躍就並不一定比小學春遊前的興奮來的少,下一段戀情的開花結果也會比之前的慘淡收場來的更心滿意足。然而如果我們記得太多,就一定不會快樂,不管過去的記憶是好是壞。
所以,還是那句俗的不能再俗的老話,珍惜現在吧,相信這也是這套遺忘機制的初衷所在,努力讓現在的自己活的開心充實才是最重要的。
每個人成長的方式都不一樣,有人家道中落,有人一場大病,有人從鄉村搬進城市。這是一個無人能逃避的過程。當我們突然看到紛繁蕪雜的成年人世界,童年就就在那一刻變成陽光下飛升的肥皂泡泡,再不可挽回了。
於是每個被甩在童年和成年夾縫中的孩子都可能像Riley一樣,Joy離奇消失,剩餘的傢伙你爭我搶,於是變得沉默、多疑、敏感、易怒、叛逆……而父母也很困惑,曾經的小天使死哪了?這好像是個很突然的過程,我們失去童年,父母失去了無憂無慮的我們。
這並不是一個拍給兒童看的成長故事。對於那些還沒長大的孩子們來說,這五個情緒小人加起來恐怕還比不上一個能賣萌的大白。然而對於成年人、尤其是已為父母的觀眾們,它卻是精心製作的一場內心冒險,充滿了太多讓人會心一笑或是細思恐極的巧思。
《頭腦特工隊》的製作團隊大多數都已為人父母,這部電影有很多他們的切身感受。當自己的孩子有一天突然擁有了秘密,變得有所保留,許多父母都偷偷想過:別長大啊,如果時間能永遠停留在我們親密無間的時刻多好。
本片製片人JonasRivera說過:「身為父母,有很多的時刻我都希望時間能永遠停下來。但那並不對。那不是我們作為父母的職責,我們的職責是為他們指引前路。」於是有了結尾一家人淚中帶笑的相擁。
每個人都經歷過失去。失去BingBong,失去純粹的記憶球,失去曾經引以為傲的個性之島。然而失去是成長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這是個悲欣交集的過程。
當失去來臨,我們需要告別。有時候我們用徹底忘記來告別,有時候我們在廢墟上重建新城。童年的消逝宣告著,記憶從此不再毫無雜質,交織的情緒讓回憶開始五味雜陳。然而這正是人生。懂得悲傷,方能體驗歡樂的可貴;背負過沉重,才能擁有真正的輕松。
從單純走向復雜,從孩童變成大人,還有結尾隱隱一現的「青春期」,這終究還是個陽光燦爛的故事。
第一遍,沒看懂,第二遍,似懂非懂,第三遍,好像懂了,又好像還有些地方不太懂。
什麼電影這么「燒腦」?一部兒童動畫片而已,值得看三遍?太誇張了吧!
我與萊莉很像,都是十一歲的女孩,聰明卻又調皮,懂事卻時常任性,有時候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搞得全家雞犬不寧。
我與萊莉也有不像的地方,萊莉最討厭吃西蘭花,我卻喜歡吃西蘭花,當然更喜歡吃牛排和巧克力。
萊莉經常為一些小事情而鬧情緒,我更是一不順心就發脾氣,我發脾氣時的表現與萊莉幾乎一模一樣:氣沖沖地跑進自己的房間,「砰」的一下把門關上,然後一個人在裡面生悶氣。
爸爸媽媽說,這是成長過程中「叛逆期」的表現,我不太明白為什麼會「叛逆」?但是前幾年我確實沒有這么「叛逆」。
萊莉的爸爸媽媽很愛萊莉,我的爸爸媽媽也很愛我。萊莉的媽媽總是那麼和藹可親,萊莉的爸爸偶爾也會發脾氣。
我鬧情緒發脾氣時媽媽總是對我說:「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但是能夠自己輕易控制好的情緒還是情緒嗎?
媽媽有時候自己也控制不好她自己的情緒,這時候的媽媽就從一個「和藹可親的媽媽」變成「面目可憎的媽媽」。
即使我不鬧情緒不發脾氣時爸爸也總是嘮叨:「應該這樣,應該那樣」,我問他:「為什麼要這樣?為什麼要那樣?」
爸爸說:「沒有為什麼,小孩就是應該聽父母的」,我很不服氣,我也沒有見到爸爸什麼事情都聽爺爺奶奶的。
《頭腦特工隊》與其說是一部「故事片」其實更像一部「科普片」,它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有「喜怒哀樂」的情緒,與其強行的「控制它」還不如自然的「順應它」,遇到傷心難過的事,痛痛快快地哭出來;遇到開心高興的事,敞開胸懷地笑出來。
影片的最後,萊莉調整了自己的情緒,成了一個充滿朝氣活潑開朗的女孩,我也一定會像萊莉一樣,調控好自己的情緒,讓父母不再為我操心。
今天,我觀看了電影《頭腦特工隊》,快來跟我一起欣賞一下吧!
故事講述的是女孩茉莉的'大腦中有五個情緒小人,分別是樂樂、憂憂、厭厭、怒怒和怕怕,他們控制著茉莉的各種情緒。樂樂一直希望茉莉永遠快樂,所以她不想把任何事情交給憂憂處理,直到有一天,茉莉父母帶著茉莉搬家,情況發生了變化。
在大腦總部里,憂憂不小心碰到了核心記憶——茉莉人生中最重要的時刻,而樂樂為了搶救核心記憶,和憂憂一起被吸進了管道里,進入了長期記憶區,並開始找回大腦總部的路。途中,她們發現了茉莉小時候的幻想夥伴冰棒,在冰棒的幫助下,樂樂和憂憂得以離開了長期記憶區,搭上思想列車,返回大腦總部。
在樂樂我憂憂離開大腦總部的同時,其他幾個小夥伴怒怒、厭厭、怕怕也有了麻煩。代表茉莉大腦中的主題的四個小島停運了,並一個一個的掉進了遺忘谷——將事情遺忘的地方。沒有了樂樂的指揮,厭厭、怒怒和怕怕手忙腳亂,他們嘗試了各種方法修復主題小島,可是一個都沒用。接二連三的事故使茉莉失控,甚至有了離家出走的想法。
在另一邊,樂和冰棒不小心掉進了遺忘谷。他們藉助在遺忘谷中茉莉小時候的幻想玩具——靠歌聲驅動的彩虹小車逃出了遺忘谷,但是冰棒卻被遺忘了。於是樂樂和憂憂接著趕路,及時回到了大腦總部。樂樂回想起憂憂在途中幫助她的各種事,明白了憂憂的好處,再也沒有忽略她,而茉莉也調整好了情緒,快樂了起來。
在電影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片段是在電影最後,大腦總部的控制台擴建了不少,每個情緒小人都操控著自己的版塊,這讓我明白了每種情緒都有它的好處,沒有一種情緒應該消失。沒有快樂,你就不會有情誼;沒有悲傷,你就不能品味人生。所以,學會接納每一種情緒吧,它們對你可是有很大的用處的哦!
從一個點子出發,構想、建模、施工,然後出來一座巨型城堡。點子越新,越難操作,便越可體現手藝人的技術水準。《頭腦特工隊》是個技術上的巨人,它以極其復雜而精巧的宏大工程,視覺化地呈現了大腦里的情緒與心理活動。模擬現實,再造一個宏觀世界,難不倒好萊塢的動畫人;進入微觀世界,再造一個現實,對於他們也不是多難的事兒;而《頭腦特工隊》的施工對象,不是人的外部世界,而是從內部進入,將意識活動視覺化。它的技術難度系數,在動畫史上應該屬於最高的那一梯隊。
CG動畫發展至今,硬技術在好萊塢大多已不是問題。《頭腦特工隊》的難度在於,如何將腦中活動,構建成一個具有戲劇性沖突的視覺世界。11歲的萊莉,因為轉校,變得鬱郁寡歡,如何面對這一切,如何成長,構成了一條敘述線,這條線屬於外部世界;她腦中的意識活動,是另外一條線,也是篇幅意義上的主體。兩條線內外呼應,講了一個少女的成長。
主題和娛樂性系於腦部世界,編劇、導演必須將模糊的情緒和心理概念化、可視化。藉助心理學、生理學,把情緒擬人化,構建記憶球、人格島、抽象思維區、幻想樂園、潛意識區、記憶廢墟等,這種從無到有的視覺工程,不能不令人贊嘆。除此,沒有反派,沒有蠢萌,這可能的確是皮克斯工作室最為大膽、也最有創意的一次嘗試。不過,在「沒有」之外,它有些什麼呢?
它有五個角色,樂樂、怕怕、怒怒、厭厭和憂憂,倆主角是樂樂和憂憂。萊莉不開心,想快樂起來,於是在她腦中,樂樂和憂憂開始了一場冒險之旅。成長需要接受失去,接受悲傷情緒,這個有點令人感傷的雞湯式感悟,就是整片所要講述的東西。一個少女不經意間的成長,在她腦中原來藏著一次絢爛的情緒冒險。
落腳點是情感,收場時段萊莉和父母相擁的畫面,催淚效果十足。告別童年記憶,失去「友誼島」,忘不了廣告神曲,諸如此類細節,表明導演彼特·道格特、羅納爾多·德爾·卡門對人性、對情感無疑有著相當細微的體察。事實上,皮克斯幾乎出動了全部主力,來參與這部動畫。他們一起成就了這部動畫在技術層面的水準,以及故事層面的通暢。
在短短的一個多小時的時間里,影片卻給人帶來無盡的歡笑與心酸,然而,這種喜劇卻與周星馳的有很大不同,周氏喜劇主要是靠無厘頭語言來取得喜劇效果,而卓別林的卻完全憑靠滑稽性的動作和情節取勝(也許這與當時電影還處於默片時代有關系)。喜歡卓別林扮演的小人物角色,在那一個個小人物身上,閃現著的卻是人性的光輝和普世的價值與情感。面對生存的困境,他會竭盡辦法堅強地與命運抗爭;面對心愛女人的賞臉,他寧願出去幫人掃雪掙錢以備除夕夜的晚餐,甚至在滿心期待的時刻會幻想美好的宴會,(這種心情我相信只要戀愛過的人都曾經有過類似的幻想。)
影片雖不長,僅有一小時十分鍾,但影片卻給人留下了眾多經典搞笑的場景,諸如兩個人爭槍卻把槍口始終對著另一個人的場面,又如帶著狗跳舞、用叉子和麵包作跳舞狀的那幾段,以及最後在小木屋裡驚險的場面等等,看著看著,不禁讓人捧腹大笑。
但影片不像一般的純粹搞笑片,它在給觀眾帶來無盡的歡樂的同時,也讓觀眾在捧腹大笑之餘,產生一種對底層小人物命運的關注與同情。例如,在飢餓困擾的時候,吉姆由於神志不清所產生的幻覺,把卓別林當作雞,想殺了他來填補飢餓。當看到這一場景時,不禁產生一種莫名的悲哀,也許那種幻覺根本就不是由於神志不清,而是從根本上反映了人性潛意識中的一種求生的本能。我又不禁想起了上世紀60年代三年貧困時期曾發生在中國大地上的一幕幕人吃人的慘景。我們並不能去責備誰,當人的生存都成問題時,道德又有何用?也許這就是人的求生本能所致。正如今年發生的汶川大地震時,范美忠老師在那種非常時刻做出了有違社會公認的所謂「道德」的舉動,頓時引起軒然大波,國內一片罵聲如潮,也有不少人為其辯護。對此我只能用一句話,也許這也是他作為一個人所擁有的求生本能的緣固吧,在那種非常時刻,我們無權要求他做出驚天動地的英雄事跡。
每個人的腦子里,都有一個情緒操控台。而這個情緒操控台里還住著一群情緒小人,他們是樂樂、憂憂、怒怒、怕怕……在邁入四年級教室的門檻之前的日子裡,我一直是一個活潑快樂的小女孩,整天都與樂樂為伴。可一轉眼,我就變成了一個四年級的小學生,由於各種原因,忙碌的我只好將頭每天都埋在「作業山」中,樂樂邀請我去游泳,都被我婉言拒絕了。自從那以後,樂樂就逐漸變成了憂憂和怒怒,害得我整天都沒有好日子過。直到有一天,我才下定決心將樂樂拯救回來。
我在家裡翻箱倒櫃的尋找樂樂,可是連她的半個身影都沒看見。既著急又絕望的我低下了頭,「再也不能獲得快樂了」,一想到這里,我便鼻子一酸,一顆晶瑩的淚珠從我的眼角滾了出來。這時我猛然意識到我不能哭,不然找到樂樂的可能性就更小了。我又想起,上次樂樂邀請我去游泳,樂樂應該很喜歡游泳吧。我換上游泳衣,來到了以前我經常去的游泳館,「撲通」一聲跳下水,在久違的游泳池裡猶如一條小魚似的歡快的遊了起來,在水中不停的變化著各種花樣,蛙泳,仰泳、自由泳……想到馬上就能找到樂樂了,我還興奮得嗆了一口水。
可是,大半天過去了,我也沒看見樂樂的蹤影,我只好沮喪地回到了家。突然,我發現了找不到樂樂的原因。以往,如果我的書桌沒收理干凈,樂樂便會眉頭緊鎖,比手畫腳的指點我整理書桌,可是現在,沒有樂樂的監督,我的書桌變得亂七八糟,書本沒有秩序的亂甩在書桌上,折斷的鉛筆到處都是。我一鼓作氣,將書桌收拾得耳目一新。
這時,我發現,我的肩上趴著一個小精靈,她穿著紅色的小裙子,齊耳的短發是橙紅色的,紅潤的臉龐上帶著甜甜的微笑,呀,這不就是樂樂嗎?我不由自主的牽起她的手,轉了一圈又一圈,我在走廊里飛快的奔跑,嘴中也隨著我愉快的步伐不禁唱起《快樂你懂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