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暑假在家必看電影,《何以為家》
電影《何以為家》
故事關注的是「底層邊緣人物」,贊恩一家人是逃難到黎巴嫩的難民,七個孩子過著衣不蔽體食不果腹的生活,撿廢品賣果汁。父母經常打罵侮辱他,他眼看著自己11歲的妹妹被迫嫁給毒販,一氣之下離家出走,四處漂流。被另一個難民拉希爾收留,並照顧她乳臭未乾的兒子,漸漸贊恩對這個弟弟也有了親人的感情,拉希爾的突然消失,令贊恩再也沒法撫養一個小孩,於是忍痛賣了弟弟,想要偷渡去其他國家,回到家裡要身份證明卻意外得知妹妹懷孕身亡,憤怒和憎恨在那一刻終於爆發了,拿起刀沖向毒販的家裡……
背景介紹
《何以為家》獲得第71屆戛納電影節評審團獎,原名音譯為《伽百農 Capernaum》,伽百農據稱是耶穌傳道伊始,很多神跡在此發生,可如今已成廢墟。導演用此名字代表混亂和奇跡,用以形容影片里難民生活的這片土地上發生的事再形象不過了。影片全部使用素人演員,現實中小男主角就是導演在街上遇到的難民,和影片里不一樣的地方是他的父母很愛他。
電影看點:
「生而不養 是在犯罪」:從贊恩在法庭上的控訴開始,故事運用倒敘和插敘講故事,跟拍鏡頭和手持鏡頭非常多,具有紀錄片的真實感。在黎巴嫩這樣的一個貧民窟里,父母們無法養活孩子,還不斷地生孩子,讓觀眾感受到難民孩童被賣被逼婚被虐待,流落街頭吃垃圾的切膚之痛。
電影可以改變世界」:影片結尾,贊恩獲得資助得以移民其他國家,在拍證件照之時,露出了全片罕見的短短幾秒笑容(海報畫面),一個十幾歲的小孩,本身應該享受著快樂的童年,可他的生活只有挨打,辱罵,飢餓和痛苦。我想導演並不是為了單純營造一個美好大結局,聯合國難民署無法安置數量龐大的難民的問題依然存在,很多人連偷渡去別的國家苟且偷生的權力都沒有。即使這些底層人民痛苦不堪的生活不斷地上演,但導演相信這依舊是有解決辦法的,帶著一種我們仍是需要相信未來會變得美好的期望。把問題搬上大熒幕給觀眾去思考和討論。就像我覺得電影從來不是為了改變而是影響, 正如導演訪談中所說:「我不想天真地說電影可以改變世界,但如果它可以改變你看待這些孩子的態度、或是你看待你自己生活的態度,那麼它至少可以一定程度地改變你。當千千萬萬的人可以用不同的視角看待這些問題時,真正的改變才開始發生。」
⑵ 《鳥人》電影解析
《鳥人》採用倒敘順敘結合手法,將青年艾爾和柏蒂的淵源交代清楚,並逐漸引出故事的發展脈絡。
主人公是一個過氣的演員(邁克爾·基頓飾),他曾經憑借一個成功的超級英雄角色大紅大紫,但後來家庭和事業卻一落千丈。
為了重拾往昔的榮耀,他計劃在百老匯上演一場舞台劇來挽救事業,但是跟他合作的傲慢男主角(愛德華·諾頓飾)卻威脅著要把所有東西都毀於一旦。他的女兒(艾瑪·斯通飾)也是問題纏身,剛剛從戒療所里出來,之後開始做父親的助手。
影片中所用的超現實主義手法無不在提示觀眾,里根內心的執著,那一份對於藝術的追求。但是很多人會曲解他,認為他只不過是想完成自己的演藝事業是一個自私的人,而去忽略他為了藝術而沒法陪女兒的愧疚,他渴望被愛,他的孤獨在影片中時時表現出來。
影片最後導演似乎和觀眾完成了一次互動,里根究竟是墜下還是飛向了自由的天空,他可能是得到了救贖的,因為和前妻的和解,以及最終女兒也理解了他那顆熾熱的追求藝術事業的心。他終於不再用扛著外界的各種壓力。
《鳥人》用黑色幽默的風格,抨擊了好萊塢的種種規則,向觀眾展現了一個現實又殘酷的好萊塢。例如,超 級英雄電影在好萊塢甚至全世界市場紅火,吸引了不少當紅男星都紛紛下海出演超級英雄,但在導演岡薩雷斯看來,這些都是極度諷刺的,許多缺乏才華的演員,因為演了超級英雄而一舉走紅,而那些有才的演員卻度日如年。
戲中,岡薩雷斯也對這一系列明星點名數落。影片還有一個為人稱道的地方就是「一鏡到底」的鏡頭,影片前半部分真正做到一鏡到底,後半部分由多個長鏡頭組成,影片最終由12個長鏡頭組成。
在爵士鼓點的點綴下,觀眾跟隨著攝影師肩扛跟拍的長鏡頭,來到主人公工作、生活的那個百老匯小劇場,在幽暗、隱秘、狹長的劇場通道里窺視著主人公處理著與女兒、情人、同事的各種關系,鏡頭流暢自然,讓人看得酣暢淋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