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演員大全 > 成龍武打電影解析

成龍武打電影解析

發布時間:2025-07-04 12:44:30

㈠ 如何評價電影《我是誰》

98年上映的《我是誰》是成龍大哥巔峰代表作之一

非常經典的套路,玩命動作+槍戰追車+幽默滑稽+柔情美女,外加廣闊的非洲草原讓這部影片充斥了太多太多的經典片段。特別是非洲飆車一段配上BGM簡直盪氣回腸。打戲方面既有成加班的喜劇風格,也有經典的華夏拳拳到肉的快感。

再有一段就是成龍大哥被各大保險公司拒保的信仰之躍,在當時已經43歲的成龍大哥,理論上已經過了強拼危險動作的年紀,而面對的高度是70米。不像《警察故事》有東西可以抓住向下滑落,這就顯得非常得有成龍風格。

還有電影中的很多台詞也令我們深思,比如:

1,法律只能制裁沒錢請律師的人!

2,千萬別結婚,五年後直接把房子給她行了。

3,讓女孩子喜歡你,比用胳膊掏耳朵還難。

4,星星在哪裡都很亮的,就看你有沒有抬頭去看它們。

5,我還記得小時侯,我爸爸跟我說過,要做正當的事,還要阻止別人做不正當的事。我爸爸還說過,不要破壞大自然的凈土!

6,只要是人家的文物,我們一定要還給人家,沒有人可以從別人的國家搶走人家的文物擺在自己國家的博物館,說是幫人家保管,其實是想據為己有,這是可恥的行為!

…………………

很多台詞以前看還不覺得有什麼,現在回味一下,太諷刺了!

拍攝《我是誰》時,成龍已經44歲了。那時正值他電影的高產期,自身成家班團隊成型期,從以前的專注香港本地題材警匪片,此時成龍已經將目光轉向國際電影市場,尋求新的題材方向。通過國際視野角度,對自身電影挖掘新的亮點,以此來提升電影內涵水平。

《我是誰》劇情以作為中情局的特工傑克,在非洲執行奪得魔石任務時,因為意外墜機,雖然僥幸生存下來,卻造成失憶在非洲部落居住。作為擁有主角光環的我是誰,自然麻煩不斷,各種追殺也接踵而來。成龍也在一眾美女探員幫助下,不斷對自身身份進行追尋,真相也越來越接近。這些都是成龍參演電影的標配,但在《我是誰》中對非洲生活的描述、動作戲創新,讓人記憶猶新。

經典的非洲生活的片段 。對非洲的生活方式是什麼樣的,好多人都是十分好奇的。在《我是誰》中可以說是少有的,對非洲原始部落、大草原動物進行詳細的描寫。原始部落中那種,矮矮的小屋,人們臉上塗著顏料,簡單的生活方式,蒼茫的黃土,近似於手工式勞作方式。還有時不時出現的獅子,讓人們的眼界在從該電影中有了開闊了解。成龍在前期圍繞香港生活拍攝的電影,在《我是誰》中通過全球各種場景加入,讓人們觀影感官進行了上升。

經典史詩級跳樓戲。 《我是誰》中,成龍在荷蘭鹿特丹大樓的頂端,猛然一躍滑下大樓,看的讓人心驚膽戰。作為成龍系列電影中,都會有一些冒險打鬥戲份,這次一躍滑下大樓,也成了成龍經典動作鏡頭之一,後來也有各種電影爭相模仿該鏡頭。

《我是誰》在很早的時候看過一遍,今天又重溫了一下這部電影,是一部經典的龍式電影,該片講述了中央情報局為獨自佔有「魔石」,派特別突擊隊隊員傑克及11名隊友前往南非,不料發生空難使得傑克失憶,從而陷入困境。

一提到成龍大哥的電影自然少不了武打動作,這部電影作為龍氏電影巔峰之作,自然少不了各種場景格鬥、從玻璃幕牆外急速飛落、從直升飛機上摔下跌落等場景,都拍得驚險萬狀,格外刺激;要特別說一下的是拍這個片子的時候成龍大哥已經43歲了,但他還是堅持重荷蘭鹿特丹的一棟大樓跳下來,說是為了師父;電影比較有意思的是拍攝於非洲,極大的滿足了觀眾的獵奇心理。

這部電影不僅有精彩的武打格鬥,和爆笑情節;更難能可貴的是他通過淳樸的土著人「不是我的東西,堅決不要」,來諷刺都市中那些貪婪自私的現代人。

如果想了解龍氏電影,這部電影一定不要錯過。

每次看都覺得這部電影有一絲淡淡的山寨大片的味道。不管是片中幾處明顯的特技bug,還是有些蹩腳的描繪美國中情局和武器大亨。片中成龍登上高處高呼「我是誰」時,遠景處他腳下的建築內凹里站著一個人,可能他感覺到攝影機拍到了他,還往裡站了站。另外一個穿幫鏡頭在成龍在天台和兩個壞人打鬥,成龍踢腿的時候可以看到他腳上的威亞。喜歡電影的前半部分,到了後面成龍電影的固定模式就出來了。打來打去最後打贏了大家笑嘻嘻。電影的配樂很不錯,喜歡那首周華健(似乎是)演唱的主題曲,看完印象深刻!

《我是誰》這部電影上映的時候成龍大哥已經44歲了,即便對於像大哥這樣的人物,在他的臉上也看出了歲月的滄桑。

成龍大哥有個不雅的外號「房事龍」,如果是大哥的影迷,每一部大哥的電影都看過的話,會見證大哥的變化。當年看《快餐車》時候的感慨,大哥真的是帥,不愧是「房事龍」,而在看《我是誰》距離《快餐車》又過去了十年。

如何評價《我是誰》這部電影,提到這部電影大家津津樂道的肯定都是從樓上往下跳那一段,大哥一生完成了很多別人做不到的鏡頭,可以說是用生命在拍電影,這一段絕對可以載入影史。

《我是誰》這部電影現在網路上的都是刪減版的了,比以前看的DVD版的少了很多,比如南非那一段。

除了大家都知道,我想說的是南非那段戲,當年看這個電影的我還是個孩子,印象至今很深的是南非那段,以至於到現在都以為那是真實的,尤其是電影最後,大哥說完回到南非。並且在那個時候就提出了要愛護大自然。

我是誰?我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可能那個時期的大哥也是瓶頸期吧,是對自己發出的拷問。

我是誰和黃飛鴻之西域雄獅 搬運

兩部電影雖然具體的細節不盡相同,但大體的劇情框架十分相似,都有誤入土著人部落,然後失憶的劇情,當然,從時間上來看,李連傑主演的《黃飛鴻西域雄獅》在1997年的2月上映,而成龍主演的《我是誰》則1998年的1月上映,時間上西域雄獅比我是誰早了將近一年,因此也一直有很多人說,是《我是誰》抄了《黃飛鴻之西域雄獅》。

這事其實是很冤枉成龍大哥的,因為最早《西域雄獅》這部電影並不是為李連傑准備的,而是為成龍量身定製的。

熟悉黃飛鴻電影的朋友應該都能發現,《黃飛鴻之西域雄獅》這部電影無論是劇情還是風格上都與之前的黃飛鴻電影很不相同。而事情的真相是,《西域雄獅》這個劇本原本壓根就不是黃飛鴻系列,而是為成龍量身定製的一部好萊塢動作電影。早在80年代,好萊塢著名大導演,拍攝過《教父》三部曲的弗朗西斯·科波拉想要找成龍合作,而他們要合作的電影就是《西域雄獅》。只是後來科波拉導演中途反悔,以致這次合作沒有成功,但《西域雄獅》的劇本當時已經寫完了。

當時成龍的師兄准備籌拍一部黃飛鴻電影,看中了夭折的《西域雄獅》的劇本,非常喜歡。於是拿走修改了一遍,就成了李連傑主演的電影《西域雄獅》。而成龍因為對這部電影已經投入了一部分准備工作,不想中途放棄,加上成龍本身也很喜歡這個劇本,於是也找了編劇修改了一邊,成了電影《我是誰》的劇本。

所以要說《我是誰》抄了《黃飛鴻之西域雄獅》的劇本是不成立的。而其實從最後成片其實也可以看出,這個劇本還是帶有深厚的成龍的基因的。最後《我是誰》這部電影的效果非常好,但《黃飛鴻之西域雄獅》,很多人都覺得似乎把黃飛鴻放到美國的西部世界中總覺得不太搭調。

許多人都在問:到底我是誰??

其實,在影片開始的時候已經有答案了!

或許你們沒有注意,或許刪除了~

一開始,警察開會,香港區旗旁邊三個字:

陳家駒!!!!✌✌✌✌✌✌

如果我能去鹿特丹,一定會去看看那棟大樓

㈡ 成龍電影中的武打部分與我們平時常見到的武打動作片有什麼不

復制一下其他人的總結《成龍的打鬥風格》
從1980年起,成龍電影的武打大概分成三種風格:
其一、街頭太保型。
前期的《師弟出馬》、《龍少爺》、後期的《重案組》都屬於這一類型。這種類型的特點是:成龍扮演的角色武功不高,對付對手十分吃力,因此手腳亂用,胡打一氣,武術招式運用的很少,打鬥十分接近真實的街頭毆斗,格鬥主要用於配合劇情。《師弟出馬》
、《龍少爺》 、《重案組》
其二、格鬥大師型。
中期的《快餐車》、《龍的心》、《飛龍猛將》,90年代以後的《醉拳2》前半部分都屬於這一類型。這一類型的特點是:成龍扮演的角色武功很高,基本能算上是全劇的最強戰士,格鬥風格硬朗,動作強悍有力,打擊感強烈,看起來很「爽」。這個類型都是與別人合作的結果,換句話說,是洪金寶和劉家良讓成龍變成了「格鬥大師」。《龍的心》、《飛龍猛將》、《醉拳2》
其三、芭蕾武者型
中期的《A計劃2》、《警察故事2》、《龍兄虎弟》、《奇跡》,90年代後的《紅番區》、《白金龍》、《醉拳2》的結尾部分以及去了好萊塢以後的《上海正午2皇家威龍》都屬於這個類型。這是真正的成龍風格:人物輕盈敏捷,招式出其不意,善於運用環境和道具,與人打鬥好像跳起優雅的芭蕾一樣,請不要把它與李小龍相比,因為他們追求的不是一回事,我更願意把它和偉大的卓別林、基頓放在一起。
從70年代末開始,洪成兄弟成為香港最舉足輕重的兩大班頭,為了打出自己的風格,他們或合作或獨力,共同創造了很多區別於李小龍的東西:
——剪接鏡頭,洪成電影的共同特點,一個動作由2-3個鏡頭組合而成:角色出招——擊中特寫——被打角色倒地(或摔撞玻璃牆壁樓梯等)的特寫。在李小龍時代,鏡頭只是對著李一個人拍。
——多用中長鏡頭,成龍本身較喜歡用中長鏡頭,而洪金寶則比較善用近鏡特寫來增強打擊效果。
——粉塵效果,香港電影後來普遍運用的一項發明,在頭發,衣服和鞋子里加一種叫「POWER」粉的東西,能有效增強打擊效果。
——大量運用特技演員,這方面成龍可以說是無人能出其右了,因為他本人就是一個特技超人。

——利用環境和道具,成龍獨有的技能。

㈢ 如何評價成龍在電影《龍馬精神》中「本色出演」的龍虎武師

成龍在新片《龍馬精神》中「本色出演」的龍虎武師,影片致敬了香港電影黃金年代的「龍虎武師」,成龍的出演更像是對自己職業生涯的回首遙望。目前影片豆瓣評分6.5,存在一定的口碑爭議,與成龍在電影里對飾演他女兒的劉浩存的台詞呼應,觀眾確實沒懂,也像劉浩存在影片中回應的那樣:「你們那個時代已經過去了。」

成龍不是演出來的,像王寶強在電影《一個人的武林》的台詞說的,「誰能想到,戲子的功夫不是演出來的」,成龍的確是實實在在打出來的。七歲進入元家班,花了十年時間刻苦練武,經歷過跑組等待機會、一邊練武一邊做替身「挨打」的歲月,也當做動作片的武術、動作指導,直到成為《新精武門》(1976年)的男主,22歲的成龍就有了當「下一個李小龍」的機會。但影片只拿到了四十多萬港幣的票房,沒有激起什麼水花,成龍也發現自己並不想成為李小龍的「替身」——他選擇拋棄李小龍式的表演方式,不要做李小龍那樣的英雄,「要當一個會喊痛的普通人」。

兩年後,成龍在《蛇形刁手》里將喜劇表演融入到武術中,用一種與李小龍不同的方式打出了自己的特色。影片拿到了兩百多萬的票房,在1978年已經是賣座的作品。同年,成龍主演的《醉拳》拿下了六百多萬票房——功夫喜劇的潮流開始了,成龍也開啟了他作為武打明星的燦爛星途。而「大哥」的地位和成就,是靠拚命換來的。影迷們津津樂道的成龍名場面是,《紅番區》里帶著石膏親自完成從30米高樓上的跳躍,《A計劃》中不帶防護措施鍾樓躍地,《警察故事》里握著帶電的燈管落地。唐季禮則將《龍兄虎弟》拍攝過程中的一次意外稱為「他生涯的頂級災難」,是南斯拉夫一位「當時全世界排第二」的腦科手術醫生正好做演講路過醫院,才救活了成龍。

《龍虎精神》里有很多台詞形容成龍這種精神,是再危險的動作也「never say no」,是只要開拍了的狀態就只有「action、jump、hospital」,是為愛拚命。正是這些拚命組成了成龍耀眼的職業生涯:1995年《紅番區》進軍好萊塢,3000餘萬美元票房打破當時北美外語片紀錄,1998年的《尖峰時刻》再受熱捧,並讓他登上同年《時代周刊》封面,成為中國第二位「國際動作巨星」。

當年《紅番區》在美國上映,成龍公開表示:我要的不是特效,是真實的東西。但「真實」也會因為時間而磨損,如今已經年近70的成龍很難再像以前一樣不要命了。《龍馬精神》再也沒有以前的高難度戲,有影評人表示,即使是簡單的動作,成龍也需要替身了。只不過,影片中有成龍職業生涯的諸多高難度經典動作鏡頭的混剪,再看依然震撼,可與片中成龍的表現對比,很容易產生「英雄遲暮」的唏噓。

影片的尾聲,成龍在最後一個不用替身和特效的危險動作完成前停了下來,他說這個動作他做不了了,「 沒想到我會說這樣的話」。似乎這才更對照現實的台詞——成龍老了,要和自己的不要命和解,要與他曾經歷過的輝煌年代告別。回不去了,「我們那個東西今天的觀眾看不懂,得有人做給他們看。」和解之前,成龍在《龍馬精神》里還是掙扎過。或許不是觀眾看不懂,還是不需要了。這一點,成龍自己也很清楚。

「市場不需要,你多好的功夫都沒用。」在影片宣傳期接受視頻采訪中他一度哽咽。成龍說如果有一天能回到過去的年代,那些真正的動作小子就有機會。但必須承認的是,成龍懷念的那個能讓他和一批武打明星光芒萬丈的年代,或許永遠回不去了。功夫片並不是市場主流的類型了,只是時常作為一種元素,與「喜劇」甚至「愛情」「家庭」相結合,就像《龍馬精神》那樣。內容供給少了,年輕觀眾就無法從電影中接受武術、動作魅力的熏陶,便不再對這種類型感興趣——觀眾需求影響電影內容供給,動作片就變得更少———武師這個詞,也就落伍了。

過去打星的培養難度大、可替代性低,他們靠扎扎實實的招式和拚命才成為明星,而如今是先成為明星再通過種種外部手段的加持下臨時學拍打戲,像成龍這樣的功夫巨星就無法再出現了。2016年,成龍拿到了奧斯卡終身成就獎,這既是一種對他職業生涯的嘉獎,也宣告著結束——連好萊塢都知道,成龍無法在打星這條路上,有超越以往的成就了。成龍和他代表的那一批人,就這樣過時了。

《龍馬精神》很像一部只為情懷而誕生的電影。作為動作片,它的打戲場面並沒有多出彩,從口碑評價來看,觀眾也沒有從動作戲里獲得多大的爽感;當然,它不是一部純粹的動作片,父女之間的感情線處理得潦草,爭執和和解都像著急完成任務、推進劇情;甚至傳遞出的價值觀也顯得老套,劉浩存想幫父親打贏官司,還是要靠男人(男友,郭麒麟飾),除了哭哭啼啼和反復強調成龍「已經老了」之外沒什麼別的角色功能。網友這樣評價成龍和《龍馬精神》:想起媒體以前很喜歡營銷「我們欠成龍一張電影票」「欠周星馳一張電影票」,要我說,觀眾從來都不欠他們的,這些人已經從中國電影業和觀眾那裡獲取了太多。

「如果你真的熱愛電影尊重觀眾,就謹慎地對待你晚年的每一部作品,而不是想著怎麼賣慘綁架情懷。」這幾年成龍主演的電影口碑確實不好,《急先鋒》豆瓣評分4.4、神探蒲松齡3.8,都是板上釘釘的爛片,一點點消耗著觀眾對「成龍」這個詞的感情。而如今用一部動作戲不精彩的動作片《龍馬精神》來緬懷自己過去的職業生涯,其實沒什麼必要。

以成龍在電影圈的地位和留下的作品,觀眾自會懷念他,B站有大量他個人作品的混剪,年輕人對於成龍的評價依然很高;由成龍發起的「成龍電影A計劃」從2016年至今,一直在為年輕的電影人提供創作和製作的支持、幫助,在公開場合提到「成龍大哥」總是帶著敬重和感激。一個實實在在打出自己漂亮職業生涯的演員的「晚年」,不能再有更多爛片誕生來消解觀眾對他的情懷了——電影人用電影的方式自我致敬可以理解,但前提是片子足夠好看,否則就只剩下消費觀眾的情懷。好在,觀眾對成龍的情懷依然有效。《龍馬精神》放映結束後,我們聽到身旁的男觀眾對自己的小孩說:「你記得裡面有很多成龍年輕時的表演動作嗎?那些片子我都看過。」

㈣ 上映票房慘淡但卻成為經典電影,電影《新警察故事》怎麼樣

相信大家對於成龍大哥的作品都不會陌生,特別是由他主演的《警察故事》系列更是有著非常高的關注。但是伙哥一直覺得《新警察故事》這部電影可以說是整個系列甚至可以說是成龍大哥的所有作品中最為經典的一部。

客觀來說《新警察故事》應該是整個系列中觀眾評價最高的一部,雖然在《新警察故事》之後也有新的續集出現,但是所取得的反響和口碑卻都不及這一部在大家心中的地位。看過了無數部電影後,不難發現真正優秀的好電影是無論過了多久都不會被遺忘,無論看過多少次都百看不厭。而《新警察故事》剛好是這樣的好電影。

㈤ 觀眾為什麼強烈希望成龍出演《醉拳3》

《醉拳》系列很好看,既有風趣搞笑的情節,還有精彩的武打動作,所以看得我很舒服、很投入。但以上都不是電影的突出之處,它最重要的是兩點:一是,本片故事情節流暢,結構清晰,完全符合現實邏輯;二是,人物是有血有肉的真實人物,不是李小龍扮演的那種不食人間煙火的英雄。所以,這樣的設置不僅會讓我看起來開心,也會讓我徹底投入到了劇情中。


㈥ 成龍電影《十二生肖》評價如何

一部「如果始終熱愛成龍的粉絲,可以去瞅瞅」的電影。據說是成龍的第101部電影,但是卻沒有創造票房與口碑的101奇跡。盡管有忠實粉絲豪邁地呼籲:「成是香港的,龍是中國的,成龍是世界的。歲月是上帝的,科技是人類的。電影藝術是永恆的。導演萬歲!」

今天發現其實有很多觀眾吐槽成龍電影,「技術與時俱進,觀念永無長進」「 動作場面沒新意,3D效果非常爛,笑點很乾,還要主旋律,還要說教……」但是想來,成龍大哥也是60好幾的大哥了,前幾年本想著捧紅龍太子,無奈龍太子吸毒事件讓成龍大哥也頹唐蒼老了許多,一大把年紀還得親自上陣,實在無法做到的動作才敢用替身。

如此想來,我們的成龍大哥,半輩子取悅觀眾,沒功勞也有苦勞。至於大哥近年來所拍電影,特別特別特別有興趣的粉絲可以去追一追。

以上。

㈦ 對於電影《我是誰2015》,你怎麼看

由成龍監制的《我是誰2015》影片激烈驚險的動作設計和搞笑詼諧的成龍式動作喜劇風格成為眾多動作迷的觀影首選。《我是誰2015》由新生代導演宋胤熹執導,影片匯集了一眾實力動作明星,「新七小福隊長」王海祥、雙殺「龍女郎」姚星彤、張藍心,銀幕經典硬漢於榮光、盧惠光等傾力加盟,酣暢淋漓的拳腳碰撞和驚心動魄的場面設計引發大眾觀影熱潮。

《我是誰》成家班精銳班底全力打造。成龍一向對成家班弟子多加關愛和提攜,這次徒弟在電影中獨挑大樑,師傅更是在幕後助力支持。影片延續了《我是誰》中的成龍式武打風格,精彩的武打設計和精彩曲折的劇情吸引大眾眼球。成龍表示動作喜劇電影真的很難拍,近年來動作喜劇電影也越來越少。《我是誰2015》讓他感到驚喜,這部很有風格的動作喜劇也讓他有了拍攝《我是誰》續集的想法。

㈧ 以一部成龍的影片為例,談談成龍電影的特點,不要完全抄襲影評什麼的,寫出自己的感受。急急急

成龍的影片是武打喜劇,首先他本人是武行出身,手上確實有真功夫,打起來是拚命三郎.

但是他的招式不是中國傳統武功,而是參雜了現代散打,跆拳道一類的簡單招數,並結合一些道具,比如椅子,窗戶,鋼絲等平常能見到的東西來設計武打動作,這就顯得十分靈活,真實,因為真正的打架本來就要結合現場情況,利用身邊的物品,砸人,翻牆等.....

而且他的武打劇情都是帶點自嘲和諷刺的形勢,對現實世界的誇張表現,讓人捧腹大笑,比如一拳打中對方自己的手會痛,成龍打完架,甩手是一個經典動作。

然後看成龍的電影,都有一種感覺,那就是很真實,很貼近生活,好似生活中真的有那麼一個能打能鬧的人,這也是大家稱呼他為成龍大哥的原因,因為很真實很親切。

還有就是創新,劇情不用說,成龍的電影幾乎看不到抄襲和模仿,我們可以從他演的人物看出來,成龍基本沒演過哪些本來就有名的角色,他在電影中的角色一般都是沒有名聲的,大家一聽就感覺陌生,但是這個陌生的名字卻能被他演繹的栩栩如生,這就是劇情創新和銜接的重要性

我還有工作,暫時說到這,希望能給你幫助

㈨ 功夫片為何青黃不接21處傷痕的成龍,沒人可以替代

功夫電影是以表現 中華武術 技藝為主體的 影片 ,以奇妙的武術技藝,給人們以藝術享受。功夫片亦稱 武打片 武術片 ,是中國首創的表現 中華武術 技藝的影片。

華人對於功夫電影都有一種痴迷,而在國產功夫電影中大致分兩類,一類是以李連傑、吳京、甄子丹、趙文卓等為首的年輕武打演員;而另一類是以洪金寶、成龍、樊少皇等為首的老一輩武打演員,他們是華語武打片的先驅者,這絕判些前輩將武打片融入喜劇元素,觀眾們愛不釋手。

20世紀20年代初期 無聲電影 階段,中國銀幕上就開始出現根據神怪武俠小說改編的武術打鬥影片,但多為離奇荒誕、宣揚神功奇術之作。

40年代末至50年代中期,香港電影工作者拍攝了具有濃厚中國民族特色、講究實戰技擊功夫的《 黃飛鴻 》後,功夫片的概念開始在人們心目中形成。

70年代香港影星 李小龍 主演的、以中華武術為主體、以真實武功為表現手段的《 精武門 》,對功夫片作出了貢獻。

80年代,由優秀武術運動員參加、以武林勝地實景拍攝的《 少林寺 》,把功夫片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在國際影壇受到歡迎。

後來成龍、甄子丹、洪金寶、吳京等人呈現群英亂斗之局,不知道這些演員還能堅持多久,也不知道何時才能等來新人報到,將中國功夫繼續發揚光大。

為什麼功夫電影會出現青黃不接的現象? 今天,我為大家介紹一位功夫片殿堂級人物——成龍。大家可能對「大哥」特別熟悉,他的電影都是幾十刷起的,但是這並不妨礙,我們通過這篇文章進一步了解他,來解答為什麼功夫電影會出現青黃不接的現象。

提到成龍你先想到什麼?激烈中夾雜笑點的打鬥?跑酷般極限的動作戲?還是那張魅力十足的笑臉?

幾十年來,這位影壇巨星用一個個作品帶給我們無數經典回憶,如今已經67歲的他卻仍未停下拍電影的腳步。

成龍之所以能夠一步步走向神壇,有時勢造英雄的運氣,而更為重要的是他自身的努力。他是如何一步步走向神壇的,相信觀眾們都一清二楚,因為不管成龍多老,只要他肯拍戲,觀眾們就肯看,因為大家都信任大哥,他的電影很少讓人失望!

他成功的過程我們都知曉了,今天為大家解析: 為什麼成龍能夠走上神壇?從成龍本身的努力上看,他做到了以下3點。

1、成龍的真功夫

要說到功夫明星,就不得不提享譽國際的偶像人物李小龍先生,他創立了截拳道,還全力弘揚了中國功夫。 娛樂 圈中我們還知道了功夫皇帝李連傑、功夫巨星成龍和著名功夫影星甄子丹、吳京等等,而唯獨成龍的功夫最為花俏。

很多網友都好奇,成龍大哥到底有沒有真功夫?

李連傑是一個有真功夫的人,從8歲就開始練武,練童子功,曾連續五年拿下全國武術全能冠軍。

曾經著名主持人楊瀾就采訪過功夫皇帝李連傑,問成龍武術的套路是不是花架子,李連傑很肯定的回答「當然是花架子」。

但是,隨後李連傑表示: 建國以後定的方針就是說武術是一種運動,是用來表演和增強人體質的一種運動,因為我們國家的制度本來是不提倡搏鬥的,所謂的搏鬥是只要在一個 游戲 規則裡面可以,不傷害到身體的一個方法,而真功夫就是S人最快的方法。

言下之意是:成龍武術的是不是「真功夫」,是後來新定義的武術運動。

而實際上,成龍是京劇武術出身,有一定的真功夫,但是更多的是舞台表演功夫。重點在於「表演」喚稿。

因此,我們可以認為,成龍或許沒有S人技,但確實有「真」功夫,扎實的舞台表演功夫。

事實上,我們也能從成家班的刻苦訓練中看到,沒有刻苦的訓練,沒有一定的底子,是無法登場表演給大家看的,也是「台上一分鍾,台下十年功」。

2、成龍功夫電影的特色

作為和成龍同時代的功夫巨星,李連傑和成龍在各自電影中所展示的功夫元素是不同的。成龍的功夫是喜劇化的,他總會巧妙地將一些 搞笑 元素、一些喜劇元素、一些驚險場面滲透到他的武打動作中。

1973年李小龍辭世,這位百年英雄偶像的消失在當時造成了英雄真空,香港功夫片的成龍時代開始了。

成龍自幼學習京劇,很小就在電影中擔任龍套。當成龍1970年從戲校畢業後並鏈改,正趕上香港功夫電影的熱潮。

在師兄洪金寶的介紹下,成龍開始進入電影公司擔任武師,也曾在李小龍的電影中擔任替身。1973年李小龍去世後,成龍開始成為諸多李小龍翻版之一,拍攝了幾部票房反響都很普通的功夫片。

1978年,已經開始擔任武術指導的成龍獲得吳思遠的青睞,主演了《蛇形刁手》一片,正是開創了功夫喜劇片的先河。

《蛇形刁手》作為掀起香港功夫喜劇風潮的石破天驚之作。就是從這一部電影開始,成龍逐步確立了諧趣功夫的動作風格。

成龍大膽地在功夫電影中改進和借鑒了京劇舞台表演的特點,利用動作增強電影本身的敘事,同時製造出了漫長復雜的見招拆招的格鬥辦法,並不著痕跡地逐步強化動作節奏。

在找到自己的動作特點後,成龍又結合好萊塢默片時期的喜劇動作特點,將其融入自己的肢體表演經驗。

經過十年的 探索 ,成龍忍受寂寞,獨自一人看著前輩的影片,一遍一遍復盤,不停地分析、總結、嘗試、創造和實踐,最後發展出了自己獨特的動作風格,並引領著香港功夫喜劇風潮三十年之久。

3、成龍的敬業

隨著年齡的增長,成龍拍電影的效率降低了不少,他也更頻繁地出鏡到訪談節目中去,分享自己的經驗和心得體會。

是在這些場合中,成龍直言不諱地表達了對時下一些不敬業的小鮮肉的不滿。也是因為大哥的這些言論,讓我們開始了對「功夫電影青黃不接」這個命題的思考。

成龍的敬業是業內知名的。大家都知道,拍動作片會有一定的受傷風險,甚至嚴重的會威脅到生命 。

為什麼我們會重復地去回顧成龍的電影,因為有太多的經典畫面。

比如《寶貝計劃》中的跳空調;《紅番區》中跨樓跳躍;《我是誰》中21層高樓速降;《A計劃》中鍾樓下落;《 警察故事》中商場跳吊燈;《龍虎兄弟》中從懸崖跳向熱氣球....數不清的名場面。

帶給觀眾震撼的不僅僅是電影畫面呈現效果,還有成龍在這些經典場面中沒有用替身的的敬業態度。

有網友在電影《絕地逃亡》上映的時候,將宣傳海報P成了一張「成龍受傷標示圖」,滿滿的21處傷痕鋪滿整張海報,而這21處傷,也僅僅是有跡可循被記錄在冊的,還有無數的磕磕碰碰是我們看不到的。

這樣的敬業態度,也難怪成龍大哥在談及片場有「小鮮肉」因受了點小擦傷而大驚小怪的事情時,露出那麼不屑的表情!

為什麼功夫片會青黃不接? 最為致命的一點,是整個 娛樂 產業都不再重視功夫演員了。

隨著電影技術提升,演員不再需要真功夫就能演高難度動作戲,自己完成不了,可以用替身,摳個臉做個特效也不是難事。

旋又受到日韓偶像文化的影響,培養藝人的產業鏈意識到年輕群體更容易喜歡氣質出眾的偶像。

炒作包裝出一個偶像派,比挖掘培養出一個實力派要簡單多了。

功夫電影如果只是擺擺pose,無疑等於失去了靈魂。 年輕人不再崇拜類似李小龍這樣實打實的男子漢也就算了,怎麼會變成崇拜文弱不堪的「小鮮肉」呢?

在小鮮肉文化的惡劣影響下,功夫巨星要重新煥發生機,任重而道遠。

21處傷痕的成龍,至今沒人可以替代!

閱讀全文

與成龍武打電影解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俄羅斯電影奔跑的刺蝟 瀏覽:428
中國女孩美國電影 瀏覽:172
怎麼拒絕男同事看電影 瀏覽:795
好看愛情電影2017 瀏覽:35
蘋果手機電影轉電腦上 瀏覽:549
電影院逃票怎麼辦 瀏覽:162
蘇聯日本電影 瀏覽:742
怎麼開院線電影院 瀏覽:579
怎麼把電影look去掉 瀏覽:521
電影剪輯怎麼提取人聲 瀏覽:803
吉星高照2015電影粵語版 瀏覽:264
味道1韓國電影在線 瀏覽:280
美國電影台詞有多少字 瀏覽:583
快手直播直播電影怎麼弄的 瀏覽:720
煙台東方電影城大世界 瀏覽:15
濟公電影周星馳完整 瀏覽:708
上海電影節歷年海報 瀏覽:225
去做縮胸手術的美國電影 瀏覽:224
姚晨的電影全部電視劇大全 瀏覽:842
美國電影權力的游戲第二季全部節 瀏覽:440